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暑假班课后阅读参考答案1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一暑假作业(含答案详解):(37)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一暑假作业(37)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
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
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
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
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
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
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
2017暑假班课后阅读参考答案5

2017暑假新体验作文课后阅读参考答案二升三第五讲___________我的家乡有一个美丽的湖,名叫天鹅湖。
据说许多年以前,曾经有一群天鹅在这里快乐地生活着,因此而得名。
湖呈圆形,湖水清澈见底,碧绿发亮。
湖的四周有茂密的树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垂柳,在微风的吹动下,柳条迎风起舞,像小姑娘又细又长的大辫子。
湖水映衬出柳姑娘的身影,十分秀美。
树下是一大片嫩绿的草地,草地上开着五颜六色的小花,有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白的。
湖上有一座美丽的小桥,把天鹅湖打扮得更加美丽。
哦,天鹅湖,故乡的湖,我爱你!1.请给短文加个题目:___美丽的天鹅湖_________2.文中能说明水清的词语是:__清澈见底__________;文中的“柳姑娘”是指___垂柳_________。
3.我能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
作者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想告诉我们:A.作者的家乡有一个湖叫天鹅湖。
()B.天鹅湖四周的景色很美丽。
()C.天鹅湖景色美丽,作者喜爱、赞美自己的家乡。
(√)4.上面的短文你最喜欢哪一句,请用你最漂亮的字,把它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注意只要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升四第五讲露珠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夏日的清晨,我来到野外散步。
在万道霞光中,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便(显现呈现出现)在我的眼前。
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露珠,一颗、两颗、十颗、百颗……啊!像夜空中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了宝石,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
啊!露珠!这就是极普通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
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教育哺育培育)儿女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辛勤工作。
它不像暴雨那样挟带风雷闪电以(夸耀显耀炫耀)它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残忍残暴)无情。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一暑假作业(含答案详解):(40)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一暑假作业(40)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妙的结局(俄)契诃夫列车长斯特奇金有一天不当班,在他家里坐着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一个四十岁上下、相貌端庄、身体壮实的女人。
她专事说媒。
斯特奇金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抽着雪茄,说:“认识您非常愉快。
我吧,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已经五十二岁了,也就是说,在我这样的年龄,本该子女成群了。
我的职业是稳定的。
财产虽说不多,但要养活心爱的女人和孩子们完全不成问题。
我私下里告诉您,除了薪水,我在银行里还有存款,这些钱是按我的生活方式节省下来的。
我为人正派,滴酒不沾,过着严谨而合理的生活。
可是话又说回来,我还是有所欠缺——没有家庭的温暖,没有生活的伴侣,我像个到处漂泊的匈牙利人,居无定所,没有任何娱乐,没有人可以商量,一旦生病,连个端水的人都没有,等等,等等。
我这人受过教育,又有钱。
因此,我十分希望徐门①能来牵线——也就是说,跟一位般配的女士缔结合法婚姻。
”“这不成问题,”她又说,“那么您,尼古拉·尼古拉伊奇,想找个什么样的新娘呢?”“我吗?那就随缘吧。
”“讲到缘分,当然也对。
不过,各人有各人的口味。
有人喜欢黑头发的,有人却喜欢金发女郎。
”“您知道吗,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斯特奇金庄重地叹息道,“我为人正派,性格刚强。
美貌以及一般的外表在我看来是次要的,因为,您也知道,脸蛋不能当水喝,娶个漂亮老婆要操心的事大多。
我这么认为:一个女人重要的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里,也就是说,她要心地善良,各方面的品性都好。
……不用说,如果老婆长得富态,看着当然舒服,不过,这对双方的幸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智慧。
可是老实说吧,其实女人也用不着智慧,因为有了智慧她就会自命不凡,就会想入非非。
最主要的是,她得敬重我,她得明白,是我给了她幸福。
”“那当然。
”“好吧,现在来谈谈名词②问题……富贵人家的千金我不要。
2017暑假作业答案

暑假作业答案第一篇阅读答案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6分)答:开篇的环境描写中,“古镇”、“古井”、“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暗示着这里的生活、人们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极易成为一种陈旧定势,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积淀;“普通的小杂院”“普通人家”则暗示这样的聚居地,这样的人群具有普遍性(3分)。
这正是小说主人公郑若奎、潘雪娥,促使其生活、形成其性格、驱使其行为的特定环境。
作品这里的环境描写为推进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作了有力的烘托(3分)。
[评分标准]①环境是怎样的,3分;②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
2.纵观全文,推动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对这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简要说明。
答:纵观全文,推动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是小院人们对郑、潘二人的感情变化(2分)。
开始,人们热切盼望郑、潘二人能产生感情(1分);接着,人们对二人的缺乏温情表示遗憾与同情(1分);后来,人们为郑若奎的突然去世、也为郑潘二人永远无法结合而悲痛,同时对二人的行为表示敬意(1分);最后,人们看到隔壁上的门,为郑潘二人暗中“私通”而倍感愤懑(1分)。
[评分标准]①“线索”是什么,2分;②“线索”在文中如何体现,4点每点1分:③“线索”的确认不当,本题不得分。
3.怎样理解小说的标题“永远的门”?这篇作品有什么现实意义?答:作品的标题“永远的门”:“门”,既指画在墙上的那扇门,也可理解为人们的心灵之门;“永远”,既表现了作品的悲剧性--两位主人公最终被隔绝开来,也可理解为作者的深意所在--改造国民思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作品的现实意义在于: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日渐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国民的封建意识依然存在,“尊重每一个个体”还没有最终实现,而一些“无恶意的侵犯”还在相当多的领域里产生着作用--不仅仅是爱情。
4、小说中的人物郑若奎去世后,作品写道:“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暑假作业高一 语文 答案与解析

答案与解析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1.【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①“东山再起”:泛指失势后重新得势。
感情色彩用错。
此处应为贬义词“死灰复燃”。
②“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符合语境。
③“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符合语境。
④“黄发垂髫”:指老人与儿童。
对象错误。
⑤“为虎傅翼”:比喻帮助恶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符合语境。
⑥“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此处望文生义。
2.【答案】D【解析】①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
此处使用正确。
②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潦草,或胡乱地写文章。
常用作自谦之词,不能用于“他们”,此处使用错误。
③钩玄提要:钩,探索;玄,精微之处;提,举出;要,纲要。
探取精微,摘出纲要。
此处使用正确。
④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
形容人的名声大。
不能用来形容菜肴,张冠李戴。
⑤人浮于事:浮,超过。
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
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此处使用正确。
⑥危言危行:危,正直。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指正直的言行。
此处使用错误。
3.【答案】C【解析】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不合语境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
①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
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
修饰对象一般为人,用在此处不合适。
②筚路蓝缕:意思是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
形容创业的艰苦。
使用正确。
③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可改为“改弦易辙”。
④并行不悖:同时实行,互不冲突。
这里属于望文生义。
比喻两本书水平相当,不分高下,可用“并驾齐驱”。
⑤空谷足音:意为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借以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使用正确。
⑥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
使用正确。
此题可在确认某些选项的基础上采用排除法。
2017高二语文下册暑假作业答案

精心整理2017高二语文下册暑假作业答案1.a b :shě—shè c :ké—qiào d :dǐ—zhǐ2.d a.已——以 b.至——致 c.弦——旋3.b a 楚楚动人:形容姿容娇柔美好,能打动人。
多用于人。
c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表示畏惧或愤恨。
d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高超绝妙的境界。
4. 5. 6.【 b 7.8. 为“”指拿不好 9. c ( 10. ”,听从命不确切的解释,贬义。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答案】c11、【解析】d 项,“并驾齐驱”意指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用于此处符合语意。
注意此处容易错用“半斤八两”,使感情色彩不协调。
a 项,“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含贬义。
句中是将贬词褒用了;b 项,“粉墨登场”是化装上台演戏,比喻登上政治舞台的意思,是贬义词,不合语境。
c 项,“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
【答案】d12. 【解析】b项,“孤陋寡闻”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为自谦之词,符合语境。
a项,“敝帚自珍”不能用于他人的礼物;c项,“千虑一得”指平庸的人考虑多次总有一次会正确,用于发表意见时自谦的话,句中却用来称赞他人;d 项,“鼎力相助”属敬辞,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应改为“全力相助”。
【答案】b13. 【解析】a项,“崭露头角”是突出地显示了才能和本领的意思。
一般用于他人,多为青少年,用于自己则显得不谦虚;b项,“不情之请”指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
句中是对他人而言,使用妥当;c项,“雕虫小技”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符合语境;d项,“蓬筚生辉”指用蓬草、荆竹编的门,形容穷人的家,谦词,只用于自己14.辨析病句d(a项,两面对一面,删掉“能否”;b项,语序不当,把“不仅”与“更”领起的内容互换;c项,主语残缺,删掉“由于15. 造成……发【答案】:b16. “提出了”改为“17.朝议事”18. “技巧”,“现实”前.c.19. 成分残缺:“谈”20. “后无来者”与21.主流路线(22..d23.词语辨析c联播:若干广播电视台或电视台同时转播(某电台或电视台播送的节目);连播: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把一个内容较长的节目分若干次连续播出。
2017暑假班课后阅读参考答案7

2017暑假班新体验作文课后阅读参考答案二升三第七讲————————去年生日那天,爸爸送我一只美丽的“小花鹿”。
它既不会跑,也不会跳,是个泥制的储蓄罐。
“小花鹿”可真讨人喜欢。
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的耳朵向上竖着,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
脸上嵌着两只明亮的眼睛,透蓝的眼眶里,那圆溜溜的黑眼珠还真有神采呢!一张小嘴微微撅着,像是要跟我说话。
自从我有了“小花鹿”以后,那些话梅啦、山楂啦、橄榄啦,不像过去那么吸引我了。
我不再随便买零食吃,把节省下来的钱,从“小花鹿”后脑勺上的小口子里塞进去。
每当我这样做的时候,“小花鹿”就像吃到了鲜嫩的树叶一样,高兴得眯起眼睛笑了。
一天又一天,一个月又一个月。
不到一年,“小花鹿”变得沉甸甸了。
我抚摸着它,高兴地说:“这下,我就可以去买许多书啦!你的功劳真不小啊!”1.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给短文加个题目。
_美丽的“小花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花鹿”的功劳是:小花鹿对“我”存钱做出了贡献。
三升四第七讲我的“野蛮”爸爸我有一位“野蛮”的爸爸,他对我的要求十分严格,希望我成为“天之骄子”。
假如我有什么事没做好,他那张慈祥的面孔就会风云突变,露出十分可怕的目光死死盯住我,令我十分害怕。
每当他发怒时,我就连大气都不敢出,仿佛被孙悟空施了定身法一般,怕一不留神,爸爸发怒了,他那独创的“怒吼拳”就会向我左右开弓、上下夹击,那滋味可不好受。
有了这样一位“野蛮”爸爸,也让我拥有了更多良好的品质。
小时候,爸爸告诉我一个男孩子应该做勇敢坚强的男子汉,可是我这个人偏偏生性胆小,连甲虫我都怕它三分。
有一次“野蛮”爸爸为了让我胆子大一些,用夹子夹住了蜈蚣的头,让我去摸蜈蚣的身体,爸爸厉声地吼道:“如果你不敢摸,我就把蜈蚣丢到你的衣服里!”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去摸了一下,可是我刚刚摸到蜈蚣,蜈蚣突然动了一下,吓得我猛地跳了起来,使劲地甩手。
爸爸看了我一眼,皱了皱眉头,像是要把我吃了似的。
2017暑假班课后阅读参考答案4

2017暑假新体验作文课后阅读参考答案二升三第四讲狗熊做裤子大象想做一条裤子,用长鼻子卷着(zhāo zhe)一块布走来走去,急得直出汗。
他走着走着,遇到了狗熊。
狗熊说(:“)什么事把你急成这样(?”)大象说(:“)我想做条裤子(,)可是自己不会做(。
”)狗熊(满意得意)地说:“这很(简单简略),我比您巧得多,我给您做吧!”狗熊(接结)过布,很快就裁(chái cái)完了。
他越看越肥,(使便)用剪子把裤子(脚腿)剪瘦了点儿。
做成以后,他把裤子穿在自(已己)的身上,看了看,还是肥。
他自言自语地说:“这裤子怎么肥得像水桶,还得(dé d ěi)往下剪。
”狗熊(脱拖)下裤子剪了又剪,去了又去,把裤子缝好又试了试,这回不肥也不瘦。
他高兴地说:“大象穿上一定很合身。
”狗熊捧着做好的裤子,十分得意地向大象家里走去。
1.在横线上给短文加个题目。
2.划掉括号中不正确的音节。
3.划掉括号中用得不对的字、词。
4.给2、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5.狗熊做裤子给大象穿,结果会怎样?_这条裤子大象穿太小了,根本穿不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升四第四讲多变的狐狸⑴很久以前,“森林学校”里有两个学生:野兔和狐狸。
⑵野兔学习很认真,它总是准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狐狸的学习稍差些,所以,它一见到野兔,就很客气地打招呼,问一声好。
野兔也总是以礼相答。
⑶过了几天,野兔由于生病,学习成绩下降,落.到了狐狸后面。
病好后,它就背.上书包去上学。
路上,它遇到了狐狸。
⑷“狐狸同学,你好哇!”野兔先向狐狸打了一个招呼。
⑸狐狸好像没听见,仍旧向前走。
⑹“怎么了?狐狸,你不认识我了吗?”野兔跟上去问,接着说:“我是你的同学野兔呀!”⑺“谁知道你是哪里的一只野兔子,竟敢和我称.同学,哼,走开!”狐狸不屑一顾地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暑假班新体验作文课后阅读参考答案二升三第一讲1.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这是一只非常美丽的狐狸。
全身毛色火红,像涂了一层油彩,在阳光下闪动着华丽的光泽;身段匀称,四肢稳健;两只肉感很强的耳朵,神气地竖立在额角;那条雪白的眉毛,使它的鼻子、眼睛显得非常传神,甚至还有几分妩媚。
①这段话是用___总分___的方法写的。
总起句是这是一只非常美丽的狐狸。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狐狸“非常美丽”的?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写在下面。
作者是从毛色、__身段____、_四肢_____、_耳朵_____、_眉毛_____等五个方面来分述的。
2. 按照先整体后部分的方法,把下面这段话写完整、写具体。
我们的校园里有一棵梧桐树,它高大、粗壮、枝叶茂密。
说它高大,一点也不过分,它的树梢快到三层楼顶了;说它粗壮,略三升四第一讲我有一本心爱的书我有一本心爱的书。
这是一本很别致的书,无论你在哪儿的书店里,都别想买到它。
它的名字叫《第六双足迹》。
这本书是从哪里来的呢?有一天,我看了《解放日报》刊登的连载小说《第六双足迹》,那生动的故事,曲(qǔ q ū)折的情节,马上把我吸引住了,我真想一口气读完它,可是,每读到紧要关头就没有了,因为它是连载,还得(dě děi)等到明天……于是,我对爸爸说:“给我买一本吧!”爸爸说:“这本书还没有出版呢!到哪去买?”突然,我欣喜地对爸爸说:“有了,我有办法了!”“你有什么办法了?”爸爸问。
我指了指报纸,说:“在这儿呢?”从此,每当报纸送来后,我总是先一口气把这段故事读完,等大家都看完后,我就沿着那文章四周的花边仔细地剪下来。
有时不小心剪坏了,我还用纸衬在后面把它裱好。
一连四十多天,从不间断。
有一天晚上,我刚上床,突然想起今天报纸还没剪,就连忙起来剪好了再睡。
现在故事已经连载完了。
一个星期天,我把几十张剪报一张一张地按顺序理好,然后分别贴在一张张白纸上,又用硬纸做了个封面,装订起来,在封面上又画了图,还用美术字工工整整地写上“第六双足迹”五个大字。
于是,一本漂亮的新书,经我的手“出版”了!我之所以爱这本书,不仅因为它是我的劳动成果,更主要的是它的内容给了我教育。
可不是吗?故事中的公安战士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时刻激励着我。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每天把它放在书包里,随身带着。
可是有一次,一位同学要借这本书,我怕她把书弄坏,不肯借给她。
晚上,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生气地对我说:“干嘛这么小气!难道老是让书躺在书包里,这算是真正爱它吗?”我想:是呀!为什么不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呢?让大家都爱它,不比我一个人爱它更有意义吗?从此以后,无论哪个同学向我借这本书,我总是高兴地借给他,不过,借的时候,我总叮嘱一句:“请不要把书弄坏了!”现在,我更喜爱这本书了。
1.填空“载”字部首是(车),除去部首( 6 )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Z ),再查音节( zai )2.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3.写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妈妈生气地对我说:“干吗这么小气!”生气:气愤、不高兴的样子(2)我总是一口气把这段连载的故事读完。
一口气:不停段,一下子4. 选词填空别致细致(1)这个模型的造型很(别致)(2)这个模型制作得很(细致)欣喜惊喜(1)一向胆小的弟弟竟然敢一个人回家了,大家都感到(欣喜)(2)我(惊喜)地对爸爸说:“我有办法了。
”5.“我”的这本名字叫《第六双足迹》的书是怎么来的?是我自己制作的,我先将报纸上的连载内容剪切下来,按顺序理好,然后分别贴在一张张白纸上,又用硬纸做了个封面,装订起来,在封面上又画了图,还用美术字工工整整地写上“第六双足迹”五个大字。
于是,一本漂亮的新书,经我的手“出版”了!6. 我”为什么喜欢这本书?我之所以爱这本书,不仅因为它是我的劳动成果,更主要的是它的内容给了我教育。
7.对于“难道老是让书躺在书包里,这算是真正爱它吗?”“为什么不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呢?”你是怎么理解的?略四升五第一讲美丽的晚霞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太阳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的、美丽的云,令人想到仙境,想到梦幻的世界。
我出神地望着,眼睛朦胧起来了,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龙,金色的龙。
它上游下窜,吞云吐雾,喷出鲜艳美丽的水花,随着云彩的移动,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看不见了。
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洁白如玉、顶冠赤色的仙鹤。
鹤背上,坐着一个头顶光亮、胡子洁白的老头儿,拄着打拐杖,这不是动画片《哪吒闹海》里的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吗?那么哪吒呢?他在哪里?哦,看到了!这不,一个坚实强健、系着红兜兜的小男孩,正张开双手,向他师傅飘去。
我从幻境中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故事,一幅又一幅如画的美景。
当我回到现实中来时,晚霞已经消失。
1.比一比,组成词:略辉()透()坚()幻()晖()绣()竖()幼()2.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柔和──(轻柔)朦胧──(模糊)仿佛──(好像)坚实──(坚硬)3.“我”在梦幻里看到了哪些东西?龙、森林、仙鹤、太乙真人、哪吒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
⑴文中的“出神”,表示“看呆了”的意思。
(√)⑵“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
”中的“仿佛”一词改为“好像”名意不变。
(√)⑶神奇就是“神秘”的意思。
()5.美丽的晚霞,生动的描写。
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描写生动传神,请写在下面,读一读,背一背。
词语:上游下窜吞云吐雾枝繁叶茂句子: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技艺高超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五升六第一讲天堂里的老师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
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
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
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
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
他写了这样的诗句: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只留下苍白的影子在风中悲泣心中的太阳陨落在无歌的冬季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
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
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
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瘾。
”他却盯着我的眼睛:“我想知道实情。
”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
”便匆匆逃出病房,心理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
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他们。
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
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
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
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
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
”“不行,那样违反规定。
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
”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
“不!”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
”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
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的很安详。
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郎郎的读书声。
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朗……1.注音或写汉字jiǒng jiǒng(炯)(炯)有神cuì(脆)弱陨(yǔn)落夭(yāo )折2.造句(略)灿烂绝伦——活力四射——3.找出最后一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郎郎)——(琅)(朗)——(郎)4.仿句:(如“海水……雨水……)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略5.“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生命的脆弱,是指肌体被病魔侵袭;生命又真的很顽强,则指阿明顽强的拼搏精神,不屈的昂扬斗志,阿明对生命的珍爱。
6.“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这句比喻起到了怎样的表达作用?“闪烁的灯光”指阿明不屈的精神。
因为精神是抽象的,而用旗帜作比,就将阿明对生命的态度,对理想的追求。
这诸多精神因素,向人们展示出来了,形象而动人。
7.读“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
”一句,你会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吗?《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