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浙教版

合集下载

八下 历史与社会 浙教版 复习提纲

八下 历史与社会 浙教版 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下复习提纲第六单元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工商业的兴起16世纪前后,工业文明曙光首先出现在西欧1、随着商业的发展,小作坊的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小作坊就发展成为手工工场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手工工场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以后扩展到西欧的其它国家;2、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的比较表格①手工作坊学徒不领取工资,依附于师傅作坊主;而手工工场的工人是人身独立的,靠出卖劳动来换取工资②作坊主进行全过程的生产;手工工场场主基本上不参加生产劳动;③手工工场的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最大的不同是手工工场主与工人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它的出现预示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7.、16世纪农业仍然是西欧的主要产业,西欧还处于农业社会;8、手工工场出现以后,哪些阶层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变化出现了哪些新的阶层变化情况:①商人的变化: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经商改变为双重身份,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经济地位发生变化,经济实力超过王公贵族;政治地位发生了变化,甚至可以担任英国伦敦市长;原因: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推行了有利于商人的政策,影响:这些变化促进了新的阶层的产生,即早期资产阶级与早期工人阶级,作用:有利于当时社会工商业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②贵族的变化:开始走向没落;一些贵族开始经营工商业;原因: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经济收入的增加,使他们成为新的贵族——资本家③农民的变化: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手工工场的工人影响:他们形成了又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成为工人阶级的前身;他们在手工工场里劳动,劳动时间长,工资很低,往往要夜以继日地工作才能勉强维持生活9、手工工场出现后,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变化:生产力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变革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中世纪特点:①基督教的神权思想占统治地位②封建庄园制度和君主专制制度③没有生机,要求人们服从“上帝”的安排,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没有人性与需要恒言;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观念不是武断的,而是建立在观察和证据的基础上2哥白尼的学说从客观上动摇了中世纪神权统治的思想基础,对人们冲破神学思想的束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的观念不是武断的,而是建立在观察和证据的基础上2哥白尼的学说从客观上动摇了中世纪神权统治的思想基础,对人们冲破神学思想的束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1、创立新体制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由议会制约国王权力的政体被称为君主立宪制,这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也是革命不彻底的结果;这一政体首先在英国确立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并被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如日本、西班牙、丹麦、荷兰、比利时、泰国等;17、18世纪,英国、法国、美国先后爆发了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西岸;独立后的美国,通过战争、赎买等方式,夺得英国、法国、西班牙和俄国在北美的大片殖民地,领土不断扩大,最终成为一个西邻太平洋,东到大西洋,并拥有太平洋上夏威夷群岛和加拿大西面的阿拉斯加两大“飞地”,面积居世界第四的国家;4、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①美国独立战争具有正义性;②人民渴望独立,积极应战;③外国的援助; ④总司令华盛顿的英明的领导下⑤军队英语作战,逐渐扭转了战场上的劣势5、北美人民为什么要拒绝饮用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英国统治者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作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这不仅损害的北美人民的利益,也使得他们无法享受到独立国家的各种权利;6、法国的三个等级是:第一等级是国王、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工匠、城市贫民、农民7、关于拿破仑:法国大革命后期执掌政权并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主要政绩有:制定法典;巩固革命成果;打败欧洲反法联盟等;失利于滑铁卢战役——1815年在滑铁卢被欧洲反法联军打败;8、法国大革命的时期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取得的成果:第一次:1攻克巴士底狱,掀开了革命序幕;2确立君主立宪制;3通过人权宣言第二次:1废除君主制, 1792年成立共和国21793年处死路易十六第三次:罗伯斯庇尔实施一系列革命措施,使革命达到顶峰9、美国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议会、总统、法院三者的关系怎样我们怎样看待三权分立美国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原则;议会、总统、法院三者之间相互牵制、相互制衡;三权分立可以防止某一种权力的专断,保证了资产阶级民主、在当时具有革命和进步的意义;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1、最后的盛世明朝建立—鸦片战争前总体情况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36年清建立,1644年清军入关并建立对全国的统治;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和西方的贸易长期处于出超地位,18世纪,中国的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国内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很多大的商帮和工商业市镇;17世纪初,中国人口已近2亿,19世纪初,中国人口超过2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①经济上:中国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难以发展,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统治者狂妄自大,愚昧无知,对外闭关自守;欧美各国,推翻了专制王权,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②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皇权高度强化,政治腐败;而西方各国纷纷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权,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③思想文化上: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科举制从选拔人才的工具变成了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地区,不少人从一丝织业;在松江一带,棉纺织业比较发达民谚的变化从"苏湖熟天下足" 指苏州和湖州因为这些地区工商业比较发达到"湖广熟天下足" 指湖南湖北广州商业的发达,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着名的有徽商和晋商明清时期,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各种服务性行业的兴起,茶馆,酒楼,戏园等但这一时期,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仍然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方式2、“明修长城清修庙”,这反映了明清2代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态度有什么差异明朝采取防御政策,而清代统治者认为民族关系的处理重在以德服人,因此采取了比前代更加有效的怀柔政策;3、明清统治者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措施:A、明朝初年,任命少数民族首领为官,明成祖时,从中央派官员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直接管理;B、清朝统治者修建避暑山庄,采用各种方式联络少数民族领袖;C、清朝通过册封达赖,班禅和设立驻藏大臣等,加强对西藏管理;D、粉碎准葛尔蒙古和回族贵族新疆叛乱;E、组织雅克萨之战,签定平等的尼布楚条约;作用:达赖、班禅系统的确定和驻藏大臣的设置,加强了中央与西藏的联系,促进了西藏与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维护了国家统一;改土归流的进一步实施,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保证了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直接管理;此外,清统治者对破坏国家统一的分裂势力予以狠狠地打击;总意义:这些措施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并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清朝的疆域图P37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立了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和班禅共同治理西藏、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新航路的开辟的比较:共同之处:①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都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壮举②都具有征服自然的决心,都具有不畏艰险、用于探险的精神;这种探索不止的可贵精神属于全人类,也始终激励着后来者敢闯未知新世界,敢攀发现新高峰③都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造船技术、航海经验、航海知识等不同之处:①从时间上看,郑和下西洋比新航路开辟早半个多世纪②从规模和航海次数来看,郑和下西洋的规模大、次数多③从目的看,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为宣扬国伟;新航路开辟主要是经济目的,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④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明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和友好往来,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历社初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历社初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一、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什么?(以国家的产生、文字的发明为标志)2、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3、四大文明古国与哪些河流有关?(依次为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恒河、黄河和长江)说明什么?(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4、古代埃及什么时候统一?(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

公元前15世纪时,强盛,地跨亚、非。

)5、古代巴比伦统一的时间、统一者、都城分别是什么?(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定都巴比伦城。

)6、最早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一些小国家的是什么人?(来自西北的雅利安人)由谁统一?(摩揭陀国的阿育王)7、古代印度最早栽培了什么作物?(棉花)8、古代中国最早栽培了哪些作物?(麦、粟、水稻)分别在什么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9、良渚文化(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一带)、红山文化(辽河流域一带)、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代表作品是什么?(蛋壳黑陶杯)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是什么?(蛋壳黑陶杯)10、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分别是什么?(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商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分别是什么?(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商)11、早期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是什么?(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较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二、早期国家的形成1、国家形成的原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导致了国家的形成,出现了等级分明的社会)国家的出现是什么的标志?(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2、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城市、王权、社会等级、刑法)P35表3、埃及国王又称什么?(法老)它自认为是什么之子?(太阳神)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浙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浙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浙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txt性格本身没有好坏,乐观和悲观对这个世界都有贡献,前者发明了飞机,后者发明了降落伞。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3.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第3课收复新疆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学生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6课洋务运动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 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2.评价洋务运动(第30页内容,重点掌握)第7课戊戌变法1.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2.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 P33):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第8课辛亥革命1.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当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第9课新文化运动1.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2.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3.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3.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11课北伐战争1.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2.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3.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1898年9月慈溪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把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
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资本主 如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义的发展 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戊戌变法时间: 1898年6月到9月, 内容: 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
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性质: 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结果: 1898年9月慈溪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把光绪帝囚禁在中
南海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 外。杀害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变法失败了。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顽固派掌握大权,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意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 维新派力量弱小,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没有发动群众;
提出尊孔复古,破坏共和。 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进一步传
播,但思想界的“尊孔”逆流也不断涌现,新旧 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
青年》 主要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知识分子 口号: 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 内容: 以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
结果: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失败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启示: 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八上社会复习提纲第二单元

八上社会复习提纲第二单元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1、中世纪:指从5 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 世纪,即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

2、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日耳曼人的一支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公元800 年的圣诞节罗马教皇为法兰克国王查理举行了加冕仪式,标志着查理曼帝国诞生。

查理进行了土地分封,西欧封建制度随之形成。

843 年查理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签定条约,三分帝国,分别发展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

日耳曼人另一支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不列颠,于9 世纪建立了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3、国王和大封建主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臣下,封建制度逐步形成。

欧洲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特点是: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关系。

(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意思是说: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说明西欧封建社会虽然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制约关系。

封建领主之间一团乱麻般的关系,权利义务不清,不断发生战争)4、中世纪基督教的地位和影响:“基督教是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会在西欧的统治的表现:政治上,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扶持,丕平献土,教皇国产生,逐渐凌驾于各国之上;经济上,控制大量封建地产,经营庄园,还要求收取“什一税”;思想上,教会垄断教育和文化,控制思想。

5、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

6、基督教的演变:(1)产生的历史条件:1 世纪,罗马帝国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残暴统治。

犹太人多次起义但屡屡失败,感到绝望的民众把希望寄托于“救世主”耶稣来拯救自己脱离苦难。

基督教产生了。

(2)变化:由贫苦民众的宗教逐渐演变成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成为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政治原因:随着罗马帝国加强对内压迫、对外侵略,阶级、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罗马统治者为缓和社会矛盾,便于控制被压迫人民和被征服民族,开始对基督教采用控制、利用政策,加以扶植。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史前时代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史前时代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一、尼罗河的赠礼1、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看图2--1古代埃及,思考:(1)埃及位于哪个洲?哪里的自然条件如何(气候、河流)?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气候干旱,终年雨量稀少,尼罗河是惟一的水源。

(2)人们是如何利用尼罗河的?见书本第24页2、古代埃及的发展公元前3500年出现小国公元前3000年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

公元前15世纪最强盛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帝国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所灭3、分析古代埃及的兴起的线索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气候干旱,终年雨量稀少,尼罗河是惟一的水源。

农业发达使尼罗河沿河地区形成村落城市兴起,人口不断增加,手工业商业也发展起来,约从公元前3500年,出现早期国家。

二、新月沃土:西亚文明的发祥地1、观察《新月沃地》思考:(1)说说这地区的自然环境。

(气候、河流)人们是怎样克服自然的挑战的?这里干旱少雨,河水水量又不稳定,沿河农业更多依靠人们修建的灌溉系统,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城镇、神庙、宫殿和文字,成为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2)早期居民有哪些?东部苏美尔人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强大的国家,定都巴比伦城。

西部腓尼基人希伯来人(今犹太人)三、印度河和恒河的哺育观察图2—4古代印度分析:(1)印度成为文明发源地的优势在哪里?南亚次大陆,印度河和恒河奔腾入海,上游高山积雪融化,河水泛滥,滋润着两岸的土地,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2)古代印度对周边国家产生的影响源自于哪些因素?通过佛教传播和商业贸易,古代印度对周边国家的宗教和文化生活产生广泛的影响。

(3)发展公元前2500年出现城市国家;公元前15世纪雅利安人入侵;公元前6世纪印度半岛逐渐统一,前3世纪,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半岛(4)文化:最早种植棉花佛教的诞生地四、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1、黄河与长江为什么会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1)黄河中下游地区,植被丰富,地势平坦,易于开垦和耕作,适于种植麦和粟;(2)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丰富,水网密布,气候温暖,适于种植水稻。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八年级下册历史主要学习什么内容?期末考试将至,同学们应该怎样做好历史学科的复习呢?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希望对您有用。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一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二)内容:1、制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从1949年-1954年起作用):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949,10.1下午2时):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3、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土地改革:时间:1950--1952年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识的标志。

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1、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时间是:1950年10月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4、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5、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6、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历史提纲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历史提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二单元—国家,文字和青铜器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根本原因),社会分工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导致国家的形成,出现了等级分明的社会。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的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和军队,制定了法律。

—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大都产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

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全境90%以上是沙漠。

—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全长6600多千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自南向北纵贯国土注入地中海。

—尼罗河最大的特点是定期泛滥,使原来田野的土层上形成一层厚厚的淤泥,为河谷耕地带来了理想的天然肥料,使尼罗河谷地区一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小国。

各个小国的国王既是行政首脑,也是军事首领,并兼任宗教领袖,主持祭祀仪式。

②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是一种与事物形状相似的文字,并有一定读音),初步建立起统一的国家(首都:孟斐斯)。

国王又称“法老”,自认为是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③公元前15世纪,成为一个地跨亚、非的军事大帝国。

④公元前6世纪,被西亚的波斯所灭。

—王室、僧侣和贵族等是统治阶层,工匠和农民是自由民,处于社会底层的是奴隶,奴隶大多来源于战俘,他们的处境十分悲惨。

—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金字塔,在今天开罗一带。

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

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旁还匍匐着一尊巨大的狮身人面像,体现了法老的权势与威严。

—埃及人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后来的罗马历法以及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都源于这种历法。

—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是因为认为只要保存好尸体,就能使灵魂不灭。

在制作过程中,知道了解剖学,掌握了高超的防腐技术,懂得血液循环和心脏跳动的关系,并开始分科治病。

—古埃及人信仰阿蒙神,认为它是王国的保护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复习提纲浙教版
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国家的产生、文字的发明
2、比较四大文明古国(文明发源地、产生文明时间、统一时间、统一者)
3、四大文明大致位于哪个温度带上?从地理环境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说明原因(为什么早期人类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
北温带。

这些文明都属于农业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
1、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比
、僧侣、贵族;
):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等
4、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P35
①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②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③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

④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⑤法典保护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

5、《汉谟拉比法典》对当时的意义: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是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加强和巩固王权统治的工具,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现在意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
完整的成文法典;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是人类由史前时代向农耕文明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

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与现代法律精神的不同: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

P34
第三课告别野蛮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P37
从图画文字逐
3、文字究竟是谁发明的?(人民群众发明的)
文字的产生有什么历史意义?①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标志着人类告别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②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生产经验和知识更好地得到交流和传播、继承和积累,为科学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必要条件。

4、司母戊大方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P39
类在告别野蛮时代进入文明社会后,四大文明古国所取得的文明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