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考申论真题答案(省部级(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

合集下载

2011年《申论》真题及参考解析

2011年《申论》真题及参考解析

(贵州、四川、福建、黑龙江、湖北、山西、重庆、辽宁、海南、江西、天津、陕西、云南、广西、山东、湖南、江苏)十七省(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一、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包括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

总时间为150分钟,建议阅读资料为40分钟,作答时间为110分钟,总分100分。

2.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

考生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该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1.2010年7月16日,国务院召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出席会议并讲话。

他强调,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客观摸清人口信息,全面把握基本国情,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据悉,本次人口普查的调查表比上一次普查增加了一些项目,如“本户住房建筑面积”和“本户住房间数”。

国家统计局表示,要充分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获取住房空置情况的相关信息,将持续统计和发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住房代售率,在部分城市抽选一批住宅小区,进行空置房调查。

2.许多城市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中部某市的常住人口达到350.18万人,流动人口大幅增加。

流动人口的增长,为该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也加重了该市公共资源的承载负担,对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

该市的人口密度居全省前列,已达501人/平方公里,是全省人口密度的2.28倍,其中某市辖区为4467人/平方公里,是上海市的1.5倍。

“入园难”、“入园贵”已成为时下M市年轻父母们的热议话题。

走后门、托关系,父母、爷爷、奶奶连夜排队,为的是给宝宝在幼儿园里要一个名额。

“入园难”、“入园贵”到底是怎样的情况?一方面,公办幼儿园一位难求,公办幼儿园一般都是由教育部门或者其他政府部门开办,享受政府财政拨款,教师属于事业单位编制,而且基本上都获得“省市级幼儿园”的最高评级,在市民中享有收费低、教学质量好的声誉;另一方面,大型小区的民办幼儿园也出现了“入园难”的状况,每逢招生报名,都会出现家长通宵排队的盛况,还有一些特殊幼儿园报名也很紧张,如一些由高校、企业办的幼儿园。

整理2011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及答案副省级

整理2011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及答案副省级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省部级卷分类:申论/国考来源:粉笔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50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材料材料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黄河从青海源头,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沿岸。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世界其他地区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蒿莱,劳动生息,创造灿烂夺目的古代文明。

黄河流域四季分明,植被繁茂,山溪密布,旱有密布如网的河流可供灌溉,涝有山岗丘峦可退。

这里有第一个能显示华夏文明的建筑群夏王朝宫殿群,还有商王朝第一座有宫殿都城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

商王朝迁徙到安阳殷墟时,甲骨文字已是常用的规范文字。

青铜器更显现了殷商王国政权的演化过程。

文字和王权的出现,是黄河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中国”一词最早的所指也是黄河流域。

古往今来,黄河两岸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前进。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副省级)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副省级)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副省级)资料来源:中政申论在线备考平台给定资料: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黄河从青海源头,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两岸。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篙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黄河流域四季分明,植被繁茂,山溪密布,旱有密布如网的河流输水,涝有山岗丘峦可退。

这里有第一个能显示华夏文明的夏王朝宫殿群,还有商王朝的第一个有宫殿的都城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

商王朝迁徒到安阳殷墟时,甲骨文字己是常用的规范文字,青铜器更显现了殷商王国政权的演化过程。

文字和王权的出现,是黄河文明进程中的二个重大转折点,“中国”一词最早的所指也是黄河流域。

古往今来,黄河两岸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前进。

黄河流域地灵人杰,涌现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历史人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优秀的军事家廉颇、卫青、霍去病,名垂千古的文化巨匠张衡、司马迁、杜甫、白居易、关汉卿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捐躯的杨靖宇、吉鸿昌……他们如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为推进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黄河的骄傲,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黄河第一景观,该是那闻名天下的壶口瀑布。

黄河流经此地时,敛水成束,倾泻在三十多米深的石槽中,形似茶壶注水,正如古云“盖河漩涡,如一壶然”。

在这里,黄河河床陡然收束并下陷,湍急的河水骤然被挤进狭小的空间,瞬时就形成了万马奔腾的局面。

2011年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1年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1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试卷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

二、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

(20分)1.“给定资料4”写道:“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

”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题,围绕“给定资料4”作答。

题目所说的“基本事实”,就是指黄河本身活动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它活动的客观规律就是题目中所谓的“善淤、善决、善徙”。

即黄河经常性的淤积泥沙,并经常性的发生决口甚至河流改道。

这是黄河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活跃的表现。

把这个问题谈清楚就完成了题目所要求的对这句话的理解。

对于黄河这个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这个规律造福于人类自身,我国人民经历了艰苦的探索,从给定材料4本身来看,列举了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认识和实践,这就集中表现在几代领导人的有递进性的指示上,最新的实践就是“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办好黄河水利,造福人民。

因此,题目中所谓“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也就是说认识规律的目的是要为我所用,因此就要围绕这段文字材料加以深化和应用。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我考试的时候也是和大家一样买各种资料、报各种培训班,在这些准备的过程中我觉得对我最有帮助的要数我三十多块钱买的那个训练软件了,那个软件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主要是我用的时间对了吧,我是在考试前3个月用的,那会我已经看了很多公务员的相关资料,也上了培训班,对公务员知识已经很熟悉了,只是我没有很系统的去总结,脑海里的那些知识点乱七八糟的,正好这个软件是一个系统的复习软件,它通过题库的方式帮你把知识串联起来,让你在脑海里对考试的各个知识点有一个系统的记忆。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A卷和B卷)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A卷和B卷)

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总分核分人得分一、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包括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

总时间为150分钟,建议阅读资料为40分钟,作答时间为110分钟,总分100分。

2.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

考生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该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1.在城里公立小学开学的9月1日,张老师的打工子弟学校也开学了,在垃圾场边的平房里,18名学生走进了简陋的教室。

同是小学教师出身的李某夫妇创办的“行知打工子弟学校”,则在一片荒芜的菜地里迎来了求学的孩子们。

最早的一批打工子弟学校就这样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艰难地生存了下来。

即使是这样的学校也数量有限,仍有众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不知道哪里有学上。

在某民办大学做管理工作的孙某为了让从农村接出来的孩子有学上,在郊区找了五六家公立小学。

但是,校方要收取1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借读费和赞助费,这些高昂的费用让孙某感到发懵。

因为公办学校门槛高,在城乡结合部,条件简陋、收费较低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然而,这样的学校绝大部分都戴着“非法”的帽子──没有办学许可证,很难逃脱被关停的命运。

已有3年“办学经验”的秦老师说:“要拿办学许可证,必须有房屋产权证。

可由于经费紧张,学校只能租用别人的场地及房屋。

别说我们拿不出房屋产权证,就连房东也拿不出,因为房东也是租村里的地。

”一度拥有1500多名学生规模的私立金星小学就是因为校舍所在地被拆迁,从此销声匿迹了。

“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也不敢在硬件设备上加大投资。

”办学人代某说:“艰难办学,最希望的是能有合法的地位,学生可以放心读书,老师也可以安心工作。

2011国考综合管理类申论真题解析

2011国考综合管理类申论真题解析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省部级(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申论真题及解析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

(20分)1.“给定资料4”写道:“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

”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题,围绕“给定资料4”作答。

题目所说的“基本事实”,就是指黄河本身活动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它活动的客观规律就是题目中所谓的“善淤、善决、善徙”。

即黄河经常性的淤积泥沙,并经常性的发生决口甚至河流改道。

这是黄河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活跃的表现。

把这个问题谈清楚就完成了题目所要求的对这句话的理解。

对于黄河这个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这个规律造福于人类自身,我国人民经历了艰苦的探索,从给定材料4本身来看,列举了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认识和实践,这就集中表现在几代领导人的有递进性的指示上,最新的实践就是“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办好黄河水利,造福人民。

因此,题目中所谓“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也就是说认识规律的目的是要为我所用,因此就要围绕这段文字材料加以深化和应用。

参考答案:“善淤、善决、善徙”即黄河经常性的淤积泥沙,并经常性的发生决口甚至河流改道;这是它自身千百年来所遵循的客观规律。

黄河的规律一方面发育了华北平原,构成中国人生存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黄河也对群众构成威胁。

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指示体现了对治黄规律的认识,最新的实践就是“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办好黄河水利造福人民。

2.“给定材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

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

(10分)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地市级和省级)2份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地市级和省级)2份

2011年国考申论地市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给定资料1.在城里公立小学开学的9月1日,张老师的打工子弟学校也开学了,在垃圾场边的平房里,18名学生走进了简陋的教室。

同是小学教师出身的李某夫妇创办的"行知打工子弟学校",则在一片荒芜的菜地里迎来了求学的孩子们。

最早的一批打工子弟学校就这样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艰难地生存了下来。

这样的学校数量有限,仍有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知道哪里有学上。

在某民办大学做管理工作的孙某为了让从农村接出来的孩子有学上,在郊区找了五六家公立小学。

但是,校方要收取1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借读费和赞助费,这些高昂的费用让孙某感到发懵。

因为公办学校门槛高,在城乡结合部,条件简陋、收费较低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然而,这样的学校绝大部分都戴着"非法"的帽子--没有办学许可证,很难逃脱被关停的命运。

已有3年"办学经验"的秦老师说:"要拿办学许可证,必须有房屋产权证。

可由于经费紧张,学校只能租用别人的场地及房屋。

别说我们拿不出房屋产权证,就连房东也拿不出,因为房东也是租村里的地。

"一度拥有1500多名学生规模的私立金星小学就是因为校舍所在地被拆迁,从此销声匿迹了。

"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也不敢在硬件设备上加大投资。

"办学人代某说:"艰难办学,最希望的是能有合法的地位,学生可以放心读书,老师也可以安心工作。

2011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真题及答案 (省部级(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

2011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真题及答案   (省部级(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省部级(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申论真题给定资料: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黄河从青海源头,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两岸。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篙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黄河流域四季分明,植被繁茂,山溪密布,旱有密布如网的河流输水,涝有山岗丘峦可退。

这里有第一个能显示华夏文明的夏王朝宫殿群,还有商王朝的第一个有宫殿的都城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

商王朝迁徒到安阳殷墟时,甲骨文字己是常用的规范文字,青铜器更显现了殷商王国政权的演化过程。

文字和王权的出现,是黄河文明进程中的二个重大转折点,“中国”一词最早的所指也是黄河流域。

古往今来,黄河两岸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前进。

黄河流域地灵人杰,涌现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历史人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优秀的军事家廉颇、卫青、霍去病,名垂千古的文化巨匠张衡、司马迁、杜甫、白居易、关汉卿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捐躯的杨靖宇、吉鸿昌……他们如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为推进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黄河的骄傲,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黄河第一景观,该是那闻名天下的壶口瀑布。

黄河流经此地时,敛水成束,倾泻在三十多米深的石槽中,形似茶壶注水,正如古云“盖河漩涡,如一壶然”。

在这里,黄河河床陡然收束并下陷,湍急的河水骤然被挤进狭小的空间,瞬时就形成了万马奔腾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省部级(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申论真题及解析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

(20分)1.“给定资料4”定道:“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

”请结合对这句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题,围绕“给定资料4”作答。

题目所说的“基本事实”。

这是指黄河本身活动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它活动的客观规律就是题目中所谓的“善淤、善决、善徙”。

即黄河经常性的淤积泥沙,并经常性的发生决口甚至河流改道。

这是黄河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活跃的表现。

把这个问题谈清楚就完成了题目所要求的对这句话的理解。

对于黄河这个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这个规律造福于人类自身,我国人民经历了艰苦的探索,从给定材料4本身来看,列举了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认识和实践,这就集中表现在几代领导人的有递进性的指示上,最新的实践就是“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办好黄河水利,造福人民。

因此,题目中所谓“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也就是说认识规律的目的是要为我所用,因此就要围绕这段文字材料加以深化和应用。

参考答案:“善淤、善决、善徙”即黄河经常性的淤积泥沙,并经常性的发生决口甚至河流改道;这是它自身千百年来所遵循的客观规律。

黄河的规律一方面发育了华北平原,构成中国人生存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黄河也对群众构成威胁。

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指示体现了对治黄规律的认识,最新的实践就是“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办好黄河水利造福人民。

2.“给定材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

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

(10分)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不超过200字。

解析:本题是单一式的概括题,和2010年地市级概括《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的原因很相似,关键是要对材料五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把握,组织答案要注意答案要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参考答案:(1)政府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治理黄河;(2)王景治理黄河的措施得当;兴修黄河大堤和汴渠,选择河身较短、地势较低的较优行河路线,建设和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3)这一时期自然环境发生变化,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较少,下游分支较多,两侧又有较多的湖泊洼地,使黄河下游水患减少;(4)社会人文环境发生变化,这一时期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使黄河输沙量减少。

二、“给定材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

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20分)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加分题(案例启示类),与2010年国考省部级第二题(分析荷兰退耕还湖)相似。

答案可分两部分,首先概括生态危机的表现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

然后,就如何治理黄河谈谈看法。

注意,要分清其中的经验教训,要以对策的语言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密西西比河因过度开发,导致水质污染、湿地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虽然美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治理,但执行不力,治理工程建设滞后,同时缺乏考虑整体规划。

亚马逊河流域由于森林砍伐、农药化肥污染等原因,生态系统受到威胁。

对此,巴西政府制定了专项法规,但宣传不到位。

尼罗河流域曾经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埃及政府科学规划,建设人工湿地工程,有效治理水质污染,逐步恢复尼罗河生机。

以上案倒启示我们治理黄河,要坚持统筹规划,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好黄河流域综合治理。

具体说来,就是要:第一建设人工湿地工程,保护森林、草原等植被,有效治理农药等造成的水质污染。

第二,制定专项法律,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第三,加强宣传,营造全民关注环保的良好氛围。

三、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

宣传材料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

请参考“给定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

(20分)要求:(1)切合主题(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3)本题作答不超过400字。

解析:宣传手册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因此每一部分都要写出内容要点,而每一部分的内容要点基本上都来自材料,只需要找到答案的角度即可。

参考答案:《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内容要点:1、介绍黄河的源头及其流经地2、以壶口瀑布为例,介绍黄河的自然景观《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内容要点1、古代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印记如宫殿、青铜器、甲骨文等2、介绍黄河流域出现的历史伟人3、介绍黄河流域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如:秦腔、豫剧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的内容要点1、介绍历史和当代黄河的治理情况2、介绍历史和当代黄河的开发情况3、介绍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黄河治理和开发的思想和做法《黄河精神万古传》的内容要点1、指出黄河精神的内容——在治理和开发的过程中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号召人们维护和发扬黄河精神四、“请参考给定材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解析:一、按照击溃题干法解析,材料可以分为以下细节,具体如下:(一)请参考给定资料——意味着要充分联系材料;(二)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意味着黄河精神是本作文写作主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写作最终归属点、提升点;(三)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结合以下三点才能出来好的行文。

第一,中心论点明确,意味着在行文第一自然段一定要出论点,因此,无论如何选角度、自拟标题,一定要有明确的论点;第二,内容充实,有说服力;——强化了分析能力,副省级以上,要特别注意要从微观切入,但是,要重视从宏观与中观之间行走;第三,1000字左右,要重视字数控制——不要过高哦,字数有明确的限制。

二、行文写作先看材料整体行文逻辑比以前变得更难了。

从表象上看,开关材料和结尾材料非常像文化,而整体行文的材料有更侧重于人与自然。

其实,黄河文化精神本身一定要站在发展的视角来看。

只谈精神是空谈,不谈人与自然也是空谈。

因此,要从统筹兼顾人与自然协调、黄河精神来写最高最尖端写法,人与自然是不变的、永恒的,也是科学发展所倡导的,黄河精神要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来看,而这也是统筹当前和长远的范畴,而文化又属于文化软实力范畴,当然,三个统筹兼顾的维度,也可以自由组合来解题。

三、结构简析统筹人与自然弘扬黄河新精神第一自然段:提出论点,突出黄河文化精神的历史扩散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第二自然段:写当前的问题和表现第三自然段:分析原因第四自然段:过渡段第五自然段:对策一:弘扬黄河精神,突出黄河文化发展的方向;第六自然段:对策二:弘扬黄河精神,找准当下黄河精神的重要问题;第七自然段:对策三:弘扬黄河精神,有重点,破题现在的瓶颈,人与自然是抓手;第八自然段:结尾,提升到人与自然为抓手,创新文化精神,弘扬文化精神。

【参考范文】弘扬黄河精神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源自念青唐古拉山的黄河,从远古以来孕育了中原文明,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摇篮,一代天骄毛泽东终其一生对黄河怀有敬畏,他曾说:“藐视什么也不能藐视黄河——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哪!”千百年来代代先辈在治理黄河洪灾与泥沙的奋斗中,层层累积形成了黄河精神,这是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世世代代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历史长程中,必将不断放射出耀眼的光辉。

黄河曾经以她丰饶的乳汁哺育了华夏文明,给两岸以灌溉,也给诗人以灵感,唐诗汉赋、歌曲绘画,无数动人的辞章都与黄河有关,黄河的平均水量为580亿立方米,占中国总水量的2%,是长江的十七分之一,却养育了全国12%的人口,灌溉15%的耕地,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不可磨灭,但由于黄河两岸生态变化和经济建设的影响等因素,黄河污染日益严重,黄河活力日益枯竭。

近一年来,黄河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忧患之河。

为全面治理黄河,使母亲河再现生机与活力,2004年1月12日,黄河水利委员会李国英主任提出了以“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终极目标的“1493”治黄理论框架体系,即:一个终极目标、四个主要标志、杂条治理途径、“三条黄河”建设,在推进“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黄河治理新工程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弘扬黄河精神,确保黄河治理工程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黄河精神永远都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仅丝毫未磨损它的深刻内涵和神奇魅力,而且愈加凸显它鲜明的时代价值。

在建设“三条黄河”,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治河目标的今天,要践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就要大力发扬“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不断开创各项治黄工作新局面。

新中国治黄60年的辉煌业绩证明:伟大的理想信念必须产生强大的动力,坚定的信念必然激发不懈的追求和坚强的毅力,确立了治黄新理念就有了坚定的奋斗目标,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治水新思路,实现以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作支柱。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要把强大的精神动力同先进的理念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与新世纪黄河实际的治黄道路。

按照“1493”治黄体系,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终极目标;“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四个主要标志;减少入黄泥沙的措施建设,流域及相关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有效管理,增加黄河水资源量的外流域调水方案研究,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制定黄河下游河道科学合理的治理方略,使下游河道主槽不萎缩的水量及其过程塑造,满足降低污径比使污染不超标的水量补充要求,治理黄河河口以尽量减少其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是九条治理途径;原型黄河、模型黄河、数字黄河“三条黄河”治河体系是三个有效手段。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任重而道远。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弘扬黄河精神,不断开拓创新,探索治黄新路,积极建立有利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体制机制,持之以恒、不懈奋斗,一定能够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为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永续发展筑就最牢固的根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