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五行》译文

合集下载

管子原文及翻译

管子原文及翻译

管子原文及翻译管子原文及翻译《管子》在诸子百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思想的珍贵资料。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管子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一起来看一下吧。

管子原文及翻译篇11、形势第二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沈玉极矣,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

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

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

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寿夭贫富,无徒归也。

衔命者,君之尊也。

受辞者,名之铉也。

上无事,则民自试。

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

槛鹄锵锵,唯民歌之。

济济多士,殷民化之,纣之失也。

飞蓬之问,不在所宾;燕雀之集,道行不顾。

牺牷圭璧,不足以飨鬼神。

主功有素,宝币奚为?羿之道,非射也;造父之术,非驭也;奚仲之巧,非斫削也。

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

平原之隰,奚有于高?大山之隈,奚有于深?訾讆之人,勿与任大。

譕臣者可以远举。

顾忧者可与致道。

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召也举长者可远见也;裁大者众之所比也。

美人之怀,定服而勿厌也。

必得之事,不足赖也;必诺之言,不足信也。

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有无弃之言者,必参于天地也。

坠岸三仞,人之所大难也,而猿猱饮焉,故曰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不行其野,不违其马;能予而无取者,天地之配也。

怠倦者不及,无广者疑神,神者在内,不及者在门,在内者将假,在门者将待。

曙戒勿怠,后稚逢殃。

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邪气入内,正色乃衰。

君不君,则臣不臣。

父不父,则子不子。

上失其位,则下逾其节。

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

莫乐之,则莫哀之。

莫生之,则莫死之。

往者不至,来者不极。

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异。

有闻道而好为家者,一家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乡者,一乡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国者,一国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天下者,天下之人也;有闻道而好定万物者,天下之配也。

管子·五行全文

管子·五行全文

管子·五行全文一者本也,二者器也,三者充也,治者四也,教者五也,守者六也,立者七也,前者八也,终者九也,十者然后具五官于六府也,五声于六律也。

【译文】第一是农事,第二是器用,第三是人力与生产相称,治理则属于第四,教化为第五,管理为第六,建立事业为第七,进行修剪整治为第八,终止结束为第九。

到了九,然后就可以配备五官于六府之中,就象配五声于六律之中样。

六月日至,是故人有六多,六多所以街天地也。

天道以九制,地理以八制,人道以六制。

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开乎万物,以总一统。

通乎九制、六府、三充,而为明天子。

修槩水上,以待乎天堇;反五藏,以视不亲;治祀之下,以观地位;货曋神庐,合于精气。

已合而有常,有常而有经。

审合其声,修十二钟,以律人情。

人情已得,万物有极,然后有德。

【译文】每年经六个月为冬、夏至,因此,人的卦象有六爻,六爻是可以通乎天地的。

天道以九数为制,地道以八数为制,人道以六数为制。

天子以天为父,以地为母,借此以开发万物,总于一统。

能通晓九功、六府、三事者,就可以成为明哲的天子。

要修平水土,以防备凶年饥谨;平价发放粮食,以救济不赈之民。

治祭袍于土地,以观察土地财利;修养内心,以合于精气要求。

已经符合精气要求就应当经常保持,经常保持也就有了规范。

要审合音声,研究十二钟的音律,使之反映人情。

人情已经悟透,万物已经尽知,然后就可以称为有德之君了。

故通乎阳气,所以事天也,经纬日月,用之于民。

通乎阴气,所以事地也,经纬星历,以视其离。

通若道然后有行,然则神筮不灵,神龟不卜,黄帝泽参,治之至也。

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得大封而辩于西方,得后土而辩于北方。

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大常察乎地利,故使为廪者:奢龙辩乎东方,故使为土师,祝融辩乎南方,故使为司徒;大封辩于西方,故使为司马;后土辩乎北方,故使为李。

是故春者土师也,夏者司徒也,秋者司马也,冬者李也。

【礼翼书院·管子·五行】----第二次学习

【礼翼书院·管子·五行】----第二次学习

【礼翼书院·管子·五行】----第二次学习【原文预习】一者本也,二者器也,三者充也,治者四也,教者五也,守者六也,立者七也,前者八也,终者九也,十者然后具五官于六府也,五声于六律也。

【导读】——管仲大人的宏观管理学上周温习了全篇内容,并简单梳理了《五行》篇全部内容。

这周正式进入原文学习阶段。

今天这次的学习内容虽然语句不多,但是若不了解《管子》全书要旨所在,则会不知其所云。

尤其对本节出现的“一到十”十个数字。

这些数字属于序列数字。

类似于今日的“第一怎样,第二怎样。

”这和出现于《兵法》篇“定一至,行二要,纵三权,施四教,发五机,设六行,论七数,守八应,审九器,章十号。

故能全胜大胜。

”一样。

理解了这些,这一节文字说什么就简单了。

这里再次提醒各位读者君,《管子》一书尤其《四时》、《五行》两篇出现的“五行”思想并非被民间“铁算子”过度神秘化的“五行生克”思想。

《白虎通》:五行者,何谓也?谓金、木、水、火、土也。

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

又言:行者,节也。

也就是说“五行”思想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具有规范管理之意。

“五行”思想是先秦人民对自然界基本元素物性的认知总结归类——天道,和人道为政思想的和谐统一,是“圣王务时而寄政,作教而寄武,作祀而寄德”从而“合于天地之行”的必由之路,是先秦时代的历法和气象学以及朴素的社会管理学。

【他山之石】1.《论语·学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四时纂要》:夫有国者莫不以农为本者,家者莫不以食为本,舜禹胝胼,神农憔悴,后稷播植百谷,帝尧恭受四时,是以德迈百王,泽流万世者也。

3.《尚书·洪范》: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

作《洪范》。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五行大义·释名第一(白话译文) (1)

五行大义·释名第一(白话译文) (1)

第一论五行名夫万物自有体质.圣人象类而制其名.故曰.名以定体.无名乃天地之始.有名则万物之母.以其因功涉用.故立称谓.礼云.子生三月.咳而名之.及其未生.本无名字.五行爲万物之先.形用资于造化.岂不先立其名.然后明其体用.春秋元命苞曰.木者.触也.触地而生.许愼云.木者.冒也.言冒地而出.字从于中下.象其根也.其时春.礼记曰.春之爲言蠢也.産万物者也.其位在东方.尸子云.东者.动也.震气故动.白虎通云.火之爲言化也.阳气用事.万物变化也.许愼曰.火者.炎上也.其字炎而上.象形者也.其时夏.尚书大传云.何以谓之夏.夏.假也.假者方呼万物而养之.释名曰.夏假者.宽假万物.使生长也.其位南方.尙书大传云.南.任也.物之方任也.元命苞云.土之爲言吐也.含吐气精.以生于物.许愼云.土者.吐生者也.王肃云.土者.地之别号.以爲五行也.许愼云.其字.二以象地之下.与地之中.以一直画.象物初出地也.其时季夏.季.老也.万物于此成就.方老.王于四时之季.故曰老也.其位处内.内.通也.礼斗威仪云.得皇极之正气.含黄中之德.能苞万物.许慎云.金者.禁也.阴气始起.万物禁止也.土生于金.字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之形也.其时秋也.礼记云.秋之爲言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尸子云.秋.肃也.万物莫不肃敬恭庄.礼之主也.说文曰.天地反物爲秋.其位西方.尚书大传云.西.鲜也.鲜.讯也.讯者.始入之貌也.释名.广雅.白虎通.皆曰.水.准也.平准万物.元命苞曰.水之爲言演也.阴化淖濡.流施潜行也.故立字.两人交.一以中出者爲水.一者.数之始.两人.譬男女.阴阳交以起一也.水者.五行始焉.元气之凑液也.管子云.水者.地之血气筋脉之通流者.故曰水.许慎云.其字象泉并流.中有微阳之气.其时冬.尸子云.冬.终也.万物至此终藏也.礼记云.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其位北方.尸子云.北.伏也.万物至冬皆伏.贵贱若一也.五行之时及方位.故分而释之.万物各自有着体态和性质,圣人观察它们的形象,对其分类从而制定它们的名称。

管子·内业全文

管子·内业全文

管子·内业全文凡物之精,此则为生。

下生五谷,上为列星。

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

是故民气,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淖乎如在于海,卒乎如在于己。

是故此气也,不可止以力,而可安以德;不可呼以声,而可迎以音。

敬守勿失,是谓成德,德成而智出,万物果得。

【译文】物的精气,结合起来就有生机。

在下就产生地上的五谷,在上就是天体的群星。

流动在大地之间的叫作鬼神,藏在人的心里就成为圣人。

因此,这种气有时光亮得好象升在天上,有时幽暗得好象藏入深渊,有时柔润得好象浸在海里,有时高峻得好象立在山上。

这种气,不可以用强力留住它,却可以用德性来安顿它;不可以用声音去呼唤它,却可以用心意去迎接它。

恭敬地守住它而不失掉,这就叫作成德。

德有成就就会产生出智慧,对万事万物全都能掌握理解了。

凡心之刑,自充自盈,自生自成。

其所以失之,必以忧乐喜怒欲利。

能去忧乐喜怒欲利,心乃反济。

彼心之情,利安以宁,勿烦勿乱,和乃自成。

折折乎如在于侧,忽忽乎如将不得,渺渺乎如穷无极。

此稽不远,日用其德。

【译文】心的形体,它本身就能自然充实,自然生成。

它之所以有所损伤,必然是由于忧、乐、喜、怒、嗜欲和贪利。

能除掉忧、乐、喜、怒、嗜欲和贪利,心又可以回到完满的状态。

心的特性,最需要安定和宁静,保持不烦不乱,心的和谐就可以自然形成。

这些道理,有时清楚地好象就在身边,有时恍惚地好象寻找不到,又有时好象渺茫地追寻不到尽头,实际上考察它并不很远,因为人们天天都在享用着它的德惠。

夫道者,所以充形也,而人不能固。

其往不复,其来不舍。

谋乎莫闻其音,卒乎乃在于心;冥冥乎不见其形,淫淫乎与我俱生。

不见其形;不闻其声,而序其成,谓之道。

凡道无所,善心安爱。

心静气理,道乃可止。

彼道不远,民得以产;彼道不离,民因以知。

是故卒乎其如可与索,眇眇乎其如穷无所。

彼道之情,恶音与声,修心静音,道乃可得。

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也,目之所不能视也,耳之所不能听也,所以修心而正形也;人之所失以死,所得以生也;事之所失以败,所得以成也。

《五行》原文

《五行》原文

《五行》原文【经1】五行:仁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

义形于内谓之德之1行,不形于内谓之行。

礼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2行。

智形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

圣形于内谓之德3之行,不形于内谓之(德之)行。

[1]◆【经2】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四行和谓之善。

善,人4道也。

德,天道也。

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智,无中心之智则无中心5之悦,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

◆(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圣,无中心之圣则无中心之悦,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

)[2]【经3】五行皆形于内而时行6之,谓之君子。

士有志于君子道,谓之志士。

善弗为无近,德弗7志不成,智弗思不得。

思不精不察,思不长不得,思不清[3]不形,[不形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8[则]无德。

【经4】不仁,思不能清。

不智,思不能长。

[不仁不智],未见君子,忧心9不能惙惙[4];既见君子,心不能悦[5]。

《诗》曰:“[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之,亦既观之,我心则10悦。

”此之谓也。

不仁,思不能清。

不圣,思不能轻。

不仁不圣,未见君子,忧心不能忡忡;既见君子,心不能降。

◆【经5】仁之思也清,精12则察,察则安,安则温,温则悦,悦则戚,戚则新(亲),新(亲)则爱,爱则玉色[6],玉色则形,形则仁。

◆13【经6】智之思也长,长则得,得则不忘,不忘则明,明则见贤人,见贤人则玉色,玉色则形,形14则智。

◆【经7】圣之思也轻,轻则形,形则不忘,不忘则聪,聪则闻君子道,闻君子道则玉音,玉音则形,形15则圣。

◆【说7】“圣之思也轻”。

思也者,思天也;轻者尚矣。

“轻则形”。

形者,形其所思也。

酉下子思轻于翟,路人如斩;酉下子见其如斩也,路人如流。

言其思之轻也。

“不忘则聪”。

聪者,圣之藏于耳者也,犹孔子之闻轻者之鼓而得夏之庐也。

“聪则闻君子道”。

道者,天道也,闻君子道之志耳而知之也。

“闻君子道则玉音”。

□□□□□□而美者也,圣者闻志耳而知其所以为□者也。

解悟《管子》四篇25课:内业·五

解悟《管子》四篇25课:内业·五

解悟《管子》四篇25课:内业·五解悟《管子》四篇25课内业·五【原文】五wǔ天tiān主z hǔ正zhèng,地dì主z hǔ平píng,人rén主z hǔ安ān静jìng①。

春chūn秋q iū冬dōng夏x ià,天tiān之z hī时s hí也yě;山shān陵líng川chuān谷gǔ,地dì之z hī枝z hī<材cái >也yě;喜xǐ怒nù取qǔ予yǔ,人rén之z hī谋móu也yě。

是s hì故gù:圣shèng人rén 与yǔ时s hí变biàn而ér不bú化h uà,从cóng物wù而ér不bù移yí②。

能néng正zhèng能néng静jìng,然rán后hòu能néng定dìng③:定dìng,心xīn在zài,中zhōng<冲chōng>,耳ěr目mù聪cōng明míng,四sì枝z hī<肢z hī>坚jiān固gù,可kě!以yǐ为wéi精jīng舍s hè④。

精jīng也yě者z hě,气qì之z hī精jīng者z hě也yě⑤。

气qì,道dào乃nǎi生shēng,生shēng乃nǎi思sī,思sī乃nǎi知z hī,知z hī乃nǎi止z hǐ矣yǐ⑥。

凡fán心xīn 之z hī形xíng,过guò知z hī失s hī生shēng⑦。

文言文的管子的译文

文言文的管子的译文

文言文的管子的译文 法,就是效法天地的方位,模拟四时的运行,来治理天下的。

四时的运行, 有寒有暑,圣人效法它,所以有文有武。

天地的方位,有前有后,有左有右,圣 人效法它,建立国家纲纪。

春生在左,秋杀在右;夏长在前,冬藏在后。

属于生 长之事,是文;属于收藏之事,是武。

因此,文事在左,武事在右。

圣人模仿这 些,来实行法令,来判断事理。

凡有关法度之事,掌握不可以不正。

掌握不正则 判断不公,判断不公则治狱不完全合理,办事不完全得当。

治狱不完全合理,疏 远微贱的人们就无法申诉;办事不完全得当,功利事业就不能充分举办。

功利事 业不充分举办则国家贫穷,疏远微贱者无法申冤则民间扰乱。

所以说:“凡将立 事,正彼天植。

” 天植,就是心。

心正,就不会偏厚于近亲,也不会加害于疏远。

不偏厚于近 亲,不加害于疏远,则国财没有流失,民间没有冤案。

国无失财,民无冤案,则 事业没有不兴办起来的,财物也没有被弃置了的。

要想了解天心,需要在风雨的 情况上判明。

所以说:“风雨无违,远近高下,各得其嗣。

” 万物都尊祟天而贵风雨。

所以尊崇天,是因为万物没有不接受天的意旨的; 所以贵风雨,是因为万物没有不靠风吹动、靠雨滋润的。

若使万物离开天而接受 另外什么东西的意旨, 离开风而仰赖另外什么东西的吹动, 离开雨而仰赖另外什 么东西的滋润,那就无需尊天而贵风雨了。

现在人君之所以位尊而身安,就是因 为他树立了权势并且推行了政令。

其所以能树立权势和推行政令, 就是因为权势 和财利两者的掌握没有不在君主手里的。

若使权势和财利的掌握不专在君主之手, 而有所分散,君主的地位就将日益轻贱,而权势财利也将日益衰减,这是一条发 生侵夺暴的道路。

所以说:“三经既饬,君乃有国。

” 乘夏天白日方长,要审理刑赏大事。

这必须宣明纲纪,公布仪法、制度,依 理断事。

这要求虚气平心, 而排除个人喜怒。

如果背弃法令而按照个人喜怒行事, 祸乱便会发生,君位就会危险。

所以说:“喜无以赏,怒无以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子《五行》译文原文:一者本也,二者器也,三者充也,治者四也,教者五也,守者六也,立者七也,前者八也,终者九也,十者然后具五官于六府也,五声于六律也。

六月日至,是故人有六多,六多所以街天地也。

天道以九制,地理以八制,人道以六制。

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开乎万物,以总一统。

通乎九制、六府、三充,而为明天子。

修槩水上,以待乎天堇;反五藏,以视不亲;治祀之下,以观地位;货曋神庐,合于精气。

已合而有常,有常而有经。

审合其声,修十二钟,以律人情。

人情已得,万物有极,然后有德。

故通乎阳气,所以事天也,经纬日月,用之于民。

通乎阴气,所以事地也,经纬星历,以视其离。

通若道然后有行,然则神筮不灵,神龟不卜,黄帝泽参,治之至也。

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得大封而辩于西方,得后土而辩于北方。

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大常察乎地利,故使为廪者:奢龙辩乎东方,故使为土师,祝融辩乎南方,故使为司徒;大封辩于西方,故使为司马;后土辩乎北方,故使为李。

是故春者土师也,夏者司徒也,秋者司马也,冬者李也。

昔黄帝以其缓急作五声,以政五钟。

令其五钟,一曰青钟大音,二曰赤钟重心,三曰黄钟洒光,四曰景钟昧其明,五曰黑钟隐其常。

五声既调,然后作立五行以正天时,五官以正人位。

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

日至,睹甲子木行御。

天子出令,命左右士师内御。

总别列爵,论贤不肖士吏。

赋秘,赐赏于四境之内,发故粟以田数。

出国,衡顺山林,禁民斩木,所以爱草木也。

然则冰解而冻释,草木区萌,赎蛰虫卵菱。

春辟勿时,苗足本。

不疠雏鷇,不夭麑□,毋傅速。

亡伤襁褓。

时则不调。

七十二日而毕。

睹丙子火行御。

天子出令,命行人内御。

令掘沟浍,津旧涂。

发藏,任君赐赏。

君子修游驰,以发地气。

出皮币,命行人修春秋之礼于天下诸侯,通天下遇者兼和。

然则天无疾风,草木发奋,郁气息,民不疾而荣华蕃。

七十二日而毕。

睹戊子土行御。

天子出令,命左右司徒内御。

不诛不贞,农事为敬。

大扬惠言,宽刑死,缓罪人。

出国,司徒令,命顺民之功力,以养五谷。

君子之静居,而农夫修其功力极。

然则天为粤宛,草木养长,五谷蕃实秀大,六畜牺牲具,民足财,国富,上下亲,诸侯和。

七十二日而毕。

睹庚子金行御。

天子出令,命祝宗选禽兽之禁、五谷之先熟者,而荐之祖庙与五祀,鬼神享其气焉,君子食其味焉。

然则凉风至,白露下,天子出令,命左右司马(衍)组甲厉兵,合什为伍,以修于四境之内,谀然告民有事,所以待天地之杀敛也。

然则昼炙阳,夕下露,地竞环,五谷邻熟,草木茂实,岁农丰年大茂。

七十二日而毕。

睹王子水行御。

天子出令,命左右使人内御。

御其气足,则发而止;其气不足,则发撊渎盗贼。

数劋竹箭,伐檀柘,令民出猎,禽兽不释巨少而杀之,所以贵天地之所闭藏也。

然则羽卵者不段,毛胎者不贕,孕妇不销弃,草木根本美。

七十二日而毕。

睹甲子木行御。

天子不赋不赐赏,而大斩伐伤,君危,不杀太子危;家人夫人死,不然则长子死。

七十二日而毕。

睹丙子火行御。

天子敬行急政,旱札,苗死,民厉。

七十二日而毕。

睹戊子土行御。

天子修宫室,筑台榭,君危;外筑城郭,臣死。

七十二日而毕。

睹庚子金行御。

天子攻山击石,有兵作战而败,士死,丧执政。

七十二日而毕。

睹壬子水行御。

天子决塞,动大水,王后夫人薨,不然则羽卵者段,毛胎者贕,孕妇销弃,草木根本不美。

七十二日而毕。

译文:第一是农事,第二是器用,第三是人力与生产相称,治理则属于第四,教化为第五,管理为第六,建立事业为第七,进行修剪整治为第八,终止结束为第九。

到了九,然后就可以配备五官于六府之中,就象配五声于六律之中—样。

每年经六个月为冬、夏至,因此,人的卦象有六爻,六爻是可以通乎天地的。

天道以九数为制,地道以八数为制,人道以六数为制。

天子以天为父,以地为母,借此以开发万物,总于一统。

能通晓九功、六府、三事者,就可以成为明哲的天子。

要修平水土,以防备凶年饥谨;平价发放粮食,以救济不赈之民。

治祭袍于土地,以观察土地财利;修养内心,以合于精气要求。

已经符合精气要求就应当经常保持,经常保持也就有了规范。

要审合音声,研究十二钟的音律,使之反映人情。

人情已经悟透,万物已经尽知,然后就可以称为有德之君了。

所以,通晓阳气,是为从事于天,即掌握日月运行规律,以用于人民;通晓阴气,是为了从事于地,即掌握星历节气,以明确其运行次序。

通晓这些学问然后付诸实践,那么,就是神筑不显灵,神龟不卜卦,也是可以治理得最好的。

从前,黄帝得蚩尤为相而明察天道,得大常为相而明察地利,得苍龙为相而明察东方,得祝融为相而明察南方,得大封为相而明察西方,得后土为相而明察北方。

黄帝得六相而天地得治,可以说神明到极点了。

蚩尤通晓天道,所以黄帝用他当“掌时’’的官;大常通晓地利,所以黄帝用他当“凛者”的官;苍龙明察于东方,所以黄帝用他当“下师”的官;祝融明察于南方,所以黄帝用他“司徒”的官;大封明察西方,所以黄帝用他当“司马”的官;后土明察北方,所以黄帝用他当“李”官。

因此,春是工师,夏是司徒,秋是司马,冬天的性质则相当于理狱的官职。

从前,黄帝根据缓急差别开始制定五声,用五声来规正五钟的音调。

命定这五钟音调的名称,第一叫作青钟大音,第二叫作赤钟重心,第三叫作黄钟洒光,第四叫作景钟昧其明,第五叫作黑钟隐其常。

五声调整好了,然后开始确定五行来规正天时季节,开始确定五官来规正人们地位。

人事与天道协调了,天地的美好事物也就产生出来了。

冬至后从遇到甲子日开始,要按照木的德性应时治事。

天子发出命令,命左右士师内侍治事。

统一分别各级官爵,评定贤与不肖的官吏;发放秘藏之物,赏赐于全国各地。

按农家种田之数,把国家的陈粮发放给他们。

走出城市,让国家官吏巡视山林,禁止砍伐树木,这是为爱护草木而要求的。

接着是水解冻化,草木萌生。

要消灭土中蛰虫,要促进菱的生长,春耕不可拖延,春苗的根部要培土充足,不杀雏鸟,不害幼糜幼鹿。

不可束包太紧,免伤襁褓的婴儿。

按时这样做则草木繁茂而不雕。

这些措施持续七十二日而毕。

从遇到丙子之日开始,要按照火的德性应时治事。

天子发出命令。

命“行人”之官内侍治事。

下令挖掘田间排水的沟渠,修筑津梁于旧道之上,发放国家积藏,作为国君赏赐之用。

贵者游乐驰马,以发泄地气。

拿出皮币,命使臣奉行春秋之礼于天下诸侯,通好于各国,让所接触的国家都能和睦。

这样,天无暴风,草木生长奋发,郁蒸之气停息,人无疾病而富贵多子。

上述措施持续七十二日而毕。

从遇到戊子之日开始,要按照土的德性应时治事。

天子发出命令,命左右司徒内侍治事。

此时节不诛不赏,敬慎于农事。

大讲仁惠的言论,宽判刑死,缓处罪人。

走出城外,由司徒下令巡视农民种田用工、出力的情况,以蓄育五谷。

贵者宜于静居,而农民则需极力讲求农业的用工与出力。

这样,天好象成为深遽的园林,草木蕃育生长。

五谷蕃实秀大,六畜牺牲之物也都齐备,百姓足财,国家富有,君臣上下相亲,各国诸侯也都和睦。

上述措施持续七十二日而毕。

从遇到庚子之日开始,要按照金的德性应时治事。

天子发出命令,要求司祝之官选择圈养中合用的禽兽和秋日里先熟的五谷,敬献于祖庙及五祀之神,让鬼神享用它的气,让君子宴食它的味。

这时,凉风已至,白露已下,天子还要出令,命左右司马筹措销甲兵器,组织军人队伍,在全国各地加强备战,非常警惕地如临战争,这乃是为了准备天地秋时所行的杀戮。

这时,白天太阳甚热,夜间凉露已降,大地环绕,五谷逐次成熟,草木丰实,不仅农业增产,各业都同庆丰年。

上述措施持续七十二日而毕。

从遇到壬子之日开始,要按照水的德性应时治事。

天子发出命令,命左右“李官”内侍治事。

此时冬寒之气若足,则发奸捕盗之事可以停止;冬寒之气不足,则发捕贪污分子与盗贼。

还要多多砍削竹类以制造箭支,伐取檀朽之木以制弓,令百姓出猎野生禽兽,不放过任何大小一律捕杀,这正是贵在适应天地闭藏的要求。

这样,卵生的鸟类没有孵化不成的,胎生的兽类没有中途流产的,怀孕的妇女没有胎儿夭死的,草木的根本也都是闭藏完好的。

上述措施持续七十二日而毕。

从遇到甲子之日开始,须按照木的德性应时治事,天子若无所赋与,不行赏赐,而进行大斩伐伤,国君就会危险,不然,则太子危险,或者是家人、夫人死亡,不然,则长子死亡。

这种灾祸将延长七十二日而毕。

从遇到丙子之日开始,须按照火的德性应时行事,天子若屡行急政,则有“旱札”之灾,禾苗枯死,人遭瘟疫。

这种灾祸将延长七十二日而毕。

从遇到戊子之日开始,须按照土的德性应时治事,天子如修筑宫室台榭,国君危险;如在外修筑城郭,大臣死亡。

此灾祸将延续七十二日而毕。

从遇到庚子之日开始,须按照金的德性应时治事,天子如果开山动石,则战争失败,战士死,而执政者丧亡。

此灾祸将延续七十二日而毕。

从遇到壬子之日开始,须按照水的德性应时治事,天子无论是决开或堵塞大河,动了大的治水工程,王后夫人就会死亡,不然,则国中卵生的鸟类孵化不成,胎生的兽类中途流产,怀孕的妇女胎儿天死,草木的根本也不完好。

这种灾祸也将延续七十二日而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