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大地湾遗址导游词(共3篇).doc
甘肃特色景点导游词范文5篇最新2020

甘肃特色景点导游词范文5篇最新2020甘肃地形呈狭长状,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
你喜欢甘肃吗?甘肃特色景点导游词范文1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大地湾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
遗址分布在清水河与阎家沟交汇处的第一、二、三级台地上,总面积约达32万多平方米。
195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至1983底,发掘清理房址200余座,窑址30多座,共出土各类文物8000多件。
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发掘所获资料看,大地湾遗址,是甘肃东部地区目前发现较完好的一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距今4900-8120_年。
从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可以看出,出土的器物明显地反映出生产技术由粗到精的发展过程。
生活用具中的陶器,已出土的有红陶、灰陶、彩陶; 有手捏制、敷贴模制、轮制; 有夹砂陶,泥质陶;有小、中、大各型器物; 如钵、罐、盆、瓶、杯、尊等。
陶器上装饰纹有绳纹、弧线、三角、条纹、勾叶纹;有变体鱼纹、鸟纹;有两兽相朴的写实纹、蛙纹;有圆点、条线、弧线、组成的几何图形等;有紫红色、黑色、白色和朱色彩绘。
特别是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截至1984年,共揭露面积13700平方米,遗址总面积为110万平方米。
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个,墓葬79座,窑38座,灶台106座,防护和排水用的壕沟8条,各种骨、石、蚌、陶器、装饰器和生活器物共计8034件。
大地湾遗址最早距今7820_年,最晚距今4820_年,有3020_年文化的连续,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亦属罕见。
除陶器、骨角器、石器、蚌器、原始雕塑等艺术珍品外,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大地湾的房屋建筑遗址,不仅规模宏伟,而且形制复杂。
甘肃介绍词怎么写

甘肃介绍词怎么写中国历史上甘肃名人以将居多,主要集中在两汉和三国。
欢迎阅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导游词,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大地湾遗址导游词大地湾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
遗址分布在清水河与阎家沟交汇处的第一、二、三级台地上,总面积约达32万多平方米。
195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至1983底,发掘清理房址200余座,窑址30多座,共出土各类文物8000多件。
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发掘所获资料看,大地湾遗址,是甘肃东部地区目前发现较完好的一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距今49008120年。
从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可以看出,出土的器物明显地反映出生产技术由粗到精的发展过程。
生活用具中的陶器,已出土的有红陶、灰陶、彩陶; 有手捏制、敷贴模制、轮制; 有夹砂陶,泥质陶;有小、中、大各型器物; 如钵、罐、盆、瓶、杯、尊等。
陶器上装饰纹有绳纹、弧线、三角、条纹、勾叶纹;有变体鱼纹、鸟纹;有两兽相朴的写实纹、蛙纹;有圆点、条线、弧线、组成的几何图形等;有紫红色、黑色、白色和朱色彩绘。
特别是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截至1984年,共揭露面积13700平方米,遗址总面积为110万平方米。
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个,墓葬79座,窑38座,灶台106座,防护和排水用的壕沟8条,各种骨、石、蚌、陶器、装饰器和生活器物共计8034件。
大地湾遗址最早距今7800年,最晚距今4800年,有3000年文化的连续,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亦属罕见。
除陶器、骨角器、石器、蚌器、原始雕塑等艺术珍品外,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大地湾的房屋建筑遗址,不仅规模宏伟,而且形制复杂。
尤其是属于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5000年前)的F405大房子,是一座有三门开和带檐廊的大型建筑,其房址面积270平方米,室内面积150平方米,平地起建,1木骨泥墙,其复原图为四坡顶式房屋。
大地湾讲解词

甘肃秦安大地湾博物馆讲解词(一)大地湾博物馆是一座遗址类专题博物馆。
建在遗址保护范围外围清水河南岸古河道与缓山坡交叉处,总面积约3155平方米分陈列区与办公管理、库房区两部分,其中陈列区面积达1500平方米,呈折线形延伸到古河道,建筑处于半地下状态,其内部是一个开放、连续富于变化的展厅。
这座建筑是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崔凯先生的精心创作,整个建筑融入遗址环境,融入史前文化的元素,体现了一种“大象无形”的造型设计理念!现在,请大家随我步入这座具有原始意味的艺术殿堂,去作一次美的巡礼,一起去窥探、去感受8000年前大地湾先民的生活,去撩开那太多的神秘、太多的难解之谜。
在大地湾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从远古到今天,一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伟大的民族。
(进入大地湾博物馆内)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以展示大地湾考古成果为主题的展览,去聆听中华文明起源的序曲,去了解大地湾遗址的考古成果及丰富多彩的史前文化,去认知中华文明孕育的过程,去感悟甘肃历史的悠久,去体会大地湾先民的创造伟力。
大地湾博物馆的序言厅,也就是陈列的前奏和序言。
这里我们首先简单的了解一下大地湾遗址的概况。
大地湾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
遗址位于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东侧,地处渭河上游最大支流葫芦河流域及陇西黄土高原,海拔1458-1673米,总面积275万平方米, 1958年甘肃省文管会组织的泾渭流域文物普查时发现,1978—1984年的连续考古发掘共揭露遗址面积14000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近万件,发现了数量众多的房址、灶址、灰坑和窖穴、窑址、墓葬、壕沟等史前遗迹700多个,大量品类丰富、色彩鲜艳的陶器的出土,揭示了史前大地湾高度发达的文明;众多或群聚、或分散的各式墓葬和居住遗迹,展现了3000年间原始先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等状况。
据C-14年代测定遗址距今约7800—4800年,上下跨越3000年左右。
大地湾遗址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它的发现为我国泾、渭流域乃至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考古分期建立了坐标,各期文化的聚落演变为我国文明起源和历史进程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关于甘肃的导游词范文(3篇)

关于甘肃的导游词范文(3篇)关于甘肃的导游词范文(通用3篇)关于甘肃的导游词范文篇1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崆峒山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
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和“道源圣地”之美誉。
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
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
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
古往今来,崆峒山吸引了众多的风流才俊。
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亲自登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黄帝问道这一千古盛事在《庄子·在宥》和《史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司马迁、王符、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华章、碑碣、铭文。
崆峒武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等武术流派驰名华夏。
关于甘肃的导游词范文篇2大地湾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
遗址分布在清水河与阎家沟交汇处的第一、二、三级台地上,总面积约达32万多平方米。
195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至1983底,发掘清理房址200余座,窑址30多座,共出土各类文物8000多件。
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发掘所获资料看,大地湾遗址,是甘肃东部地区目前发现较完好的一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距今4900-8120__年。
从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可以看出,出土的器物明显地反映出生产技术由粗到精的发展过程。
甘肃概况导游词3篇

甘肃概况导游词甘肃概况导游词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导游,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
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甘肃概况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甘肃概况导游词1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
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
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甘肃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
北有六盘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
境内地势起伏、山岭连绵、江河奔流,地形相当复杂。
这里有直插云天的皑皑雪峰、有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有郁郁葱葱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绿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风韵的自然风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甘肃风景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是历史悠久、山川锦绣、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
唐玄奘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娇、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点。
和天水、陇南相临的甘南、临夏两自治州,是藏、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境内的拉卜楞寺,不但有着精美绝伦的建筑,而且每年7次规模较大的法会和众多的节庆,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动空前丰富多采。
古朴典雅的临夏清真寺,是穆斯林民众们的聚礼之地,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是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
境内除有众多的革命遗迹外,黄帝登临、广成子修炼得道的道家圣地崆峒山,西王母设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宫山以及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间文化的传播阵地和民间经济的交易场所。
甘肃介绍词怎么写_导游词

甘肃介绍词怎么写大地湾遗址导游词大地湾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
遗址分布在清水河与阎家沟交汇处的第一、二、三级台地上,总面积约达32万多平方米。
195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至1983底,发掘清理房址200余座,窑址30多座,共出土各类文物8000多件。
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发掘所获资料看,大地湾遗址,是甘肃东部地区目前发现较完好的一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距今4900-8120xx年。
从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可以看出,出土的器物明显地反映出生产技术由粗到精的发展过程。
生活用具中的陶器,已出土的有红陶、灰陶、彩陶; 有手捏制、敷贴模制、轮制; 有夹砂陶,泥质陶;有小、中、大各型器物; 如钵、罐、盆、瓶、杯、尊等。
陶器上装饰纹有绳纹、弧线、三角、条纹、勾叶纹;有变体鱼纹、鸟纹;有两兽相朴的写实纹、蛙纹;有圆点、条线、弧线、组成的几何图形等;有紫红色、黑色、白色和朱色彩绘。
特别是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截至1984年,共揭露面积13700平方米,遗址总面积为110万平方米。
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个,墓葬79座,窑38座,灶台106座,防护和排1/ 5水用的壕沟8条,各种骨、石、蚌、陶器、装饰器和生活器物共计8034件。
大地湾遗址最早距今7820xx年,最晚距今4820xx年,有3020xx 年文化的连续,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亦属罕见。
除陶器、骨角器、石器、蚌器、原始雕塑等艺术珍品外,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大地湾的房屋建筑遗址,不仅规模宏伟,而且形制复杂。
尤其是属于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5020xx年前)的F405大房子,是一座有三门开和带檐廊的大型建筑,其房址面积270平方米,室内面积150平方米,平地起建,1木骨泥墙,其复原图为四坡顶式房屋。
这一房屋的规模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大地湾遗址导游词

大地湾遗址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到大地湾遗址!我将为大家介绍这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遗址。
大地湾遗址位于中国的湖南省,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址,也是一个重要的考古发现地。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这里的考古发现对于我们了解古代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地湾遗址占地面积广阔,总面积约为6.6平方公里,是目前已发现的湖南省内最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在这里,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人类骨骼,这些发现揭示了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大地湾遗址的文化特点。
在这里,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等文物,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陶器。
这些陶器以红陶为主,形状各异,有圆形、方形、椭圆形等。
陶器上还装饰有各种图案,如波纹、螺纹、几何纹等。
这些陶器的制作技术非常精湛,显示出当时人类的智慧和艺术才能。
其次,大地湾遗址的居住建筑也非常有特点。
在遗址内,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石质建筑,如遗址内的石圈和石堆。
这些石堆和石圈是由大大小小的石头堆砌而成,形状各异。
考古学家推测,这些石堆可能是当时人类的住所或宗教场所。
这些石堆的建筑是当时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和创造的产物,也是他们智慧和智慧的结晶。
最后,大地湾遗址还发现了大量的人类骨骼。
这些人类骨骼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人类学资料,可以研究当时人类的身体特征、健康状况等。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这些人类骨骼显示出当时人类的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生活方式也相对稳定。
在大地湾遗址的周围,还有一些其他的文化遗址,如凤凰山遗址、石碑遗址等。
这些遗址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古代人类文化和社会的机会。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和研究不同遗址的文物和人类骨骼来推断当时人类社会的交流和联系情况。
大地湾遗址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考古遗址,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这里的自然风景优美,环境幽静,是人们放松心情、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同时,这里还有一些展览馆和博物馆,展示了大地湾遗址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古代文化的机会。
关于甘肃的导游词(精选3篇)

关于甘肃的导游词(精选3篇)关于甘肃的导游词(精选3篇)关于甘肃的导游词篇1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崆峒山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欣赏、文化和科考价值。
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和“道源圣地”之美誉。
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是自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林掩盖率达90%以上。
其间峰峦雄峙,危崖屹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
既富北方山势之宏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
凝重高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雄伟,底蕴丰厚。
古往今来,崆峒山吸引了众多的风流才俊。
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亲自登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黄帝问道这一千古盛事在《庄子·在宥》和《史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司马迁、王符、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华章、碑碣、铭文。
崆峒武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等武术流派驰名华夏。
关于甘肃的导游词篇2大地湾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
遗址分布在清水河与阎家沟交汇处的第一、二、三级台地上,总面积约达32万多平方米。
1958年文物普查时发觉,列为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1978年至1983底,发掘清理房址200余座,窑址30多座,共出土各类文物8000多件。
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从发掘所获资料看,大地湾遗址,是甘肃东部地区目前发觉较完好的一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距今4900-8120xx年。
从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可以看出,出土的器物明显地反映诞生产技术由粗到精的进展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大地湾遗址导游词(共3篇)
甘肃大地湾遗址导游词由***投稿精心推荐,我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甘肃大地湾遗址导游词
给你一篇甘肃大地湾遗址导游词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各位朋友:
你们好!
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大地湾遗址。
我在这里,就大地湾遗址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大地湾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
遗址分布在清水河与阎家沟交汇处的第一、二、三级台地上,总面积约达32万多平方米。
195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至1983底,发掘清理房址200余座,窑址30多座,共出土各类文物8000多件。
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发掘所获资料看,大地湾遗址,是甘肃东部地区目前发现较完好的一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距今4900—8120年。
从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可以看出,出土的器物明显地反映出生产技术由粗到精的发展过程。
生活用具中的陶器,已出土的有红陶、灰陶、
彩陶;有手捏制、敷贴模制、轮制;有夹砂陶,泥质陶;有小、中、大各型器物;如钵、罐、盆、瓶、杯、尊等。
陶器上装饰纹有绳纹、弧线、三角、条纹、勾叶纹;有变体鱼纹、鸟纹;有两兽相朴的写实纹、蛙纹;有圆点、条线、弧线、组成的几何图形等;有紫红色、黑色、白色和朱色彩绘。
特别是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
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截至1984年,共揭露面积13700平方米,遗址总面积为110万平方米。
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个,墓葬79座,窑38座,灶台106座,防护和排水用的壕沟8条,各种骨、石、蚌、陶器、装饰器和生活器物共计8034件。
大地湾遗址最早距今7800年,最晚距今4800年,有3000年文化的连续,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亦属罕见。
除陶器、骨角器、石器、蚌器、原始雕塑等艺术珍品外,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大地湾的房屋建筑遗址,不仅规模宏伟,而且形制复杂。
尤其是属于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5000年前)的f405大房子,是一座有三门开和带檐廊的大型建筑,其房址面积270
平方米,室内面积150平方米,平地起建,1木骨泥墙,其复原图为四坡顶式房屋。
这一房屋的规模在我国新石器时古学文化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更引人注目的是f411房屋居住面上,还给有地画,图案由人与动物构成,是我国目前最早的原始地画,这一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绘画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大地湾遗址的房屋,多采用白灰面,多种柱础的建筑方法,充分显示了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和建筑技术的发展。
大地湾遗址出土的石斧、石刀、陶刀等农业生产工具数量很多,贮存物品的大袋形窑穴的建
造,大型陶瓮、缸、罐等贮藏器的大量出现,都说明和反映了其经济形态属于定居的以农业为主的类型。
大地湾遗址根据地层可分四期:即大地湾一期,仰韶文化早、中、晚期。
它的发现,在考古学上不仅对探讨甘肃东部地区考古编年与序列有着现实意义,也为研究仰韶文化的起源及文化多源说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资料。
第2篇:甘肃大地湾遗址导游词
给大家带来甘肃大地湾遗址导游词范文,供大家参考!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北的五营乡邵店村,分布在葫芦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级阶地相接的缓山坡上,距天水市102公里。
为新石器早期及仰韶文化早、中、晚各期文化遗址,遗址面积约27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4米,距今4900—8120年,是中国西北地区考古发现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地湾遗址以文化类型多、延续时间长、历史渊源早、技艺水平高、分布面积广、面貌保存好而备受考古界关注。
据考证,大地湾遗址大致可分为五期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层文化,其历史年代从距今8000年一直延续到距今5000年。
其中一期文化距今约8000年,是中国西北地区考古发现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
考古工作者共在大地湾遗址清理发掘出房屋遗址240座,灶址98个,灰坑和窖穴325个,墓葬71座,窑址35座及沟渠12段,累计出土陶器
4147件、石器(包括玉器)1931件、骨角牙蚌器2218件以及动物骨骼1.7万多件,清理房屋遗址240座,灶址104个,灰坑和窖穴342个,窑址38个,墓葬79座,壕沟9条。
常山下层文化是仰韶文化向齐家文化过渡性质的遗存,它的发现对于探讨渭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及齐家文化的渊源提供了重要启示和
新鲜资料。
大地湾遗址对于建立渭河上游史前文化序列、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产生、发展以及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3篇:甘肃大地湾遗址导游词
猜这篇甘肃大地湾遗址导游词范文对你应该有所帮助。
大地湾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
遗址分布在清水河与阎家沟交汇处的第
一、
二、三级台地上,总面积约达32万多平方米。
195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至1983底,发掘清理房址200余座,窑址30多座,共出土各类文物8000多件。
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发掘所获资料看,大地湾遗址,是甘肃东部地区目前发现较完好的一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距今4900-8120年。
从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可以看出,出土的器物明显地反映出生产技术由粗到精的发展过程。
生活用具中的陶器,已出土的有红陶、灰陶、彩陶;有手捏制、敷贴模制、轮制;有夹砂陶,泥质陶;有小、中、大
各型器物;如钵、罐、盆、瓶、杯、尊等。
陶器上装饰纹有绳纹、弧线、三角、条纹、勾叶纹;有变体鱼纹、鸟纹;有两兽相朴的写实纹、蛙纹;有圆点、条线、弧线、组成的几何图形等;有紫红色、黑色、白色和朱色彩绘。
特别是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
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截至1984年,共揭露面积13700平方米,遗址总面积为110万平方米。
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个,墓葬79座,窑38座,灶台106座,防护和排水用的壕沟8条,各种骨、石、蚌、陶器、装饰器和生活器物共计8034件。
大地湾遗址最早距今7800年,最晚距今4800年,有3000年文化的连续,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亦属罕见。
除陶器、骨角器、石器、蚌器、原始雕塑等艺术珍品外,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大地湾的房屋建筑遗址,不仅规模宏伟,而且形制复杂。
尤其是属于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5000年前)的f405大房子,是一座有三门开和带檐廊的大型建筑,其房址面积270
平方米,室内面积150平方米,平地起建,1木骨泥墙,其复原图为四坡顶式房屋。
这一房屋的规模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更引人注目的是f411房屋居住面上,还给有地画,图案由人与动物构成,是我国目前最早的原始地画,这一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绘画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大地湾遗址的房屋,多采用白灰面,多种柱础的建筑方法,充分显示了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和建筑技术的发展。
大地湾遗址出土的石斧、石刀、陶刀等农业生产工具数量很多,贮存物品的大袋形窑穴的建造,大型陶瓮、缸、罐等贮藏器的大量出现,都说明和反映了其经济形态属于定居的以农业为主的类型。
(玉门关历史导游词·兰州导
游词·伏羲庙导游词·嘉峪关关城导游词)
大地湾遗址根据地层可分四期:即大地湾一期,仰韶文化早、中、晚期。
它的发现,在考古学上不仅对探讨甘肃东部地区考古编年与序列有着现实意义,也为研究仰韶文化的起源及文化多源说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