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汽轮机课程设计
电厂汽轮机原理课程设计

电厂汽轮机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要求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加深学生对于电厂汽轮机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实践中掌握汽轮机组件的基本参数计算和性能分析方法。
设计要求如下:1.根据所给出的汽轮机参数和性能数据,进行基本的参数计算和分析,如:功率、效率、压力、温度等;2.进行汽轮机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分析,包括负荷率、滑动压比、热耗率和环保指标等;3.针对汽轮机工作实际情况,进行性能调整和优化,提高汽轮机的效率和稳定性;4.给出汽轮机工作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1. 汽轮机基本参数计算和分析在汽轮机运行中,其基本参数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些参数往往来自于汽轮机的设计理论或实测数据。
本次课程设计,在基本参数计算和分析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1.1. 热力性质和物理性质在汽轮机的工作过程中,其能量转化和传递实质上是一个热力学过程。
因此,掌握汽轮机气体的热力性质和物理性质是十分必要的,主要包括:比热、比容、比重、压缩系数等。
1.2. 各部件基本参数计算汽轮机由多种不同的部件组成,每个部件对汽轮机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汽轮机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部件来计算出相应的参数,如:叶轮的出口角度和出口速度、叶轮的平均直径、叶片数等。
每个部件的参数计算要通过公式和实测数据来进行。
2. 汽轮机工况下性能分析在汽轮机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工况,这些工况对于汽轮机的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性能分析方面,需要考虑多种工况下汽轮机的性能表现。
2.1. 负荷率和滑动压比汽轮机的负荷率是指汽轮机输出功率与额定功率之比,而滑动比则是指汽轮机进、出口的压力比。
这两个参数对于汽轮机成本、热效率和环保指标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影响,需要在性能分析中进行考虑。
2.2. 热耗率和环保指标汽轮机的热耗率是指汽轮机吸收的热量与输出功率之比,而环保指标则是指汽轮机对环境的影响。
在汽轮机设计和性能分析中,需要同时考虑这两个参数,以提高汽轮机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性能。
汽轮机课程设计

汽轮机课程设计第一章绪言ξ1.1、变工况计算的意义汽轮机在变工况条件下工作时,沿通流部分各级的蒸汽流量,喷嘴动叶前后的气温,汽压及湿度将偏离设计值,使零部件的受力情况,轴向推力,效率,出力发生变化。
此外,汽轮机在启停或负荷剧烈变动时,可能在零部件中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引起金属材料疲劳损伤,影响机组寿命,这种情况,在大型机组上尤为注意。
为此常常需要对它们进行校核和分析,以保证机组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
由于变工况热力计算能获得各级的状态参数,理想比焓降,反动度,效率,出力等较详尽的数据,这就为强度分析,推力计算以及了解效率及出力变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因此,变工况热力核算常成为了解机组运行情况,预测设备系统改进所产生的效果,乃至分析事故原因的重要手段。
ξ1.2、变工况数值计算的方法与特点1.2.1、方法汽轮机整机的热力计算是建立在单级核算的基础上的。
目前,在变工况计算中,根据不同的给定原始条件,单级的详细热力核算可分为顺序计算和倒序计算两种基本方法,此外还有将倒序和顺序结合起来的混合算法。
1.2.2、特点顺序算法以给定的级前状态为起点,由前向后计算;倒序算法则以给定的级后状态为起点,由后向前计算。
混合算法中,每级都包含若干轮先是倒序后是顺序的混合计算,只有当倒序与顺序的计算结果相符合时,级的核算才可以结束,然后逐级向前推进。
三种方法都建立在喷嘴和动叶出口截面连续性方程和单级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并且计算时,级流量和几何尺寸是已知的。
与此相对应,单级的数值计算也有顺序,倒序和混合三种算法。
汽轮机在级在偏离设计工况工作时,在许多情况下,常常已知级后的压力以及流量,此时采用以级后状态为起点的倒序算法较为方便。
这种情况常出现在凝汽式和被压式机组的末级或是抽汽机组抽汽点前面的压力级,也可能出现在通流部分被拆除级前面的压力级,由于凝汽器内的压力或是抽汽压力或是被压发生变化,需要对其级前的功率,效率进行校核。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则可能已知级前的状态与级流量,此时应采用以级前状态为起点的顺序算法比较方便,例如通过计算得到或通过实验测得调节级室的压力和温度,因此压力级组前的状态是已知的,在此情况下,对压力级的校核就应采用顺序算法。
课程设计汽轮机

课程设计汽轮机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了解汽轮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了解汽轮机的分类和特点。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汽轮机的工作性能,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汽轮机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汽轮机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工作流程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1.汽轮机的基本原理:学生将学习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蒸汽的生成、膨胀和做功过程。
2.汽轮机的结构:学生将了解汽轮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如转子、静子、调速系统等,并学习其功能和相互关系。
3.汽轮机的工作流程:学生将掌握汽轮机的工作流程,包括蒸汽的进入、膨胀、排气等阶段。
4.汽轮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学生将学习汽轮机在电力、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教师将通过讲解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将提供汽轮机实际运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学生将有机会进行汽轮机模型实验,观察和验证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将使用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多种教学资源。
1.教材:将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和实际运行场景。
4.实验设备:提供汽轮机模型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形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汽轮机设备及系统课程设计

汽轮机设备及系统课程设计一、简介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轮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动力装置,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汽轮机设备及系统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为学生提供汽轮机运行原理及基础知识、汽轮机性能分析及测试方法、汽轮机维修及保养等方面的综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
本文将就汽轮机及其系统的设计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汽轮机系统设计汽轮机是一种内燃机,它利用燃料燃烧带动一系列的转子旋转,从而利用机械能驱动负载。
汽轮机设计应该具备良好的可靠性、高效率、环保性以及易维护性。
汽轮机系统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汽轮机定型设计汽轮机的定型设计应该按照实际使用要求来开展,确保设计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并且考虑到相应的经济效益。
利用CAD、CAE等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能够高效地进行汽轮机模型建立、性能分析,并且优化设计方案,从而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2. 燃气管道系统设计燃气管道系统设计包括内部管道和外部管道设计两个方面。
内部管道设计应考虑良好的燃烧效率和运转稳定性,同时保证燃油的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符合要求。
在外部管道设计中,应该采用防腐材料,防止管道腐蚀并提高管道使用寿命。
3. 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要求汽轮机在各种工作条件下能够实现高度稳定的运行,确保设备开机、运行、停机都进行得非常正常。
控制系统要利用可靠性较高、使用寿命长的PLC等控制器,配合实时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技术实现高效控制。
4. 辅助系统设计辅助系统的设计应该根据取暖、冷却、通风、燃气供应等方面的实际使用需求,确定对应的系统类型。
辅助系统是汽轮机的补充支持系统,协同工作,互相配合,实现设备的稳定运行。
三、汽轮机设备维护对于汽轮机的使用管理、设备维护和保养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需要进行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
汽轮机的维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期检查因为汽轮机属于重要设备,所以要定期进行机械部件的检查。
汽轮机课程设计Ap

汽轮机课程设计Ap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汽轮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掌握其主要部件的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汽轮机的工作循环,包括热力学过程和能量转换。
3.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和数学知识分析汽轮机的性能参数,如效率、功率和热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完成汽轮机零部件的初步设计。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汽轮机系统。
3.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和处理软件对汽轮机的性能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能源转换和利用的兴趣,增强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意识。
2.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感,认识到工程伦理的重要性。
3. 学生在探究汽轮机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意识,增强对国家科技进步的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思维。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工程技术和能源转换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的顺利进行。
二、教学内容1. 汽轮机原理概述:介绍汽轮机的工作原理、类型及其在能源转换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汽轮机的基本原理”- 内容列举: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汽轮机循环、实际汽轮机循环。
2. 汽轮机结构及主要部件:分析汽轮机的结构组成,重点讲解主要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三章“汽轮机的结构”- 内容列举:喷嘴、动叶、静叶、转子、轴承等部件的结构和作用。
3. 汽轮机性能分析:运用物理和数学知识对汽轮机的性能参数进行分析。
- 教材章节:第四章“汽轮机的性能分析”- 内容列举:汽轮机的效率、功率、热耗、汽耗等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
4. 汽轮机设计基础: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汽轮机零部件的初步设计。
汽轮机课程设计

汽轮机课程设计1. 设计背景汽轮机是一种利用蒸汽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热动力设备,广泛应用于发电厂、石油化工企业等各类工业领域。
由于汽轮机的运行原理比较复杂,对于机电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汽轮机的学习和应用都是一个重要的课程。
本文旨在给出一种基于汽轮机学习的课程设计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设计内容2.1 设计目标•了解汽轮机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掌握汽轮机调节运行的方法;•能够进行汽轮机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够对汽轮机进行维修和保养。
2.2 设计步骤1.理论学习学生需要先学习汽轮机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调节运行方法等相关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可以通过课堂讲授、教材阅读、网络资源等途径获取。
2.实践练习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采集和处理:学生需要使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对汽轮机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检测和维修:学生需要使用专业工具和设备对汽轮机进行检测和维修,包括清洁、换油、更换零部件等。
–模拟实验:学生需要通过模拟实验来模拟汽轮机的运行状态,观察和研究汽轮机的性能指标和工况变化。
3.报告撰写学生需要根据实践操作和理论研究的结果,编写一份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包括以下内容:–设计背景和目标;–理论学习的;–实践操作的过程和方法;–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分析;–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对课程设计的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3. 设计意义和价值本课程设计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开拓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本方案设计的实践操作环节可以使学生了解汽轮机在实际应用中的变化和运行状况,掌握对汽轮机的维修和保养方法,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通过本方案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的需求,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4.汽轮机作为一种重要的热动力设备,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汽轮机课程设计hwsg

汽轮机课程设计hwsg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和运行机制,培养学生进行汽轮机设计和运行优化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在能源工程及热能利用领域的综合素质。
知识目标:了解汽轮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和基本工作原理;熟悉汽轮机的各级结构、材料和热力特性;掌握汽轮机的运行调节、效率评价和故障分析。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汽轮机的热力计算和结构设计;具备汽轮机运行参数的监测、调整和优化能力;掌握汽轮机常见故障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汽轮机及相关领域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积极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与特性,汽轮机的运行与管理,以及汽轮机的热力计算与设计。
1.汽轮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介绍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各级结构及其功能,包括静叶环、动叶环、叶轮、喷嘴等。
2.汽轮机的特性:阐述汽轮机的热力特性、机械特性和运行特性,分析影响汽轮机效率的因素。
3.汽轮机的运行与管理:讲解汽轮机的启动、停机、运行调节和故障处理,强调运行安全与经济性。
4.汽轮机的热力计算与设计:学习汽轮机的热力计算方法,包括热力参数的选取、热力损失的计算等;介绍汽轮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特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运行中的汽轮机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开展汽轮机实验,使学生了解汽轮机的实际运行情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推荐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1)二、设计题目及已知条件 (2)2.1机组概况 (2)2.2本次设计与改造的基本要求 (4)三、设计过程 (6)3.1汽轮机的热力总体任务 (6)3.2汽轮机变工况热力核算的方法介绍 (6)3.3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7)3.3.1级的变工况热力核算方法——倒序算法 (8)3.3.2级的变工况热力核算方法——顺序算法 (17)3.4上述计算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22)四、参考文献: (23)附:机组原始资料 (23)汽轮机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汽轮机是按照经济功率设计的,即根据给定的设计要求如功率、蒸汽初参数、转速以及汽轮机所承担的任务等,确定机组的汽耗量、级数、通流部分的结构尺寸、蒸汽参数在各级的分布以及效率、功率等。
汽轮机在设计条件下运行称为设计工况。
由于此工况下蒸汽在通流部分的流动与结构相适应,使汽轮机有最高的效率,所以设计工况亦称为经济工况。
由于要适应电网的调峰以及机组实际运行过程中运行参数的偏差等原因,汽轮机不可能始终保持在设计条件下,即负荷的变化不可避免的,蒸汽初终参数偏离设计值,通流部分的结垢、腐蚀甚至损坏,回热加热器停用等在实际运行中也时有发生等等。
汽轮机在偏离设计条件下的工作,称为汽轮机的变工况。
在变工况下,蒸汽量、各级的汽温汽压、反动度、比焓降等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汽轮机功率、效率、轴向推力、零件强度、热膨胀、热应力等随之改变。
通过本课程设计加深、巩固《汽轮机原理》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汽轮机热力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每级焓降以及有关参数的选取,熟练各项损失和速度三角形的计算,通过课程设计以期达到对汽轮机的结构进一步了解,明确主要零部件的位置与作用。
具体要求就是按照某机组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造方案,通过理论与设计计算,解决该汽轮机本体存在的问题,达到汽轮机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1-4]。
二、设计题目及已知条件内容:某 12MW 背压机组小流量工况下通流部分改造方案的制定机组型式:B12-50 / 10型背压式汽轮机配汽方式:喷嘴配汽调节级选型:复速级设计工况下的参数:附录2.1机组概况该机组是武汉汽轮机厂早期生产的 B12-50 / 10型背压式汽轮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0.495 ������ = 3000 ������⁄������������������ ������������ = 0.08 ������ = 1 ������������ = 1.02 ������1 = 14° Ω������ = 0.12
汽轮机课程设计
������1������ = 0.032984 ������3⁄������������ , ������������ = 0.495, ������ = 3000 ������⁄������������������ ������������ = 0.08, ������ = 1, ������������ = 1.02, ������1 = 14°, Ω������ = 0.12 代入数据,计算得: 1 ������������ = 1.096 ������ 2.2 末级直径的估取
4.功率校核............................................................................................................................................. 12
低压缸进汽压力:0.747 MPa 低压缸进汽温度:264.5 ℃ 低压缸排汽压力:0.0075 MPa 低压缸排汽湿度:9.3%
TY C
1
主蒸汽进汽温度:276.7 ℃
汽轮机课程设计
三、设计过程
1.汽轮机汽量的确定
1.1 汽轮机近似热力过程曲线的拟定
图一 汽轮机近似热力过程曲线
其中,阀门压力损失取 4%,再热抽汽压力损失 9%,排汽压 力损失∆������������ = 0(扩压管) 。 1.2 汽轮机总汽量的初步估算
3.高压缸各压力级的热力计算 .....................................................................................................5
3.1 喷嘴热力计算 .............................................................................................................................6 3.2 动叶栅热力计算 ........................................................................................................................7 3.3 级的轮周效率和轮周功率 ................................................................................................... 10 3.4 计算级内各项损失 ................................................................................................................. 10 3.5 级的内功率和内效率 ............................................................................................................ 11
TY C
汽轮机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
1.加深对多级多缸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汽轮机热力系统 及设备的理解和认识。 2.学习和掌握汽轮机内部结构特点和热力过程,并掌握绘 图知识。
二、基本参数
汽轮机额定功率:900 MW 给水温度:226 ℃ 主蒸汽进汽压力:6.11 MPa
主蒸汽湿度:0.69%
高压缸排汽压力:0.783 MPa 高压缸排汽温度:169.5 ℃ 高压缸排汽湿度:14.2%
1.汽轮机汽量的确定 ..........................................................................................................................2
1.1 汽轮机近似热力过程曲线的拟定 ........................................................................................2 1.2 汽轮机总汽量的初步估算 .....................................................................................................2 1.3 回热系统热平衡估算 ...............................................................................................................2
������0 =
3.6������������ ������ + ∆������������ (∑ ∆������������ )������������ ������������ ������������
∆������������ 为主汽门、调节汽门的门杆漏气和前轴封漏汽量,通常 为(3~5)%������0。 由 1.1 近似热力过程曲线知,∑ ∆������������ = 1115.81 ������������⁄������������ 取 ������������ = 0.83, ������������ = 0.99, ������������ = 0.99, ������ = 1.4, ∆������������ = 4%������0 带入数据,计算得 ������0 = 5124 ������⁄ℎ 1.3 回热系统热平衡估算 根据已有资料,选定回热级数为 7 级(两高四低一除氧) , 下端差取 6℃,高压加热器上端差取 0℃,低压加热器上端 差取 4℃。 相关数据见附表一。
四.设计总结 ........................................................................................................................................... 13
附表 ..................................................................................................................................................................... 14 参考文献 ........................................................................................................................................................... 19
2.非调节级的级数确定和各级焓降分配 ................................................................................4
2.1 第一压力级直径的确定 ..........................................................................................................4 2.2 末级直径的估取 ........................................................................................................................5 2.3 确定各压力级平均直径和各级焓降分配 ..........................................................................5
武汉大学
《核电汽轮机》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 专业:
动力与机械学院 核工程与核技术
TY C
姓名: 学号: 日期:
指导老师:谢诞梅;王建梅;刘先斐 2016 年 12 月
汽轮机课程设计
目录
一、设计目的 ..............................................................................................................................................1 二、基本参数 ..............................................................................................................................................1 三、设计过程 ..............................................................................................................................................2
列热平衡方程式有: ′ ������0 (ℎ2 − ℎ1 ) = ������7 (ℎ7 − ℎ7 )������ 其中,������0为总给水量。 将表一中相关数据代入即可求得 GJ7 的抽汽量 ������7 ℎ2 − ℎ1 ������7 = = = 0.0578 ′ ������0 (ℎ7 − ℎ7 )������ 其中,再热器热效率取 ������ = 0.98 ������ = 0.98 GJ6,DJ4,DJ3,DJ2,DJ1 热平衡与此类似,疏水采取逐级自 流。计算不作赘述,计算结果见表一。 另,为提高蒸汽高度,采取二次再热(其中,利用高压缸次 级抽汽作为一次再热热源, 主蒸汽抽汽作为二次再热热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