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262854009.html,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试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4期.王东涛.

[2].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的同构现象解析.

《长安大学学报

《华中建筑》.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0年4期.崔勇.

[5].从“家”透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语文学刊》.2015年3期.孙永兰.

[6].“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中州建设》.2013年19期.安源.

[7].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30期.陈阳.

[8].生态环境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美学、艺术观.

《广东建筑装饰》.2007年2期.尚红燕.

[9]."源"的探求关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几点思考.

《四川建筑》.2000年z1期.刘艺.

[10].论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与外观形象及其文化特色.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3期.王东涛.

二、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通过传统民居沿革看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影响与传承.被引次数:6 作者:刘传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山东大学2008(学位年度)

[2].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对越南的影响.

作者:陈河苔原.汉语国际教育厦门大学2012(学位年度)

https://www.360docs.net/doc/262854009.html,

[3].中国古代建筑对日本的影响.

作者:黄蕾.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山东大学2008(学位年度)

[4].巴蜀古塔建筑特色研究.被引次数:12

作者:张墨青.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重庆大学2009(学位年度)

[5].从建筑元素“门”看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作者:庹开明.设计艺术学湖北工业大学2007(学位年度)

[6].参差纵目琳琅宇,山亭水榭那徘徊——清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类型与审美.被引次数:16

作者:赵向东.建筑历史与理论天津大学2000(学位年度)

[7].中国古代碑之设计.被引次数:4

作者:王文广.设计艺术学苏州大学2012(学位年度)

[8].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被引次数:16

作者:李玲.专门史山东大学2011(学位年度)

[9]中国建筑文化的几个问题.

作者:李辉.建筑历史与理论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1996(学位

年度)

[10].中国古代象征性建筑语言符号的哲学文化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刘彩红.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学位年度)

三、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天人观及其现实价值.

赵祥.梁爽,2008建筑与文化2008国际学术讨论会

[2]"源"的探求——关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几点思考.

刘艺,2000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第25届年会暨西南六省市(区)七方土木建筑

学会第18次学术会议

[3]古代建筑书籍翻译的特点及直译与意译互用.

赵速梅,2008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

[4]明靖江王陵的建制特色.

周彤莘.迟国东,2006明清皇家陵寝保护与发展研讨会

https://www.360docs.net/doc/262854009.html,

[5]继承传统建筑,构筑人间圣殿论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与发展.

王树宝,2007中国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

[6]中国古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融合.

刘琦,2012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7]心中的宇宙——中国古代建筑长期沿用木构架原因初探.

谷健辉,2004全国第八次建筑与文化学术研讨会

[8]城市与建筑文化中比兴象征之法的运用.

邓夏,20112011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

[9]传统建筑文化中五方观念浅析与启示.

郑瑾.赵学义,20082008建筑设计与城市文化建设高峰论坛

[10]《易经》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九星是自然规律科学技术应列为中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

裴翁,20122012易学与建筑文化高层论坛九周年峰会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

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内容提要本文将科技革命放在世界经济史的长河中分析其影响世界经济的规 律,在技术—经济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技术—经济—社会范式来解释这种影响的路径,并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演变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等方面详细探讨,最后还就IT革命的地位和作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作者的看法,算作本文的结论部分。 关键词科技革命自动化世界经济 一、科技革命阶段划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发展共经历了5次大的飞跃,第一次为1945-1955年,是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利用为标志,人类开始了利用核能的新时代;第二次为1955-1965年,是以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开始了摆脱地球引力向外层空间的进军;第三次为1965-1975年,是以1973年重组DNA实验的成功为标志,人类进入了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第四次为1975-1985年,是以微处理机大量生产和广泛为标志,揭开了扩大人脑能力的新篇章;第五次为1985年至今,是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这五次飞跃汇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科学技术革命过程。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随后波及到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而又逐渐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扩展,最终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 自从18世纪中叶英国发生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就迈进了先是以各种各样的机器生产代替人的体力劳动和技能,再是以自动化机器和自动化程序替代人的脑力劳动的历史进程。从理论上说,节省劳动力的新技术在生产和服务领域的应用、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最终必然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减轻人类的劳动负担。这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将增进人类的福利 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也是在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范围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与其相适应的国际交换关系的总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世界大战的推动,军事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战争结束后,大量的军事科学技术被运用于民用生产,从而大大推动了经济的增长。此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在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推动下,航空运输业迅速发展、家用电器业异军突起、信息产业后来居上,生物工程、海洋工程、宇航工程等等方兴未艾。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不断开发出巨大的新市场,给国民经济的发展以非常有力的推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而巨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战争与危机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缓和了生产关系和社会生产力的矛盾,从而使各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能够较为顺利地向前发展。 在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世界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接近4%,世界国民生产总值达30万亿美元,其中西方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为3/4;同20世纪初相比,资本主义世界社会生产率提高了约100倍。现代资本主义取得的成就及其优势地位,主要是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实现的,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二战以来经济增长的70%~80%产生于科学技术创新。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强化军事和政治,发展经济和教育,争夺科技人才,抢占科技制高点,使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科技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改变了生产力的规模和结构,使

企业文化参考文献.pdf

企业文化参考文献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一) 主要参考书目 谭道明主编:《企业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XXXX年3月第2版金思宇:《企业文化建设是探索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中国企业文化网,XXXX年12月 高峰:《企业文化》,中国纺织出版社,XXXX年9月第一版 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二) 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中国发展出版社,XXXX年7月第1版。 刘仲康:《企业经营战略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XXXX年1月第2版。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谭道明:《企业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XXXX年11月第2版。 李大军:《中外企业文化知识500问》,企业管理出版社,XXXX年2月第1版。 王璞武凌:《企业文化咨询实务》,中信出版社,XXXX年6月第1版。 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三) 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在,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内容。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经营哲学和原则, 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方式。通讯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论文。它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已经日益显著。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提高经营业绩,创造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1]倪东生.企业流程再造中的文化建设[J].经济师,XXXX(01). [2]贾蕾.美日企业创新的文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企业经济,XXXX(05). [3]罗长海.企业文化要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XXXX(8). [4]黄静.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XXXX(9). [5]李胜.构建优秀企业文化提高市场营销能力供电企业经营观念的转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XXXX(04).

关于企业文化的论文[1]

关于企业文化,员工素养的思考 摘要:文章以富士康公司为例,对现代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进行了思考,指出企业管理靠企业文化比来维系,企业要做到让员工有归属感、成长感、成就感,这样才能发挥员工的最大价值,使员工产生最终的使命感。 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工厂,富士康公司创造了许多奇迹,令人钦佩。然而在(…….),成为先康的症结,暴露出富士康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方面存在着问题是不容搪塞和置疑的。诚然,富士康发生的员工连续坠楼事件,是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转型期出现的特殊问题,涉及员工个体、企业和社会多个方面的因素。但富士康的反应令人失望,富士康科技集团负责人在深圳龙华厂区表态称,“一系列员工跳楼自杀事件跟工作压力和企业管理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由部分员工天生的个性、基因以及感情因素导致。”{2}笔者认为,富士康科技集团没有注重企业管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而是把这一系列事件看成是员工个人的自身问题。连续的跳楼事件,涉及的不仅仅是员工自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问题,应从管理制度和经营方式的改善等方面入手,切实避免此类恶性事件连续发生。

跳楼的员工都是20岁左右的年青人,这就让我们不得不在个体心理层面上思考“世界工厂”及新生代农民工的前途问题。 从员工个体层面看,富士康员工绝大多数是“80后”和“90后”,是典型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时代观念不够明确,涉世不深,经历磨炼不够,心理脆弱,对一些情感纠纷、环境变化、工作生活压力调节能力不够。 从社会层面看,这些员工远离家乡,缺少亲人、朋友的关心,社会服务、关爱、支持、援助也不够,容易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笔者认为,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企业自身。富士康公司将几十万相同年龄段员工聚集在一起,加上企业管理的缺陷及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才使得一些问题和情绪产生叠加效果。 富士康公司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产业结构难有动力为员工提供较好的福利待遇和休息时间,而要给员工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和充足的休息及生活条件,势必要增加成本。更重要的是,富士康公司管理上的粗糙更容易忽视员工的情绪,加之企业的制度和文化建设也缺少人性化,使员工在身体和精神上不堪重负。 媒体报道,富士康公司几十万人同时生活、工作在一个近乎于军事化管理的区域里,出现工作压力的时候,很少有渠道去排解心理上的痛苦和不满。一般来说,遇到压力的时候人有两种途径排解压力,一是放松,二是交往。而企业和员工都可以从这个角度上去尝试解决

论文写参考文献范文

论文写参考文献范文 论文写作对参考文献的格式也是有严格要求的。如果参考文献格式不对,那么论文可能会被退还重新修改。下面教教你论文的参考文献怎么写。(1)期刊 [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xx,32(1):51-53. (2)专著 [序号]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2]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3)论文集 [序号]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3]孙品一.高校学报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如:[4]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5)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例如:[5]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 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6)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例如:[6]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 (7)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7]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8)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 1998-12-25(10). (9)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 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如:[9]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 [EB/OL]. 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 一、参考文献写法的误区 在实际撰写科研论文时却经常会出现一些误区: 1、文献引用不符合要求 具体表现有:(1)所列文献范围过宽,凡所参阅过的均列出其中,如教材、内部刊物、获奖过但并未公开发表的成果报告等;(2)所列文献过多,如有些教师认为文献越多越好,将参阅过的文章书籍后的参考文献也悉数收录,有些文献作者并没有亲自阅读,只是认为跟自己的文章搭点边,也凑数其后;(3)所列文献过少,有些老师怕自己文章引述别人东西太多,被人认为抄袭,故意将一些重要参考文献略去;(4)对文献的理解偏面,以为只有引用文献原文才需要列出;(5)大而不当,将整期刊物甚至连续几期杂志或整张报纸作为参考文献,如有老师订了一年《人民教育》,参考文献会写:《人民教育》2004年1—12期。 2、文献著录不符合规范 具体表现有:(1)漏写项目,如有的文献只有著者和篇名,有的书籍漏掉出版社,有的期刊漏掉年份期号等;(2)项目过杂,如有的丛书文献总主编、分册主编甚至副主编以及丛书名称,分册名称、主副标题等写了一大堆;(3)次序杂乱,如有的文献条目先写篇名,有的先写著者,有的先写期刊名等不统一,不按定规;(4)数字、标点符号不规范,如一会儿是中文数字,一会儿是阿拉伯数字,一会儿是用黑点,一会儿用书名号;(5)不按标注排列,参考文献在文内有标注的一般要按顺序排列,不能杂乱无序。 二、单字母标识规定 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四、常见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常见文后中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具体示例如下: 1、专著著录格式 [序号]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1]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6-28 Sun Jiaguang, Yang Changqing. Computer graphics[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1995.26~28(in Chinese) 例: [2]Skolink M I. Radar handbook[M]. New York: McGraw-Hill, 1990 2、期刊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

2016年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任正臣 . 招聘管理 [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2]侯韶图 . 管人不如管文化——企业文化生命力解析 [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 [3]丁远峙 . 管理的终极智慧——企业文化 [M]. 深圳:海天出版社, 2010 [4]刘光明 . 企业文化 [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 [5]国家统计局 . 中国统计摘要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5 [6]吴鸣 .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J]. 企业家信息, 2005 [7]朱莉,曾凡辉 . 企业文化与中小企业发展 [J]. 科技创业月刊, 2004 [8]赵利力 .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J]. 管理视野, 2008 [9]李宇凯,郭海湘,於世为 . 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评价研究 [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14: [10]于志刚 . 学位论文写作指导:选题·结构·技巧·示范 [M]. 北京:中国法制出 版社, 2013 [11]费英秋 .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2 [12]张国梁 . 企业文化管理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13]陈春花 . 从理念到行为习惯:企业文化管理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14]崔宁 . 浅析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J]. 中国商贸 .2012 [15]石金涛 . 培训与开发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16]张德,潘文君 . 企业文化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17]王吉鹏 . 企业文化建设——从文化建设到文化管理 [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 [18]

企业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企业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课题来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随着中国进入“大企业时代”,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理论方兴未艾。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理论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性的企业文化理论能成为主流。无论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还是合资企业,在管理上都采用了西方经济学的方法,与其相应的企业文化,无论喊出什么样的口号、设计出什么样的LOGO,或拟定出什么样的核心理念,但基本上是围绕着“规制”“服从”“流程”“效用”各做延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这一基本取向,不能说没效果,但水土不服者也越来越多。企业出现了排异现象,国学正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方子”。 我们常说,丢掉思想文化,国家立不起来,优秀传统文化是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由此推开说,丢掉优秀的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无异于缘木求鱼。 我在党群部门就工作了10多年,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经过这一年多对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理论和文献的研读,加之实际工作中的切身体会,感觉到目前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误区。 2、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拟从目前企业文化存在的企业文化表面化、标签化的认识误区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视程度不够、需求欲望不强烈、具体措施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入手,提出在企业文

化建设中应采取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主要方法,将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确保企业文化的方向性和长期建设的有效性;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秉承本企业企业文化的精髓,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才能使企业文化发挥聚集一个志同道合团队的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研究意义 (1)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饱含丰富的思想和成熟的经验,我们应对其系统地分析研究。 (2)借鉴和启示: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充分地认识和理性地分析之后,对于其中有价值的思想,我们应该大胆借鉴,使企业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丰富和发展。目前国内在企业文化研究方面,阐述概念的多,实证研究的少,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不强。本课题研究通过对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企业特点,讨论企业文化应有的内容,着重讨论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对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丰富了企业文化研究理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企业文化研究则主要是以介绍和探讨企业文化的意义及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的辨证关系为主,真正有理论根据的定性研究和规范的实证研究为数甚少,这也与当前我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乃至建设方法有很大关系。在没有实践做基础的研究,自然难以产生对企业发展有推动力的科学理论,更谈不上有实践指导意义。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例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例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例 [1]孙净宇,李澈等. 高校校园APP发展现状初探[J]. 数字与 出版,20xx(06):84-85. [2]李旭红. 长江大学“掌上校园”APP系统研发与运营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xx(09):35-37. [3]张言林,李博等.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手机APP客户端设计 初探----东北林业大学“移动校园”手机APP客户端设计[J]. 设计,20xx(02):81-82. [4]张晓. 基于Android平台的校园信息系统APP的设计实现[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24):253-256. [5]刘红英. 基于安卓的校园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J]. 电脑 知识与技术,20xx(10):5673-5677. [6]鲁学亮,陈金焘等. 移动校园转型实践——基于Web App 的移动应用客户端设计与实现[J]. 中国教育信息 化,20xx(21):19-20. [7]关海洋. Android无线智能点餐系统设计与实现[D]. 重庆:重庆大学,20xx. [8]王晓颖. 高校一卡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四川: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20xx.

[9]董涛. 基于Android的移动校园客户端设计与实现[D]. 陕西: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xx. [10]李永杰. 基于Android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四川: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20xx. [11]吕伟. 基于Android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江苏: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xx. [12]赵丞兵. 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 [D].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xx. [13]周辉. 基于Android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与实现[D]. 四川: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20xx.

国际贸易论文(含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与实务 内容摘要 信用证结算是国际贸易活动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结算方式,世界上大多数的国际贸易均采用信用证的结算方式。但与此同时,信用证欺诈也随之产生,给贸易商带来了损失。咎其原因主要是信用证本身理论上的缺陷,也就是“独立抽象原则”。信用证欺诈的主要表现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附随的单据、文件;使用作废的信用证;骗取信用证;利用软条款进行欺诈等。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信用证欺诈问题的严重性,不果断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将会给被欺诈方造成严重的损失,探讨和分析信用证欺诈的原因、表现,对进出口商防范欺诈风险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对信用证等各项付款方式做了详尽的分析。 关键字 信用证托收汇款优缺点比较

1信用证与信用证结算概述 1.1 信用证简述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L/C),是指开证银行应申请人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第三方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的,在一定的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支付方式。它把原来由进口商履行的凭单付款的责任转由银行来履行,即通常所说的:“以银行信用取代商业信用”。 信用证是由进口方的开证银行,根据进口商的申请,向出口商开发的,授权出口商按照信用证规定的条款,签发以该银行为付款人的汇票,并保证在交来符合信用证条款规定的汇票和单据时,该行必定承兑或付款的保证文件。 1.2 信用证结算简述 信用证结算由于银行承担了第一性的付款责任,已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结算影响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结算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把原来由进口商履行的“凭单付款”责任,转由银行来承担。即,通常所说的“以银行信用取代商业信用”。因为,银行信用更加可靠、更加稳健,而且,银行的资金也更加雄厚,使得买卖双方都增加了安全感,从而大大地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1.3 信用证业务的基本性质 1.3.1 开证行负有第一性的付款责任。 信用证结算方式是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开证行以自己的信用做出付款保证,开证行是首先付款人。出口商(一般即信用证的受益人)可凭信用证,及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向开证行凭单取款,而无须先找进口商(一般即信用证的开证申请人)。开证行的付款不是以进口商的付款作为前提条件。 1.3.2 信用证是一项自足文件。

浅析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 浅析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姓名:教育层次: 学号: 省级电大: 专业: 分校: 指导教师: 教学点: 2011年4月

目录 摘要 (3)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4)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4) (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作用 (4)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推动企业全面发展 (5) 三、发展企业文化的科学方法 (6) (一)发展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6) (二)发展企业文化的基础是经营管理理念 (6) (三)建设企业文化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7) (四)企业文化在建设发展中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 (7) (五)企业文化的力量源泉来自创新 (7) 四、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7) 五、参考文献 (9)

浅析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作用非常重大。企业文化反映了一个企业的主流价值观。从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促使企业可持续成长以及企业文化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结合来论证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职工素质,促进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新形式;企业文化;意义;作用

浅析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企业经济环境产生巨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怎样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这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的一道重要课题。在我国,新兴的企业文化建设,以人性化管理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了当前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形势。对于企业来说,其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增强竞争力,追求企业效率,提升经营绩效,企业的种种行为的有效性也大都以此为衡量标准。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所谓企业文化,现在一般认为它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它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它能在企业管理制度失灵的时候,发挥独到的、有效的管理作用。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象征企业灵魂的价值导向,反映了一种充实物质生产的精神气质,一种类似于宗教信仰的、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与献身事业的生活取向。企业文化理论吸收了行为科学、公共关系学、决策科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精华,在理性与科学的基础上,强调人的精神、道德和心理作用。 从广义上讲,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和生产经营的产品及服务,不仅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等,更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狭义上讲,企业文化体现为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以一定的价值观念为核心,通过企业的行为机制,最终衍生为企业形象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多载体、多层次结构的复合型文化。企业文化有三个组成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目录 内容提要: (1) 一、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与内涵和表现形式 (1) 1、企业文化的定义 (1) 2、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1) 二、现代企业文化的特征 (2) 1、速度文化 (2) 2、学习文化 (2) 3、创新文化 (2) 4、虚拟文化 (2) 5、融合文化 (2) 三、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是企业的灵魂。 (3) 1、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3) (1)凝聚功能。 (3) (2)导向功能。 (3) (3)励功能。 (4) (4)约束功能。 (4) (5)塑造形象作用。 (4) 2、企业文化促使企业可持续成长 (4) 3、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网罗人才留住人才的制胜法宝。 (5) 四、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5) 参考文献 (7)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内容提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作用非常重大。本文首先从企业文化的定义、内涵和表现形式、内容、特点等方面认识企业文化,并阐述了现代企业文化的特征。接着从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促使企业可持续成长以及企业文化在人才争夺战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结合案例来论证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巨大的作用。 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对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可以为战略管理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平台。纵观成功企业的发展史,无一例外地都有深厚的自身文化的沉淀。但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也是迄今为止对每个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环,它反映在企业的价值观、士气和沟通的方式中,也反映在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中。这说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构建企业文化,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但企业文化究竟有何内涵?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有多少内在联系?企业文化究竟会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一、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与内涵和表现形式 1、企业文化的定义 什么是企业文化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爱德加.沙因EDGAR.SCHEIN)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成员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并教用来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 国内学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各种社会活动及经营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这包括价值观、道德、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 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企业员工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思想、行为的依据。 2、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企业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与现代企业管理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密不可分,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为达到管理目标而应用的管理手段,因此,企业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内容,还具有作为管理手段的内涵。 首先,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主体意识为主导、追求和实现一定企业目的的文化形态,并不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思想、观念等文化形态的大杂烩。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管理的文化。其次,企业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有自己的共同目标、群体意识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企业文化所包含 1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示例

例: 参考文献: [1]毛蕴诗. 跨国公司战略竞争与国际直接投资[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ALEXANDER N. International Retailing [M].Oxford:Blackwell Business,1997 .日本税法[M].战宪斌,郑林根,译.北京:法律出版社.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M]//许厚泽,赵其国.信息技术与应用.,於方,蒋红强,等. 建立中国绿色GDP 核算体系:机遇、挑战与对策[C]//潘岳,绿色GDP 核算体系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35-42. 黄祖洽.软凝聚态物理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1) :N, MYERS H. European Retail Expansion in South East Asia[J].European 1999,34(2): 45-50.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 中国青年报, 2000-11-20 (15). 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学院,1998.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 道与压力容器的LBB 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莫少强.数字式中文全文文献格式的设计与研究[J/OL].情报学报,1999,18(4):https://www.360docs.net/doc/262854009.html,/periodical/qbxb/qbxb990407.htm. 奚纪荣,邱志方.武略文韬:军事知识趣谈[M/OL].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1: [13]杜莲.“9·11”事件影响英国出版news/20010929/200109290016.htm. 英文作者姓名全部 用大写字母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论文

中国传媒大学2015 学年第二学期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 题目日本文化视角下的中日关系 学生姓名陈超阳 学号8 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生所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林媛 教师所属学院 成绩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建交以来中日关系发展变化 (3) 二、现今日本文化视角下的中日关系 (3) 三、日本文化导致中日关系变化 (3) 四、日本文化导致中日关系的困局 (3) 总结: (3) 参考文献: (3)

日本文化视角下的中日关系 摘要:世界上恐怕再也难以找到像中国与日本这样微妙的双边关系了。从历史角度上讲,两国间有二千年的交往史,从官方到民间都有大量的人员相互交往,相互学习,有着惊人相似的文字。然而从甲午战争,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日本的对华政策都建立在“软弱和分裂的中国”思维之上。中日关系自1972年复交以来,在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近年来,中日关系由“政冷经热”逐渐转向“政冷经凉”,引起政府和民间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日本民族文化的角度,先对建交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做一个大致的阐述,再者着重研究当今中日关系,最后分析日本文化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文化中日关系对华政策 正文: 一、建交以来中日关系发展变化 在漫长的中日关系史上,伴随着彼此社会内部结构的动荡与重组以及周边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与调整,日本人的眼中的中日关系有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受国际环境、中日各自国内状况及两国关系等诸因素的影响,中日之间的相互认识,大体以冷战结构崩溃为一大转折点,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的变化。而这两个时期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到20世纪7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20

论文(工商管理)对企业文化问题的思考

对企业文化问题的思考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企业文化综述 (3) 2.1 关于企业文化 (3) 2.1.1 企业文化的内涵 (3) 2.1.2 企业文化的界定 (3) 2.1.3 企业文化的认识过程 (4) 2.2 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 (5) 2.2.1 劳动文化 (5) 2.2.2 生产文化 (6) 2.2.3 经营文化 (6) 第三章企业文化的作用 (6) 3.1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6) 3.2企业文化具有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 (7) 3.3企业文化对企业具有进一步体现凝聚力的作用 (7) 第四章对企业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8) 4.1 企业文化“心理契约论” (8) 4.2 企业文化“建设状态论” (11) 4.3企业文化“生命周期论” (13) 第五章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16) 5.1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16) 5.2 营建良性企业文化的几个关键 (17) 总结 (19) 参考文献 (21)

摘要: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确立的,被企业全体员工普遍认可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在现在企业中,到处都有”企业文化’的声音,但是各自有不同的说法,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呢?要着眼于不同的立场上来看这个问题.本文主要对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价值观念;行为规范 KeyWords:Corporate Culture; Values; Code of Conduct 第一章绪论 本文是由我业余学习以来的毕业论文,选来选去,都没有合适自己的论题,所以就以企业文化来作为论题展开写作. 为什么要以企业文化为议题呢?因为我从大学毕业以来,一直都是在不同的企业工厂做企业资源管理这方面的工作,所以对企业文件也有一点点小小的体会与总结.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是不可复制的,是企业独有的.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故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但不能完全等同于组织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其能以企业组织行为所体现。具体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 教科书上的概念: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

关于海尔企业文化的论文

企业文化,企业的灵魂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其能以企业组织行为所体现。具体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在现代管理学里,这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活动主动塑造的文化形态,当这种文化被建立起来后,会成为塑造内部员工行为和关系的规范,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对维系企业成员的统一性和凝聚力起很大的作用,这种新型管理理论得到了现代企业的广泛重视 海尔集团是我国著名企业,也是成功走向海外的企业之一。它的成功,与其出色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下面简要探讨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 核心价值观 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海尔集团产品之一格力空调的一条广告语是:“格力,掌握核心科技。”这充分体现了海尔集团的科技创新。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品牌,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海尔精神 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是海尔的精神取向。 敬业报国的中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忠”就是回报,海尔人就是要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回报用户、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忠”就是真诚,海尔人真诚到永远。 追求卓越表现了海尔人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远创新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能体现海尔精神的两句话是:“ 把别人视为绝对办不到的事办成”、“ 把别人认为非常简单的事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海尔作风 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是海尔的作风。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 书名[M].其他责任者(如编者、译者,供选择). 版本(第1版不写).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1] 姚穆,周锦芳,黄淑珍,等. 纺织材料学[M].第2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147. [2] Burton J J,Garten R L.新型催化材料[M].林西平,译.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4:45. [3] Bird R B,Stewart W E,Lightfoot E N. Transport Phenomena[M].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1960:75. 2 期刊 [序号] 析出责任者. 析出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4]林红,陈宇岳,任煜,等. 经等离子体处理的蚕丝纤维结构与性能[J]纺织学报,2004, 25(3):9-11. [5] Henry R C,Lewis C W,Collins J F,et al. Vehicle-related hydrocarbon source compositions from ambient data:the GRACE/SAFER method[J]. Eniron Sci Technol,1994,28(5):823-832. 3 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 析出责任者. 析出题名[A].编著者.文集名[C].(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6]胡伯陶. 天然彩色棉的状况和产业发展的研究[A].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9届全国花式纱线 及其织物技术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纺织信息中心,2002:24-33. [7] Ma Tingxi,Lu Xueshu. Computer aided analysis of the penetration of mounted tillage implement[A].In:Zhang Wei,Guo Peiyu,Zhang Senwen eds.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Rural Development:V ol[C]. Beijing: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1992:157-160. 4 学位论文 [序号] 责任者. 题名[D]. 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8]王亚军. 整装催化剂及催化转化器若干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0. [9] Young L C. The application of orthogonal collocation to laminar flow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monolith converters[D] Washington:University of Washington,1974. 5 专利 [序号] 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P].出版日期. [10] 陈安磐,龚熹.梳棉机道夫传动装置:中国专利,88217670.6 P].1989-06-21. 6 报纸 [序号] 析出责任者. 析出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11]秦贞俊. 芳族聚酰胺纤维与汽车安全空气袋[N].纺织科普,2004-07-05(02). 7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析出责任者. 析出题名[A].析出其他责任者(如编者、译者,供选择). 见(英文用In):专著责任者. 书名[M] 版次(第1版不写).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世界经济地理论文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 詹慧敏电商Q1241 12150048 摘要:能源问题关系国家的发展建设,人民的生产生活,解决好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意义重大。现在国际局势紧张加剧,中国与周边国家像菲律宾,俄罗斯等国都存在关于能源问题的摩擦,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政治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保证能源安全逐渐成为一项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要工作,涉及外交、军事、国家安全及能源等层面。本文以能源分布,能源的开采、加工、生产、消费、贸易,能源消费结构,能源进口渠道与运输,能源安全问题表现五个维度为出发点,分析了世界能源现状与我国能源现状问题,然后针对我国能源安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写出了一些自己的对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措施的见解。 关键词:能源开采加工消费结构 一、世界能源的分布与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 在常规能源中,石油主要分布于两大弧形地带:东半球的北非中东波斯湾-里海-俄罗斯中北部;西半球的委内瑞拉—墨西哥湾西部-美国中部-加拿大西部-阿拉斯加北部。中东北非也是主要的石油产地。煤炭储量分布呈现出“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东半球多于西半球”的特点。且在北纬30°~70°形成了一个世界最丰富的含煤带,这个地带东起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向西经陕西、宁夏、新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英国的英格兰地区到达北美中部。其中,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美国、中国和独联体。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为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其次是波斯湾地区,拉美地区的天然气储量也相当可观。世界水利资源主要分布在一些大江大河流域,但是发达国家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远胜于发展中国家的,瑞士、法国、奥地利、西班牙、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这些国家的水能开发利用程度均在50%以上。在非常规能源中由于技术资金原因,发达国家的开发程度也较发展中国家高。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我国的煤炭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集中在昆仑上—大别山—秦岭以北的北方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的储量最为丰富。费常规能源中,像拉萨等地的太阳能、内蒙古等地的风能、沿海地区的潮汐能、核能,虽都有涉及但因技术等的限制开发利用程度也不高。 二、世界能源的开采、加工、生产、消费、贸易 世界能源的开采、加工、生产由于需要很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而能源的分布国可能由于缺乏技术资金实力,所以就会出现能源跨区域跨国际合作的机制。发达国家或有实力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收购别国的能源公司的股份而获得该国的油气资源。或者是提供技术、资金给该国在当地进行开发,为当地带来经济利益,同时也为自己国家建立能源贸易往来。 当然在购进能源后也需要对其进行加工生产,加工生产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源利用率的高低,在这一方面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能源的利用率很高。而中国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这也是一笔很大的经济损失。 世界原油生产集中于储藏地,油品生产集中于消费地,世界石油消费与生产的地理分布不平衡相当突出。经合组织成员国消费的石油约占世界的60%,而它所生产的石油只占世界的30%;美国的石油产量占世界的12%,却消费了世界石油的25%强;而中东地区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