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6节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材料的利用与发展》教学说课课件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材料的利用与发展》教学说课课件

的超 强级 度玻 改璃 变能 颜根 色据
光 照
成超 的级 刀陶 具瓷 削质 铁地 如坚 泥韧
, 制 可纳 以米 防材 水料 制 成 的 手 机 ,
1.知道材料发展的历史 2.知道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例1、“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
CO和
A.甲醇(C
B
在化学工业中,除了要及时处理好“三废”,还要努力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增加 产品的产量,从根本上降低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1.知道材料发展的历史 2.知道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例2、塑料的使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由此也带来了“白色污染”。下列
解决“白色污染”的合理措施是( D )
A.焚烧废旧塑料袋
c
原始人打制的石器
石斧和石箭头
青铜兵器
材料的发展历程: 标志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原始社会 火的发明
石器
陶器
商朝
青铜器
春秋晚期
钢铁的使用
新型材料的使用
21世纪
合成材料的使用
100多年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有目的地改进材料的性能, 使半导体材料、光纤材料(如图)、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新型 材料不断涌现,促进了通讯、计算机、航空、航天等行业迅 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炼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棕色烟气,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尘粒和高 浓度的一氧化碳气体等,因此工厂安装了回收设备,将这些“放在错 误地点的原料”进行回收利用。例如,从烟气中回收的氧化铁尘粒可 以用来炼钢;得到的一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或燃料;烟气带出的热 量可以用于制造水蒸气。此外,炼钢时生成的炉渣可以用来做矿渣水 泥,含磷量较多的炉渣则可加工成磷肥等。

2.6材料的利用与发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2.6材料的利用与发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2.材料的性质与用途: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及应用领域,如金属的导电性、塑料的韧性等。
3.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学习材料研发的基本方法,了解新型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4.可持续发展与材料利用:强调在材料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要注重环保、节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5.实例分析: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实例,分析其制作原理及环保意义。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研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材料分类、性质与用途等基本概念;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探讨材料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案例研究法则用于分析具体材料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材料的应用。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本节课将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和实例分析等活动,促进学生参与和互动。例如,在介绍材料分类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在探讨材料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材料性质与用途:介绍不同材料的特点及应用领域,如金属的导电性、塑料的韧性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材料开发与利用:讲解材料研发的基本方法,介绍新型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3.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讨论:分组讨论材料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环保、节能等方面。
提问: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关于材料分类、性质与用途等方面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材料的分类、性质与用途,了解材料研发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学习材料的分类、性质与用途,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强调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学生关注材料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实例分析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与交流技巧。

浙教九上科学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课件

浙教九上科学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课件

新型材料的使用
21世纪
合成材料的使用 100多年前
新知讲解
新型材料:指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优异特性和功能 并能满足技术进步所需的材料
光电子信息材料
先进复合材料
超级陶瓷材料
新型金属材料 新型高分子材料
超导材料
纳米材料
以超级塑料制成的 头盔防弹、抗压、 撞不破
超级陶瓷质地坚 韧,制成的刀具 削铁如泥
超级玻璃能根 据光照的强度 改变颜色
特点
具有优异特性 和功能,与普 通材料的性质 差别很大
合作探究
纳米材料 指其基本颗粒在1~100 纳米范围内的材料
在机械强度、磁、光、声、热等 方面和普通材料都有很大的不同
纳米陶瓷具有 很好的韧性
新型纳米油墨 的色调更浓
纳米铅粉加入固体燃料中, 会使火箭前进速度加快
第二章第6节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第1课时
浙教版 初中
人类对金属材料 的使用不仅与金 属的活动性有关, 还与金属冶炼的 难易程度有关
新人知讲类解历史上不同时代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或战争中使用的武器, 都记录了材料的发展过程。
材料的发展历程:
石器 原始社会
陶器 使用火
青铜器 商朝
铁器
春秋晚期
新型材料的出现,大 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 展,促进了人类社会 文明的进步。
书本P68
炼钢与“三废”的回收利用
炼钢
棕色气体
氧化铁 一氧化碳 炉渣 热量
回收炼钢 化工原料或燃料 矿渣水泥或磷肥 水蒸气、发电
合作探究
某市有一家工厂处理含铜垃圾的生产流程如下:
写出上述生产流程中与提取铜直接有关的 A、B、C 三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 ____2_C_u__+_O__2__△___2_C__u_O_____________。 B. ___C__u_O__+_H__2_S_O__4_=__C_u__S_O__4_+_H__2_O____。 C. ____C_u__S_O__4_+_F_e__=_F_e__S_O__4_+_C__u_______。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第6节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课件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第6节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课件
据《世界报》报道,德国波恩的达姆施塔特技术大 学研制成了一种集坚硬和耐高温两大优点于一体的超 级陶瓷。这种新的陶瓷可耐高温1600℃,广泛应用于 发动机,汽轮机制造及航天航空工业上。制造这种超 级陶瓷的基础材料是一种以硅为基础的塑料,其晶体 结构是由硅和氨原子交互而成。在进行高温处理后, 这种材料就变成了氮化硅和金刚砂的混合物,表面形 成了一层氧化硅,可防止进一步的氧化。
CuSO4 Fe FeSO4 H2
根据上图各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断各物质 的名称,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6 材料的利用和发展
原始人生产矛的过程 石制割砸器具
陶 瓷
印第安人的石斧
青铜器时代
青铜宝剑
青铜鼎
青铜编钟
古代铁器
中医碾槽
古代兵器
塑料和橡胶
100多年前
材料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 火的发明
Cu(OH)2+H2SO4=CuSO4+2H2O
原料的利用率、安全、
考虑因素:操作简便、产生的污
成本高、步骤 繁锁 ,操作
染、制备成本等方面 复杂,不经济
绿色行为:
想一想生活 中我们可以 去做到哪些 绿色行为
绿色话题 控制实验药品用量 不用一次性筷子 不用含氟冰箱
少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 垃圾袋装,分类投放 节电节水 不用含磷洗衣粉 不吃野生动物
石器 陶器
商朝
青铜器
春秋晚期
钢铁的使用
标志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新型材料的使用
21世纪(信息时代)
合成材料的使用
100多年前
直接泼到纳米 衬衫上的水和 油污只是停留 在衣服的表层, 轻轻一掸就掉 下去了,没有 留下一点痕迹。
超导材料
当某种材料在低于某一温 度时,出现电阻为零的现 象即超导现象,该温度即 是临界温度(Tc)。超导 体是一种抗磁体,低于临 界温度时,超导体排斥任 何试图施加于它的磁场,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2.6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2.6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新型材料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人类历史上不同时代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或战争中使用的武器, 都记录了材料的发展过程。
石斧
古陶瓷
石矛
各类青铜器
古代铁器
现代合成材料 半导体材料
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
材料与人类发展
原始社会 石器
火的利用 陶器
商朝 青铜器
材料制造与 环境保护
融会贯通
石器 陶器 铜器 铁器
光电子信息材料
先进复合材料

超级陶瓷材料

新型金属材料

新型高分子材料

超导材料
纳米材料
绿色化学 工业“三废”及时处理
课堂练兵
把研究工作视为游戏是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海姆及其团队的
特别之处。他们发现的新材料石墨烯有许多奇特的属性:密度小、
硬度大、柔软、可回收,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及抗拉伸能力,
A.石器 B.青铜器 C.铁器 D.高分子材料
谢谢
春秋晚期 钢铁的使用
材料的更新标志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新型材料的使用 21世纪(信息时代)
合成材料的使用 100多年前
新型材料
概念: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优异特性和功能并能满 足技术进步所需的材料。
以超级塑料制成的 头盔防弹、抗压、 撞不破
超级陶瓷质地坚 韧,制成的刀具 削铁如泥
超级玻璃能根据 光照的强度改变 颜色
它也将会代替现有的硅材料。根据石墨烯的属性,下列不能用石墨
烯来制造的是( B 轻型飞机材料
D.新型防弹衣材料
课堂练兵
变色镜是由一种叫做“光致变色”的玻璃制成的。它是在普通玻璃 原料中加入氯化银等物质,这些物质在光的作用下分解成黑色银微 粒而使玻璃变暗。在暗处,由于加入玻璃中的催化剂的作用,又可 化合成氯化银等物质。下列有关变色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第二章第6节材料的利用与发展》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6节材料的利用与发展》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上册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应用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材料科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培养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材料的分类和基本特性。

(2)掌握材料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材料的基本性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收集和整理,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创新能力。

(2)增强学生对材料科学发展的认识和热爱。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对材料基本特性的理解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3. 考试评价:通过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材料利用与发展的整体掌握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材料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材料的种类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材料的分类、特性和应用,重点介绍几种常见材料的发展历程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实验探究: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材料的外观、硬度、韧性等基本性质,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材料的利用和发展趋势,分享收集的资料和观点。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实验结果,强调材料科学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材料基本特性的理解。

2. 作业布置:布置实验报告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3.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或网站,了解更多关于材料科学的知识和发展动态。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对材料知识的理解程度。

2.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第6节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九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第6节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九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废气处理
一般是安装回收设备,将尘粒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除去,一氧化碳可以回收再利用,二氧化硫可利用与碱溶液反应而除去
说明 在化学工业中,除了要及时处理好“三废”,还要努力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增加产品的产量,从根本上降低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典例3 (2022·衢州期中)下列有三种制取硝酸铜的方案。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稀) 请你分析考虑选择一种最适宜的方案:________。你选此方案而不选另两个方案的理由是(每个方案只说出一个理由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三
方案一有二氧化氮生成,会污染空气(合理即可)
方案二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不能与硝酸亚铁反应
例题点拨选择方案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比较:理论上是否可行、是否经济(廉价)、是否环保、是否安全、是否简便易行等。被选择的方案应没有这些缺点,或者是缺点最少的,而且理论上必须是可行的。
置换反应

[解析] 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该方法利用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CuO+H2SO4===CuSO4+H2O
(2) 方法二:用铁粉与稀硫酸制得氢气进行如图实验。仪器 的名称是________。通入氢气的导管末端应位于试管____(选填“Ⅰ”“Ⅱ”或“Ⅲ”)处。该制备铜的方法利用了氢气的______性。 氧化铜与足量氢气反应,计算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酒精灯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材料的利用与发展》PPT教学课件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材料的利用与发展》PPT教学课件


分 2Cu+O2 2CuO ;

练 CuO+H2SO4 CuSO4+H2O 。
解析知识要
(3)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硝酸铜再与氢氧化钠溶 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沉淀再与稀硫酸反应生
点 分
成硫酸铜。
类 练
Cu+2AgNO3 Cu(NO3)2+2Ag ;
Cu(NO3)2+2NaOH Cu(OH)2↓+2NaNO3 ;
其他海绵或吸附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木材海绵中碳原子不再运动
B.木材海绵能够有效解决石油和化学品泄漏对世界各地的 水体造成的破坏
解析规律方
C.木材海绵吸附油污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 D.木材海绵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答案]B
解析规律方
[解析] 原子是不断运动的;从题干中可知木材海绵具有很强的 吸附性,能有效解决石油和化学品泄漏对世界各地的水体造成
[解析] 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反应物中所有的原子都进 入生成物中,所以化合反应属于“绿色化学工艺”。




解析规律方
11.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 质,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陶瓷工业等领域。
法 综
工业上从铝土矿中获得物质X,从空气中获得氮气,再通过X
合 练
Al2O3+3H2↑
解析规律方
10.“绿色化学工艺”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工业 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其理想状态是反应物里的原子全部进入
法 综
欲制取的产物中,对环境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6节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纳米材料的高科技应用;
2.常识性了解“绿色”能源;
3.常识性了解记忆合金在各种领域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污染的防治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一些新材料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初步认识新型材料的高科技应用。

了解材料的发展史。

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图片如:煤、水、食盐、水晶等。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一、材料的发展历程
提问:你们知道材料的发展史吗?哪位同学可以起来回答一下。

总结材料的发展史:石器→陶器→青铜器→钢铁的使用→合成材料的使用→新型材料的使用。

二、新型材料
指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优异特性和功能并能满足技术进步所需的材料。

包括:光电子信息材料、先进复合材料、超级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
料、新型高分子材料、超导材料。

1.光电子材料:实现光子变电子、电子变光子、一种频率的光子变为另一种频率的光子,或自发辐射变为受激辐射的技术,称为光电子技术。

2.先进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

3.超级陶瓷材料:纳米陶瓷等。

4.新型金属材料:记忆合金、铝合金、金属玻璃等。

5.新型高分子材料:导电塑料做成的塑料电池、人工器官、可降解材料、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等。

6.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指由粒径在1~100纳米之间的粒子组成的材料。

将宏观物体细分成纳米粒子后,它将显著的不同。

纳米材料在机械强度、磁、光、声、热等方面都与普通材料有很大的不同。

①一般陶瓷脆性较大,撞击易破碎,而纳米陶瓷有很好的韧性,撞击也不易破裂。

②新型纳米油墨的色调更浓,书写的字迹色泽更好。

③将纳米铅粉末加入到固体燃料中,会使火箭推进器的前进速度增加好几倍。

三、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
1.“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如下: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材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以减少废弃物向环境中的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2.工业“三废”及处理。

(1)工业“三废”是指废水、废渣、废气。

(2)处理方法如下:
①“废气”的处理一般安装回收设备,将尘粒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除去,一氧化碳可以回收再利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利用与碱溶液反应
除去。

②“废渣”的处理一般是制水泥或其他建筑材料,变废为宝,如含磷的废渣可转化成磷肥等。

③“废水”的处理是建立污水处理厂,将废水中的有害金属转化为沉淀,制成需要的金属材料等,废水符合排放要求后再排放到河流中或循环利用。

3.探究:怎样以铜为主要原料制备硫酸铜。

(1)设计实验方案:课本介绍了一种方案,其它方案还有以下三种:
方案一:Cu+2H
2SO
4
(浓)CuSO
4
+SO
2
↑+2H
2
O。

方案二:2Cu+O
22CuO;CuO+H
2
SO
4
CuSO
4
+H
2
O。

方案三:Cu+2AgNO
3=2Ag+Cu(NO
3

2
;Cu(NO
3

2
+2NaOH=Cu(OH)
2

+2NaNO
3;Cu(OH)
2
+H
2
SO
4
=CuSO
4
+2H
2
O。

(2)针对原料的利用率、产生的污染、制备成本等方面进行讨论。

方案一:利用率低、会产生污染。

方案二:可以利用。

方案三:成本高、步骤繁琐。

化工生产原则:除了处理“三废”,还要努力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增加产品的产量,从根本上降低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第6节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1.材料与人类社会发展
2.新型材料
3.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
例1 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材料,它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强度高、可塑性好、易于加工,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根据钛合金的主要性能,下列用途不切合实际的是( C )
A.用来制造人造骨
B.用来制造航天飞机
C.用来做保险丝
D.用来制造船舶
例2 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内径为几个纳米(1纳米=10-9米)的空心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
B.碳纳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C.碳纳米管材料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D.碳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一、当堂反馈
1、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 回收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B. 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
C. “低碳生活”倡导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
D. 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
2、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下列不同时代物品的材料在加工、制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A.石器 B.青铜器
C.铁器 D.高分子材料
3. 通过化学研究生产出的新材料有许多,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新材料的是(C) A.医用人造血管
B.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
C.酒精—汽油
D.作破冰斧柄的玻璃纤维塑料
4. 中国科技大学课题组以壳聚糖作三维软模板,研究了一种制备酚醛树脂与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新方法,成功研制了具有双网络结构的复合气凝胶新型隔热
防火材料,该材料具有轻质多孔、隔热防火等特点。

下列有关新型隔热防火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 建筑物使用隔热材料可以降低能耗和提高能量利用率
B. 使用新型隔热防火材料可以避免钢筋混凝土材质的建筑物因火灾而坍塌
C. 新型隔热防火材料中的硅原子是静止不动的
D. 新型隔热防火材料的使用可以减少普通有机隔热材料的污染问题
5. 变色镜是由一种叫做“光致变色”的玻璃制成的。

它是在普通玻璃原料中加入氯化银等物质,这些物质在光的作用下分解成黑色银微粒而使玻璃变暗。

在暗处,由于加入玻璃中的催化剂的作用,又可化合成氯化银等物质。

下列有关变色镜的说法错误的是(B)
A.变色镜玻璃和普通玻璃的不同是加入了氯化银、催化剂等物质
B.变色镜玻璃变色是一个物理变化的过程
C.加入玻璃中的氯化银属于盐类,而分解成的银微粒是金属单质
D.由变色镜变色原理可知,氯化银应避光保存
二、课后练习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

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

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A )
A. 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 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 CCl4是一种化合物
D. 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7.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

我国在纳米碳管的研究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纳米碳管中碳原子按一定方式排列。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A.纳米碳管是一种“纳米”物质制成的材料
B.纳米材料将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C.纳米碳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
D.纳米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8. 下据报道,科学家成功打造出世界上首个硼“足球烯”(如图所示),它是由40个硼原子构成的硼球分子,这个由硼构成的新形态有望带来新的纳米材料,并可能在储氢中发挥巨大作用。

下列关于硼“足球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硼“足球烯”是非金属单质
B. 硼“足球烯”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C. 硼“足球烯”与C60的原子排列相同
D. 化学性质与普通硼单质不同
9. 为从废铜屑中得到较纯的单质铜,某探究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若X是铁,第③步反应还应有氯化铁生成
B.X还可以是Zn,但不能是Ag
C.直接用废铜屑进行②③步操作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D.向第②步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即证明盐酸过量
10. 硼纤维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弹性,不与氯气、水反应,可与某些金属制成新型材料,在1200~1300℃时,氯化硼(BCl3)蒸气与干燥、纯净的氢气反应可制得硼和氯化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含硼纤维的材料可能具有耐热性
B.氯化硼可能与水反应
C.该反应中只有两种物质为气态
D.该反应需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