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及答案
第七章试题 参考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直接动力,自我完善,发展2,对外开放对内开放3,基本国策4,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5,社会主义二、单项选择题1.B2.A3.A4.C5.C三、多项选择题1.A B C 2.ABC3.AB四、简答题答: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提出了判断是非得失和工作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五、材料分析题答题要点:稳定是前提、改革是途径、发展是目的。
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六、案例分析题答题要点: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
积极实施“走出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国际规则到境外投资。
同时,完善对境外投资的协调机制以及服务体系。
七、论述题答:1)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生命,这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2)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已辐射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促使社会生活发生整体转型。
(3)改革是政策的重新选择,是体制的重新构建,是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的重新调整。
(4)总之,无论从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所引起的巨大作用看,还是从其所引起的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看,都可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因而成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
金陵科技学院2014年毛概题库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单项选择题1、对外开放是()A.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需要B.赶超发展中国家的需要C.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D.加快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A.长期的基本国策B.一项特殊政策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政策D.一项权宜之计3、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是()A.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B. 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C. 公平合理、互惠互利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4、对外开放是对()A.社会主义国家开放B.资本主义国家开放C.发展中国家开放D.全世界开放5、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头阵地是()A.经济技术开发区B.沿海开放城市C.保税区D.经济特区6、“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A.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7、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性质是( )A.基本制度的变革B.社会主义政治、经济运行方式的变革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8、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党在理论上又一个重大创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利于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B.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D.有利于抑制浪费现象9、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内在统一的,其中稳定是( )A.前提B.动力C.基础D.条件10、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内在统一的,其中发展是( )A.目的B.动力C.基础D.条件11、关于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改革是动力,新时期我们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就是在改革中实现的B.发展是目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C.稳定是前提,发展和改革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D.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速度、发展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12、处理好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关系,应当把立足点放到( )A.依靠自己的力量B.引进先进技术C.吸引国外资金D.积极参与全球化1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毛概 第7章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阶级斗争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的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3、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A、改革B、阶级斗争C、社会革命4、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阶级斗争B、改革C、经济建设5、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阶级斗争B、改革C、发展生产力6、在全面改革中,( )改革是重点A、经济体制B、政治体制C、文化体制7、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大家是否赞成B、“三个有利于”C、生活富裕8、党的()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9、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 )A、“又相适应又相矛盾”B、对抗性C、不可调和10、( )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A、2000B、2001C、200211、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的决议A、《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决议》12、在全面改革中,()改革是重点A、经济体制B、政治体制C、教育体制13、判断我们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B、是否做到“三个有利于”C、是否大多数人的积极参与D、工作进展是否顺利畅通13、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阶级斗争B、物质利益原则C、改革14、我国改革的性质是()A、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B、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政治斗争C、用市场调节代替计划调节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5、我国的强国之路是()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对外开放C、改革开放D、发展高科技16、进入新世纪,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A、从注重硬件发展到注重软件B、兴办经济特区发展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吸收利用外资发展到扩大到国际劳务合作和跨国经营D、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17、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A、合理、互惠互利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C、发展对外贸易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二、多项选择题1、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是否有利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2、我国改革是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因为它()A、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B、涉及经济体制和政治、文化体制C、触动体制层面和思想观念层面D、要求利益调整、体制转换和观念更新E、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3、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平等互利原则4、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发展是动力D、稳定是前提5、坚持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相互关系是()A、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B、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自力更生的基础C、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可以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D、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会削弱自力更生的能力E、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自力更生是相互对立的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内容和形式有()A、发展对外贸易B、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C、加强国际资金往来,积极利用外资D、加强国际劳务合作,对外承包工程E、发展国际旅游业7、改革开放后,我国首批设置经济特区的城市是()A、珠海B、深圳C、海南D、厦门E、汕头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2、简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习题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和对外开放习题第七章社会主义改⾰和对外开放⼀、单项选择题1.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点放在()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C.增强我国独⽴⾃主、⾃⼒更⽣的能⼒上 D.吸收和借鉴世界⼀切⽂明成果上2.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是()。
A.⽣产⼒ B.综合国⼒的增强C.⼈民⽣活⽔平的提⾼ D.整个社会的发展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盾()A、⼈民群众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之间的⽭盾B、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之间的⽭盾C、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分配不公之间的⽭盾D、⼈民群众⽇益增长的物质⽂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产之间的⽭盾4、“改⾰是中国的第⼆次⾰命”是从()A、扫除发展社会⽣产⼒⽓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B、对社会各个⽅⾯要进⾏根本性变⾰的意义上说的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产⼒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产⼒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多项选择题1、实⾏改⾰开放是()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决策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D、社会主义国家的⼀贯政策2、改⾰、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改⾰是动⼒B、发展是⽬的C、发展是⼿段D、稳定是前提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的特点是()A.全⽅位 B.多层次C.宽领域 D.多形式三、辨析题1、改⾰是中国的第⼆次⾰命。
2、改⾰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完善和发展。
四、论述题1、我国为什么必须实⾏改⾰开放?2.怎样全⾯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五、材料分析题2007年9⽉28⽇下午,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4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讲话。
他指出,实⾏对外开放,是党的⼗⼀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党的中⼼⼯作的要求制定的重⼤战略,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项基本国策。
实践充分证明,实⾏对外开放,充分利⽤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有利于提⾼我国国际竞争⼒和影响⼒,有利于为我国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改革的性质应该是A.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的变革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2.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C.主要矛盾 D.对抗性矛盾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A.对抗性矛盾 B.非对抗性矛盾C.人民内部矛盾 D.敌我矛盾4.邓小平首次提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1982年党的十二大 B.1987年党的十三大C.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 D.1997年党的十五大5.邓小平所说的“三个有利于”应当成为我们A.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的依据B.进行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C.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D.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思想6.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中不包括的是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有理、有利、有节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7.在全面改革中,重点是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C.文化体制改革 D.科技体制改革8.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决定的A.改革的性质 B.改革的目的C.改革的任务 D.改革的途径9.党中央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的是在A.十二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三届三中全会 D.十四届三中全会10.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A.改革 B.发展C.稳定 D.提高竞争力二、多项选择题1.1957年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有A.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B.经济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C.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科学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E.对外关系上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主要有A.矛盾的普遍存在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社会同其它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在矛盾的性质、矛盾运动的特点、解决矛盾的途径及方式等方面有着本质不同D.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样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E.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论述的社会主义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人民内部矛盾 D.敌我矛盾E.非对抗性矛盾4.“三个有利于”标准是A.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B.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C.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E.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统一5.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必须明确A.谈论姓“社”姓“资”问题没有意义B.不能离开“三个有利于”标准抽象的去谈论社会主义C.不能把可为“资”服务又可为“社”服务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排斥D.一切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E.一切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决不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6.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前提 D.发展是手段E.改革是目的7.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8.邓小平讲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这场革命同“革命”这个词的本意A.是完全相同的 B.革命的对象不同C.革命的形式不同 D.革命的性质不同E.所解决的矛盾不同(ADE)A.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C.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D.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E.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0.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依据是A.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C.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D.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E.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三、辨析题1.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其性质一定是社会主义的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练习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答案一、填空题:1. 答:社会主义制度2. 答:又相适应又相矛盾3. 答:改革4. 答: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5. 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二、单项选择题1.A 2.C 3.D 4.D 5.B 6.C 7.B 8.A三、多项选择题1.ABC 2.ADE 3.BC 4.ABD 5.ABCDE 6.ABCD 7.ACD8.BDE四、辨析题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答:命题正确。
(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新”是相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革命而言的,之所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是因为:首先,改革同革命一样,其性质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其次,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再次,改革同革命一样,其特点都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同“第一次革命”有重大区别:第一,改革的条件不同;第二,改革的内容和对象不同;第三,改革的形势和手段不同。
(3)不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建构这个深刻的转变和广泛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民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式。
2.实行对外开放就无法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答:命题错误。
(1)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
(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3)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政治理论课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C.经济体制D.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制()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3.判断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否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个( )
A.主观标准B.客观标准C.理论标准D.实践标准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4.毛泽东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时期,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5.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6.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7.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是在2001年12月。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8.现阶段我国经济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本次练习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10题。
当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10题。
1.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 )
A.改革B.开放C.民主D.矛盾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我国改革的重点是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七章_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 D)2、(答案 D)3、(答案 D)4、(答案 A)5、(答案 C)6、(答案 D)7、(答案 D)8、(答案 C)9、(答案 C)10、(答案D)11、(答案A)12、(答案C)13、(答案C)14、(答案B)15、(答案 C)16、(答案 C)17、(答案 C)18、(答案 C)19、(答案A)二、多选题1、(答案BCDE)2、(答案ABCDE)3、(答案ABE)4、(答案BCDE)5、(答案ABCDE)6、(答案BCDE)7、(答案ABCD)8、(答案ABC)9、(答案ACD)10、(答案ABC)11、答:(ABCDE)12、(答案ABCDE)13、(答案AD)14、(答案ABCDE)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答案要点】(1)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因为改革同过去的革命一样,都是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崭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带有革命性质的变革,必然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2)所谓“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夺取政权的革命而言的。
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
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当然,“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的“革命”与“民主革命”中的“革命”,本意并不相同:一是革命的对象不同,改革针对的是旧的经济体制,不是社会制度;二是革命的形式不同,改革不是在阶级对抗条件下进行的;三是革命的性质不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四是所要解决的矛盾不同,改革所解决的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2、为什么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答案要点】“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
B、社会主义本质学说
C、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学说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毛泽东提出对外开放思想的文章是()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
3、我国经济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社会制度
D、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4、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
C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D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
5、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历史进程中,反复强调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中国的最高利益,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
A、发展
B、创新
C、改革
D、稳定
6、改革的重点是()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科技体制改革
D、文化体制改革
7、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生产力标准
B、综合国力的标准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整个社会的发展
8、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A、靠自己的发展
B、靠国际形势的发展
C、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靠世界银行的贷款
9、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
A、完全适应
B、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C、完全不适应
D、有点适应有点矛盾
10、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是()
A、列宁
B、斯大林
C、毛泽东
D、邓小平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群众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B、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矛盾
C、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分配不公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体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变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说:“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
A、是发展的前提
B、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才能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2、邓小平指出我国对外政策的任务是()
A、对外开放
B、争取外援
C、争取和平
D、独立自主
3、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
A、对外贸易
B、对外资金交流
C、对外技术交流
D、对外劳务合作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C
5、D
6、A
7、A
8、A9、B 10、C 11、D 12、A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BCD
3、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