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鲁迅小说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重点(贵州、海南、湖北、江西、山西、陕西)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重点(贵州、海南、湖北、江西、山西、陕西)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复习资料目录第一章鲁迅研究四题 (1)第二章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2)第三章茅盾研究中的“矛盾” (2)第四章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 (2)第五章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 (3)第六章沈从文与“京派”文学 (4)第七章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 (4)第八章穆旦与“九叶诗派” (5)第九章现代散文五家 (5)第十一章五六十年代“红色经典”的文学史地位 (6)第十二章“样板戏”及其评价 (6)第十三章汪曾祺与当代小说文体 (6)第十四章朦胧诗及其叙述 (7)第十五章海子与当代诗人的抱负 (7)第十七章王朔现象与大众文化 (7)第十八章余华与先锋小说的变化 (8)第十九章莫言与当代小说的民间性 (8)第二十章王安忆与女性写作 (8)喊》、《彷徨》的文学史地位位★★和对改造国民性的关注,以及对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三个方面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的要求,表现出“忧愤深广”的基调。

(2)“格式的特别”。

鲁迅小说对传统表现方式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艺术格局和语言方面都有创新,“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实现了对传统小说的革命性突破,从而完成了小说形式向现代的转型,并成为中国现代各体小说发展的重要源头。

2、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什么?《呐喊》和《彷徨》主要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简答题)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忧愤深广”。

《呐喊》和《彷徨》主要反映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对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

解老舍“市民世界”的文化反思界”的文化反思★★★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都属于“旧派”,是保守、闭塞的。

老舍常常喜欢通过有些喜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惰性与病态,从而实现他对北京文化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成分的批判。

2、结合具体作品,简要分析《祁老太爷》这一人物形象。

最全00812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自考笔记(转载整理)

最全00812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自考笔记(转载整理)

最全00812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笔记(转载整理)第一章鲁迅一、鲁迅的思想鲁迅是在亲身经历的个人家庭的衰败和困顿、时代社会的腐败和无望从而产生的困惑、挫折和失败中,经过一次次的灵魂拷问和精神探索,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思想,并走向文学道路的。

鲁迅的思想重心放在“立人、立心”的“文化-精神”改造观念上。

在反思传统文化的弊病方面,他猛烈抨击历代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治心”手段对人心的残害,认为这是中国文化衰落的根由;同时赞扬那些历史上敢于反抗现实,特立独行的“中国脊梁式”的人物。

在借鉴、吸收外来的思想态度和实践上,他看重西方19世纪以来具有独立人格和反抗现实精神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翻译介绍跳动着“真实的心”的文学作品,以期达到通过文学进行心灵交流,使中国融入世界文学和世界思想的目的。

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上,他也坚持不从理论、条条框框来衡量作品,而是看作品是否体现了人的本心;在自己的创作中,也一样真实地表白内心,甚至“抉心自食”,以至达到了思想内容的无比深刻。

鲁迅以坚韧的“精神战士”形象,努力克服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虚无态度和绝望情绪,执着于自己经历的人生和现实,在文学创作、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等方面,为20世纪中国的文化和文学发展作了具有经典性的杰出贡献。

二、小说创作1918年《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它以鲜明的现代小说特征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新时代。

之后鲁迅在1918年至1925年连续创作了26篇小说,结成《呐喊》《彷徨》两部小说。

(一)题材开掘的深刻性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鲁迅的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以浙东市镇为主要活动场所的乡土世界。

他通过《故乡》、《药》、《阿Q正传》,《祝福》、〈离婚〉、《明天》等小说描述了一些农民形象。

在描述下层人民生活苦难的同时,正面描写了他们精神上的愚昧和在封建权势压迫下的不幸人生。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模拟题一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模拟题一及答案

5.周作人的小品文多以“言志”为主。早期“浮躁凌厉”的作品;多收入 、《谈虎集》中。
答案:《谈龙集》
6.鲁迅一生中只出版过三部小说集。即《呐喊》、《彷隍》和 。
答案:《故事新编》
7.穆旦是现代以来中国最杰出的诗人和翻译家之一,解放后,穆旦的名字逐渐被翻译家的名字
所取代。
答案:查良铮
8.对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除了通俗作家张恨水以外,还有也带有通俗倾向的
“新文学”作家 。
答案:老舍
9.关于“京派”的命名,与 30 年代初发生在上海与北京两个城市作家之间的一场论争有关,
当时论争的主要人物是北京的沈从文和上海的
,后来又加入了鲁迅等人。
答案:苏汶
10.新文学以来最令人遗憾的是“没有描写广阔气魄深厚的作品”,而最能弥补这一缺憾的杰
出代表作家是

答案:茅盾
11.同样是描写土改运动,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等小说,明显不同于
答案: (1)上海文坛很复杂,既有典型的商业化的流行文学、堕落的文学,又有新感觉派之类的前 卫文学,还有张爱玲这样很传统又很现代的文学,更有富于使命感而受青年青睐的左翼文学。 (2)商业化的流行文学主要指周瘦娟、张恨水等的“鸳鸯蝴蝶派”文学。 (3)新感觉派的前卫文学主要以施蛰存,或穆时英、刘呐鸥为代表;左翼文学以茅盾为代表。 37.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展现了哪两个文学世界?为什么在两个文学世界中都大量描写了性爱 题材?(8 分) 答案: (1)沈从文展观的两个文学世界是“湘西世界”和“都市世界”。 (2)沈从文对性爱题材的描写是他观察不同生命形态的重要角度,他要由此探讨不同文化制 约下的人性的健全或病态;他是把性爱当作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意识的符号来看待的。 (3)在他的湘西世界中,面对性爱的涌动,乡下人总是能返朴归真,求得人性的和谐;而都 市人却用文明制造的种种绳索绑住自己,压抑自己。 38.蘩漪性格的主要特点是什么?(6 分) 答案: (1)蘩漪具有敢恨敢爱的突出个性。 (2)蘩漪性格上还具有自私、阴鸷的一面。 (3)蘩漪的对压迫的反抗和对自由的追求,完全出于她身上原始的野性。 五、分析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39.为什么可以说《呐喊》、《彷徨》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同时又是成熟的标志,试结 合《狂人日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 (1)题材的变革

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考试大纲

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考试大纲
《祝福》分析:是把人物放在更复杂的社会关系里,为农民的命运而提出的强烈的控诉。这篇小说是鲁迅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五年间小说合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它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劳动妇女为主角。祥林嫂干活十分勤快,只希望以自己不断的劳动换取最起码的生活权利,但她的遭遇却弃满了辛酸和血泪。当人们正在欢欣地“祝福”的时候,她却怀着对地狱的恐惧和疑惑,象“尘芥”一样被扫出了世界。祥林嫂一生的遭遇,让人看到在她脖子上隐隐地套着封建社会的四条绳索——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尽管她不断挣扎,表现了最大的韧性,依旧冲不破罗网,争不到一个普通人——实际上也就是鲁迅说的一个“做稳了”的“奴隶”的资格作品的深刻意义还在于:不仅鲁四老爷,便是和祥林嫂处在同样地位的柳妈,周围那些带着嘲笑“赏鉴”祥林嫂痛苦的人,也都受到封建势力的麻痹毒害而帮同着进行精神虐待,不自觉地促成了旧社会的这个平凡而不幸的悲剧。
二、独特的“人格视角”:1.对人格状况的思考和揭示;2.对中国当时最为重要的两类社会力量(知识分子、农民)身上所具有的不同人格类型的揭示和追踪。
三、忧愤深广的精神意蕴;1.创作中所蕴含的忧愤深广的思想容量。
2.分析《狂人日记》:鲁迅有意通过“迫害狂”患者的感受,通过他在精神错乱时写下的谵语,从某些“人吃人”的具体事实,进一步揭示了精神领域内更加普遍地存在着的“人吃人”的本质,从而对封建社会的历史现象作出惊心动魄的概括。借实引虚,以虚证实。《狂人日记》发表后,由于它所表现的忧愤的深广和批判的犀利,使许多读者耳目一新,这篇小说是向封建社会进军的第一声号角,以前所未有的彻底的精神,反映了中国革命已经进入新的阶段的历史的特征。一个既有狂人兵力特征又有反封建战士气质的独特形象,对旧家族制度,礼教的弊害进行了深刻揭露。鲁迅在书中借狂人之口说出中国封建社会全部历史的秘密是“吃人”,喊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个真理。

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资料

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资料

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资料第一讲鲁迅研究导言:这一专题是从四个方面来讨论、评价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转型期的地位及意义。

一、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在现代文学史的地位;二、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三、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是否丑化了中国人;四、鲁迅对现代化的思考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关注;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同时又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1、《呐喊》《彷徨》的简况:《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14篇小说;《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出版,收11篇小说。

鲁迅说过,他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来写小说的,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但因写作年代不同,受当时社会环境、时代风潮的影响,鲁迅这两部小说集的创作心境和运用的创作方法、表现手段也不尽相同。

《呐喊》中的作品,大都写于“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要为新文化运动助阵振威,取名《呐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集子中的作品明显地保留着作者于“五四”高潮时期,在结束了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奋起呼喊的特色。

在艺术上,吸收和借鉴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因此,《呐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令人耳目一新。

其所收的14篇作品的篇目是:《狂人日记》(1918年4月)《孔乙已》(1919年3月)《药》(1919年4月)(以上三篇发表于五四运动前)《明天》(1920年)《一件小事》(1920年)《风波》(1920年)《故乡》(1921年)《阿Q正传》(1921年)《端午节》(1922年)《白光》(1922年)《兔和猫》(1922年)《鸭的喜剧》(1922年)《社戏》(1922年)《彷徨》写于“五四”退潮期,鲁迅经历了新文化阵营内部的分化过程,他在《题(彷徨)》诗中写出了当时苦闷心情:“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作为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无疑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进行专题研究,探究其主题、风格和艺术特点。

第一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背景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作家们开始大胆探索现实与理想的关系。

在这一时期,一些突出的作家如鲁迅、茅盾等以其犀利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坛。

第二部分:鲁迅的作品研究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直指社会弊端,深情揭示了人性的善恶。

我将选择鲁迅的代表作《狂人日记》进行研究,分析其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对人性的观察以及他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第三部分:茅盾的作品研究茅盾是中国作家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

茅盾的作品涉及广泛,以小说《子夜》为例,我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究其对个人命运与大时代的交织关系,并分析茅盾文学的艺术特点。

第四部分:余华的作品研究余华是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而闻名。

我将选择他的代表作《活着》进行研究,分析其中所传达的生命意义、对人性的思考以及余华独特的写作风格。

第五部分:莫言的作品研究莫言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他的作品以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而广受赞誉。

我将以他的代表作《红高粱家族》为例,探讨其中融合的历史与个人故事,并分析莫言作品中对人性的探讨和对历史与现实的关照。

结论:通过对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专题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作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创作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点。

从鲁迅的批判现实、茅盾的历史观照、余华的人性思考到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这些作家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各自时代的风貌,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与演进。

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成为我们理解中国社会、历史和人性的重要窗口。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鲁迅ppt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鲁迅ppt

从文化建设上:对民族传统文化、西方现代文明的反思,对于民 族文化重建的种种前瞻性构想
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思考在今天的价值
在鲁迅的作品中,“看/被看”模式几乎成为一种创作的内在规 律。通过这一模式,鲁迅想要揭示的是整个民族的看客心态,而 这心态的背后,意味着民族生命力的衰竭。“看/被看”模式的 主要作品:《示众》、《药》、《狂人日记》、《孔乙己》、 《明天》、《阿Q正传》、《祝福》、《长明灯》、《理水》等 鲁迅文化观的深刻性 深刻性:对民族传统的批判、发扬和继承,有选择 深刻性 地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 鲁迅文化转型观的前瞻性 前瞻性:一种现代性的焦虑,注意到西方社会 前瞻性 在科学进步和物质发展的同时,其人文的衰落,因而强调民族精 神的解放和重建 鲁迅所期待的现代文明:思想启蒙,改造国民性,从根本上“立 人”,健康的人文环境,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 鲁迅对现代文明所做的思考是深入的、独特的、超前的,对我们 今天的人文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一)
第一讲
鲁迅研究四题
本讲四个重点内容
如何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在现代文学史上的 崇高地位 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 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是否丑化了中国人 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思考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关注
关于鲁迅的基本知识之一:生平
简历:1881年--1936年,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 青年时代:家道中落,体味世态炎凉 日本留学:弃医从文,关注思想启蒙 回国“幻灭”:在现实面前屡屡碰壁 彷徨之路:思想深化期 成长为新文学的旗手 文学创作和文艺论争
《呐喊》《彷徨》简况:现代现实主义奠基石
《呐喊》1923年出版,共14篇。第一篇《狂人日记》 作于1918年,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 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 (五四运动前创作)。最后一篇《社戏》作于1922年 创作于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取奋起为当时的文学革 命和新文化运动摇旗呐喊之意 《彷徨》1926年出版,共11篇。《祝福》(1924) 《在酒楼上》《肥皂》《孤独者》《离婚》(1925) 《伤逝》(1925)等 创作于五四落潮期。新文化运动队伍分化。反映鲁迅 当时的思想苦闷及对国民性批判更深刻的思考

「鲁迅小说专题研究第四章《呐喊》《彷徨》的基本内容」

「鲁迅小说专题研究第四章《呐喊》《彷徨》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卩内喊》、《彷徨》的基本内容《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它收录了写于1918——1922年的十四篇作品:《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1923年8月,由新潮社初版时,除上述十四篇外,还收有一篇《不周山》。

1926年lO月《呐喊》第三次印刷时改由北新书局出版,1930年1月北新版第十三次印刷时,作者抽去了《不周山》(《不周山》后来改名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集中)。

以后各版都只收录十四篇作品。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收入1924——1925年创作的小说十一篇:《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

1926年8月由北新书局出版。

这两部小说集“充分地表现了从辛亥革命前夕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之前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集中地揭露了封建主义的罪恶,反映处于经济剥削和精神奴役双重压力下的农民生活的面貌,描写在激烈的社会矛盾中挣扎着的知识分子的命运。

他不仅以卓越的艺术语言,无可辩驳地证明了白话应该是民族文学的新语言,以实际的成绩为白话扩大阵地:并且一开始便将文学艺术和广大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通过小说的形式写出被压迫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在具体的形象创造中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为现代文学创作树立了杰出的榜样。

对《呐喊》、《彷徨》的基本内容,—般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著作或教材,做类似上述的概括和评价,是不错的。

但是由于研究者的着眼点不同和侧重点不同,对《日内喊》、《彷徨》的基本内容,也可以作出不完全相同的概括。

从鲁迅的小说与我国现代革命的关系看,可以概括为中国现代革命的一面镜子,或者是中国现代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

从文学与社会人生的关系看,可以说鲁迅的小说揭露了“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鲁迅小说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鲁迅小说研究)(0812)自学考试大纲本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专业课,其考试是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层次的要求进行的水平合格考试。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全面理解鲁迅小说,学习作家作品研究的方法。

《引言》(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在于鲁迅的世界观、文艺观的理解,要了解鲁迅前后期自然观、历史观的不同之处,理解鲁迅前后期文艺观的不同之处。

(二)章节内容1、鲁迅获得的国际声誉,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

2、鲁迅前后期世界观、文艺观的不同。

3、茅盾、巴金对鲁迅的评价。

(三)考核知识点1、鲁迅的世界观即自然观、历史观前后期的不同。

2、鲁迅的文艺观前后期的不同。

3、鲁迅多样化的艺术方法。

4、茅盾、巴金对鲁迅的评价。

5、瞿秋白对鲁迅的评价。

[识记]鲁迅获得哪些国际声誉。

毛泽东对鲁迅的崇高评价。

鲁迅思想前后期的时间划分。

茅盾、巴金、瞿秋白对鲁迅的评价。

[领会]鲁迅的文艺观。

–1–多样化的艺术方法:以“为人生”文学主张为主干,接受了拜伦等“摩罗”派诗人的浪漫主义,果戈理、显克微支的现实主义,乃至安特莱夫的“使象征、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相调和”的思想。

第一章鲁迅小说崇高的历史地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在于鲁迅小说的现代化内容与现代化形式的理解。

要深刻理解鲁迅小说为什么是真正称得上现代化的作品。

理解小说叙述方式与叙事角度概念。

理解鲁迅为现代小说提供了什么艺术经验,了解鲁迅对乡土文学的影响。

(二)章节内容1、从我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看,他的《呐喊》《彷徨》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称得上是一次深刻的革命。

2、鲁迅小说画出了现代中国人的魂灵,在有限的篇幅中塑造出具有无限生命力的艺术典型。

3、鲁迅小说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给中国现作家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1、鲁迅小说的现代化内容:“人” 的觉醒。

2、鲁迅小说的现代化艺术形式:白话小说;横断面写法;人物性格中心;多样化叙述方式和叙述角度。

3、鲁迅小说中的“我”的不同作用。

4、鲁迅继承与借鉴中外文学的经验,创作方法的多样化。

5、鲁迅与中国现代“乡土文学”。

[识记]沈雁冰(茅盾)对鲁迅小说“新形式”的评价。

[领会]鲁迅与现代乡土小说流派。

[综合应用]鲁迅小说真正称得上是现代化的文学作品。

A、首先表现在作品思想内容的现代化方面,其标志是“人”的觉醒。

B、其次表现为鲁迅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对中国旧小说进行了全面革新,使“五四”开始的小说创作能以现代化的崭新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具体说:1、鲁迅是中国现代化文学史上用白话文进行小说创作并获得巨大成就的第一人。

2、鲁迅小说采用“横断面”手法,截取生活的片断,来显示现实的全貌。

不是传统小说从头道来的的流水帐式结构方式。

3、鲁迅小说突破了古代小说着重叙述故事情节的模式,强调人物性格的刻划。

–2–4、突破了旧小说单一的线性叙事和全知全能视角,叙事方式和叙述角度多样化。

第二章鲁迅小说创作的准备(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在于理解鲁迅小说创作的理论准备,要理解《摩罗诗力说》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理解鲁迅创作《呐喊》前的思想准备,了解鲁迅创作的知识准备情况。

(二)章节内容1、鲁迅为振邦兴国而立志从事新文艺运动的思想发展过程。

2、鲁迅创作《呐喊》前的思想准备。

3、鲁迅创作的理论准备。

4、鲁迅创作的知识准备。

(三)考核知识点1、鲁迅在日本期间与好友许寿裳探讨国民性问题。

2、、《摩罗诗力说》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3、鲁迅创作的理论准备的几篇重要文艺论文。

4、鲁迅整理的古代小说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

5、鲁迅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域外小说集》。

[识记]了解鲁迅生平思想发展脉络。

鲁迅留日时期与好友许寿裳探讨国民性问题。

《摩罗诗力说》的创作时间与文艺观点。

[领会]鲁迅创作的知识准备,博览群书。

《古小说钩沉》《中国小说史略》翻译出版《域外小说集》[简单应用]:《摩罗诗力说》的基本文艺观点和重要意义。

1、鲁迅针对中国的现实和历史情况提出了文艺家必须“撄人心”。

2、鲁迅认为文艺是以触动人的情感为其特征的。

3、文艺不仅以触动人的情感为特征而且它同样能显示生活的规律、人生的真理。

4、鲁迅指出文艺是为人生的。

1907年写的长篇文艺论文《摩罗诗力说》,深刻阐述了伟大的诗人(文艺家)、文艺作品对–3–一个国家、民族的重大作用,是鲁迅从事文学创作之前写的第一篇文艺论文。

第三章《斯巴达之魂》与《怀旧》(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在于《斯巴达之魂》与《怀旧》的创作特色的理解。

要理解《斯巴达之魂》与《怀旧》各是使用了什么样的创作方法,理解《斯巴达之魂》艺术表现上的突破,理解《怀旧》的第一人称手法。

了解《斯巴达之魂》的基本内容、语言特色和它的思想意义,了解《怀旧》的基本内容、思想意义、语言特色。

(二)章节内容1、《斯巴达之魂》与《怀旧》的两次写作所取得的经验为《呐喊》的创作奠定了若干基础。

2、《斯巴达之魂》的基本内容、创作特色、语言特色、思想意义。

3、《怀旧》的基本内容、创作特色、语言特色、思想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1、《斯巴达之魂》、《怀旧》的创作时间、各用署名、主人公名字。

2、《斯巴达之魂》对旧小说的突破。

3、《斯巴达之魂》的浪漫主义风格。

4、《怀旧》的新颖构思。

5、《怀旧》的艺术特点:现实主义。

[识记]《斯巴达之魂》的创作时间。

《斯巴达之魂》基本情节。

《怀旧》的创作时间。

《怀旧》的基本情节。

《怀旧》的艺术特点。

女主人公埃烈娜形象。

[领会]《斯巴达之魂》的浪漫主义风格。

[简单应用]:《斯巴达之魂》与《怀旧》的比较分析:1、《斯巴达之魂》是一出动人心弦的壮美的悲剧,《怀旧》是一出令人忍俊不禁的讽刺喜剧。

2、从《斯巴达之魂》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古典诗词及《红楼梦》的某些影响。

从《怀旧》中,又可以看到《儒林外史》对作者创作的某些启示。

3、《斯巴达之魂》是以浪漫主义为主调,其中不乏现实主义因素,《怀旧》是以现实主义为主–4–调,但某些情节富有传奇色彩。

第四章《呐喊》、《彷徨》的基本内容(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在于《呐喊》《彷徨》基本内容、总主题、文学史意义。

要理解鲁迅小说基本内容的多层面概括,深刻理解鲁迅小说中悲剧的几种类型,理解鲁迅的悲剧观,理解鲁迅的喜剧观。

(二)章节内容1、《呐喊》《彷徨》的基本内容、创作时间、总主题、社会内容、文学史意义。

2、对鲁迅小说基本内容的多层面概括。

3、鲁迅小说对悲剧的选择及双重的悲剧性质。

4、鲁迅的悲剧观、喜剧观。

(三)考核知识点1、《呐喊》《彷徨》基本内容、创作时间、总主题、思想核心。

2、鲁迅小说中几种悲剧类型。

3、觉醒者悲剧的两种类型。

4、奴隶、觉醒者双重的悲剧性质。

5、鲁迅的悲剧观、悲剧产生的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社会根源。

6、鲁迅的喜剧观及两部喜剧作品。

[识记]《呐喊》的创作时间。

《呐喊》所收录的14篇作品的篇名。

《彷徨》的创作时间。

《彷徨》11篇作品的篇名。

[简单应用]对鲁迅小说基本内容的多层面概括1、从鲁迅小说与中国现代革命的关系看,可以概括为中国现代革命的一面镜子。

2、从文学与社会人生的关系看,鲁迅小说揭露了“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

3、从鲁迅小说创作动机看,主要是“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攻打国民性的病根”。

4、从小说的哲理意蕴来看,是希望与绝望的双重演变。

5、从美学范畴看,是悲剧艺术高峰。

[综合应用]鲁迅的悲剧观鲁迅的喜剧观–5–鲁迅小说三种悲剧类型:1、觉醒者的悲剧或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悲剧。

狂人(《在酒楼上》)、疯子(《长明灯》)、夏瑜(《药》);吕纬甫(《在酒楼上》)、魏连殳(《孤独者》)、子君、涓生(《伤逝》)。

2、奴隶的悲剧或想作奴隶而不得的悲剧。

祥林嫂(《祝福》)、闰土(《故乡》)、华老栓(《药》)、单四嫂子(《明天》)。

3、旧的封建主义世界的殉葬者的悲剧。

孔乙已(《孔乙已》)、陈士成(《白光》)鲁迅小说的喜剧类型《肥皂》、《高老夫子》第五章鲁迅与果戈理(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在于理解果戈理《狂人日记》与鲁迅《狂人日记》的异同。

要深刻理解果戈理《狂人日记》与鲁迅《狂人日记》的异同,理解鲁迅对果戈理的评价,理解鲁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

(二)章节内容1、外国文艺对鲁迅的影响。

2、、鲁迅对果戈理的评价。

3、果戈理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1、鲁迅对果戈理作出了怎样的评价。

2、果戈理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

3、果戈理《狂人日记》与鲁迅《狂人日记》的异同。

4、果戈理笔下狂人与鲁迅笔下狂人的异同。

5、果戈理创作对形成鲁迅“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的影响。

6、果戈理《狂人日记》与鲁迅《狂人日记》艺术风格的不同。

7、果戈理《狂人日记》与鲁迅《狂人日记》创作方法的不同。

[识记]鲁迅怎样评价果戈理。

[简单应用]狂人形象分析[综合应用]–6–比较鲁迅与果戈理同名小说《狂人日记》的异同。

1、两篇作品虽同样具有反封建意义,但是内容侧重点以及它们的深度、广度有别。

2、两篇作品都以狂人为主人公,但两个狂人的思想境界不同。

3、两篇作品虽然同样是以内心独白的日记形式展开情节,但两者的创作方法不尽相同。

4、两篇作品的艺术风格不同。

第六章鲁迅的《药》与俄国文学(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在于理解鲁迅小说《药》整体上高于《工人和白手的人》、《齿痛》、《默》等作品。

要深刻理解为什么说《药》是鲁迅先生在艺术上的一个创造。

理解《工人和白手的人》与《药》的异同。

理解安特莱夫的阴冷对鲁迅的影响,了解《黯淡的烟雾里》、《默》与《药》的异同。

(二)章节内容1、屠格涅夫的《工人和白手的人》与《药》的异同。

2、安特莱夫的《齿痛》、《黯淡的烟雾里》、《默》与《药》的异同以及安特莱夫的阴冷对鲁迅的影响。

3、《药》在整体上高于《工人和白手的人》、《齿痛》等作品,是鲁迅先生在艺术上的一个创造。

(三)考核知识点1、与《药》相关的俄国文学作品。

2、《工人和白手的人》与《药》的异同。

3、《齿痛》与《药》的异同。

4、安特莱夫的“阴冷”对鲁迅的影响。

5、为什么说《药》在整体上高于上述作品,是鲁迅先生在艺术上的一个创造。

[识记]鲁迅小说《药》的基本情节。

与《药》相关的俄国文学作品。

屠格涅夫的《工人和白手的人》。

安特莱夫的《齿痛》、《黯淡的烟霭里》和《默》。

[简单应用]比较鲁迅小说《药》与上述作品的异同。

1、《药》的思想格调高于上述作品。

2、《药》比上述作品概括深广,内容丰富、寓意深刻。

–7–第七章《阿Q正传》与《胜利者巴尔代克》、《炭画》(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在于理解鲁迅《阿Q正传》与显克微支小说的异同点。

要深入理解《阿Q正传》与显克微支的《胜利者巴尔代克》的共同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