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篇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编辑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
有专家主张,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
一些学者则将地域文化划分为广义和狭义,认为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
经过再三研究、反复探讨,多数与会专家学者认同“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目录1地域文化2特点方言文化饮食文化民间信仰民间建筑环境不同移民影响区划影响民族分布3发展途径4研究意义5社会发展6形成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
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
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例如: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的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
2特点方言文化地域文化中国的方言数不清楚,尤其是南方(因为多山区交通闭塞不便利,所以方言较多)方言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部分意思只有方言才能表达清楚中国的文字虽然是统一的,但是方言一直是不统一的。
方言成为媒介交流的在文字外的补充。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众多不同的方言。
中国人所谓的“同乡”有大同乡与小同乡之分,小同乡通常一定是同一方言的。
在政治活动中,往往会走到一起,利益往往比较容易一致。
汉高祖刘邦的例子——老乡被重用(方言比较方便)——之后每个朝代都差不多宋太祖——丞相不能用南人,南人说方言北方人听不懂李莲英祖籍绍兴,却不会说绍兴话翁同和祖籍江苏常熟,却也不会说那里话这两个人都是在北方长大的,所以不会有语言问题,而且已经隶属于北方的文化饮食文化民居必须要符合当地的实际(建筑材料等)一些地方住窑洞,是地理条件决定的,也是因为穷和没有木材、石料福建土楼也是适合当地特点的外地引进的建筑,要么是富人的奢侈品,要么是一时流行不过,若是外来建筑能适应地方特点,则也可能成为地方建筑特色上海的石库门房子,就是殖民地时期英国人引入的外来建筑风格,不过已经被上海人所接纳,而做了一点改变,成为了上海的地方特色。
地域文化

徽州地域文化报告专业:2014土木工程秋季学号:1434001256627 姓名:一、徽州文化概要徽州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与安徽文化。
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徽州所辖区域从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790年间除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的十年内称兴安府外,其余时期因朝代更迭而称徽州(宋)、徽州路(元)、徽州府(明、清),但“徽州”之名却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
一府六县是地域概念,即旧徽州府所属歙县、黟县、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六县。
在将近78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古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较为罕见的。
而“徽州文化”就是指由古徽州六县的土地所承载的、由六县历代先贤和人民群众共同缔造的文化,徽州文化既有物质上的,比如徽派建筑、徽菜等等,也有精神上的,比如新安理学、徽剧等等。
二、徽州文化包括的内容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
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屈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三、徽州文化的现存及其原因和价值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销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二省。
安徽是因江北有安庆,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称安徽。
地域文化(本)-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地域文化(本)科目代码:519091. 地域文化带是怎样形成的?谈谈对地域文化的感受。
参考答案:地域文化是大中华文化之下的一个文化分支,是指一个固定区域经过漫长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具有本地特色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既可以指语音区别、气候差异,也可以是饮食习俗、生活习惯等不同,范畴还可大可小,诸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北人豪爽,南人婉约”,“北人面食,个子高大,南人米饭,身材较矮”,“关西出将,关东出相”,“晋人爱食醋,川人爱吃辣”等等,都是地域文化的表现特征。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包含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部分。
从世界整体文化格局来看,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不同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而中华文化是我国特有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为中华民族世代继承发展的优良传统文化,也叫中华传统文化或华夏文化。
其实,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多方面因素融合而成的,大致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因素,客观方面主要和地理地形、气候环境、交通条件、物产特点等有关,主观方面则和语言文字、政治制度、科学技术、生活习惯、文化教育等有关。
中国地形地势非常复杂,呈阶梯状分布。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从西部的高原,到中部的盆地,再到东部平原,向海洋倾斜。
由于地形的复杂,造成了各地地理环境气候差异非常大,西南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中东部属温带季风气候,东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再南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气候的不同,使得各地物产各不相同。
而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因而大多数人们在一个固定的地域生活劳作,世代繁衍,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聚集体。
进入封建社会,这个聚集体往往在同一个封建君主的统治下,血缘关系相近,语言文字相同,宗教信仰接近一致,生产科技水平共享,生活、饮食习惯类似,文教水平相当,因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有的地域文化。
当然,我国各地的地域文化的根源是为以黄河中下游为主的中原文化,只是在具体表象上有很大差异。
中国地域文化

表现
粤菜 建筑 舞狮
粤菜
鲜嫩爽滑
建筑
舞狮
辽宁省、吉林省、 黑龙江省、内蒙 古自治区东部五 盟市(呼伦贝尔 市、通辽市、赤 峰市、兴安盟、 锡林郭勒盟)
形成原因
民俗文化的形成跟冷湿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东北地区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 区;
受外来民族文化影响较大。
文化特点
1、缤纷的差异性。
吴越文化,虽受华夏文化的深度影响,但 基本上还是夷越文化。
文化特点
早期吴越民众以尚武逞勇为风气,粗犷中 蕴涵精雅; 晋室南渡后,开始成为中国文化中精致典 雅的代表; 随着近代工商业的萌芽,吴越文化又平添 了奢华之习。
苏绣 苏州园林 瓷器 苏菜 昆曲
表现
苏绣
山水能分远近之趣 楼阁具现深邃之体 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 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
2、昭示的纪实性。
3、多元的兼容性。
文化独特性
东三省,三宗宝 东北八怪 二人转 冰雪艺术 东北菜
乌拉草
形糙色重味浓
崇尚自然 浪漫奔放 兼容并蓄 趋势拓新
文化特色
道家文化、屈原作品 民风习俗:崇巫尚武 湘绣 精美的工艺品
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
傩戏
湘绣
绣绣绣绣 人虎鸟花 能能能花 传奔听生 神跑声香
工艺品
凤凰图腾
以太湖为中 心,包括今 江苏、浙江、 上海地区, 影响安徽东 部和江西东 北部
形成原因
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网密布,雨量充 沛,农业极为发达;
中国各主要区域文化 及其特征
分布
地域文化
形成原因
文化特点
成因 特点
自然地理因 素
人文地理因 素
方言 饮食 民居 婚丧节庆 民间信仰
中国地域文化_图文

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
傩戏
绣绣绣绣 人虎鸟花 能能能花 传奔听生 神跑声香
凤凰图腾
以太湖为中 心,包括今 江苏、浙江、 上海地区, 影响安徽东 部和江西东 北部
山水能分远近之趣 楼阁具现深邃之体 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 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东北地区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 区;
受外来民族文化影响较大。
文化特点
1、缤纷的差异性。
2、昭示的纪实性。
3、多元的兼容性。
东三省,三宗宝 东北八怪 二人转 冰雪艺术 东北菜
乌拉草
山西省河南省 北部,天津, 河北,以及内 蒙古南部
河承北德吴避桥暑杂山技庄 赵州评桥剧
京剧国粹 河北梆子
三秦之地即今 陕西地区,包 括甘肃,宁夏 的东南部
窑洞
质朴大方
高亢激昂
安塞腰鼓
刚劲奔放 气势磅礴
三晋之地即指 山西大部、河 南的北部和中 部
湖南、湖北、香酥烂
四川盆地、 重庆及陕南、 滇北一带
• 公元前316年,巴、蜀统一于秦,但一直以 郡、州、道的形式存在,而在隋唐以后, 巴和蜀才作为地区的代称在各种场合被广 泛地使用。从此,一代又一代的先民们开 始突破巴蜀地区的地理障碍,打通了对外 交通的要道,促进了与四方的交通和文化 的交流,形成巴蜀文化善于兼容和开放的 明显特点。
严谨细腻 光亮平整 构图疏朗 浑厚圆润 色彩明快
麻辣烫
川剧变脸吐火
广东、广西、福 建和海南。台湾 港澳地区文化基 本属于这一地区 的移民文化。
鲜嫩爽滑
辽宁省、吉林省、 黑龙江省、内蒙 古自治区东部五 盟市(呼伦贝尔 市、通辽市、赤 峰市、兴安盟、 锡林郭勒盟)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地域文化》课件

1)影响地域文化的因素有哪些?
2)地域文化的范围
3)相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就会形成 相同的地域文化吗?
4)地域文化一旦形成,就不再发 生变化?
合作探究
1)影响地域文化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 人文因素:经济、宗教、政治、艺术等
2)地域文化的范围 可大可小,比如赣南客家文化
化更加丰富了,如大塘花海、花园湾湿地公园。
活动二 从民居建筑看地域文化的含义
如图为四种房屋建筑图,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据图回答下 列问题:
丁建筑物叫____蒙__古__包___,主要分布在我国 __内__蒙__古_高__原__地区,它反映了居住着的生产生活方 式以___游__牧____为主。现在,该地区也出现了定居 现象,说明地域文化具有的特点是__发_展__变__化__性____
1.文化: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 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总和.
活动一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文化,
哪些不属于文化?
√ √ A. 大圣寺塔; B. 玉带桥; C. 桃江; √ √ D. 花园湾; E.艾米果; F.围屋; √ G. 105国道; H. 乌饭节; I. 空气;
√ √ J. 金盆山瀑布;K. 火车站; L . 采茶戏
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区分的关键:在于是否人类创造
2、什么是地域文化? 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
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 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3、地域文化的形成
“地域”是文化形成的 地理背景
你认为信丰地域文化中的最大“名片
”是什么?有请小组代表上台
客家文化
佛教文化
橙乡文化
合作探究
_地域文化_内涵及划分标准探析

丁语词根是 colere,可以表达“耕种”、 “居住”、“敬神” 和“保护”当中的任何意义,culture 意为“土地耕种”。 “‘文化’最先表示一种完全物质的过程,然后才比喻 性地反过来用于精神生活。”[3]如果在中国传统中寻 找相对应的观念,《易传》中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以当之,以“文化”翻译 cul- ture 可谓信雅,所谓的“人文化成”,主要是指人类的 精神性、社会性的活动与成果。
由以上分析可见,所谓“地域”,是以自然地理空 间为基础的人文历史空间。自然地理空间和人文历 史空间构成了“地域”概念的基本规定。在这两种基 本内涵中,人文历史空间意义是“地域”概念的更深 层次的规定。
要界定“地域文化”,还需要对“文化”概念再作 说明。关于“文化”的含义,有学者指出,大致可区分 其两种运用。其一是作为一般词语的运用。“文化”作 为一般词语主要是指人类的某些兴趣、活动和成就。 如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已故剑桥大学教授威廉· 雷蒙认为,作为一般性词语的文化概念是在“对人心 灵的培养”这一概念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这种作为一 般词语的“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到,指某种 精神性的成果。事实上, “文化”的这种运用是根植于 “文化”的本义的。例如,在西方,culture 这个词的拉
就“地域文化”来说,对“文化”的首要规定乃是 “地域”。因此,如果用道、天、地、人“四大”来对“地域
地域文化报告

地域文化报告---关于汉唐文化本人通过学习和观察以及查询相关资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汉唐文化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汉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开通西域,形成一条贯穿中亚内地,进而连接欧洲及北非的交通干线,即丝绸之路,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拉开了序幕。
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
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
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
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丝绸之路使汉文化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文化进行交流,给世界文化以极大冲击,标志着世界史的展开。
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唐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大唐盛世时期,首都长安更是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搞“对外开放“的历史时期,现在国外的“唐人街”就是哪个时代文化交流,中国人定居所遗留的实物见证。
连很多外国人直到现在还习惯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可见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汉唐历史的相似性汉唐历史进程的相似性十分明显,学者已有论列(注:如王大华《汉唐历史进程相似原因初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4年第4期;徐连达等《汉唐科举异同论》,《历史研究》1990年第5期;秦晖《汉唐商品经济比较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年第2期;许兆昌《秦汉隋唐现象论略》,《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6期。
余不备举。
),兹就其主要方面分疏如下。
第一,汉唐都是前承一个强大而短祚的统一帝国(秦、隋)而建立起来的大一统王朝。
一方面,汉唐分别接受了秦隋在立国规模和制度建设方面的丰厚遗产,即“汉承秦制”和“唐承隋制”(注:如《汉书》卷100上《叙传》载班彪论“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云云;按汉法律、历法等皆承秦制。
唐承隋制,陈寅恪先生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所论已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太平洋文化圈
D.麦加
12.新西兰所属的文化圈是( C ) A.伊斯兰文化圈 B.东欧文化圈 C.西欧文化圈
13.下列国家属同一文化圈的是( A ) A.中国和日本 B.印度和越南 C.埃及和印度
D.太平洋文化圈
D.中国和印度
A 14.我国“南米北面”的传统饮食习惯,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 A.地域性 B.周期性 C.商品性 D.市场性
D.鼓楼
22.下列关于海派文化,正确的说法是( C ) A. 海派文化形成于肥沃的黑土地,气候适宜 B. 海派文化的典型民居为四合院 C. 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积极进取和永不止境的精神是海派精神 D. 海派文化的典型戏曲为京剧
23.下列旅游资源与其所在国组合正确的是( C ) A.凯旋门——英国 B.仰光大金塔——印度 C.富士山——日本 D.吴哥窟——阿富汗
C.苏州园林
D.碑刻
3.下列叙述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D ) A.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 B.日本多火山.地震 C.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D.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下列属于物质文化的是( D ) A.流行歌曲 B.宗教
C.法律
D.城市
5.下列文化事物或现象属于制度文化的是( B ) A.基督教 B.最高人民法院 C.爱国主义
3.读下面我国两处民居景观图片,完成表格:
民居景观图片
民居集中分布的 地形区名称 民居集中分布地 区典型地貌 民居集中地区的 农业生产地域类 型 民居集中地区的 主要粮食作物
滇南谷地
喀斯特 ③ ______地貌 热带种植园 ④ __________农业
黄土高原 ① ________ 黄土 ② ____地貌 旱作 ⑤ ____农业源自稻谷 ⑥ ____谷子
4.阅读三幅我国民居照片,回答问题: 江南水乡 大米、蔬菜鱼类 1)A 代表__________文化。该文化区居民饮食以_____________为主,形成原 自然条件优越,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物产丰富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土高原 秦腔和信天游 2)B 代表_________文化。该文化的主要音乐为____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 豪爽,粗旷 该地区居民性格特点是_________。 蒙古族 3)C 代表内蒙古草原 文化。该文化主要的民族是_______。 _________
D.少林寺
6.下列文化事象主要属于精神文化的是( B ) A.宗教建筑、生产工具、民族风情 B.文学艺术、宗教、语言 C.生产技术、生产工具、法律制度 D.风俗习惯、规章制度、生产工具 7.下列景观中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是( D ) A.黄山迎客松 B.吉林长白山 C.京杭大运河
D.北京故宫
8.经济最发达和人口最多的文化圈分别是( C ) A.东南亚文化圈、南亚文化圈 B.伊斯兰文化圈、东欧文化圈 C.西欧文化圈、东亚文化圈 D.拉丁美洲文化圈、非洲文化圈 9.以斯拉夫民族为主、信奉东正教的文化圈是( B ) A.拉丁美洲文化圈 B.东欧文化圈 C.西欧文化圈 10.下列文化事物或现象属于西欧文化圈的是( A ) A.好莱坞 B.探戈 C.“胖子王国” 11.下列文化圈中,主要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的是( C ) A.南亚文化圈 B.非洲文化圈 C.东南亚文化圈 D.太平洋文化圈
1.阅读三幅反映不同文化圈的照片,回答问题: 伊斯兰教 1)A 文化圈信仰的宗教是________, 阿拉伯人 主要的民族是________。 西欧 2)B 反映的是__________,属于____文化圈。 西班牙斗牛 东亚 中国古代文化 3)C 反映的是日本相扑,属于____文化圈。该文化圈受____________影响深刻。 _______
2.读“ 中国地域文化区示意图 ”,并回答 问题。 1)图中黑河到腾冲之间的连线是我国重要 人口 的____地理分界线,它穿越了我国多个 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区。 内蒙古 2)图中①代表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是______ 草原 ____文化区。受地理环境影响,这里民 豪放、粗犷 族歌舞艺术的主要特色是__________。 黄土高原 3)图中②代表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是______ 文化区。这里就地取材建成的传统民居 窑洞 建筑____,施工简单,冬暖夏凉。 四川盆地 潮湿 4)图中③代表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是________文化区。由于气候____,当地饮食 麻、辣 口味以______著称。 5)图中④的地域文化特色是( DF )(多项选择) A.著名的地方戏曲和民歌是秦腔和信天游 B.特有的文化风景是马头琴声和那达慕节庆 C.传统民居为平顶方整的石砌碉房 D.特色民居建筑为干栏式竹楼和侗寨鼓楼 E.崇拜海神.敬奉妈祖 F.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G.坎儿井、清真寺和节奏强烈的民族歌舞展现西域风情
甲
乙
丙
丁
5.下图四幅照片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四幅我国不同地区民居建筑的照片中反映当地气候条件最为干旱的是 ( D ) A.甲 B.乙 C.丙 D.丁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文化圈 2)甲所在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是______________,该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_; 亚热带季风气候 3)乙民居建筑名称是吊脚楼 ,所在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 ______ 江南水乡文化圈 越剧 4)丙所在的文化区名称为______________,特色戏曲为_____; 信天游 5)丁所在地区的民歌是______。
18.青藏铁路经过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地区。下列关于该地区地 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 B.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D.积雪冰川多,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
19.蒙古包的主要特点是( A ) A.便于拆卸和迁移 B.便于通风和晾晒 C.便于防潮和御寒 D.便于通风和防潮 20.悠扬的马头琴声和豪放的那达慕节庆所代表的文化区是( C ) A.东北黑土文化区 B.华北平原文化区 C.内蒙古草原文化区 D.云贵高原文化区 21.海派文化的典型民居是( C ) A.竹楼 B.四合院 C.石库门
15.下列中国地域文化区中,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的是( C ) A.四川盆地文化区 B.江南水乡文化区 C.云贵高原文化区 D.黄土高原文化区 16.以酥油茶、青稞酒为饮食特色的地域文化属于( A ) A.青藏高原文化 B.黄土高原文化 C.四川盆地文化 D.云贵高原文化
17.具有高亢嘹亮的高原民歌和五体投地的宗教礼拜的文化区是( B ) A.新疆荒漠 — 绿洲文化区 B.青藏高原文化区 C.内蒙古草原文化区 D.云贵高原文化区
第八篇
选择题: 1 分析题: 1 5 6 – 11 2
地域文化
12 - 17 3 18 - 21 4 22 - 23 5
1.广义的文化概念是指( D ) A.各种书本中介绍的知识 B.人类社会意识形态 C.广播电视中传播的知识 D.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
2.下列不属于人文景观的是( A ) A.路南石林 B.城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