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7版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48页PPT

神经系统损害定位诊断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神经系统病损后症状及定位诊断ppt课件

③视觉失认:优势侧顶枕区病变所致:能 看见物体,却不能认识,同时对图形、 颜色、面容等都可失去辨认能力。如 让病人用眼睛看钥匙时不认识,用手 触摸后即可认得。
27
④视物变形 视觉中枢及顶、颞、枕交 界区病变。所见物体变大、变小形状 歪斜不规则及颜色改变。
28
⑤其他视觉症状 : 色觉偏盲:表浅的局灶性病变所致,一般
3
脑的大体解剖
大脑半球 内囊 基底节
间脑
脑干 小脑
4
5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
一、大脑半球( cerebral hemisphere ) 额叶 顶叶 颞叶
枕叶 岛叶 边缘系统
8
优势半球:语言、运用技巧、逻辑思维、 分析综合和计算等。
非优势半球;音乐、空间功能、视觉记 忆。
右利手者优势半球大多位于左侧; 左利手者约半数其优势半球可能在左侧。 人类90%为右利。
9
大脑半球病损后的症状 1.高级脑功能障碍 可出现精神、认知、
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自知力、 理解力、记忆力、计算力等可有不同 程度的下降或丧失等。 2.意识障碍 可出现昏迷、去皮层状态、 去大脑强直和一些特殊类型的意识障 碍等。
10
3.癫病发作 可出现部分性、全身性等各 种类型的癫病发作。
4.语言障碍 可出现运动性、感觉性和命 名性失语及失读、失写和失用等。
15
⑥中央前回病变: 刺激性病灶-对侧肢体或面部的抽搐。 破坏性病灶-多为单瘫。 ⑦运动前区 椎体外系的皮质中枢,发出
纤维到基底神经节,额、桥、小脑束, 与共济有关。 ⑧双侧额叶病变:双侧瘫痪、假性球麻 痹、步态不稳、尿失禁及精神障碍。
16
顶叶(parietal lobe)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定性诊断思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三个步骤:1、详细的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着重神经系统检查2、定位诊断:用神经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有关临床资料,确定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
3、定性诊断:联系起病形式、疾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临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初步的病因性质。
感觉系统一.感觉分类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
㈡一般感觉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
3.皮层觉(复合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等。
二. 感觉的解剖生理1.感觉的传导径路:① 痛温觉传导路,② 深感觉传导路。
2.节段性感觉支配3.周围性感觉支配4.髓内感觉传导的层次排列三.感觉障碍的性质、表现㈠破坏性症状:1.感觉缺失:⑴完全性感觉缺失:各种感觉全失。
⑵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一部位某种感觉缺失,而其他感觉保存。
2.感觉减退㈡刺激性症状:1. 感觉过敏2. 感觉过度3. 感觉异常4. 疼痛四.感觉障碍类型㈠末梢型:四肢远端性、对称性,伴周围性瘫。
㈡神经干型:受损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各种感觉障碍,伴周围性瘫痪。
㈢后根型:节段性各种感觉障碍,伴神经根痛(放射性剧痛)。
㈣脊髓型: 1.脊髓横贯性损害: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
2.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同侧深感觉障碍(伴肢体瘫痪),对侧痛温觉障碍。
㈤脑干型: 1.延髓(一侧)病损时:交叉性感觉(痛温觉)障碍。
2.中脑、桥脑病变: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多伴交叉性瘫痪。
㈥丘脑型: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常伴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
㈦内囊型:“三偏”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伴偏瘫、同向偏盲。
㈧皮质型:对侧单肢感觉障碍。
1.刺激性:感觉型癫痫发作。
2.破坏性:感觉减退、缺失。
运动系统神经病学所讲的“运动”,指的是骨骼肌的运动。
神经运动系统是由四个部分组成:①下运动神经元;②上运动神经元;③锥体外系统;④小脑系统。
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

运动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上运动神经元 1.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 下行轴突形成的锥体束。 2.锥体束: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束。 3.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侧束(交叉)、 皮质脊髓前束(不交叉)。 4 .受损产生中枢性(痉挛性)瘫痪。
锥体细胞 皮质脊髓束 内囊后肢 中脑脚底 脑桥基底部 延髓锥体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前束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前根、脊神经
大脑半球(himiglobe)各部位损害的 临床特点
顶叶(parietal 1.解剖结构:
lobe) —解剖及生理功能
2.主要功能:
皮质感觉区(中央后回、顶上小叶) 运用中枢 视觉语言中枢(阅读中枢)
大脑半球(himiglobe)各部位损害的 临床特点
顶叶(parietal
lobe)—病损表现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④脊髓半切综合症(Brown-Sequard Sydrome)传导束型 病变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及深感觉丧失,对侧痛、温觉横贯性脊髓病变(传导束型) 病变平面以下全部感觉丧失,同时有 运动、大小便功能障碍。
感觉障碍定位(图片)
定位诊断-痉挛性瘫痪
脊髓横贯性损害
受损平面以下两侧肢体瘫,完全性感觉障碍, 括约肌功能障碍。 1.颈膨大以上--四肢痉挛性瘫痪; 2.颈膨大--双上肢弛缓性瘫痪、双下肢痉挛性 瘫痪; 3.胸髓--双下肢痉挛性截瘫; 4.腰膨大--双下肢弛缓性截瘫
定位诊断-弛缓性瘫痪
前角细胞 ⊙节段性弛缓性瘫。 ⊙无感觉障碍。
运动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锥体外系统: 1. 主要指纹状体系统,包括纹状体、红核、黑质、 丘脑底核。 2.大脑皮质 新纹状体 苍白球
丘脑底核 黑质 红核
2013-09-11神经病学第七版-脑神经 3

Ⅳ 滑车神经 trochlear n.
滑车N核 前髓帆
(下丘下方)
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 上斜肌 外直肌
Ⅵ 展神经 桥延沟 Abducent n. 展N 核
(内)
〖损害表现及定位诊断〗:
眼肌麻痹:分周围型(核下型)、核型、核间型、核上型 四种情况。
三对神经合并损害常见,表现为眼球固定在中间位臵,不
眶上裂 第一支眶上裂 第二支圆孔第 第三支卵圆孔
中脑
前髓帆
三叉神经Ⅴ
脑桥
脑桥臂
司面、鼻及口腔黏膜感觉支配咀 嚼肌
展神经Ⅵ
眶上裂
桥延沟
中脑
支配外直肌
脑神经
进出颅的部位
连接脑的部位
功能
舌咽神经 Ⅸ
颈静脉孔
延髓
橄榄后沟 上部
司舌前1/3支配咽肌、唾液 分泌
迷走神经 Ⅹ
颈静脉孔
延髓
橄榄后沟 中部
支配支配咽、喉肌及胸腹 内脏运动
11了解听神经的传导通路。 12、掌握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的鉴别。 13、了解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传导通路。 14、掌握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的鉴别。
按解剖结构分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和脊神经
按神经系统功能分
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调整人体适应
视乳头水肿
早期正常,晚期减退
视神经乳头炎
早起迅速减退
假性视乳头水肿
正常
高血压性眼底改变
视力
常不受影响
视野
早期盲点扩大,周边 部视野缺损
向心性视野缩小
正常
不定
眼底
视乳头隆起
完整版神经病学第七版

第一单元神经病学概论第一节运动系统运动系统: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锥体外系统以及小脑系统四个部分组成。
一、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一)解剖生理中央前回——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合称锥体束)——放射冠——分别通过内囊后肢及膝行。
皮质脊髓束——大脑脚底中3/5——脑桥的基底部——延髓的锥体 1 锥体交叉处——大部分锥体纤维交叉到对侧脊髓侧索——皮质脊髓侧束——终止于脊髓前角。
2小部分纤维在锥体交处不交叉,直接下行,形成皮质脊髓前束,在各个平面上陆续交叉止于对侧前角。
皮质干束在脑干各个脑神经运动核的平面上交叉至对侧,终止于各个脑神经运动核(除了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外,其他脑神经运动核均接受双侧大脑皮层的支配)。
下运动神经元指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其发出的神经轴突,(受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
上运动神经元是指挥系统,下运动神经元是执行系统。
(二)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结构 皮质锥体细胞,传导束 瘫痪范围 较广,偏瘫,单瘫 肌张力 高(痉挛瘫) 腱反射 亢进病理反射 + 肌萎缩 - 肌震颤 - 肌电图传导速度正常值得注意的是,在急性严重的病变(如急性脑血管病或急性脊髓炎),脊髓休克 期,可以表现为软瘫。
休克过后即逐渐转为硬瘫。
例题1:符合中枢性瘫痪的临床特征是 (2000) 【ZL 】A.肌群瘫痪为主B.有肌萎缩C.肌张力增高D.腱反射消失E.无病理反射 答案:C例题2:周围性瘫痪也称为 (2004) 【ZL 】A.周围神经损害性瘫痪B.脊髓前角细胞损害性瘫痪C.皮质运动中枢损害性瘫痪D.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性瘫痪E.脊髓损害性瘫痪 答案:D(三)定位诊断 1.皮层:损伤——单瘫(对侧对应部位):病变刺激性,对侧相应部位阵发性抽 搐(相应部分扩散——杰克逊)2.内囊 锥体束——对侧偏瘫,丘脑皮质束,故该处损害——对侧偏身感觉减 退,及视放射——对侧同向偏盲,称“三偏”征。
神经病学神经病学总论第七版_1841

第一章 绪 论
神经病学是一门临床二级学科,也是神 经科学中的一门临床分支。
神经病学涉及的疾病包括两部分: 1、神经系统疾病 2、肌肉疾病。 神经病学的主要内容:讲述这两类疾病 的症状、发病机制、病因和病理、诊断 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
神经病学 Neurology
破坏---双眼向病灶侧凝视 5、Broca区: 额下回后部,左侧运动性失语
顶叶
位于中央沟后、顶枕线前、外侧裂延长线上方 1、中央后回和顶上小叶:破坏性病变主要表现为
病灶对侧肢体复合性感觉障碍;刺激性病变可出 现病灶对侧肢体的部分性感觉性癫痫。 2、顶下小叶(缘上回和角回): a.体象障碍:偏侧忽视、病觉缺失、手指失认、自 体认识不能、幻肢现象 b.古茨曼综合征:为优势侧角回损害所致,主要表 现为:失算、手指失认、左右失认、失写、失读 c.失用症:优势侧缘上回病变可产生双侧失用症
神经病学 Neurology
神经病学的发展
1.神经疾病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老年变性病和 脑血管病增多
2.神经疾病诊断手段的变化: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诊断被提高到基因水平。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如MR, 使诊断提高了一个层次
3.神经疾病治疗技术的变化:功能外科立体定向技 术、神经导航操作技术、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缺 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等
1.各种感觉均发生障碍;2.深感觉和精细触 觉重于浅感觉;3.肢体及躯干的感觉重于 面部;4.可有深感觉障碍所致的共济失调 ;5.感觉异常;6.对侧偏身自发性疼痛( 丘脑痛)
丘脑
丘脑至皮质下(锥体外系统)诸神经核的纤维 联系受损时产生面部表情分离性运动障碍,即 当患者大哭大笑时,病灶对侧面部表情丧失, 但令患者做随意动作时,面肌并无瘫痪
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PPT

症状定位诊断
症状定位诊断是根据患者的症状 和体征,结合解剖和生理知识,
确定病变部位的过程。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医 生可以综合考虑解剖、生理和病 理因素,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部
位。
例如,如果患者出现面部疼痛和 麻木,症状定位诊断可能会指向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常 见病因
常见病因包括脑血管病、颅内肿瘤、 颅脑外伤等。其中,脑血管病是最常 见的病因,约占70%以上。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诊 断方法
结合病史、体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 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 MRI等,可明确病变部位及性质。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定位诊断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定 位诊断
轻触觉损害定位诊断
总结词
轻触觉损害定位诊断是通过检查患者对轻触刺激的感知能力来确定神经系统受损部位的 诊断方法。
详细描述
轻触觉是指皮肤受到轻柔的触碰时产生的感知,它是感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轻 触患者的皮肤并观察其反应,医生可以判断轻触觉的感知能力是否正常。如果某一部位 的轻触觉感知能力受损,则可能意味着该部位的感觉神经受损。轻触觉损害定位诊断对
于确定神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位置觉损害定位诊断
总结词
位置觉损害定位诊断是通过检查患者对肢体位置的感 知能力来确定神经系统受损部位的诊断方法。
详细描述
位置觉是指人类对自身或物体位置的感知能力,它是神 经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当神经系统受损时,位置觉的 感知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通过对患者进行位置觉测试 ,医生可以判断位置觉的感知能力是否正常。例如,让 患者闭眼并移动其肢体,然后询问患者肢体移动的方向 和位置,如果某一部位的感知能力受损,则可能意味着 该部位的感觉神经受损。位置觉损害定位诊断对于神经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病学第二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Symptomatology of the Neurological Diseases第一节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意识—大脑的觉醒程度或对内外环境的应答能力。
通过语言、躯体运动、行为等来表达。
意识内容—定向力、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情感和行为等。
【临床分类】1.意识水平下降1)嗜睡 somnolent2)昏睡 sopor3)昏迷 coma2.意识内容改变1)意识模糊 confusion OR 朦胧状态 twilight state2)谵妄状态 delirium state 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 3.特殊类型意识障碍醒状昏迷 coma vigil (睁眼昏迷)——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1) 去皮质综合征 DECORTICATED APALLIC SYNDROME①广泛皮层②能睁眼、貌似清醒、无意识③肌张力高、病理征(+)④去皮质强直(上肢屈曲,下肢伸直)2)无动性缄默症 AKINETIC MUTISM①脑干上部,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前额叶—边缘系统②能睁眼、貌似清醒、无意识。
③肌张力低、无锥体束征。
【鉴别诊断】闭锁综合征 LOCKED-IN SYNDROME 脑桥基底部①意识清醒②缄默。
③面喉舌瘫。
④四肢瘫。
⑤眼球垂直辐辏运动保存。
⑥脑电图正常【脑死亡】1.过深昏迷。
2.无自主呼吸。
3.瞳孔散大固定、五项脑干反射消失(光、角膜、玩偶头眼、眼前庭及咽反射等)。
4.脑电生理消失。
5.除外药物中毒、低温、和内分泌代谢疾病。
第二节失语失用及失认症一、失语症 aphasia1.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2.Wernicke 失语:感觉性失语3.传导性失语:优势半球缘上回 or弓状纤维4.经皮质性失语:分水岭区失语综合症如表2-35.命名性失语:Brodmann 37区颞枕交界区6.完全性失语:混合性失语7.皮质下失语:如丘脑性失语、底节性失语二、失用症 apraxia1.观念运动性:左侧缘上回、运动区及运动前区2.观念性:左侧顶叶后部、缘上回、及胼胝体3.结构性:非优势半球枕叶与角回间联合纤维中断4.肢体运动性:运动区(4区及6区)及发出的神经纤维或胼胝体前部5.面-口失用症:左运动皮层面部区、左缘上回底面或左联合运动皮层区6.穿衣失用症:右侧顶叶病变三、失认症1.视觉失认:后枕叶、纹状区周围和角回病变2.听觉失认:双侧听觉联络皮质3.触觉失认:双侧顶叶角回、缘上回4.体象障碍:右侧顶叶5.Gerstmann综合症:优势半球顶叶角回:手指失认、失向、失写及失算。
第三节智能障碍和遗忘综合征一、智能障碍1、先天性:精神发育迟滞。
2、获得性:痴呆。
二、遗忘综合征(记忆障碍)1、急性遗忘综合征2、慢性遗忘综合征第四节视觉障碍临床表现1、视力2、视野 3、视乳头【视力障碍】1、单眼视力障碍1)突然视力丧失: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TIA(一过性黑蒙)2)进行性视力障碍Foster-Kennedy综合征2.双眼视力障碍1)双眼一过性视力障碍2)进行性双眼视力障碍【视野缺损】双眼颞侧偏盲同向性偏盲同向象限盲【视乳头水肿】第五节眼球运动障碍临床表现【眼肌瘫痪】周围性核性核间性凝视核上性垂直性动眼危象 Parinaud 【复视】【瞳孔调节障碍】⑴瞳孔大小⑵光反射⑶调节反射阿罗瞳孔艾迪瞳孔霍纳征HORNER SIGN HORNERSIGN第六节面肌瘫痪Ⅶ面神经(一)径路(二)临床表现1、中枢性面瘫2、周围性面瘫BEII麻痹HUNT综合征内耳孔综合征桥小脑角综合征MILLARD-GUBLER综合征第七节听觉障碍和眩晕(一)蜗神经耳鸣耳聋重听(二)前庭神经平衡三联假性眩晕——头晕 dizziness真性眩晕前庭系统性眩晕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眼性眩晕姿态感觉性眩晕第八节延髓麻痹Ⅸ舌咽Ⅹ迷走神经(一)径路(二)临床表现真性球麻痹三个体征病侧软腭动度低悬壅垂偏向健侧咽反射减低四大症状声哑鼻音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假性球麻痹—双侧皮质脑干束1.三个困难:发声、发音、吞咽困难2.情感障碍:强哭强笑3.脑干病理反射释放:下颌反射、掌颏反射亢进Ⅺ副神经(一)径路(二)临床表现斜颈肩下垂颈静脉孔综合征(VERNET)Ⅻ舌下神经(一)径路(二)临床表现舌瘫中枢性周围性第九节晕厥与痫性发作一、晕厥 syncope全脑血量突然减少【分类】反射性晕厥 Shy-Drarger综合征2.心源性晕厥3.脑源性晕厥4.其它性晕厥【临床特点】1.发作前期(先兆期):自主神经症状2.发作期:短暂性意识丧失3.恢复期:意识转清、自主神经症状二、痫性发作 seizure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第十节感觉障碍一、感觉分类:特殊感觉:视、听、嗅、味等。
一般感觉1、浅感觉:痛、温、触觉2、深感觉:关节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3、复合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重量觉二、传导通路共同点: 1、都有—感受器2、都有—三级神经元3、都在—第二级神经元后交叉(一)痛温觉(二)触觉(三)深感觉三、节段性感觉支配乳头胸4 剑突6肋缘胸7 脐平10腹股沟12 加腰 1四、髓内感觉传导束的层次排列脊髓丘脑束下肢在外、上肢在内。
脊髓后索(薄束、楔束)相反。
临床意义鉴别脊髓内外肿瘤如:颈段髓内肿瘤:感觉障碍自上而下发展。
颈段髓外肿瘤:感觉障碍自下而上发展。
五、临床分类(一)抑制性症状:1、完全性感觉缺失2、分离性感觉障碍(二)刺激性症状:1、过敏 HYPERSTHESIA2、过度 HYPERPATHIA3、到错 DYSESTHESIA4、异常 PARESTHESIA5、疼痛:(1) 局部 LOCAL PAIN(2)放射 RADIATING PAIN(3)扩散 SPREDING PAIN(4)牵涉 REFERRED(5)灼性 CAUSALGIA六、定位诊断(一)周围神经 1、末梢手袜套 2、干片状 3、丛大片(二)后根节段根疼(三)脊髓 1、后角节段分离 2、前联合马褂对称分离节段3、全切完全4、半切 Brown-Sequard综合症(四)脑干交叉 Wallenberg综合症(五)丘脑偏身自发性疼痛过度丘脑综合征(六)内囊三偏(七)皮质单肢复合感觉型EP七、临床表现1.末梢型:2.周围神经型3.节段型4.传导束型5.交叉型6.偏身型7.单肢型图-- 脊髓传导束图--脊髓空洞征图--BROWN-SEQUARD综合征Ⅴ三叉神经(一)径路(二)临床表现1、感觉障碍周围性三支中枢性洋葱皮2、运动障碍咀嚼肌瘫张口下颌偏向患侧第十一节瘫痪神经运动系统:1、上运动神经元中枢}锥体系统{2、下运动神经元周围3、锥体外系皮质运动区 BRODMANN 第4区4、小脑前庭系统锥体系统(一)传导通路:图皮质脊髓束图皮质脑干束图内囊线维经路图大脑水平断面内囊(三)上下运动神经元瘫四大特点上运动神经元瘫肌张力高折刀样(Clasp knife spasticity)腱反射亢进病理征(+)无肌萎缩下运动神经元瘫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or消失病理征(-)肌萎缩表上下运动神经元瘫鉴别诊断运动单位:1前角细胞支配50—200个肌纤维前根前支神经丛:颈丛(C1-4)臂丛(C5-T2)腰丛(L1-4)骶丛(L5-S4)尾丛(S5-Co)脊神经31对(颈8 胸12 腰5 骶5 尾1)(四)定位诊断1、皮质单瘫Jackson EP Todd瘫2、内囊偏瘫三偏综合征3、脑干交叉性瘫Weber、Millard-Gubler、Jackson 、Foville综合征4、脊髓截瘫完全横贯脊髓半切(Brown-Sequard综合征)颈膨大(C5-T2)腰膨大(L1-S2)5、前角弛缓性无感觉障碍节段型 C5三角肌 C8T1手部小肌肉L3股四头肌 L5踝关节趾背曲无力脊髓前角灰质炎进行性脊肌萎缩6、前根弛缓性节段型根性疼痛(后根受累)7、神经丛弛缓性多数周围神经瘫感觉障碍神经疼痛植物神经障碍8、周围神经多发性神经炎Guillain-Barre综合征:四肢软瘫手袜套样感觉障碍单神经损害挠神经(腕下垂、钩)尺神经(爪状手)正中神经(猿手)WEBER SYNDROMEMILLARD-GUBLER SYNDROMEFoville SYNDROMEJackson SYNDROME第十二节肌萎缩1、神经源性肌萎缩2、肌源性肌萎缩第十三节步态异常(略)第十四节不自主运动锥体外系(一)解剖生理尾状核舞蹈征纹状体系纹状体新纹状体手足徐动(基底节)壳核扭转痉挛豆状核苍白球旧纹状体 PARKINSON SYNDROME黑质红核丘脑底核偏身投掷运动(二)临床表现1、静止性震颤搓泥丸2、肌强直铅管、齿轮样强直假面具脸慌张步态运动减少3、舞蹈样运动4、手足徐动症5、肌张力障碍 dystonia 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6、偏身投掷运动7、抽动症8、迟发性运动障碍(二)总结↗苍白球↘↗肌强直↘帕金森综合征运动减少旧纹状体↘黑质↗↘静止性震颤↗舞蹈征↘↗尾状核↘↗肌张力↓or变化↘手足徐动新纹状体扭转痉挛↗↘壳核↗↘运动增多↗偏身投掷运动 -----丘脑底核第十五节共济失调 ataxia1.【小脑性共济失调】2.【大脑性共济失调】3.【感觉性共济失调】4.【前庭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一)传导通路图小脑的传入传出纤维(二)生理功能1、原始小脑-----绒球小结叶、顶核----平衡、眩晕(最古老结构)(前庭结构的延伸)2、旧小脑-----蚓锥蚓锤(蚓部)----躯干共济运动(来自脊髓小脑束的本体感觉)3、新小脑----小脑半球 -----------------肢体共济运动(受皮质额桥束、脑桥小脑束支配)(三)临床表现1、醉酒步态2、辨距不良、协调不能4、意向性震颤3、腱反射减低:钟摆样、反击征5、构音障碍:爆破样、吟诗样语言6、眼球震颤检查方法:指鼻、跟膝胫、轮替运动、昂伯征Romberg sign小脑蚓部--躯干和下肢共济失调----醉酒步态小脑半球--同侧肢体共济失调----指鼻、跟膝胫试验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