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三峡》综合复习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复习题

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复习题

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之文言文——《小石潭记》班级:姓名:学号: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①水尤.清冽.()()②全石以.为底()③卷.石底以.出()()④可.百许.头()()⑤佁然..不动()⑥往来翕忽..()⑦斗.折蛇.行()()⑧其岸势犬牙..差互()⑨凄.神寒.骨()()⑩悄怆..()(11)以.其境过清.()()(12)不可久居.()二、翻译下列句子:1、如鸣佩环: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翻译: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6、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三、回答下列问题:1、《小石潭记》是作者被贬到永州时所作的:文中寄托了他忧伤、凄苦的心情:请摘出文中暗示他当时心境的语句。

答:2、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答:3、在游小石潭时: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答:4、第2段对潭水的描写: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无一处不在写水。

突出了潭水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你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品析。

答:2011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之文言文——《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专题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专题复习教案

《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写景抒情散文专题复习复习目标:1.能熟背并准确默写这三篇课文,尤其是理解性默写其中的经典名句。

2.能比较分析这三篇课文写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3.能理解分析这三篇课文抒发的情感和抒情方式。

复习重难点:1.能熟背并准确默写这三篇课文,尤其是理解性默写其中的经典名句。

2.能比较分析这三篇课文写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3.能理解分析这三篇课文抒发的情感和抒情方式。

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可默写在学案上)1.请分别背诵三篇课文中描写山的句子。

2. 请分别背出三篇课文中体现“水清”特点的句子。

3.请背诵《与朱元思书》与《三峡》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

4.请背诵《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中写猿的句子。

二、抛砖引玉:如果把两篇或三篇写景抒情散文放在一起让你比较,我们该从何处着手?生答:内容结构情感手法语言……师:今天我们把这三篇写景抒情散文放在一起比较复习,可从文体入手,抓住两个大的方面“景”与“情”比较分析。

师:“景”主要以写景的对象(写了什么景)、景物的特点(作用)、景物描写的手法(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几个方面作为比较点;“情”主要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抒情的方式两个方面作为比较点。

三、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之“山”之异同(一)大屏幕展示:《三峡》之山、《与朱元思书》之山、《答谢中书书》之山学生回忆背诵这三篇课文描写山的经典名句。

大屏幕出现“山”之原文:《三峡》之山: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与朱元思书》之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答谢中书书》之山: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二)你能概括出以上三篇课文中“山”的异同点吗?总结概括:1.《三峡》之山:连绵不断,巍峨高峻,遮天蔽日(连绵、高峻)2.《与朱元思书》之山:高,奇,富有生机活力3.《答谢中书书》之山:高,色彩斑斓(三)三篇课文描写山的手法一样吗?学生结合原文分析,教师归纳总结:1.《三峡》之山: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相结合2.《与朱元思书》之山:拟人、夸张,化静为动3.《答谢中书书》之山:仰视、俯视、平视侧重视觉(色彩)四、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之“猿”之异同过渡:三篇课文除了都描写了“山之高”这一特点外,还都表现了山的另一个特点——静!而这个特点三位作者都借助了一个动物的叫声,那就是——猿鸣!请同学们回忆背诵三篇文章中描写“猿鸣”的精彩语句。

《三峡》《与朱元思书比较复习

《三峡》《与朱元思书比较复习

与朱元思书
三峡
这篇课文出自《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 江 水》所作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不失为一篇很 好的古代写景散文。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寥 寥155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 再现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异 同 三 峡
内容
第1段总写三峡的山,描述了山高岭连的险要地势。 第2、3、4段具体写,分别写三峡江水四季变化的不同奇景。 文章结构是总 三峡地势 分 四季景色 夏季三峡情景――迅猛湍急(奔放美) 春冬季山峡情景――清荣峻茂(清悠美) 秋季三峡情景――凄清悲凉(凄婉美)
与 朱 元 思 书
《与朱元思书》描绘了富春江奇特秀丽,表现了作 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爱慕美好大自然的心情及鄙 弃功名利禄,向往归隐山水生活的心志。
异 同 三 峡
语言
《三峡》对偶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对偶句式兼用散句。
与 朱 元 思 书
《与朱元思书》对偶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四六”骈体文。
类别 文体 内容 写作 情感 语言
三峡
与朱元思书
不同
文体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 声律。骈体文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初期的骈体文, 多数是偶句,亦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 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 “四六文”(亦称“骈四俪lì 六”),对字数和对 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本文前两段中,“风烟” 两句、“从流”两句、“急湍”两句以及“泉水” 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其余都不是,可以视为 初期的骈体文。
与朱元思书
郦道元(公元470——527年), 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 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地 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 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部编版三峡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初三总复习资料

部编版三峡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初三总复习资料

《三峡》复习资料郦道元自(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缺口)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不见曦(太阳)月。

至于夏水襄(漫上)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断)。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没有这么快)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急流)绿潭,回清(回旋的清波)倒影。

绝谳(极高的山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其间。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良(甚,很)多趣味。

每至晴初(天刚放晴)霜旦(下霜的早晨),林寒涧肃(肃杀,凄凉),常有高猿长啸,属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

引,延长。

】凄异,空谷传响(回声),哀转(声音悲凉婉转)久绝(消失,停止)。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翻译: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倘若碰到皇上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

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课文选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为《水经江水》中不仅训释名物和词句更三、整体把握课文选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为《水经·江水》中“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一句的部分注释。

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三峡岳阳楼记的词语归纳

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三峡岳阳楼记的词语归纳

《三峡》归纳:《三峡》一文文言知识集萃一、通假字阙:通“缺”,空缺。

转,通“啭”,声音曲折二、一词多义其:①其间千二百里。

其:指白帝城到江陵,“其间”可译为“这之间”。

②飞漱其间。

其,指怪柏。

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

三、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动词活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空谷传响(动词活用作名词,回声。

)四、特殊句式例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作名词用,词义:奔驰的骏马。

译文:即使骑着快马,驾着轻风,也不如它这样快啊。

五、疑难字词三峡:指长江流经四川、湖北之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阙:同“缺”,缺漏。

处:间断的地方。

嶂:山势高险,像屏障一样。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曦(xī):日光。

夜分:月到中天时分,半夜。

或:有时。

宣:宣布,传播。

朝发:早上出发。

暮:傍晚。

其:指白帝城到江陵,“其间”可译为“这之间”。

虽:即使。

奔:动词作名词用,指奔驰的骏马。

不以:不似,不如。

疾:快。

时:季节。

则:连接上下文,带有轻微的转折意思,可不译。

素:白色。

湍,急流。

潭:深水。

悬泉:从山崖上流下来的好像悬挂着的泉水(大的叫瀑布)。

其,指怪柏。

良:的确。

每至:每逢。

肃:寂静。

高猿:山顶上的猿猴长啸:哀伤之音。

引:拉得很长。

小石潭记通假字;具通俱“都”的意思属通嘱“嘱咐”的意思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动词,“成为”)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岳阳楼记一、通假字1.具-俱2.属-嘱二、一词多义夫1)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2)(夫)环而攻之夫:发语细,不译3)未几,(夫)鼾声起夫:丈夫观1)予(观)夫巴陵胜状观:看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景色极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极:尽,直通2)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此乐何极极:穷尽去1)去国怀乡去:离开2)西蜀之去南海去:距离3)委而之去去:逃离,逃亡开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开:放晴,散开2)旁开小窗开:开设,设置3)开我东阁门开:打开三、词类活用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嘀守巴陵郡。

《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三峡》综合复习

《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三峡》综合复习

义 曦 沿 溯 奔 属 引 轩 邈 戾经纶 柯 水尤清冽 可百许头 悄怆 阙 转 反

猜猜它们都是课文中的哪句话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 各种景物的影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的清清楚 楚.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好像都在空中游 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比比看谁能力高
三篇文章对偶佳句很多 对同学们一定有很 三篇文章对偶佳句很多,对同学们一定有很 大的启发,自选一处景物 试写对偶句. 自选一处景物,试写对偶句 大的启发 自选一处景物 试写对偶句 新题推荐
亲爱的同学们,美丽三峡美景难忘, 雄伟大坝气势壮观,你有幸被三峡旅游 公司聘为导游,请你为三峡写一段导游 词,字数一百字左右.
比比看谁知识广
课内课外有不少描写山水的古诗文名句, 课内课外有不少描写山水的古诗文名句 请同学们收集整理. 请同学们收集整理
小结
怎样比较阅读呢?
内容 主旨 写法 异中求同,同中求异Fra bibliotek同中求异
主旨不同
《三峡》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 丽,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与朱元思书》描绘了富春江奇特秀丽, 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爱慕美好大 自然的心情. 《小石潭记》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 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 孤寂悲凉的心境.
写法不同
《三》用大笔点染的手法,对 景物客观描写. 《与》从大处着眼,先总写特 征再具体描绘,并融入感情,富含 哲理. 《小》移步换景再特写游鱼, 且以景写情,重在主观感受.
看看你的掌握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教学

《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教学

《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综合复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确实,祖国的大好河山一直在陶醉着文人墨客,令他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

不论是雄奇峻美的三峡风光,还是天下独绝的富春江景色,亦或是寂寥无人的永州小石潭……这些美景在感动着文人的同时,也感动了我们。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以及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这两篇文章同样精彩感人,无论是文言现象、思想感情还是表现手法都有值得对比探讨的地方,今天咱们就来综合复习这两篇文言文。

一、学习目标:1、复习《与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的主要知识点。

2、通过比较,掌握两篇文章在文言现象、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3、通过两篇文章的对比阅读,了解文言文比较阅读题的答题思路,三、近年来,许多地方的中考题都出现了多篇文言文比较阅读类题型,这种题目是建立在对单篇文言的的积累、理解、鉴赏的基础上,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例化的梳理水平,同时加大了考试的难度。

这类题目可以从文言现象、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三个角度出发进行比较阅读。

小试牛刀:1、07安徽省池州市中考题[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以.其境过清(2)乃记之而去.(3)窥谷忘反.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三峡与朱元思书复习

三峡与朱元思书复习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写景文章历来是中考的重点篇目,由此引发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对过去所学的写山水的诗句回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吟诵课文
《三峡》和《朱元思书》都是要求背诵的写景文章,因为是复习,就放手让学生自由背诵,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此环节主要由学生小组检查,教师抽查来完成。

(三)品读课文
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审美能力,对美的资源进行感悟和再创造,我在此环节中,安排前后一桌的同学合作探究品味赏析文章,用“《与朱元思书》真美,美在——”句式,说说对课文美点的发现。

同时有提示:从描写角度、修辞方法、词语运用、表现手法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通过课文美点寻踪,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让学生领略到了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作者为了把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描绘得生动形象,在遣词用语方面、修辞方法等方面确实动了一番脑筋。

同时,再次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美之所在,并从中学到一定的品析美文的方法,进而完成课文导语中“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模山范水的”要求。

(四)比较阅读
结合中考试卷要求,让学生抓住一字多义来练习,并且做好记录,由此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复习习惯就会很好的养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看你的掌握


,猛浪若奔.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古文三字经
信(忠实 达(通达 雅(语言
准确)
通顺)
优美)
比比看谁理解好
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复 习,你能发现这三篇文 章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异中有同
《与朱元思书》 《小石潭记》
综合复习
比比看谁记得准
•文
1 自选背诵 2 请分别背出三篇课文中体现 “水清”特点的句子 3 《与朱元思书》与《三峡》 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
•字
音 溯(sù) 湍 (tuān) 漱 (shù) 缥(piǎo) 差互(cī) 悄怆(qiǎochuàng) 形 曦 鸢 冽 邃
比比看谁知识广
课内课外有不少描写山水的古诗文名句, 请同学们收集整理.
小结
• 怎样比较阅读呢?
内容 主旨 写法 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曦 沿 溯 奔 属 引 轩 邈 戾经纶 柯 水尤清冽 可百许头 悄怆 阙 转 反

猜猜它们都是课文中的哪句话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 各种景物的影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的清清楚 楚.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好像都在空中游 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三》与《与》都有对猿声的描绘,作用却 各异 《三》通过对猿声的描绘,烘托一种凄凉 的气氛,而《与》写猿声是体现大自然声音 的美妙,突出山之奇.
比比看谁能力高
• 三篇文章对偶佳句很多,对同学们一定有很 大的启发,自选一处景物,试写对偶句. • 新题推荐
亲爱的同学们,美丽三峡美景难忘, 雄伟大坝气势壮观,你有幸被三峡旅游 公司聘为导游,请你为三峡写一段导游 词,字数一百字左右.
• 写景中都有对山,水,树的描绘,且语言 优美,如一副副优美的山水画卷. • 都是写景小品文,在写景中抒发自己的 感情,融情于景. • 语言形式上多采用四字句,骈散结合,读 来很有节奏感.
同中求异
• 主旨不同
《三峡》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 丽,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与朱元思书》描绘了富春江奇特秀丽, 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爱慕美好大 自然的心情. 《小石潭记》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 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 孤寂悲凉的心境.
写法不同
《三》用大笔点染的手法,对 景物客观描写. 《与》从大处着眼,先总写特 征再具体描绘,并融入感情,富含 哲理. 《小》移步换景再特写游鱼, 且以景写情,重在主观感受.
细微处的不同
• 都写水的清澈 《三》用“素”“绿”“清”颜色直接描 绘. 《与》通过夸张千丈见底的直接描写和对 鱼石的描写侧面体现. 《小》只对游鱼描写纯粹侧面描绘 • 《三》与《与》都写水急 《三》重在比喻,《与》使用夸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