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博物馆参观报告

合集下载

参观自然博物馆感受

参观自然博物馆感受

参观自然博物馆感受自然博物馆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地方,它展示了我们丰富多样的自然界。

在我最近的一次参观中,我对博物馆的各个展览深感震撼。

通过观看展览和与展品互动,我对自然的奇妙之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在自然博物馆的参观感受。

展览一:地质奇观在进入博物馆的第一大厅,我迎接着的是一系列关于地球的展品。

壁画展示了地球的构造,以及地壳运动如何形成地球的山脉和火山。

我还看到了各种类型的岩石标本,它们色彩斑斓,形态各异。

展厅中有一个模型,展示了板块构造理论,这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

我触摸模型,试图理解地壳运动是如何改变地球表面的。

展览二:生物多样性接下来,我进入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展览,这个展览向我展示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博物馆通过展示各种标本,向我展示了世界各地的动植物。

我看到了猛犸象骨骼,火鸡、松鼠等动物的标本。

同时,博物馆还展出了各种生态系统的模型,包括森林、沙漠和海洋。

在这个展览中,我意识到地球上自然界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展览三:气候变化进入第三个展厅,我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展览中展示了过去几十年来的气温变化图表。

同时还有显示全球变暖对极地冰川的影响的照片。

我意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造成的冲击,并理解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展览还介绍了各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解决方案,鼓励人们行动起来减少碳排放。

展览四:珍稀濒危物种最后一个展厅让我更深刻地体验到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紧迫性。

展览中展示了目前受到威胁的动植物的照片和资料。

我看到了被砍伐森林威胁的大熊猫,以及被过度捕猎的犀牛。

这些展品提醒我,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保护这些濒危物种,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多样性。

参观完自然博物馆后,我深感自然界的神奇和脆弱。

这次参观激发了我对环境保护的兴趣,我决心以后更加积极地参与保护自然的行动,这样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继续享受到地球上的自然之美。

自然博物馆是一所意义非凡的机构,它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地球的历史与现状,还以其丰富的展品和互动体验,激发着我们对自然界的兴趣与思考。

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感受

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感受

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感受自然博物馆是一个展示自然界宝藏的场所,我有幸参观了一个自然博物馆,为我的知识增添了一笔。

以下是我的参观感受。

首先,博物馆的布局使人印象深刻。

进入博物馆的大厅,我被迎面而来的巨大骨骼模型震撼了。

这些栩栩如生的模型展示了远古动物的雄姿,给人一种置身于远古世界的感觉。

巨大的空间让人感到舒适,整个博物馆干净整洁,展品陈列有序。

展览分成不同的主题区,如地质、动植物、人类文明等,让参观者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展览。

其次,展品的质量和多样性令人赞叹。

在地质区,我看到了各种形态各异的岩石标本,通过标本的展示,我了解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在动植物区,各种濒危动物的标本使我深感珍惜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此外,还有许多机械模型和交互式展览,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触摸屏幕、听取讲解等方式,我可以深入了解每个展品的背后故事,了解更多关于自然的知识。

第三,博物馆的教育意义不容忽视。

博物馆设置了专门的导览服务,并通过展板、解说员等提供详细的讲解,使参观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展品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文化历史。

此外,博物馆还配备了一些互动游戏和实验区,让参观者亲身体验科学实验过程,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使得知识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最后,参观自然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我不仅仅是参观者,更像是一个探索者。

我可以触摸展品,近距离地感受它们的气息,并通过多种方式与之互动。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友好热情,他们会热心解答参观者的问题,引导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展品。

参观自然博物馆,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深入了解自然的学习之旅。

通过参观,我对自然的奥妙和多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未来,我将继续利用这些知识,为保护和传承自然宝藏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及心得(5篇)

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及心得(5篇)

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及心得(5篇)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及心得精选篇1时间能够改变一切,见证沧海桑田的变迁,沦为了历史。

那么,历史是什么?它是时间的印记么?抑或是每个历史时刻、每个历史事件都被时间所固定而成为永恒?而在历史的点滴时刻,又有哪些震撼的绝响,久久不能平息,幽幽萦绕于后人的耳际?一座城市有着怎样的发展史,它是怎样改变一个地区、一个族群、一个国家的?20--年,3月20日,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好奇,我们小组一行三人,带着一种探索的情绪,带着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带着对古代人民的敬仰,乘坐公交车来到了――杭州历史博物馆,参观展览,穿越时空,回望历史,思索未来。

经过了一个半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坐落于吴山中麓的杭州历史博物馆。

因为与著名景点城隍阁和清和坊古街近在咫尺,在通往博物馆的道路上人流如织,川流不息。

我们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可是随着与博物馆的距离越来越近,周遭的环境越发显得安静。

没有明显的路牌指示,我们在询问路人,几经周折后,才找到了杭州历史博物馆。

与山下的吴山广场的喧嚣繁华相比,那里显得异常安静,静得令人不安,但这种不安绝不是恐惧。

来到了博物馆的前厅,那里的游客寥寥无几,领取了相关介绍资料后,我们开始了穿越之旅。

从宣传手册上我们得知,杭州历史博物是杭州市唯一一座反映杭州历史的城市综合性博物馆,馆内展厅共分三层,陈列品以历年杭州出土的珍贵、精品文物为主,全面又重点地反映了杭州的历史面貌,20--年杭州历史博物馆被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首先我们进入了一楼的原始社会至六朝南北朝时期展厅、隋唐至吴越市区时期展厅以及运河厅。

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悠久,有“中华礼貌曙光”之称的良渚文化就在那里升起,个性是吴越国和南宋建都杭州时期,留下丰富历史遗迹。

在一大块钢化玻璃下,是南宋临安府治印花方砖,方砖上的印花依稀可见,历史的遗迹就静静地躺在我们的脚下,我们第一次感到历史离我们是那么的近,感受到一股够重的历史气息迎面扑来,它似一种气场,凝缩了中华几千年前的信息向你诠释。

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感受

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感受

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感受一、博物馆介绍自然博物馆是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展示自然界奥秘的地方。

通过各种展览和收藏,博物馆带领观众探索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美丽。

二、进入自然的殿堂踏入自然博物馆的大门,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通向奇妙世界的门户。

博物馆内部的氛围宁静而肃穆,使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威严和神秘。

从接待处穿过,我来到了第一个展厅。

三、壮丽的自然景观第一个展厅展示了地球上一些最壮丽的自然景观,如大峡谷、雪山和瀑布。

透过高清晰度的图片和模型,我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到了壮丽景观所带来的震撼和美感。

尤其是一幅巨幅的瀑布画面,仿佛水从画中流淌出来,触动了我内心最深处的敬畏之情。

四、神秘的古生物陈列接下来,我来到了展示古生物的陈列区。

这里展出了恐龙、史前巨兽等已经灭绝的生物的骨架和模型。

我惊叹于这些巨大而神秘的生物曾经在地球上居住过,同时也好奇它们是如何消失的。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向我们讲解了关于古生物的知识,使我对自然界的进化和变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五、生态环境展示移动到下一个展厅,我进入了生态环境展示区。

这里通过模拟生态系统,并通过图像和声音将我们带到森林、海洋和沙漠等不同的生态环境。

我对这些真实而美丽的场景感到惊叹,并开始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珍惜自然环境,以确保这些美丽景色能够传世给后代。

六、人与自然的互动在自然博物馆中,不仅可以观赏展品,还可以亲身参与到一些展示和活动中。

在一个互动区,我可以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触摸和观察植物实际操作。

这个互动区不仅使我更深入地了解到了自然界的奥妙,同时也增加了亲近自然的乐趣。

七、展览的精心设计整个博物馆的展示设计非常精心,每个展览都有一个主题并有各个方面的展示内容。

展墙上的解说词简明扼要,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展品的背后含义。

参观过程中,我感到仿佛置身于一场生动的教学活动中,不但提升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八、参观的收获和思考参观完自然博物馆,我深深地被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所感动。

自然博物馆参观报告

自然博物馆参观报告

自然博物馆参观报告第一篇:自然博物馆参观报告自然博物馆参观报告阅读完一本自然科普书,我突然心血来潮,独自一人去参观自然博物馆。

想要在自然科学知识上,获得更深一层的了解。

走进自然博物馆,从门口的介绍中了解到全馆有四个基本陈列和一个恐龙世界博览馆。

馆藏大型整体古哺乳动物化石数量居世界第二,黄河古象化石、恐龙化石名扬海内外。

“动物陈列”按系统发育顺序展示了现生主要动物类群,反映了动物界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历程。

“植物陈列”展示了原核生物的细菌、蓝菌,真核生物的藻类、真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的大量标本及生态照片,展现了诸位的多样性,再现了植物演化的历程,反映了植物对动物、人类的生存所具有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古生物陈列”蹋着史前生命的足迹,通过大量的化石标本展示了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由变温到恒温、由卵生到胎生的演化历程。

“人之由来陈列”展示了由猿到人的历史进程,以及个体的人十月怀胎的诞生过程,勾画出人类自身的发展轨迹。

“恐龙世界”利用高科技手段将恐龙复原,配以声光电,让我仿佛回到了亿万年前的远古生态环境中。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馆藏标本有相当数量为国家一、二类保护的动物植物标本,还拥有一定数量的模式标本以及具有特殊意义的珍贵标本,许多标本在国内、国际上都堪称孤品,包括世界闻名的古黄河象头骨化石、长26米的巨型马门溪龙、世界上最早鸟类之一的三塔中国鸟以及完整的整窝恐龙蛋化石等。

馆内还收藏着世界各国友好人士赠送给我国国家领导人的部分礼品标本,如科摩罗总统访华时赠送给江泽民同志的珍贵的拉蒂迈鱼(矛尾鱼)标本、早年越南胡志明主席送给毛主席的亚洲象标本、朱德转送的鳄鱼标本等各类礼品标本。

其中比较珍贵的还有澳大利亚赠送我国的恐鸟骨骼标本,这种地球上最大的鸟已经于1885年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灭绝,而这件标本也是保存在我国的唯一的恐鸟标本。

看了这么多神奇的自然事物,我意识到该回家了。

通过这一次的参观,我不由得感慨,自然真是一个神秘的天堂,孕育出了那么多神奇的物种。

走进国家自然博物馆研学报告

走进国家自然博物馆研学报告

走进国家自然博物馆研学报告一、引言国家自然博物馆是一个集科普教育、学术研究和收藏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国最大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

通过对大自然的深入探索,本研学报告将带你走进国家自然博物馆,了解其丰富的展品和科学内涵,以及如何通过研学活动提升个人科学素养。

二、国家自然博物馆展品概述国家自然博物馆拥有涵盖地质、古生物、动物、植物等领域的丰富展品。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各类珍稀动物标本和珍贵化石。

此外,博物馆还通过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等形式,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科学知识。

三、研学活动分析在国家自然博物馆,有许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研学活动,如青少年科普讲座、亲子互动课程等。

这些活动旨在提高观众的自然科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1. 青少年科普讲座:通过专家讲解、实验演示等形式,向青少年传授自然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亲子互动课程: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互动课程,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四、研学活动收获通过参与国家自然博物馆的研学活动,观众可以获得以下收获:1. 自然科学知识:通过专家讲解、展品展示等方式,了解地质、古生物、动物、植物等领域的自然科学知识。

2. 实践能力:在研学活动中,观众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保护意识:通过了解大自然的珍贵和脆弱,观众可以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到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4. 拓展视野:参与研学活动可以让观众接触到更多的科学领域,拓展视野,激发探索未知的欲望。

五、结语走进国家自然博物馆,不仅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还可以通过研学活动提升个人科学素养。

在这里,观众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家自然博物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共同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感受

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感受

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感受近日,我有幸参观了本市的自然博物馆,这是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历。

在这次参观中,我对自然的奇妙之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然的伟大与庄严感到敬畏。

以下是我在自然博物馆参观中的所见所感。

一、展馆内部布置走进自然博物馆,我被那庄严肃穆的氛围所吸引。

整个展馆的内部布置精心而谨慎,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我仿佛穿越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眼前的展品使我惊叹不已。

首先是大厅中央的巨大恐龙化石,这是这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各年龄层次游客的焦点。

这个栩栩如生的展品,让人感受到了恐龙的强大生命力和早已逝去的时代。

其次是各类珍稀植物的陈列,从世界各地采集而来的植物标本统一地陈列在展柜中,展示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神奇之处。

让人肃然起敬的是,这些标本在经过特殊的处理后仍然保持着它们的原貌,宛如活物一般。

此外,还有一系列关于天文学、地质学、动物学等的展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游客展示了这些领域的奥秘。

电子屏幕上的动画、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式都用于传达知识,使参观者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二、触动心灵的展品在参观过程中,我被一些展品深深地触动了。

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一组关于生态环境变迁的展品。

通过多媒体展示,我看到了过去几十年间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同时也了解了改善环境的重要性。

我深深反思起自己对环境的漠视,决心从现在做起,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出一份力。

另外一组展品是关于濒危物种的展示。

通过逼真的雕塑、灯光效果和声音模拟,那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仿佛就在我眼前栩栩如生地活动着。

我被它们的凄美和脆弱所深深感动,对人类的疏忽和无视产生了深深的愧疚之感。

三、引发的思考参观自然博物馆让我不仅对大自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引发了我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

我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是我们的行为却经常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自然博物馆通过展示环境破坏的后果和濒危物种的形象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激发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观自然博物馆

参观自然博物馆

参观自然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是一处展示自然界宝藏的场所,充满着神奇和奇迹。

近日,笔者有幸参观了本市的自然博物馆,完全被展览中的珍奇异兽、壮丽的地质景观和真实的化石所折服。

以下是我对这次参观的全面感受和心得。

展览:生物多样性进入自然博物馆的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意盎然的场景,仿佛进入了一个真实的丛林。

展览以“生物多样性”为主题,通过栩栩如生的模型、标本和插图,向观众展示了地球上令人惊叹的生物多样性。

在展厅中央,一座巨大的水族缸吸引了我的目光。

里面栖息着各类鱼类、海龟和珊瑚等海洋生物,水族缸中的水流动起来,仿佛我置身于大海之中,感受到了深海探险的神奇。

沿着周围的展板,我了解到地球上的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它们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览厅的角落里,摆放着一些展示陆地生物的模型。

有些恐龙的模型巨大而逼真,仿佛能够活动起来,让人惊叹恐龙时代的辉煌。

另外,一些展示野生动物和鸟类的标本,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以及每个物种都在构成着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

展览:地质奇观自然博物馆的地质展览堪称震撼人心。

通过巧妙的展示手段,参观者们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和地质奇观。

展览中心的墙壁上,一张张真实的地质照片吸引了我的目光。

壮丽的大峡谷、高耸的山峰和绵延的河流,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些壮丽景观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另外,展览厅内还模拟了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情景,通过声光电效果展示了地球上的火山活动和地壳运动。

那翻滚的岩浆和剧烈的地震,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活力和脆弱性。

展览:远古奇观参观自然博物馆的另一个亮点是远古生物的展览。

这些古老的生物化石,带给我了解世界演化历程的机会。

沿着展区,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化石标本,例如古代植物的石化木、古代海洋生物的贝壳和古人类的头骨。

这些科学的证据让我明白了地球上的生命经历了漫长而持续的变化和进化过程。

其中,一些展示恐龙时代的模型和化石吸引了我极大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博物馆参观报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报告
2012年12月26日,我们班组织了去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参观学习活动。

我个人认为这次的参观非常有意义,更大限度地丰富了我们的自然知识。

在与历史证据的交流中我们第一次体验了几十亿年以前的地球生命起源与演化的过程。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约在66亿年前,宇宙发生了一次大爆炸,经过时间的洗礼,爆炸后的碎片和物质经20亿年的凝集与沉淀形成了原始的地球。

原始地球的大气中含有氮、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就是没有游离的氧气。

原始地球最常出现火山喷发、地震、海啸,在这些自然现象的推动作用下,在经过了大约10亿年时间的孕育,生命就产生了。

又经过了30亿年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了大量现生海洋无脊椎动物类型和已经灭绝的生物——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详细地来说:地球早期的生命事件经历了冥古代——生命的化学演化阶段,太古代——原核生物发展时期,元古代——原生生物发展的时期,最后即为寒武纪。

最早的生命记录出现在了太古代,在元古代后生植物出现,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的大气注入了一种新的成分氧气。

这为新生命地进化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生命演化的又一转折点。

这是我在这次参观活动中所了解到的生命起源与演化历程。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了课本上所讲过的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原核动物。

在自然馆的展厅的叙述墙上我再次了解到: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其主要特征就是身体只由一个单细胞构成。

这类生物的分布范围很广,生活在淡水以及潮湿的土壤中。

这样一个简单的细胞担当了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就这么神奇。

在单细胞动物的逐步演化过程中,由于这种单细胞的不断聚合,不断进化。

便出现了后生动物。

显而易见,后生动物已不同于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它已是一个多细胞生命体,从它开始组成生命体的细胞便有了组织和功能的初步分化。

在展馆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段有关后生动物的讲
解:在十亿年以前的地层中广泛分布着印痕化石和疑似粪团化石,科学家推测这是后生动物活动的痕迹,因此认为后生动物可能最早出现在10亿年前。

最可靠的化石纪录是发现于我国7.5亿年到8亿年前的淮南生物群,其中也是以软躯体的印痕和活动痕迹保存为主。

最原始的后生动物一般都是两胚层的原始动物。

在6亿年前后,地球上出现了不同的动物群。

关于原核生物,从展馆中我了解到原核生物是地球最原始的生命。

其主宰了距今25亿年的生命史。

参观过程中我们各种各样的化石、生命体的模拟标本、遗留下的骨骼标本、现存的一些具有古生物特征的动物、以及人工设计的体验区域等各个方面深刻体验生命的奥妙与神奇。

那些活生生的证据,揭开了生命的神秘面纱。

让我对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原本只是从课本中去了解这些知识的,对于生命的历史只是自己的一个模糊想象,而现在却不一样了。

博物馆的讲解与展品给了我一个明确的翻译“原始生命原来是这样的……”
由于个人爱好,我还主要参观了有关恐龙这个股爬行类动物。

在博物馆的大厅中央有好几具恐龙的骨骼标本。

在大厅中陈列着的有我国发现的第一条恐龙——许氏禄斗龙其躯体的巨大是不可目测的,我只记得那具骨骼几乎充满了整个展厅,更需要说明的是骨骼的某些部位还是弯曲着的。

可见这是多么庞大的一条恐龙。

在恐龙公园厅里,我了解到恐龙出现于三叠纪晚期,那是联合古陆还没有解体。

在展馆的电子查阅栏我知道了目前世界上根据遗留下的化石,被发现的恐龙种类有上百种。

根据恐龙腰带构造的特征不同,可分为两个大目。

这种庞大的生物类群在当时地球上可是风靡一时的。

出人意料的是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在白垩纪晚期就突然灭绝的。

对于其灭绝的原因尚未可知,但我国有生物学家提出了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观点。

根据化石所遗留下的证据显示中国陆地上曾经生活过大量恐龙。

因为我国发现的恐龙化石是相当多的。

这次参观学习活动是及其有意义的,各种各样的化石,模型纠正了我们本来的一些错
误想法。

我们的确是获益匪浅啊,参观中我们丰富了自己的视野,对于课本上所讲过的知识有个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知道了生命起源于演化的历程,我想这是这次参观我所收获的最多的。

以前只在课本的文字中体验古生命,而参观却是大不相同。

后者更具说服力更容易叫人理解与相信。

总之这次参观的收获还是蛮多的,希望今后还能够有这样的机会。

12级生科一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