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概述
旅游学概论 第四章 旅游资源讲解

(一)
(二)
(三) (四)
内容属性
再身性
存在状态 品味或管 理级别
自然~ 可再生性~ 现实~ 世界级~
人文~ 不可再生性~ 潜在~ 国家级~
社会~
省级~
市(县)级~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1.客观性(补充) 2.垄断性 3.多样性 4.定向性 5.易损性 6.可创新性
四、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及价值决定
• 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1.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存在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一节 认识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定义 • 从需求的角度认识 从供给的角度认识 • 旅游资源理论的核心——吸引力 • 旅游资源的概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 一个事物作为旅游资源的地位不是永恒的 • 旅游资源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 旅游资源定义:(p117-118) 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环
• 潜在旅游资源
九寨沟
雾凇 佛光
黄山怪石
故宫
祈年殿
世界之窗
世界公园
泼水节
火把节
工艺品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开发的含义 • 人们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
力而致力从事的开拓和建设活动。
二、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 潜在的旅游资源需要经过有意识的人为开发,
才能成为旅游地。
• 现实的旅游资源也需要“再生性”的旅游开 发。 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
• 瑞士:“世界的公园:瑞士、瑞士、还是瑞 士”
• 土耳其:“不是欧罗巴,胜似欧罗巴”
• 意大利:“露天博物馆”
• 埃及:“历史的金库”
• 澳大利亚:“年轻的、时尚的、多姿多彩的 国土”
• 旅游资源在开发时必须满足的八个条件 (1)经济贡献 (2)环境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 (4)竞争影响 (5)可行性 (6)遵循地方政策和发展战略 (7)旅游影响 (8)开发和经营者的能力
旅游概论3—旅游资源

旅游概论3—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指旅游目的地所拥有的能够吸引游客的一切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规模和效益。
旅游资源可以被分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三大类。
自然资源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动植物资源、景观资源等。
地理环境是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条件,它决定了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等。
气候条件对旅游业非常重要,宜人的气候可以吸引大量游客。
动植物资源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提供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观赏价值。
景观资源是旅游目的地最重要的自然资源,美丽的山水和绝妙的自然景观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人文资源包括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艺术经典等。
历史文化是旅游目的地非常重要的吸引因素,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目的地往往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民俗风情是旅游目的地的独特魅力,游客可以通过了解当地的习俗和风味来感受当地的文化特色。
艺术经典包括建筑、艺术品和文学作品等,它们可以展示当前目的地的艺术水平和文化底蕴。
社会资源是指旅游目的地所拥有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资源。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酒店、餐饮等,它们为游客提供了方便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服务资源包括旅游接待、旅行社、导游等等,它们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注意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保护自然资源是保护旅游目的地的基础,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够吸引游客。
保护人文资源是保护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特色,只有继承发扬当地的历史文化,才能够吸引游客。
同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不能过度开发和消耗资源。
总之,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规模和效益。
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三大类,其中自然资源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动植物资源、景观资源等;人文资源包括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艺术经典等;社会资源包括基础设施和服务资源。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注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旅游资源的界定

旅游资源的界定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游客的各种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特色民俗、休闲娱乐设施等。
它们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也是各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
自然景观是旅游资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世界各地的山川河流、湖泊海洋、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往欣赏。
比如中国的黄山、长江三峡,美国的大峡谷,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等都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备受游客青睐。
人文景观是指人类活动创造出来的景观,包括建筑物、古迹、庙宇、城市风貌等。
例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人文景观,它们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的瑰宝,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感受历史的魅力。
历史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古迹、古建筑、文物等。
这些遗产代表着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是人们追溯历史、感受文化的重要场所。
例如埃及的卢克索神庙、希腊的雅典卫城、中国的敦煌莫高窟等都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着大批学者和游客前来参观研究。
特色民俗是指各地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表演。
它们展示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旅游吸引力。
例如中国的春节庙会、巴西的狂欢节、日本的和服表演等都是世界闻名的特色民俗,游客们可以通过观看和参与这些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
休闲娱乐设施是旅游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和生活方式。
各种主题公园、温泉度假村、游乐场等休闲娱乐设施应运而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娱乐方式。
例如迪士尼乐园、日本的温泉度假村、美国的环球影城等都是著名的休闲娱乐设施,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放松身心、享受乐趣。
旅游资源的界定非常广泛,涵盖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特色民俗和休闲娱乐设施等多个方面。
这些资源的存在和发展为旅游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游客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选择。
旅游资源概念

旅游资源概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
旅游资源是指人们可以利用其进行旅游活动的自然和人为物体。
包括从自然物如湖泊、河流和山脉到人为物如城市和房屋。
旅游资源是在满足游客旅游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判断和营造的,它可以标志着一个特定的地方,或是给予游客以特殊体验,也可以给游客以某种方式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
旅游资源也可以被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也称为自然旅游资源,其范围覆盖的领域较广,包括了自然风光、野生动物、植物、山、河、海、湖、水库和自然景观等。
它们比较容易被观看,也很容易被人们记忆,是让游客们心生兴趣的绝佳主题,他们可以在自然环境中放松,感受更多关于游览的乐趣。
另外,人文资源也被称为文化旅游资源,它指的是一种具有文化特色的地方,包括古建筑、古代遗迹、宗教建筑、艺术物品、祭祀习俗和劳动技艺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社会文化素养。
同时,通过观赏文化景观,游客可以通过感受艺术节日等文化意义来获得心灵愉悦,并有效激活他们的想象力。
此外,旅游资源还可以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有形资源主要包括景观资源、环境资源和生态资源,它们是旅游行业的重要资源;而无形资源则是指区域内的文化、习俗、历史和社会结构,它们具有旅游的文化传播功能,可以把它们融入旅游当中,满足游客的文化精神需求。
总之,旅游资源是旅游行业的重要支持,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在旅游行业起着以不同方式发挥重要作用。
旅游资源的发展和保护,可以为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旅游商机和发展机遇,并为受欢迎的地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旅游资源8大类

旅游资源8大类一、自然景观类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是指大自然中独特、壮丽的自然景色,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海洋、森林草原等。
我国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多样,有壮美的黄山、秀丽的长白山、神奇的张家界等。
这些景观以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和自然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二、人文古迹类人文古迹类旅游资源是指历史悠久、具有文化价值的遗址、建筑物、遗迹等。
我国拥有丰富的人文古迹资源,如万里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这些人文古迹见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是人们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三、民俗文化类民俗文化类旅游资源是指各地传统的节日、民俗习俗、民间艺术等。
我国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如广东的龙舟赛、四川的川剧变脸、云南的泼水节等。
这些民俗文化体现了不同地方的历史、风土人情和民族传统,具有很高的观赏和体验价值。
四、现代文化类现代文化类旅游资源是指与现代社会相关的文化产业、时尚生活、艺术表演等。
我国的现代文化资源日益丰富,如上海的外滩、广州的珠江夜游、北京的798艺术区等。
这些现代文化景点和活动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繁荣和创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五、温泉景区类温泉景区类旅游资源是指地下热水通过地壳裂缝或断层等方式上升形成的温泉,具有疗养和休闲的功能。
我国温泉资源丰富,如九寨沟的色达温泉、四川的乐山大佛温泉等。
这些温泉景区以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和温泉水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享受温泉疗养和放松身心。
六、特色美食类特色美食类旅游资源是指各地特色的传统菜肴、小吃、特色饮品等。
我国拥有丰富的特色美食资源,如四川的火锅、广东的粤菜、江苏的苏菜等。
这些特色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吸引了许多美食爱好者前来品尝和体验当地的风味。
七、购物休闲类购物休闲类旅游资源是指各地的商业街区、购物中心、特色商品等。
我国各地都有繁华的购物休闲区,如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深圳的东门等。
这些购物休闲区集聚了各类商品和文化特色,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购物和娱乐选择。
名词解释旅游资源

名词解释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指用于旅游活动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和条件。
它们可以是自然的、文化的或人为的,可以是景观、旅游设施、旅游产品、旅游项目、旅游活动等。
1.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天然景观、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开发区、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海洋等。
这些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多种多样的生物和植被组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为游客提供了观赏景观、休闲和户外活动的机会。
同时,大自然的美丽和独特之处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2. 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历史建筑、古迹、遗址、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民族风情等。
它们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反映了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发展。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文化资源,了解当地的习俗、传统和价值观,感受不同民族和文化的魅力。
3. 人文资源:人文资源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文景观、城市风光、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等。
人文资源是指人类创造的各种建筑物、城市规划、艺术品等,为游客提供了观赏、娱乐和休闲的场所和设施。
同时,人文资源也包括旅游服务,如旅行社、导游、酒店、餐饮业等,为游客提供方便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4. 生态资源:生态资源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文化景观等。
生态资源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在旅游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形式,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同时也提供了游客与大自然亲近和参与性的体验。
5. 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指为了满足旅游需求而开发的各种旅游项目和旅游活动。
旅游产品可以包括旅行线路、观光巴士、导游服务、旅游节庆、主题公园、自驾游线路等。
旅游产品丰富多样,适应各种不同类型和需求的游客,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的旅游体验和活动。
总的来说,旅游资源是丰富多样的,包括自然、文化、人文、生态等方面的要素和条件。
这些资源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基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资源概述

2、区域性是旅游资源最本质的特征。它 决定了旅游资源本身的存在和旅游流的存 在。 正是由于不同区域的旅游资源之间存在 差异性,才形成了旅游者的空间流动;也 正是由于一个地方的景物具有吸引异地旅 游者的功能,这些景物才成为旅游资源。
三、生态的整体性:
1、旅游资源的各组成要素在生态上是相 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形成资源体。 2、整体性强,类型多样的旅游资源吸引 力大。 3、生态的整体性意味着组成旅游资源的 要素一旦被破坏,会影响整个旅游资源的 质量,甚至使其消失。
八、开发的多样性: 1、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社 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可能,进行多目标、多途径的开发利用。 2、由于旅游资源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对旅游资源需求形势 的要求,不同的旅游开发者可对同样的旅游资源采用不同的 开发战略和利用方式,产生不同的社会经济效应。 九、利用的永续性和易损性: 1、旅游资源在开发得当、保护得力的情况下,一般都可 以长期反复利用。 2、旅游资源如果利用和保护不当,是很容易遭到破坏的, 一经破坏,也难以恢复 十、美学的观赏性: 1、旅游资源同一机因人而异,旅游内容丰富多彩, 但观赏活动几乎是一切旅游过程都不可缺少的内容,有时更 是全部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
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康乐旅游资源
旅游商品
历史旅游资源
现代旅游资源
山水旅游资源
文物旅游资源
二、分布的区域性:
1、形成旅游资源分布区域性的根本 原因——是不同的旅游资源具有其存在 的特殊条件和相应的地理环境。如:
珊瑚海岸主要分布于热带岛屿的海边
喀斯特风光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石灰 岩发育的地区
泸州旅游资源概况

民俗文化
泸州川剧
泸州民间艺术
作为中国四大戏曲之一的川剧,在泸 州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表演传统, 是了解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窗口。
如剪纸、刺绣、糖人等民间艺术形式 在泸州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展 现了当地民众的智慧和创造力。
泸州苗族文化
泸州境内有多个苗族聚居村寨,保留 了丰富的苗族文化和传统习俗,为游 客提供了了解苗族文化的机会。
规划布局
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完善旅游 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政策支持
加大对泸州旅游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投入、税收 优惠、金融扶持等方面,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以历史文化景观和城市休 闲为主,如泸州老窖景区、 江阳公园等。
南部水域地区
以长江景观和湿地公园为 主,如长江湿地公园、龙 马潭风景区等。
02 自然旅游资源
山岳景观
总结词
泸州的山岳景观以壮丽、险峻、秀美为特点,为游客提供登山、探险等户外活动体验。
详细描述
泸州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境内有众多山峰、峡谷、奇石等自然景观,如泸州最高峰雪顶 山、古蔺县的黄荆原始森林等。这些地方山势陡峭、峰峦叠嶂,形成了独特的山岳景观。
04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提升旅游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
泸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A 制定科学规划
根据泸州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 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明
确发展目标、重点和措施。
B
C
D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旅游业与农业、文化、体育等相关产 业的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提高 综合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资源概述一、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亦即旅游者的旅游对象或目的物都是旅游资源。
从现代旅游业来看,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即旅游资源”。
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称为旅游资源。
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的是:“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
(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二、旅游资源的分类(1)依据旅游资源属性的分类依据旅游资源本身的基本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有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种。
也有的将旅游资源按科学属性划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服务性旅游资源3个景系(大类)。
根据教学需要,本书采用两分法的分类系统,划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个大类,以下分为12个基本类型,72个类型。
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典型地质构造遗迹、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岩石与矿物、自然灾变遗迹、山岳景观、峡谷景观、火山熔岩、岩溶景观、风沙地貌、丹霞地貌、海岸与岛礁、其它地貌、)水域风光(江河、湖泊、瀑布、泉、海洋、其它水体)大气与太空景观(气象、气候、天象奇观、太空景观、)生物景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古树名木、奇花异卉、观赏动物、表演动物、珍奇动物、自然保护区)人文旅游资源:文物古迹(古人类遗址、军事遗址、古建筑、石窟碑碣、古代工程、陵墓、名人遗址、重要史迹、其它古迹)古典园林(帝王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文学艺术(游记、诗词、楹联、题刻、神话传说、书法、绘画、影视、戏曲、音乐、舞蹈)宗教文化(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宗教艺术)城乡风貌(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镇、乡村景观)现代设施(现代建筑与大型工程、科学教育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娱乐休闲设施)民俗风情(传统民居、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婚恋、节日庆典、礼仪)饮食与购物(名菜佳肴、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与特色市场、著名店铺)(2)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的分类世界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世界级地质公园和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
国家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由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见附录)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
省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有的省还公布了历史文化名镇。
市(县)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市(县)级风景名胜区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其它分类根据旅游资源功能分类根据旅游资源发育背景分类根据旅游资源开发状态分类根据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分类三、旅游资源的特点(1)广泛性旅游资源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品种的多样性,类型的复杂性,分布的多域性。
(2)时代性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
主要表现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不同的时代,有的现象可以做为旅游资源,有的则不能做为旅游资源,同一种东西,却有两种不同的利用价值。
这是因为不同性质的国家、不同阶层的人们,道德观念和审美观念是不同的。
(3)变异性旅游资源还有变异性的特点。
所谓变异性,就是它产生时并非具有旅游的属性,后来因某种原因,使它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旅游资源。
(4)交叉性旅游资源的交叉性主要表现在同一地区多种类型的交错分布。
世界上的主要旅游地区,几乎都是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交叉分布的综合体。
(5)永续性综观旅游的发展史,人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旅游资源具有无限重复使用的价值。
尽管旅游资源的这种可永续利用,是有种种条件限制的。
(6)增智性旅游资源一般具有文化属性。
游人通过游览、参观,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增加智力,启迪美感,是人类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阵地,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渠道。
四、旅游资源破坏的主要原因(1)自然破坏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形成还是人工创造,都有其自然的生命。
时光流转,旅游资源在自然的风雨中会遭受不同的破坏。
导致自然破坏的因素包括风、雨、泥石流、洪水、动植物、以及地震、地质沉降等。
根据影响的速度和程度的不同,自然衰败又可细分为灾变性破坏和缓慢性风化。
缓慢性破坏(自然风化)旅游资源是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 自然界天长日久的寒暑变化、风吹雨淋等, 都会慢慢地对旅游资源产生影响, 这种缓慢的变化就是自然风化。
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是雕刻于魏晋时期的佛教艺术宝库, 但由于长期受到石壁渗水的浸泡, 加上严重风化, 使得大部分洞窟外檐塌裂, 许多雕像面目全非, 目前53个洞窟只有16 个可供游人观赏, 其他的则因破坏严重而不得不关闭。
突发性破坏自然界中的某些突发性变化, 如地震、火山、海啸、山崩、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 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极其巨大, 但至今尚难以预测和有效防止。
(2)人为破坏建设性破坏指工农业生产、城镇建设以及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过程中规划不当所引起的破坏。
主要形式有:①直接拆毁、占用文物古迹。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有旅游价值的文物古迹众多。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的建设, 许多文物古迹遭到了破坏。
如建国初, 北京古城墙的拆除便是一例。
当时人们对老北京城墙的去留问题认识不同。
梁思成先生主张留住古城墙, 在旧城西边建一新城。
但最终没有被通过, 致使北京这一有着5000年文明的古国首都, 从根本上失去了古都的风采。
②旅游开发中的破坏性建设、修复和保护。
尽管旅游景点管理者出发点是为了发展旅游业, 但由于缺乏知识或考虑不周,而进行了一些不恰当的工程, 看似建设, 实为破坏。
如2005年3月曝出的圆明园湖底铺防渗膜之事, 就是名为保护实为破坏之事。
③旅游区的工业污染。
在旅游城市, 若发展带污染的工业,“工业三废”将会破坏旅游资源。
游客破坏指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有意无意进行的破坏。
如游客呼吸、拍照等加速石刻、雕塑、壁画的损坏;游客过多对景点地面踩踏的破坏;游客(包括当地人) 素质低造成直接破坏旅游资源及环境污染。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2005年中国长城学会与八达岭长城管理委员会因长城墙体被游人刻画严重而为长城整容征集方案之事, 可见游客对资源的破坏已经不容忽视。
战争等其他因素造成的破坏战争不但造成人员伤亡, 而且损毁了大量宝贵的文物。
2001年阿富汗塔利班毁佛运动, 将世界第一石刻站佛巴米扬大佛等珍贵文物毁于一旦, 给世界文化及旅游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五、旅游资源的保护(1)尽量减缓旅游资源的自然风化速度出露于地表的旅游资源要完全杜绝自然风化是不可能的,但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环境条件, 使之风化过程减缓是完全有可能的。
如将裸露在风吹日晒下的旅游资源加罩或盖房加以保护。
四川的乐山大佛, 就曾建有13层楼阁,只是后来毁于战火。
(2)杜绝人为的破坏现象旅游业发展中, 要把旅游资源保护放在首位, 思想观念上要重视。
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是利用资源而不是破坏资源。
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 一定要注意保护旅游资源, 开发交付使用时,也要制定出一套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旅游资源管理中, 宏观上要严格按法规条例执行, 微观上还得有一套适合当地特点的保护管理措施, 真正把旅游管理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必要时还要开发可替代物。
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其保护知识, 提高全民素质, 使他们了解旅游知识。
健全旅游资源法制管理体系。
将旅游资源保护提高到法制高度, 对保护工作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为此颁发了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出台后, 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仍然还存在旅游资源受到人为破坏的现象。
究其原因, 一是保护法的宣传普及不深入、不广泛, 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做的事违反了法律法规;二是即使知法, 也因为部门利益和眼前利益而执法不严或置法于不顾。
因此, 既要有法, 还要宣传法、执行法, 真正健全旅游资源法制管理体系, 完善各景区的保护系统。
如1988年村民王义良因下铁夹去捕老虎, 成为云南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第一个因猎杀孟加拉虎而被判刑的人, 以后, 偷猎者就比较收敛了。
开展旅游资源保护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旅游资源类型多、分布广, 引起破坏的原因多种多样, 故旅游资源的保护涉及到多门学科、多种技术, 是一项综合性的科研项目。
我们要在实践的基础上, 积极开展旅游资源保护的科学研究。
旅游资源保护,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制定措施, 都需要具体人员来关心和实施, 因此, 培养资源保护专业人才是必须的。
重要景点要限制客流、分流客源。
对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这些游人如织的景点, 可采取设立单行线、规定日最高客流量等措施, 减轻由人员超载带来的破坏。
(3)对已破坏的旅游资源进行修复或重修整修复原对古建筑的修复, 应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
如2001年中央电视台曾现场报道了四川乐山大佛的修复情况。
因年久失修,大佛身上“泪迹斑斑”, 甚至长了小树。
修复时采用稻草、米浆等原材料, 保持了大佛的原貌, 效果不错。
仿古重建历史上一些有名的建筑, 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已从地面消失, 但因其具有很高文化旅游价值, 可以适当重修, 以再现古建筑的风貌。
如武昌黄鹤楼为我国三大名楼之一, 民国初年被付之一炬。
1954年修武汉长江大桥时原址又被南岸桥头堡所占。
后在原楼址南侧一公里处重修了黄鹤楼, 保持了原有的塔式楼阁风格和江、山、楼三位一体的意境, 是仿古重建的成功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