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件

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 动,学生将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 问题,培养初步的自主学习和合作 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 习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应用 意识。
课外实践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趣味竞赛、数学建模等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 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数学读物、参加线上课程等方式,拓 宽数学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家校合作
家长会
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家长的 意见和建议,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多媒体教学软件,如PPT课件、电子 白板等,有助于教师生动形象地展示 教学内容。
教学工具
三角板、量角器、直尺等,用于辅助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动手操作 。
网络资源
数学教育网站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在线课程,教师可以下载课件、教案等资料,也可以在 线观看教学视频。
教育论坛
教师可以在论坛上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学资源,共同提高教学质 量。
小组合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 生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 在互动中共同成长。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 、动画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 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场景 ,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
网络教学
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荷花》优秀教案

《荷花》优秀教案《荷花》优秀教案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2课《荷花》 [教材分析]《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叙写,文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看荷花。
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直接描写荷花。
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
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
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想荷花。
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
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1)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荷花的美丽。
(2) 通过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能力。
(3) 通过老师的指导,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锻炼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难点]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
(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教学突破]多读,让学生读中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发挥想象,让学生敢想敢说。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3.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4.画纸、彩笔。
[授课类型]讲读课[教学课时]2课时[设计理念]1.以教材文本为依据,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6 How many?第五课时涿鹿县马军庄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师:叶丽敏一、概述:本课是PEP小学英语三年下册Unit 6 How many? 中的第五课时,本单元的话题是数字。
学生在上册学了一到十的词汇,在A部分学了十一到十五,在其基础上继续学习十六到二十,在第四课时中,我们学习了How many …do you have? 及其回答。
第五课时将把这些新知识融入到一定的情景中进行交流。
达到语言的实际运用。
二、学生特征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有过半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对英语单词的发音和言语的表达有一定基础。
而且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很感兴趣,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学习英语的简单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读How many … do you have? You have … crayons.2,能力目标:a、学生能够运用本课词汇和句子简单描述所见事物。
b、能够把所学语言运用真实的情景中。
c、通过拓展听读进一步学习、巩固所学内容。
3、情感策略文化等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对数量有进一步的认识。
4、拓展目标:I have…. I see…. I can see….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听、说、读、运用How many ….do you have? You have….难点:Open it and see!五、教学策略设计:本课主要以“交际为中心”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策略,采用师生说、俩俩说及多媒体跟读的方式方法来学习新词汇及新句型。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综合复习(3分钟)1.学生齐唱62页let’s chant部分歌谣。
并做相应的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Let’s chant活动,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消除紧张感,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为下面的教学环节作下铺垫。
2. Free talk: 出示玩具店的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的谈论图片或师生示范例如下面的对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4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4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生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
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愿意吗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学生上来。
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第二排有几个3(2个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带着学生摆圆片。
第一行摆2个圆片。
学生边摆边说:第一行有()个圆片。
再在第二行摆6个圆片,(2个2个地摆)。
边摆边说:第二行有()个2。
师:我们就说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3个2也可以说成2的3倍。
(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倍、5倍、1倍。
(3)让学生观察、比较前面摆的圆片,在小组中讨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该怎样想学生讨论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分两步思考: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几个二是看第二行有几个第一行的数量,就是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22《月球之谜》课文

古往今来 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 巨大 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用肉眼观察月球。
1609年11月,伽利略用自制的放 大30倍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绘制出 第一幅月球正面图。
景色奇异 令人费解
无法估计
夜幕降临 登上 水藻
悬挂 任何 估计
曾经 荒漠 黑沉沉
奥秘 细菌 年龄
努力 撒在 古往今来
一旦
一项
夜幕 降临 夜空 悬挂 奥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一旦 曾经 估计 年龄
神秘 探索
你都读对 了吗?
夜幕降临:指夜晚已经来临。
奥秘:奥妙神秘。
点此播放视频
荒漠:月球荒凉而又无边无际。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这一步对于一个人来说那是一 小步,可对于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宇航员第一眼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
什么地方可以称“荒漠”?
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 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 石和环行山, 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月球是一片荒漠。
cé ng Sǎ 曾经 撒在 lín 夜幕降临 xià ng 一项 jiǎo 皎洁
zǎ o 水藻 líng 年龄 dà n 一旦 xuá n 悬挂
tà n suǒ 探 索 nǚ 努力 gū 估计 xiá 遐想
你都读对 了吗?
lí n 夜幕降临 皎洁月光
付出努力 探索奥秘
xuán 明月高悬 美好遐想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 怀》
月球的起源
对月球的起源,大致有 三大派,但仍未定论。有些科学家认为, 月球是 46 亿年前,与地球一样是宇宙的 气体和尘埃形成的;另一些人则认为, 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从地球分裂出去的。 然而,太阳神号几次带回的数据显示, 月球和地球的组成成份大不相同。不少 的科学家认为,月球在很多年以前,偶 然被吸入地心引力范围,因而才意外地 纳入地球的轨道。但也有人引用天体力 学来反对这种说法。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方法: (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 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 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 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
拓展练习
• 两个因数都是整十、整百的数,积是1200 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多少个?
( )×( )= 1200 ( ( )×( )= 1200 ( …… )×( )= 1200 )×( )= 1200
80×10= 800
00 60×20=1200 50×40= 2000
700×20=14000 90×90= 8100 40×80= 3200
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的口算
12×30= 360
11×70= 770
22×30=660
12×400=4800 24×10=240
32×300=9600
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的口算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方法: 口算时只要用一位数乘 "0"前面的数,再看因数中有 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 几个"0 ".
邮递员叔叔送信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 纸?要送多少封信?
你会列算式 解决这些问 题吗?
300×10= 3000 (份) ___
600 60×10= ___ (封)
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方法: 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 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 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 末尾添上几个0 。
想一想
后面躲着几?
60×60=
3600 40×90= 3600
80×70=
60×300=18000
50×30=
1500
5600
23×20=
460
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的口算
看谁算的对又快。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参考答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参考答案1第一单元一、莲蓬增添聚拢破裂舞蹈赞歌翩翩起舞光彩夺目二、1.B 2.C 3.B 4.C 5.D 6.B 7.B三、略四、246135五、(一)1.可现在一看,这个岛上的成年企鹅只有一尺来高,未成年的就更小了,只有小猫那么大。
2.三种,金企鹅或花脸企鹅、帽带儿企鹅、阿德雷企鹅;最漂亮、彬彬有礼、最凶猛3.因为它们的叫声很像毛驴,所以人们又叫它“驴企鹅”。
(二)1.B2.为了不惊动它们,他一动不动地在树下站了好久。
一只小松鼠以为他是一根木桩,竟然顺着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膀。
3.略4.坚持研究;认真观察。
(2 点,一点一分)(三)1.正确答案:决心坚持充满叹气2.一举一动严严实实(答对即可)3.(1)C (2)A4.蜗牛满怀信心地说:“不怕慢,就怕站。
我虽然爬得慢,但前进一步,就离井口进一步。
只要(坚持保持)下去,就能爬出这井口。
”5.意思对即可第二单元一、衬衫饲养一栋湛蓝欧洲裸露饥寒交迫应有尽有二、1.C 2.(1)A (2)B (3)A 3. C 4.B 5.B 6.C 7.B三、(1)马、14、②、③(3)灭绝、灭亡;式样、种、样;葱葱;小巧四、略。
五、1.6 爪子头背腹部上下 2.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3 色彩鲜艳、颜色鲜艳(二)1.C 2.清可见底3.第2 自然段先写了湖水清可见底,碧得发亮,再写湖的四周有茂密的树木,最引人注目的是垂柳,接着写树下有嫩绿的草地和小花,最后写湖上有一座美丽的小桥。
(每空1 分,共7 分。
)4.D(三)1.4 22.螳螂一点食物都找不到,消瘦得不成样子。
3.夏天的时候:哎!真是麻烦,干吗要想那么久以后的事呢!冬天的时候:我若像蚂蚁先生,在夏天里贮存食物该多好啊!4.略(言之有物即可)第三单元一、8 分(每字0.5 分,明显不规范或不匀称扣0.5 分。
)悲惨叮嘱相似劝告轮流硬要孤单失群和颜悦色二、20 分(每空2 分)1.(1)D(2)B(3)A(4)B2.B3.C4.B5.B6.A7.B三、10 分1.(每空1 分)羊鸟蛇兔(1)画蛇添足(2)惊弓之鸟2.(每空2 分)不怕千万里不怕千万事四、4 分(每线1 分)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滥竽充数鱼目混珠,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五、52341六、(一)1.(2 分)3 4 2. (2 分)原来,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石柱县南宾镇灯盏小学余文田单元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
P1-12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单元教学要求: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单元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辨认方向,描述方向,并且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至第4页例1、例2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来描绘物体所在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具、学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教学过程: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25. 太阳是大家的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镜湖小学张蓉设计理念:
《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儿童诗,文字浅显易懂,但思想情感内涵却非常丰富。
课
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
“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 ,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定。
本课的学习,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
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教学原则,将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 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学习方式以朗读、感受、分析、联想、创作诗歌为主导,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升华对太阳的热爱,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并掌握初步的创作诗歌的方法,激发学习语文和创作诗歌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涵盖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理解、运用语言能力这个层面的内容。
小学语文权威崔峦提出,语文阅读教学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感,品出韵味,悟出表达作用,学习表达方法,激活思维。
阅读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
语言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只有理解了语言,才能深刻理解思想内容;只有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才能逐步提高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
阅读教学只有充分重视语言学习,才是完整的阅读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和谐发展。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基本上是循着这五个方面来进行的:
1、读出情。
诗歌是抒情性,我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力求让他们读出诗人抒发的感情。
第一节读爱美之情,第二节读出欢乐之情,第四节读出赞颂之情。
读出了感情,对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健康成长是大有益处的。
2、品出味。
诗歌语言精炼含蓄,言简意赅,韵味无穷。
这首诗最后一行连用了“等着” 和“盼着”。
“等着”“盼着”意思接近但有区别。
“等着”只表示希望太阳到来,
而“盼
着”却含有“急切”的意味。
二者连起来表达出孩子们对太阳到来越来越急切的情感。
在引导学生朗读时,让他们将两个词语之间的停顿读得尽可能的小些,声音欲断又连,这样就能品出诗句的特殊韵味来。
品出了诗歌的韵味,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也就有了一定程度提高
3、悟出效。
这首诗虽然短小,但有不少词语用得非常巧妙,具有极强的表达效果,第二节中的“洒”和“拔”不仅人格化了太阳,而且让人感觉到,阳光就像雨水一样能让鲜花开得更加鲜艳,还用很大的力气让小树飞快生长。
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和动作表演,让他们领悟到这两个动词含义丰富而又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
学生悟出词语的表达效果,不仅加深了课文情感的体会,也会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的强大功能。
4、习得法。
诗歌主要特点之一是具有音乐性。
音乐主要体现在押韵和节奏上,读诗必须读好韵脚和节奏。
教学时,我注意教给学生朗读诗歌的基本方法,这就是读好韵脚,读出节奏,读好语调和语气。
此外,还让他们感悟拟人这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学到方法,以后学生朗读诗歌就有法可依,也就会读更好一些。
5、激活思。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和思维有密切的关系。
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看,发展思维比丰富知识更重要。
鉴于本课教学的诗歌,我把思维训练定位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这一层面。
既注意培养再现想象,又重视培养创造想象,想象伙伴们戏水时的欢乐情景,想象伟大无私的太阳就站在自己面前,并同她亲切交谈,等等。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想象能力提高了,创新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正确认读字词“陪、彤、红彤彤” 。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准备:制作《太阳是大家的》的课件。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