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上)全册古诗文背诵(注音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内古诗词目录《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课外古诗词目录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1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故乡景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援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豪情?答: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运用典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人教版八上册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一)《三峡》(郦道元)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
”的静景,然后写了“,。
”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10、三峡工程成功实现,郦道元描述的“渔者歌曰”的“,。
”的凄异景状不复返了。
(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3、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4、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三)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 ? ? 。
(四)与朱元思书(吴均)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2、用比喻、夸张写水流湍急句子是:,。
3、文中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五)野望(王绩)1、《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
2、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
3、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六)黄鹤楼(崔颢)1、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
2、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
(七)使至塞上(王维)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采用对比手法,以比喻表达诗人飘零之感,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语句是:,。
部编版八上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橡树湾校区18级语文组八上古诗理解性默写一、《野望》(王绩)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黄鹤楼(崔颢)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崔颢在《黄鹤楼》诗中情景交融,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三、使至塞上(王维)1、《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采用对比手法,点明时间,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中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
6、由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句子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部编人教版七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背诵篇目(可编辑修改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背诵篇目(一)、课内古诗词背诵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ft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ft下王湾(唐)客路青ft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峨眉ft月歌李白(唐)峨眉ft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唐)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唐)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ft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ft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潼关谭嗣同 (清)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ft入潼关解不平。
(三)、课内古文背诵《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一)《三峡》(郦道元)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三)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部编版-《浣溪沙》课外古诗词诵读

宦海沉浮:乾兴元年(1022年),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宰相丁谓、 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晏殊提出 “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但是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 笏撞折侍从的门牙,他被御史弹劾。
创办教育: 天圣五年(1027年),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在此期 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 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 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 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
疏通词意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
来。
疏通词意
无可奈何花落去, •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似曾相识燕归来。 •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
旧巢来了。
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 对年华易逝的感叹和对友人的思念。蕴含了一切必然 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但在消逝的同时仍有 美好事物会再现,生活不因为消逝而虚无。
品读感悟
5、这首词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词中作者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及自己的观察与 感受,书写对人生的体验,对人生的思考,做到了情景理结 合,浑然一体。
小园香径独徘徊。 •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
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2017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单元字词注音及古诗文背诵填空练习(含答案 )

2017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单元字词注音及古诗文背诵填空练习一、给加点字注音第一单元1 消息二则——毛泽东溃.退泄.气督.战要塞.业已.摧.枯拉朽.锐不可当.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颁.发遗嘱.建树.仲裁..巨额.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夏浩然樊云芳凌.空翘.首酷似..轻盈.悄.然..潇洒由衷.新秀.屏.息敛.声眼花缭.乱如梦初醒.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蔡年迟蒲海洋桅.杆浩瀚.娴.熟咆哮..紧绷.镌.刻一丝不苟.白手起.家殚.精竭虑第二单元5 藤野先生——鲁迅挟.樱.花绯.红宛.如掌.故落第.畸.形不逊.匿.名诘.责呜.呼凄.然教诲.油光可鉴.杳.无消息抑.扬顿挫.正.人君子深恶.痛疾6 回忆我的母亲——朱德溺.佃.农劳碌.私塾.周济.宽.厚仁慈.连.夜慰.勉不辍.任劳任怨.为富不仁.7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颊.黝.黑粗糙.崎.岖平庸.滞.留愚钝.器宇.蒙昧.酒肆.缰.绳轩.昂胆怯.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诚惶.诚恐入木三分.8 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微.妙燥.热沥.青骤.雨窒.息吹嘘.荧.光筋.疲力尽和.颜悦色二、古诗文背诵填空第三单元9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有时,,其间千二百里,,。
春冬之时,则,,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10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11 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理解性默写教师用 (1)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八年级下第三课时25、杜甫诗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2--3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一、给下列词语注音岱()眦()簪()逾()二、文学常识填空1.杜甫(712~770),字________,别号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诗人。
2.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________朝由________而________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3.《》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和《》则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
三、默写1.岱宗夫如何?________。
2.________,浑欲不胜簪。
3.暮投石壕村,________。
________,老妇出门看。
4.夜久语声绝,________。
天明登前途,________。
4.用原文回答问题。
(1)说明兵役之苛酷:________________(2)说明战争之惨烈:________________(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________________(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_______________(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________________5.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________”,揭示主题。
一、dài zìzān yú二、1.子美;少陵野老;唐;现实主义 2.唐;盛;衰 3.望岳;春望;石壕吏三、1.齐鲁青未了 2.白头搔更短 3.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4.如闻泣幽咽;独与老翁别四、钟:聚集;眦:眼角;书:信;抵:值;浑:简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八(上)全册古诗文背诵(注音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ă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2、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xíng)。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qǐn),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
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4、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ă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hăo)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5、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6、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zăi)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2]7、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8、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9、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平,白云低垂。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10、富贵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孙衍(yă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yí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quá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kōng)乏其身,行拂(fú)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收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12、周亚夫军细柳史记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jí]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gòu]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zhào ]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jì]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zhòu]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jiē]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月馀,三军皆罢。
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文帝且崩时,戒太子曰:“极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