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优秀征文作品(共11篇).doc
好家风好家训征文(精选12篇)

好家风好家训征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征文,肯定对各类征文都很熟悉吧,征文的主要目的是宣传与教育,内容选择主要是颂扬和体会。
为了让您在写征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好家风好家训征文(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好家风好家训征文篇1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
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而只有家风、家训,才能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为我们以后的思想品德做奠基。
家庭是温暖的壳,孩子是温室里的花朵,家庭如一个港湾,安抚我们每一个远航归来的孩子,花朵只有在温暖港湾的庇护下,才能茁壮成长。
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卓绝群伦。
每个家,都有家风、家训、家规,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
如果说每个家庭都有自家的家规,那我家当然也不例外。
我家的家训是:施惠勿念,受恩莫忘;人有喜庆,不可生妨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于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这些家训,是祖上流传下来的,虽然真正做到的几率很小,但我还会尽量去做。
不过要说起我与家风家训的故事,那还得从我小时候谈起。
小时候的我,总是铺张浪费,一点儿也不珍惜粮食。
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我又弄得满地是米饭。
妈妈见状,立刻满脸黑线,我心想:糟了,又要挨骂了。
却没想到妈妈出口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吟完,妈妈又对我一番淳淳教诲。
听完,我恨不得把头埋进地里,并对妈妈承诺,以后再也不会铺张浪费了。
从此,我的家训中又多了一条:勤俭节约,低碳生活。
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体裁,所以,我们要秉承家训,志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把祖国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好家风好家训征文篇2好家规创造好家风,好家训创造好家庭。
每个家,都有家风家规,它可以让一个家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家风家训优秀的征文(精选11篇)

家风家训优秀的征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征文的经历,对征文很是熟悉吧,征文一般都具有意味深长的结尾。
你知道征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风家训优秀的征文(精选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风家训优秀的征文1有人说家风是家庭子孙代代恪守的家庭文化,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产,是每个家庭成员自豪感的源泉;家风是融化在我们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在我们骨髓里的品格,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
这句话道尽了家风家风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家的家风就是“勤俭持家”。
这还要从我的爷爷奶奶说起,那时候他们还生活在农村,农村的生活是艰苦的。
我们家所在的地方是丘陵地带,自然条件很差,从事农业生产要消耗大量的体力。
可是我的爷爷奶奶不但不抱怨,反而更加勤苦。
他们不仅能把土地种好,生产出比别人家更多的粮食,还发展养殖业,先是养牛,后来养羊。
尽管这样,他们还不满足,他们还拣村里有人进城后抛荒的土地耕种。
他们辛勤劳动的收入,从来没有过大肆的挥霍,在子女生日的时候仅仅是煮两个鸡蛋。
奶奶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过日子比树叶还稠”。
就这样他们养活了十三口的家人,也把我的爸爸和其他四位叔叔培养成有文化的人。
如今,我们一家在城里生活。
爸爸在煤矿工作,工作很辛苦。
他经常加班,很少回家。
我们很少见到爸爸,双休日是这样,甚至在年节里也是这样。
看到别的孩子在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很开心的时候,我好羡慕。
妈妈总是说爸爸辛苦是为了咱们这个家,慢慢的我就理解了爸爸。
爸爸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回报,不断的加职加薪。
妈妈操持家务,把我们这个家收拾的井井有条,家里有了麻烦事,她从来不去牵绊爸爸,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解决。
一次我和弟弟都生病住院,想喝梨汤,她不顾一身的疲惫回家为我们熬梨汤。
弟弟上了幼儿园,虽然妈妈每天还要接送他,周末还要照顾好我们的生活,她还是在小区超市找了一份工作。
旁边一家地产公司的经理见妈妈工作那样勤劳利落,动员她去房产公司做保洁呢。
好家风好家训征文(10篇)

好家风好家训征文(10篇)好家风好家训征文1中国历来特殊重视家族传承与家庭教育,自古就有很多家训,甚至是今日个别出名望的大家族照旧连续着祖上的谆谆教育,一经提起这些家风、家训来聊聊时,自然会别有一番味道和特殊骄傲的情感。
记得小时候每每外出时,父母会百般吩咐:紧睁眼、慢张口、虚心慎重、待人接物要有礼貌如此云云。
父母的这些教育使我领悟到的无怪乎是:谨言慎行、为人低调。
这些教育的话语虽不大气,但也相当的适用中肯,在一般民众间为人处事去使用也是恰到好处的。
每当穿梭在文化名城的小巷深处时,不经意间就会看到“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匾额。
尽管房屋已是老旧简陋,但有了这些穿越历史的家训,才更能显示出房屋仆人曾经沧桑的经受以及世代连续家风所带来的家业平安的传承。
细细品尝这十个字,不免让人陷入深思,回味深远。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风”传承的重要性,不亚于血缘的传承。
“忠厚”与“诗书”,就是中国古人所剧烈追求的抱负精神与文化特质。
古人渴望这种精神与生活方式能够世代相传,也就把它作为家族兴盛与傲慢一种图腾符号。
中国古代重农桑,“耕读传家”是古人世世代代最抱负的生活方式。
耕田既事稼穑,又丰五谷,既养家糊口,又安家立命。
读书则是既知诗书,又达礼义,既能自强不息又能厚德载物。
然而中国历史上大多数老百姓虽与名门望族无缘,但他们都有自己的家风传承。
透过历史来看,每个家族好的“家风”都称得上是中国人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的信仰,所以“耕读传家”就是在以农耕文明著称的中华民族中全部中国人共同的家风了。
“耕读传家”不但让国人学会做人,而且还让国人学会谋生,从古至今已经深深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了。
历史上能够传承数十代、辉煌不灭的家族是不多见的。
大多是显赫一时,后因家风不继,子孙不能够维系家风,或是世事变迁大难临头,使得家族分崩离析,瞬间灰飞烟灭,给后人留下“俱往矣”的无限慨叹。
正如《红楼梦》里的“好了歌”唱得一样苍凉,“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一曲残香,就会又给我们漂移出了历史上曾经的那份感伤和苍凉。
家风家训优秀征文作品(共11篇)

家风家训优秀征文作品(共11篇)一等奖(一)纯朴家风源远流长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祖上传下来的某种风气、习俗,与这个家庭的兴衰荣辱相辅相成。
良好的家风,是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耳濡目染,代代相传的无声教育。
我的祖上是从山东登州府海盐县过来的。
祖辈拖家带口,长途跋涉,相中了青松岭三道沟这个地方。
三道沟有三条沟,其中西南沟最深最宽。
沟里长着树,蕴着水,聚集了满沟的灵气。
曾祖父把房子建在沟口的平台上,自己脱坯垒墙,燕子衔泥式筑成了温馨的家。
我的祖辈在这里扎下了根,生儿育女,一代代繁衍,曾祖父身体力行,勤俭持家,于生活的琐碎中衍生出的纯朴家风世代相传。
祖父的一生似富有传奇式色彩,在父母的讲述中渐渐走进我的记忆中的。
祖父在走社会时是个生意人,贩卖杂粮、山货等,牵着一头驴终日行走于崎岖的山道间。
祖父那时的理念就很新,不甘心守着几亩薄田过日子,走南闯北的阅历使他长了见识,也富裕了家庭的生活。
祖父终日躲避着生产队长的眼睛,含辛茹苦地往返于**、凌源、平庄之间,崎岖的山道上洒下了祖父辛勤劳动的汗水。
那年夏天庄稼疯长,祖父的担子刮倒了道边的庄稼。
生产队长借机把祖父抓了起来,交给公社的工作组。
他们盲目缺少温度,却有着狂热的冲动,无数的拳脚雨点般打在祖父的身上。
祖父宁肯挨打,蹲大狱,也决不屈服,他是在抗争,用伤害身躯的方式在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清白,虽然最终拗不过那个时代,却在村庄留下了令人震撼的、清晰的印记。
我时常想,祖父如果活在现在的社会中,凭着他执着的信念和与生俱来的经商头脑,一定会大有作为的。
祖父虽然过世了,但他遗留下的清白家风却警示着后人。
祖父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主动给父亲说媒的人很多,邻村大北沟老任家主动要把姑娘许给父亲,但祖父嫌姑娘岁数大,没答应。
姻缘是有一定的定数的。
原来是我母亲在等着父亲,一顶花轿吹吹打打,办的是流水席,颇是风光热闹了一番。
祖父去世后,家道中落。
父亲继承了祖父生意人精明的头脑,却一心扑在农事上。
家风家训优秀的征文范文(通用14篇)

家风家训优秀的征文范文(通用14篇)家风家训优秀的征文1我家的家风家训都是学着长辈而成的。
所谓有样学样,我们家就是如此。
每当放假时,我总会屁颠屁颠地跟着妈妈去干活,其实自己只是过去打酱油的。
妈妈干的活很辛苦,一天至少要站八个小时,有时候要站十六个小时。
我最多只能坚持三个小时。
我发现妈妈每次上班都要去帮别人,因为别人要上厕所,因为工种不同,有些工种是人不能离开的,一离开警报就响之后就不能正常工作了。
妈妈每次都把自己的工作扔在一边去帮别人。
但自己的活不干的话产量就低钱自然就少,我就跟妈妈说能不能不帮。
妈妈只是笑了笑。
因为是夏天,天气很热,妈妈叫我回家把冰水拿来,还叮嘱我要拿大瓶的。
家离工厂很近,所以我很快就拿来了。
妈妈看到工友刚打来的水,在工厂里打的水是热的。
这个新员工还不知道,妈妈让她把水倒到另一个瓶子中,然后妈妈把冰水倒到她的瓶子里。
我那时只是感到疑惑,而我问妈妈,但她只是一笑而过,从来都是笑而不答。
妈妈一直都这样帮助别人。
就这样跟过了许多年。
我也习惯了这样的她。
渐渐地,我也学着她的样。
在校运动会上,我的一位好朋友参加了八百米比赛。
比赛开始了。
看她跑了一圈又一圈,看到她满头大汗的样子,我抓起桌子上的一瓶水,走到终点去等她。
跑完了,她得了第二,这个成绩还不错。
我陪她走了一会儿。
我把水递给她,她接过水,她挺开心地对我笑了笑。
我也不知怎么了也有点想小兴奋。
就这样学着妈妈的乐于助人我能看到别人接受我的帮助而开心,我也因帮助别人而收获快乐。
也许这就是助人为乐的意义吧。
家风家训优秀的征文2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校有校规,家有家规”下面我跟大家说说我家的家风家规。
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
如果一个家庭里没有好的家风家规,那么大家就会远离不好的家风的家庭,慢慢这不好的家风的家庭就会很孤单。
所以每个家都应该有好的家风家训。
我家的家风家训就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懂礼貌,遵守诺言,讲信义。
父母一直告诫我:只有做到这几点长大了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可以有好的风气,这样我才可以让自己走的更远、身边就会有很好的朋友同学们。
家风家训故事优秀征文(精选20篇)

家风家训故事优秀征文(精选20篇)家风家训故事优秀征文篇1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也就是说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
我家的家风是:“好好做人、好好学习。
”家人们从小就教导我要好好做人。
爸爸教育我要守信。
记得二年级的一个周末,因为我表现好,所以,爸爸准许我玩一小时电脑游戏。
但是,我玩游戏超过时间,爸爸很严肃地收起电脑。
之后,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棠林,要守信,不然,长大后你到社会上是会很麻烦的!”姐姐告诉我要诚实。
因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三年级的一天,我不小心把姐姐最爱的玻璃杯打碎。
我很怕被挨骂,不过最后,我还是鼓起勇气,向姐姐道歉。
但是,姐姐原谅我,并且对我说句意味深长的话:“杯子打碎不要紧,如果你因此失去诚实,就没有人会相信你。
”妈妈教育我要谦虚。
四年级的一次考试中,我考全班第一,回到家我得意洋洋得告诉妈妈。
妈妈和蔼的对我说:“棠林真棒!再接再厉,不过要记住:‘谦受益,满招损。
’”家人们不仅教导我好好做人,还教育我要好好学习。
五年级,我因沉迷网络,所以期中考试只考八十几分。
回家路上,我很害怕妈妈会怎样对我。
但是回到家,妈妈却对我说:“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跌倒!你要以此为起点,争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
”然后妈妈和我分析原因,为我解答难题。
经过妈妈的辅助和我不懈的努力,我的成绩直线上升。
在期末考试中,我取得优异的成绩。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在学习上,我有个好习惯:爱读书。
从我跨入小学的大门,我便开始读一些故事书。
后来这几年里,我开始接触一些文学书,例如《骆驼祥子》、《城南旧事》、《窗边的小豆豆》。
我一有时间就拿出一本来看。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礼仪之邦而着称的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这些孩子,也一定要发扬这种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愧于我们的祖先,不愧于是一个继承人!家风家训故事优秀征文篇2家庭是蓝天,我是小鸟,没有它我将无法飞翔;家庭是雨点,我是小草,没有它我将无法生长;家庭是阳光,我是树苗,没有它我将无法成长。
家风家训获奖优秀征文范文(精选12篇)

家风家训获奖优秀征文范文(精选12篇)家风家训获奖优秀征文范文(精选12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征文都不陌生吧,征文的主要目的是宣传与教育,内容选择主要是颂扬和体会。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征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风家训获奖优秀征文范文(精选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风家训获奖优秀征文1记得之前央视有1个走基层的节目,记者在大街上询问来来常常的:“你的家风是甚么?”那时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在才觉得,我们家的家风虽然没有甚么条条款款,更没有慎重地铭记在书上,但经过岁月的沉淀,尊长对晚辈的教诲,这个家庭已无形当中构成了家风,并对每一个大人和行将成年的孩子,产生了10分深入的影响,比如我。
不知从甚么时候开始,我的妈妈变得10分“多愁善感”起来。
那天,也是这样闷热的晚上,面对1摞摞试卷,我将头重重靠在椅背,感觉到自己的胸口压抑的、缓缓的起伏了几下。
“你该不会学好了吧?”我能想得到在客厅里看电视的妈妈将头探出来,那审视的眼光和将老花镜摘下的动作。
“嗯——”我敷衍地从鼻腔里发出1个音节。
然后气氛便安静了下来,只能听见电视隐模糊约传来的喧闹声,而我只能将脖子垂下来,盯着桌上——被我刚刚扣在透明笔盖的、烦躁不安的小虫子看。
恍如寂静了很久,客厅里又传来我妈低低的声音:“你现在这模样真叫我担心。
”我觉得我转动笔盖的手抖了抖。
我不自觉的转头向客厅看去:为了不把蝉招来,客厅里没开灯,电视机或明或暗、色彩变化不1的光线投射到我妈脸上,让我看不清她的表情。
我注意到她的手在遥控器上摩挲了几下,终究调小了音量,使得她的声音在空空的屋子里格外清晰,“我年纪这么大了,你以后怎样办?”的确,我的姐姐都成家了。
而我不知怎样回答,将头转回来,手下1不留心,虫子飞走了。
而比我更难过的,却是我的妈妈。
她的声音很分明地传入我的耳中,这段温顺的、带点沙哑却又10分忧愁的声音在我心里飘飘转转,却终究在我的心上感染了1点峻峭的寒意。
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优秀征文(通用11篇)

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优秀征文〔通用11篇〕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优秀征文〔通用11篇〕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优秀征文1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安康成长。
接下来就说一说我们家的家风吧!比方:早晚洗脸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每天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早上6点起床锻炼身体,妈妈常说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要节约水电,少喝或不喝碳酸饮料,多喝开水身体好,从小养成节俭持家的好习惯;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不能出去玩,只有礼拜六晚上经过妈妈同意后才能出门,并且还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就连开电脑、看电视也要经过妈妈同意;不说谎话、不爱占小廉价,做一个老实的孩子。
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学习之风、勤劳之风、孝敬之风、节省之风,伴随我安康成长,愿这些家风常驻我家中。
孩子是祖国的将来,家长的举止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空间,是为人父母者责无旁贷的义务。
家庭是祖国社会的细胞,只有家风如雨,幼苗才能茁壮成长。
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优秀征文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每个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每个好的家庭都有好的家风。
我家的家风和家训可以概括为“孝、俭、勤”三个字,虽然简单普通,但是让我受益匪浅。
父母总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就是“百善孝为先”。
在我的眼里,父母都很孝顺,每天,爸爸妈妈都要给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打个,问问他们在做什么,身体怎么样,叮嘱他们要注意锻炼身体。
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回家看看老人,陪着聊天、漫步。
爸爸妈妈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举动,都在影响着我。
其次是节省。
小时候,家人就常和我讲:“节省兴家,浪费可耻;一粥一饭,当思来自不易。
”这个粗浅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影响着我的言行,我养成了不攀比,不浪费的好习惯,这得益于我严格的家教。
“勤”就是勤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风家训优秀征文作品(共11篇)一等奖(一)纯朴家风源远流长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祖上传下来的某种风气、习俗,与这个家庭的兴衰荣辱相辅相成。
良好的家风,是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耳濡目染,代代相传的无声教育。
我的祖上是从山东登州府海盐县过来的。
祖辈拖家带口,长途跋涉,相中了青松岭三道沟这个地方。
三道沟有三条沟,其中西南沟最深最宽。
沟里长着树,蕴着水,聚集了满沟的灵气。
曾祖父把房子建在沟口的平台上,自己脱坯垒墙,燕子衔泥式筑成了温馨的家。
我的祖辈在这里扎下了根,生儿育女,一代代繁衍,曾祖父身体力行,勤俭持家,于生活的琐碎中衍生出的纯朴家风世代相传。
祖父的一生似富有传奇式色彩,在父母的讲述中渐渐走进我的记忆中的。
祖父在走社会时是个生意人,贩卖杂粮、山货等,牵着一头驴终日行走于崎岖的山道间。
祖父那时的理念就很新,不甘心守着几亩薄田过日子,走南闯北的阅历使他长了见识,也富裕了家庭的生活。
祖父终日躲避着生产队长的眼睛,含辛茹苦地往返于**、凌源、平庄之间,崎岖的山道上洒下了祖父辛勤劳动的汗水。
那年夏天庄稼疯长,祖父的担子刮倒了道边的庄稼。
生产队长借机把祖父抓了起来,交给公社的工作组。
他们盲目缺少温度,却有着狂热的冲动,无数的拳脚雨点般打在祖父的身上。
祖父宁肯挨打,蹲大狱,也决不屈服,他是在抗争,用伤害身躯的方式在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清白,虽然最终拗不过那个时代,却在村庄留下了令人震撼的、清晰的印记。
我时常想,祖父如果活在现在的社会中,凭着他执着的信念和与生俱来的经商头脑,一定会大有作为的。
祖父虽然过世了,但他遗留下的清白家风却警示着后人。
祖父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主动给父亲说媒的人很多,邻村大北沟老任家主动要把姑娘许给父亲,但祖父嫌姑娘岁数大,没答应。
姻缘是有一定的定数的。
原来是我母亲在等着父亲,一顶花轿吹吹打打,办的是流水席,颇是风光热闹了一番。
祖父去世后,家道中落。
父亲继承了祖父生意人精明的头脑,却一心扑在农事上。
西南沟的家远离营子,父亲觉得孤,他决定不再离群所居,队里在营子当中给我家盖了三间土平房,父亲当队里的饲养员。
和农村的许多小门小户人家一样,三亩地的宅院,只盖三间坐北朝南的正房。
从旧房子搬进新房子,预示着我家在终结一段旧生活的同时,也开启了另一段崭新的生活,我家真正融入了新农村的火热生活中。
作为交换条件,父亲当上了队里的饲养员,住在队里,父亲精心地喂养那些牛马驴,与它们的感情与日俱增。
看见父亲,羊儿咩咩,驴儿咴咴,牛儿哞哞,张着嘴仿佛要说出许多话来。
父亲说,它们虽然是哑巴牲口,但它们也是有灵性的,比世上有些人还懂得知恩图报。
父亲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对子女的教育。
父亲虽然没有念过一天书,却深知文化的重要性,他节衣缩食,把两个儿子都供到了初中。
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大哥送到了部队,入了。
,香烟袅袅,一天中多次虔诚地跪拜……这便使敬奉先祖成为一种庄重的仪式,也在晚辈的心灵里播下了孝老、爱亲、感恩、敬畏的种子,有力地带动着全家的心理走向。
尽管父亲是聋哑人,母亲从没嫌弃他。
有一个时期家里粮食不够吃,常以野菜饼子裹腹。
干粮里的野菜掺得多,几乎全是黑色的,看不出粮食的存在。
妈妈每天总是做三个纯玉米面的,两个给爸爸吃,她说爸爸每天劳动太辛苦。
另一个掰给我们兄弟三个解馋,她自己却一口也舍不得吃。
渐渐懂事后,我们也抢着把那块纯面饼送给妈妈,从而使我们养成了有好东西老人不先吃上心里就不安的心理习惯。
成年以后,更加领悟到,母亲是以身示范,为子师表,是从“老吾老”开始唤醒我们潜在的善良、慈爱与孝敬之心的。
父亲的身体残疾,文革后期家庭生活的贫困,都没有使母亲低头。
她用她的柔弱肩膀,撑起了这个家。
记得那时候,晚上我都睡醒一觉了,母亲还在油灯下纳鞋底。
嘴里哼着令人心碎的忧伤曲子,眼里悄悄地流着眼泪。
我爬起来,帮妈妈擦掉眼泪,劝妈妈早点休息。
有时妈妈坚持不睡,我也只能陪着她一起流些心酸的眼泪。
现在一想起母亲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眼里还会泛起怀念母亲的泪花。
我们兄妹前后参加工作以后,妈妈常常教导就是要拿工作当工作干,不能对不起这份责任,更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她反复教育我们“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出声。
”不是自己的钱和物,一点也不能贪。
要花钱,就要靠自己的血汗挣。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是一个家庭生活的总基调,是一种潜在的、恒久的、无形的力量。
家风在耳濡目染中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着孩子的人格,陶冶着孩子的性情,升华着孩子的思想,开发着孩子的智能。
只有良好淳朴、健康向上的家风,才能使人(特别是孩子)找到与生命紧紧相连的全部呼应关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才能为美好的人生奠下坚实之基。
二等奖(一)勤劳托起家庭梦2015年1月27日,我终生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年近八旬的父亲在我守护了一夜后终于停止了呼吸。
父亲是9天前的凌晨突发脑出血而病危的。
想想头天晚上还和我大口的吃饭,大声的聊天,几个小时就不省人事,我的眼泪就不住的流下。
母亲是第一个发现父亲生病的,父亲强烈的呕吐惊醒了睡梦的母亲。
她一开始还以为父亲像平时一样咽喉发炎嗓子有痰,于是推了几下。
无反应后,立即打开房灯,看到父亲已经吐了不少。
母亲已被吓得变了声音,腿也不听使唤。
但她还是坚强的走到我的房门,把我叫醒。
我立马起身来到父亲床前,看到父亲的状况我感觉大事不好,因为父亲已经呕吐出很多分泌物,食物只是少部分了,多数是颜色昏暗的液体。
我急忙擦去父亲嘴边的分泌物,并试图撬开嘴帮他清理。
但父亲的嘴已经撬不开了,而且分泌物不断的被吐出。
我现在做的只能是避免父亲被自己呕吐的分泌物堵住呼吸道而窒息,心碎感觉应经产生。
后来,妻子叫来了救护车,父亲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不能陪床的我在家属休息室默默的待着,期待奇迹的出现,期待我家庭梦想的实现。
然而,现实还是给了我沉重的打击,父亲因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我。
安排完后事,我陷入了极大的消沉之中。
父亲在世的往事时时出现在眼前,每一点回忆都让我泪流满面上世纪七十年代,吃饱饭是父亲最大的家庭梦想。
当时社会经济的落后是80后们难以想象的。
听母亲说,我家人口多,口粮都成问题。
父亲为了养活一家人,自学了一套瓦匠的手艺。
虽然累、虽然苦,但帮别人家盖房、砌墙、抹灰,尽管没有工钱,但毕竟带出了一张嘴,母亲做饭时就略显从容。
遇到稍微富裕的人家,收完工,往父亲兜里塞几把细粮,姐姐们就可以改善一顿。
分田单干后,家里的生活发生了实质性的的变化,饥饿这个词语未出现在我这个接近出生在80年的人的童年记忆里。
每口人都分到地,姐姐们有帮父母干农活的,有哄孩子的,父亲就可以在农闲时给人家干零活。
由于父亲的手艺好,好伺候,所以,活一天接着一天的干,几乎没有间断,有的人家甚至要预约。
虽然父亲不主动要工钱,但大环境下,主动给工钱的不在少数。
这部分钱父亲回来交给母亲后,饭桌上吃顿肉丸饺子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了。
那时大米在农村可是稀罕物,父亲帮一户抹房顶,那家给了些大米。
晚上,我在姐姐们的怂恿下,央求母亲把本来预备招待客人的大米做成了饭。
开水真神奇!略显灰小而扁的米粒在它的煮沸下竟然变得又白又长,抓一口放嘴里,那可是今天的孩子体会不到的香。
那天,再加上母亲破天荒的炒了鸡蛋,我们接几个狼吞虎咽的一扫而光。
父亲说:“将来得让孩子们天天吃上大米饭、炒鸡蛋!”这句话让我含着米香高兴半宿。
90年代初,家庭生活越来越好。
可新的问题出现了,姐姐们依次出嫁了。
虽然嫁妆不多,但劳动力的缺失让父亲和母亲的劳动量加大。
五姐和我同一年考上师范大学和师范学校,高兴之余父亲加倍的劳作,以供我们姐俩读书。
那几年,我家的生活水平有了下降,吃的喝的比在市场经济下富裕起来的其他农户差不少。
除了寒假,父亲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
但父亲很乐观,跟别人说:“等闺女和小子毕业后我就不用这么干了。
”我也暗下决心,毕业后不再让父亲整日劳作。
我家在那时供两个孩子读书却没和别人借一分钱,也算一个奇迹了,那全靠父亲的勤劳和母亲的持家。
再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父亲不能再给人家干瓦匠活了,但自家的农活始终没有扔。
我在下班之后或休息之日都会和父亲下地干活。
地种少了,是我和姐姐们努力的结果,我每年都劝父亲不要种地了,因为儿女们都成家立业,不需要父亲再劳动了。
可父亲不答应,只是把大部分地流转出去,但房前屋后还是自己种。
在父亲心里,地不论产多少,都会贴补家用,会让我的担子轻一些。
直至父亲去世的前的3个多月,78岁的他还挥动铁锹平整土地,为明年的耕种做准备……或许,父亲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就不再劳作了;或许,父亲知道自己时日不多还会劳作。
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作为一个负责的父亲,他一直梦想着他的孩子们生活得越来越幸福。
勤奋的劳作便是他实现家庭梦想唯一的手段,这也足以托起整个家庭的梦想。
我想,勤劳,我应该传承下去!(二)家风家训——成长的风向标人都说“校有校规,家有家训。
”但是一问起,家训是什么,却又理不清头绪。
我的家里,却一直有一套家训指引我向前。
一、尊敬长者,以孝为先每天爸爸妈妈要告诉我,要尊敬长者,孝敬父母。
每天吃饭的时候,爷爷都是坐在最中间的,小的时候妈妈告诉我,爷爷先动筷子,我们才可以吃饭,每天,全家人都容在浓浓的亲情之中,也都处处体现着我们对爷爷的孝顺与恭敬。
毕竟我们生活在中华民族,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也要孝敬父母的父母,也就是我们的爷爷奶奶,还有所有的老人长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嘛。
二、修身养德,以礼待人妈妈教导我说,女孩子,要淑女一点,别整天疯玩,而我却没有完全按照妈妈的意思做到了这一点,不过只凭一面之缘,也许你会觉得我是个很文静的小姑娘!不过在家里,妈妈还是很严格的要求我,教我学会与人交流,学会有礼貌,以礼待人。
我们的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想来很重视家教,妈妈曾跟我说:“现在对你严家管教,对你未来的很多习惯都有很大的帮助。
”她还说这是家风,如果不重视家风,很难想象未来的我会走弯路,她想可以创造一个温馨、节俭、有情感、又认真学习的氛围。
三、拂尘养性,以净为本妈妈很爱干净,每次放假回家,她只要看见家里有些凌乱,她就会暴跳如雷,逼着我把房间打扫干净,直到达到她的标准为止。
虽然过程很不喜欢,但每当看到一尘不染的房间,成就感、舒适感油然而生,经能让我们心境平和,更自在的生活。
四、多读所思,以书丰蕴妈妈每天的叮嘱有时候让我觉得有些烦,可她却又能耐心为我讲述一个个令我平静下来的故事。
记得上次,我问她,家风有什么用啊,她给我讲起了谢瓒的故事。
现在我来讲给你们听。
谢氏的第一代叫谢瓒,当过三国时代魏国的典农中郎将,是一个主管屯田事务的中下级官员。
他最大的功劳是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开创了谢氏家族重视书香、重视读书育人的家风。
在他的精心培养下,他的儿子谢衡当上了“国子忌酒”,史书上称其为“硕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