新课标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四)(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3吉林省中考全真模拟试卷语文试卷4(含答案)

2023吉林省中考全真模拟试卷语文试卷4(含答案)

吉林省中考全真模拟试卷·语文(四)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下面横线上或括号内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的选项。

(第1 -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2分)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2.晴川历历汉阳树,。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勒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4.晏殊在《浣溪沙》中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近年来,我国传统工艺美术逐渐步入网络云端,以甲作品背后动态的工艺制作过程。

在刺绣、木雕等传统工艺美术直播中,创作者关掉滤镜、美颜,专拍手部特写,一针一线、一刀一划在镜头中被清xī ① 放大,拉近了观众与传统工艺美术之间的距。

A 。

精湛技艺背后,精益求精、乙、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迸② 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

如今,借由新的传播媒介,传统工艺美术实现了从静态陈列到动态演示、从工艺展示到场景体验的转变,促进了中华美学精神在新语境中的传承与发展。

(1)请在①处写汉字,在②处写拼音。

① ②(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两处。

(只填序号)甲(A.体现B.展现) 乙(A.一丝不苟B.小心翼翼)(3)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A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其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②一些优质直播和视频赢得超百万点赞③更在于传递出工艺的深层内涵④不仅在于完整还原了复杂工艺细节A.①③②④B.④①③②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4)从短语的结构类型划分,语段中“传承与发展”属于( )A.动宾短语B.主谓短语C.偏正短语D.并列短语二、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 分)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候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4 (附答案)

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4 (附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拟卷人:陶又德)一、积累与运用(35分)1、卷面分(3分)2、下列字词音形义无误的一项是()(3分)A、肃.杀(sù)蓑.衣(shuō) 花枝招展一年之计.(计划)B、澄.清(chéng) 窸.窣(xī) 一泻千里因.地制宜(根据)C、带挈.(qiè) 星宿.(xiù) 不知所措不能自已.(已经)D、绽.出(zhàn) 蕴藏.(cáng) 不屑置辨眼花缭.乱(缠绕)3、下列文学常识说明有误的一项是()(2分)A、《论语》是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论和行动的语录体著作。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B、《资治通鉴》是宋代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课文《孙权劝学》出自于中。

C、《水经》是古代一部记我国河流水道的书,郦道元为之作注,是为《水经注》。

《三峡》选自其中,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D、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北宋文坛领袖,在散文、诗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均有成就。

《醉翁亭记》是其作品。

4、文言基础考查(4分)(1)解释下列加点实词(2分)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公输盘诎.:(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5、名著导读(4分)名著是美的。

《繁星•春水》美在它对母爱、童心的赞美;《》美在它___________ ____ ;鲁智深美在它疾恶如仇、有勇有谋的性格;_______美在他__________________ 。

6、为了营造文明和谐的氛围,结合下面材料,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四(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四(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四(附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 矩.形 / 咀.嚼缜.密 / 嗔.目面视佯.攻 / 徜徉.花海B. 应.届/ 应.和栋梁. / 黄粱.美梦旁骛. / 趋之若鹜.C. 收讫. / 迄.今攥.紧 / 篡.夺政权应和./随声附和.D. 停泊. / 湖泊.倔强. / 强.聒不舍累.赘 / 危如累.卵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安祥国库券浮想联翩目不暇接B.先驱划时代融会贯通指手画脚C.脉搏户口薄眼花瞭乱惹事生非D.提纲防腐剂穿流不息谈笑风声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3个字。

(4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日,古人又称夜为“宵”,①。

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值大地回春,人们欢庆佳节,既是为了赏月,②。

元宵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异常热闹。

①②4.古诗文默写。

(8分)(1)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2)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曹操《观沧海》中运用动静结合手法表现在海水动荡下山岛耸立样子的诗句:,。

(4)雄心壮志是古诗词中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

如杜甫的“,”。

(《望岳》);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4分)40.为了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名著竞读”活动。

请你从《西游记》、《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名著中任选一个典型人物,按下面三个栏目完成一期黑板报内容的撰稿。

(1)“名著人物”形象栏。

(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2分)(2)“精彩情节”大家看。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四)含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四)含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考试(四)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正,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6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期期艾艾.(ài) 祈祷..(qídǎo) 抑扬顿挫.(cuî)旸.谷(yáng)B. 执拗.(niù) 虐.待(nuâ)枸杞.(qí)磬.音(xīn)C. 迁徙.(xí) 一绺绺(lǚ ) 花团锦簇.(cù) 炽.热(zhì)D. 无垠.(yín)侏儒..(zhū rǔ)锃.亮(câng) 酷肖.(kùxiā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诚皇诚恐暗然失色意测星临万户B. 倒坍不可明状引颈受戳粗制烂造C. 浩瀚无银弄巧成绌正襟威坐藏污纳垢D. 油光可鉴拖泥带水峥嵘遮天蔽日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怀怒未发,休.(吉祥)祲降于天。

(《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B.彼竭我盈,故克.(克服)之。

(《左传·曹刿论战》)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陶渊明《桃花源记》)D.老夫聊.(姑且,暂且)发少年狂(苏轼《密州出猎》)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她很害羞,一见陌生人两腮就红起来,嘴里也期期艾艾....说不出话来。

B.这对小姐妹海誓山盟....,要做永远的好朋友。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四)及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四)及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四)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2分)A.呓.语(yì)禁锢.(ɡù)绯.红(fēi)胜券.在握(juàn)B.桑梓.(zǐ)荫.蔽(yīn)亢.奋(kànɡ)姗姗..来迟(shān)C.嫉.妒(jí)缄.默(jiān)襁.褓(qiǎnɡ) 骇.人听闻(hài)D.倒坍.(tān)昳.丽(yì)仄.歪(zè)锐不可当.(dǎng)2、下边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浩瀚无垠不屑置辩吹毛求疵郑重其事B.抑扬顿措张皇失措苦心孤诣山清水秀C.遮天蔽日不计其数名副其实络绎不绝D.广袤无垠吹毛求疵融会贯通苦心孤诣3、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A、目前,各地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并完善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B、通过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使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飞速发展中的中国。

C、2010年,在我国南方抗旱救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

D、膳食营养搭配是否合理,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4、综合实践活动:今天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8分)[端午由来](1)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分)它从汩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1)“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 _____。

因此有了“端午节纪念(人名)的习俗.[走近端午](2)、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请在横线上补写的词语上联: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下联:赛龙舟________传四海[弘扬传统](3)请你探究下面文字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3分)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套)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套)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套)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1)姓名注意事项:1、本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填写。

题号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总分(一) (二) (三) (四) (五)得分第一部分(1~4题共20分)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共7分)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⑵,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⑶,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⑷行舟江上,吴均在富春江感受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汹涌气势,而王湾在北固山下领略了,的浩渺景象。

⑸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听角度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2.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毕业前夕与同桌共勉的一段话,请你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汉字,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4分)人生之路漫长yáo()远,途中会有许多值得采撷的东西,不要因为一时的失意而怨天yóu()人。

如果你为失去太阳而哭qì(),那么你也失去了群星。

只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一定会采摘到许多mí()足珍贵的果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教师节那天,记者来到市第一中学采访了许多李老师的先进事迹。

B.大桥之所以塌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施工材料的质量太差。

C.泉水是济南的灵魂,也是济南人的文化标记,更是这座城市闻名于世界的标志。

D.昨晚大剧院里上演了小品、相声、快书和一些曲艺节目,座无虚席。

4.综合性学习(6分)⑴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15字)(2分)本报讯(记者王皓)昨天上午,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17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全力支持北京申办2023年冬奥会的决议等事项。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主持会议。

会议听取了副市长张建东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关于申办2023年冬奥会有关情况的报告,表决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力支持北京申办2023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决议。

中考第四次模拟卷语文(含答案)

中考第四次模拟卷语文(含答案)

九年级中考考试模拟试卷(四)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道小题。

2.本学科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元宵.(xiāo)贮畜咄咄.逼人(duō)翻来覆去B.粗犷.(kuàng)莅临不求甚.解(shèn)花枝招展C.着.落(zháo)决别人迹罕.至(hǎn)截然不同D.静谧.(mì)菡萏喜出望.外(wàng)人声鼎沸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西溪花朝节通过新的花卉和植物布展来延长花期,逐步实现“四季花朝”,西溪花朝节将不止..是春天的节日,一年四季永不落幕。

B.有些企业一味把发红包当做争夺客户和市场的手段,而忘记了发红包的本义..和广大网友的感受、利益和体验。

C.在杭州大剧院的大厅,经常有享誉国际的艺术家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D.作为一名学生,每天必须按时到校上课,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A.随着电子阅读已逐步成为年轻一代的主要阅读方式,使传统书店举步维艰。

B.凌晨四点的街道,空旷而安静,这种状态持续了至少一个半小时左右。

C.青少年学生正是迷恋书籍,对百科知识孜孜以求的阶段。

D.无论我走到哪里,每逢春夜,我都会想起我的母亲。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谁“约定”的呢?②有些话本不符合书面语的要求,不准确,也不规范,但由于说习惯了,改不过来,叫什么“约定俗成”。

中考四模语文试题_试卷含答案解析试题

中考四模语文试题_试卷含答案解析试题

中考模拟(四)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聆.听(líng) 酝酿.(.liàng)平坦.(tǎn) 谆谆教诲.(huì) B.剔.透(tī)污秽.(shuì) 陨.落(yǔn) 一视同仁.(yín) C.运载.(zài) 汲.取(jí)解剖.(pōu ) 茅塞.顿开(sè) D.默.契(mè)负荷.(hè) 笨拙.(zhuō) 妇孺.皆知(r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振耳欲聋沧海桑田目不暇接俯仰生姿B.声名狼藉韬光养晦一名不文顾名思义C.浮想联翩金碧辉煌断章取义纵横弛骋D.巧妙绝伦漠不关心礼尚往来妇孺皆知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一旦打开心灵之窗,写出来的东西往往就能扣人心弦....。

B.每到夜幕降临,柳州的小吃街便人声鼎沸....,那场面十分壮观。

C.读书是游历世界最经济、最省事的途径,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大饱眼福。

D.柳州电视台的“摆古”栏目办得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B.目前,不少群众的法制观念比较薄弱,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C.通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D.一进入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旗子和欢呼声。

5.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2分)你的步伐,无论是轻快还是沉重,只要你肯起步就好,你的嗓音,无论是圆润还是嘶哑,只要你肯亮开就好;,,.6.综合性学习。

(3分)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生走出心灵阴影,健康快乐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四)本试卷分三部分,共8页,计20题。

总分值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共20分)(一)积累(共10分)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

(2分)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s ī的烈马,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如今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b ó。

只有那胡杨,还剩下c ùc ù金黄的叶,依在黄沙与蓝天之间,如一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 h àn 无声。

(选自潘岳《西风胡杨》)2、古诗文默写。

(任选6句)(6分) (1)写出《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能给你启示的句子。

(2)《爱莲说》中表现莲花纯洁高尚品质的语句是: ,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安守贫寒却兼顾天下的广阔胸襟的语句是: , 。

(4)《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中描写雪景的比喻句是:, 。

3、名著阅读。

(2分)下面是一首新浪网某论坛上一网友的《西游记》人物评价诗,请你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人物,模仿示例,运用书中情节进行反驳。

《西游记》人物评价诗唐三奘,懦夫一个;行者孙,野猴一只;猪八戒,蠢猪一头;沙和尚,忍者一位;……(选自“新浪”某论坛)示例:唐三奘带领徒弟,吃尽千辛万苦,历尽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最终从回了真经。

何为懦夫! 4、日常生活中常见以“人体部位”为喻的词语,取义各不相同,使用恰当可以增加表达的情趣。

请仿照示例,再仿写一个句子。

(不能引用本试卷中的有关内容作为答题材料。

)(2分)刘备视孔明为“股肱”之臣,军国大计悉由其出。

(取股肱为人体四肢重要部位之义,喻指孔明是刘备身边重要的辅助者。

)凭着他高明的“手腕”,终于平息了这场股市风波。

(取手腕是人体关节中极灵活的部位这义,喻其手段、本事。

)5、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在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在明星效应的冲突时,说:“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

《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

”《新周刊》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这种观点一出现就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

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3分)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

”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

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

”于是国王奖励了他5座城邑。

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

材料二: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老师总会特别偏爱成绩优秀的学生。

好学生,听老师的话,凡事都会请示。

成绩名列前茅,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

自此,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先进个人之类的荣誉统统被其收入囊中。

差生的学习成绩总在班中垫底,考试开红灯更是成了家常便饭。

于是,老师看差生总是不那么顺眼。

一旦他做错事情总会横加指责,差生就在退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成绩中等的学生,无论你再怎么努力, 在老师的眼中始终只是进步,而永远达不到优秀。

各种奖励与荣誉称号,却总是与他擦肩而过。

材料三:某单位经济效益本来就特别好,一位台商又投入了巨资,因此年利润又连续增长,美国的一家跨国公司又相中了这家企业,帮助他们的股票在国外上市,该单位更是成为显赫一时的企业。

一家小镇小厂,连年亏损,拖欠工人工资,被告上法庭罚款,产品销不出又拖欠了很多债务,只能被迫宣布破产。

(1)用简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3分)(2)联系第二则材料和你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2分)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当飓风在附近的小镇登陆时,不少家庭遭受了灭顶之灾。

随后,当地所有的报纸都刊登了很多人道主义的报道,专访了一些受灾最严重的家庭。

那个星期天,报纸上一幅引人注目的照片格外打动我。

一位少妇站在被彻底摧毁的活动房前,面容因痛苦而扭曲。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站在她身旁,目光低垂。

紧紧拽着她的裙子的,是一个很小的女孩儿,大大的眼睛直视着镜头,饱含着迷惑和恐惧。

配文中提供了每位家庭成员的衣服尺码。

我注意到他们的尺码和家人的很接近,不由兴趣渐增。

这是个好机会,能教育孩子们帮助比自己不幸的人。

我把这家人的照片贴在冰箱上,向孩子们解释他们的困境。

我有3个孩子——两个7岁的双胞胎男孩布莱德和布雷特,还有一个3岁的女儿梅甘。

“我们拥有那么多,而这些可怜的人现在一无所有,”我说,“我们应该把自己的东西与他们分享。

” 我从阁楼上搬下三个大盒子,放在客厅的地板上。

小女儿梅甘表情严肃地注视着我和男孩子把罐头、肥皂和各种化妆品装满第一个盒子。

我一边挑拣衣物,一边鼓励儿子把自己的玩具筛选一遍,把不太喜欢的捐献出来。

梅甘静静地望着哥哥们把淘汰的玩具堆在一起。

“等我忙完这些,”我说,“就帮你找点东西送给那个小姑娘。

” 男孩子们把选出来捐献的玩具装进第二个盒子,而我则往第三个盒子里填衣物。

梅甘走了过来,胸前紧紧地抱着露西——一个褪色磨损的她极为心爱的碎布娃娃。

她在装玩具的盒子前停住脚步,把圆圆的小脸埋进露西扁扁的娃娃脸里,给了它最后一个亲吻,然后把它轻轻摆在其他玩具上面。

“哦,宝贝儿,”我开口道,“你不必把露西给出去,你那么喜欢它。

” 梅甘庄重..地点点头,忍住眼里闪烁的泪花..。

“露西让我快乐,妈咪。

也许它也能让那个小女孩快乐。

” 我的喉咙哽咽了,久久凝视着小女儿,我不知道该怎样使男孩子明白她刚刚教给我的道理。

因为我猛然意识到,任何人都可以把穿旧的淘汰的衣服送人,而真正的慷慨是把最珍爱之物奉献出来。

一个3岁小孩把虽然破旧却最珍爱的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希望娃娃能把带给自己的快乐同样带给她。

这才是真正的慈善。

本想教育孩子的我,被孩子教育了。

男孩子们目睹小妹妹把最喜欢的娃娃放进盒子时,都惊讶得张大了嘴。

布莱德二话没说,起身走向自己的房间,带回了他特别喜欢的可动人偶。

他迟疑了一下,攥紧玩具,瞄了妹妹一眼,随即把它放进盒子里娃娃的旁边。

布雷特的脸上慢慢泛起了微笑,他跳起来,眼睛亮闪闪地跑开了,他取回几个珍藏的火柴盒汽车。

我惊讶不已,没想到男孩子们也领会了小妹妹此举的含义。

我强忍泪水,把三个孩子搂进怀里。

受小家伙的启发,我把自己那件袖口磨破的茶色旧夹克从盒子里取出,代之以上周精心选购的猎人绿的新夹克。

我希望照片中的年轻女人能像我一样喜爱它。

(摘自《青年文摘》红版2006年合订本,作者:伊丽沙白·考伯) 7、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分) 8、联系全文,就文中加点和加线的词句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4分) (1)“梅甘庄重..地点点头,忍住眼里闪烁的泪花..……”一句中加点的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2)“我注意到他们的尺码和家人的很接近,不由兴趣渐增……”一句,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说说我“兴趣渐增”的原因。

9、根据全文内容,说说句子“本想教育孩子的我,被孩子教育了”中两个“教育”的含义?(4分)说说你对现实社会中成年人和孩子如何处理问题的看法。

(3分)城市中的十字路口,当红灯亮起时,经常看到一些成年人不顾交通助管员的劝阻,随意闯红灯,有的甚至跟协管员发生争执。

而小学生都很遵守交通规则,看到红灯亮起,就自觉停下来,乘公交车时,经常看到这样的事情:乘车的小孩子对母亲说“妈妈,我也要买票。

”而母亲则生气地对孩子说:“你还小,不用买。

” 蓬莱阁上苏公祠内的清代盐政碑记载:“北宋时,苏文忠公,莅任五日即上榷盐书,为民图休息,土人至今祀之。

盖非以文章祀,实以治绩也。

”元丰三年,50岁的苏东坡重新被起用为登州(进山东蓬莱)太守。

到任刚5天,就接到调回京师的命令。

但就是在这五天中,苏东坡向皇帝上书《乞罢登州榷盐状》。

自此一直到清末,蓬莱人民的这项税赋都被免除。

所以,才有了“五日登州,千载苏公寺”这样的千古佳话。

杭州人应该感谢苏东坡,因为苏东坡给杭州人留下了苏堤。

元佑四年,苏东坡来到杭州任知府的时候,西湖已半为葑田,水多则溢,水少则干。

苏东坡为此十分着急,立即向朝廷上奏了一份《乞开西湖状》,提出西湖不可荒废的五点理由。

接着,又组织了大规模的开浚工程。

从夏到秋,花了20万个工,才把葑草收拾干净。

并用这些葑草和淤泥,筑成一道著名的苏堤。

同时,他还在湖中设计了二座石塔,形成了西湖十景中的“三潭印月”。

“一朝美事谁能记得?百尺苍崖尚可磨。

”当时的杭州人就是这样地称赞他。

海南人应该感谢苏东坡,因为苏东坡开创了这座岛上的学习之风。

绍圣四年,苏东坡被贬儋州。

而在此之前,因文化落后,那么大的一个海南岛,历史上竟没有一个人能考中举人,更别说是进士。

苏东坡来了以后,大力倡导学习文化知识之风,并收琼山人姜唐佐为学生。

他还鼓励姜唐佐说:“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果然在苏东坡的精心培育下,三年之后,姜唐佐真的破了天荒,成了全海南第一个举人。

此后,岛上学风日盛,仅明清两代,就出了83名进士,772名举人。

黄州人应该感谢苏东坡,因为苏东坡把黄州(湖北黄冈)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

你知道苏轼为什么又叫苏东坡吗?原因是在他贬黄州时,因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申请到黄州城东山坡上一块数十亩的旧营地。

他在那里除草开荒,躬耕种粮,以补家用。

并于其上搭筑草堂,号“东坡居士”。

黄州是苏东坡思想和创作的转折点,也是他写下不朽名篇《赤壁赋》的地方。

全中国的人都应该感谢苏东坡,应该感谢苏东坡,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食粮。

当我们“浓装淡抹总相宜”的时候,是他让我们领略了西湖雨后初晴,波光粼动,美丽宜人的风景;当我们“横看成林侧成峰”的时候,是他让我们懂得了人处于不同的位置和基于不同的考虑,看问题的角度和最后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的道理。

我们能不感谢苏东坡吗?是他,让我们懂得:中国的方块文字,原来是那样的深奥无比,那样的美妙无穷。

感谢你,苏东坡先生!虽然你已远去近千年,但你会永远活在炎黄子孙的心中。

(选自2006年7月《杂文报》,作者:汪金友, 有删改) 11、仔细阅读下面材料,仿照文章第一、二、三段的形式,以“常州人应该感谢苏东坡”为主题给文章再补一段文字。

(3分) 材料一: 苏东坡与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苏东坡曾来过常州十几次,常州为东坡的终老之地。

在常州到处留有他的足迹:有他停舟驻足的东坡古渡、舣舟亭,有他作画洗砚的洗砚池。

有他最后一次来常并终老于此的栖息之所——滕花旧馆,这些至今仍在原址按原貌保存。

材料二:苏东坡也是一位颇有建树的美食家,他还亲自下厨,创制名馔,最著名的就是东坡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