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合集下载

音乐初三上湘教版3.2(图兰朵)教学设计

音乐初三上湘教版3.2(图兰朵)教学设计
音乐初三上湘教版3.2(图兰朵)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音乐
3,课时:2课时
二、教学课题
《歌剧探幽》是湘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歌剧探幽——图兰朵》的学习充分表达了以人为本、以学生进展为中心的新教育观,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观,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分析、表现等能力。从音乐教学的层面上来说,是通过观看、聆听歌剧《图兰朵》的经典唱段,引导学生理解歌剧这一体裁的差不多内涵,培养他们观赏歌剧的兴趣爱好,体验外歌剧选段的韵味,养成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与品格,从而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
8、学生了解宣叙调的含义。
〔二〕观赏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
1、学生观赏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
2、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3、学生讨论回答。
4、了解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在男高音歌唱家心中的地位和歌剧观赏礼仪
5、学生回答。
6、学生随音乐哼唱音乐。
7、学生观赏周杰伦的广告音乐。
8、随教师的钢琴演唱音乐旋律。
9、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8、师小结:这种旋律接近朗诵,节奏比较自由,常用来表达剧情和代替说白的歌唱,确实是宣叙调,也叫朗诵调。〔出示宣叙调的含义〕
〔二〕观赏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
教师以故情况节引出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
1、播放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
2、教师提问:当表演者唱完同学们有没有听到现场观众给予的掌声?什么原因要在这给予掌声呢?〔生答:〕
这部歌剧讲述的是哪个国家的故事,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出示表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看舞台的舞美和服装〕。
5、师:刚才我们观赏的确实是宣叙调,现在老师也节选了当中一段歌词,我们也试着来念一念,唱一唱。〔出示歌词:公主:快点陌生人,答案是什么?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爱我中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歌曲《爱我中华》、《东方之珠》,感受歌曲的情绪。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 CD 机、教学过程:导入:从漫漫五千年的文明与辉煌中走来,祖国——向世界战事华夏的神圣风采。

每个音符都荡漾着赤子最真挚的情,每首旋律都包含着儿女最深深的爱。

学唱歌曲:(一)《爱我中华》1、播放录音《爱我中华》,感受歌曲情绪。

2、教材分析:《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歌曲为二段体结构,前 12 个小节为第一乐段,后 11 个小节为第二乐段。

第一乐段旋律清新、流畅,节奏明快;第二乐段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情绪激昂,充满活力,表现了中华儿女爱中华的深厚感情。

(此歌适合于领唱加合唱或齐唱)3、词作者简介:乔羽我国著名的老一代词作家、剧作家、音乐文学理论家,山东济宁人。

乔羽在电影、电视、歌剧、歌曲等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

代表作有:歌剧剧本《花开满山头》、《果园姐妹》,电影文学剧本《红孩子》(合作)、《刘三姐》,话剧剧本《杨开慧》(合作)等。

歌词作品有《我的祖国》、《祖国颂》、《人说山西好风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让我们荡起双浆》、《祖国的花朵》、《思念》、《心中的玫瑰》、《雄伟的天门》、《难忘今宵》、《爱我中华》、《夕阳红》等。

4、曲作者简介:徐沛东 1954 年生,辽宁大连人。

我国著名作曲家,主要作品有歌曲《我热恋的故乡》、《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为了寻求美》、《风雨同舟》、《亚洲雄风》、《在月光下相逢》、《爱我中华》等;电视连续剧音乐《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旋转餐厅》、《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和平年代》等;电影音乐《摇滚青年》等。

徐沛东是大陆流行音乐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西北风”的代表作家,为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再次播放《爱我中华》,歌唱家的演唱( VCD )让学生听唱。

(二)《东方之珠》1 、播放歌曲《东方之珠》。

信天游-湘文艺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信天游-湘文艺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信天游-湘文艺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艺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掌握乐理知识和基本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学会使用信天游音乐软件创作音乐作品。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1.乐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乐符、节奏、音高等。

2.常见乐器的认识与演奏技巧。

3.常见乐曲的欣赏及分析。

2. 音乐创作1.信天游音乐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2.使用信天游音乐软件进行音乐创作。

3.音乐作品欣赏与评析。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创作技巧。

2.实践教学:通过上课或课后要求学生使用信天游进行音乐创作,让学生掌握创作方法和技巧,并培养创新能力。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帮助学生建立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 音乐基础知识教学1.教师进行乐理基础知识讲解,并进行示范演奏。

2.学生逐步跟随教师进行练习,巩固乐理基础知识。

2. 乐曲学习与欣赏1.教师介绍乐曲的历史背景和特点,进行演奏和解析。

2.学生进行乐曲欣赏和分析,了解乐曲的内涵和意义。

3. 信天游音乐创作教学1.教师进行信天游音乐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

2.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使用信天游进行音乐创作。

3.学生进行音乐作品欣赏和评析,了解音乐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估1.平时作业(占25%):包括乐理基础知识和信天游音乐创作作业。

2.期中考试(占35%):考察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欣赏和表演能力。

3.总结鉴定(占40%):学生根据自己的音乐创作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鉴定。

六、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音乐素养,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2.教师进行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创作,提高创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建立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爱我中华第一课时音乐教案-爱我中华课题:《爱我中华》教材:湘教版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授课年级:初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和欣赏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的团结是国家昌盛的前提,激发学生奋发向睥精神风貌。

2 、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3、能大胆地,有表情地独唱或与同学一起演唱,并能背唱1—2首“爱祖国”的歌曲;4、能积极参与以“歌唱祖国”为主题的班级演唱活动;5、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1、体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了解音乐风格。

2、学会附点、前十六、后十六等节奏型教具学具: 钢琴、录音机、电视机、VCD机、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竖笛教学设想: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造条件。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觉、欣赏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体验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感觉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时机;还音乐课堂以快乐。

德育渗透: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很高兴和在座的同学们认识,并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谢谢同学们!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表扬。

二、引入新课: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课件:背景画面)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生:五十六个民族。

师:分别有哪些呢?(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满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朝鲜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维吾尔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师: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不同,所产生的歌舞音乐肯定也不相同。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

湘教版九年级音乐教案【篇一: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教案(湘教版)】执教人:蒋洁【篇二: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设计(湘教版)图文】九年级音乐上册【篇三:最新2014湘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光荣少年教学内容:1、新学期音乐课要求。

2、演唱《光荣少年》。

3、音乐知识:变声期的嗓音保护、五线谱识读(一)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光荣少年》这首歌曲,激励新时期少年儿童志存高远、奋发向上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初识五线谱,了解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

教学重点:有情感的演唱《光荣少年》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1、歌曲演唱难点,附点四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

2、音乐知识难点,熟悉各音在五线谱中的位置。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设问引导、主动参与。

教学课时:共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或者电子琴教学课型:综合课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教师自我介绍二、新学期音乐课要求1、文明守纪、养成良好习惯。

2、爱护书本、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三、新课教学(一)自主学习(学生看书后,回答教师问题) 1、变声期要注意哪些问题?(生):变声期要注意保护好嗓音,不要大声喊叫,不模仿成年人说话或者压低嗓音唱歌。

同时要做到适当用嗓,避免嗓音疲劳。

还要注意锻炼身体、保证营养和充足的睡眠,少吃或者不吃刺激性的食物。

2、你对五线谱有何认识?(生):五线谱是在五条等距离平行横线上,用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它符号记载音乐的一种记谱形式。

3、请说出五线谱的各线、各间、各音及有关的上加线与下加线。

(学生随教师所指的位置回答问题)请写出高音谱号在五线谱上的正确写法4、什么叫音名?七个基本音名分别是什么?(生)音乐的名称叫音名。

七个基本音名分别是:c、d、e、f、g、a、b。

5、什么叫唱名?(生):将七个基本音分别唱作:duo re mi fa sol la si叫做唱名。

6、请唱一唱五线谱c调音阶7、播放多媒体课件《光荣少年》(1)课件展示:这是一首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共同推荐的优秀少年儿童歌曲。

湘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战台风》word教案

湘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战台风》word教案

一、导入1、古筝图片思考:乐器得名称是什么(古筝)讨论:古筝外形特征2、对比欣赏两个音乐片段,说说两段音乐让你联想得画面和场景尝试从速度、情绪、力度说说两段音乐得不同3、展开课题劳动礼赞——码头工人二、教学1、背景知识简介作曲王昌元作于1965年,当时她还是上海音乐学院得学生,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工人与台风搏斗而作得一首筝独奏曲。

《战台风》得出现,使古筝得演奏得技术、技巧,又进人了一个新得高度,从而结束了古筝只能轻弹慢揉得时代,此曲中得扫摇四点、密摇、扣摇、刮奏及使用无效区得噪音来制造台风效果等技法,都是创新技法,提高且丰富了筝得表现能力;2、分段欣赏第一部分以快速激烈得节奏,表现出码头工人生气勃勃、热烈欢腾得劳动场景。

在连续弹奏快速八分音符得时候,节奏上不要越弹越快,手指得发音应该坚实、有力;第二部分是描写台风袭击,这一乐段形象地描绘也了台风得剧烈,演奏手法采用了左右手在筝码两侧反向刮奏、扣摇等技法来模拟台风得呼啸。

在模仿台风得演奏时,要体会那种由远至近、由慢渐快得风速成,当然,最重要得还是要把握强而不燥得音色;第三部分通过旋律节奏由疏到密、由简至繁得多种变奏手法,表现出了工人与台风激烈搏斗得场面。

稳定得节奏象征着坚定得信念也是这一乐段情绪上突出性得渲染。

第四部分以流畅得旋律,宽广、清新得旋律,描绘了雨过天晴后工人们胜利得喜悦。

第五部分描绘出欢腾码头得场景。

它再现了码头工人战胜台风后得喜悦心情,这一段要求双手得弹奏在情绪和力度上更加激烈与突出。

3、完整欣赏讨论填写表格乐段速度节奏力度情绪演奏方法音乐形象一快八分音符附点强热烈繁忙得码头二慢—快自由强剧烈刮奏、扣摇台风袭击三由疏到密由简至繁弱到强紧张扫摇、双食点搏斗四慢舒缓雨过天三、创作与拓展1、小组创编:歌声赞美你,码头工人 将战台风乐段四作为旋律创编歌词2、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乐段四得旋律3、小组讨论创编、彩排。

4、表演,师生、生生共同点评。

九年级上册课件教案湘教版

九年级上册课件教案湘教版

九年级上册课件教案湘教版1.九年级上册课件教案湘教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德彪西《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斯特拉文斯基现代舞剧《彼得路什卡》“俄罗斯舞曲”,初步感受欧洲印象派音乐、二十世纪初期现代音乐的风格特征及其代表作曲家和作品。

2.了解欧洲音乐历史发展历程:巴罗克古典乐派→浪漫乐派→印象派的进程;复习和巩固本单元所学作曲家,音乐体裁,作品名称,音乐主题。

教学重、难点1.感受印象派音乐、二十世纪初期现代音乐的风格特征、代表作曲家和作品。

2.能准确判断作品所属乐派。

教学过程1.导入观看一组印象派画家的绘画作品(莫奈《日出印象》、塞尚、雷诺阿、修拉)。

同时聆听德彪西的《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片段。

请同学猜一猜是什么时期的绘画和音乐作品。

说出听后感受。

(模糊、瞬间印象、飘忽不定、色彩斑斓等。

)2.聆听《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音乐同学可边听边绘画或写诗来描述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1)教师简介作曲家德彪西及其代表作。

(2)教师弹奏并指出全音阶是该作品的典型特点。

(3)师生共同总结印象派音乐的特点。

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都是印象派音乐的明显标志;此时期音乐,不喜欢堂皇、不朽的雄伟气派,喜欢暗示和隐喻,而不喜欢过分夸张、直率和毫无保留。

3.聆听《俄罗斯舞曲》音乐(1)同学都听到哪些音乐形象和情节?学生试着描述音乐形象和故事情节。

(2)教师补充,介绍故事内容,并简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生平及代表作。

(3)复听音乐,教师分析乐曲结构与风格。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音乐更多地通过厚重、刺耳的音响以及强烈的节奏来展现。

教师出示不同颜色卡片(红、黄、红分别代表三段)进行曲式结构的提示。

第一部分的主题即全曲的主要旋律,第二部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减缩再现。

全曲的最后,还有一个较长的结尾。

全曲简洁的旋律、富有弹性的节奏和独特的管弦乐色彩,体现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个性。

4.乐派请同学谈谈对古典乐派、浪漫乐派、印象乐派音乐现代派音乐的感受,你能说一说随着时间的流逝,音乐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你更喜欢哪个乐派的作品,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艺术等一切领域,道德层面的下滑也是一重要因素,人们开始由对神和大自然的讴歌转向对自我感受的陶醉和描述,继而追求感官刺激和个性的解放,从而导致音乐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湘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集精品

湘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集精品

第一单元爱我中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歌曲《爱我中华》、《东方之珠》,感受歌曲的情绪。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 CD 机、教学过程:导入:从漫漫五千年的文明与辉煌中走来,祖国——向世界战事华夏的神圣风采。

每个音符都荡漾着赤子最真挚的情,每首旋律都包含着儿女最深深的爱。

学唱歌曲:(一)《爱我中华》1、播放录音《爱我中华》,感受歌曲情绪。

2、教材分析:《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歌曲为二段体结构,前 12 个小节为第一乐段,后 11 个小节为第二乐段。

第一乐段旋律清新、流畅,节奏明快;第二乐段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情绪激昂,充满活力,表现了中华儿女爱中华的深厚感情。

(此歌适合于领唱加合唱或齐唱)3、词作者简介:乔羽我国著名的老一代词作家、剧作家、音乐文学理论家,山东济宁人。

乔羽在电影、电视、歌剧、歌曲等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

代表作有:歌剧剧本《花开满山头》、《果园姐妹》,电影文学剧本《红孩子》(合作)、《刘三姐》,话剧剧本《杨开慧》(合作)等。

歌词作品有《我的祖国》、《祖国颂》、《人说山西好风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让我们荡起双浆》、《祖国的花朵》、《思念》、《心中的玫瑰》、《雄伟的天门》、《难忘今宵》、《爱我中华》、《夕阳红》等。

4、曲作者简介:徐沛东 1954 年生,辽宁大连人。

我国著名作曲家,主要作品有歌曲《我热恋的故乡》、《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为了寻求美》、《风雨同舟》、《亚洲雄风》、《在月光下相逢》、《爱我中华》等;电视连续剧音乐《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旋转餐厅》、《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和平年代》等;电影音乐《摇滚青年》等。

徐沛东是大陆流行音乐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西北风”的代表作家,为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再次播放《爱我中华》,歌唱家的演唱( VCD )让学生听唱。

(二)《东方之珠》1 、播放歌曲《东方之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 1 单元爱我中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能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对歌曲进行演唱形式的处理与再创作。

教材分析歌曲《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但音域跨度较大,歌曲的准确演唱,歌曲情绪的把握仍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一、课前的学习氛围、情绪的准备,歌曲的节奏、背景知识的准备(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师:2007 年的 10 月 24 日,在我国的航空史有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大事吗?生:“嫦娥一号”升空!师:2007 年的 10 月 24 日“嫦娥一号”升空,搭载了三十一首优秀的中国歌曲,其中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我中华》。

二、新课学习(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1、第一遍欣赏歌曲问题:用心去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热情”“奔放”“激昂”“欢快”“奋进”等等,老师总结。

2、第二遍欣赏歌曲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现场演唱版的《爱我中华》。

问题:熟悉歌曲的旋律,仔细听一下歌曲中都出现了哪些演唱形式?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轮唱、对唱合唱、重唱等等。

学生回答:“歌曲中出现了女声领唱,男女声合唱,男女声对唱等形式”,老师总结。

(二)读歌词(轻声高位置,再次让学生进行发声的练习)。

读歌词时可以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老师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发声的方法和读歌词的情绪,学生读第二部分,师生共同读第三部分。

问题:1、关于歌曲中的反复记号。

2、你认为能表达歌曲中心的歌词是哪一句?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三)作品分析。

师:我们欣赏了歌曲的旋律,读了歌曲的歌词,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

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爱我中华》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

歌中唱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

歌曲为两段体结构。

歌曲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其中“咳啰咳啰咳啰咳啰”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并具有舞蹈音乐的性质。

(四)老师范唱(用情绪感染学生,用情感带动学生)。

问题: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一句!(五)学生学唱歌曲。

1、难点解决:跟着钢琴解决学生认为最难唱的部分,可以先用“噜”再唱歌词的形式来完成。

2、学生跟钢琴一起来演唱歌曲。

老师要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3、变换演唱形式演唱歌曲,让学生巩固旋律。

三、课堂在音乐中结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教学,教给学生歌曲唱法技巧。

2、通过歌曲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

教学重点对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情感的体会,对反复记号的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唱出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哪些关于生日的歌曲?我们今天学的也是一首生日歌,它的名字叫做《今天是你的生日》。

二、教学《今天是你的生日》1、作品简介:这首歌是女作曲家古建芬 1989 年的作品,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周年而创作的一首纪念歌曲。

2、作者简介:谷建芬 1935 年生于日本大阪,祖籍山东威海。

她 1942 年随家人回国。

她的作品格调高雅,风格多样,很多歌手都因唱她的作品而一举成名。

曾经轰动一时的“谷建芬声乐训练班”培养了很多著名歌手,包括田震、刘欢、红豆、那英、解小东、毛阿敏等。

3、听唱《今天是你的生日》。

4、教唱《今天是你的生日》若干遍。

5、学生自己练习唱《今天是你的生日》。

6、教师矫正学生歌唱中的问题。

7、学生齐唱两遍《今天是你的生日》。

三、总结热爱祖国是我们的共同情感。

你们用歌声表达了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深深的爱,愿感人的歌声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四、课堂在音乐中结束第 2 单元华夏乐章(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认识冼星海,了解他的生平及作品。

3、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诗词,提问:这几句诗词都诗描绘什么的?是我国第几长河?2、简单介绍黄河的历史文化。

3、揭示欣赏曲目。

思考并回答:听一听,看一看,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

二、欣赏《黄河船夫曲》1、播放《黄河船夫曲》,提问:你听过能联想到什么情景?你的心情如何?2、介绍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

出示协奏曲的概念。

每听过一段,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l)聆听师:这歌声来自哪里呢?生:黄河上。

师:河面上飘来的歌声会是谁唱的呢?他们在干什么?生:船夫,在边划船边唱歌……师:对,这首歌就叫《黄河船夫曲》。

本歌曲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生:赞美船夫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师:我有幸在黄河上采集到了一段真正的船夫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船夫的歌。

)师:太地道了。

听完了这两个版本的《黄河船夫曲》,你能说说这首歌的风格特点吗?师:这首歌的节奏是紧密的还是自由舒展的?师:这么悠长的节奏,让你感受到什么?(2)跟唱师:好,我们就在这开阔的黄河上,拉开嗓子,一起唱起《黄河船夫曲》。

(全班随乐唱一唱,唱出它的高亢粗犷。

)师:最后一句比较难一点,跟我唱。

师:这一句中的“艄公”用了什么语言?陕北方言。

“我晓得”的“我”,唱成“e”。

3、初听歌曲,初步感受其音乐形象及情绪。

给学生听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分析两者的异同,畅谈你更喜欢哪部作品。

教学后记尝试着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经过认真考虑,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注意学生的心理需求。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在音乐中获得情感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4、通过课堂上学生感受以石头为器材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民俗音乐的魅力。

5、通过欣赏《石鼓》,感受、了解音乐作品,感受作者如何描绘“石头的音乐”与与之相关的人类社会生活文化。

教学重难点:能够感受、体验《梁祝》的音乐情绪,并能体会音乐中的结构和音乐中表现的要素,动手动脑交流谭盾的相关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梁祝》音乐片段。

师: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梁山伯与祝英台。

同学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下面请把你们课前收集的有关《梁祝》的资料同大家一起分享。

二、新课教学:(一)作品简介。

1、请学生(分小组)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来与大家进行分享。

生:分小组介绍。

师: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生:讲述故事。

师归纳引入新课。

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的绝唱。

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说中是指美凤蝶。

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中国人民深深喜爱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愫,在其中赋予着高尚的精神寄托。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用它那优美动听的音乐向世人讲述着古老而优美动人的传说。

2、背景简介:(1)协奏曲的概念。

(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

传统的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

进入 20 世纪后,协奏曲的表现形式有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

)(2)乐曲的创作背景。

(学生介绍)(3)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教师简单介绍)。

(二)欣赏乐曲。

(出示课件)教师和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分别以讲故事的形式结合画面和音乐进行解说。

1、呈示部:引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

(1)引子: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播放“主部”音乐)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

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

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播放“连接部与副部”音乐)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设问:这一部分的节奏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由此想象一下,这一段音乐描写了梁祝故事里哪一部分的情节?欣赏完后回答。

明确: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4)结束部:(播放“结束部”音乐)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

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2、展开部: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播放“展开部”音乐)。

(1)“抗婚”: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

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

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2)“楼台会”: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

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3、再现部—化蝶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

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

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4、播放《石鼓》,讨论音乐表达内容5、作品简介《地图》是谭盾应波士顿交响乐团之邀而创作的一部大提琴协奏曲,首演于 2003年 2 月,由谭盾亲自担任指挥,著名华人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担任大提琴独奏。

谭盾将许多民间的、民族的音乐元素和音乐影像加入到传统的指挥、大提琴、乐队三者关系中,将协奏曲变为大提琴、乐队、民间音乐之间的交流和应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