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及教案

合集下载

2023最新-《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10篇

2023最新-《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10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a、基础知识认识本文作者,了解其生平。

b、基本技能学习本文优作文吧美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c、学法指导自学兼指导d、思想教育1、学习作者坚韧不拔的的精神。

2、培养自己在学习上的意志品质。

3、理解体会老师热爱学生的感情。

4、激励学生发奋图强。

e、能力培养1、学习掌握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对老师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点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和对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抒情性的文字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法选择指导学生提高独立阅读水平。

教学用具投影仪或者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美国有一个小女孩,她出生19个月即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不久又变哑。

她十岁时才第一次学会说话,生活的磨难迫使她不断的战胜困难,走向成功,在小读书期间,她的成绩优秀,从1904年他24岁开始,从事写作与演讲的职业,她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其中著名的有《海伦。

凯勒日记》《我的生活故事》等。

她就是美国杰出的女作家和教育家——海伦。

凯勒。

在海伦。

凯勒的成长历程中,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对她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她就是海伦。

凯勒的启蒙教师——再塑海伦。

凯勒生命的莎莉文老师。

莎莉文老师老师在海伦。

凯勒7岁时开始教她,莎莉文老师原来也是盲目,经过治疗恢复了部分视力,是美国一所盲人学校的毕业生。

她用独特的方式教海伦。

凯勒听话、写字,为海伦。

凯勒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是一个改变作者命运的人,这也是作者以“再塑生命”为本文题目的原因所在。

下面就让我们认识一下海伦。

凯勒和她的老师。

二、自读要求: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注意文中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中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和心灵成长过程。海伦·凯勒是一位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作家、演说家,她用坚韧的意志再塑了自己的生命。这种坚韧不屈的精神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鼓舞和启示。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海伦·凯勒在安妮·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如何从无知到有知,从自卑到自信的转变过程。这个案例展示了坚韧不屈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经典句子,如“坚韧、熏陶、崛起”等。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展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模拟海伦·凯勒在逆境中克服困难,体验并感悟其精神品质。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选自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阅读与理解,学习生词、短语和重点句子;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和心灵成长;分析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如何在逆境中塑造自己的生命。教学内容涉及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重点词汇和短语有:“坚韧”、“熏陶”、“崛起”等,以及课文中的经典句子:“她用坚韧的意志,再塑了自己的生命。”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体会作者情感,提高文学素养。
在讲授重点词汇和短语时,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于这些抽象词汇的掌握不够牢固。今后,我需要在这个环节增加一些实际操作,如让学生运用这些词汇进行造句,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4.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形成积极向上、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主题的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再塑生命的人》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教育对人的成长和生命价值的重塑作用。教师应通过课文讲解、讨论分析,引导学生把握这一主题。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感受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提高对语文美的感知和鉴赏;
2.增强学生的思维素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对作者情感变化的剖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观念,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兴趣和包容性;
-作者情感变化的把握:分析海伦·凯勒在遇到安妮·沙利文老师前后的心理变化,理解她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认识到教育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生字词的掌握:重点讲解和练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推拿、救济、慰藉等,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并理解其意义。
-文学手法的学习:分析课文中运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景物描写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教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1.知识与技能: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0《再塑生命的人》优质课堂教案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0《再塑生命的人》优质课堂教案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0《再塑生命的人》优质课堂教案一. 教材分析《再塑生命的人》是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记叙了作者海伦·凯勒因病失去了听力和视力,后在莎莉文老师耐心教育下,学会讲话,重现光明,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文章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富有爱心,拥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海伦·凯勒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本文语言优美,感人至深,对学生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情感丰富,好奇心强,但自控能力较差。

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感受作者不屈不挠精神的同时,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莎莉文老师的爱心和耐心,学习海伦·凯勒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欣赏课文语言美,感受莎莉文老师的爱心和耐心,学习海伦·凯勒的精神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自主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作者简介、图片等。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出课文主题。

《再塑生命的人》-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2.教学评价的优化:在评价学生表现时,我应更加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而不仅仅是结果。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3.知识拓展的深度: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我应适当拓展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海伦·凯勒和残疾儿童的生活状态。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5.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这种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时间的分配:在本次教学中,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时间相对紧张,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合理地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自己的写作表现力。
2.教学难点
-对课文深层情感的理解,尤其是作者对生命价值和尊重差异的思考。
-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如特定的文学修辞和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
-学生在分析课文结构和写作技巧时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将课文中的情感体验和写作技巧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创作实践。
-学生在尝试将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时,可能会遇到表达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教师需要通过写作练习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再塑生命的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挑战和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在逆境中重塑生命的奥秘。
举例解释:
-作者在课文中对生命的再塑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情境去理解这一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再塑⽣命的⼈》是⼀篇记叙性散⽂,选⾃海伦·凯勒的散⽂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说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师——安妮·莎莉⽂。

”安妮·莎莉⽂开启了海伦·凯勒的智慧,也陪伴着她⾛过了⽣命的⼤半旅程。

本⽂讲述的是安妮·莎莉⽂刚刚⾛进海伦·凯勒⽣活时的故事。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初⼀上册语⽂第10课《再塑⽣命的⼈》课⽂原⽂ ⽼师安妮·莎莉⽂来到我家的这⼀天,是我⼀⽣中最重要的⼀天。

那是1887年3⽉3⽇,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廊上。

从母亲的⼿势以及家⼈匆匆忙忙的样⼦,猜想⼀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

因此,我安静地⾛到门⼝,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下午的阳光穿过阳台的⾦银花,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

我的⼿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春天⽽绽开的花朵。

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会发⽣,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雾中航⾏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条⼤船,⼩⼼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

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我⼼⾥⽆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上。

我觉得有脚步向我⾛来,以为是母亲,我⽴刻伸出双⼿。

可是,⼀个陌⽣⼈握住了我的⼿,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安妮·莎莉⽂⽼师。

第⼆天早晨,莎莉⽂⽼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个洋娃娃。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斯盲⼈学校的学⽣赠送的。

⾐服是由年⽼的萝拉亲⼿缝制的。

我玩了⼀会⼉洋娃娃。

莎利⽂⼩姐拉起我的⼿,在⼿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指游戏产⽣了兴趣,并且模仿在她⼿上画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再塑生命”的意义和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这一理念。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再塑生命”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关爱他人,为他人带来生命的改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针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同时,通过课堂互动、课后作业等环节,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再塑生命的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给予别人帮助,让对方生活发生改变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为他人带来生命的重塑。
部编版七年级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分析课文标题的含义,理解“再塑生命”的意义。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课文主题:课文的主题是生命的价值和重塑,教师应着重讲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这一主题,以及这一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3)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理解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记叙性散文,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说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

”安妮·莎莉文开启了海伦·凯勒的智慧,也陪伴着她走过了生命的大半旅程。

本文讲述的是安妮·莎莉文刚刚走进海伦·凯勒生活时的故事。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

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下午的阳光穿过阳台的金银花,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

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会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

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我立刻伸出双手。

可是,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学生赠送的。

衣服是由年老的萝拉亲手缝制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原文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

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下午的阳光穿过阳台的金银花,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

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会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

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我立刻伸出双手。

可是,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学生赠送的。

衣服是由年老的萝拉亲手缝制的。

我玩了一会儿洋娃娃。

莎利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在她手上画画。

当我最后能正确的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

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模仿莎利文老师的动作而已。

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是在老师教了我几个星期以后,我才领悟到的。

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洋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做“doll”。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

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

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

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破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

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莎利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皮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

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

莎利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

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

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

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

我开始以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

我想起那个被我摔碎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但怎么也拼不好。

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

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篇二】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分析本文独具特色的写人手法,积累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默读中品味,在品味中质疑,在质疑中探究,最终悟出文章之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莎莉文老师强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感受海伦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2、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②结合旁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③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难点: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

我们能感受阳光的五彩斑斓,目睹树木的青翠葱绿,聆听鸟儿的悦耳鸣叫。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

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能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便走进一个奇迹,去结识一位奇女子。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在十九个月大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失去视力和听力。

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

她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但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包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等。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世纪美国十大偶像”。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捡(jiǎn)感慨(kǎi)搓捻(cuōniǎn)绽开(zhàn)争执(zhí)惭愧(kuì)譬如(pì)激荡(dàng)奥秘(ào)拼凑(còu)花团锦簇(cù)混为一谈(hùn)(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截然不同:形容两者毫无共同之处。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儿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油然而生:形容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三、学习新课(一)步骤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点拨:学生复述时,要求用自己的话,能够引用原文的尽量引用原文,能概括主要事迹〕2、本文主要写了莎莉文老师的哪些事?请同学们做出概括。

明确:主要写了三件事:①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②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

③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

3、梳理文章的基本脉络。

明确:第一部分(第1~4段):概述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心理变化。

第二部分(第5~13段):写莎莉文老师走入“我”的生活,“我”初步感受到人生的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4、整体感知文章中心。

明确:这篇课文真实地记叙了作者受教于莎莉文老师的几件事,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以及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求知的热切希望以及艰辛却愉快的生活感受。

(二)步骤二:再读课文,提高升华1、课文第一部分为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出场做了哪些铺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铺垫的内容)总写“我”的感受、家人的活动、“我”的等待和渴望,引出莎莉文老师。

(好处)烘托老师对“我”的重要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看看文章里主要写了关于莎莉文老师的什么事?明确:老师教我认识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名称。

3、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明确: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布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别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

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water”这个词,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4、理解标题。

作者为什么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明确:“再塑生命”本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这里是指:①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对生命的希望和热忱被唤醒,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走向了光明和快乐的世界之中;②莎莉文老师让“我”回归自然,理解自然;③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莎利文老师就是“我”的“再生父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5、感情揣摩。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先前我们了解到幼年的海伦·凯勒得病致残之后,性格变得古怪,但后来她成了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

这个“再塑生命”的过程,离不开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大家能从课文中感受到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怎样的感情?〕明确:课文开头写“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莎莉文老师到来的这一天是作者生命的重新开始,她甚至把莎莉文老师称为“再塑生命的人”。

在作者心中,莎莉文老师是光明的使者,作者这样描述她到来时自己内心的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课文更多的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作者的感激、崇敬之情。

6、人物分析。

(1)根据课文内容,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明确: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有良好的教学方法的好老师。

海伦·凯勒在认识莎莉文老师之前,对世界的感受是不全面的,她的一切只能靠有限的触摸来完成。

在认识莎莉文老师之后,她认识的世界范围扩大了,而且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