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土匪的日常生活模板

合集下载

东北土匪的黑话

东北土匪的黑话

东北土匪的黑话东北土匪的黑话一、人称尖头——商人:并肩子——兄弟。

斗花子——姑娘。

裹章子、平头子——媳妇。

蛐蛐——亲戚。

扯——朋友。

线头子——带路人。

签字——插签的人。

走头子——为胡子贩卖物品的人。

崽子、马拉、把式——身边警卫。

底柱子——亲近的人。

打着吃的、吃打饭的、吃横把的——胡子。

瞭水——岗哨。

皮子——刚入伙的小土匪。

拉线、踏线的——侦查的。

跳子——兵、警。

风头——捕快。

里码人——同行。

熟脉子——同伙。

空子、空码、老空、外码——外行人。

念昭子——瞎子。

念语子——哑巴。

外哈——外地盘子的人。

长脖——商贩。

跳坑子—要清钱——赌博的。

要混钱的——胡子。

明连子——说书的。

拉网子——占卜的。

靠死扇的——乞丐。

开局的——赌头。

水滚子——地头蛇。

吃长路的——人贩子。

里口来的——本地盘子的同伙。

吃臭——盗墓的。

海占子——娼妓。

二、饮食吃饭——啃富,也有叫“上啃”的。

喝水——富海。

喝酒——搬姜子,板山、也有叫“梦头春”。

大米饭——押腰子。

珍珠散——粳米饭。

小米饭——星星闪。

马牙子散——玉米饭。

扣手子——黄米饭。

雪花子——白面。

黑雪花子——荞麦。

打牙子——咸菜。

海沫子——大酱。

汲菜——酸菜。

池菜——韭菜。

黑菜——木耳。

顶水子——鱼。

蹬探子——白菜。

吃土子——萝卜。

地里拱——土豆。

空心子——葱。

和气菜——蒜。

狼心子——辣椒。

饺子——漂洋子,也有叫“掐边”。

烙饼——翻张子。

面条——排龙、挑龙。

鸡蛋——滚子。

喝茶——软富。

烟——草卷。

大烟也叫“海草”或“黑土子”。

抽烟——啃草卷。

齿轮——月饼。

干枝子——粉条。

办富——做饭打管——打尖吃饭。

槽空——饿了。

啃严了——吃饱了。

燎海——烧水。

漂五腹子——肚子饿了。

浆子——酒。

海——水。

气——馒头。

圆光子——鸡蛋。

山串——喝醉。

口串——冰糖。

三、服饰叶子——衣服。

换叶子——换衣裳。

直毛——皮毛。

皮暖墙子——皮袄。

直毛插档子——皮裤。

暖墻子——棉袄。

棉插档子——棉裤。

通天大叶——长单衣。

东北当年的土匪黑话有多少?

东北当年的土匪黑话有多少?

东北当年的土匪黑话有多少?其实全国各地都有土匪,而且各个地区有各个地区的特色,但由于土匪这个行业的限制,各土匪之间的交流不能使用明文,老百姓一听就懂了,那还怎么绑架、打劫呢?土匪黑话叫《唇典》,几乎都是口口相传的,因此未能流传至今。

土匪据点——绺子打劫——开差劫道——别梁子死了——睡了睡觉——躺桥J淫妇女——压裂子和绺子讲情的中间人——花舌子子弹——白米踩点——采盘子绑人票——拉票子指路——引线杀人票——撕票外人——勾子情况不好——风紧成员死——滑了烧房子——红窑子钻山洞——迭钢窑民俗学者曹保明先生著有《土匪》一书。

该书根据伪满康德2年1月《临江县志》,对土匪黑话进行了编篡整理,比较全面,现转录如下,供大家把玩、参考。

据《临江县志》载:碰码——见面。

碰——有交情。

顶——无交情。

滑——走。

蹻——行路。

水——官兵。

项——钱财。

板山——饮酒。

山串——饮醉。

押白——休息。

活窖——有认识人可以里外勾结。

顶天——帽子。

拉线、线头子——侦探。

嘈腹肯腹——吃饭。

开克——打仗。

踢筋——打伤了。

狗子——巡警。

皮子——狗。

风子——马。

水柜——看人票。

跳子——兵。

飞子柴火——子弹。

别梁子——劫路。

放亮子——放火。

压水——设卡。

漂洋子——水饺。

翻张子——饼。

珍珠闪——粳米饭。

马牙敢——玉米饭。

肯海草——吸食鸦片。

拉篇子——分脏。

手提子——马勒。

摔手子——马鞭子。

顺旗子、插旗子——藏枪。

摔旗子、摔条子——打枪。

挂柱——入伙。

拉柱——纠合。

追秧子——绑票。

响窑——有枪的人家。

打窑——堵。

楼子——日头。

插蓬——阴天。

越边——解散。

脱下——散邦。

睡觉——击毙。

蹚桥、安根、脱条——睡眠。

马刺——黑天。

上窑拢窑——进屋。

梗子——山。

山头——匪号。

黑页——信件。

换叶子——换衣裳。

分类说,东北土匪黑话共分九类。

一、吃、穿、戴黑话吃饭——啃富,也叫上啃。

喝水——富海。

喝酒——搬姜子,也叫梦头春。

大米饭——压腰子。

小米饭——星星散。

饺子——漂洋子,也叫掐边。

土匪对话模版

土匪对话模版

土匪对话模版
在这个世界上,土匪们常常被人们视为罪恶的化身,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故事和
信念。

他们或许并不是天生的恶人,而是被逼迫和不公平对待推向了犯罪的道路。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一位土匪的故事吧。

土匪,你们这些富人家的子弟,怎么会理解我们这些穷苦人的苦衷呢?我们不
是天生就想当土匪的,但是社会的不公平让我们无法忍受。

我们也曾是勤劳的农民,但是土地被霸占,粮食被抢夺,我们的家人被欺压。

我们只是为了生存,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才走上了这条道路。

记者,但是你们犯罪伤害了无辜的人,这难道不是错误吗?
土匪,我们也知道这样做是错的,但是我们没有选择。

我们被迫走上了这条道路,我们也曾经想过放弃,但是生活的压力让我们无法退缩。

我们只希望能够有一天,社会能够公平对待每一个人,让每个人都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记者,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土匪,当然有,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需要勇气和机会
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们希望能够有人能够帮助我们,给我们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记者,你们觉得勇敢者才有资格活下去吗?
土匪,是的,我们相信勇敢者才有资格活下去。

我们愿意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
福而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也希望社会能够给我们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让我们能够重新融入社会,过上正常的生活。

土匪们也许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和信念。

或许,我
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他们,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土匪和铃铛面

土匪和铃铛面

土匪和铃铛面爷爷在镇上当差的那些日子,我们那里乡下的土匪简直多的跟跳蚤一样,并且各个生龙活虎,活动异常。

那时,各村老实的村户人家,除了晚上担惊受怕的躲土匪,依旧日出而做,日没而息。

那年月,由于匪患,家乡的丝绸生意还受到了牵连,尽管县城出了一个吃豹子胆的人物叫老彭先,已经招兵买马准备收拾土匪了,也就是家乡县志上记载的“宛西自治”。

但是,外地客商还是不敢来我们那里收购蚕丝。

我们村上却有一大户叫老十七的人家,种了十亩地的桑田。

每天,公鸡一打鸣,老公公便张罗着一家老少的劳力去采桑叶。

春五月,露水还挂在草上,桑田里的人影早晃动不已。

虽然说这两年丝绸生意不好,老十七家的生产总是不间断的。

按老十七的想法,正是别人家不肯继续努力养蚕了,生意才好做。

可以卖个独门独户。

土匪哪就清理不完呢!说实话,老十七家的日子过得还殷实。

去年刚给大儿子敬业完成了婚事,娶的姑娘是隔村仇文善家的二姑娘凤蛾,那凤蛾长得远近闻名是个大美人。

虽然这年月土匪多,自己家人都还本分,也没有闹出个败坏事来,银子多少还积攒了一些。

本来嘛,“妾美不如妻贤,钱多不如景顺”。

一想到这些,老十七越来越觉得乱世里还能够这样操持这么个大家庭,也实在不容易。

却说他家的大儿媳妇凤蛾扭着笨身子去了桑田,敬业也跟在身后照看着已经有了身孕的女人。

原则上还是不让她下地干活的。

凤蛾早起的意思只是去看看大家劳动的情景,没有说真要去干。

家里那只已经养了八九年的老黄也“狗夹热处闹”的跟着。

眼看早饭的时间就要到了,大伙把一筐一筐肥绿绿的桑叶子搁在田间地头准备稍微休息一下,突然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有人从远处刚喊了一声“土匪来了”,随即声音便像一把刀劈开后消失了。

敬业站在田埂上寻找自己混乱中的媳妇,但早已被一群黑衣人拖进了茂密的林带。

凤蛾被“绑票”的消息立马传遍了整个村庄。

闻听消息的老十七一屁股蹲在自家门前的麦场上,吓得尿了一裤子尿。

瞪目看着一群从地里逃命回来的幸存者,各个披头散发鬼头神脑的不成个样子。

土匪黑话

土匪黑话

土匪黑话土匪的黑话,也叫暗语。

凡是在江湖闯荡的人,不懂这些黑话寸步难行。

新入伙的人,更是要过好语言关。

土匪流行黑话的原因很多,但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迷信:土匪行业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他们有很多忌讳,这样说话时就要有一些代用词来代替它们。

二是土匪的行动诡秘,猜疑心大,不肯轻易相信别人,为了保密,他们在一些活动中创造了一些只有他们自己能听懂的黑话。

三是大凡土匪,都是隐姓埋名的,意思怕人知道,对他不利,也怕对家人不利,也怕对家人不利,因此不称呼姓氏,如遇询问,则以黑话回答。

东北土匪的黑话(一)道路方向、人称、数字线—道。

滑—走。

高挑—远走。

叉上滑—骑马走。

秘线滑—黑夜走。

明线滑—白天走。

到—东。

阳—南。

切—西。

列—北。

尖头—商人。

并肩子—兄弟。

斗花子—姑娘。

平头子—媳妇。

蛐蛐—亲戚。

线头子—带路人。

踏线的—侦查的。

跳子—兵、警。

里码人—同行。

空子—外行人。

念昭子—瞎子。

念语子—哑巴。

长脖—商贩。

要清钱—赌博的。

要混钱的—胡子。

开局的—赌头。

海台子—娼妓。

一—平头。

二—空工。

三—横川。

四—侧目。

五—缺丑。

六—断大。

七—皂底。

八—分头。

九—缺丸。

十—田心。

(二)房屋建筑、服饰、武器框子—县城。

鸡毛店—村屯。

响窑—有武装的院落。

台上拐着—上炕坐。

流水窑—旅店。

古楼子—寺庙。

翅子窑—兵营。

活窑—有交情的院落。

苦水窑—药铺。

啃水窑—饭馆。

老秋家—理发店。

苦窑—监狱。

叶子—衣服。

直毛—皮毛。

暖墙子—棉袄。

顶天—帽子。

蹚土子—鞋。

通天—大衣。

盘条子—皮带。

喷子、拐子、杆子—枪。

管亮—枪法准。

(三)姓氏报报蔓—报个姓名。

什么蔓—姓什么。

灯笼蔓—赵。

虎头蔓—王。

花纸蔓—钱。

雪花蔓—白。

针线蔓—冯。

单人蔓—郝。

龙子龙—孙。

一脚门—李。

千金蔓—陈。

张嘴等—魏。

十将军—蒋。

东北风—韩。

杀猪宰—杨。

滑子蔓—尤。

心头愿—许。

双口蔓—吕。

跟头蔓—张、章。

圣贤蔓—孔。

地下湿—曹。

梁下住—严。

庚子蔓—金。

两角蔓—姜、江。

平头蔓—戚、齐、祁。

土匪黑话大全

土匪黑话大全

土匪黑话大全一称流、二称月、三称汪、四称则、五称中、六称神、七称心、八称张、九称爱、十称足;百称尺、千称丈、万称方;元称皮锦、毫称星、金子称黄:江相派。

并肩子,朋友。

踩盘子,踩点子,指事先侦察要劫的对象。

青帮黑话,强盗为扑风;抢为爬;偷为寻;贩私盐称为走沙子;贩女人称为开条子;贩小孩为搬石头;杀人称作劈党。

天王盖地虎——你好大胆子,敢气你祖宗!宝塔镇河妖——要是这样叫我从山上摔死,掉河里淹死!野鸡闷头钻,哪能上天王山——你不是正牌的。

地上有的是米,唔呀有根底——老子是正牌的,老牌的。

拜见过阿么啦?——从小拜谁为师?房上没瓦,非否非,否非否——不到正堂不能说。

徒弟不言师讳么哈,么哈?——以前单干么?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许大马棒山上的。

好吧哒——内行,是个老手。

天下大大的啦——不吹牛,闯过大队头的。

佛爷:即指窃贼。

此类人多犯有相当程度的盗窃罪行。

一般都有数次被拘审的记录。

此语流传于京、津一带。

不法分子中尤甚。

扒包:即指装扮成行家权威,用话让卖东西的人主动高低。

此语多流传于我东北一带。

生意人中尤甚。

闯啃:指闯到人家屋里骗取财物。

此语流行于我国北方江湖客或不法分子中间。

插了:即杀了,系东北土匪黑话。

如东北土匪拜香时常这样跪地起誓:如违犯了……千刀万剐,叫当家的插了我。

挂注:即指入伙。

这是本世纪初东北土匪中流行的黑话。

对买:即用事先准备好的钱包或提包换取对方的钱包或提包。

此语多流行于我国北方的江湖客或不法分子中间。

胡子:即指土匪。

二十世纪初,流行于我国东北一带的黑话,又谓“响马”。

伤票:匪首取猪头割口条让“花舌子”(送信人)送往被害者其家。

声称是其家人的舌头,并威胁再不按要求赎票,则三天送其耳,五天送其眼,十天送其人头,此称“伤票”。

炮头:即指神枪手。

属土匪黑话。

扒子:即指完蛋货。

属土匪黑话。

主刀:时下流行于东三省的黑话,意为主要作案者,即亲自动手的人。

野鸡:即指杂牌。

这是旧时东北地区土匪集团流行的黑话。

东北真实的土匪黑话打家劫舍竟有“七不抢”你知道么!

东北真实的土匪黑话打家劫舍竟有“七不抢”你知道么!

东北真实的土匪黑话打家劫舍竟有“七不抢”你知道么!
东北土匪在整个民国时期大体可以分三种。

第一种是纯土匪,即红胡子。

第二种是武装土匪称为“长毛”。

第三种叫棒子手。

东北土匪有许多行话、黑话,反映了其组织内部的规矩和忌讳,也反映了匪徒们的心态。

干土匪称作“吃打饭”,长期干这一行叫“挂住”,打劫叫“开差”、“砸窑”,劫道叫“别梁子”,杀人叫“插人”,分钱叫“挑片”。

他们忌讳“死”字,故称死了为“睡了”,睡了则称“躺桥”;又忌“犯”字,故称吃饭为“啃付”;忌蹲大牢的“蹲”字,故点灯叫“上亮子”、“点明子”,放火叫“放亮子”。

犯了这些忌讳,轻则受打骂,重则被杀。

而且看过《杨子荣》的都知道,杨子荣乔装胡彪上山时,座山雕和崽子们检验他,就用了不少黑话!
东北胡匪常有些规定,哪些是不可以抢的。

例如:喜丧事、邮差货郎、走村行医、算命摇卦、鳏寡孤独、大车店、棺材铺,均在规定之列。

图片来源网络。

历史上真实的东北土匪有多凶残

历史上真实的东北土匪有多凶残

历史上真实的东北土匪有多凶残?土匪有多凶残?近代以来,东北匪患为啥这么猖獗?当然你可以说与东北人进击的日常对话“你瞅啥?”“瞅你咋地”有关,说着说着就干起来了。

但还有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中国局势。

从清末至民国,东北地区各种打仗,社会动荡不安,政府管控能力被严重削弱,有这么得天独厚的“优势”,东北匪患就这么一点点的兴起了。

在落草为寇的人中,有一批人确实是被“逼上梁山”的,但主要的还是为了钱和色。

据说,东北土匪中流传过这样的歌谣:“当响马,快乐多,骑着大马把酒喝,搂着女人吃饽饽(乳房)”。

这都是有实打实好处的。

抢劫和绑票是东北土匪的主要活动,也最真实地展现出匪徒的凶残一面。

1936年,一个叫王志超的人票被吉林匪首“中山好”绑架,据他后来的回忆,他和另外几名人票被关在阴森的地窖里,每天早上五点钟起来放风(出外大小便),除此之外有了大小便也不许出去,所以有的人实在憋不住,就只能拉在裤兜里。

有时候渴得实在没办法,只好硬挤点尿,尿在衣服上,再拧出来,用舌头舔舔来解渴。

按照规矩,绑票之后,五到十天,大当家得派人去人票家里送“海叶子”(信件),要是对方家里不痛快交钱,那就坏了,人票基本就会被各种拷打折磨甚至直接被撕票。

当时,一名姓张的人票家里没来人交赎金,“中山好”将这个人票衣服扒光,绑在板凳上灌辣椒水,肚子鼓起来之后,再用杠子把水压出来,直到把这个人票折磨死为止。

类似残忍的行为也发生在抢劫中。

比如在1915年,浑江一带土匪“冰上飞”一天抢劫到了一个老太太家里,发现人家老太太手上戴个金镏子,但光捋又捋不下来,于是直接用菜刀活活把老太太的手指剁了下来。

在那个年月,惹了土匪可绝不是闹着玩儿的。

1927年,吉林临江地区有个12岁的小牛倌,晚上东家对他说:“睡觉时小心点,当心土匪!”小牛倌不知天高地厚,开玩笑地大声说:“土匪来了怎的?还能把我xx(生殖器)割去?”没想到这话竟然全被土匪听见了,第二天小牛倌就失踪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土匪的日常生活东北土匪真实生活情况,远没有影片中那样潇洒。

在东北匪团混生活者,同样是辛苦忙碌的打工族。

一、土匪也需要面试和实习期“人逼急了为匪,狗逼急了咬人”。

自清末开始,东北历经甲午战争、俄军入侵和日俄战争蹂躏,导致地方上枪支泛滥,土匪多如牛毛。

如此情形下,是什么样的人才在当土匪?基本以欠债者,赌徒,通缉犯和破产农民居多。

他们当土匪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发财。

土匪歌谣唱道:“当胡子,不发愁,进了租界住高楼;吃大菜,住妓院,花钱好似江水流,枪就别后腰,真是神仙太自由”。

虽然三百六十行里没有匪行,但对于一无技术二无资本的人来说,这是最有可能发财、当官、吃好喝好的工作。

几个土匪首领们。

这些土匪的祖师爷是咸丰年间闯关东的山东和河北流民当中的亡命之徒,由于清廷调东北八旗军入关围剿太平天国,因此关外兵力空虚,土匪即“胡子”趁虚而起。

在甲午战争时期,大批淮军、湘军和东北驻防军在朝鲜和辽东半岛战败,也导致不少溃军在关东地区到处流窜,时间一长便“起局”、“占山”、“建绺子”,落草为寇,当地一些游手好闲的流氓无产者贪羡土匪“骑大马、喝小酒、吃大肉、抢娘们”的逍遥生活,也纷纷投奔入伙。

甲午战争之后东北地区“胡子”的数量大增,每股胡子少则上千,多则上万。

后来叱诧风云的“东北王”张作霖就是在这一时期通过一边办团练武装、一边吸收小股土匪武装而慢慢起家的。

想要加入土匪团伙并不容易,因为土匪首领害怕混进奸细,或者其他匪团到这里拐带枪马,故规定新人入伙必须要有保举人保荐。

其次还要进行面试,也就是“过堂”。

“过堂”主要是土匪首领们要看看面试者是不是有胆量。

第一种考验是,让面试者跟着寻找抢劫对象,在不发给武器的情况下,孤身打探消息,对预定犯罪现场进行踩点等等。

第二种考验是在头上放上葫芦,土匪首领突然举枪射击葫芦,以看面试者是否吓破胆尿裤子。

面试关过了,就是入职仪式。

土匪入职要“拜香”,新入职者当着大家插香并对天起誓,起誓内容大致包括:要和大伙一条心,不出卖朋友,不叛变,不走漏风声,如果违犯则千刀万剐之类。

起誓完毕,还要挨个拜访土匪团伙“四梁八柱”各位领导,接受训导。

刚当上土匪的人,被称为崽子。

团伙平时只管崽子们吃住,不发工资。

工资要到年底时才一次性发放,只是这工资并不容易拿到。

刚入伙的崽子无枪无马,每次出去打仗抢劫,只是用红布包着木头枪吓唬人。

有了真枪以后才能分赃,崽子们一旦有了真枪就要辛苦卖命,如冲锋在前,撤退在后。

崽子们每天白天行军,晚上还要轮流站岗放哨和铡草喂马,根本没有睡觉时间,比做长工还要累。

土匪马队准备进入村子。

东北人多称土匪为“胡子”,也称为“绺子”、“响马”或“马贼”。

这些土匪的武器一般是土枪,枪口平时塞着木塞,上面系着红缨。

在开枪时,土匪将木塞从枪口中拔出来,衔在口中,远远望去就像长了一绺红色的胡子,故而得名。

俄国人(以及后来的日本人)则称之为“红胡子”。

1896年有几股土匪武装袭击珲春-宁古塔地区的居民点和俄国中东铁路工地,甚至进入俄国的乌苏里地区,被当地的哥萨克百人骑兵队打败,俄方称这次土匪袭扰为“红胡子战争”。

二、土匪抢劫须知土匪最赚钱的行动,肯定是砸响窑,也就是抢劫有钱人家的大院。

打进去叫砸响了,没打进去叫没砸响。

这些地主富商都会给大院修建大院墙,筑有炮台,还会花高价雇佣猎手和好枪手担任护院保镖。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若干村庄会组成联庄民团,以应对大股土匪进犯。

响窑并不好打,比如1923年,德惠县万宝镇,大土匪大龙率领100多土匪围攻善人屯一家地主遭惨败。

这家地主院墙有3米多高,墙顶有垛头,院子四角修有炮台,内有20多名护院保镖。

土匪虽一度冲进院子,最后还是被护院保镖打出来。

战斗结束,土匪被打死20多人,所有死者都被护院保镖割下脑袋,送往县城请赏。

1932年土匪攻打伊通,更是倒霉到直接被警察伏击。

战后,警察把土匪脑袋全部割下来,装满11条麻袋,送上公主岭报功。

当打下响窑,大掌柜和各位首领要先揣满自己口袋,再往下是大掌柜亲信枪手们分赃。

大多数普通土匪只是奴仆,分钱给多少是多少,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份。

但到了执行纪律时,肯定要拿那些没有背景的崽子开刀。

崽子们不仅要打仗,还要做垫背的。

比如土匪团伙绑票绑错有权势的人,引发地方势力恼怒,土匪团伙会交出几个新人崽子给人家砍头,以平息对方怒气。

土匪在进行警戒。

这些人平时或是盘踞在山林之中,或是几百人骑马在平原地区呼啸来去,从事砸买卖、抢富户、绑肉票、打官兵、贩鸦片等种种无法无天的活动。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守防官兵驻地动辄相隔六七百里、八九百里,难以进行有效控制。

此外,在开拓东北的早期年代,居民往往半以狩猎为生,因此都拥有火枪,很多时候是冬为猎户、夏为响马;一旦被官兵俘获,往往有地方乡绅联名具保,所以日渐横行,肆无忌惮。

久而久之,“胡子”甚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并且与满洲地区自发的拓荒活动结合起来。

这是动荡而荒蛮的边疆地区常有的现象,在十九世纪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中国的内外蒙古、甘肃青海,以及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巴尔干地区也有很多类似于“胡子”的劫匪、马贼一类武装团伙。

东北土匪大多各据一方,没事不能跑到其他土匪团伙地盘犯案,那会引发激烈火拼。

自己的地盘呢,可供匪团下手攻打的地方并不多。

乡镇里各种护院保镖、民团、自卫队林立;县城驻扎有军队警察;山上林场、矿山大多都有枪械护卫。

还有很多目标是需要维护的“朋友”,不能动一根毫毛。

威震热河、辽宁的大马匪李守信曾感叹:“打开地图十几个县,几乎找不到可以下手的地方。

结果跑到千里之外,做上一趟买卖回来,自己所剩无几”。

土匪团伙风里来雨里去,奔波几个月赚不到钱是常有的事情。

在第2年,李守信就因不赚钱而洗手不干,投入军队改行剿匪。

土匪砸窑也不一定能发财。

1931年11月,伊通县驻军2个连叛变为匪,联合北山皮匪帮围攻县城。

经过激战,匪徒们冲进县城,大肆抢掠商号店铺,打砸大户人家。

洗劫县城让土匪们吃上小米饭和猪肉炖粉条,匪徒各个里三层外三层穿着花衣服、皮大袄、长袍马褂,看上去五颜六色、千奇百怪。

这一切却没有让土匪们发财。

哗变为匪的东北军连长,背着三八枪大骂:“我说不出来,你们非拉出来,打了一次县城,每人才分7钱金子,13钱银子,挣饷钱也比这个多,当一次胡子一辈子也扒不掉贼皮”。

土匪们虽然更喜欢白花花的银洋,但在抢劫或索取赎金时对“钱票”也来者不拒。

伪满成立之前,东北地区流通纸币有东三省官银号的“奉票”,吉林永衡官钱号和黑龙江永信公司的“官帖”,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纸币,以及日本朝鲜银行的“金票”、“老头票”等等。

伪满洲国成立后发行“国币”,最大面值是一百圆,背面印有一群绵羊,因此被土匪们称为“老绵羊票子”。

东北土匪抢什么?当然不仅仅是罕见的金银财宝和快枪骏马,实际是见啥抢啥的套路。

1933年8月,土匪抢劫临江县大青沟时,抢劫物品如下;钱票30元,红布被1床,红色斜纹褥子1床,刀牌香烟1大盒,洋蜡4包,正蓝细布裤褂1套,青布夹裤1件,礼帽1顶,美人皂2块,青粗布2匹……不要说衣服,就是罐子里的咸菜疙瘩,土匪都要捞走。

抢劫完毕后,崽子们若私带钱财不交公、浪费子弹和谎报子弹消耗,都属于违纪。

被殴打一顿必不可少,严重的会被直接处决。

如果一次抢掠到的钱财数额较大,为防止引发内部火拼,或预防官兵民团看到后眼热而从四面八方过来围攻上来,土匪当天就会分赃,之后崽子们各自逃到指定地点隐蔽。

如果大掌柜经常带领大伙扑空,或是被官兵民团围住了连番恶战,损耗大量弹药还阵亡不少崽子,那么久而久之也就没人愿意跟随这位大掌柜。

此时,大掌柜须要非常注意部下,防止他们逃跑、打黑枪和做内奸。

平时在匪团,无时无刻都有大掌柜心腹亲信监督所有崽子,所有匪团成员的一言一行都会被上报给各级首领。

那些平时表现不能让首领们满意的崽子,在打仗时就会被人家“借刀杀人”。

匪首会让所有他们厌恶和怀疑的人打头阵,却不通知其撤退或突围,还让人报告给官兵。

1916年,“蒙匪”巴布扎布带领数千人逃窜到辽宁、吉林两省。

奉军28师奉督军张作霖之命阻击,并进驻郑家屯。

三、舌尖上的土匪土匪吃什么呢?平时,土匪团伙特别是崽子们伙食很差,粗茶淡饭是主流,吃顿饺子像过年。

1937年初,安图县,“野马”“老三省”等土匪团伙决心组成联军。

它们在木场举行宴会,这些著名匪首们围坐在木桌旁,每人都得到一份菜,仅仅是一碗老白干、一碟油饼和一盘子焖羊肉。

1941年,共产党辽西县委书记李然去招降梨树县一股大土匪的掌柜“九头鸟”。

据李然在匪穴的观察,土匪宿舍就是一排排地窝子,匪首“九头鸟”正在吃饭,桌子上只有咸菜条和窝窝头。

解放军著名侦察员杨子荣抓捕座山雕时,在土匪联络站只能吃到苞米面、荞麦面。

“百鸡宴”肯定不存在,土匪只提供了2只小鸡给杨子荣和其他6名侦察员开荤。

只有攻进村庄,土匪们才能改善伙食。

1946年6月,于福匪团侵入抚松县下属村庄,土匪到处抓鸡,让村民包饺子和备酒。

就在屯子当中,他们支上两口大锅煮上猪头、方肉和小鸡举行庆功宴。

在威逼下,全村居民都忙着杀猪宰羊、炖肉、饺子、面条和烙饼。

村民们用几口大锅不停地做饭,做了一顿又一顿,土匪们饿死鬼投胎样拼命吃。

土匪最喜欢说:“打粳米骂白面,不打不骂小米饭”。

折腾一天或者几天后,土匪吃几顿好的,就要离开村庄赶紧跑路。

一旦被军警盯住,会很难脱身。

1922年,东北军警队在东丰、西安、海龙、磐石四县,辗转900 里,驰骋于冰天雪地,连续追踪报号“南平”匪团150多人。

发生多次交火,军警队从土匪处抢回大批被劫人质和财物。

可以看到贪吃,就有可能被盯死。

土匪们在用餐。

四、怎么才能穿出土匪范土匪穿什么呢?东北秋冬季节寒冷漫长,土匪长期风餐露宿,需要轻便保暖的衣物。

在匪团里,掌柜大哥与各位首领大多戴着水獭皮帽子,崽子们则是狗皮、猫皮、兔皮和狼皮帽。

土匪很注意用帽子遮住后脖颈,以免冷风雪片钻入。

外套方面,首领们多是内穿一件对襟黑棉袄,外套棉袍袍子一角还要撩起来掖在腰带上以方便骑马。

崽子们里面穿小棉袄、外套一件棉坎肩或者皮袄。

屁股上还要绑一块老鼠皮,或猪皮、狗皮垫子。

土匪到处跑,屁股上多一块皮子,可以随走随座,不怕着凉。

土匪穿好外套,外面系上一条黑色或者蓝色布腰带。

这条腰带既可以别手枪、刀子、也可藏金银,遇到危险还能当绳子下房下井。

最后再戴上狗皮套袖和护肘,没事时把手插入就能保温。

土匪们下身穿紧腿裤,小腿打绑腿。

与其他在山野生存的行业诸如;捕鱼、伐木和猎人一样,土匪也在裤子外面加一条套裤,以免风寒侵袭腿部。

土匪们脚下蹬着的皮靴,是一种非常肥大的牛皮靴,不分左右脚。

脚上不穿袜子,只绑着靰鞡草(又名乌拉草,生长于中国东北地区及外兴安岭以南,具有保暖防寒的作用,可以用来填充在鞋中)。

每晚睡觉,都要解开脚上的靰鞡草,摊开了放在地上吹风散味。

絮着靰鞡草的靰鞡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