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青春》有感
读李大钊《青春》有感

读李大钊《青春》有感
展开全文
最近看完了觉醒年代,对其中李大钊的人物形象印象深刻,在我眼中,他原本只是一位纯粹的革命家。
但读其著名的《青春》一文后,对他有了新的认识,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一位已经得到心灵上的超脱,用实际行动对抗物质世界不公的革命者。
在今日之部分青年,或受西方落后的、消极的文化之影响,放弃、甚至抵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或受物质世界的压力而被迫成为了精致之利己主义者。
或是疲于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琐碎之事而渐渐不再充满热情和生机。
部分青年的激情、开放、正义、向上等精神衰退了,活着仅仅就是为了活着,或是活的舒服些。
青春尚在,安能如此?
我的文学水平不高,但又有许多话想说,很多人嘲笑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存在好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那又如何?我所追求的是精神的独立与超脱,为了这个目标,物质世界的所有苦难皆可忍受。
守常先生在《青春》一文中这样讲“块然一躯,渺乎微矣,于此广大悠久之宇宙,殆犹沧海之一粟耳。
其得永享青春之幸福与否,当问宇宙自然之青春是否为无尽。
如其有尽,纵有彭聃之寿,甚且与宇宙齐,亦奚能许我以常享之福?如其无尽,吾人奋其悲壮之精神,以与无尽之宇宙竞进,又何不能之有?”
我很难想象在一百多年前,尚处在日本留学的守常先生能站在宇宙的高度来思考民族、国家、社会甚至是个人。
看到这短短几行字,也让我陷入了深思,宇宙青春是否无尽?若无尽,如何用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宇宙竞进?精神应该如何超脱?我想了很多,但又没有得到答案。
或许是因为知识有限,或许是因为对其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
但我想,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学习、修行的提高,我会找到答案。
读《青春》有感

读《青春》有感读《青春》有感⼀次偶然的机遇,有幸拜读了塞缪尔·厄尔曼的散⽂诗《青春》。
后来上⽹⼀查,才知这是⼀个久负盛名的⼤作。
⽆怪乎读完了之后令⼈⼼潮澎湃,意⽓风发。
就像这⾸散⽂诗⾥⾯说的那样,“青春不是年华,⽽是⼼境”。
真的是这样,有⼈虽然青春年少,但⾏为上已暮⽓沉沉;有⼈虽然年过半百,但仍然志在千⾥,壮⼼不已。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不在年龄,⽽在⼼境。
我们虽不能让我们的⾝体青春永驻,但可以让我们的⼼灵永远年轻,让我们的内⼼永远保持青春。
⼼灵保持了青春就像掌握了⾃⼰的使⽤说明⼀样,让⾃⼰发挥出最⼤的潜⼒。
可以更好的超越⾃我,实现⾃我价值,为社会,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让⽣命过得五彩缤纷。
如果保持青春,或者如何找回失去的青春呢?诗中有⾔:“只要你从天上⼈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和⼒量的信号,你就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是的,这个世界是个客观存在的,对于每个⼈来讲,都是⼀样的。
关键在于同⼀个世界,如何去解读它。
我们应该⽤乐观的⼼态,从⾥⾯收获美好、希望和欢乐;只有这样,才会迸发出勇⽓和⼒量,让我们有了改变⾃⼰,从⽽改变世界的勇⽓和⼒量。
青春如此美好,愿我们永葆青春!附:青春原作青春塞缪尔·厄尔曼青春不是年华,⽽是⼼境;青春不是桃⾯、丹唇、柔膝,⽽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命的深泉涌流。
青春⽓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
如此锐⽓,⼆⼗后⽣有之,六旬男⼦则更多见。
年岁有加,并⾮垂⽼;理想丢弃,⽅堕暮年。
岁⽉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唐必致灵魂。
忧烦、惶恐、丧失⾃信,定使⼼灵扭曲,意⽓如灰。
⽆论年届花甲,抑或⼆⼋芳龄,⼼中皆有⽣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
⼈的⼼灵应如浩淼瀚海,只有不断接纳美好、希望、快乐、勇⽓和⼒量的百川,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
⼀旦⼼海枯竭,锐⽓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暴⾃弃油然⽽⽣,即使年⽅⼆⼗,实已垂垂⽼矣;然则只要虚怀若⾕,让喜悦、达观、仁爱充盈其间,你就有望在⼋⼗⾼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轻。
《青春》的读后感

关于《青春》的读后感青春篇一:青春读后感“韩式”的青春----读《青春》有感初读韩寒,“韩式”批评真是无处不在。
整整一本书,对国家税收的批评,对比赛不公平的批评,对社会通货膨胀的批评,对国产电影的批评…可能这就是韩寒的青春的表现形式----用仇视的眼光窥视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然后愤青般气势汹汹的感叹谩骂。
也罢,这的确应是青春的冲动,毕竟青春是燥热不羁的。
还记着韩寒在《青春》中这么说:“本该在心中的热血,它涂在地上。
”年少无知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华,社会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那么新奇。
起初,我们都怀揣着一份炽热的好奇心,盼它能给予我们源源不断的力量。
但我们彻底地错了,国家的高额费用与税收及各种经济上的问题组成的冰天雪地的世界,让我们心中燃烧着好奇心的火焰愈发微弱,此时,象征我们青春的朝气与蓬勃无限的活力也随着我们脸上的青涩一点点消逝,而最终在黑暗无边莽莽大雪铺就的社会里走出来的一两个人,他们也许个性迥然不同,但唯一出奇的相似之处就在于心中由好奇心燃起的未熄灭的火苗,也只因借助它们的光明,他们在这个世界里摸爬滚打,直至成功。
而韩寒的《青春》就是这些成功的人心中愿望的凝集了,只不过想说的话由韩寒来吼出,话中有着对自己迷惘的伙伴的心中的热血全部涂在地上的祭奠,还有为自己全然没有完成青春使命的伙伴伸张的正义,演变成了对社会的.批评。
也许这就是《青春》一小部分的内涵。
换个角度来想,韩寒用自己的笔借助自己青春残留的微光来写出现实的残酷不公。
我们这些少年为何不在即将涉世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呢,哪怕让燃烧着好奇心的火苗多燃烧那么一秒,青春的无限多开发一点也是好的。
我们正走在青春之路的开端,一点点踱至青春的门槛,我们的生机与活力正在慢慢显现。
那些活力,动力,热情,向上,坚持,努力都将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每个人在最初时都有,只不过韩寒是少数几个仍尚存这些精神的人之一罢了。
辛辣讽刺的背后执笔人的精神,才是我们应学的。
青春读后感篇二:《青春》读后感那些撰文批判社会现象的,都说过这么一个理由,因为我爱这片土地和生活在之上的人们,所以我要骂它,这样它才会进步。
缪伯英青春读后感

缪伯英青春读后感缪伯英的小说《青春》是一部描写青春期少年少女成长故事的作品,通过对主人公们情感、心理和成长过程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青春期的烦恼、挣扎和追求。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小说以少年少女们的成长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他们在青春期所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主人公们在这个特殊的阶段,面对着身心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复杂和社会的压力,他们不断地在追求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成长。
作者通过对主人公们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对爱情、友情、家庭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探索和期待。
这些情感的真实和细腻让我感同身受,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青春期少年少女的内心世界。
在小说中,作者对主人公们的成长过程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描写。
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磨难和困惑,但最终都在内心的坚定和努力下,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这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阅读《青春》的过程中,我也对自己的青春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青春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阶段,我们需要面对身心的变化、社会的压力和未来的选择。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同时,我们也需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和包容,用爱和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挑战。
总的来说,缪伯英的《青春》是一部充满温暖和力量的作品,通过对青春期少年少女成长故事的细腻描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青春期的烦恼、挣扎和追求。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主人公们的成长历程,也对自己的青春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这部小说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也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青春岁月。
《青春岁月》王秀茹 读后感500字左右

《青春岁月》王秀茹读后感500字左右篇一:《读〈青春岁月〉有感》《青春岁月》这本书啊,可真是让我有好多好多的想法。
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看着封面上那几个字,心里就想,青春岁月,这得是讲些啥呢?打开书开始读,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各种故事的大花园。
书里讲的那些青春的故事,就像是我身边发生的事儿一样。
里面有个叫小美的女生,她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可是又总是被那些调皮的男生打扰。
有一回啊,那些男生在她的课桌上乱画,小美可生气了,她就像一只被惹毛的小刺猬,竖起浑身的刺。
她冲着那些男生喊:“你们干嘛呀?这是我的桌子,又不是你们的画板。
”那几个男生呢,一开始还嘻嘻哈哈的,就像一群没头没脑的小苍蝇,嗡嗡嗡地不知道自己做错了。
后来在小美的强烈抗议下,才意识到自己的不对。
这让我想起我在学校的时候,也有同学会搞些小恶作剧,当时我也特别生气呢。
这青春啊,就像是一场充满小摩擦的旅程,有时候会让人很恼火。
还有啊,书中有描写到青春时期的友谊。
有几个小伙伴,他们一起参加学校的文艺比赛。
他们的友谊就像一条结实的绳索,把大家紧紧地连在一起。
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有人想放弃,觉得太难了。
这时候呢,另外一个小伙伴就会鼓励他,说:“咱们可不能当逃兵啊,就像爬山一样,都爬到一半了,要是现在下去,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费了?”大家听了这话,就又有了动力。
我就想啊,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呢。
我自己也有好朋友,我们一起玩的时候,要是谁遇到困难了,其他人也会这样互相鼓励。
青春的友谊啊,真的是像阳光一样温暖。
书里也写到了那些青涩的爱情。
有个男生暗暗喜欢一个女生,他总是偷偷地看她,就像小偷盯着宝贝一样。
可是又不敢表白,怕被拒绝。
他会在女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悄悄地在背后帮忙,就像一个默默守护的小天使。
这让我觉得青春时期的爱情啊,就像一颗酸酸甜甜的糖果,既有甜蜜的感觉,又有点让人害羞和害怕。
我有时候看到班里的同学也有这样偷偷喜欢别人的,就觉得特别有趣。
读完这本书,我就在想啊,青春到底是什么呢?是那些欢笑和泪水?是那些小争吵和和好?还是那些藏在心底的小秘密呢?我觉得啊,青春就是一场五彩斑斓的梦。
读《青春》有感

读《青春》有感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启了列强凌辱中国的大门,也开启了中国人觉醒自强以求振兴中华的时代,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重重积弊在世界与中国不平等的对话中一览无遗。
无数的仁人志士都在为了一个青春中国的诞生而苦苦探索,有对封建制度改革的康梁,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大臣,有怀着太平天国美好理想的洪秀全,也有冀求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至后来书写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的中国共产党人…这其间,由于他们各自的出身经历学历不尽相同,他们心目中的青春中国也不会一样,因此他们就在各自认为正确的道路上为中国的崛起奔走呼号,甚至是付出生命。
我想,在今天,在那段屈辱的岁月已经一去不返的今天,在崭新的中国诞生已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再来翻看历史这泛黄的一页,他们的人生选择,历经了百年历史的涤荡后,固然有对有错,但他们每个人走出的都是一条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为了理想中国的诞生而矢志不渝奋斗终生的崇高的人生道路,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他们以及他们的选择都理应受到我们的尊敬。
李大钊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写下这篇不朽的《青春》时,尚留学日本,当时中华民国成立已近五年,虽然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已被推翻,但中国远未成为青春的中国,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列强觊觎,有为振兴中华而披肝沥胆的爱国志士,也有趁国乱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汉奸卖国贼之流,被国人寄予厚望的的辛亥革命并没能彻底挽救水深火热中的中国,辛亥革命妥协性和不彻底性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国人再度陷入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彷徨甚至是悲观之中。
就在此时,李大钊提出了创造青春中国的主张,他认为一个青春中国的诞生,必当在白首中国彻底灭亡之后,他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旧传统旧势力采取了彻底破坏而后抛弃之的态度。
我想,李大钊之所以能率先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并创立中国共产党,与他头脑中的这种要与旧势力旧政体决裂的思想有很大关系。
而创造一个青春的中国,在李大钊看来,能担此重任的,只有蓬勃向上的中国的青年们,因为只有青年才有锐意进取的新思想,才有革除旧弊的胆识和勇气,才有艰巨的革命斗争所需要的青春活力,所以,他在《青春》一文中大声疾呼,中华是否能回春再造,衰老的民族是否能变成青春的民族,关键系乎青年之自觉如何耳!那么,青年如何才能担此重任呢?李大钊认为,青年一方面应当不断摆脱已成的各种观念的束缚影响,包括自我的束缚和客观现实的束缚。
读《青春》有感

读《青春》有感
翻开《青春》,一股清新的淡雅之气迎面而来,仿佛在描绘着一幅生动的图画,将我带到了一片梦幻般的田园中。
书中的人物们活泼、直率、心态坚定,充满着追随梦想的勇气,为了实现愿望、实现理想,不惜以痛苦的代价,历尽沧桑,不断前行。
书中所描绘出的这种青春,让我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读着《青春》,我深深体会到了青春的重要性、价值,以及它浓烈的忧伤。
作者在书中对青春以及青春里对爱好的表达,把我从现实中带到了一个梦幻的天空,让我觉得自己无比渴望去拥有青春,去拥抱它,去追求它的美好。
在青春里,我们可以选择爱与不爱、追求着理想与放弃,在书中,我也学会了接受失败,接受挫折。
当一切都不行的时候,不能急躁不安地转身离去,而是再深呼吸,重新找到勇气,重新再出发,再去追求着梦想。
《青春》使我明白,生活不是只有保守的遵循,而是应该勇于失去、勇于尝试,有时候,可能会受到挫折,但是,只要有信心,有热情,总会有机会再次发轫,再次站起,用青春的正能量去克服困难,追寻成功,谱写自己的人生。
读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青春的浪漫与美好,也让我振奋着继续勇敢前行。
读青春之歌有感10篇

读青春之歌有感10篇读青春之歌有感(10篇)读青春之歌有感(精选篇1)如果说青春就是生机和活力,那么刚出生的婴儿才应该有青春;如果说青春就是期盼和梦想,那么穷苦的人们更应该拥有青春。
但在我眼中青春不只是这样,青春应该是成长和绽放,还应是不断地追求和追求过后的迷茫和失望#我们的青春并不完美,但却给予我们最美的回忆,它是我们一生中唱过的最动听的歌。
关于青春的话题永远不会过时,所以《致青春之歌》这本书为我们讲述了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和背景之下的青春故事。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同之处,但却一样的精彩和令人感动。
《流淌在指针间的青春》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篇文章,它也许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但就是因为作者文笔的那份质朴与平凡,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可以直击到人的内心深处。
文章写了关于作者与三块手表之间的故事,这三块表对于她来说都是有非常重要意义。
第一块手表是妈妈托邻居帮买的,花了78元钱,在当时相当于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作者很爱惜它,但时间久了,它还是停下了脚步。
第二块手表是作者高考成功后,妈妈用爸爸的抚恤金千挑万选买的一块进口表。
在作者眼里不仅仅是一块手表,还有父母对她的爱与期盼,她小心翼翼的戴着这块表,但没想到在参加工作时被自己弄丢了,幸运的是最终被同事找到了。
但那次并没有那么幸运了,手表被作者落在了公交车上,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找到。
这是朋友送给她一份礼物,是一块和她丢的差不多的手表,她每天都戴着它,为了不让妈妈担心,也为了自己和朋友间的友谊。
在时间过了很久,作者把自己丢手表的事告诉了妈妈,但她不知道妈妈早已知道了这件事。
作者很诧异,妈妈为什么没有怪她把那么贵重的手表丢了。
妈妈解释说,手表丢了你已经很难过了,我还责怪你干什么,让你更难过吗?挽回不了的事就放下吧!对,挽回不了事就放下,生活中总有些事情,时境过迁,也有太多太多的事是我们无法左右的。
那就让我们活得豁达些吧!于事无补的事就放下,有时候遗憾不完备也是种美感,也值得我们去深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青春》有感
孙集二中九年级(5)班刘艺萍辅导教师:董爱亮
读《青春》有感
不做第二个韩寒,但要有韩寒的思想。
——题记
韩寒的《青春》,旧文新书,无奈还是喜欢。
“一如既往”,像一般读后感一样介绍作者,我这篇也不例外。
要说起韩寒我可是他的铁杆书迷,像什么《三重门》、《光荣日》,还有好多我都已经囫囵吞枣般的看过了。
我看得较多的是韩寒的小说,第一次接触到他的杂文,却给我意外的收获,韩寒的犀利语言,这也许在没看他的这本书之前早已熟悉了。
“心理辅导是没有用的,当我看见我们的女人搂着有钱人,有钱人搂着官员,官员搂着老板,老板搂着林志玲,你怎么给我心理辅导?”这是最真的社会现实,想想也真是这样。
也许这就句话就单方面了,试问:谁说心理辅导就没有用?在如此大的生活压力下,现在的心理医生是如此吃香的职业。
在这个时节这个年代,你要是不得个忧郁症什么的,都不敢跟朋友打招呼!这是一部电影中的一句话,至少我认为很有道理,每一件事物都有他存在的价值。
而我们就是生活在这个被有钱人所笼罩的社会里,而我们又该怎样做?只是消极的面对还是无情的批判。
这本书中一点也不励志,而给我们最多的就是这个世界黑暗的一面,我们生活的小宇宙里,外面早有父母为我们罩好的天然屏障,《青春》的内容一点也不青春,一点也不潇洒。
在被美化的“青春雨季花季”里,有谁在乎过自己的青春?懵懂的青春在弱智的教育中流
逝,回忆起来只有残渣余孽。
人如同蜗牛,生下来,就背上了重重的壳,开始壳里放着课本,后来壳里放着工作,再后来......可是谁又敢说青春就是人生桌上的的一套杯具。
韩寒浅显易懂的文字,让我们的疑问更加明显:我们的路在那里?他这样的认识,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评价,我们是否该接受,接受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他对这个社会种种公事的关注,以及重大事件和活动的精辟言论,有人已经把他与鲁迅相提并论,对这个时代而言。
韩寒的书保持了最原始的味道,没有把它商业化,拥有自己的原则。
从这本书的感悟中,无处不在存在着韩寒那思想的影子,更值得学习的是韩寒老师对这个社会冷静、独立的思考,以及深刻、清醒的认识。
过有鲁迅,现在也许是韩寒,而未来,尽管这本书和作者传递给我们冷漠和残酷,但未来的路,未来的希望在我们手中。
宁愿跌倒一百次,华丽的跌倒胜过无谓的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