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
电子病历在数字化医院建设应用现状及对策论文

电子病历在数字化医院建设应用现状及对策【摘要】当前,电子病历受到中央的重视也就不足为奇了。
笔者主要参考当前电子病历的建设实际,重点对电子病历的建设的困境和难题进行简要的剖析,然后从可以实际运作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病历;数字化医院;应用现状及对策电子病历的建设,对于医院的发展,是医院管理中最重要一环。
电子病历不仅可以节约书写病历,管理病历的人力与物力,而且可以通过对病情数据数字化管理以及深入挖掘,能够更好地对这些病情的发生和各项隐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对于一些尚未大规模爆发的未知疾病疫情能够及时地通过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有效地加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1电子病历的含义与优势电子病历,英文的缩写是emr,其实就是数字化的医案和病案、个人的数字化健康记录。
关于电子病历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没有病就不会有病历,其实电子病历不仅仅是对个人住院或者诊疗信息的记录,更多还是对个人进行相关医疗保健行为以及该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的信息的一种综合数字化行为。
这个数字化的行为不仅仅是对这些数据进行相关的数据采集,还包括对这些数据的录入与整合,以及相关的信息存储,最终就是实现处理、分析或者传输等[1]。
因此,电子病历不是一种静态的病历,而是一份不断更新的医疗资料,并且能够为电子病历的持有者提供适宜自身的医疗保健服务,即使是个体本身,也不一定对于自己所有的医疗指标都了如指掌,而电子病历就可以便捷地对这些信息进行录入和输出了。
电子病历与传统纸质病历比较,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手写病历的弊端早已充斥于人们的耳间,比如部分医生书写潦草,写出来的病历或者处方犹如“天书”,即使国家卫生部已经三令五申地强调书写医疗字面材料必须“字迹清楚”,但是一部的医疗材料还是停留在“自己清楚”的阶段。
此外,纸质的病历材料对于医院成本也是不一个不少的开支,而且也不利于节能型社会的要求,浪费纸张,后期管理成本增加,点算、登记、整理相关的纸质病历材料的人力都是一个庞大的数量,相比数字化的电子病历而言,查找相关信息的难度增加了不知道多少倍[2]。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版)_学习笔记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版)学习笔记1.概述1)卫生部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简称“3521工程”,即建设国家、省和地市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
2)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
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是由医疗机构以电子化方式创建、保存和使用的,重点针对门诊、住院患者(或保健对象)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信息的数据集成系统,是居民个人在医疗机构历次就诊过程中产生和被记录的完整、详细的临床信息资源,是记录医疗诊治对象医疗服务活动记录的信息资源库,该信息资源库以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存在,并且能够安全的存储和传输,医院内授权用户可对其进行访问。
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也称为电子健康记录,即电子化的健康档案,是关于医疗保健对象健康状况的信息资源库,该信息资源库以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存在,并且能够安全的存储和传输,各级授权用户均可访问。
电子病历是电子健康档案的主要信息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健康档案对电子病历的信息需求并非全部,具有高度的目的性和抽象性,是电子病历在概念上的延伸和扩展。
3)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
以患者电子病历的信息采集、存储和集中管理为基础,连接临床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平台,是医院内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实现统一集成、资源整合和高效运转的基础和载体。
医院信息平台也是在区域范围支持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跨机构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服务的重要环节。
4)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协同。
是指以区域内电子病历信息的共享为基础,以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转检、会诊等业务为特征的医疗服务。
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协同需要电子病历共享库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支撑,该医疗服务平台为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健康档案中有关医疗服务域的相关信息。
基于卫生信息平台的电子病历信息共享研究和实现-201308-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H /W 4 + I $, %&# ’ $+6 5 &, ’ + F V &3 0 1$+# 5 0X0 &# 54 + I $, %&# ’ $+R &# I $, %
\O = .e 5 ? :< ‘ D :1 )S/ . PSD 5 )b fd 5 :1)H R fQ 5 )O f / . PQ 0? : )H T H ? :< e 0? :
)$*
的临床
技术 " 最 终 确 定 电 子 病 历 数 据 的
传 输 技术 是以 消 息 方 式 来 传 输 和 交 换 标 准 化 ( 结 构 化 的电 子 病 历 数 据 & 使 得 电 子 病 历 数 据 在 传 输 和 交 换 过程中 能 够 被 计 算 机 自 动 识 别 " 实 现 电 子 病 历 数 据 的自动 化 传 输 和 存储 & 确定电子病历 数 据 传 输 技 术 规 范 后"借 助 卫 生 信 息 平 台 "实 现 电 子 病 历 数 据 的 传 输 和 交 换 & 浙 江 的省级卫生信息平 台 分 为 网 络 层(数 据 库 层 和 存 储 H \< * d .技术 实 现 层 $ 层 " 专 网 运 用 cd
#
# "!
!
$
!
!
#!
#G "% = # * & 6 D # , # +6 % 0 > ( & < # 6 +, "! ( , , % 3% ( ?% 0# 1 # $% "V "% H # +$3 8 $# 9 % * & # 6 : " 56 +6 % J % :M+K ( * +6 ( * :( * ; # +3$( & # & +$0 G * % +6 / % $6 ( 4 $% 1 6 # ( )& ; # & % +& % & " > +$3Q "( ) $#"""$ " ! "# $+ $
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数据的突增,医院等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建设一个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已经成为一种必需。
一方面,通过信息共享,患者的医疗记录和各项检查结果可以在不同医院之间互相传递,医疗机构之间形成共享知识的生态,从而能够提高医疗效率和诊疗准确率。
另一方面,共享平台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实现医疗数据归档和融合,方便医务人员查询和管理患者医疗信息,同时也能够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
1. 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要求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前提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医疗信息的规范化。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共享平台上实现真正的普遍共享和互通。
在这一点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体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医疗现状和政策法规来建设。
然而无论建设模式如何,任何一个共享平台都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1 安全保障医疗信息的共享平台需要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的隐私和安全。
因此,安全措施是共享平台建设的核心。
共享平台应该实现数据加密传输、访问控制、身份验证和防火墙等多层保障措施,从而确保用户的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个人或组织所窃取。
1.2 数据标准化数据标准化是信息共享的前提,共享平台需要整合各机构的医疗信息并使其规范化,这包括统一医学术语和诊疗规范等。
在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工作中,必须充分考虑数据的质量,重视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必须确保存储的数据是真实可信的。
1.3 开放性和互通性共享平台需要具备开放性和互通性,使得患者数据可以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流通。
不同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都必须有权限访问平台上的信息,而平台也必须支持跨机构查询、编辑和更新等功能。
这样才能满足大型医院集团内部或跨域共享信息的需求。
1.4 可扩展性一些已经成熟的共享平台往往随着业务和数据量的增长变得笨重、可靠性变差。
因此,在共享平台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其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

区域医药卫生信息平台
医药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和业务协同平台
疾病 预防控制 妇幼 保健 卫生 监督
120、 血液管 理
药品保 障和监 管
第三方增值 服务:商业 保险、健康 管理
索引服务
业务服务
数据服务
事务处理
全程健康档案服务 LRS
安全管理 数据
数据仓库: 医 药卫生业务管理 和辅助决策 (突发公卫应急)
区域健康卡 系统 健康档案管理系统 健康档案浏览器 区域医疗协同服务 系统 公共卫生协同系统 综合卫生管理系统 居民公众服务系统
医院一卡通
电子病历管理系统
电子病历浏 览器
电子病历编 辑器
CPOE
区域医疗协同
管理辅助决策 支持系统
临床辅助决策支持 系统
患者公众服务系统
患者 /个人 注册服务
个人 基本信息
共享、协同、统计困难来自解决:把分散在专业系统中的病人管理功能集中到全院级MPI, 专业系统均使用EMPI的病人信息服务。
22
医院信息平台解决方案
建设内容——EMR的统一存储和管理(技术架构)
Clinical Document Repository(CDR) XDS Repository
(HL7 CDA/XML DB)
医院信息平台解决方案
建设内容——医院管理和辅助决策(应用示例)
27
医院信息平台解决方案
建设内容——居民和患者公众服务
门诊预约 诊疗信息查询 健康咨询服务 患者关系管理
随访跟踪
…
28
医院信息平台解决方案
关键技术和标准
基于IHE的技术架构——IHE IT Infrastructure(ITI)
医疗信息化中的电子病历数据传递与共享

医疗信息化中的电子病历数据传递与共享第一章:引言医疗信息化是一种将IT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方式,它能够支持医疗保健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子病历、医疗影像、健康信息交流和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互。
其中,电子病历作为医疗信息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医疗行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是,在医生之间共享电子病历数据时,数据传递和共享的问题还是比较严峻的。
第二章:电子病历数据传递的需求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医生之间共享电子病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共享患者的前一次就诊记录,包括历史病历和针对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便更为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疾病和为其制定更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同时,合理的共享可以减少患者的重复检查、减少医生的工作量,提高诊疗质量和效率。
第三章:电子病历数据传递的技术标准为了保证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应该采用一些标准化的技术。
电子病历数据传递技术标准主要包括两种,分别为电子健康记录共同技术框架和医疗信息对象管理系统。
这些技术标准可以保证电子病历数据在传输中不会失真,并且真实地呈现出患者的病历信息,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第四章:电子病历数据共享的规范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电子病历数据共享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范。
目前,《电子病历共享规范》已经出台,它要求医院必须实现电子病历数据的全院共享,以及实现基于医院间网络的电子病历数据共享,同时也要加强对患者信息的安全保护。
第五章:电子病历数据传递与共享的困难目前在电子病历数据传递和共享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不同系统之间的互通性差;2、不同医院之间的数据格式不一致;3、医生对电子病历数据的使用不足,缺乏共享科研的意识和习惯;4、电子病历数据共享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第六章:电子病历数据共享的解决方案针对以上困难,需要采取一些解决方案,才能更好地实现电子病历数据的共享,提高医生之间的合作效率,实现科学研究的共享。
《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解读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平台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电子健康档案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总共包含57项卫生行业标准),明确自2017年2月1日起施行。
《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旨在进一步提升区域卫生平台的建设质量,满足各级各类医院信息传输与交换层面的规范、统一需求,实现了医院信息跨机构、跨区域交换与共享。
一、标准起草背景深化医改要求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
当前,随着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和新技术快速发展与应用,全国各级各类卫生计生部门采集产生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信息等人口健康信息数据量越来越大,人口健康信息互联共享范围也越来越广,利用人口健康信息服务群众健康需求也越来越多。
医院信息系统是电子病历信息的重要来源,医院信息平台建设规范性是人口健康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重要支撑。
标准是实现医院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电子病历信息共享的基础,WS363、WS364、WS445等标准已在数据语义层实现了标准化,统一、规范的信息共享文档是进一步实现信息传输与交换层标准化的有效手段。
《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旨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规范的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从而为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提供数据标准支持,进一步提升区域卫生平台的建设质量。
标准研制历时2年,历经项目启动、标准初稿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完成、标准审查、测评验证、标准修订完善6个阶段。
目前,已在13个省份的17个区域、19家医院开展的区域(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试点示范工作表明,采用《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建设医院信息平台,满足了各级各类医院信息传输与交换层面的规范、统一需求,实现了医院信息跨机构、跨区域交换与共享,有力促进了人口健康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医疗卫生领域的电子病历整合与共享平台建设

医疗卫生领域的电子病历整合与共享平台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崛起,医疗卫生信息化正成为一个新兴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医疗卫生领域的电子病历整合与共享平台建设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背景、意义、目的、技术难点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入手,详细阐述这个话题。
一、背景传统的医疗病历都是纸质的,难以长期保存、共享和精确查询。
而电子病历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信息化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并已成为医生病人交流的重要工具。
但由于各大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各异,存在着病历数据相互孤岛、难以实现共享和交互使用的问题,这给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建设医疗卫生领域的电子病历整合与共享平台,逐渐成为医疗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解决医疗服务难点的关键。
二、意义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卫生领域的电子病历整合与共享平台能让病历数据共享到整个医疗机构,实现电子病历的精细化管理,改善医疗服务质量,避免因病人转移医院、医生转科、门诊住院等导致的信息缺失,减少误诊、漏诊等不必要的医疗问题。
2.推动医疗卫生信息化医疗卫生领域的电子病历整合与共享平台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步,是建设学科协同、科研协作和学科发展的发展基础。
有效地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医疗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支撑。
3.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医疗卫生领域的电子病历整合与共享平台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史,对病情作出更加科学的判断和决策,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同时,可为交流医疗资源建立一个长期的协作平台,实现行业资源共享、效益优化。
三、目的医疗卫生领域的电子病历整合与共享平台的目的是整合各大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并构建一个可靠、安全、高效的电子病历共享体系,解决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数据孤岛、信息割裂、难以共享的问题,实现医疗信息互通,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四、技术难点医疗卫生领域的电子病历整合与共享平台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工程,要克服多项技术难点,主要包括:1.数据整合各大医疗机构系统的差异,使得电子病历的规范和格式不同,如何将这些不同格式的电子病历数据整合成一个标准化的数据体系,是电子病历整合与共享平台建设亟待解决的难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与应用研
究
研究方案: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电子病历已经成为医院的常用工具。
然而,目前大多数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仍然是封闭式的,难以实现医院之间和科室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
研究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对于实现医院之间的协作和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内容:
(1)分析医院信息共享平台的需求与功能
- 调研医院信息共享的现状和问题
- 确定医院信息共享平台的基本功能和技术需求
- 分析医院信息共享平台对各类用户的需求,并设计相应功能
(2)医院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与架构
- 基于现有电子病历系统,建立医院信息共享平台的架构
- 设计医院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共享与安全机制
- 开发医院信息共享平台的相关软件和硬件环境
(3)医院信息共享平台的应用研究
- 在一家医院内部进行实验,测试医院信息共享平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收集和整理医院内不同科室的病例数据,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 - 探索基于电子病历的信息共享平台对医院内部协作和决策的影响
3. 方案实施:
(1)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
- 邀请医院管理人员和医生代表进行访谈和调研,了解医院信息共享的需求和功能要求
- 基于调研结果,确定医院信息共享平台的基本功能和细节设计
(2)平台建设与架构设计:
- 选取一家医院作为合作伙伴,与其合作建设医院信息共享平台 - 建立医院信息共享平台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 设计医院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共享与安全机制
(3)数据采集与整理:
- 与合作医院合作,收集不同科室的病例数据
- 对收集到的病例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并进行标准化和整理
(4)数据分析与评估:
-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整理后的病例数据进行分析,探索潜在的信息和规律
- 评估医院信息共享平台对医院内协作和决策的影响效果
4. 数据采集与分析:
- 从合作医院中收集病例数据,包括基本信息、疾病信息、诊断过程、治疗过程等
- 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等
- 分析医院信息共享平台对病例数据的整理、使用和共享的影响
5. 创新与发展:
(1)基于病例数据的决策支持与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 利用病例数据和医疗知识,构建基于信息共享平台的决策支持系统和风险评估模型
- 提出基于病例数据的风险筛查和诊疗辅助方法,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支持
(2)医院信息共享平台的进一步优化与推广
- 分析医院信息共享平台的优缺点,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平台
- 推广医院信息共享平台的经验和方法,促进其他医院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6. 价值和意义:
本研究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与应用,旨在打破现有医院信息孤岛,促进医院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协作。
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本研究可以提供有价值的病例数据分析结果,为医院内部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成果还可以为其他医院或医疗机构构建类似平台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整个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与协作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