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7大道之行也训练新人教(含答案)

合集下载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资料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资料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及答案
【编者按】要想学好语文,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

在考试中应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长发挥。

一、回答下面的问题,并背诵这篇课文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初中生学习本文不宜要求过高,能粗知内容大意即可,但一定要熟练地背诵全文,为将来进一步消化它创造条件。

此题是据课文第二层内容设计的,这一层内容比较复杂。

设题目的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帮助理解和记忆。

参考答案见整体把握。

2、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你对桃源中社会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从渔人在村中受到热情接待一事你看到了什么?用分组讨论
的形式最好,使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不同的意见都可以讲出来,不搞统一答案。

二、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
2、男有分,女有归;
3、货恶其弃于地也;
4、陶后鲜有闻。

目的是积累词语,使学生养成因声求义的习惯。

1、与,通举,读jǔ,选拔。

2、分,读 fn,职分、职业。

3、恶,读 w,憎恶。

4、鲜,读xiǎn,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大道之行也》(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大道之行也》(含答案解析)

大道之行也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3)不独子.其子( )(4)男有分,女有归.(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相与步于.中庭C.达于.汉阴D.告之于.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加色的词语。

①男有分.,女有归②是. 谓大同2.翻译句子。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案:1.①职分、职守②这2.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示例:这句话体现了一种社会的博爱精神,启示我们要想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就要从自己做起,真诚地关爱、帮助他人,为营造社会的博爱、互助氛围而努力。

试题2:《大道之行也》(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 能与:同“举”,推举B.故人不独亲. 其亲亲:亲人C.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D.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兴起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吴广者. ,阳夏人也C.不必藏于.己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其.如土石何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礼记》。

《礼记》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B.文中“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C.本文描绘了一个普遍仁爱、安定和谐的太平盛世,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专题07文言文比较阅读-八年级语文下期末备考专题复习(浙江专用)

专题07文言文比较阅读-八年级语文下期末备考专题复习(浙江专用)

专题07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22春·浙江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有宦闽者,携双鹦鹉归江右,两禽晨夕相依如昆季①。

宦者以一赠陈子右骅②,韩子人谷亦得其一。

陈、韩固.亲串③,过从无间,鹦鹉时互相问“哥哥好”。

未几,陈子斋中有异物搏鹦鹉死,陈子痛之甚,既除地▲瘗④之,又语人谷赋诗吊之。

诗成,人谷持告。

其家羽⑤辄腾踯架上,曰:“哥哥死!哥哥死!”伤惋不胜遂不食越日亦蜕去。

二子广乞名词,为之志述。

江右、三吴诸词人皆有作,因汇为一集,颜曰《羽声合刻》。

邓子左之为之序,序亦凄恻肆动。

物固多情如此!【乙】又吾梁山货店市肆,养鹦鹉甚惠.,东关口市肆,有“料哥”亦能言。

两店携二鸟相较。

鹦鹉歌一诗,“料哥”随和,音清越不相下。

“料哥”再挑与言,不答一字。

人问其故,曰:“彼音劣⑥我而黠胜我,开口便为所窃矣。

”臬司有爱子病笃⑦,购以娱之。

贾人⑧笼.之以献,鹦鹉悲愁不食,自歌曰:“我本山货店中鸟,不识台司衙内尊。

最是伤心怀旧主,难将巧语博新恩。

”五日,苦口求归.,乃返之山货店,垂颈气尽。

万历年间事也。

(选自《虞初新志》)【注释】①昆季:兄弟。

②陈子右骅:人名,即陈右骅。

子,尊称。

③亲串:亲戚。

④瘗(yì):埋葬。

⑤家羽:此指鹦鹉。

⑥劣:比……差,不如。

⑦病笃:病重。

⑧贾人:商人。

1.词语解释。

(1)运用表格中提供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归】①五日,苦口求归._____________②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2.填入文中“▲”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A.于B.其C.以D.与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2处)伤惋不胜遂不食越日亦蜕去。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彼音劣我而黠胜我,开口便为所窃矣。

5.【甲】【乙】两文中的鹦鹉形象有何共同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大道之行也-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大道之行也-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7 大道之行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与:)(2)女有归.(归:)【答案】(1)与:通“举”。

(2)归:女子出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与:通“举”。

2.请将文中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出来。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路不拾遗。

译文:。

【答案】(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2)路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型题,要对原文言文内容透彻理解,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比较、筛选,写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2)路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人才选拔:。

福利保障:。

【答案】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现代汉语中还保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含义。

请从下列字中,选三字写出三个成语来。

皆、恶、兴、作、谓、藏、闭,信、弃答:。

《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六篇班级: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共13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C.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D.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大家一样)2. 解释加点的词(2分)①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 ②女有归.: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一个你熟悉的名人的事例。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2大道之行也原创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2大道之行也原创同步练习(含答案)

同步训练大道之行也基础知识应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 j ǔ)能 B. 讲信修睦.( mù)C.货恶.其弃于地也(wū)D. 男有分.( fèn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大道理) B. 选贤与.能(“与”通“举”)C.讲信修.睦(培养) D. 是谓大同..(指理想社会)3、填空《大道之行也》选自《》,它是_______家的经典之一,与《》、《》、《》、《》被合称为“五经”。

4、翻译句子⑴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⑵盗窃乱贼而不作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盗窃乱贼而不作.而两狼之并驱如故.A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不足为外人道.也C 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大道.之行也6、按课文原句填空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使老有所终,—————。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⑴——-————⑵————————子:⑴——————⑵————————8、孟子有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本文哪句话意思相同?——————————————————————————————————————课内精段赏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加点字⑴男有分.,女有归.分———归————⑵是故谋.闭而不兴.谋———兴————2、翻译下列句子⑴选贤与能——————————-⑵讲信修睦————————————3、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写在下面,并解释出来⑴————通————解释————————⑵——通————解释——————————4、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总结层意———————————————————————————————————————————————————————————————5、孔子的“大同”理想激励后代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之而奋斗,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这样的进步思想家或社会改革家?——————————————————————————————————6、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子?简单的描述一下。

初二下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

初二下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

初二下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①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________②男有分,女有归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你认为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出行孔子出行,闻有哭声甚悲。

子曰:“驱①之驱之,前有贤者。

”至,则皋鱼②也。

被褐拥镰,哭于路旁。

孔子辟车③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吾少而好学,周游天下,以歿④吾亲,失之一也。

高尚吾志,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

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

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吾请从此辞矣!”立搞而死。

孔子曰:“弟子识之,足以诫矣!”于是门人辞归养亲者十有三人。

【注】①驱;快步走。

②皋(gāo)鱼;人名,春秋时期人。

③辟车:下车。

④歿:死亡(1)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往而不可追者年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3)阅读此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②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③教学相长也(________)④学学半(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大道之行也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3)不独子.其子( )(4)男有分,女有归.(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相与步于.中庭C.达于.汉阴D.告之于.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乙] 韩休为相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

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

上常临.镜,默默不乐。

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 [注] 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

②同平章事:唐代制度,君主在大臣中选任数人,给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即为事实上的宰相,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

③允:符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盗窃乱贼而不作.( ) (2)上常临.镜(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

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乙] 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屋舍俨然..( )..( ) (2)阡陌交通(3)不独子.其子( ) (4)货恶.其弃于地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1)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甲文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荫,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乙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大道之行也》中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以及“(男女)往来种作”相对应的有关美好社会愿景的描写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6·福州]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顺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

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

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

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①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②也;讲之于学而不合之以仁,犹耨而弗获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食也;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

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

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

是谓大顺。

(节选自《礼记·礼运》) [注] ①耜(sì):古代一种翻土农具,安在耒的下端,形状像今天的铁锹,最早是木制的,后用金属制成。

②耨(nòu):锄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义之本.也( )(2)犹.无耜而耕也( )(3)肤革充盈.( )(4)大臣法.(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仁之.节也大道之.行也B.故.治国不以礼故.外户而不闭C.为义而.不讲之以学温故而.知新D.大夫以.法相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在文中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大顺”的境界,它应该符合什么标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原道(节选)博爱之谓.仁,行而宜①之之谓义,由是而之②焉之谓道,足乎己无恃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③为仁孑孑④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