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易错成语实例解析及语文学习方法

合集下载

成语运用常见错误分析及易错初中语文课内成语汇总

成语运用常见错误分析及易错初中语文课内成语汇总

成语运用常见错误分析及易错初中语文课内成语汇总【常见错误类型】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完整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意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

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是“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

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例3中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类似成语还有:五风十雨对簿公堂大快人心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差强人意万人空巷光怪陆离不刊之论涣然冰释空穴来风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酒囊饭袋有口皆碑不足为训不以为然人面桃花奇文共赏城下之盟穿云裂石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大方之家等等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

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

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与运用回到其本意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例4、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5、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及解释

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及解释

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及解释
高中成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和正确使用成语对于语文考试和日常交流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以及相应的解释和拓展:
1. 乘风破浪:比喻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易错易混:浪遏飞舟。

遏,阻止;飞舟,比喻勇往直前的船只。

这句话比喻不怕困难,勇往
直前,不能错用为阻止困难。

2. 万人空巷:形容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易错易混:
空巷,指空荡荡的街巷。

这句话形容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不能错用为街巷空荡荡的。

3.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的技艺非常精细巧妙。

易错易混:神来之笔。

神来之笔,指写作时灵感突然出现的写作绝技。

这句话形容技艺非常精细巧妙,不能错用为写作时出现的灵感。

4.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

易错易混:
设身处地地。

地,处所;设,设想。

这句话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
或环境中,不能错用为把处所设想为自己所在的地方。

5. 水落石出:水退了,石头就显露出来。

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
显露出来。

易错易混:石出。

石出,指山洞里的石头露了出来。

这句话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不能错用为山洞里的石头露了出来。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成语。

易错成语100例及解释

易错成语100例及解释

[修订]易错成语100例及解释易错成语100例及解释使用成语有时会错用同音字或近义词。

这类错误出现频率非常高,所以,使用成语时要特别注意用字正确。

下面列举的成语,括号前的字是别字,括号内的字是正字。

A1.暗(黯)然失色:黯然,阴暗的样子。

“黯然失色”,形容相比之下暗淡无光,大为逊色的样子。

2.按步(部)就班: 部,门类;班,次序。

“按部就班”,指按其门类,就其次序,比喻学习要循序渐进,做事要遵循规章。

3.安(按)兵不动:指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

按,压住、搁下。

B tiǎn4.暴珍(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殄,灭绝;天物,自然界的宝贵生物。

5.别出新(心)裁: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bì6.毕(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

意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辛。

7.变本加利(厉):厉,通砺,在这句成语里当“更加深一层”或“更加严重” 讲。

huāng8.病入膏盲(肓):病到了无可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

膏肓,中医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认为此二者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9.不可明(名)状: 名,说出;状,形容、描述。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10.不加(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

“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

11.不茅(毛)之地:“不毛之地”形容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12.不径(胫)而走: 胫,小腿。

“不胫而走”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传播流行。

kējiù13.不落巢(窠)臼 :窠、巢同义,但“窠臼”与鸟巢无关,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多指文学艺术)。

14.苍(沧)海桑田:沧海,蓝色的海洋。

“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15.重蹈复(覆)辙: 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覆辙,翻过来的老路。

16.出奇致(制)胜 :制,取得。

“制胜”,取胜。

17.穿(川)流不息 :行人、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成语运用十大错误分析课件

成语运用十大错误分析课件
总结词
用错对象是指将成语用于不适用的对象或情境,导致语义不恰当。
详细描述
例如,将“目不暇接”错误理解为“眼睛无法看清东西”,而实际上它形容的 是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04
成语运用正确方式及技能
学习成语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成语的出处和含义,从 而更准确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类型
以下是成语运用的十大常见错误
1. 望文生义:误解成语的含义,例如将“屡教不改”理解为“多次教育未果”。
2. 褒贬误用:将成语的褒义误用为贬义,或将贬义误用为褒义,例如将“无微不至 ”用于贬义场合。
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类型
01
02
03
3. 语境不合
使用成语与语境不协调, 例如在轻松的场合使用过 于庄重的成语。
实例二:褒贬不分的错误
总结词
褒贬不分是指将成语的褒义或贬义用错,导致情感色 彩与实际不符。
详细描述
例如,将“绞尽脑汁”错误理解为“费尽心机”,而 实际上前者形容用尽所有精力,后者则带有贬义。
实例三:画蛇添足的错误
总结词
画蛇添足是指将成语的意思表达得不够简洁明了,反 而增加了不必要的成分。
详细描述
8. 混淆是非
将错误的成语认为是正确 的,例如将“半斤八两” 理解为“不相上下”。
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类型
9. 褒奖过度
使用褒义过度的成语,例如使用 “完善无缺”来形容一个表现正 常的人。
10. 忽视背景
忽视成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使用具有特 定文化内涵的成语。
成语运用错误的影响与避免方法
前后矛盾
总结词

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类型以及对策

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类型以及对策

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类型以及对策(一)、误解词语,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许多源自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有些成语的理解能够利用“先分析后综合”的方法进行,如“巧夺天工”,主谓结构,“夺”,胜过,“天工”,天然的精巧,那么“巧”必然不能是天然的了。

例题:1、就在公安部门准备收网时,这帮家伙为虎作伥,毫不收敛,在罪行簿上又添新笔。

(╳)2、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几乎万人空巷,街上静悄悄的。

(╳)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4、这个小毛病不足为训,下次改掉就行了,何必大动干戈呢?(╳)5、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火中取栗: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得到好处)6、北大荒虽然天荒地老,但经农垦战士的开发,已经成为商品粮基地。

(╳)(天荒地老:指经过的时间很久)7、我们应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邯郸学步:比喻生硬的模仿,不但学不到人家的本领,反而连自己原有的长处也丢掉了。

)8、“9·11”事件之后,美国股市势如破竹的下跌趋势,令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9、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10、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轩然大波:常用于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11、教育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家长作风。

(╳)12、作家不深入生活,坐在家里管窥蠡测,就创作不出群众喜欢的作品。

(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了解片面狭隘,十分有限。

易错成语精选及解释用法

易错成语精选及解释用法

成语限时训练一1、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高妙胜过了天然形成的。

多形容高超过人的技艺。

耳濡目染:形容经常听到见到,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

(濡:沾染)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腐朽奢靡的生活;也形容城市街道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凤毛麟角:凤凰的毛,麒麟的角,比喻极为稀少而宝贵的人才和事情。

2、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差强人意:“差”含“稍微”义;“强”含“振奋”义。

整个词指“大体上能令人满意或还能振奋人的意志。

不刊之论:不可改动的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订正修改)。

形容言论精当,无懈可击。

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

(忍俊:原指意志锋芒外露后指含笑)。

3、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格调。

独树一帜:独自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或一派。

不落窠臼:比喻文学艺术创作不落俗套,有独创性(窠臼:旧时门下转轴的臼型小坑,比喻旧格式老套子)。

匠心独运:形容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独创性的运用巧妙的构思。

4、无所不为:什么事都干得出。

半斤八两:旧制一市斤是十六两,半斤就是八两,比喻彼此相当,不分高下(多含贬义)。

首当其冲:交通要道。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想入非非:非非,原为佛家语,表示虚幻的境界。

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

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

5、应接不暇:暇,空闲。

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

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琳琅满目:琳琅,精美的玉石。

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

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美不胜收:胜,尽。

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6、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

学子,即学生。

众多的学生。

不负众望:孚:信服。

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趋之若鹜:趋:快走;鹜:野鸭。

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万人空巷: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

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7、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差距不大,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处心积虑: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

高考高频易错成语以及解释

高考高频易错成语以及解释

高考高频易错成语以及解释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高频易错成语。

这些成语由于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或语义演变,往往容易导致考生出现误解或误用。

因此,了解和掌握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对于提高考生的语文成绩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高考中常见的高频易错成语,供考生们复习和参考:
1. 空穴来风:指毫无根据的谣言或传闻。

考生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理解其背后的含义,避免将其误用于描述真实存在的信息或根据。

2. 三人成虎:原意指多人谣言惑众,但考生常将其误解为“团结合作”。

因此,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准确把握其本意和用法,避免出现语义偏差。

3. 首当其冲:原意指某事物中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损失,但考生常将其误解为“首先受益”等意思。

因此,需要准确把握该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避免出现语义混淆。

4. 溢美之词:指过分赞美或夸大的言词。

考生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理解其背后的含义,避免将其误用于描述真实存在的优点或贡献。

5. 望其项背:原意指能够看到某人的背影,表示追赶或超越的意思。

但考生常将其误解为“望其颈项”,导致语义偏差。

因此,需要准确把握该成语的用法和含义,避免出现误用。

以上是一些高考高频易错成语的例子。

考生在复习中需要加强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和掌握,以确保在考试中正确运用这些词汇,提高语文成绩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需要注重平时的阅读和积累,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素养。

常见成语使用错例解读

常见成语使用错例解读

20.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 应付。不形容衣服很不合身
21.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 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新了亚洲纪录,并且为中国 队再添一金。
不孚众望,不使群众信服。意思反了。改为 “深孚众望”或“不负众望”。
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使人不 知道说的是些什么。是用于批评说话人的。
25.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 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 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褒义。这里用 于贬义。
“不可理喻”有极端蛮横、极端愚昧、不讲道 理的意思。不合语境。
3.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 泪”,面对这些禁酒宣传标语,一些司机不以为然,等到出 了交通事故以后才后悔不已。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这里表示“不在乎”,该用“不以为意”。
4.刚刚参观了城市远景规划展览的政协委员们在座谈会 上高谈阔论,畅所欲言,表现出参政议政的极大热情。
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贬义。
5.影片中著名演员唐国强将长征路上的毛泽东演得栩栩 如生,形似神更似。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多指绘画或雕刻)非常逼 真,如同活的一样。能说“活人像活的一样”。
6.如果你能身临其境地替小王想一想,你就会同情他的 遭遇,不会对他这样求全责备了。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应换为“设身 处地”。
7.王厂长的一席话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了许多抓 好产品质量的建议。 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 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谦辞,不能用于别人。注意,不少成语 是专用于谦敬的。如:篷荜生辉,别人的来到使自己感到 荣幸。鼎力相助,别人的大力相助。一言九鼎,别人说话 顶用,受到大家尊重。狗尾续貂, 8.这家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自从他当上厂长后,经过他三 年处心积虑地经营,终于扭亏为盈,走出了困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错成语实例解析及语文学习方法1. 万人空巷【解释】: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示例】:喜讯传来,首都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

【误用】:常被误用作街巷空空无人之意。

2. 登堂入室【解释】: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示例】:努力钻研,终会有登堂入室的一天。

【误用】:常被误用为“进入屋子”。

3. 望其项背【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

【示例】:面对五四时期的伟大作家,现在的很多所谓的作家,实难望其项背。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赶不上”。

4. 目无全牛【解释】: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形容技艺已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

【示例】: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达到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程度才是精英。

【误用】:常被误用为没有全局观念。

5. 七月流火【解释】:火,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

出自《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指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

【示例】:七月流火,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误用】:常被理解为七月骄阳似火。

6. 罪不容诛【解释】: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示例】:此人犯罪手段十分残忍、情节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

【误用】:常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7. 首当其冲【解释】: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示例】:平原的游击根据地将首当其冲。

【误用】:常被误用替代“首先”。

8. 危言危行【解释】:危:正直。

指的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示例】:《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9. 不刊之论【解释】:刊,古代指消除刻错的字;不刊意为不可更改。

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示例】:这些经典著作,内容深刻,都是不刊之论,应该好好阅读。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10. 明日黄花【解释】: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示例】:如果外界信息来源只有报纸、收音机,当他们断断续续地传到人们耳朵里时,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误用】:常被误写作“昨日黄花”。

11. 无所不为【解释】:没有不干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做。

【示例】:他依仗官高权大,目中无人,无所不为。

【误用】:常被误指为能力强,没有什么不能做的。

12. 炙手可热【解释】: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

【示例】:在刘志军炙手可热地时候,一些问题大家都不敢开口。

【误用】:现常被误用为某样事物很红或很抢手,非常流行受追捧。

13. 差强人意【解释】:差,程度副词,勉强。

大体上使人满意。

【示例】:那几幅画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幅梅花图还差强人意。

【误用】:经常被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14. 不足为训【解释】: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

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示例】:过于夸大的道义规范会导致空虚迂腐的行为,这些不足为训。

【误用】:常被误用为“不足以成为教训”。

15. 文不加点【解释】: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示例】:他才思敏捷,看到约稿邀请,一挥而就,文不加点。

【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写文章粗心大意,不加标点。

16. 不学无术【解释】: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示例】: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学无术”四个字的毛病。

【误用】:常用来说别人不学习,游手好闲。

17. 不以为然【解释】:然,正确。

不认为是正确的。

【示例】: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

【误用】: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18. 耳提面命【解释】:褒义词,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

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示例】:母亲的耳提面命,我时刻不敢忘。

【误用】:常误用为贬义词。

19. 穷形尽相【解释】: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

现也用来表示丑态毕露。

【示例】: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得力于他高超的写作技巧。

【误用】:常被误解为“原形毕露”之义。

20. 三人成虎【解释】:比喻谣言或讹传经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听者信以为真。

【示例】:这真是三人成虎啊,明明是不可能的事,如此一传竟成真的了。

【误用】:常被误认为人多力量大。

21. 鼎力相助【解释】:敬词,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示例】:感谢各位的鼎力相助,我们这间公司终于落成!【误用】: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22. 蹉跎岁月【解释】:蹉跎:时光白白过去。

指虚度光阴。

【示例】:这么些年我一事无成,不过是蹉跎岁月。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23. 名噪一时【解释】: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示例】:别看他现在名声淡了,当年可是名噪一时的人物。

【误用】:常误用为贬义词。

24. 始作俑者【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示例】:事到如今,再去追究谁是始作俑者,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误用】:常误用为褒义词,指某种新制度的开创者。

25. 不忍卒读【解释】: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示例】:这篇悼念张公的文章,情真意切,不忍卒读。

【误用】: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26. 不胜其烦【解释】:胜:禁得起;烦:烦琐。

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示例】:许多反动宣传影片,光是列举名目就不胜其烦。

【误用】: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27. 胸无城府【解释】: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以揣测得深远用心。

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示例】:他是个胸无城府的人,很是单纯坦率。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大脑简单”,贬义词。

28. 身无长物【解释】: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困。

【示例】:逃难至此,他已是身无长物,十分落魄。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29. 鬼斧神工【解释】: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示例】:中国许多的传统技巧真是鬼斧神工,难以想象的精巧。

【误用】: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

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30. 求全责备【解释】: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

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示例】: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误用】:常被误用为“委曲求全”。

31. 充耳不闻【解释】: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示例】:她只装作充耳不闻,照样我行我素。

【误用】: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32. 瓜田李下【解释】: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示例】:为人要正派,莫做瓜田李下,惹人怀疑之事。

【误用】: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33. 卓尔不群【解释】:卓尔:突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

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示例】:他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英勇无畏,卓尔不群,获得了所有人的赞佩。

【误用】: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34. 如坐春风【解释】:形容收到良好的教化。

【示例】: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误用】:常误用为享受春天的美景。

35. 相敬如宾【解释】:特指夫妻相敬相爱,与“举案齐眉”含义类似。

【示例】:父母一生相敬如宾,是夫妻的典范。

【误用】:误用在母女、婆媳等其他家庭关系之间。

36. 走马观花【解释】: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

【示例】:展会上人山人海,大家都是走马观花,略看一遍。

【误用】:易与“浮光掠影”相混。

37. 师心自用【解释】: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示例】:任何方案的拟定,主事者都不宜先入为主,师心自用,要取决于大多数人的意见。

【误用】: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38. 安土重迁【解释】: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

【示例】:中国人往往给人留下怀恋故土、安土重迁的印象。

【误用】:易理解相反,以为是看重搬迁之意。

39. 石破天惊【解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出人意料,有难以形容的奇境。

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示例】:这篇文章意义不大,作者所提并非什么石破天惊之见。

【误用】:常误与“排山倒海”等连用,指自然力量之大。

40. 安之若素【解释】: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

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示例】:虽然高考名落孙山,但他却安之若素。

【误用】:不能表示一般情况下的“心里安稳”。

41. 侃侃而谈【解释】: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示例】:他平日一向沉默寡言,想不到在辩论会上竟侃侃而谈,令人大吃一惊。

【误用】: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混淆。

42. 期期艾艾【解释】: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示例】:他只要一着急,说话就期期艾艾的,半天也吐不出一整句话来。

【误用】:易误指吞吞吐吐。

43. 首鼠两端【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示例】:你在做决定的时候总是这样犹豫不决、首鼠两端的。

【误用】: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44. 处心积虑【解释】: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

【示例】:这些人处心积虑地制造假药,就是为了赚黑心钱。

【误用】: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力)”。

45. 侧目而视【解释】:侧:斜着。

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示例】:来往的人对这个劣迹斑斑的小青年都是侧目而视。

【误用】:易误解为尊敬。

46. 望尘莫及【解释】:莫:不;及:赶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示例】:他的成绩超过我们许多,我们真是望尘莫及了。

【误用】: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47. 改弦更张【解释】: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

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示例】:为了让公司的业绩有质的变化,经理决定将旧制度彻底改弦更张。

【误用】: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48. 不知所云【解释】:云:说。

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言语混乱或空洞,令人摸不着头脑。

【示例】:他说话总是吞吞吐吐,真是不知所云。

【误用】: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语文课文的基本学习方法1.预习法预习课文六步法:读一读,了解课文的大意;拼一拼,掌握生字读音;查一查,弄懂新词的意思;再读读,理解每段大意;试一试,解答课后的作业;想一想,知道文章的中心。

因文而异的预习法。

(1)抒情文章,要多读,要动情地朗读,抒发感情,体会感情。

(2)故事性强的文章,要初步掌握故事情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寓言故事,要通过初读,着重思考,作者是怎样通过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