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4.3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4.3氧气

4.3 氧气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并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2.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3.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知道氧气能跟好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并能从元素构成上认识氧化物。
4.认识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感悟氧循环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经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从微观角度解析化学反应现象的不一样。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研究自然的精神。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1.实验研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2.实验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课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课前准备仪器:试管、锥形瓶、分液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等。
药品: 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炭、铁丝、蜡烛、火柴等。
教课过程【情境引入】氧气,人们以前把它称作“养气” ,是由于氧气可以供应呼吸,氧气能支持燃烧。
有了氧气,人类就可以“下五洋”研究海底的神秘;有了氧气,人类就可以乘上神州五号“上九天揽月” 。
氧气是如何制取的?它又有哪些性质呢?此刻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发问: 1.关于氧气,你已经知道了什么?2.你知道有哪些方式可以获取氧气?3.在实验室里你如何制取一瓶氧气?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活动天地4-3】实验室制取气体物质的思路解析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种气体时,第一要选择反应物,知道如何控制反应条件,而后要确立气体发生和采集装置,最后要审察整个反应系统能否吻合环保、安全的要求。
请认真思虑以下问题:(1)你以为以下哪些物质不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依照是什么?①水( H2O)②二氧化碳(CO2)③氯化钠(NaCl)④高锰酸钾(KMnO4)⑤过氧化氢( H 2O2)⑥甲烷(CH4)(2)某同学以为: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时,应试虑以下几方面要素。
你能否赞同他的看法?你还考虑到了哪些要素?A.原料能否简单获取B.实验条件能否简单控制C.实验装置能否简单装置D.实验操作能否安全靠谱(3)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采集装置的依照分别是什么?【归纳小结】( 1)一定含有氧元。
鲁教版九上化学 4.3氧气课程教学设计

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种气体时,一般遵循以下思路:首先要选择药品,然后知道反应原理,进而要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以及如何检验是否收集满了一瓶气体。最后要审查整个反应体系是否符合环保、安全的要求。下面就让我们从这些角度一一展开讨论,并制得一瓶氧气。首先是选择药品,
【问题组】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学校
案例名称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师姓名
案例类型
新授课
学段
课标分析
在课程标准中“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我们周围的空气”的内容,课程标准对该部分的要求是“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活动与探究建议为“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身边常见的物质——氧气,帮助学会学生了解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请两位同学上来完成演示实验,先用排水法收集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氧气。
学生设问如下两个问题:
1、如何并证明我们收集到的这瓶是氧气?
2、为什么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呢?哪里出了问题?
【学生一开始就收集气体,导致氧气不纯,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让他们分析原因。】
提示:排水法要等到有连续均匀气泡产生时才可以收集,否则气体不纯。
再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并证明是氧气。
教学设计
【导入】
小明弟弟不小心摔伤了,医生把消毒液涂抹到伤口消毒时,小明发现伤口有气泡冒出,于是小明有一个疑问,这是什么消毒液?产生的气体是什么?询问医生后得知这是过氧化氢消毒液。根据我们所学知识,你认为产生的气体是什么?猜想依据是什么?
鲁教版九上化学 4.3氧气 教案设计

第三节氧气《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2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的操作步骤。
3 能利用所学知识合作学习,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
4 了解什么是催化剂和催化剂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 在交流讨论中账期实验药品,实验装置的选择方法思路。
2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体会知识的获取,感悟科学探究的步骤。
3 通过动手实验,学习对实验的分析,归纳,总结的本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究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学过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等简的基础技能操作,对完整的实验操作能力相当薄弱,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究理解实验操作的技能与思路。
因此,本节课在学习中应从实验的思路入手,利用教学媒体,实物,实验用品等资源,再结合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观能动性也会全力释放,课堂效率也会明显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氧气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四、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观看有关氧气的用途的图片【导入】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行,动植物呼吸,燃料燃烧,钢铁冶炼等都需要氧气。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思路,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
【板书】第三节氧气——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环节二在观看,交流,归纳中总结制取气体的思路。
【过度】氧气是我们生存必不可少的,请你说一说你所认识的氧气。
假设让你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什么?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尝试说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所需要的药品,仪器,总结出制取气体的思路。
由生活实际入手,学生会感兴趣,会有所说。
进而总结实验制取气体的总思路,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原理以及相关实验操作技能。
本节内容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重要环节,为后续的化学实验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步骤,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掌握收集、检验氧气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以及氧气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氧气生成的化学反应原理,掌握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基本性质,对氧气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在实验操作技能上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
同时,对于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制取过程。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展示实验步骤,提高教学效果。
3. 强调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提升实验技能。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氧气的性质:提问学生氧气的主要性质,如助燃性、支持呼吸等,引导学生理解氧气的重要性。
2. 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课主题。
(二)、新知讲解1. 理论讲解:介绍实验室常用的方法——分解过氧化氢制氧。
展示反应式2H2O2 → 2H2O + O2↑,解释原理。
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展示实验器材(如锥形瓶、长颈漏斗、二氧化锰等)和步骤,强调安全操作规范。
(三)、学生实践1.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实际操作。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4-3《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4.3《氧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记住所用药品的状态,理解该反应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所用的仪器。
学会检验、验满和收集的方法,并能指出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优点。
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的问题,让学生边讨论边操作,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
通过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最后尝试设计其他的制取氧气的装置,并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
【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分两部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从整套教材的编写来看,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以后学习氧气的性质和二氧化碳制取起到铺垫的作用,因此要从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分析归纳学习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装置和操作。
难点: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得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对催化剂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问题讨论法。
【教学过程】催化剂(二)反应原理:(三)发生装置:(四)收集方法: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投影】小资料:1.将反应后的二氧化锰过滤、干燥、称量,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发生改变。
2.将称量后的二氧化锰再次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发现有大量气泡冒出,该气泡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板书】【板书】反应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讨论:选择哪些仪器可以组装发生装置?巡视、评价学生组装的装置:……“活动天地4-3”思考3: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是什么?评价学生的回答:……很好!讨论:那么可以选择哪些方法进行收集氧气?选择的依据是什么?【投影】小资料:通常状况下,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在0℃,1个标准大气压下,其密度为1.429g/L,观看老师提供的资料,边看边思考……分析、总结: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4-3《氧气》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4-3《氧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研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理解反应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所用仪器。
掌握检验、验满和收集氧气的方法,并理解制取氧气的优点和催化剂的概念。
2.通过讨论和操作,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设计其他制取氧气的装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自主研究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
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程分为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两部分,本次教学为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研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后续研究氧气的性质和二氧化碳制取有铺垫的作用,因此需要让学生分析归纳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装置和操作。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得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问题讨论法。
教学过程:1.学生回答问题:关于氧气,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知道有哪些方式可以得到氧气?在实验室里你怎样制取一瓶氧气?2.活动天地4-3思考1:哪些物质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依据是什么?3.学生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理解反应原理和装置特点,掌握检验、验满和收集氧气的方法。
4.学生讨论制取氧气的优点和催化剂的概念。
5.学生设计其他制取氧气的装置,并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改写后的文章:本节课程旨在让学生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所用药品的状态,理解该反应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所用的仪器。
通过讨论和操作,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最后尝试设计其他的制取氧气的装置,并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将猜谜语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入课堂,以此了解氧气的基本知识。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3 到实验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案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教学目标:1. 根据氧气的反应原理,组装制取氧气装置,并制备2瓶氧气,学会检验氧气;2.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节内容分两部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性质。
从整套教材的编写上来看,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非常重要的气体制取的实验,因此要从探究过程中抽取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氧气的物理及化学性质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通过实验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用具: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分液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铁架台;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固体、沸石、火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识氧气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景]在屏幕上循坏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过渡]看来氧气与我们息息相关,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
二、如何制取氧气教师提问: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师生共同分析]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反应原理●仪器装置●验满方法●收集方法三、制取氧气设计意图:通过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制取氧气,体验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根据自己探究出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条件以及自己认为组装的最好的仪器装置,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
[体验交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有气泡冒出时,是否能立即收集?[方法拓展]用高锰酸钾(KMnO4)和氯酸钾(KClO3)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鲁教版九上化学 4.3氧气教案设计

第三节氧气
第一课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2.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
【教学难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①药品选择②反应原理③装置④具体操作步骤⑤注意事项【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该课内容
2、教师制作课件,准备仪器
分12个组提供:试管2支、具支试管1支、酒精灯、试管架、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小木条、打火机等
第三节 氧气
一、 氧气的制法
1、 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
2、 实验室制法:
⑴药品的选择:通常用过氧化氢(H 2O 2)溶液,也可以用高锰酸钾固体、氯酸钾固体。
⑵原理: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 2O 2 H 2O + O 2
MnO 2
MnO 2
发生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⑶装置
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
⑷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
则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⑸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
则说明已经收集满。
⑹操作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探究
探究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剂的性质
②掌握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找出最适合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培养学生总结,
比较,分析,推理,归纳等能力
②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学会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
②通过实验,丰富科学体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学,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物质的思路,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学准备:
师准备:⑴准备分组实验所需药品及仪器与实验桌上(试管5支,8℅的H
2O
2,
MnO
2
,瓷片(粉笔末)锥形瓶,等等
⑵导学案
⑶电子白板课件
生准备:预习教材,分好组
探究过程
作业,拓展提高
锰酸钾,氯酸钾等也可制得氧气。
请同学们课后交流。
查阅资料。
设计相应的实验装置,写出反应
原理,实验仪器。
操作步骤
(七)、探究设计实施与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探讨。
对一些方法和步骤还比较陌生,有时还不知所措。
在进行中要不断进行指导和提示。
同时,随时要紧扣本节教学目标,落实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由于课堂上学生活动多可能在时间分配上有些紧,教师要注意掌控。
另外:课前的准备要充分,特别是资料的制作应该具有可视性,符合科学性
板书设计:
力求简明,美观,实用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液)二氧化锰(固)
2.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H
2
O
2
)(H
2
O)(O
2
)
)
.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度
催化剂
“二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
发生装置
3. 装置
收集装置
4.操作顺序:“查”“装”“验”“收”
二氧化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