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和凹透镜(教师版)

合集下载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人教版)(含答案)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人教版)(含答案)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人教版)一、单选题(共12道,每道6分)1.如图所示的两个透镜( )A.都是向右凸出的,都是凸透镜B.都是向右凹进的,都是凹透镜C.a是凸透镜,b是凹透镜D.b是凸透镜,a是凹透镜答案:C解题思路:凸透镜的定义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的定义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故a是凸透镜,b是凹透镜。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透镜的识别2.取一段铁丝,绕制一个内径约为3mm左右的圆环,如图所示。

将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圆环上布满水膜,此时辨别水膜相当于“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最可靠方法是( )A.用手摸B.透过水膜看物体C.用强光照射D.用刻度尺测量答案:B解题思路:由于水膜非常薄,容易破,故A、C两种方法不可行。

用刻度尺一是无法测量其厚薄,二是水膜也容易破。

故最可靠的方法是B。

透过水膜看物体,如果物体是放大的,则是凸透镜,若是缩小的,则是凹透镜。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透镜的识别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都一定会聚在焦点上B.凸透镜有一个焦点,凹透镜有两个焦点C.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D.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一定不可能相交于一点答案:C解题思路: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但通过凸透镜的光可能会聚于一点,也可能是平行,也可能是发散的光线。

光路如下图所示:B: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不同之处是,凹透镜的焦点是虚交点。

C:正确。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经过凹透镜后光线可能发散,也可能平行,也可能汇聚。

光路如下图所示: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焦距大的凸透镜比焦距小的凸透镜聚光程度好B.焦距小的凸透镜比焦距大的凸透镜聚光程度好C.材料相同、直径相同的凸透镜,形状越凸,焦距越小D.材料相同、直径相同的凸透镜,形状越凸,焦距越大答案:C解题思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越强,但前提是透镜的材料相同。

凸透镜和凹透镜课件

凸透镜和凹透镜课件
凸透镜和凹透镜课件
•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 •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物理特性 •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应用 •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路图 •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验 •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总结与思考
01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
凸透镜的定义
总结词
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能够将平行光线汇聚于一点 ,即焦点。
THANKS
感谢观看

远视眼镜
凹透镜也可以用于矫正远 视,通过会聚光线使物像 落在视网膜上。
望远镜
凹透镜作为望远镜的一部 分,用于会聚远方物体发 出的光线。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阅读
使用老花镜或近视眼镜可以方便 地阅读。
观看电影和电视
投影仪和电视机的镜头都使用了凸 透镜或凹透镜。
摄影
摄影镜头是摄影设备中必不可少的 组成部分,用于捕捉美丽的瞬间。
04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路图
凸透镜的光路图
平行光入射
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会汇聚到一点 ,即焦点。
光线经过凸透镜的路径
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向焦点方向偏 折,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凹透镜的光路图
平行光入射
平行光经过凹透镜后,会发散到两个方向,即两个虚焦点。
光线经过凹透镜的路径
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向虚焦点方向偏折,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在形状、成像规律和使用场景等方面 存在明显的差异。
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常用 于放大镜、老花镜和远视眼镜等;而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 的透镜,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常用于近视眼镜和望远镜等 。
对透镜的认识和思考
总结:透镜在光学仪器、摄影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需要深入理解其工 作原理和特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一节透镜导学案设计(教师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一节透镜导学案设计(教师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乐学﹒高效课堂”导学案第1节透镜编写人:审核人:编写时间: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难点:1、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具】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激光笔、演示用凸透镜与凹透镜、手电筒学生用: 凸透镜10支,凹透镜10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老师这里呢有几个小问题,想同学们一起帮忙解决一下。

老师想查看一些文献,可是文献上都是肉眼看不清的小字,这时候我们可以借用什么来辅助阅读呢?学生可能会答:放大镜。

其实像放大镜这样类似透明仪器叫透镜,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透镜呢。

学生简要举例。

给出生活中常用到透镜的设备。

(板书:透镜)这些所用器材中有的其实叫做凸透镜如老花镜、有的叫凹透镜。

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呢?对光线各有什么作用呢。

看哪些同学能通过自学完成你所想知道的知识与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分发实验器材。

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对疑难问题自主学习后进行交流。

强调对照板书目标进行。

学习目标如下:1、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透镜?分别起什么作用?2、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用手摸摸感受特征),什么是主光轴和光心?3、用凸透镜与凹透镜各观看书本上字有什么现象?用此特征辨别凸透镜与凹透镜。

3、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4、如何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5、如何判定一个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三)应用新知,展示交流小组间结合学习目标简单交流讨论。

1.镜片中间,边缘的透镜,叫做凸透镜.2.镜片中间,边缘的透镜,叫做凹透镜.3.透镜上两个通过球心的直线叫做,简称.4.在透镜中,凡是通过某一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该点叫.小组讨论:1.取一个放大镜,用手摸一摸它的中间和边缘部分,发现厚度不一样,中间,边缘.(填“厚”或“薄”)2.取近视眼镜的镜片,用手摸一摸它的中间和边缘部分,发现厚度不一样,中间,边缘.(填“厚”或“薄”)3.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所示,在这些透镜中:(1)属于凸透镜的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2)属于凹透镜的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教师提示:此处透镜的分类是依据透镜的形状特点进行的.应将透镜中间的厚度与透镜边缘的厚度进行对比,进而得出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结论.因此中间凸出来的透镜不一定就是凸透镜,如果中间凸出来,但是其厚度与边缘处的厚度相比,要薄些,仍然属于凹透镜.(3)出示检测习题:1.凸透镜对光有作用.2.凹透镜对光有作用.3.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将射出.4.从凸透镜焦点发出(或过焦点)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将射出.5.平行于凹透镜的光将发散射出,其反向延长线将.6.经过凹透镜焦点的光将射出.7.()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表现8.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9. 到的距离叫做焦距.10.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测量出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11.选择一晴好天气,取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节透镜与纸的距离,会发现纸上的光斑在某一位置.如果持续一段时间,纸上的该点将会燃烧起来.凸透镜到纸上最小最亮的点的距离就是.12.将凹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节纸与透镜间的距离,会发现纸上的光斑.13.凹透镜对光没有会聚作用,它不能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它有焦点吗?你的回答是.14.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答:(填字母序号);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甲、乙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2)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的关系”.(四)巩固新知问题释疑结合学生检测进行穿插重点讲解:①②凸透镜与凹透镜特点:中间厚、边缘薄。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8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8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8篇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1教学目标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2)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实验法、讨论、交流法、阅读法。

教具准备老花镜、近视眼镜、凸透镜、凹透镜、刻度尺、白纸板。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用过或见过哪些镜子?生甲:穿衣镜、汽车后视镜、交通镜、哈哈镜。

生乙: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平光镜、放大镜、三棱镜、太阳镜。

师:请同学们对你们见过的这些镜子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根据。

生甲:根据镜面的形状来分,镜面是平的有:穿衣镜、三棱镜、近视眼镜,平光镜;镜面是弯曲的有:哈哈镜、老花眼镜、近视眼镜、放大镜、交通镜、汽车后视镜。

生乙:根据能反射光和能透光来分,能反射光的有:穿衣镜、凸面镜、凹面镜,能透光的有:老花眼镜、近视眼睛、平光镜、三棱镜、放大镜。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能让光透过的这一类镜即透镜。

板书: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透镜)二、新课内容1.提出问题。

师:对于生活中的透镜,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甲:透镜都是用玻璃制成的吗?生乙:透镜有多少种?生丙:近视眼镜度数与什么有关?生丁: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有什么区别?生戊: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怎么对远视眼睛和近视眼睛进行矫正的?生己:《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中的旅行家们为什么能用冰透镜取火?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陆续探究,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其中的两个问题:透镜有多少种?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有什么区别。

下面请问学们阅读课本P63—64三段内容以及课本P66信息窗内容,并完成投影幕上的问题:(1)生活中常见的透镜有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五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五篇】

【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学习能⼒,为⼤家准备了⼈教版⼋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教案【五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5—1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

2、过程和⽅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 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教学器材: 激光源、各种透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完成光路图: 空⽓玻璃 ⽔空⽓ ⼆、导学达标: 引⼊课题:我们经常⽤到⼀些玻璃器件。

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 进⾏新课: 1、透镜:⼀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3.1-1⽰)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的直线 光⼼:透镜的中⼼光⼼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的光线传播⽅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个? 焦距:焦点到光⼼的距离。

单位是什么?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常⽣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主光轴的知识进⾏补充。

会聚、发散的结论。

§5—2⽣活中的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常⽣活中的应⽤。

2、过程和⽅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人教版(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人教版(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人教版(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镜现象,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3. 生活中的透镜现象4.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5. 实验探究:透镜的光学性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实验探究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

3. 生活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如眼镜、相机、投影仪等,让学生理解透镜的实际应用。

4.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记录实验现象。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设计一些有关透镜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评价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 收集学生对生活中透镜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评估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光学仪器企业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光学仪器行业的发展和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光学实验室或光学仪器制造厂,实地了解光学原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市优)获奖教案 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市优)获奖教案   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第1课时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一、课前知识准备1.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利用太阳光怎样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二、名师解读点拨知识点: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如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发现纸上有一亮点,这个点叫,表明凸透镜,换用凹透镜不能得到上述现象,并且透镜的正下方的纸比周围纸偏暗,表明凹透镜.【比较】项目凸透镜凹透镜外形中间厚、边缘薄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的作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焦点平行主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实际光线会聚的点(实焦点)平行主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虚焦点)光路图掌握三条特殊光路: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对凹透镜来说,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虚焦点.②通过焦点的光线(对凹透镜而言,是指其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③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易淆点】透镜的“会聚”与“发散”作用在下图中,两条折射光线相对于两条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相互靠近”了,这就是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的结果.这时的两条折射光线不是会聚而是发散的,可见会聚作用并不等于会聚!同理,在上图中,两条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相互远离” 了,这就是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这时的两条折射光线不是发散而是会聚的,可见发散作用也不等于发散!可见判断透镜的“会聚”、“发散”作用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将原光线延长,将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和经透镜折射后光线的传播方向进行比较,若通过透镜后的光线相对于原方向向主轴偏折,即为会聚,向外偏折即为发散. 不能简单地认为折射光线交到一点就是对光起会聚作用,否则就是发散.实际上对透镜来说光线总是向厚的一边偏折射。

三、拓展整合创新【例1】当小玲在观察阳光通过甲、乙两个眼镜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时,发现两个眼镜形成的光斑不同。

阳光通过眼镜甲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亮,而阳光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由此可以判断眼镜甲是透镜,眼镜乙是透镜。

2023最新-《透镜》教案优秀8篇

2023最新-《透镜》教案优秀8篇

《透镜》教案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8篇《透镜》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透镜的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它们对光的作用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透镜一组、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光源、老花镜、近视镜、实物投影仪、手电筒、激光笔、学生多功能光学工具箱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问:在前一章光现象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有所了解的镜子是什么?生: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问:那么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镜子?生:(比如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问:你们讲到的这些镜与我们第一章所讲到的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有什么不同?`(分别出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观察后得出结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都是面镜,不能透过光线,光线在面镜的反射面上发生反射。

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则能够透过光线,凡是类似的这一些片我们都叫做透镜。

还有哪些是我们经常看见和接触到的透镜呢?(图片展示:照相机的镜片,望远镜的镜片、显微镜的镜片等等)二、进行新课[师]和面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一样我们也从形状上对透镜进行区分(课件演示凸透镜、凹透镜)并先在实物投影上出示一块凸透镜并讲解: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然出再出示凹透镜并讲解。

然后两相对比[生]透镜包括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

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透镜在形状上与刚才的这两块透镜有稍许不同,你们怎样区分它们,通过什么方法来区分它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和凹透镜教师版知识梳理一、透镜(光的折射现象应用)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乐点:一心只读圣贤书(打一物理名词)———光学乐点:谁敢砸瓮救溺童(物理名词一)——(司马)光乐点:心有余而力不足(打一光学名词)———光心2.透镜的种类:a.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有2个焦点。

OF1F2F1F2Ob.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有2个虚焦点。

OF1F2OF1F23、填表: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应用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形状光学符号性质凸透镜会聚透镜老化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倒立或正立 实像或虚象 放大或缩小U>2ff<V<2f 倒立 实像 缩小 照相机、眼睛 U=2f V=2f 倒立实像 等大 / f<U<2f V>2f 倒立实像 放大 幻灯机、投影机 U=f 无无 无 无 / U<f / 正立 虚象 放大 放大镜乐点:黑白倒置(打一照相材料)——— 底片乐点:明察秋毫(打一物理仪器)———显微镜乐点:冲胶卷(打一物理名词)——现象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1)F 分虚实,2f 分大小,实倒虚正。

(2)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成实像时:(4)成虚像时:三、眼睛和眼镜1、眼球由眼球壁(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和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构成眼的折光系统(相当于凸透镜)。

虹膜的作用是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的强弱。

2、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经折光系统,在视网膜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减小 像变小物距减小(增大) 像距增大 像变大上形成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

乐点:巧妙的比喻一天,有人问英国光学权威富兰克林:“为什么一个物体在我们视膜上的像是倒立的,而我们都不感到物体是倒立的呢?”富兰克林想了一下回答说:“当你两耳同时听到一个婴孩啼哭时,为什么马上能肯定啼哭的不是双胞胎呢?”3、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者晶状体太凸,折光能力太强,致使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还未到达视网膜就已聚成一点,而当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又都分散开,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眼是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或者晶状体太扁,折光能力太弱,致使近处射来的平行光线到达视网膜时,还没有聚成一点,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眼疾:近视(戴凹透镜)、远视(戴凸透镜)、色盲。

四、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五、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六、人们获取、处理信息的途径:外界事物→感觉器官(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典型例题】例1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视网膜相当于胶片,通过晶状体的调节将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图4是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由图得出: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人眼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当他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方(选填“前”、“后”),应戴透镜制成的眼镜加以矫正。

答案:凸透镜;变小;前;凹。

例2、幻灯的幻灯片和透镜的距离大约在15~30厘米之间变动,为了能在屏上得到放大的实像,现有焦距为f A=6厘米,f B=15厘米,f C=30厘米的三个透镜,选哪个透镜最合适?答: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f<u<2f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中,15厘米<u<30厘米,所以应选f B=15厘米的凸透镜最适宜。

乐点:凸透镜:放映幻灯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正立像,应将幻灯机与屏幕之间的距离调远些,同时将幻灯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调近些,幻灯片应倒插。

例3. 使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是()A. 正立、等大的虚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分析:景物是在照相机镜头前距离大于2倍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焦距的地方,所以胶片拍到的像是景物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此题应选B。

例 4. 用镜头焦距一定的照相机照相,想使照片上的人像大一些,照相机应离被照的人_______,这里感光胶片到镜头的距离比原来应________。

分析:用照相机给别人拍过照的人,一般会有这样的体验,要想使照片上的人像大一些,应使相机离被照的人近些。

而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要调节得往前伸,这时感光胶片到镜头的距离比原来大。

解答:此题应填近些,大些。

例5. 使用幻灯机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正立等大的实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实像分析:幻灯机的情况是f<u<2f时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此时像的性质为倒立、放大实像。

解答:此题应选(A)。

例6、如图10所示,请根据光线的传播情况,在方框内画出合适的一个光学元件,并完成光路图。

A B图10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光学“黑匣”问题,它要求我们根据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判断方框内的光学元件的种类,并画出光路图,对于A图,平行光变成会聚光,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可判断出A框中是凸透镜,对于B图,是两条可相交的光线变成平行光,我们知道,会聚于凹透镜虚焦点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轴射出,若根据这一思路画出图来,应当如图11所示,结果两条光线之间的距离不能达到要求,且上面的光线不能到达下边射出,下面的光线也不能到达上边射出,由此想到方框内不能是凹透镜,那就只能是凸透镜了。

进一步想到,两条入射光线只有相交于凸透镜焦点,再分散射向凸透镜,其出射光线恰好能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能满足本题要求,问题解决。

B图11答案:如图12所示。

A B图12方法提炼:解答此类题目一是要熟悉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规律,二是要注意入射光线和相应的出射光线的位置和方向.....,而第二点是往往容易忽视的,结果会导致选错元件,会聚光射向方框,但不等于射到透镜上的光一定是会聚光,可能是会聚光,也可能是会聚后的发散光。

例7、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距凸透镜35cm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A. 放大的B. 缩小的C. 等大的D. 虚像解析:根据题意,由于是在屏上成像,肯定是实像;又由于像距大于物距,说明物体处于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所以成的像是放大倒立实像。

答案:A方法提炼:凸透镜成像问题中,在屏上成像,肯定是实像,虚像只能用眼看到。

在成像问题中,不管是平面镜、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组合光具除外),只要是虚像,必是正立的,实像必是倒立的,凸透镜(或凹透镜)成像,像距大于物距,必是放大的像,物距大于像距,必是缩小的像,这些结论对快速解题有很好的作用。

【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A、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关于小孔成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B、小孔成像相对于物来说不一定是倒立的C、小孔成的像是虚像D、当把小孔前后移动时,像的大小会改变3、人走近镜子时,人在镜中的像与原来相比()A、变大B、变小C、不变D、都不对4、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A、避免噪音B、尽可能避免因平面镜成像造成不安全因素C、为了造型美观D、防止挡风玻璃震碎5、下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a P c d bM M'6、人站在直立的平面镜前,要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镜长最少应是人身高的( )A 、31B 、21C 、41 D 、一样高 7、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保持平面镜的位置不动,如果入光射线靠近法线,则反射光线( )A 、靠近法线B 、远离法线C 、方向不变D 、无法判断8、图中,MM '是平面镜,a 、b 、c 、d 是平面镜前放置的四个物体,人在镜前P 点观看它们在平面镜中的像,其中不能看到的是放置在哪个点上的物体( )A 、aB 、bC 、cD 、d9、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 、 演员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表演动作B 、 光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影子C 、 潜水艇里的人通过潜望镜观看海面D 、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斜着看,筷子在水下的部分向上弯折了10、一束光线斜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它与界面成20°角,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的夹角恰好是90°,则入射角、折射角分别是( )A 、20°、70°B 、20°、20°C 、70°、20°D 、70°、70°11、光线射到平行的厚玻璃板上,在它的上、下表面发生折射,在图中正确的图是( )(甲)(乙)(丙)(丁)A、甲B、乙C、丙D、丁12、潜水员从水中看岸边的路灯,所看到的灯的位置跟灯的实际位置比较()A、高一些B、低一些C、相同D、无法判定13、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14、四块透镜分别放在蜡烛前20cm处,实验结果是:用透镜甲可成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乙可成正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丙可成倒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丁可成正立缩小的像,可以判定透镜焦距在10~20cm的凸透镜()A、甲B、乙C、丙D、丁15、某凸透镜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cm的地方,所成的像()A、一定是实像B、一定是虚像C、一定是放大的像D、一定是缩小的像16、蜡烛从到凸透镜距离为3f的地方移到距离凸透镜为1.5f的地方,凸透镜所成的像()A、始终是放大的B、始终是缩小的C、逐渐变大D、逐渐变小17、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B、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可能是正立的,也可能是倒立的D、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18、用不透光的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出现的像与不用纸遮住透镜形成的像区别是()A、像的上半部分消失B、像的下半部分消失C、像全部消失D、仍有原来大小的像,但亮度变暗19、下列事例中观察到的是物体虚像的是()A、晴天在树林中的地面上看到光亮的圆斑B、看电影,银幕上的画面C、看物体的影子D、看湖中小船的倒影20、在离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正前方100cm处,有一物体以5cm/s的速度向凸透镜匀速靠拢,运动13s时,物体所成的像为()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等大倒立的实像二、填空1、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这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