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解析共32页

合集下载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中专语文课本第一册第 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把握
小说的三要素。通过前两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基
本掌握了小说的三大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的欣 赏方法。本文将进一步巩固这个知识点,并在此 基础上进行拓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小说的文学常识及文言字词翻译等知识。 (2)在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体 会本文主要人物的描写方法,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3)掌握本文通过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或创设情境或设置悬念或 启发诱导,都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 动地探究问题。使他们对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有更 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典名著,引发其阅读古 典文学的热情,提高其文学鉴赏水平。 (2)分析小说中各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其成败的关系, 肯定性格对人生、事业的重要影响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 东逝水》 2、复述课文,理出情节 3、讨论协作,“悬案”探究 ( 投影显现“五大悬案”) ①曹操大军人多势众,为何在"三江口战役"中反 而大败? ②蒋干是谁?周瑜在何种情况下制定反间计? ③周瑜制造的假信为何能使蒋干上当? ④曹操为何一时中计却又立刻醒悟了? ⑤反间计的成功与后来的赤壁之战的胜利有无关 联?
板书设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
罗贯中
周瑜 蒋干 曹操
六笑 色变 错杀疏 刚愎自用
足智多谋 无胆无谋 骄傲轻敌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理由:本文在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中,对人物的言谈举止、 音容笑貌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特别是群英会过程中周瑜和蒋 干的神态描写极有特色。)

学习课件群英会蒋干中计(ppt)新版.ppt

学习课件群英会蒋干中计(ppt)新版.ppt

精选
19
(二)作者用哪些手法塑造这两个人物形 象的?
1、以人物自己语言、行动、神态来表现人 物性格。
2、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两人性格更鲜明。
3、细节描写(如周瑜佯醉呕吐;周瑜假喝 “低声”,便唤“子翼”;蒋干窃听等)。
4、气氛烘托(如对曹军水陆军营的气氛描 写,蒋干盗信时的紧张气氛设置等)。
精选
20
❖ 总之,对周瑜“笑”的描写,洗练传神,使 人物之风采神韵,跃然纸上,真可谓“着一 ‘笑’字,境界全出”。
精选
17
蒋干
他愚蠢而又自作聪明。他自以为“周 郎同窗交契”,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 降周瑜,并说了“必要成功”的大话。 来江东时
“昂然”之态说明他盲目的自信。在 周瑜施
计中根本无开口的余地,反而步步走 进圈套,还自以为得计。
精选
26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草船借箭------上了大当
精选
27
精选
8
情节 (1)毁书斩使 (2)挫败曹军 (3)暗窥曹寨 (4)定反间计 (5)款待蒋干 (6)舞剑作歌 (7)施反间计 (8)细作来报
精选
9
文章结构
一: 开端 周瑜决定除掉蔡瑁、张允。
二: 发展 高潮 周瑜巧施反间计,蒋干中计。
三: 结局 尾声 曹操杀蔡、张二人,周瑜计成 。
精选
10
问题探究1
2.梦话:周瑜两次装说梦话“教你看曹贼之首。” 这就使蒋干误以为周瑜是“醉后吐真言”。
3.密报:假托北方有人来报密:“张、蔡二都督 道:‘急切不得下手。’”与密信内容相互印证。 使蒋干完全相信。
精选
13
三、细读课文,分析情节和人物
(一)准备:较量开始前各自的心情和表情?

群英会蒋干中计详解PPT课件

群英会蒋干中计详解PPT课件
第17页/共25页
三、小说的人物:
周瑜: 足智多谋,豪放自信 蒋干: 愚蠢而又自作聪明 曹操: 多疑,刚愎自用
第18页/共25页
比较鉴赏:
小说塑造人物运用了哪些方法? 这与西方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 什么不同?
第19页/共25页
研究与鉴别:
请结合课后练习三看一段史料,将这 则史料同小说作一下比较,看看小说 里哪些内容是真实的,哪些内容是虚 构的? 这样做有助于了解历史小说与历史的 联系和区别。
第21页/共25页
相同之处:
一、历史上确有蒋干这个人。 二、赤壁之战前,蒋干确曾往东吴游说过周瑜 而没有成功。 三、周瑜确曾设宴招待过蒋干并请他参观军营 仓库等。 四、有些对话(如周瑜迎接蒋干时说的话)是 照录史料,有些略有变化.
第22页/共25页
历史与小说不合的地方:
历史上
小说中
1.曹操从扬州请来蒋干去游说周 1.蒋干自荐往江东游说周瑜.
“周瑜诈睡,是骗蒋干;蒋干诈睡,又骗周瑜。 周瑜假呼蒋干,是明知其诈睡;蒋干不应周瑜,是 不知其诈呼。 周瑜之醉,醉却是醒;蒋干是醒,醒 却是梦。妙在先说破他是说客,使他开口不得;又 妙在说他不是说客,一发使他开口不得。 妙在梦中 呼子翼、骂曹贼,一发使他十分疑惑。周瑜假做极
疏,却步步是密;蒋干自道极乖,却步步是呆。”
第23页/共25页
作业:
一、小说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二、请结合课文,自选角度, 写一篇文学评论,题目自拟。
第24页/共25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5页/共25页
(曹、吴实力相差太悬殊。曹军号称八十万 兵马,东吴“五万难猝合”。)
第9页/共25页
2.阅读《群英会蒋干中计》,从前三段文 字看,曹、吴在力量对比上呈现怎样一种 形势?这一形势对情节的发展及人物的塑 造有什么作用?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通过对周、蒋、曹这三个 主要人物的分析说说小说的主 题是什么?
主题思想
通过这个故事反映曹操与 东吴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 斗争,赞美周瑜的卓越军事才 干,也告诉了我们知彼知己方 能百战百胜的道理。
作业:
❖ 1.你在周瑜身上学习 到了什么?(200字左 右小作文)
谢 谢 !
思考
❖ 1、蒋干是谁?
❖ 1、曹操帐下幕宾。
❖ 2、“中计”指中谁的计? ❖ 2、周瑜的计。
❖ 3、“计”指什么计谋? ❖ 3、反间计。
❖ 4、计谋的目的是什么? ❖ 4、杀蔡、张二人。
❖ 5、设此计的原因呢?
❖ 5、二人 “深得水军之妙”
❖ 6、周瑜怎么知道的呢? ❖ 6、亲往探寨。
❖ 7、计谋的结果呢?
4、周瑜除正面制止蒋干说降外,又 怎样设置圈套,让蒋干一步步走近放 着密信的桌子的?
❖答 : ①表面上亲热、拉近乎,“笑而挽其 臂”、“今日见了故人”、“瑜携干手”、 “瑜执干手”、“瑜复携干入帐”。使蒋 干觉得周瑜还是没有忘记“同窗契友”, 直至“抵足而眠”。②装醉。“大笑畅 饮”、“佯醉大笑”、“佯作大醉之 状……和衣卧倒,呕吐狼籍”、“鼻息如 雷”。使蒋干盗信有隙可趁。
2、曹操为什么会中计?为什么又马 上省悟?为什么又知错不认错?
❖答 : 曹操对降将蔡、张二人本来不大信 任,三江口折兵,回去就怪他们“汝等 不用心耳”,所以后来会一时相信密信 内容。看到首级想到水军的重要,失去 两将也就意味着失去水上优势。但他刚 愎自用,主观自信,不肯承认错误反而 找杀蔡、张两人的借口,说他们“怠慢 军法”。
❖ 答: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 因果关系。
❖ 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 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 举;由于这两人训练水军得法才引来周 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是 周瑜设计的背景。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
《群英会蒋干中计》 34
轻松时刻 — 歇后语积累
28、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9、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30、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31、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32、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33、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34、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群英会蒋干中计》 21
周瑜之“笑”
周瑜之“笑”
对文章的主要人物周瑜的刻画,作者着意于
对其‚笑‛的描写。 这‚笑‛,有天赐良机的得意,有对愚笨对 手的嘲弄鄙视引诱,有对自己功成名就的情 不自禁的炫耀。笑‛中有心理,‚笑‛中有 性格,‚笑‛中有计谋,,‚笑‛中有成功。 总之,对周瑜‚笑‛的描写,洗练传神,使 人物之风采神韵,跃然纸上,真可谓‚着一 ‘笑’字,境界全出‛。
《群英会蒋干中计》 25
主题思想
通过这个故事反映曹操与东吴间 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赞美周 瑜的卓越军事才干,也告诉了我们知 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的道理。
《群英会蒋干中计》
27
课堂练习
翻译下列句子: 1、吾当作何计破之?
我该用什么办法来打败他呢? 2、公瑾别来无恙? 公瑾分别以后你好吗? 3、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 东吴兵力少,(我们)反而被(他们)打败,这是你们 作战不用心啊! 4、吾之粮草,颇足备否? 我的粮草是不是准备得很充足呢? 5、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词所能动也。 周瑜城府很深,捉摸不透,不是用言语能够说动他的。
都古一观白 付今壶看发 笑多浊秋渔 谈少酒月樵 中 事 喜 江 春 明 。,相风渚 杨 逢。上 慎 : ,
几青是浪滚 度山非花滚 夕依成淘长 阳旧败尽江 红在转英东 。,头雄逝 空。水 : ,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优秀课件)12 沪教版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优秀课件)12 沪教版

群英会蒋干中计
学习目的
1、了解《三国演义》的概况。
2、整体感知课文,掌握字词。 3、理清人物关系,理顺故事情节。
《群英会蒋干中计》
2
关于《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杰出的长篇历史 小说,也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巨著。 这部小说尊重史实,又带有传奇色彩。既反映 了历史的真实,又体现了艺术的真实。小说善 于描写大大小小的战争,注重写出战争的复杂 性、多样性、特殊性。这部小说还塑造了一批 栩栩如生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善于在尖锐 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反复渲 染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文不甚深,言不甚 俗”则是这部小说的语言风格。
《群英会蒋干中计》
8
人物关系
理顺人物关系
孙吴————————曹魏 周瑜———蒋干 ———曹操
主动
中介
被动
《群英会蒋干中计》
9
思考题
1.三江口战后周瑜夜探敌营有何发现? 2.周瑜是如何成功制止蒋干说降的? 3.周瑜是如何一步一步将蒋干引入彀中的?
5周瑜又是如何设计使蒋干对密信内 容深信不疑的?
4.故事的结局如何?
《群英会蒋干中计》
3
关于作者
《群英会蒋干中计》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 中,号湖海散人,元 末明初小说家,代表 作《三国演义》,最 早版本为明本《三国 志通俗演义》,它是 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 历史章回体小说,也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 部章回体小说。
4
与课文有关的情节:
本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是 赤壁之战的著名片断。在此之前,曹操大军南 下,刘琮投降,曹操得了荆州,气焰很盛,准 备顺江东下。东吴孙权经过一阵犹豫之后,接 受了诸葛亮的劝说和内部主战派的主张,决定 联合刘备抗击曹操。曹操的青州、徐州之兵不 习水战,顺江东下要依靠荆州水军。荆州降将 蔡瑁、张允“深得水军之妙”,被曹操任命为 水军都督。本文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 开的。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教学课件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教学课件

一读意象
三读意蕴
二读意境 总结反思
朗 1、听读课文 读 2、自读课文 课 3、指导朗读 文 4、齐读课文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 答: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 因果关系。
❖ 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 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 举;由于这两人训练水军得法才引来周 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是 周瑜设计的背景。
故事开端
故事开端
故事发展
故事发展
故事发展
故事高潮Βιβλιοθήκη 故事高潮故事结局故事尾声
❖ 代表作《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长篇 历史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 章回体小说.全书共120回.
中学教材取于“三国”的文章
❖ 《赤壁之战》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史 书)
❖ 《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词) ❖ 《群英会蒋干中计》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赤壁之战
❖ “赤壁之战”处于攻势的一方是曹操.曹操在扫平北方 的军事势力后,挥戈南下,打算消灭刘表、刘备、孙权,以 便统一全国.这时正好刘表病死,他的小儿子刘琮向曹操投 降。曹操便得了荆州,并任命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 训练水师,准备顺江而下,扫平东吴。
❖ “赤壁之战”处于守势的一方是东吴。东吴的不少官员 面对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无心应战,力主投降。出使到东吴的 诸葛亮舌战群儒驳倒了主降派,使孙权坚定了迎战的决心。 孙权任命坚决拒曹的周瑜为都督,率兵抗曹。周瑜认为敌我 双方的兵力虽然悬殊很大,但曹操渡江犯了兵家大忌,“素 不习水战”是其致命的弱点。周瑜用了反间计、苦肉计、连 环计和火攻等计谋最终大败曹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群英会蒋干中计学习教育课件PPT

群英会蒋干中计学习教育课件PPT
蒋干中计
罗贯中
1、蒋干是谁?
1、曹操帐下幕宾。
2、“中计”指中谁的计?2、周瑜的计。 3、“计”指什么计谋? 3、反间计。 4、计谋的目的是什么? 4、杀蔡、张二人。
5、设此计的原因呢? 7、计谋的结果呢?
5、二人 “深得水军之妙” 7、曹操误杀此二人。
6、周瑜怎么知道的呢? 6、亲往探寨。
1
谢谢大家!
他勇敢善战(三江口初捷的布
置指挥),足智多谋(反间计是在他
夜探曹军后定下的,实施过程步步紧
逼,精密周到);他年轻潇洒,豪放 自信(酒席上舞剑作歌,接待蒋干时 的几次大笑)。
周瑜,东汉末年东吴著名将领。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精
于军略,为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 病故于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
课后大家依据相同的方法进行分析
小结:怎样分析人物形象
※要联系故事情节来全面把握人物形象。
※要透过生动描写来领略人物的内心。
※要看到人物身上打上的时代环境的烙印, 认识到人物身上折射出的时代问题。
段欣 赏 “ 群 英 会 ” 片
课后作业 ——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描写方法
1、小练笔:蒋干盗信时,周瑜和 蒋干的心理活动。 2、课后“思考与练习”四。 (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曹操三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
2、从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上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思考:⑴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⑵本文在神态描写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一字传神
周瑜之“笑” 蒋干之“愕(惊)” 曹操之“怒”
找神态“笑” 看为何而 “笑” (1 )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稳住蒋干,让他上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