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静坐半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静坐半时.txt10有了执著,生命旅程上的寂寞可以铺成一片蓝天;有了执著,孤单可以演绎成一排鸿雁;有了执著,欢乐可以绽放成满圆的鲜花。背景: 阅读新闻
静坐入门
[日期:2009-02-05]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静坐入门



一、为什么要静坐?

静坐可以转迷成觉,得定开慧。“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碎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无上智慧必从定发,无漏大定必从戒生。

三聚净戒:

1、摄律意戒;

2、摄善法戒;

3、饶益有情戒。

定的境界:

1、世间禅定;

2、出世间禅定;

3、出世间上上禅定。迷妄若去,心体现前。自然能证入寂照不二的境地。

二、静坐的方法:

1、于静处坐,单盘或双盘,初学者也可散盘。两手重叠,放在腹前。手心向上,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两拇指相对,结弥勒定印。

2、身体正直,自然放松;耳不外闻,心不起念;眼宜轻闭,目光内含;闭口不言,舌抵上颚。

3、座垫要厚软,不使肾脏受压;胸部微向前俯,使心窝下降;臀部稍向后凸出,使脊骨不曲;下腹部宜宽放,使气充满。

4、入座时观想:宇宙的光和真气收入丹田,体内的病气、浊气排出体外;起座时观想:浊气从全身毛孔放出,光和真气收入丹田。加“收功”的意念,然后活动全身,舒放两臂,将两手搓热,按摩面部,后放足、抚足,起身。

三、静坐时的呼吸与息相:

1、呼吸:

(1)、自然呼吸:一呼一吸均使自然,渐渐细长,达于下腹;呼吸渐渐静细,出入极微;反复练习,可进入无呼吸状态,气从全身毛孔出入。

(2)道呼吸:主张呼吸细长,深达下腹部。吸气时腹部收缩,呼气时腹部鼓胀。意在用人功加强横膈膜的驰张和收缩,但要因人而宜。呼吸的练习:“南无阿弥陀佛”十念为一句,念一百零八遍,使气息缓慢、微细、深长。

2、息相:既无声音,也无结滞,不粗浮。虽在极静时,也不觉鼻息出入。气息若存若亡的叫息相,是调和之相。

四、静坐时的思想与调心:

1、系心一处法:

(1)、心系脐间,对治散乱、浮动,使血液下降。

(2)、心系鼻端,对治昏沉,使心念向上,精神振作。

(3)、心系胸间,斩赤龙、断白虎。

(4)心系玄关,内视中脉,观神光之往来。

(5)、系而不系,知而不守,过河不用船,入静不需法。

2、返观内照法:放下万缘,返观内心。对于心中妄念,既不攀援,也不遣除,只要知道它本来空寂,念念生起,念念观照,念念空净。这就是正本清源

的调心方法。

3、调息念佛法:也叫禅净双修。彻悟禅师说:“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请;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坐禅一味经》说:“菩萨坐禅,不念一切,唯念一佛,即得三昧。”

五、应该注意的事项:

1、静坐的时间:初学者多坐为宜,子午卯酉四时必坐。每次至少40分钟,每天至少两个半小时。

2、饮食:素食,清淡,戒烟酒。

3、睡眠:初时以八小时为宜,后可渐减。

4、持之以恒,不求速效。

5、信念不可分别执著,顺其自然。

6、要一切勿理,收视返听,练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气概。

7、痛改前非。当贪、瞋、痴、骄、慢等烦恼发动时,要看破放下,忏悔罪业,求佛加持,发愿改正,逐步做到离欲清净。

8、 静坐日久,身上会有颤动和发热的感觉,脑部也常常会有霹雳般的震动现象,心里也可能影视种种幻境,也会有身心方面的利益。

9、学坐的人,要知身心本空,定中的幻境,了无实性。当不取不舍,一心静定,切勿执著。否则将入魔境。

六、静坐与禅定:

1、禅修的条件:受三皈五戒;发成佛度众大愿,方可修禅。

2、禅的种类:

(1)、世间禅:四禅八定。

(2)、出世间禅:八背舍,九次第定。

(3)、出世间上上禅:自性禅,一切禅,清净禅。

3、修禅的方法:

(1)、数息法。

(2)、止观法。

(3)、参话头,也叫存疑开悟法。

4、修禅者,要有恭敬心。入座时,要请诸佛菩萨慈悲加护;离座时,要感谢佛恩。

《释禅波罗蜜》卷一,赞叹禅定的功德说:“如菩萨发心为修禅故,一切家业内外皆舍,不惜身命。寂然闲居,无所吝啬,是名大舍。复次,菩萨为修禅故,身心不动,关闭六情,恶无从入,名大持戒。复次,菩萨为修禅故,难忍能忍,一切荣辱,皆能安忍,不生烦恼,名为忍辱。复次,菩萨为修禅故,一心精进,设身瘦苦,终不退息,如钻木取火,常坐不卧。摄诸身心,未尝放逸;设复经年无证,亦不退却。是为难行之事,即是大精进也。故知修禅因缘,虽不作意别行四度,四度自成。复次,菩萨因修禅定,具足般若波罗蜜。菩萨修禅,一心正住,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智慧勇发,如石中泉。”

《禅门经》云:“求佛圣智,要即禅定。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善根。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答:妄念不生为禅,明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

。” “汝若欲识了了无所住心,正坐之时,但止心莫思量一切物,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过去事以过去,莫思量,过去心自绝,即名无过去事;未来事未至,莫愿求,过去心自绝,即名无未来事;现在事已现在,于一切事但知无著。无著者,不起憎爱心,现在心自绝,即名无现在事。”“若自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亦名了了见性。不住一切处心者,即是佛心,亦名解脱心,亦名菩提心,亦名无生心。”唐圭峰大师说:“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原无烦恼,无漏自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

唐六祖惠能大师说:“何名坐禅?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起心动念。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六妙法门》:

1、依“数”为妙门。行者用数息故,即能出生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能觉知非是涅槃,是人必定得三乘道。

2、“随”为妙门。行者因随息故,即能生出十六特胜观:一知息入、二知息出、三知息长短、四知息遍身、五知息随诸身行、六知心受喜、七知心受乐、八观诸心行、九心做喜、十心作摄、十一心作解脱、十二观无常、十三观出散、十四观离欲、十五观灭、十六观弃舍。深观弃舍,不著外想,能得涅槃。

3、“止”为妙门。行者用止心故,即是次第发五轮禅:一者地轮三昧,即未到地;二者水轮三昧,即是种种诸禅定善根发也;三者虚空轮三昧,即广行方便,觉因缘无性如虚空;四者金沙轮三昧,即是见思解脱,无著正慧,如金沙也;五者金刚轮三昧,即是第九无碍道,能断三界结使,永尽灭除。证根本智,无生智,入涅槃。

4、“观”为妙门。行者因修观故,即能出生八背舍、九次第定、狮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十四变化心、三明、六通、八解脱、得灭受想,即入涅槃。

5、“还”为妙门。行者若用慧行,善巧破析,返本还原,是时即便出生空、无相、无作、三十七道品、四谛、十二因缘、中道正观,得入涅槃。

6、“净”为妙门。行者若能体识一切诸法本来清净,即便获得自性禅也。得此禅故,二乘之人定证涅槃。若是菩萨,入铁轮住,具十信心,修行不止,即便出生九种大禅:自行禅、一切禅、难禅、一切门禅、善人禅、一切行禅、除恼禅、此世他世乐禅、清净禅。菩萨因是禅故,得大菩提果。.

七、关于

观心:

《涅槃经》说:“能观心性,名为上定”。《摩诃止观》说:“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观”。

1、观心方法:

(1)、结跏趺坐。

(2)入静。

(3)闭目,细细返观自己的念头,感觉妄念忽生忽灭,来去不停。我只一味耐心观照,了知妄念无性,其体本空。

(4)妄念被自心观照,当下便能湛寂不动,以至自然化于无形。但其他念头必然继续生起,行者仍照前法细细静观。

(5)、每天至少一次,每次至少半小时以上,越长越好。

(6)、观照纯熟,妄念自少,因定生慧。当一念不生时,心源空寂。这时虽无著无住,却了了觉知,于般若自性相应。《华严经》说:“汝等观是心,念念常生灭,如幻无所有,而得大果报。”

2、 观照的实质:我们能观的智,即是般若;所观的境,即是无明。观无明妄心,即是观自性清净心。行住坐卧不离观照,叫做圆照觉相,也叫正念真如。到了忘照而终日未曾离照的地步,即达观心的极功了。《圆觉经》云:“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因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我今一一皆忏悔。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摘自〈静坐入门〉作者 定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