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营养需要特点与饵料配制技术
水产养殖饲料配方标准

水产养殖饲料配方标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业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农业产业之一。
而饲料作为水产养殖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其配方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饲料配方标准的相关内容,探讨目前行业规范,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配方的基本原则1.1 营养均衡:饲料配方应保证养殖动物获得充分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1.2 可消化性:饲料配方应考虑动物对不同饲料成分的消化率,以达到最佳的营养吸收效果。
1.3 省能省料:饲料配方应合理选择成分,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1.4 安全环保:饲料配方应遵守相关环保法规,确保水产养殖不对水质环境造成污染。
二、行业规范2.1 蛋白质配比标准水产养殖饲料中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不同种类的水产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有所不同。
根据不同养殖对象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蛋白质配比标准,确保饲料中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的合理搭配。
2.2 脂肪配比标准脂肪是水产养殖饲料中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也是保证水产动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脂肪配比标准应考虑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期和种类差异,以满足其对脂肪的需求。
2.3 碳水化合物配比标准碳水化合物是水产养殖饲料的主要能量源之一,可提供动物所需的能量和糖类原料。
根据不同种类、生长阶段的水产动物的需求,合理确定碳水化合物的配比标准。
2.4 维生素和矿物质配比标准维生素和矿物质是水产养殖饲料中的微量营养物质,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免疫力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不同水产动物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量,配备合适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保证其生长和发育的需要。
三、未来发展趋势3.1 精准配方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精准配方技术在水产养殖饲料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通过基因测序和营养需求的精确测试,对饲料进行更加精准的配方,以满足不同水产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
3.2 绿色环保饲料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角度考虑饲料的配方。
水产动物营养需要特点与饵料配制技术

2021/3/11
21
2.2.2 常规鱼类不能利用合成氨基酸
水产动物饵料中添加合成氨基酸对生长 效果的影响见表9。
2021/3/11
22
表9 合成氨基酸平衡日粮饲喂鱼的效果 日粮类型 合成氨基酸种类 效 果 资料来源
鲤鱼 虹鳟 斑点叉尾鮰
豆粕-鱼粉型 Lys、Met 豆粕-鱼粉型 Lys、Met 、Leu 豆粕-鱼粉型 Lys、Met
❖ 原因
A 合成氨基酸pH的影响,如鲤鱼是碱性胃,而HCILys呈酸 性。因此,影响了消化道内pH,从而影响消化酶的活性, 降低了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B 水产动物消化道短,合成氨基酸在消化道内释放很快,而 以蛋白结合状态的氨基酸释放慢,从而吸收不同步,使合 成氨基酸先被吸收分解,不能用于蛋白沉积。猪、禽、鲤 鱼消化道长度和排空时间见表10。
斑点叉尾鮰1
100 84 29 51 45 69 104 39 10 59
中国对虾2
100 128 28 56 40 96 48 56 12 68
猪3
100 31 28 68 52 77 96 55 17 70
肉 鸡4
100 114 32 73 82 109 122 73 18 82
资料来源:1 NRC,1993;2 李爱杰,1994;3 NRC,1998;4 NRC,1994
8
❖ 水产动物饵料中碳水化合物-淀粉用量有限。 对畜禽而言,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 源,而对鱼类,特别是冷水性鱼类,脂肪和蛋白 才是主要的能量。
❖ 由前所述,水产动物饵料中碳水化合物利用能力 差。因此,其在饵料中用量有限。水产动物、猪、 禽饲料中碳水化合物适宜含量见表3。
2021/3/11
(见表 2 )
现代水产养殖技术中的饲料加工与配方技术

现代水产养殖技术中的饲料加工与配方技术水产养殖业作为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对于饲料加工与配方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
优质的饲料是水产养殖成功的重要保障,合理的配方能够提供所需养分,迅速促进鱼类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
本文将从饲料加工与配方技术的角度探讨现代水产养殖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一、饲料加工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产养殖业对饲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从简单的原料混合加工发展到精细化加工。
饲料加工技术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1. 原料处理:水产饲料的原料种类繁多,包括鱼粉、虾粉、豆粉等多种原料。
合理的原料处理可以提高饲料的品质和可溶性,增加营养成分的吸收率。
2. 粉碎技术:饲料粉碎是饲料加工的重要环节,通过粉碎可以将原料加工成更小的颗粒,提高饲料的可溶性和可消化性,进一步提高水产生物对饲料的吸收利用率。
3. 混合技术:饲料的混合是饲料加工过程中的关键一步,不同种类的原料需要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以达到营养均衡的效果。
现代的混合技术可以精确控制混合比例,保证饲料的品质。
4. 成型技术:成型技术是饲料加工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成型可以将混合好的饲料制作成颗粒或片状,方便存储和使用。
同时,成型技术还可以改善饲料的可溶性和可消化性,提高水产生物对饲料的吸收利用率。
二、饲料配方技术的重要性饲料的配方是根据水产养殖物种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配置不同成分的饲料,以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合理的饲料配方能够提高水产生物的生长速度,增加养殖收益。
以下是饲料配方技术的重要性:1. 蛋白质配比:蛋白质是水产动物生长所需的重要养分,不同种类的水产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不同。
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水产动物需求,精确控制蛋白质配比,提高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2. 营养平衡: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要考虑到水产生物的生长需要,如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合理的营养平衡可以提高水产生物的免疫力、抗病能力,降低发生疾病的风险。
3. 环保性: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减少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量,降低养殖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生环境。
水产养殖饲料配方

水产养殖饲料配方随着人类对水产品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而饲料作为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产养殖饲料的配方原则、常用成分以及优化配方的方法。
一、配方原则水产养殖饲料的配方应根据不同养殖对象的特性进行调整,确保其营养合理均衡,能够满足养殖动物的生长需求。
一般而言,应遵循以下配方原则:1. 确保营养均衡:合理配比各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以满足养殖动物全面生长发育的需要。
2. 增加稳定性:选择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原料和添加剂,以减少饲料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的营养损失和变质情况。
3. 提高利用率:选择易于消化吸收的原料,同时添加一定量的消化酶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4. 经济合理: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前提下,选择价格相对较低、易获取的原料进行配方,以降低饲料成本。
二、常用成分水产养殖饲料的常用成分包括蛋白质源、能量源、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种成分的作用和常用原料:1. 蛋白质源:蛋白质是水产动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常用的蛋白质源包括鱼粉、蝦粉、豆粉、麦麸等。
2. 能量源:能量是水产养殖动物进行生命活动和生长所需的能量,常用的能量源包括谷类、玉米、大米等。
3. 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水产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免疫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常用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骨粉、鱼鳞粉、酵母粉、维生素C等。
三、优化配方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水产养殖饲料的品质,可采用以下优化方法:1. 添加活性酵素:适量添加活性酵素,可促进饲料中蛋白质的降解和消化吸收,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2. 添加益生菌:适量添加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养殖动物的健康水平。
3. 控制饲料颗粒大小:根据不同养殖动物的口腔结构和摄食习性,合理控制饲料颗粒的大小,以提高饲料的可摄食性和消化率。
4. 综合考虑养殖环境和生态需求:针对不同养殖环境和生态需求,对饲料配方进行调整,以适应特定的养殖条件和需求。
水产养殖中的人工饲料配方与加工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人工饲料配方与加工技术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而人工饲料是水产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人工饲料配方与加工技术,旨在帮助养殖者提高生产效率和饲养效果。
一、人工饲料的基本配方在水产养殖中,人工饲料的基本配方是确定饲料所用原料的种类、比例和加工工艺。
适宜的饲料配方可以满足水产动物的生长需求,并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
1. 主要原料选择人工饲料的主要原料包括蛋白质源、脂肪源、碳水化合物源和矿物质源。
常用的蛋白质源包括鱼粉、虾粉和豆粉;脂肪源主要有鱼油和植物油;碳水化合物源可选择淀粉、玉米粒和谷物粉;矿物质源可以采用矿物盐等。
2. 配比比例根据不同养殖对象的需要,可以调整不同原料的比例。
例如,对于肉食性鱼类,蛋白质含量应该相对较高,而对于植食性鱼类,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可以适当增加。
3. 加工工艺为了提高饲料的可消化性和利用率,必须进行适当的加工。
一般来说,饲料的加工工艺包括研磨、混合、造粒、膨化和干燥等环节。
这些过程可以增加饲料的密度、改善口感,并提高储存稳定性。
二、人工饲料的加工技术人工饲料的加工技术对于提高饲料品质和养殖效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加工技术。
1. 破碎与磨碎破碎和磨碎是饲料加工的第一步,通过将原料破碎成适当的颗粒大小,使得饲料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2. 混合与搅拌将不同种类和比例的原料进行混合和搅拌,使饲料均匀分布,达到营养均衡的效果。
3. 造粒与造球通过造粒将饲料压制成颗粒状,可以增加饲料密度,便于存储和运输。
对于某些水产养殖对象而言,使用造球技术可以提高饲料的可溶性和易消化性。
4. 膨化与预处理膨化是一种通过高温、高压和湿热处理原料的加工技术,可以提高饲料的可溶性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
5. 干燥与冷却干燥和冷却是饲料加工的最后一步,主要是为了去除饲料中的水分,提高饲料的稳定性和储存性能。
三、人工饲料配方和加工技术的重要性正确的人工饲料配方和加工技术对于水产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提高水产养殖饲料营养价值的技术探讨

提高水产养殖饲料营养价值的技术探讨饲料是水产养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直接影响着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健康状况。
因此,提高水产养殖饲料的营养价值,既能增加养殖产量,又能减少对天然资源的依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技术方面的策略,以实现提高水产养殖饲料的营养价值。
1. 蛋白质优化配比蛋白质是水产养殖饲料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
优化蛋白质配比可以有效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传统的饲料配方通常使用大量的植物蛋白质,如豆粕、玉米粉等。
然而,这些植物蛋白质不仅含有较高的纤维和抗营养成分,而且蛋白质利用率较低。
为了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可以通过使用优质蛋白质来源,如鱼粉、虾粉和虫粉,来代替部分植物蛋白质。
这些动物源蛋白质具有良好的氨基酸组成,并且易于被水产动物吸收和利用。
此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来改善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通过降解纤维素和抗营养物质,提高动物对营养的利用效率。
2. 脂肪饲料添加脂肪是一种高能量的营养成分,在水产养殖饲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添加适量的脂肪饲料可以提供额外的能量,并增加饲料的口感,从而促进水产动物的食欲和生长。
在选用脂肪饲料时,应尽量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如鱼油和植物油。
这些脂肪饲料含有丰富的ω-3和ω-6脂肪酸,对水产动物的免疫系统和生长发育有益。
另外,为了提高脂肪饲料的利用率,可以采用微胶囊化技术将脂肪饲料包裹在胶囊中,以增加其稳定性和可溶性。
这样可以确保脂肪饲料在饲料中的均匀分布,并延缓脂肪的氧化过程,从而更好地满足水产动物的生长需求。
3.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是水产动物正常生长和健康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为了提高饲料的综合营养价值,必须合理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
钙、磷、锌、铜和铁等微量元素对水生动物的免疫系统和骨骼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饲料中的含量不能忽视。
此外,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维生素,对改善水产动物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有显著的作用。
因此,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这些维生素,可以提高水产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和生长效果。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配制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配制第一节水产动物需要的营养物质一、六种概略养分(粗养分):即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粗灰分1、水分饲料中水分的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是一种具有与普通水一样的热力学运动能力的水,存在于动植物细胞间,与细胞结合不紧密,易挥发的水,也称游离水。
结合水:与饲料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活性基团结合而不能自由运动的水,也有人将其定义为“冷至0℃以下也不冻的水”,同时也没有溶解作用。
水分按物质的化学形式分类无机物质,称矿物质(粗灰分)蛋白质干物质含氮物质非蛋白含氮物粗脂肪无氮物粗纤维有机物质碳水化合物无氮浸出物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饲料水分据其测定方法分为初水分和吸附水。
A、初水分:指在65-70℃下干燥所失去的水分(游离水)。
B、吸附水:指半干或风干物在100-105℃下干燥至恒重所失去的水分。
游离水:65-70℃可挥发。
吸附水:一般小于15%,100-105℃可挥发。
C、干物质(DM)D、不同饲料的水分含量不同,一般保存饲料的水分以不高于14%为宜。
2、粗蛋白质CP即饲料中所有含N物质总称,包括真蛋白质(纯蛋白质)和非蛋白含N物(NPN),NPN包游离氨基酸、肽类、酰胺、硝酸盐、铵盐等。
几种饲料中NPN占总氮的百分比:青饲料40%,甜菜50%,青贮饲料30-60%,马铃薯30-40%,麦芽30%,成熟籽实3-10%。
根据凯氏定氮法,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被定义为:饲料CP的含量=6.25×饲料含氮量,因为多数饲料中蛋白质含氮量近于16%(变幅在14.9%-18.87%)。
不同饲料蛋白质换算系数不一样。
如玉米6.25,豆类5.46,棉籽5.3,小麦粉5.83,大麦5.83,黑麦5.83,全脂大豆粉5.72。
不同饲料CP的含量及质量均不同。
3、粗脂肪(EE,醚浸出物)饲料干物质中能溶于乙醚的所有物质的总称,包括真脂肪(甘油三酯)和类脂质,类脂质又包括游离脂肪酸、磷脂、糖脂、脂蛋白、固醇类、类胡罗卜素、脂溶性维生素等,植物油脂含不饱和脂肪酸高。
水产饲料配制技术

矿物质原料的选择
消化能(植物蛋白,鲤鱼 )
白酒糟 棉籽粕 啤酒糟 葵花粕 菌体蛋白 蓖麻饼 芝麻粕 7.67 9.68 9.69 10.2 10.62 11.15 11.21 菜籽粕 玉米胚芽饼 玉米酒精蛋白 啤酒酵母 花生饼 豆粕 玉米蛋白粉 11.3 11.65 12.31 12.99 13.65 14 17.57
35 5-12 13.4 0.5-0.7 2.2
26-35 3.5-7 11.7-13.4 0.5-0.6 1.3-2.0
草鱼
蛋白质%: 脂 肪%: 能 量mJ/kg : 有效磷%: 赖氨酸%:
22.8-48.3 3.6-8.8 12.75 0.45-0.55
15-30 2.5-5 9.2-12.5 0.45-0.55 0.7-1.5
不同油脂原料必需脂肪酸含量
鳕鱼肝油、棉籽油富含n-3糸例脂肪酸,
分别为27.4%、42~50% 红花油、大豆油、玉米油等 富含n-6糸例 脂肪酸,分别为75.9%、55.6%、 56.9% 鱼油,如鳕鱼肝油、鲑鱼油等富 20-C与 22-C的n-3糸列FA对虹鳟更有促进生长的 效果,而22:6n3对虹鳟幼鱼而言是其发育 的EFA。
DDGS
蛋白 28-30% Lys 0.53% Met 0.46% 用量5-15%
主要饼粕生产性能排序
1 豆粕 2 花生粕 3 蓖麻饼 4 棉籽粕 5 玉米蛋白粉 6 菜籽粕 7 芝麻粕 8 DDGS
9 玉米胚芽饼
能量饲料蛋白
各种鱼虾对能量饲料中蛋白质有 较高的利用率,多在60-90%之间。 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
消化能(动物蛋白,鲤鱼)
消化能(植物蛋白,平均)
白酒糟 带壳花生粕 脱脂花生 啤酒糟 葵花粕 菌体蛋白 菜籽粕 棉籽饼 棉籽粕 蓖麻饼 芝麻粕 7.67 8.16 9.35 9.69 10.12 10.62 10.85 10.98 11.01 11.15 11.21 双低菜粕 玉米胚芽饼 花生饼 酵母 玉米酒精蛋白 啤酒酵母 蒸熟全脂大豆 玉米蛋白粉 玉米面筋粉 明胶 豆粕 11.39 11.53 11.63 11.83 12.31 13.86 15.92 17.57 17.81 19.69 20.5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动物与畜禽的维持能量需要见表1。
2020/5/2
4
表1 水产动物与畜禽的维持能量需要
动物
体重
标准代谢能
虹 鳟(15℃) 96-145g 37.17KJBW0.82·日
资料来源 Cho等(1990)
虹 鳟(15℃) 4- 50g 18.52KJBW0.63·日
Smith (1989)
哺乳动物
294KJBW0.63·日 )
表3 水产动物、猪、禽饲料中碳水化合物适宜含量(%) 碳水化合物类型 适宜含量 资料来源
虹鳟 甲鱼 鳗鲡 罗氏沼虾 鲤鱼 草鱼 斑点叉尾鮰 罗非鱼 猪 禽
2020/5/2
可消化淀粉 α-淀粉 α-淀粉 淀粉 α-淀粉
15-20
20 25-30
25 30-40 45-50 40-45 45-50 70-75 60-65
7
❖ 水产动物饵料中碳水化合物-淀粉用量有限。 对畜禽而言,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 源,而对鱼类,特别是冷水性鱼类,脂肪和蛋白 才是主要的能量。
❖ 由前所述,水产动物饵料中碳水化合物利用能力 差。因此,其在饵料中用量有限。水产动物、猪、 禽饲料中碳水化合物适宜含量见表3。
2020/5/2
8
❖ 从表5可知:
鲤鱼、甲鱼、虹鳟体蛋白质的平均含量高于猪 31.5个百分点、高于母鸡10.67个百分点。
2020/5/2
15
表6 水产动物、猪、禽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
水产动物
原料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资料来源
鲤鱼 草鱼 虹鳟 罗非鱼 斑点叉尾鮰
小麦 豆粕 玉米蛋白粉 小麦 小麦
83-86 96.00 87.00 90.00 92.00
B 杂食性鱼类:饵料中碳水化合物超过40%以后,生长严重 受阻,饵料系数升高;
C 草食性鱼类:饵料中碳水化合物超过50%以后, 生长严重 受阻;
D 水产动物饵料中碳水化合物比猪、禽低20-50个百分点。
2020/5/2
10
2.蛋白质和氨基酸
2.1 蛋白质 蛋白质是水产动物第一重要的营养物 质,而且需要量高。鱼、猪、禽蛋白质 需要量见表4。
Brody (1945
禽
348.6KJBW0.75·日
Brody (1945
)fer等(1977)
鲤鱼
14-17%
Pfeffer等(1977)
20哺20/5乳/2动物
30-50%
Kirchgessner等(1984) 5
1.2 鱼类用于合成蛋白质的能量较恒温动物低
(见表 2 )
2020/5/2
6
表2 鱼和恒温动物合成蛋白质所需的能量比较
动 物 日粮粗蛋白(%) 日粮ME(MJ/kg) 每消耗4.2MJ ME所获得的体蛋白(g)
斑点叉尾鮰 32
12.18
47
肉鸡
20
12.18
23
猪
16
13.02
9
肉牛
11
10.92
6
资料来源:NRC(1983)
2020/5/2
B 蛋白质是水产动物的主要能源物质。由于鱼类消化道内 蛋白酶活力强,而淀粉酶活力低,很难将碳水化合物 (淀粉)消化吸收提供能量,而猪、禽对淀粉消化能力 很强,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水生动物、猪、 禽对蛋白质的消化率见表6。
2020/5/2
13
表5 动物体蛋白质组成
动 物 体重(kg) 体蛋白含量(克/100克干物质) 资料来源
16
❖ 从表6可知:
❖ 所有水产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率平均为90.00%,而碳水化合 物平均为 47.92%,蛋白质消化率高于碳水混合物消化率 42.08个百分点。而猪、鸡蛋白质消化率和碳水混合物消化率 差别不大。
2020/5/2
5-20千克 18-23.7
0-3周龄
22 产蛋初期
16
20-100千克 13.2-15.5
4-7周龄 18
高峰期 16.5-18.5
12
从表4可知: 鲤鱼、草鱼、罗非鱼、斑点叉尾鮰、虹鳟、甲鱼饵料蛋 白质的适宜含量相当于猪、禽的2-3倍。其原因如下:
A 鱼体组成中蛋白质含量高,这些蛋白质沉积必须由饵料 蛋白转化。动物体蛋白质组成含量见表5。
2020/5/2
11
表4
水产动物 鲤鱼 草鱼 罗非鱼 斑点叉尾鮰 虹鳟 甲鱼
鱼、猪、禽蛋白质需要量(%)
鱼种
35-38 36-40 30-35 33-36 38-42 46-52
成鱼
31-33 28-32 25-30 28-32 35-40 42-46
猪 (NRC,1998) 肉 鸡(NRC,1994) 产蛋鸡(NRC,1994)
Abel等(1982) 程 伶 (1993)
Degani (1986) 周小秋 (1996)
Steffents (1987) 周小秋 (1995) Degani等 (1986) 周小秋 (1995)
NRC (1988)
NRC (1994)
9
❖ 从表3可知:
A 肉食性鱼类:如甲鱼、鳗鲡等饵料中碳水化合物 超过30% 以后,生长严重受阻;
主要内容
❖ 水产动物营养需要特点 ❖ 水产动物饵料配制关键技术
2020/5/2
1
一、水产动物营养需要特点
1. 能量 2. 蛋白质和氨基酸 3. 脂类 4. 碳水化合物 5. 矿物质 6. 维生素
2020/5/2
2
1.能 量
1.1 水产动物的能量需要量特点
2020/5/2
3
水产动物是变温动物,故不需要消耗能量来维 持恒定的体温;生活在水中,由于水的浮力,只需 很少的能量即可供给肌肉活动和维持在水中的位置; N代谢产物是氨或三甲胺,(猪为尿素、禽为尿 酸),其形成分泌只需很少能量(1g饲料蛋白在体 内代谢损失的能量鱼仅为2.94-3.36KJ,畜禽为 5.25 KJ)。
43.60 52.00 24.00 61.00 59.00
Scerbina (1973) Law (1986) Smith (1977) P0pma (1982) NRC (1993)
猪
玉米
85.00 89.50
NRC (1988)
鸡
玉米蛋白粉 92.80 86.40
NRC (1994)
2020/5/2
鲤鱼 甲鱼 虹鳟 猪
母鸡
0.600 0.525 0.160 30.000 100.000
54.80 62.80 60.90 32.50 23.50 48.83
平均59.50
Albrecht(1984) Albrecht(1984)
平均28.00
杨 凤(1994) 杨 凤(1994)
2020/5/2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