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二首》优秀课件(共33张PPT)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3张PPT)
“开满”和“亭亭”写出花开得很精神抖擞的样子,富有生命力。
②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繁密”写出了雨下得急,“攲斜”写出了红莲不堪风雨侵袭楚楚可怜的样 子。
品味诗意
③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 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荷叶为保护红莲而显示的勇敢坚强的 精神,也让人感到在荷叶的保护下,红莲安全了。
语言活泼、口语化
典雅和书面化
人物形象 可亲可敬 沉静、美丽、慈爱的母亲 呵护心灵、保护孩子的母亲
仿写抒怀
示例:
• 母亲,如果我是幼苗,你就是春雨,用母爱浇灌我成长。
• 母亲,如果我是
,你就是
, 。
• 母亲,如果我是
,你就是
, 。
作业布置
1、朗读泰戈尔的《榕树》和冰心的《笑》给你的 同学听。
2、试着写一段清新雅致的文字。(绘景、记叙均 可,字数不限。)
读懂意象
➢ 思考:为什么要用两种植物来展现母爱的主题?这两种 植物有何深意?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朵,纯洁美丽。诗人借金色花表
金色花 达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以金色花象征着美丽、圣洁的母
子之爱。
荷叶
“荷叶”象征着母亲的深爱,《荷叶•母亲》通过写雨打红 莲、荷叶护莲的眼前之景联想到了母亲对“我”的庇护,表 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
朗读课文
➢ 听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诗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节奏来朗读比较合适?标
画朗读符号,在自己认为必要的地方写上朗读提示语,然后朗读课文。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视 频
朗读课文
➢ 这首诗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节奏来朗读比较合适?
这首诗朗读的语速应“舒缓”,以“喜悦、欢快、温馨、深 情”的语气来读更合适,对应的关键词句有“笑嘻嘻地”“ 在新叶上跳舞”“悄悄地开放花瓣儿”“我便要投我的小小 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我不告诉你,妈妈”等。

7.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二首》精品课件(33张PPT)

7.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二首》精品课件(33张PPT)

☆小结
《金色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母子之 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 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 亲的爱,从而也体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 最美丽的爱。
写法探讨:
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 纯真的母子之,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 情是本文一个巧妙的手法。即是托物寄情的写法。
词)中,感受到这是一个
的孩子(妈妈)。
通过对诗歌的品读,文中的孩子和妈妈各具有怎 样的特点?
孩子
妈妈
天真烂漫
温柔沉静
调皮可爱
善良
聪明伶俐
慈爱
爱妈妈
虔诚
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因为这样会给妈妈带来惊喜,使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同时 给妈妈带来快乐……
默读第八、九自然段:
⑧“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⑨“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课文解读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 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 认识我吗?
“假如”表明全篇文章是以一种想象的方式 来写的,这个词是本文的文眼。
整体感知
1.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 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
请用“当妈妈 的时候,我就 ”说一说。
文章题为“荷叶母亲”,哪一句 话写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7 散文诗二首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重点) 2.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 表达作用。(难点) 3.体会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重 点)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也是古今中 外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以母 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荷 叶·母亲》,让我们再进行一次爱的洗礼!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3张PPT)%E3%80%802021-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3张PPT)%E3%80%802021-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二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躲到你的怀里。
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 学科网
和《春水》,了解冰心对母 爱、童真和大自然的歌颂, 同时也体会寄情于物写法的 妙处。
1、请简要概括这篇散文诗的主要内容。
通过写在一个雨天看到一张大荷叶遮 护着一枝红莲的情景,表达母亲是人生唯 一可靠的心灵避难所这种思想感情,歌颂 了母爱的博大无边,伟大无私。
2、文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为红莲 而动的?
红莲
亭亭立着
我的心情
烦闷 不适意
(浓阴的天,为红莲而担忧)
左右攲斜 不摇动了
无法可想
读书时————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变回孩子
拿灯去牛棚时———— 求妈妈讲故事
1、从“我”和妈妈的嬉戏中,可以看 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我”是一个调皮、机灵、 可爱、善良的孩子。
1、从“我”和妈妈的嬉戏中,可 以看出一个什么样妈妈呢?
妈妈十分的温柔、慈爱。
表现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想象和托物寄 情的手法。
小结
这是一篇托荷赞母的散文诗。写荷 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 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 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 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 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
表现手法
作者是借助荷叶来歌 颂母亲,这种写法叫什么?
触物生情、借物喻人
一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 文其形,诗意其质”。
金色花
泰戈尔(印 度)
印度佛教圣物— —金色花:印度圣树, 木兰花,属植物,开 金黄色碎花。译名亦 作“瞻波伽”或“占 博伽” 。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7《散文诗二首》(课件)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7《散文诗二首》(课件)

本文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 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本文的精彩之处,既表现了母爱的 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荷叶”正是 这样一个母爱的化身。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 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 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 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 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 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表现了孩子不见了,母亲内心焦虑惶恐,突 然见到孩子又惊又喜的心情。“坏孩子”是母亲 疼爱孩子的特殊表达方式,把母亲的嗔怪、担忧、 焦虑、假愠之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3.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金黄的 色彩象征什么?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世人总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泰戈尔把儿童 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 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 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 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代表作:诗集《新月集》 《 园 丁 集 》《 飞 鸟 集 》《 吉 檀 迦 利 》 。 1913 年 获 得 诺 贝 尔 文 学 奖 。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 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 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 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 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 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 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把握散文诗基调,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培养 鉴赏散文诗的能力。
2.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 手法。
3.体会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 美情趣。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4版)7 散文诗二首 课件 (共29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4版)7 散文诗二首 课件 (共29张PPT)

引出 回忆

母 亲
赏雨中
雨打 红莲
心神 不宁
莲花
颂 母 爱
荷叶
心情
护莲
释然
当堂检测
这首散文诗是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你也可以用这种 手法写一句话表达对母亲的爱吗? 例:母亲,如果我是红莲,你就是荷叶,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 荫蔽?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除了你,谁____。 示例:母亲,如果我是禾苗,你就是雨露,除了你,谁能滋润我干枯的心灵?
内来回波动、起伏。
( 徘徊 )
学习引导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分类 一看红莲 二看红莲
环境 繁杂的雨声 雷声作了, 描写 浓阴的天 雨越下越大
红莲 情态 心境
开满;亭亭 烦闷
左右攲斜 仍不适意
三看红莲 雨势并不减退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 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重点探究
探究: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1.文章题为“荷叶·母亲”,初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一句话点出了两者 之间的关系? 2.品读课文,说说“心中的雨点”指什么?小组讨论这几句话的思想感 情和在文中的作用。 3.再读课文,探究荷叶与母亲相似的特点。
预学检测
2.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并蒂( dì) 徘徊( pái huái ) 流zhuǎn( 转 )
攲斜( qī ) 菡萏( hàn dàn ) 荫bì( 蔽 )
姊妹( zǐ ) 遮蔽( zhē ) 心xù( 绪 )
预学检测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倾斜,歪斜。
( 攲斜 )
(2)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
幸福。
20世纪,中国文坛翩然走过一位女作家。她的文字清新隽永, 如文学夜空颗颗璀璨的繁星,至今仍熠熠生辉;她文字里流淌的情 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水,微风过后,荡起阵阵爱的涟漪。她就是 著名作家冰心女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散文诗代表作 《荷叶·母亲》。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5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5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评和责问之意。 嗔怒的语气
原文中“我”是以调皮、撒娇的语气说话 的,删去称呼后,语气变得冷淡和不耐烦。
任务三:对比阅读,探究手法
两首散文诗同中有异,请每组从下面四个角度中 任选两个,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比较角度一:联想与想象 比较角度二:视角与口吻 比较角度三:象征和比喻 比较角度四:语言风格
思考: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 予纸船特别的含义。请说说纸船象征什么。
纸船象征“我”对母亲的思念。
深沉、庄重、
同他背上的加起来, 担当
就是整个世界
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心中的雨
《荷叶 母亲》 点来了,除了你,谁
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 的荫蔽?
舒缓、愉悦、 赞美、感激
感情基调低沉内 敛时,语气是沉 重的,朗读时应 放慢速度;感情 基调欢快愉悦时, 语气是昂扬的, 语速可以适当加 快。感情基调的 确定与朗读的设 计,都应考虑文 章的情感表达。
主题
文章
领悟的契机
回馈的方式
《秋天的怀念》 母亲病逝,临终遗言 改变自己的状态来报答母亲
母爱
《散步》 《金色花》
母亲年老身弱,逐渐衰 老
陪伴、顺从、孝顺母亲
1 变作金色花来观察母亲 2 悄悄的陪伴、依恋母亲
《荷叶 母亲》 3 看到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4 赞美、感激母亲
任务二:朗读诗歌 品味诗意
找出《荷叶 母亲》的文眼,根据文眼确 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再探讨文章的感情基调 和朗读的语气、语调之间的关联
问题: (1)荷叶与母亲有什么关系? (2)文章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
有关的往事? (3)作者为什么写风雨中的红莲? (4)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心中的
雨点”指的是什么?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其实就是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法:借物喻人、借物抒情。
任务三:自主阅读,感悟诗情——《荷叶·母亲》
第3段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表明“我”家对莲花有深厚的感情,借祖 父的话暗示“我”与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写 “我”惦记雨中的莲花,以花喻人,进而为揭 示主题埋下伏笔。
任务四:对比阅读,感知文体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淘气顽皮的孩子和一位慈祥爱读书的妈妈。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和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和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和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总结:这是一个天真、活泼、顽皮、爱撒娇、爱妈妈的孩子; 这是一位沉静、美丽、慈爱、智慧的妈妈。
感情基调 低沉 不安 担忧 感动
任务三:自主阅读,感悟诗情——《荷叶·母亲》
由此看来,作者的情思主要为这红莲的遭遇变化而变化,那么可否把 散文诗的题目改为《荷叶·红莲》?为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请简要阐述。 不可以。作者看到雨中的荷叶不顾风雨的打击,毅然主动地向红莲
倾侧并覆盖它,不离不弃,就像勇敢慈怜的母亲关怀困境中的子女,作 者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并由此表达了对如荷叶般的母亲的由衷赞美 和歌颂。
活泼、口语化
典雅、书面化
人物形象
都表现了母 亲的形象
母亲的形象非常具体 、鲜活,而且有着鲜 明的印度文化特色
母亲未正面出场,只 是用荷叶覆盖红莲象 征母亲对儿女的庇护
任务四:对比阅读,感知文体
总结散文诗的特点。
散文诗
概念 内容 形式
兼有散文与诗的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有诗的情绪和幻想,像诗歌一样精粹、凝练 。篇幅短小,以散文的形式呈现,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 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33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33张PPT)
通过描写荷叶、红莲等物象寄托情感,篇 幅短小,情感细腻,语言清新雅致。《荷叶· 母 亲》则写现实与联想,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 伟大的母爱。
课文解读
写什么?
第二部分 ④ ~⑦ 第三部分 ⑧⑨
第一部分 ① ~③
两缸莲花—— 引起回忆。
雨打红莲 荷叶护莲
直接抒情 讴歌母爱
小结: 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3.结合旁注,分析课文内容(和写法);
4.积累[读读写写]中的字词。
自读《荷叶·母亲》 把自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
小结: 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1.结合课后的阅读提示,积累知识;
2.朗读课文,分析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探究情感:思考做了(写了)什么?为什么? 3.结合旁注,分析课文内容(和写法);
4.积累[读读写写]中的字词。
小结: 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作者名片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
诗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沙子》
《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
《邮局》《红夹竹桃》,诗集《新月集》
《园丁集》《飞鸟集》等。他的诗歌格调
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又带有神秘色彩和
感伤情调。1913年以诗集《吉檀迦利》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名片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
这里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 有关的往事?
插叙与故乡园院里“莲花”有关的往事, 说明“我”家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写 “我”惦记雨中莲花、以花喻人,从而揭示主
题埋下伏笔。
小结: 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3.结合旁注,分析课文内容(和写法);
注意品味文章语言的清新典雅。
“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注意品味文章语言的清新典雅。 清新:清爽而新鲜,指作品语言新颖,不落俗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所以如 果你有 愿望, 如果你 真的还 有力量 去实行 它,我 觉得我 一定要 即刻就 出发, 去完成 自己的 愿望, 让自己 更少的 遗憾。 人生是 一个漫 长的过 程,年 轻是多 么的好 ,但是 请你们 记得, 记得有 很多的 东西, 当你不 懂的时 候,你 年轻, 当你懂 得了以 后,你 已年老 。
讴歌 母爱
这首散文诗是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 亲的爱。你也可以用这种手法写一句话表达对母亲 的爱。
例子: 母亲,如果我是红莲,你就是荷叶,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仿写: 母亲,如果我是__,你就是__,除了你, 谁_____________。

1.当我们常常以为自己顶不住的时候 ,并不 是最后 的时刻 ,而是 我们的 精神崩 溃了。 那你只 要坚持 精神的 重整, 坚持精 神的出 发,其 实当我 们觉得 ,那是 万劫不 复的情 景,也 依然可 以去找 到它的 出口, 也依然 可以坚 持过来
嗔怪 chēn guài 表面上是责怪,但其中 包含爱或者撒娇的成份多一些。
深入探究
泰戈尔为什么要选“金色花”而不是别的意象来比喻孩 子呢?
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是非常美好和圣洁的,这和母子之间的感情很相似。 而且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同时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 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 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孩子总 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 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 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 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课文解读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 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 认识我吗?
“假如”表明全篇文章是以一种想象的方式 来写的,这个词是本文的文眼。
整体感知
1.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 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
请用“当妈妈 的时候,我就 ”说一说。
在大荷叶的 雨势
不宁的心绪
覆盖下不动摇 并不减退 散尽,感动
作者将自己比作红莲,从文中看,她们之间的 相似点在哪里? 莲花会被风吹雨打,我也有“心中的雨点”。 从文中看,荷叶的什么特点与母亲相似? 荷叶为莲花遮蔽风雨,这与生活中母亲为子女 遮风挡雨,对孩子细心呵护和关爱多么相似。
物和人有相似想通之处,就可以以物喻人。
散文诗小常识
散文诗是兼有 散文和诗的特点的 一种文体,一般篇 幅短小,具有诗的 意境和散文表现力。
表象是散文, 本质是诗。
金色花
泰戈尔
☺ 2.你会读吗?
笑嘻嘻 xī 匿笑 nì 花瓣 bàn
林阴 yīn 祷告 dǎo 繁衍 yǎn
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 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 家。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代表 作有诗集《新月集》、 《园 丁集》、《飞鸟集》、《吉檀迦 利》。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
背景链接
《荷叶·母亲》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 (《冰心全集》第一册,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原题作 《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这首散文诗是冰心的 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诗作。
读一读写一写
花瑞:ruì 花开的好预兆。
菡萏:hàndàn 荷花,文中指含苞待放。

5.融情于 事,指 通过叙 述事件 来抒发 感情, 让感情 从具体 事件的 叙述中 自然地 流露出 来,感 染读者 。这种 渗透着 感情的 叙述, 读者品 味起来 就更觉 得真诚 可亲。

6.通过对 客观事 物的描 写或刻 画,间 接表现 出作者 的志向 、意愿 。采用 托物言 志,关 键是志 与物要 有某种 相同点 或相似 点,使 物能达 意而志 为物核 。托物 言志常 借用比 拟、象 征等手 法。
适意: 舒适。 攲斜: qī 倾斜,歪斜。 遮拦: zhē 遮挡,阻挡。 荫蔽:yīn bì ①(树叶)遮蔽;②隐蔽。 徘徊:páihuái 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②比喻犹豫不决。
整体感知
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 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 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图画中 包含了红莲、荷叶;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 的母亲,联想到了母爱。因此,要读出感情, 语速要稍慢,读出温馨和深情。
示例:当妈妈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 入妈妈的心脾)。
当妈妈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 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当妈妈去牛棚时,我就 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10
从文中故事中, 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 样的孩子(妈妈)?请大家用这样的句 式来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从文中
这句话(这几个

7.要写好 一篇记 叙文, 首先必 须确定 自己的 情感, 然后根 据自己 的情感 选择提 炼材料 ,再加 以细致 的描写 ,在必 要的地 方画龙 点睛地 穿插一 点议论 。

8.对任何 一篇记 叙文而 言,叙 述是骨 架,描 写是血 肉,而 抒情与 议论则 是灵魂 ,这四 者是缺 一不可 的。总 之,我 们要学 会综合 运用多 种表现 手法, 使我们 笔下的 文字显 得生动 活泼、 形象可 感、醒 人耳目 、启人 深思。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作者深受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 无畏地为红莲遮蔽,正如母亲为 自己遮风挡雨。作者为母亲的无 私付出而感动。
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 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 蔽?”蕴含了怎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这段 话将母亲比成荷叶,将自己比成红莲,意在说明只有母亲才是 保护自己渡过人生路上坎坷和磨难的人。“除了你”强调母爱 的伟大,表达作者对母爱的依恋和赞美,母爱博大无边,伟大 无穷。母亲就是我们的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自然 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却是无形的。结 尾直抒胸臆、点明主旨。
语言描写:孩子的话语体现了孩子淘气、顽皮的性格,他 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母子的对话,充 满爱意和母子深情。
第⑧段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如何理解“坏孩子”的含义?
体现了母亲不见了孩子,内心焦虑惶恐,突然见到孩子又惊又 喜的心情。“坏孩子”是母亲疼爱孩子的特殊表达方式,也是母 亲对孩子“失踪”的嗔怪。
7 散文诗二首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重点) 2.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 表达作用。(难点) 3.体会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重 点)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也是古今中 外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以母 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荷 叶·母亲》,让我们再进行一次爱的洗礼!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写了 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 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 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 多幅画,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 曲。
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深情诵读课文,以点名诵读和小组赛读的形式诵 读,并说说朗读时应怎样注意人物的语气、感情。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
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 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 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 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 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雨的荷叶。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既充满了
爱意,又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温馨感人。于是借此
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2)红莲是全文着力描写的对象。课文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

重点写雨中的莲花。
(3)在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之前,作者先将九年前与祖父的赏
莲写出,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
☆小结
《金色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母子之 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 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 亲的爱,从而也体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 最美丽的爱。
写法探讨:
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 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 情是本文一个巧妙的手法。即是托物寄情的写法。

3.抒情往 往不会 单独出 现在文 中,它 常与记 叙、描 写、议 论等结 合在一 起。一 般来说 ,直接 抒情一 般要与 议论结 合在一 起,而 间接抒 情一般 与叙述 、描写 结合在 一起。

4.借景抒 情又称 寓情于 景,是 指作者 带着强 烈的主 观情感 去描写 客观景 物,通 过景物 来抒情 。
3.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
指作者借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 来抒发感情 、表达思想的写作手法。
荷叶护莲 以物喻人:
母亲呵护孩子
是一种比较通俗的写作手法。它构思的着眼 点就是由物及人,即在对某种事物进行描述之后, 引起对某一类人的评价。
结构梳理
荷 叶 母 亲
·
两缸莲花——回忆往事 红莲盛开——引人注目 雨打红莲——心绪不宁 荷叶荫蔽——深受感动
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
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26
1.文章主要写“雨中三次看红莲”,红莲 的形态是如何变化的呢?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作者的心境又是怎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