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测试卷

合集下载

全国国学素养水平测试题

全国国学素养水平测试题

全国国学素养水平测试题★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1.《与山巨源绝交书》是谁写给山涛的( )A.阮籍 B.嵇康C.刘伶 D,向秀2.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殿试录取者称为( )A.“大元” B.“解元”C.“进士” D.“榜眼”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李白 B.杜甫C.李商隐 D.李清照4.友谊的深浅,由下列哪一个成语表达得情义最为深重( )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C.刎颈之交 D.点头之交5.“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持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C.荀子 D.老子6.南宋时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其中陆游声名最著,下列诗句不是陆游所作的是(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折腰曾愧五斗米,负郭元无三顷田。

D.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7.下列哪一个名称的由来与伍子胥有关( )A.月老 B.千金小姐C.新郎 D.岳父8.“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 ( )A.《出师表》B.《答司马谏议书》C.《陈情表》D.《报刘一丈书》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 )A.慧思 B.慧能C.神秀 D.玄奘10.宋朝著名的女词人除了大家所熟悉的李清照外,还有一位朱淑真。

前者的词集叫作《漱玉词》,后者的词集是 ( )A.《饮水词》 B.《花外集》C.《梦窗词》 D.《断肠词》国学命题研究中心万象科考122国学命题研究中心万象科考11.“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位于现在的( )A.新疆 B.甘肃C.宁夏 D.陕西1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白居易 B.柳宗元C.周敦颐 D.刘禹锡13.“金声玉振”这个成语说的是 ( )A.孟子B.孔子C.庄子D.老子14.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中的“止于至善”出自( )A.《论语》B.《诗经》C.《礼记》D.《太平经》15.下面是道家语的是(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小学生国学知识大比拼:试题及答案

小学生国学知识大比拼:试题及答案

小学生国学知识大比拼: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三字经》的作者?A. 孔子B. 王安石C. 孟子D. 欧阳修答案:B2. 下列哪个字是“四声”之一?A. 诗B. 书C. 礼D. 易答案:A3. 《百家姓》中,“赵”排在第几位?A. 第一B. 第二C. 第三D. 第四答案:A4. 以下哪个是《弟子规》中的“五常”?A. 仁、义、礼、智、信B. 仁、义、礼、智、严C. 仁、义、礼、智、让D. 仁、义、礼、智、勇答案:A5. 下列哪个是《千字文》的开头?A. 天监三年,房玄龄奉唐太宗之命B.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C. 人之初,性本善D. 有利于山川之胜,有渐于移风易俗答案:B二、填空题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_____篇诗歌。

答案:3052. “四大名著”包括《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和_____。

答案:《水浒传》3. 唐代诗人杜甫有“诗圣”之称,他的代表作有《春望》、《登高》等,其中“_____”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答案:《登高》4. 宋代诗人苏轼有“诗仙”之称,他的代表作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其中“_____”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答案:《念奴娇·赤壁怀古》5. “江南四大才子”指的是唐伯虎、文徵明、祝允明和_____。

答案:徐祯卿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论语》的主要内容和价值。

答案:《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观点。

它提倡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请简要介绍一下《道德经》的主要内容和价值。

答案:《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阐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它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规律,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

3. 请简要介绍一下《弟子规》的主要内容和价值。

答案:《弟子规》是一部教育儿童的读物,主要阐述了为人子弟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国学试题答案

国学试题答案

国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下列哪一项不是《论语》中提倡的道德理念?A. 仁爱B. 礼义C. 法治D. 中庸答案:C. 法治2. 下列哪位古代文学家与其代表作对应错误?A. 杜甫——《春望》B.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C. 李白——《将进酒》D.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答案:D.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五经”不包括以下哪一部?A. 《诗经》B. 《尚书》C. 《周易》D. 《左传》答案:D. 《左传》4. 以下哪个成语出自《孟子》?A. 指日可待B. 一暴十寒C. 老马识途D. 望洋兴叹答案:B. 一暴十寒5. “诗仙”是指哪位古代著名诗人?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陶渊明答案:B. 李白二、填空题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其开头的三个字是“__________”。

答案:人之初2.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名句,接下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__________。

答案:孙武4. 在《史记》中,司马迁通过“__________”这一篇章,讲述了屈原的生平和爱国情怀。

答案:屈原贾生列传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__的《无题》。

答案:李商隐三、简答题1. 请简述《大学》中的“格物致知”理念。

答:《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是指通过对事物本质的深入探究和认识,达到真知灼见的境地。

这一过程强调了实践与认知相结合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去研究事物,才能真正理解其内在规律,进而达到知识的提升和道德的修养。

2. 阐述《道德经》中“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

答:“无为而治”是《道德经》中的核心政治理念之一,由老子提出。

小学国学测试卷

小学国学测试卷

诺亚测试卷姓名:一、选择题(20分)1、被誉为“诗仙”的是()A、杜甫B、李白C、李商隐D、李贺2、“兄道友,弟道恭”出自于()A、《诗经》B、《三字经》C、《弟子规》D、《古今贤文》3.《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子女,五个子女长大后都很有出息。

()A 、黄香B 、曾参C 、窦禹钧D、孔融4、苏东坡又叫()A、苏轼B、苏洵C、苏辙D、苏小小5、《春夜喜雨》的作者是()A、杜牧B、刘禹锡C、袁枚D、杜甫6、远上寒山石径斜,。

( )A、两个黄鹂鸣翠柳B、遥看瀑布挂前川C、白云深入有人家D、浓妆淡抹总相宜7、《饮湖上初晴雨后》的“湖”是指()A、青海湖B、南湖C、洞庭湖D、西湖8、“唐宋八大家”是()A、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B、阮籍、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C、韩愈、李白、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D、阮籍、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谢灵运9、《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位母亲为了让儿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竟然三次搬家。

()A 、孟子的母亲B 、老子的母亲C 、孔子的母亲D、韩非子的母亲10、是四时之首。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二、填空题(35分)1、床前明月光,。

2、,更上一层楼。

3、《忆江南》的作者是。

4、规,圣人训。

孝悌,谨。

泛爱众,仁。

5、,勿私藏,苟私藏,,亲所,,亲所恶,谨为去。

6、“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的故事;“融四岁,能让梨”讲的是的故事。

7、玉不琢,器。

人不学,。

8、《夏日田园杂兴》作者是9、《三字经》中的“三才”是指,“三光”是指,“四方”是指,“五行”是指。

10、根据下面词语的意思,填写词语。

(12分)四面八方有始有终一心一意甜言蜜语欢天喜地笑容满面(1)形容没有其他念头,专心致志地做事。

(2)形容脸上充满了笑意。

(3)为了骗人而说的动听的话。

(4)指做事情有开头有结尾。

(5)形容非常高兴。

国学知识竞赛题库

国学知识竞赛题库

国学知识竞赛题库1. 宋代文化
1.1 赵州桥是哪个时期的建筑?
a.春秋时期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2 宋代书法家赵孟頫的父亲是谁?
a.赵州桥的设计者
b.赵宋八大家之一
c.北宋名儒
d.宋朝著名戏剧家
2. 道教文化
2.1 道教始祖是谁?
a.玄奘
b.无名氏
c.刘伯温
d.东方宝箓
2.2 道教最重要的经典是?
a.《道德经》
b.《金刚经》
c.《内观录》
d.《周易》
3. 佛教文化
3.1 佛教的创始人是?
a.马克思
b.耶稣
c.释迦牟尼
d.神仙
3.2 佛教的修行方法有哪些?
a.七个波段
b.参禅打坐
c.瑜伽冥想
d.禅定修证
4. 儒家文化
4.1 孟子是哪个朝代的文化人物?
a.春秋时代
b.清朝
c.西汉
d.战国时代
4.2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a.传统礼仪观念
b.封建制度
c.战国七雄混战
d.宗教信仰的兴盛
5. 民间文化
5.1 中国古代著名的藏经阁是在哪个地方?
a.武当山
b.雁荡山
c.敦煌
d.泸州
5.2 中国古代四大佛教名山是哪些?
a.武当山、六安山、峨眉山、九华山
b.泰山、华山、黄山、庐山
c.武当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
d.泰山、黄山、伏牛山、袁隆平超级稻馆山。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一)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一)

1.《千字文》中,岳宗泰岱,禅主云亭。

雁门紫塞,鸡田赤城。

在描写()A:历史人物 B:制度文化 C:人文风景. 正确答案:C2.据《论语》记载,孔门弟子各有所长。

其中,熟悉文学的是( ) A:子贡 B:子张 C:子夏 D:颜回正确答案:C3.匏土革,木石金。

丝雨竹,乃八音。

中的“丝”指的是()A:弦乐器 B:管乐器 C:丝瓜正确答案:A4.黄风怪手下的虎先锋为捉唐僧而使用的计策是?A:螳螂捕蝉 B: 守株待兔 C:金蝉脱壳正确答案:C5."不惑之年”是指()岁?A:25 B:30 C:40 D:50 正确答案:C6.下列哪部作品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A:《自治通鉴》 B:《世说新语》 C:《诗经》 D:《史记》正确答案:D7.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A:时不再来 B:失不再来正确答案: B8.出自岳飞《满江红》的词句是()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B:“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正确答案:C9.舜是一个怎么样的人?()A:贪心之人 B:心胸狭窄之人 C:德行出众之人 D:凶之人正确答案:C10.人们把不顾年龄差距很大而结交的朋友称为()。

A:忘年交 B:琴瑟之好 C:举案齐眉正确答案:A11.“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A: 湖北 B:河南 C:河北 D:湖南正确答案:B12.“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 )A:猪 B:鸭 C:鸽子 D:狗正确答案: A13.中秋节、端午节和()并称中国传统三大节日。

A: 清明节 B:重阳节 C:春节 D:元宵节正确答案:C14.()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典型的形式。

A:四合院 B:窑洞 C:土楼正确答案:A15.唐僧在哪收八戒为徒?A:高老庄 B:流沙河 C:五指山正确答案: A16.下面哪句是道家语()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正确答案:B17.“青天为屋瓦,日月作窗棱。

六年级国学试卷

六年级国学试卷

六年级国学阶段测试题(二)一、填空。

(36分)1、 ,何时复西归。

,老大徒伤悲。

2、 , ,风吹草低见牛羊。

3、白毛浮绿水, 。

4、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

5、 ,乡音无改鬓毛衰。

6、大学之道, , ,在止于善。

7、物有本末, , ,则近道矣。

8、欲治其国者, ;欲齐其家者, ;欲修其身者, ;欲正其心者, ;欲诚其意者, ;致知在格物。

二、选择题。

(单选或多选)24分 1、下面古诗是贺知章写的有( )。

A 、《回乡偶书》B 、《风》C 、《长歌行》D 、《咏柳》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本句运用了( )修辞。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D 、设问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选自( )古诗。

A 、《敕勒歌》 B 、《长歌行》 C 、《江南春》4、朝露待日晞的上一句是( )。

A 、阳春布德泽B 、常恐秋节至C 、青青园中葵 5、《敕勒歌》选自( )。

A 、汉乐府 B 、北朝民歌6、“家齐而后治国”的下一句是( )A 、身修而后家齐B 、国治而后天下平C 、知至而后意诚D 、心正而后修身 7、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上一句( )。

A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B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C 、物格而后知至 8、在第四课中提到的篇名是( )A 、《康诰》B 、《大甲》C 、《帝典》 三、判断对错。

(24分)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选自《长歌行》。

( )2、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作者是李峤。

( )3、《帝典》曰:“顾諟天之明命。

” ( )4、“江南可采莲”选自《忆江南》。

( )5、“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ji àn ” ( )6、《敕勒歌》选自汉乐府。

( )7、“万条垂下绿丝绦”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8、“乡音无改鬓毛哀”没有错别字。

( ) 四、连线。

(16分)1、少小离家老大回 万条垂下绿丝绦常恐秋节至 莲叶何田田江南可采莲 焜黄华叶衰碧玉妆成一树高 乡音无改鬓毛衰2、知止而后有定 而其所薄者厚静而后能安 定而后能静其所厚者薄 安而后能虑《康诰》曰 克明德姓名:_______ 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

传统国学文化公司入职考试卷

传统国学文化公司入职考试卷

国学养生主题酒店基础知识测试题姓名:郑秀珍得分:一、名词注音和解释(10分)1、辟谷bigu(bi第四声,gu第三声)2、国学guoxue(guo第二声,xue第二声)3、国术guoshu(guo第二声,shu第四声)4、儒家rujia(ru第二声,jia第二声)5、养生yangsheng(yang第三声,sheng第一声)6、气功qigong(qi第四声,gong第一声)7、近体诗jintishi(jin第四声,ti第三声,shi第一声)8、道家daojia(dao第四声,jia第一声)9、团队tuandui(tuan第二声,dui第一声)10、货币huobi(huo第四声,bi第四声)二、填空题(10分)1、《道德经》是我国(宋代)时代的(孔子)的著作。

2、相传围棋是由()时代的()发明的。

3、四书五经是()的合称。

四书指的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五经指《道德经》《三字经》《黄帝内经》《》《》。

4、《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

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

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黄帝内经》分《》、《》两部分。

5、扁平化管理是相对于等级式管理构架的一种管理模式。

它较好的解决了等级式管理的层次重叠、冗员多、组织机构运转效率低下等弊端,加快了信息流的速率,提高决策效率。

扁平化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的原因,一是分权管理成为一种普遍趋势;二是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三是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使传统的管理幅度理论不再有效。

虚拟扁平化是在传统金字塔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应用现代(计算机)处理手段达到扁平化的基本目的。

即在传统层级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共享,不必通过管理层次逐级传递,从而增强组织对环境变化的感应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通过计算机快速和“集群式”的方式传递指令,达到快速、准确发布指令的目的,避免失真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诵读测试卷
一、古诗文填空
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3.(,。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5.孤山寺北贾亭西,(。

)几处早莺争暖树,(。

)乱花渐欲迷人眼,(。


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


7.(,。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8.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9.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0.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1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1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14.谁家玉笛暗飞声,(。

)此夜曲中闻折柳,(。


15.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


16.(),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17.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18.(,。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9.半亩方塘一鉴开,(。

)问渠哪得清如许?(。


20.(),小扣柴扉久不开。

(),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诸子经典小知识
1.《卖油翁》是()朝的()所著。

2.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以上出自宋朝()的()。

3.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4.《孟子·告子上》中曾写道:(),人皆有之;(),人皆有之;(),人皆有之;(),人皆有之。

5.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

以上出自()
6.“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出自唐代张若虚的()
7.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作者是()
8.“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出自()
9.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出自()代()的()。

10.宋代的朱熹在()中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

问渠哪得清如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