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

合集下载

走进化学科学ppt课件

走进化学科学ppt课件

必修课程
• 必修第一册 • 必修第二册
选择性必修课 程
• 化学反应原理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课程
• 实验化学 • 化学与社会 • 发展中的化学科学
课堂练习
1、1998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 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 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 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 )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3、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放射性元素的发现 ➢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 ➢创造新分子的合成化学的崛起 ➢高分子化学的创立 ➢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 ➢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 ……
一、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合成生命物质
联合制碱法
1965年:结晶牛胰岛素 制造大量氮肥促进粮食增产
侯德榜 芯片与光导纤维改变生活
二、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3.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P5)
胰岛素的发现和迅速 获得临床应用
胰岛素的分子结构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利用大肠杆菌 合成人胰岛素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人胰岛素进行 局部改造,合成了人胰岛素类似物 、速效及超短效的胰岛素类似物等
二、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4)现代化学已经发展成为实验与理论并重的学科
质谱仪
核磁共振仪
X射线衍射仪
交流·研讨
P6
1、屠呦呦在研制新药的时候采用了哪些化学方法?
2、青蒿素的研究经历了哪些历程?对你在今后的研究中会 有什么启发?
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分子机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
【拓展思考2】 用托盘天平称量9.5 g药品,左盘放砝码(1 g以下用游码),右盘放 药品,则实际药品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托盘天平“左物右码”颠倒后,所称药品的质量为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的读 数,则药品实际的质量为9.0 g-0.5 g=8.5 g。
(4)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①取较多量液体时直接倾倒
化学
一、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 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指的是不同于任何反应物的其他物质,并不是物质的外 在形态变化。从微观角度分析,如果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的种类改变的是化学 变化,分子的种类不变的是物理变化。 【例1】 (2018海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西瓜榨果汁 B.苹果酿果醋 C.糯米酿甜酒 D.鲜奶制酸奶
加热仪器:可酒直精接度加热仪器:试管 、蒸发皿、
反应容器

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的仪器:烧杯、

锥形瓶、烧瓶等
化学
计量仪器



托盘天平 用来称量固体质量 量筒 用来量取液体体积
常用仪器 分离仪器:漏斗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等
化学
考点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常考物质不需要发生 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来的 物质在 化学变化 中表现出
概念
性质
来的性质
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 化学变化 可知
颜色、 状态 、气味、 熔点 、 沸点 、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
内容 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 稳定性、酸性、碱性、腐蚀
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 组成 、 科学。 2.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 3.化学的作用 (1)生产化肥与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2)合成各种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3)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4)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走进化学初中教案

走进化学初中教案

走进化学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特点。

2. 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学难点:1. 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化学实验的操作和安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化学试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化学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二、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0分钟)1. 教师介绍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质与能量相互转化的科学。

2. 解释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包括自然界中的物质和人类合成的物质。

三、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5分钟)1. 教师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化合物等。

2. 介绍化学的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

四、化学实验操作(15分钟)1. 教师演示化学实验操作,如溶解、过滤、滴定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化学实验的安全,提醒学生遵守实验规程。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绪言1. 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3.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4.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5.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常伴随一些现象①颜色改变:如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石蕊试液遇碱变蓝。

②放出气体:2KMnO4△K2MnO4+MnO2+O2↑③生成沉淀:Ba(OH)2+H2SO4=BaSO4↓+2H2O④吸热、放热、发光:多数可燃物的燃烧C+O2点燃CO2S+ O2点燃SO2但有这些现象不一定放生化学变化,如:①颜色改变:氧气由无色气体变成蓝色液体是物理变化。

②放出气体:加热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逸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③生成沉淀:饱和的石灰水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晶体析出(可说成有沉淀,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④放热、发光:灯泡发光放热。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1.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2.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最明亮)和焰心。

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超详细笔记)

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超详细笔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3.区别与联系①判断依据:有无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②化学变化常见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吸热产生沉淀,有气泡等。

注意:现象仅用于理解,具体区分用判断依据。

③常见物理变化:玻璃破碎,铁水铸成锅,汽油挥发,状态(固液气),形状改变。

常见化学变化:食物质烂、酿酒/醋、金属生锈,动植物呼吸,烧制陶瓷,物质燃烧,冶炼金属。

④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是,物理变化一定没有化学变化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

e.g.:密度,硬度,质量,颜色,气味、熔点,状态,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2.化学性质: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

e.g.:可燃性,助燃性(支持燃烧),酸碱性,届蚀性,毒性,稳定性3.性质变化区分变化:对过程的描述,常用“生成”“得到”等词。

性质:固有的属性,常用“能”“可以”等词。

三、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方法①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O2燃烧更旺,CO2直立即熄灭②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O2 无明显现象,CO2变浑浊③分别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O2重新燃烧, CO2立即熄灭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燃烧1.点燃前就是我们肉眼见到的正常状态。

2.点燃时①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②木条横穿三层火焰.现象:与外焰接触部分最黑结论:外烧温度最高③产物的检验(1)用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结论:燃烧产生水(H20)(2)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烧杯置在火焰上方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结论:燃烧产生二氧化碳(CO2)(3)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3.熄灭①熄灭有白烟(→点燃→白烟(就是石蜡固体小颗粒))二、呼出气体和空气成分1.收集呼出气体:排水法①集气瓶装满水,从侧面盖好毛玻璃片,集满后在水中盖好玻璃片,取出2.比较成分的含量①O2: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现象:空气中燃烧时间比呼出气体中更长结论: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高②CO2: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现象:只有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浓度)比空气中高③水蒸气(H20):向玻璃片上哈气现象:有水雾结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高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用手拿,不要近闻,不能品尝。

高中走进化学的教案及反思

高中走进化学的教案及反思

高中走进化学的教案及反思
课题: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的基本概念:原子、分子、元素、化合物等
3. 化学的分类: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讲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原子、分子、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化学基础知识。

4. 讲解化学的分类,介绍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便学生了解化学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5. 练习:设计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反思:
在这堂课中,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化学的现象感兴趣,但并不太关心化学的理论知识。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注重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可以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乐趣。

另外,我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化学这门学科,让他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化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走进化学初中教案

走进化学初中教案
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总结(10分钟)
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方法;
2.学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四、拓展(15分钟)
1.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化学实验进行设计和实施;
2.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并分享实验心得。
教学资源:
1.实验室器材和化学试剂;
2.化学实验教材和资料;
3.复活节染色鸡蛋实验配方。
评估方式:
1.学生课堂表现;
2.学生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化学实验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并表现出了很好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下节课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验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化学实验中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15分钟)
1.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用具,并解释其作用;
3.引导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探究(30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溶解实验、燃烧实验等;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所见所闻;
走进化学初中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常见实验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等;
2.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1.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2.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1.化学实验中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室器材和化学试剂;

第1单元 初中化学—走进化学世界

第1单元 初中化学—走进化学世界

稀释浓硫酸
搅拌,加快热量散失,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酸液飞溅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4.常见错误操作及其引发的后果
操作名称
错误操作及其引发的后果
量筒读数
仰视:读数偏低,实际量取液体__偏__多__;俯视:读数 偏高,实际量取液体_偏__少___
pH试纸用水润湿后:酸性溶液测定结果__偏__大__,碱
5.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D) A.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
B.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水冲洗
C.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
D.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立即用湿布盖灭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6.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左盘衬纸上放置氧化铜粉末,右盘衬纸上放置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操作名称
取用固体(未说明用量, 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取少量液体(未说明用 量,取1~2mL)
装置
操作名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装置
倾倒液体
酒精灯的使用
加热固体Βιβλιοθήκη 加热液体上一页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操作名称
装置
过滤
操作名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装置
稀释浓硫酸
蒸发
测定溶液的pH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注意: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可能原因:①滤纸破损;②过滤时漏斗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
耐热的透明陶瓷
神 州 五 号
高压钠灯
备注:钠蒸气放电发光问题早在1950年就得以解决,由 于没有一种能抵御高温钠蒸气(1400℃)强烈腐蚀的特 殊材料,所以,直到1965年才制取第一支高压钠灯。
氮化硅陶瓷制品
氮化硅陶瓷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它是一种超硬物质,本身 具有润滑性,并且耐磨损;除氢氟酸外,它不与其他无机酸反应, 抗腐蚀能力强,高温时抗氧化。而且它还能抵抗冷热冲击,在空气 中加热到1 000 ℃以上,急剧冷却再急剧加热,也不会碎裂。正是 由于氮化硅陶瓷具有如此优异的特性,人们常常利用它来制造轴承、 气轮机叶片、机械密封环、永久性模具等机械构件。
叶绿素分子结构
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 一种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的化学结构和完整生物活 性的核糖核酸
RNA分子
核糖核酸 分子模型
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
最 小 的 汉字(93年中国)
用道 显 微 镜
材料
• 材料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一种标志。 • 材料科学刚刚起步,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也是大学热门
生活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
20克碘化银=“下雨”
氨气的合成
• 19世纪以前,农业生产所需氮肥的来源,主要是有机物的副 产物和动植物的废物,如粪便、屠宰废料、腐烂动植物等。
• 德国化学家哈伯在1909年发明的用锇作催化剂的高压合成氨 技术,使世界粮食产量增长近一倍,有近30亿人口因此免于 饥饿,哈伯因而在1918年获得诺贝尔奖。
• 《财富》中国上市公司百强前15名中属于化学化 工的有5家,名列第一的中国石油化工公司,第二 的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第八的中国海洋总公司, 第九的上海石化公司,第十的镇海炼化公司。以 上5家年收入总计729亿美元。远远超过4家信息产 业的年总收入222亿美元。可见,化学化工是我国 国民经济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
化学与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息息相关,是人类进步的 关键.一种材料的发现往往带动世界技术的革命,世界经济。 如:智能芯片的研制、新药物的开发、纳米材料的应用等
化学专业的就业前景
• 我国高校共有250多个化学院系,各类化学研究 机构近千家
• 与化学有关的企业超百万家,仅与石油和石油化 工有关的企业有80万家
高中化学课程结构
必修模块

化学1,化学2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化 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模块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实验化学
①抓住课堂
②观察思考
③理解记忆
• 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多记 :重要知识点、易忘 点、规律性、特殊性.
④勤练常问 : 做题中总结经验、记下错题
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能让 你热爱化学、喜欢学习化学、取得优 异的化学成绩!
合成氨、尿素厂
瑞士化学家米勒首 先发现DDT具有杀虫剂 的特性,1944年后DDT 被广泛用做杀虫剂,有 效地控制了虫害。米勒 因此于1948年获得诺贝 尔奖。后来,科学家发 现DDT残留毒性强,对 环境危害大,因此它被 禁止使用。现在人们正 在配制高效、低残毒且 能被生物降解的农药。
意外发现 药物分子设计
现 代 通 信 用 光 缆
光 学 纤 维 胃 镜
用光 导纤 维做 手术 , 不用 开刀
F-117是一种战斗轰炸机。
F-117A主要以铝合金制造,在机身表面涂有雷达吸收材 料(RAM),其基本的外形上具扁平的表面,即一般人所 知的多面体(faceting)技术,能达到驱散能量的效果, 使雷达无法捕捉此机。
人类健康
纳米机器人是可以在细胞内或血液中对纳米空间进 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
高分子人造血管
一些常见的高分子材料信息材料
高分子尼龙粉末
有机玻璃
聚丙烯
高分子人造血管
聚四氟乙烯
聚乙烯
PVC管材
塑料泡沫
材料科学 生命科学 工程科学
地学
化学
天文学
计算与 信息科学
物理学
数学
自然科学中承上启下的中心学科
• 创造性(提取或创造各种用途的物质) 19世纪末发现的物质:一万六千多种 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物质:一百多万种 1990年第一千万种物质被发现 现在化学家发现和创造的化合物:
早期化学我国走在世界前列
陶瓷
青铜器 商代晚期司母戊鼎 春秋铁剑 楚越兵器
②陶瓷器的制作
陶瓷: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粘土经高温烘烤 制得;
⑥酿酒、染色、医药(李时珍)·······
唐 代
李时珍

酒 图
《本草纲目》
近代化学的飞速发展
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化学方 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牛胰岛素分子模型
牛胰岛素结晶
我国还人工合成了许多结构复杂的天然有 机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素、维生素B12等
③金属的冶炼
炼铜 :距今四千~四千五百年前的夏代,出土的大型 青铜器——“司毋戊鼎”可以作证。
炼铁 距今二千~三千年前的商代,“铁
刃青铜钺”,比国外早一千多年。
春秋铁剑
楚越兵器
④造纸 距今二千二百年多种经济成分前, 蔡伦,
极大的推动了文化知识的传播。
⑤火药 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唐代),人类认
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里程碑。
走进化学
化学就在您的身边 Chemistry
is just nearby around your life
我们身边的化学
化学对人类有巨大的贡献
如果没有化学合成新农药,世界粮食产量至少减半,
地球上将有近30亿人饿死。
如果没有发明合成各种抗生素、新药物,人类的平均
寿命将要缩短25年。
如果没有发明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