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嘱咐》评课稿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嘱咐》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嘱咐》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嘱咐》《嘱咐》是浙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散文,回忆母亲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递给我的,而无声的嘱咐又是母亲用眼睛传递的。

根据教材分析,特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学会8个生字;理解25个新词语。

能找出“仗着、凝望、觉察”的近义词,初步分辨“吩咐、嘱咐”“快乐、快慰”的词义差别。

3、 ___母亲勤劳善良的美德,领悟母亲的教育。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是一篇歌颂母亲的散文,教学时以教材为媒介,创设师生、生生平等的对话平台,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与文本和 ___对话、跟同伴合作交流、和教师互动中, ___人文,知道母亲无声嘱咐"我"的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

所以,我决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实践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素养,感悟母爱的伟大。

2、善待质疑,提倡学生多提问。

在问中学,在学中问。

一个学生掌握知识并不在于他懂得多少你说的知识,主要在于他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3、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制作了课件,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是一举多得的方法。

这篇课文没有过多的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因此我设计让学生这样去学习:1、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学生先自读课文几遍,自学完以后,能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并加注在书上。

这样,学生就会从整体上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2、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母爱的伟大的。

学生抓住每个重点句子了解这样意思,再进行归纳合并,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3、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留下的印象深刻。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说课稿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说课稿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说课稿一、单元教材分析1、教材在指导学习上有比较系统的设计教材在“导语”中点明了学习重点: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在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说的话妙在哪儿;感受剧本、相声的语言特点。

在语文实践活动方面,提出日常注意发现、积累不同特点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提示语、古今笑话等,并鼓励学生试写提示语、广告词。

2、本组安排了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适宜学生积累背诵。

安排文言文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以后的学习搭一个梯子,使学生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为顺利过渡到中学的文言文学习作一个铺垫。

3、在本组教材选入了剧本《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了保护情报,与德国军官巧妙斗争的故事。

通过课文的学习,通过人物对话,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物勇敢机智,而且能初步了解剧本的特点: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布景等,然后着重写人物对话。

4、引入相声这种新的教学题材。

一般说来,相声的语言具有下面一些特点:通俗易懂、明快动听、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用词俏皮、丰富多彩。

本组的《打电话》是一段对口相声,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活灵活现地给我们呈现了一个说话啰唆的人物形象,让人在捧腹中深受教益。

5、本组教材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内容是发现、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体会有艺术魅力的语言。

教学时,教师要整体观照本组教材编排的特点,整体安排教学活动,做到教学内容自然融合,教学活动能够协调进行。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通过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

3、积累优美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学建议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

《嘱咐》第二课时教案

《嘱咐》第二课时教案

《嘱咐》第二课时教案《嘱咐》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理念】《嘱咐》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散文,回忆母亲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递给我的,而无声的嘱咐又是母亲用眼睛传递的。

教学时以教材为媒介,创设师生、生生平等的对话平台,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与文本和作者对话、跟同伴合作交流、和教师互动中,关注人文,知道母亲无声嘱咐"我"的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想像,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知道母亲无声嘱咐"我"的内容。

2、关注"人文",入情入境,在读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感悟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切入话题,亲近“母爱”。

1、今天我们来聊聊我们伟大的母亲。

对了,你们的母亲对你们好吗?请说说你母亲对你的"爱"的事例。

教师借机谈谈母亲对自己的爱。

【意图】让学生回归生活,回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母爱"。

此时,老师把握契机,谈谈母亲对自己深深的爱,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看来,每个同学的母亲都很爱自己的孩子,这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嘱咐》,也讲得是伟大的母爱。

3、请说一说这篇课文是谁嘱咐谁?母亲对我的嘱咐,"我"是怎么知道的?二、小组合作,感悟“母爱”。

(一)小组合作,发挥想象。

1、母亲的三次目光各表示什么意思?想象母亲嘱咐"我"的话。

〖如:当"我"帮妈妈给菜苗浇水、锄草、捉虫时,妈妈的眼睛闪着光芒,妈妈可能在嘱咐"我":(1)孩子,你真乖,长大了也要勤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孩子,记住,劳动最光荣;(3)孩子,只有劳动才会得到幸福。

〗2、朗读指导。

【意图】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这一环节,突破教材局限,设计了想象说话练习,调动学生自身积累的知识,对教材进行了再一次的开发,使教学内容新鲜而情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019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嘱咐 浙教版精品教育.doc

2019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嘱咐 浙教版精品教育.doc

嘱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10个生字,学习课文理解13个词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读中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母亲无声的嘱咐是希望我成为一个勤劳善良的人;从中感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爱。

教学重难点:体会母亲用眼神所表达的无声嘱咐的含义。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准备有文字的幻灯片。

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入1.板书课题,用心去读课题2.“嘱咐”是什么意思?文中所介绍的是的嘱咐?(板书:无声的)二、初步感知“嘱咐”的含义1.师:这嘱咐是无声的,但他却向我传达着什么?请同学们读课文,找找母亲对我的“嘱咐”是什么?2.生反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1)理解:“勿、善、为、恶”的含义(2)说说一句话的含义(3)齐读这句话3.我是从哪里读懂母亲的嘱咐的?生:书本、眼睛4.小结:母亲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作者从母亲的眼睛中读懂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句话是母亲告诉我的吗?(不是)那我是怎么知道的?(从母亲的眼神中)三、深入理解无声“嘱咐”的含义1.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母亲眼神的词语,说说从这些眼神中你读懂了什么?仿佛听到了母亲在对你说着什么话?2.交流反馈:引导学生使用句式:我从妈妈的眼睛读懂了。

(1)“闪着光芒”的眼睛(板书:闪着光芒)出示句子:母亲笑眯眯……闪着光芒A、望着母亲笑眯眯的眼睛,黑亮的眸子里还闪动着光芒,你仿佛听到了母亲在对你说着什么话?B、你怎么知道妈妈会说这样的话的呢?师:你真是一个懂妈妈心思的孩子C、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书,请你通过你的读,读中其中的嘱咐来!D、小结:母亲那闪动着光芒的眼睛,仿佛在告诉我做人要做——(板书:勤劳)的人。

你还从哪里读懂了?(2)“我永远忘不了……严厉逼人的眼睛”(板书:闪着光芒,严厉逼人)A、从妈妈那闪着泪花的眼睛中你读懂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妈妈在对你诉说着什么?B、妈妈那么生气,为什么她的眼睛里会含着泪花?(母亲对我是十分关爱的)你从哪里读懂的?为什么?C、出示:母亲那粗壮的手……一点也不疼。

《嘱咐》教学设计

《嘱咐》教学设计

《嘱咐》教学设计《嘱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让学生自主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嘱咐”等新词的意思。

2、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知道母亲无声嘱咐“我”的内容,读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勤劳善良的优良品质,通过拓展,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阅读实践知道母亲无声嘱咐“我”的内容,体会母亲勤劳善良的优良品质。

难点:读懂母亲无声嘱咐“我”的内容。

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时以教材为媒介,创设对话平台,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与文本和作者对话、跟同伴合作交流、和教师互动中知道母亲无声嘱咐“我”的内容,体会母亲勤劳善良的优良品质。

教学时间:2课时(合并为60分钟)板书预设:13 嘱咐母亲目光“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勤劳善良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导课质疑1、直接揭题:13 嘱咐2、释题:“嘱咐”是什么意思?(告诉对方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常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

)3、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嘱咐谁?嘱咐什么话?通过什么来嘱咐?)二、学生自读课文,与文本对话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生字多读几次,划出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2、读、思、划结合:刚才提出的问题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的就划一划,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3、对自己不懂的句子或问题作上记号,待会儿交流释疑。

(教师巡视,及时地给学困生以帮助。

)三、第一次全班交流,多向互动1、检查生字词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小节自主选择自己喜欢读的段落,重点正音:喘蓑笠眸子2、请学生汇报刚才的自学所得:(1)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是用什么办法理解的。

重点理解:无微不至:指待人非常细心周到。

快慰:因高兴而心里感到安慰。

(2)交流课始质疑的问题:A、妈妈嘱咐“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B、理解重点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意思:先想一想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再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浙教义务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嘱咐

浙教义务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嘱咐

浙教义务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嘱咐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1. 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课文《小河流》中的文字。

2. 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能够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能够运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完成相关练习和作业。

二、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小河流》的内容和语言表达,理解课文主旨,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三、教学难点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四、教学准备1.课文《小河流》的教材和课件。

2.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3.黑板、粉笔或者白板、白板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与学生互动,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准备接受新知识。

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如: - 大家喜欢看河流吗? - 有没有自己见过河流? - 你知道河流有哪些特点和作用?2. 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打开课本到《小河流》的课文页,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标题和插图,预测故事内容和主题。

教师可以提问: - 根据标题和插图,你们觉得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 - 都有哪些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猜测故事内容?3. 正文讲解(2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

重点讲解文中的重难点词语和句子结构。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 - 课文中的生词有哪些?你们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 你在课文中遇到了哪些难句?难在哪里? - 通过阅读课文,你觉得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故事的主题是什么?4. 讨论与合作(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每个小组讨论并总结出《小河流》的主旨。

然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表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问题: - 你们觉得《小河流》的主旨是什么? - 故事中的小河流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启示?5.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学到的知识点,并做相关知识点的归纳。

《蒲公英》教学片段及评析

《蒲公英》教学片段及评析

《蒲公英》教学片段及评析作者:周玉陈秉章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5年第08期【片段一】演诵“嘱咐”,内化外显师:课外小组活动辨析了“嘱咐、吩咐”,同学们借助字典或词典或生活积累与文本互动,现在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和感受。

生:这两个词中的四个字都有“口”字旁,表示用嘴说话。

生:这两个词,都有“告诉别人”的意思。

生:“吩咐”有“指派人”的意思,不能说“吩咐爷爷”。

师:对,词语也是有感情的,要用心分辨。

生:我认为“嘱咐”不仅是“告诉”,还有关心、爱护的意思。

生:“嘱咐”是长者、长辈告诫的“话”。

师:举一个例子。

生:妈妈说:“老人良言价千金,记在心窝贵在行。

”【评析】一组词语辨析,一次微型活动,在生活中感受词语的生命活力,不失为积淀语文素养的滴水之功。

师:太阳公公的“嘱咐”对蒲公英种子们来说是金玉良言,我们来扮演太阳公公,演诵“嘱咐”,好吗?三点要求:第一、用心诵读,感受太阳公公对蒲公英种子的关爱深情;第二,品味词语,体会太阳公公对蒲公英种子的关照要意;第三,走好三步,先自我准备,后小组交流,再班级展评。

(生演诵)生:(评)“孩子们记住”,“称呼”特别亲切;“记住”,就像老爷爷在关照小孙子。

师:“记住”,这里是太阳公公的教诲,语重心长。

生:(评)“别落在”“也不要”,语气很恳切,告诫“孩子们”那两个地方不能去。

生:(评)两个“那是”,演示得当,让人感到那是一种假象。

生:(评)“黑黝黝”读得好,有一种喜爱泥土的感情。

师:演诵很成功,表达了太阳公公对蒲公英种子们的真切关爱。

【评析】“演诵活动”,学生们乐意参加,但也易于走过场。

“演诵”关键在于诵,课堂的“三点要求” “三步走”,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自主涵泳,细嚼慢品,合作演练。

“演诵”活动关注过程,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品悟太阳公公对蒲公英种子们的深切关爱;在演练过程中渐至入角色,口诵心惟,内化外显,文我一体。

【片段二】劝说答辩,习练对话师:同学们记住了太阳公公的嘱咐,但“有两颗小种子却不这样”,我们针对这两颗小种子的想法举行一次“小小答辩会”,好吗?(生鼓掌)师:请仔细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按六人组合,分“小种子”和“劝说者”两方答辩。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说课稿(精推2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说课稿(精推2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说课稿(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说课稿第【1】篇〗一、谈话导入,理解遗嘱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遗嘱吗?遗嘱一般都会写些什么内容?2、我搜集了一些名人的遗嘱,同学们来读一读。

出示鲁迅、孙中山、周恩来的遗嘱,让学生读读二、读题解题,了解背景1、教师:同学们,在1210年,有一位85岁的老人,即将离开人世,他也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是一首诗——《示儿》(板书):2、读题3、引导说说题意。

“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

“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4、这位老人是谁?对陆游你知道些什么?资料出示:【陆游身世】1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出身簪缨世家,少有才名。

2孝宗即位,特赐进士出身。

3、乾道二年(1166),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4、四十六岁入蜀,先后入王炎、范成大幕府,襄助军务。

5、六十六岁后遭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5、过渡:85岁高龄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他什么事都丢开了,惟独为一件事而死不瞑目,忧愤至极的他伤心地留下这首诗篇,与世长辞。

到底是哪件事让陆游牵肠挂肚、临死之前还要叮嘱儿子呢?请大家读两遍诗后,告诉我。

三、体会诗意,理解情感1、学生读诗后,全班交流。

2、这首诗说了些什么?“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

理顺这句话时需增补诗句中原来省掉的“我”,还需按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调换诗句中词语的顺序。

“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

“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

“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

“无”不要。

“乃翁”你们的父亲。

□让学生充分说说诗意。

□相机进行古诗知识点的教学(1)通假字元,通原;无,通勿。

(2)古今字义不同但,只是。

3、请你大声地再读一读这份遗嘱,你能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是怀着怎样一份感情写下这首诗的吗?4、学生读诗,体会作者的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说课稿——《嘱咐》评课稿
《嘱咐》这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散文。

文章回忆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她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给我的”,而无声的嘱咐又是目前用眼睛传递的。

目前用研究传递对“我”的爱抚、赞许、责备、希望等不同内容的爱。

全文表现了目前勤劳善良的美好心灵。

文章按“概述——细叙——联想”的结构顺序,可分3段:第一段(1)点明目前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给我的。

第二段(2-4)具体写目前对“我”的“无声的嘱咐”。

第三段(5)写“我”长大以后,真正懂得了目前当时“用目光”嘱咐的深刻含义。

邬老师整堂课设计巧妙。

如:在理解“凝望母亲疲倦而闪着亮光的眼睛,我觉察到母亲用目光,正默默嘱咐着我什么。

”这句话时,邬老师在让学生谈了自己的理解之后,抓住母亲的两次“笑”(“她笑笑”、“一丝快慰的笑意”)作更深一步地挖掘。

让学生体会到母亲为自己助人为乐而快慰,为儿子会关心他人而感到快慰。

从中也让学生感受到母亲是一位极普通的农村劳动妇女,她淳朴善良、热心帮助别人,却不善言辞。

她表达这种爱是无声的,都是通过眼睛带给“我”,嘱咐我,教育我,从小就要助人为乐。

我觉得这也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