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技术》教学大纲
人机交互技术 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

人机交互技术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人机交互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对人机交互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能够:1. 理解人机交互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 掌握人机交互技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3. 熟悉人机交互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4. 具备进行人机交互设计与评估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人机交互基础(2周)1.1 人机交互概述- 人机交互定义与发展- 人机交互的重要性1.2 人机界面设计原则- 可用性设计原则- 交互设计原则- 可访问性设计原则1.3 人机交互评估方法- 用户调查与访谈- 任务分析与场景模拟- 用户测试与实验2. 人机交互技术(4周)2.1 输入技术- 键盘与鼠标- 触摸屏与手势识别- 语音与图像识别2.2 输出技术- 显示技术与界面布局- 声音与反馈-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2.3 交互方式与技巧- 菜单与命令-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自然用户界面设计- 多模态交互设计3. 人机交互应用与系统设计(4周)3.1 桌面应用程序设计- 文字处理软件-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 数据库系统界面设计3.2 移动应用及Web应用设计- 移动应用设计原理- 响应式Web设计原理- 移动应用与Web应用的交互设计3.3 虚拟现实与游戏设计- 虚拟现实系统设计- 游戏界面设计与交互4. 人机交互评估与优化(2周)4.1 人机交互评估方法- 用户测试与评估- 用户体验度量指标- 使用性测试与脚本4.2 人机交互设计优化- 反馈与迭代设计- 用户需求与需求分析- 设计模式与设计原则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引导学生了解人机交互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让学生掌握人机交互技术的方法和技巧。
3. 课堂讨论:促进学生思考与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4. 课程项目:通过小组或个人项目,培养学生的人机交互设计与评估能力。
《人机交互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人机交互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11164002.课程中文名称:人机交互技术课程英文名称: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echniques3.面向对象:软件工程及信息工程专业学生4.开课学院(课部)、系(中心、室):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系5.总学时数:40讲课学时数:24,实验学时数:166.学分数:2.57.授课语种:中文,考试语种:中文8.教材:《人机交互及实验设计》,孙明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15年。
二'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结合计算机科学、心理学、设计艺术学、认知科学、人机工程学、社会学和图形学,介绍近年来国内外人机界面的最新开展和成果,讲解人机交互技术和人机界面设计的原那么、理论和方法,详细讲述当前较为流行的Web交互界面和移动交互界面的设计,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的评估方法。
三' 课程的地位、作用和教学目标《人机交互技术》课程是软件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作用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机交互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使学生理解从如何制造计算机到如何让计算机去适应于人类的需要。
目标是通过学习认知心理学,建立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通过用户需求调查和操作实验,建立用户模型,设计具体技术方案等环节,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在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中的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并能灵活运用,培养良好的实践能力;通过学习人机交互界面的表示模型,使学生掌握对人机交互界面的理论分析方法。
四'与本课程相联系的其他课程先修课程:《面向对象软件工程与UML》,《软件需求》,《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Web 软件开发》,《计算机图形学》。
五、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实践操作性内容为主,理论概念讲授为辅,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六、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考核方式为课程报告,总成绩的评价结构为:平时表现(10%)+上机实习(20%)+课程报告(70%)o七、教学参考资料《人机交互一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评估》,董建明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人机交互教学大纲

人机交互教学大纲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机交互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人机交互教学大纲是为了指导教师和学生在人机交互课程中进行教学和学习而设计的。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制定人机交互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人机交互意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人机交互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并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与评估能力:学生应该能够运用人机交互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设计和评估,并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界面设计和优化。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学生将在小组项目中合作进行人机交互系统开发,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机交互概述:a. 人机交互的定义和意义;b. 人机交互的发展历程和研究领域;c. 人机交互的基本原理和模型。
2. 用户需求分析与用户界面设计:a. 用户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技巧;b. 用户界面设计的原则和规范;c. 原型设计和评估。
3. 人机界面技术:a. 输入设备和技术(例如键盘、鼠标、触摸屏);b. 输出设备和技术(例如显示器、音频设备);c. 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
4. 人机交互评估:a. 人机交互评估的方法和指标;b.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c. 用户反馈和用户调查。
5. 人机交互应用:a. 电子商务和网络应用;b. 移动设备和应用;c. 游戏和娱乐应用;d. 医疗健康和辅助技术;e. 智能家居和物联网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示: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和演示,介绍人机交互的理论和实践。
2. 项目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小组项目实践,设计和开发一个人机交互系统,并进行评估和改进。
3. 讨论与案例分析: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应用能力。
4. 实验与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实地考察,探索人机交互在现实中的应用和挑战。
5. 学习资源和互动平台:提供学习资源和互动平台,如在线教学视频、课堂讨论和在线问答。
《人机交互技术》课程实验指导书

《人机交互技术》课程实验指导书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人机交互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机交互技术英文名称: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echnology课程编号:课程负责人:王璐大纲主撰人:王璐课程总学时:32 实验学时: 16课程总学分:3适用专业及年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系/数字媒体,三年级本科生一.实验教学的目的通过《人机交互技术》实验课程的实践,使学生了解《人机交互技术》与计算机图形、程序设计、认知心理学以及计算机硬件的发展等领域密切相关,并加深学生对人机交互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开发高可用性的交互界面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的任务通过案例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机交互模型设计类型,以及成功与失败案例所带来的启示。
通过原型设计使学生了解原型的作用,并了解用户需求对设计一个良好人机交互界面的重要性。
通过原型和界面评估,使学生掌握针对交互系统的评估方法。
三.具体实验题目名称和学时分配、适用专业及实验性质(设计性、综合性、验证性)一个具有语音提示功能的界面,要求设计交互模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来确定是否要用语音。
技术/软件工程SpeechSDK,在公共PC机房,要求配有语音卡、耳麦、扬声器等多媒体设备2 人机交互系统的评估4计算机科学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综合性选开提交所评估的系统评估报告3 (1)基于三维运动捕捉设备的人体骨架信息的获得与处理(2)基于三维运动捕捉设备采集三维运动数据4 数字媒体演示性必开数字媒体专业实验室4 基于Web3D的虚拟漫游交互学习系统:利用Web3D构建一个如图所示的虚拟场景,结合某个主题创建一个知识学习体系,丰富场景中多媒体展示形式,支持多用户漫6计算机科学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综合性必开在普通PC机房进行,要求环游和虚拟环境中的人人交互、人物交互等。
境,建模工具Maya,游戏引擎Web3D,游戏开发环境AptanaStudio5 设计人机交互课程PC端及移动设备上的自定制网页界面。
人机交互设计教学大纲

人机交互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机交互设计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人机交互设计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在相关行业中的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1.2 授课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理解人机交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掌握人机交互设计的规范和流程;- 能够运用相关工具进行人机交互设计的实践;- 具备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
1.3 先修知识本课程先修知识包括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和相关的设计基础知识,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意和审美观。
二、课程内容2.1 人机交互设计概论- 人机交互设计的定义和作用;- 人机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的关系;- 人机交互设计的发展历程。
2.2 用户研究- 用户需求分析方法;- 用户行为模式分析;- 用户画像与用户故事。
2.3 信息架构与界面设计- 信息结构设计原则;- 界面设计原则与规范;- 可用性评估方法。
2.4 交互设计工具与技术- 原型设计工具的应用;- UI设计软件的使用;- 界面交互效果制作。
2.5 项目实践学生将通过实际项目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人机交互设计,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3.1 理论教学老师将会结合案例和实际应用介绍人机交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实践操作学生将会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进行实践操作,深入理解人机交互设计的实际应用。
3.3 项目实践结合实际项目,学生将团队合作进行人机交互设计,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评估方式4.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4.2 项目成果考察学生的项目实践成果和设计作品。
4.3 期末考核综合考察学生对于人机交互设计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能力。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交互设计之路》- 《用户体验要素》- 《人机交互》- 其他相关教材和学术论文六、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人机交互设计概论第3-4周:用户研究第5-6周:信息架构与界面设计第7-9周:交互设计工具与技术第10-15周:项目实践七、教学团队主讲老师:XXX助教:XXX以上为人机交互设计教学大纲,希望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取得进步,为未来的设计工作做好准备。
人机交互教学大纲

人机交互教学大纲一、引言人机交互教学大纲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和规划人机交互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本大纲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共同参考和操作指南,旨在促进人机交互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二、课程背景人机交互是指人类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人机交互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人机交互教学是指通过计算机和其他技术手段,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1. 了解人机交互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人机交互教学的基本技术和工具;3. 能够设计和开发适合人机交互教学的教育应用;4. 能够评估和优化人机交互教学的效果;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人机交互教学的概念和原理1.1 人机交互的定义和研究领域1.2 人机交互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1.3 人机交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人机交互教学的技术和工具2.1 交互式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2.2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教育应用2.3 增强现实技术及其教育应用2.4 智能教育软件和学习系统的设计和开发3. 人机交互教学的设计与开发3.1 教育游戏和虚拟实验的设计与开发3.2 在线学习平台和社交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3.3 移动学习应用的设计与开发3.4 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共享4. 评估和优化人机交互教学的效果4.1 教学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指标4.2 用户体验和用户界面设计的评估和优化4.3 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的评估和优化五、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1.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1.2 实践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1.3 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2. 评估方式2.1 平时表现与作业考核的综合评价2.2 项目设计与实践成果的评估2.3 考试或考查与个人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六、参考文献在本大纲中涉及到的参考文献,可根据需要进行补充。
教学大纲-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90613608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适合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总学时数:32 学分:2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学习《人机交互》,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人机交互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理及基本设计技术。
要求在掌握交互的基本原理上,能熟练运用此知识,并使用各种设计软件工具及硬件设备;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设计出高效的人机交互模式及交互界面,提高产品最终的使用效率。
二、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人们使用信息系统的可接受的模式、局限性以及各种差异;了解人的认知过程以及效率;理解人类记忆的特征、人类行为的动因;掌握循环设计以及快速原型的方法;理解可用性的概念及其对界面设计的影响、产品分析与设计、各种输入/输出的通道、面向任务的设计方法;理解人机交互的本质与局限性;掌握用户指南的编写方法;理解用户培训的设计,成本与效果分析;掌握优化可用性的方法;理解在人机交互中物理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人机交互的过程和实质,了解用户喜欢什么样的界面,怎样将界面做的更让用户喜欢,能更好地实验交互;实验教学采用演练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实验考核由三部分组成: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纪律。
五、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人机交互的基本概念、理解人机交互的研究内容、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了解人机交互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重点讲解人机交互的基本概念、人机交互的研究内容。
教学难点:人机交互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什么是人机交互;人机交互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人机交互的研究内容;人机交互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树立正确的认知观。
掌握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理解认知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重点讲解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
2012山东大学《人机交互技术》课程上机实验指导书

《人机交互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设计人机交互精品课程PC及移动设备自定制界面。
主页包括一级目录,链接界面包含二级目录内容。
要求:体现HCI的web界面设计原则,灵活使用各种界面元素,统一界面风格。
提交HTML网页。
包含如下内容:
例如某网站主页设计获奖作品如下:
例如:
2.移动设备交互设计和编程。
实验环境:在普通PC机房进行,要求环境,eclipse,android2.1 三星、摩托罗拉、HTC真机测试。
最多三个人一组。
最终提交:源码和3000字左右开发文档。
交作业时当面给王老师演示。
并具体按照王老师要求将作业提交至ftp存档.
Android学习资料下载:
/~wangl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机交互技术》教学大纲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选修课。
人机交互及人机界面的研究是计
算机科学与心理学(动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两大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国际
上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
计算机是人类有史以来发明的最复杂的工具,给人
造成了巨大的脑力负担、学习困难、严重事故、大量职业病等问题。
“对用户友
好”的设计理念是人机界面设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
“以人为本”的人机交互,有效地解决由于界面所带来的用户使用问题,这也是当前普遍性问题和难点性问题。
三、课程基本要求
1理解并掌握人机界面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能够使用各种交互设备、掌握各种交互技术;能够对人机交互界面做出正确可用性评估;能够完成对人机交互界面的建模及实现相应地人机交互界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机交互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学会各种交互设备的使用、理解并掌握各种交互技术;理解并掌握可用性分析原理并对界面的可用性做出正确的评估;理解并掌握人机交互界面的表示模型及软件结构。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1章绪论
1.1什么是人机交互
1.2人机交互的研究内容
1.3人机交互的发展历史
1.4人机交互的应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人机交互的基本概念;
理解人机交互的研究内容;
了解人机交互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了解人机交互的应用;
重点:人机交互的基本概念,人机交互的研究内容;
难点:人机交互的研究内容;
第2章感知和认知基础
2.1人的感知
2.2认知过程与交互设计原则
2.3概念模型及对概念模型的认知
2.4分布式认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人的视觉,听觉,触觉认知;
掌握认知过程与交互设计原则;
掌握概念模型及对概念模型的认知;
理解分布式认知的概念;
理解分布式认知理论特征;
链接分布式认知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
重点:人的感知、认知过程与交互设计原则、概念模型; 难点:概念模型,分布式认知;
第3章交互设备
3.1输入设备
3.2输出设备
3.3虚拟现实交互设备
3.4交互设备的整合应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会使用文本、图像、指点等输入设备;
会使用显示器、打印机、语音交互设备;
了解虚拟现实交互设备;
了解三维空间定位设备、三维显示设备;
理解交互设备的整合应用; 5.5以用户为中心的界面设计
重点:指点输入设置、语音交互设置和虚拟现实系统中的交互设置;
难点:虚拟现实系统中的交互设置的使用,交互设备的整合应用;第4章交互技术
4.1人机交互输入模式
4.2基本交互技术
4.3图形交互技术
4.4语音交互技术
4.5笔交互技术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人际交互输入模式;
掌握基本交互技术;
理解语音交互技术;
了解笔交互技术;
重点:人机交互输入模式,基本交互技术,语音交互技术;
难点:基本交互技术,语音交互技术,笔交互技术;第5章界面设计
5.1界面设计原则
5.2理解用户
5.3设计流程
5.4任务分析
掌握图形用户界面的主要思想
5.5以用户为中心的界面设计 掌握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理解用户的含义
掌握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流程; 会对任务进行分析; 了解以用户为中心的界面设计
重点: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原则,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流程,任务分析; 难点:以用户为中心的界面设计;
第6章人机交互界面表示模型与实现
6.1人机交互界面表示模型 6.2界面描述语言 6.3窗口系统 6.4用户界面管理系统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人机交互界面表示模型:行为模型、结构模型; 掌握行为模型和结构模型的转换; 理解表现模型; 掌握窗口系统结构; 掌握交互事件处理; 理解交互组建开发包; 了解MVC 模型及Struts 结构;
重点:交互事件处理,交互组建开发包,人机交互界面表示模型:行为模 型、结构模型;
难点:MVC模型及Struts结构;
第7章Web界面设计
7.1Web界面及相关概念
7.2Web界面设计原则
7.3Web界面要素设计
7.4Web界面基本设计技术
7.5Web3D界面设计技术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Web界面及相关概念;
掌握Web界面设计原则;
理解Web界面要素设计;
掌握Web界面基本设计技术:HTML、JavaScript JavaApplet
了解Web3D界面设计技术:VRML、Java3D
重点:Web界面要素设计,Web界面基本设计技术:HTML、JavaScript JavaApplet
难点:Web3D界面设计技术:VRML、Java3D
第8章移动界面设计
8.1移动设备及交互方式
8.2移动界面设计原则
8.3移动界面要素设计
8.4移动界面设计技术与工具
8.5移动界面的设计实例
8.4移动界面设计技术与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移动设备及其交互方式;
掌握移动界面的基本概念;
掌握移动界面的设计方法和具体实现;
重点:移动界面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
难点:移动界面的设计方法;
第9章可用性分析与评估
9.1可用性与可用性工程
9.2支持可用性的设计原则
9.3可用性评估
9.4可用性评估案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可用性的基本概念;
掌握支持可用性的设计原则;
会运用可用性设计原则对界面进行正确的评估; 重点:重点讲解支持可用性的设计原则;
难点:支持可用性的设计原则;
六、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孟祥旭,李学庆,杨承磊•人机交互基础教程(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2010.
参考书:
[1]A la n Dix.Huma n-Computer In teractio n[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李乐山.人机界面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J ennifer Preec交互设计——超越人机交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4]董士海.人机交互和多通道用户界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七、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形式采用开卷,期末总评成绩为平时成绩(含考勤)占50%,期末成绩占50%。
八、其他说明
无
《人机交互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教学目的
本课程实验是为了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实验教学验证课堂教
学的理论,理解和掌握人机交互技术中最基本、最广泛应用的概念、原理、理论和算法以及基本技术和方法,更好地掌握《人机交互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并掌握人机界面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 •能够使用各种交互设备、掌握各种交互技术;能够对人机交互界面做出正确可用性评估;能够完成对人机交互界面的建模及实现相应地人机交互界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机交互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学会各种交互设备的使用、理解并掌握各种交互技术;理解并掌握可用性分析原理并对界面的可用性做出正确的评估;理解并掌握人机交互界面的表示模型及软件结构
四、实验教材、参考书
参考书:
[1]孟祥旭,李学庆,杨承磊•人机交互基础教程(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李乐山.人机界面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Jennifer Preece交互设计-- 超越人机交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
社,2003.
[4]董士海.人机交互和多通道用户界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五、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每个实验单独计分。
验证性和设计型实验依据源程序和运行结果评分,综合性实验要结合课程设计报告综合评分。
2、实验课考核成绩的确定:实验课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验证性和设
计型实验成绩记为课程平时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