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游素材
小学四年级作文游福州三坊七巷

小学四年级作文游福州三坊七巷福州,那是一个充满韵味的城市。
而在福州城里,有一处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三坊七巷。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爸爸妈妈带着我走进了这片古老而神秘的街区。
刚一踏入,就仿佛穿越了时光,回到了过去。
脚下的青石板路,经过岁月的打磨,变得光滑而又圆润。
每一块石板都像是在诉说着它所经历的风雨和故事。
街道两旁的建筑古色古香,白墙黑瓦,飞檐翘角,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气息。
我们首先来到了衣锦坊。
这里的坊门高大而庄严,坊门上的雕刻精美绝伦,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巧夺天工。
走进坊内,一家家传统的店铺映入眼帘。
有卖油纸伞的,那一把把油纸伞五颜六色,撑开时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朵;有卖牛角梳的,那些梳子做工精细,摸起来光滑顺手;还有卖寿山石的,一块块石头晶莹剔透,温润如玉。
我被一家糖画店吸引住了目光。
店主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他熟练地拿着勺子,在一块光滑的石板上浇着糖浆。
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就出现在了眼前。
我看得目瞪口呆,缠着爸爸给我买了一个。
我小心翼翼地拿着糖画,舔了一口,甜甜的味道瞬间在嘴里散开,那滋味,别提有多美了!接着,我们走进了文儒坊。
这里可是名人辈出的地方。
听爸爸说,从这里走出过很多的文人墨客和达官贵人。
坊内有一座古老的书院,虽然已经有些破旧,但依然能感受到它当年的庄严和肃穆。
书院的门口有两棵参天大树,据说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它们就像两位忠实的守护者,见证着书院的兴衰和变迁。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光禄坊。
这里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面上倒映着岸边的绿树和古宅。
河边有几位阿婆正在洗衣服,她们一边洗一边聊着家长里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跑到河边,蹲下身子,用手轻轻地触摸着河水,凉凉的,舒服极了。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南后街。
这里是三坊七巷的中轴线,也是最热闹的地方。
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吃摊,有鱼丸、肉燕、花生汤等等。
那阵阵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我拉着爸爸妈妈的手,一家一家地品尝过去。
游福州作文(通用3篇)

游福州作文(通用3篇)游福州作文(通用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防止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作文的考前须知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的游福州作文(通用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是暑假的第12天,太阳火辣火辣的,大地像是一个蒸笼那么热,知了在头上“知了知了”地叫。
妈妈为了让我们散散心,乘车带我去了福州左海公园玩。
“丁丁,左海公园站到了,下车请注意平安。
”于是,我们下了车。
只见上面写着:花的海洋,草的世界。
我进去一看,真愧不是“花的海洋,草的世界。
”:只见满地都是绿油油的小草和五颜六色的小花,我回头一看,原来,这还有个湖呢!只见湖面水平如镜,湖水清澈见底。
突然,一只鲤鱼跃了出来,又扑通地跌进水里,大概这就是“鲤鱼跳龙门”吧。
我看见了钓鱼池,于是赶紧带着妈妈跑了过去,只见小鱼一条条不仅活蹦乱跳,还色彩缤纷,于是,我拿起鱼竿,专心致志地钓起鱼来,我看见一只金色的鱼要咬钩了,我猛地一拉,唉,脱钩了,不过“吃一堑,长一智”于是,我又盯着鱼食,钓起鱼来,不一会儿,就钓到一只了,可惜时间有限,我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钓鱼池。
之后,我又去了海底世界、冰雪天地……七月的生活有许许多多天,但这一天最令我难忘。
今天,姨姨用车载我们去“福州科技馆”玩。
车一到科技馆门前,我和表哥就像两匹脱了缰的野马,迫不及待地跑进了科技馆。
那里人山人海,馆里摆着琳琅满目的科技小创造:有模拟游艇、测量仪、模拟动物复眼、迷宫……吸引了很h多游客前来欣赏。
我一会儿这碰碰,一会儿那摸摸,对科技馆的什么东西都好奇。
最有趣的是“滚球”和“登月之旅”。
“滚球”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说顺时针转动方向盘,让一只铁手把球送到下一个环节;第二个环节是摁按钮让球上升到第三个环节;第三个环节说拉动绳子用篮子吊上去环环相扣,需要好几个人分工协作,不得有丝毫的疏忽。
我负责第一个环节,刚开始我不知道要往哪边转动轮盘,就逆时针转,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转不动。
推荐福州风景的作文

推荐福州风景的作文福州,这座位于福建省东部的城市,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今天,我就来给您好好说道说道福州那些让人陶醉的风景。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趁着假期,决定来一场福州深度游。
那真是一次让人难忘的经历,让我对福州的美景有了更深的感受。
我们第一站去的是三坊七巷。
一踏入那古色古香的街道,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石板路在脚下延伸,两旁是白墙黑瓦的古老建筑,飞檐斗拱,雕花门窗,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那时候,阳光正好,洒在斑驳的墙壁上,光影交错,美得就像一幅画。
走进衣锦坊,一家传统的油纸伞店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店里挂满了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油纸伞。
有的伞面上画着娇艳的花朵,有的则是素雅的山水,每一把都那么精致。
老板坐在一旁,专心地制作着新的油纸伞,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我们忍不住买了两把,拿在手里,感觉自己也成了这古老巷子里的一份子。
路过文儒坊,一阵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
原来是一家老字号的肉燕店。
我们走进店里,找了个位置坐下。
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肉燕就端了上来。
那肉燕的皮儿薄得几乎透明,能隐约看到里面粉嫩的肉馅。
咬上一口,口感爽滑有弹性,肉馅鲜美多汁,再喝上一口鲜美的汤,那滋味,简直让人陶醉。
从三坊七巷出来,我们又来到了福州的西湖公园。
一进公园,满眼的绿色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湖水清澈见底,微风拂过,波光粼粼。
湖边的垂柳依依,就像绿丝绦一般轻轻摇曳。
我们租了一条小船,划向湖中心。
湖水轻轻拍打着船舷,发出清脆的声响。
远处的亭台楼阁倒映在水中,如梦如幻。
这时候,天空中飘起了蒙蒙细雨,雨滴落在湖面上,泛起一圈圈涟漪。
雨中的西湖,别有一番韵味,仿佛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在公园里,我们还看到了一群老人在悠闲地打着太极,动作舒缓流畅;孩子们在草地上嬉笑玩耍,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年轻人则手牵手漫步在小径上,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与美好。
这一幕幕温馨的场景,让我感受到了福州人的幸福与满足。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起床,前往鼓山。
福州三坊七巷旅游作文

福州三坊七巷旅游作文福州的三坊七巷,真的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一走进去,你就会被那种古色古香的感觉吸引,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几百年前。
街道两边的老房子,木雕的窗户,斑驳的墙壁,真的是美得让人心醉。
你知道吗,走在这些巷子里,就像走进了一幅活生生的画,随便一拍,都是明信片级别的美景。
哎,真是“见过大世面”的地方,哪怕是个路边的小摊,都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每次去三坊七巷,我都忍不住要试试当地的小吃。
这里的鱼丸、肉燕、花生汤,简直就是吃货的天堂!想象一下,咬一口鲜嫩的鱼丸,汤汁瞬间在嘴里炸开,那味道真是让人心花怒放。
还有那肉燕,薄薄的皮包裹着满满的肉馅,入口即化,啊,那叫一个爽!要是再来碗花生汤,嘿,真是“天上掉下来的美味”。
这些美食让你觉得,生活真的太美好了!除了吃,这里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可以逛逛。
比如,有一家特别有意思的手工艺店,里面卖的都是当地的特色工艺品。
你可以看到工匠们专心致志地在制作,手艺精湛,真让人佩服!我那天还看到一个小姑娘在试着捏泥巴,笑得特别好看。
说实话,看到那一幕,我心里也忍不住想:要是我也能这么灵巧该多好啊!不过,别提了,我捏个团子都能捏成个变形金刚。
逛着逛着,时光就这么悄悄溜走了。
夕阳西下,街道被染成了一片金色,映得人心里暖暖的。
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说有笑,仿佛忘却了世间的烦恼。
此时此刻,我觉得,生活就应该这样,简单而美好。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人间值得”,在这里,真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世外桃源”。
如果你有朋友来福州,千万不要错过三坊七巷啊!我跟你说,带他们来这里,绝对不会后悔。
我们可以一起逛逛,聊聊天,拍拍照,拍得好看的还可以发朋友圈,简直是“妥妥的”! 大家都会羡慕你,问你这是哪里,哎呀,那种优越感真是爽歪歪!当然,记得把那些美食的照片也发上去,让大家都知道福州的魅力!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还能体会到人们的热情。
每个店主都笑容满面,仿佛在说:“欢迎光临!”这种温暖,让人感觉就像回到了家一样。
游福州上下杭作文

游福州上下杭作文
哎呀,前段时间我去游了福州的上下杭,那可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一走进上下杭,我就感觉像是穿越回了过去。
古色古香的建筑,蜿蜒的河道,还有那热闹的人群,一切都让我兴奋不已。
我沿着街道慢慢走着,各种各样的店铺让我眼花缭乱。
有卖特色小吃的,有卖手工艺品的,还有那种老式的茶馆。
我走进一家小吃店,准备尝尝当地的美食。
老板特别热情,给我推荐了好多好吃的。
我点了一份肉燕,坐在那等着。
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肉燕就端上来了。
那一个个肉燕像小金鱼似的在碗里游着,看着就特别有食欲。
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口,哇,那味道,鲜香可口,简直绝了!
走着走着,我看到一个卖糖人的小摊。
摊主的手艺可真是厉害,只见他拿着勺子,一会儿功夫就画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
我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忍不住买了一个。
走到河边,我看到一艘小船慢悠悠地划过来。
船上的游客们有说有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心想,要是我也能坐上这小船,在河上漂一会儿,那该多好呀。
这一天在上下杭,我吃了美食,看了美景,还买了好玩的东西。
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流连忘返。
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还要再来!。
游福州烟台山故作文

游福州烟台山故作文
嘿呀,今天我去游福州烟台山啦!那可真是个有意思的地儿。
一到那儿,我就被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吸引住了。
哇塞,就感觉像是穿越到了过去一样。
我沿着那些小巷子慢悠悠地走着,东瞅瞅西看看。
你猜我看到啥啦?我看到有一家小店在卖那种超级可爱的小糖人儿。
我就走过去,看着那个师傅熟练地摆弄着手里的糖稀,不一会儿就捏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太厉害啦!我当时就想啊,这要是我也会该多好呀,我就可以天天给自己捏各种好玩的糖人儿啦,哈哈。
接着我又继续往前走,看到路边有一只小花猫,懒洋洋地躺在那儿晒太阳呢。
我走过去想逗逗它,嘿,这小家伙还挺高冷,看了我一眼就继续眯着眼睡它的觉了。
我就在旁边看着它,那小模样真是太逗了。
逛着逛着就到傍晚啦,夕阳的余晖洒在烟台山的建筑上,整个画面美极了。
我找了个地方坐下来,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心里特别宁静。
这一天在烟台山的游玩,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美好,这里有着独特的韵味和氛围,真的让人流连忘返呀。
等以后有机会,我还得来,再好好地感受感受这福州烟台山的魅力!
怎么样,福州烟台山不错吧,你们也快来玩玩呀!。
去福州旅游的作文

去福州旅游的作文嘿,朋友们!前段时间我去福州溜达了一圈,那可真是一次超级有趣的旅行!今天就来和你们唠唠我在福州的那些事儿。
我刚到福州的时候,就被那股子独特的城市气息给吸引住了。
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说不出的香味,后来我才知道,那可能是福州街头巷尾各种小吃散发出来的混合味道。
我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三坊七巷。
哇塞,那地方简直太有味道了!古色古香的建筑,石板路铺得整整齐齐的。
我就像个好奇宝宝一样,在那些小巷子里钻来钻去。
我看到一家卖油纸伞的店,那伞可漂亮了,五颜六色的,上面还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
我忍不住走进去,拿起一把伞仔细端详。
老板是个很热情的大叔,他笑着跟我说:“这伞啊,可都是我们纯手工做的,质量好得很呢!” 我心想,这要是下雨天打着这伞走在街上,那得多有感觉啊!于是我就买了一把,准备带回去留个纪念。
从三坊七巷出来后,我肚子饿的咕咕叫,就开始四处找吃的。
福州的小吃可真是太多了,让我这个吃货简直像到了天堂一样。
我看到一家卖鱼丸的店,门口排着长长的队。
我心想,这么多人排队,肯定很好吃吧!于是我也跟着排了起来。
等了好久,终于轮到我了。
我买了一碗鱼丸,找了个地方坐下就开始吃。
哇,那鱼丸一口咬下去,QQ 弹弹的,里面的肉馅鲜美多汁,好吃得我差点把舌头都吞下去了。
我一边吃一边想,这福州人可真是太会吃了,怎么能做出这么美味的东西呢!吃完鱼丸,我又去了鼓山。
我本来是想坐缆车上去的,可是看到好多人都在爬山,我就想,来都来了,还是爬爬吧,说不定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呢。
于是我就开始往上爬。
这山还挺高的,我爬了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的。
但是一路上的风景真的很不错,绿树成荫,还有一些小溪流潺潺地流着。
我走着走着,看到一个老爷爷在路边卖水。
我就过去买了一瓶水,顺便和老爷爷聊了几句。
老爷爷很健谈,他跟我说他每天都在这里卖水,已经好多年了。
他还告诉我,鼓山上有很多好玩的地方,让我一定要去看看。
我谢过老爷爷后,就继续往上爬。
终于,我爬到了山顶。
福州旅游景点文案

福州旅游景点文案
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福州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一些福州值得一游的旅游景点。
1. 三坊七巷:这是一条保存完好的古老街区,有着悠久历史和迷人的风貌。
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古老的气息,是体验福州传统文化的理想去处。
2. 云水谣:位于福州市郊的云水谣风景区是一个以山水景观为主题的旅游区。
这里有壮丽的山峦、清澈的溪流和茂密的林木,是欣赏大自然美丽风光的绝佳场所。
3. 鼓山:作为福州的象征性山峰,鼓山是一个被广泛热爱的景点。
登上山顶,你可以俯瞰整个福州城市的美景,并参观著名的白塔和道教庙宇。
4. 闽江风光带:这是一条位于福州市区的风景区,沿着福州市中心的闽江两岸延伸。
这里有美丽的江景、古老的码头和历史悠久的建筑物,是休闲散步和观赏日落的理想场所。
5. 泰宁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州市西北的泰宁县,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旅游胜地。
这里有壮丽的山川、清凉的瀑布和神秘的洞穴,是远离城市喧嚣,亲近大自然的最佳去处。
以上是福州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风景和
魅力,无论是欣赏自然风光还是感受历史文化,福州都能为游客带来难忘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坊七巷”的全新猜解新南后街水榭戏台和双层的观众席三坊七巷旧貌(衣锦坊)陈承裘故居内窗棂现在,老福州的市民得用全新的眼光打量这片三坊七巷。
他们不知道怎么去形容自己的异样感觉。
计划中要修复的179处重点建筑,才修复了一小部分。
趁着工程队在施工,他们踩着刨花、碎瓦片进去一看,哇哟,居然这么雅致,这么漂亮!外地的游客更是用惊艳的眼光打量着这片“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赞叹每一个精美的细节。
或许这正是最好的观览时机,三坊七巷曾经的窘困还保留在一些人去楼空的颓屋废墟中,而就在隔墙的另一边,正演绎着前世今生的韶华重光,正渐次展现出这号称我国现有最大的古民居群、号称中国历史街坊唯一活化石的百端魅力。
全世界的人都在那条街集中修复工程管委会的导游会引领来客们参观几处已经初步整葺的院落,比如郎官巷20号的严复故居。
门头厅、前后天井、左右披榭,还带个西花厅,透着这片民宅温淳宜居的气氛。
大厅上的宽大的平头案、清式厚重的扶手椅,积沉了许多伦理文化意味,白墙下的树阴间似乎还影绰着主人儒雅的襟裾。
另一处常有人参观的是修葺一新的衣锦坊水榭戏台。
这家大院是标准福州民居格局,但气派深宏、三进三开的大厅大堂时常被游人冷落,本只是“陪房”的小花厅里的小戏台,却独秀春光。
两边假山拱围、一潭池水烘托,戏台小巧玲珑得正像南方小丫头。
戏台的对面,是上下两层楼的“观众席”,楼下男宾席、楼上女宾席,宽敞得可以容得上百张藤椅———福州人听戏听说书,习惯躺在那种单人床式的藤椅上。
我们回溯到明朝万历三年那个夏天,大约正是水榭戏台开台戏上演之时,西班牙人马丁·德·拉达来到福州。
他从踏上大明疆土伊始,就庆幸自己看到了“全世界最富饶的国家”,他像形容仙境一样描写这里的村庄与城市。
拉达在《中国札记》中记述最详细的是福州。
拉达称“这座城市在全国是最富足和供应最好的”。
他要经过三座“大而美观”的桥才能抵达城门,再穿过“一条直通总督府邸的宽大街道”,“街道上的人是那样多,看起来像……全世界的人都在那条街上集中”。
德·拉达还特别讲到地方官员连续两天宴请他,宴席上“有很多音乐,以及演出很多喜剧”。
明万历年间修撰的《闽都记》可以印证拉达的观感,这位西班牙人所经过的那条街道,就是现今的南后街。
人瑞坊、使旌坊巷、通贤境巷、嘉荣坊巷、朱紫坊巷、兴贤坊街……这些地名证明,三坊七巷在明朝就已初成规模。
陈承裘的前辈与后辈去看看文儒坊45号、47号两座相连的大院,可以缩略地了解三坊七巷历史上的煊赫。
一进大门,左右边各有窄门小屋,我当是“传达室”,此家的传人告诉说,这是专供轿夫住的。
大厅高敞,楠木门棂上雕刻着精致的吉祥图样。
院子很大,也很衰破。
经指点,攀到小厢的房顶上,探见墙那边深锁着的很大的花园,才能想像到原先的荣丽。
大门口挂着“陈承裘故居”的铭牌,其实包括福州人在内,知道陈承裘这个名字的并不多,出名的是他的前辈与后辈。
陈承裘的爷爷陈若霖是乾隆进士,历任巡抚、总督、刑部尚书。
不知道怎么来怎么去,闽剧有了名作《陈若霖斩王子》。
想必民间剧作家们觉得,官做大了而且是清官,总得斩个把王子才算政绩。
陈承裘父亲陈景亮的官也不小,云南布政史。
陈承裘虽进士出身,但只做过小官,以诗文著名。
他的六个儿子集体地科甲出身,长子陈宝琛当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更为人所知的是他当过末代皇帝的老师……自林则徐而降,三坊七巷人物如此密集地出现在那段历史的卷页中,如此彪炳地张扬着自己的姓名———从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思想启蒙、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如果这段历史是一台大合唱,福州方言的声部一定让所有听众都明白什么叫振聋发聩。
尤其是晚清一段戏剧冲突密集的历史,精致地缩影在这片坊巷中。
三坊七巷几乎成为晚清历史舞台的一个化装间,这里如此密集地储备着“领衔主演”的角色,又如此接踵比肩地走到舞台中央去改变着“剧情”的进展。
没有哪一场戏少得了三坊七巷的角色。
金銮殿里宫灯明灭,三坊七巷的烛光也随之摇曳;三坊七巷院子里飘落的枯叶,敏感地传达着紫禁城苍老树冠上的深秋。
当奉天承运的泱泱帝国走到艰难屈辱的最后一段路程,破旧车轮每一次嘎嘎转动似乎都从三坊七巷的石板路上碾过。
三坊七巷的四大姓氏福州有句方言谚语说:“林陈半天下,黄郑满街摆。
”方言谐音指代的意思兹从略,这话说福州市民以四大姓氏占大半。
其实,四大姓氏最集中地也就麇集在三坊七巷。
再细一查阅,就知道整个三坊七巷是一个宗亲社会群体!通俗地说,这里住的全是有近亲关系的家族,四大姓也包括一些“小姓”的家庭之间有着重重复复、纵横交错、千丝万缕、亲上加亲的血缘关系。
就拿两江总督沈葆桢为例,他的母亲林蕙芳是林则徐的六妹,而他的妻子又是林则徐的次女林普晴,那么,他称林则徐,既得叫舅舅,又得叫岳父泰山大人。
沈葆桢的儿媳林氏,是黄花岗烈士林文的姐姐。
而他的孙女沈鹊应,嫁给了林旭,就是替光绪皇帝起草过变法诏书的“戊戌六君子”之一。
当建筑学家、古建工程队在绘制三坊七巷的平面图,重现花厅示意图,复原古戏台形象时,大家都欢呼,真的很漂亮。
人文学者除了跟在修复工程的建筑设计后面激动外,除了等待三坊七巷修复工作的一步步进展外,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任务:修复三坊七巷“宗族范式”的社会群体的族谱,重新猜解这个在晚清时期奇迹般地绚丽绽放、又奇迹般地迅速衰落的家族群体的命运。
双抛桥上的观潮亭双抛桥位于三坊七巷的杨桥巷(路)中段南侧,长约9米,宽约3.5米,南北走向,跨河而建。
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面铺长石条。
两边各立5根石柱,柱头刻狮或桃、瓜形状,桥柱间镶着石栏板,竖立在桥面两侧。
桥栏和桥柱上分别阴刻着“古迹双抛桥”、“唐代天宝十二年建”(753年)、“光绪丙午建”(1906年)、“古名合潮桥”等字。
桥栏上方附有“美人靠”,供游客歇息。
还有6根直径为27厘米的木柱,挺起覆在桥面上的亭子,亭角挑出,穿斗式构架,铺青瓦,单檐,檐上饰莲花、缠枝等画,掩映在旁边枝繁叶茂的大榕树中,古色古香,很有厚重感。
此亭俗称街亭或风雨亭,雅称观潮亭(图一)。
双抛桥始建于唐代,历经数度修建,现今看到的双抛桥及亭是清光绪丙午年重建的,保留着百余年前的风貌。
它南接雅道巷和水流湾,北通文藻山河沿和虎节路,是当年三坊七巷通往鼓楼、西门、西湖的必经要道。
双抛桥下的河曾是福州城里重要的河道。
明清时期,福州城区已是“江南水城”,正如史书所载那样,“城内之河萦绕,与大江潮汐通”,丰沛的河水滋润了福州城。
当时,流入城区的河系有4支之多:一是由水部门外的闽江支流经“南水关”流入城内的安泰河,该河是城内东西走向的一条最大的内河,其前身是五代闽王王审知所建的罗城护城河,它在观音桥与“西水关之江潮会”后流往双抛桥;二是闽江洪塘潮水穿“西水关”入城,经太平桥与安泰河汇合后也流向双抛桥;三是西湖之水从“北水关”入城,过宜秋桥、定远桥等汇集于双抛桥;四是从城东的“汤水关”引入的水经延庆桥(庆城寺前)、杨桥等也汇集于双抛桥。
四大水系奔涌入城,皆汇集于双抛桥,故双抛桥古名“合潮桥”,且合潮桥的桥名远比双抛桥的名称早。
合潮桥所在地面旧时叫“会潮里”(行政区划单位),“会潮”就是“合潮”。
1995年前,镶嵌着“会潮里”石匾的砖楼还耸立在合潮桥东南数十米远的南后街西侧上,石匾下的门上写着“水流湾”三字,穿过这拱形的门洞就进水流湾弄。
水流湾里多是制作木器的坊店,清代著名的沈绍安脱胎漆器作坊也在水流湾内。
湾内的人往北走,必须通过合潮桥。
合潮桥下,全福州城内的南、西、北、东四大河系的水皆汇合于此,神奇极了。
可以想见那四水互相碰撞搏击的壮观情景:汹涌奔腾,澎湃激荡,溅玉飞珠,潮声如雷,气吞行云,精彩刺激无比,吸引了无数观潮者。
台江张圣君殿前的河水只是“两头涨”,比起合潮桥下的“四头涨”,逊色得多了。
每逢农历初三、十八大潮日,合潮桥边的河岸更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熙来攘往,好不热闹,争看“合潮”景观。
合潮桥上的红男绿女坐在风雨亭下的“美人靠”上,观潮兴趣盎然,有的还附庸风雅,吟诗作赋,把风雨亭命名为“观潮亭”唱入诗赋中,成了双抛桥的雅名。
合潮桥俗称双抛桥是有典故的,这里有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
古时候,居住在合潮桥边的邱家儿子与何家女儿从小青梅竹马,没想到娶亲之日,杨桥巷上的胡家恶少拦路抢亲。
何家小姐宁死不从,半夜逃回丈夫家。
胡少爷带人将邱、何夫妇捆绑。
夫妇俩一路反抗,胡少爷将夫妇双双抛入合潮桥下河中,活活淹死。
之后,河对岸各长出一棵榕树,树根在河底交错,树枝在空中攀连。
后人感其忠贞,把这桥称作“双抛桥”,纪念这两位不畏强暴、坚守忠贞爱情的年轻男女。
岁月飞逝,公元2002年,一位马来西亚华文女作家听完双抛桥烈女的故事,当即在观潮亭下留影纪念,她说要把这榕城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传遍东南亚。
平日,观潮亭上常有附近的街坊邻居来此纳凉聊天,也有情侣来此“卿卿我我”,吐露着像“双抛女”那样的忠贞爱情。
如今,古桥依旧,古亭依旧,然而桥亭下的河干涸了,四水合潮的壮美景观已成追忆,桥畔的“会潮里”砖楼也消失了。
观潮亭上,抚今追昔,怎不感叹岁月沧桑!从“有杞堂”到“听雨斋”——文儒坊名园的家族轮替听雨斋天心阁昔时著名的“有杞堂”园宅位于福州文儒坊19号(北门开口),迤西至大光里24号(西门开口)。
文儒坊19号现为陈季良故居,门口挂的文物保护牌称“林则徐母家故居”。
这处园宅初建于何时难以稽考,有记载,明末知县林先春辞官归里后,居于文儒坊,筑“有杞堂”、“天心阁”,常与文友作文酒之会。
林先春(约1590~1670),字元圃,号狷庵,闽县人,祖籍福清。
明天启四年(1624年)举人、五年(1625年)进士,官广东嘉善县知县,狷介自持,无一毫苟取。
在任三年,上官都荐举他廉能,升兵部给事中,因丁艰回籍守孝。
服满赴补时,得知为权臣魏忠贤党羽所诬陷,不辩而归。
聚徒讲学,布衣蔬食,闭门不出。
年八十余岁卒。
著有《易象参》、《洪范·孝经解》、《孟略》等书。
其祖林道政,精于《春秋三传》之学;其父林一鸑,从父受经,以德行化乡人,以诗书训子孙;先春与弟鼎春皆有懿行,一门之内,彬彬礼教。
林先春辞官归隐约在明末崇祯年间。
他先是购买园林于江边,不久又于文儒坊创辟“有杞堂”。
据传,堂名因林先春曾在堂前手植黄杨木一株,取义于《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中之“南山有杞”。
园中还有“天心阁”,其义取自《易·复卦》,系明工部侍郎董应举所题。
以“有杞堂”为中心,前庭建“怡亭”,堂后建“因是亭”,堂之上为“天心阁”,堂之前有一口大池;池之东为“有杞台”,池东南角为“豁然亭”,池之西有屋曰“雪舫”,“有杞台”之北为“有杞园”。
而今所见,大异曩时。
唯大池及“天心阁”仍存,其他建筑或毁或改,面目皆非。
堂阁建成后,林先春常在此与闽中名贤作文酒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