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图库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优秀课件全集(398张)

随堂训练
3.甲、乙两块金属质量之比是5:3, 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后, 升 高温度之比是1:5, 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 。3:1
第十三章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第2课时 比热容的应用和计算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 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 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完成这个表格。
课堂小结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随堂训练
1.下列实例中, 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C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 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随堂训练
3.关于物体的内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运动得越快, 内能越大 B.物体被举得越高, 内能越大 C.物体运动得越快, 举得越高, 内能越大 D.物体温度越高, 内能越大
第十三章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第1课时 比热容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同一时刻,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
课堂小结
比热容 1.定义 2.单位: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用字母c表示
随堂训练
1.烧杯中装有酒精, 现用去一半, 则剩余酒精的下列物理
量中, 发生改变的是( )A
A.质量
B.密度
C.比热容
初中物理内能(共42张PPT)

内能是物体与分子有关的能 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乙醚的燃点,导致棉花燃烧
不能说:一个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
3、0℃冰熔化成0℃水,内能( )。
当瓶塞跳起时,瓶内出现
。
内能是 相互作用力有关的 与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及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结论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都具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焦耳(J)
12
想一想
炽热的铁水有内能,北极的冰山有没有内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因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因而具有动
能。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力,因而具有势能。
13
同一灯泡在不发光和发光两种情 况下,内能是否相同?
等量热水和冷水的内能, 内能是否相同?
★★★物体的温度、质量、体 积和状态均不同,是无法比较 内能大小。
19
二、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
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质量、 体积、状态等有关;当物体温度升
高时,内能会增大。
三、改变内能的方法
温度 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
有关。
改变物体温度的方法有哪些呢?
21
例 普通的一根铁丝,我们能通过哪些方
法使它的温度升高?(即使它的内能增加)
30
小实验
图1所示,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管中放一小团
蘸了乙醚的棉花,在快速向下压活塞的过程中,会 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棉花会着火。 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 度升高,达到乙醚的燃点,导致棉花燃烧
31
1、为什么选择用乙醚浸过棉花?
乙醚的着火点低,属于易燃物 。
2、压动活塞时,有没有做功?谁对谁做功?
初中八、九年级物理作图大全

八年级物理——作图专题例题1、如下左图所示,水平方向的光线与镜面成45°角射在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例题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上右图中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例题3、小明用平面镜将一束太阳光反射到竖井中,请在图上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度数。
例题4、潜水艇下潜后,艇内人员可以用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潜望镜的主要光学元件是二块平面镜。
在下图中画出入射光线人经潜望镜进人人眼的光路图。
例题5、一发光点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如下图所示,请作图找出发光点的位置。
(例6图)例题6、如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例题7、自行车的“尾灯”是由许多很小的角反射器组成的。
角反射器其实就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如图所示。
请在图上准确画出所给入射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例8图 例9图例题8、如图所示S 为发光点,MN 为平面镜,请画出由S 点发出并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光线。
例题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例10、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例题11、如上图所示,人眼在A 处看见河里B 处有一白色鹅卵石,若从A 处用激光手电筒的激光束能照射到白色鹅卵石上,请画出从A 处射出的激光束照射到白色鹅卵石上的光路图。
例题12、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例题13、在下图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并完成光路。
例题14、、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一次实验,请你根据自己探究出来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图上画出物体AB 所成的像(包括像的大小,正倒、大概位置,)。
例题15、A ’B ’是物体AB 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C ’是主光轴,在图中大致的位置上画 出透镜和焦点F 。
课后作业:1、试在图中画出钟表面指针的位置。
2、如图所示,一细束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根据反射定律画出这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在反射角内标上 )。
初中物理电子教材电子课本插图汇编(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九章-第 十一章)

9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10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11
判天地之美,万物之理
12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13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14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15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16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17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18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19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初中物理课本插图汇编(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九章-第十一章) 第九章 浮力
1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2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3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4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5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6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7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8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20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21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22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23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24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25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26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27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28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29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30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31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32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33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34
初中物理课本图片集锦 PPT课件 图文

• 液体内部有压强,深度越深,压强越 大,射程越远。
• 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 的压强相等。
• 潜水服相当于一个微型的潜水艇
• 拦河坝上窄下宽,因为液体内部压强 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 • 液体静止时,液面高度相同。 • 如茶壶、水位计、船闸等。
• 将吸盘内的空气挤出,大气压大于吸 盘内的气压,所以大气压将吸盘紧压
回归课本
第一部分:声现象
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会听到 声音逐渐变小,最后几乎没有。说 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 传声)。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要通过 无线电交谈,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利用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 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可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还可 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于物体 。
•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能离 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施力物体同时也
是受力物体。
• 小车在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在水 平面上的初速度相同。
• 小车在越光滑的表面上运动得平越远, 推理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受力的情况 下将作匀速直线运动一直运动下去。
• 用尺子快打最下面的棋子,被打的棋 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保持
• 铅笔、钢笔、粉笔写字时,都是滑动 摩擦。
• 机械里的滚动轴承,加润滑油都是为 了减小有害摩擦。
• 比较甲和乙,受力面积一定,压力越 大,压强越大;
• 比较乙和丙,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 小,压强越大。
• 铁轨下有枕木,为了增大受力面积, 从而减小压强。
• 估测鞋底面积,估计人体双脚站立时 对地面的压强为10000Pa。
在墙上。
• 用嘴将吸管内的空气吸出,管内气压 小于外面的大气压,所以大气压将饮
初中物理常见图片库

初中物理常见图⽚库电学图库L1L2S2S1L1L2SR2R1R2R1S2S1SR1R2176 5 43289 019 0176 5 43289 0 176 5 43289 0176 5 43289 0 176 5 43289 0×1 ×10×10×100×1000010001+-1 23A1230.20.40.6 0.63V12351015315V123 051015光学图库FAV+-热学图库ABC V 0 GCAB30o60o m1020 30 40 50 mL 1020 30 40 50 mLθBAOGA CF甲⼄FmθaA B V0 V AO 'A M mV0 S L0 10 200 1 2 3 4 5 6 7 8 9 10 ABCd dF1ωωω1020 30 40 50 mLOθO 图9 F A B OAFAFαγβN 太阳地球1223αU /VI /A 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701.001.101.20 1.30 1.40 1.50 ⼄安培定则⼄启动器P①⑦⑧⑨⑩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 m e=0.91×10-30 kg e =1.60×10-19 C K=9.0×109 N.m2/C2 c = 3.00×108 m/s h = 6.63×10-34J.s m p=1.67×10-27 kg a o=0.53×10-10m 60°°¥⌒∵∴∠∥⊥√∞∝∽≌【】〖〗★☆↑↓←→↖↗↙↘><≥≤=≠∝/αβγθµηΩλΩερΦΦδστν℃∑ m/s2⊥⌒F F⽜顿爱因斯坦阿基⽶德欧姆安培奥斯特库仑法拉第⽡特赫兹焦⽿爱迪⽣贝尔惠更斯笛卡尔薛定谔卢瑟福海森堡玻尔普朗克费马费⽶伏打富兰克林伽罗华第⾕哥⽩尼哈雷开普勒卡⽂迪许麦克斯韦⾼斯道尔顿开尔⽂基尔霍夫洪堡拉普拉斯拉⽡锡莱布尼兹康托尔劳伦斯爱丁顿欧⼏⾥德巴丁贝⾀铭伦琴马可尼玛丽.居⾥达尔⽂麦哲伦门捷列夫孟德尔鲍林诺贝尔希尔伯特欧拉拖勒密培根彭加勒莱特兄弟普列⾼津齐奥尔科夫斯基为魏格纳⼀⾏华罗庚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熊庆来丘成桐。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插图知识汇总

;
夜视仪
验钞机
• 33.下列两图中,说明月食成因的是 图1 。
图1 月食
图2
日食
• 34.如图所示,怎样做才能通过三个小孔看见烛 光,答: 将三个小孔和烛焰调节在同一条直线上 ,用的原理是 。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35.如图所示,高楼大厦的玻璃墙会造成光污染
,是因为光照在玻璃幕墙上时发生了 (镜的面缘故
• 5.如图所示,向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里轻轻地放入若干个 回形针,会看到水面逐渐向上凸起而不流出,这是因为 。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 6.如图所示把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细绳两端绕在
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用铅笔敲打衣架时,能听
到清脆的响声,这说明 固体可以传声
。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的温度相差很大时,海面附近气体疏密分布差异很大, 发生光的 折射 而形成的变形的太阳。
第43题图
第44题图
第45题图
第46题图
• 44.如图所示,通过放大镜看到邮票正立、放大的 虚 ( 选填“实”或“虚”)像。此时,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为 。 一倍焦距以内
• 45.如图所示,画出光通过三棱镜的光路图。
第28题图
升
汽 化
液 化
凝
华
华
熔凝
化
固 第29题图
第30题图
• 29.填出图中发生的物态变化。
• 30.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色的光屏上看到
了 红橙黄绿蓝靛紫
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 光的色散 ,这说
明上现分光太一象别的阳张判让焦光绿断一距是色,束更的光红长复纸通光。色,过和光则三紫(看棱光选到镜平填的折行“单现射于色象时主”是,光“复轴绿色原紫照色来”,)射绿光其光,到的余照如同地折射方果一的射都地在个能成方白凸黑力仍,色色透呈更根光镜强据屏上。实上,如验贴红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4.3-平面镜成像-35张

塔在水中的倒影
一、平面镜
平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射面叫平面镜。
像 平静水面
像 玻璃面
像 漆面地板
想一想,如何看到它本来的样子?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纸,纸上竖立一块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 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可以在玻璃板两边划上等间距 刻度)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后面 的像。(成怎样的像,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后面有像吗?是否能用 纸接到像?)
s’
虚像用 虚线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会聚形成的像叫虚 象.
虚象可以用眼 睛观察到,但不能 被光屏接收到,在 作图时虚象用虚线 表示。
三、平面镜成像的作图
如图,MN表示平面镜,AB表示镜前的物体,根据平
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1、作垂线
M A
2、取等距离 A’ 3、画虚像
B
B’
N
四、平面镜的作用: 1、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为什么要用两个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 物体?
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为什么要用薄玻璃板?
因为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都可以反射成 像。玻璃板越薄,两个像靠得越近,可 以看作一个像。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虚像
s
s
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 每个物(发光或反光)点,都有其
对应的虚像点,虚像用虚线。
数 /cm /cm 小关系
面的夹角
1
2
3
㈤分析论证、得到结论
★ 像与物体的大小__相__等__; ★ 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相__等__;
★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垂__直_
★ 像与物左右__相__反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学图库
L1
L2
S2
S1
L1
L2
S
R2
R1
R2
R1
S2
S1
S
R1
R2
1
7
6 5 4
3
2
8
9 0
1
7
6 5 4
3
2
8
9 0
1
7
6 5 4
3
2
8
9 0 1
7
6 5 4
3
2
8
9 0
1
7
6 5 4
3
2
8
9 0 1
7
6 5 4
3
2
8
9 0
×1 ×10
×10
×100×10000
×100
10
⨯
100
⨯
1000
⨯
1
⨯
+-
1 2
3
A
12
3
0.20.40.6
0.63
V
12
3
510
15
315
V
12
3
051015
光学图库
F
F F2
F
F
F2
F
A
V
+
-
V 0
θ
B
A
O
G
A C
F
B
θ
G
θ
F 甲
乙
F
m
θ
a
A B
V0 V
0 10 2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C
d d
F 1
ω
ω
ω
10
20 30 40 50 mL
O
υ0/ms -1
t /s
θ
O
图9
F
A
B
O
A
B A
F
A
F
N αγ
β
外形
电容
氖泡
静触片
U 形动触片
~220V
灯 管
镇流器
启动器
太阳
地球 1
2
2
3
α
P
U /V
I /A 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7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乙安培定则
甲
乙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
+-×÷∑≈≠≤≥∫ m e=0.91×10-30 kg e =1.60×10-19 C K=9.0×109 N.m2/C2 c = 3.00×108 m/s h = 6.63×10-34J.s m p=1.67×10-27 kg a o=0.53×10-10m 60°°¥⌒∵∴∠∥⊥√∞∝∽≌【】〖〗★☆↑↓←→↖↗↙↘><≥≤=≠∝/
αβγθμηΩλΩερΦΦδστν℃∑ m/s2⊥⌒
中外科学家图象
牛顿爱因斯坦阿基米德欧姆安培奥斯特库仑法拉第瓦特赫兹
s
红
紫
X/x/y
O
Y/x/y
-
-
-
6
4
2
1 2 3 4
450450
300
37
600
370
300
600
焦耳爱迪生贝尔惠更斯笛卡尔
薛定谔卢瑟福海森堡玻尔普朗克
费马费米伏打富兰克林伽罗华
第谷哥白尼哈雷开普勒卡文迪许
麦克斯韦高斯道尔顿开尔文基尔霍夫
洪堡拉普拉斯拉瓦锡莱布尼兹康托尔
劳伦斯爱丁顿欧几里德巴丁贝聿铭
伦琴马可尼玛丽.居里达尔文麦哲伦门捷列夫孟德尔鲍林诺贝尔希尔伯特欧拉拖勒密培根彭加勒
莱特兄弟普列高津齐奥尔科夫斯基为魏格纳一行华罗庚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熊庆来丘成桐陈建功竺可桢侯德榜张钰哲吴健雄李四光张衡祖冲之李冰毕升
蔡伦
0 31
2
33
4
35
6
37
8
39
41
10
43
12
14
45
16
47
18
49
20
51
22
53
24
26
55
57
28
59
0 1
2
6
7
8
9
10
11
3
4
5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