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

合集下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的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它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指标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在血液检验中,有时会出现标本不合格的情况,这可能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本文将对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1. 标本采集不规范:血液检验是需要依靠血液标本来进行的,而不合格的标本采集可能导致标本质量不佳。

不规范的操作可能导致标本含有可溶性物质,如肌酸酐、尿素氮等,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标本储存条件不当:血液标本在采集后需要储存,如果储存条件不当,如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导致细胞活性降低、细胞破裂等情况,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标本污染:血液标本是容易受到外界污染的,如果在采集、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发生了污染,可能会导致标本中存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标本量不足:血液检验需要一定的标本量才能进行相应的检测,如果标本量不足,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的稀释或者无法进行相应检测,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处理措施1. 标本采集规范:确保标本采集人员熟悉标本采集的操作规范,避免不必要的污染和损害。

标本采集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的个人信息,如用药情况、病史等,以确保采集适宜的标本。

2. 标本储存条件优化:确保标本储存的环境符合要求,如储存温度适宜、避免光线直射、避免冻融循环等。

并且要注意不同检测项目的标本储存条件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储存。

3. 标本运输规范:对于需要运输的标本,应选择合适的容器进行包装,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破损或污染。

4. 标本质量控制:建立标本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及时发现问题标本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如重新采集、重复检测等。

5. 标本量要求明确:制定标本采集的标准操作规范,明确不同项目所需的标本量,并合理安排标本采集时间和顺序,以确保采集到足够的标本量。

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观察送到临床检验可检验的血液标本不合格标本,分析其原因。
2结果
164份不合格的血液标本的原因有血凝、标本量少、患者信息不符、容器选择错误、采集不规范、脂血、标本疑似污染,其例数依次为51份、33份、27份、18份、16份、12份、7份,占比依次为31.1%、20.1%、16.5%、11.0%、9.8%、7.3%、4.3%。
3.3完善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
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促进相关操作人员保持规范性与专业性,同时配奖惩制度,对于出现不合格情况的人员进行对于的惩罚,而对于长期保持无标本不合格情况的人员进行奖励,督促操作人员时刻保持清醒,严谨、认真对待采血、送检、检验等环节的血液标本质量控制。
总之,对临床血液标本的采集、送检、检验等环节进行详细的质量控制,完善其质量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并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性、规范性与综合素质,从根本上预防血液标本不合格情况。
3讨论
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对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难以反映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而不能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甚至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中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有血凝、标本量少、患者信息不符、容器选择错误、采集不规范、脂血、标本疑似污染,根据不合格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3.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强化细节
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探查临床进行血液标本不合格情况,分析其不合格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高检验准确率。方法在2017年2月-2019年1月间,选取在我院进行血液检验的1358份血液标本作用研究对象,在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份数为164份,分析这164份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改进。结果164份不合格的血液标本的原因有血凝、标本量少、患者信息不符、容器选择错误、采集不规范、脂血、标本疑似污染,其例数依次为51份、33份、27份、18份、16份、12份、7份,占比依次为31.1%、20.1%、16.5%、11.0%、9.8%、7.3%、4.3%。结论在临床检验中需要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增强临床检验操作的规范程度,提高检验人员的职业素质与责任感,正确采血,严格遵守送检时间,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

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目的:对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中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分析其原因与解决方法。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血站进行血液检测的样本2000份,筛查检测不合格样品,并分析样本不合格的原因。

结果:通过对不合格样品的筛查,发现2000份样品中有122份样品不合格,占样本中的6.1%,其中患者因素占不合格样品原因的27.87%;标本采集不规范占样品不合格原因的26.23%;运输及储存不当占样品不合格的45.90%,其中患者因素中受检者准备不足、标本采集不规范因素中样本量少、运输与储存因素中抗凝不全占的比例较多。

结论:血液标本不合格有患者因素、标本采集因素与运输和储存因素,减少不合格样本需要需要加强引导患者做准备前工作,加强样本的管理与运输,加强对采血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来减少样本不合格的发生。

关键词:血液标本;临床检查;不合格因素血液检测就是抽取病人的外周血,对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形态、比例进行检查,同时也对血液中的各种溶质成分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

临床血液检测可分为血液一般检测、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骨髓细胞学检测、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1]。

可以检测出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持征。

血液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一名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出现发热、咳嗽、咳痰[2]。

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数量异常增高,中性粒细胞数量增高为主,这种情况下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为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给予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以后,病情就可以痊愈。

同样,也是一名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出现咳嗽、发热、咳痰等症状,但是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数量轻度减少,但是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根据血常规检查,就可以判断出病人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就需要服用抗病毒的药物来治疗。

其中检验结果的准确需要样本妥善保管与操作正确,样本的合格率是关系检验结果的重中之重。

本文通过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血站进行血液检测的样本2000份:筛查检测不合格样品,并分析样本不合格的原因。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手段,通过分析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和血细胞参数等,可以对人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诊断。

在进行血液检验时,有时会出现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情况,这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标本采集不当:血液标本的采集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采集过程中不注意卫生和操作规范,可能会引入细菌、血小板凝集等,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在采集标本时,如果不合理地使用抗凝剂,也可能导致标本凝固不完全或出现溶血,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处理措施:进行标本采集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采集前要注意洗手,使用无菌器具进行采集,避免污染。

采用适量的抗凝剂进行标本采集,避免过多或过少的使用。

对于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抗凝剂。

2. 标本保存不当:血液标本在采集后需要妥善保存,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如果标本保存的条件不符合要求,如温度和时间等方面没有做好控制,可能会导致某些生化指标的改变,进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处理措施:采集的血液标本在采集后应立即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避免保存时间过长。

标本保存的温度应根据不同指标的要求进行控制,一般要求在4-8℃的冰箱中保存。

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保存的标本,可以进行冰冻保存。

3. 检验过程中的误差: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操作上的误差,例如使用不合适的试剂、使用过期的试剂、操作时间不准确等,都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

处理措施:检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并使用合适的试剂,避免使用过期的试剂。

操作过程中要掌握好操作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

同时要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和质量控制,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样本传递不及时:血液标本采集后,如果不能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可能会导致标本的降解和改变,进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标本采集不规范:标本采集时,如果操作不当、不干净或使用不合适的管子或试剂,都可能导致标本不合格。

采集血液时没有充分清洁采血点,不按规定的步骤进行采集,或使用已过期的采血管。

2. 标本处理不当:标本在采集后,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也可能导致标本
不合格。

标本在采集后没有及时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或者在分析过程中没有按照标准程
序进行处理。

3. 标本保存条件不合适:标本在采集后,如果保存条件不合适,也会导致标本不合格。

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太长,温度不稳定等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 加强标本采集的规范性:对标本采集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操
作规范性,确保采集时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使用干净的设备和试剂进行采集。

2. 加强标本处理的及时性:实验室和采集人员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及时将采集的标本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确保标本处理的及时性。

3. 提供合适的保存条件:实验室要有合适的设备和环境来保存标本,确保标本的保
存温度稳定,避免标本因温度变化而导致的不合格。

4.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
因设备的问题导致标本不合格。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需要从标本采集、处理和保存多个环节加强管理,通过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标本不
合格的情况发生。

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

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
t ec u e o h n o ee tbo d s mpe n a i ga p o r t rv n ie me s r sh sg e tsg i c n e frci ia h a s fte ic mp tn lo a lsa d tkn p rp i e p e e t a u e a r a inf a c l c l a v i o n
b o d ts s l o e t .
【 ywo d 】 l dsmpe Cii l x miai ; al ; as Ke r s Bo a l; l c a n t n F i d C ue o n ae o e
s mp e r rc se n n lz d wh te h y wee wi rwi o th moy i,lp mi,c a uain a lswe e p o e s d a d a ay e eh rte r t o t u e lss ie a o g lto .Re ut n t e h h s l I h s

医学检验 ・
22 9第9第7 0年 月 1 2 1 卷 期
临床检验 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
李建 芬
河 北省 消 防总 队 门诊部 . 北石 家 庄 河 0 03 50 5
【 要】 摘 目的 探讨 临床 检验 中不 合 格血 液标 本 的影 响原 因及 相应 的防 范措 施 。 方 法 采集 90 本 院住 院患 者 的各 5份
css(33 %) tea u t f r ri 8 css(00 %) n h te a sso ee 1 .7 . n ls n A a z g ae 3 . 3 ,h mo n r n 1 ae 3 .0 a dteo rcu e f vn(1 %)Co cui n l i o eo h s 6 o yn

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是为什么

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是为什么

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是为什么作者:李海燕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12期临床医学上,血液样本检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疾病治疗诊断,能监测患者病情,有助于医生选择药物,同时也是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但在血液样本检验过程中,往往因为某些因素而导致血液样本出现不合格的情况,不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

(一)红细胞计数医生通过检测人体内的红细胞计数与标准值进行比对,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相关疾病。

当人体出现严重呕吐、腹泻、休克、肾功能不全症状时,会造成红细胞计数相对增多。

当人体发生先天性心脏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时,会使红细胞计数增加,而人体失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一定程度上会使红细胞的计数减少。

生理性体力劳动、精神兴奋会使红细胞计数增多。

(二)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的增减与红细胞计数相似,而血红蛋白往往反映人体的健康状态以及营养状态。

(三)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与年龄相关,还与运动剧烈、疼痛、日光照射等有一定的联系,人体有时会出现上午白细胞计数偏低,而在午后发生偏高的情况。

白细胞计数增高,在一定程度上与细菌引发的急性感染相关,比如肺炎、阑尾炎;还与白血病、恶性肿瘤、急性溶血疾病相关。

白细胞计数减少大多数与多种病毒感染、营养不良、过敏性休克相关。

(四)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增多多与急性出血感染、慢性细胞性白血病相关。

而在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影响下,会出现减少的情况。

血液是由血浆与血细胞组成,通过循环系统与全身组织器官密切相关,同时也能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

在疾病的影响下,血液系统病变会使人体的全身组织发生变化。

为有效提高血液样本的检验质量,需要对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才能保证血液样本的检验合格率,有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

(一)标本凝固血液检验过程中,血液标本凝固是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而凝固的原因可能是操作人员未及时送检。

为减少因标本凝固而降低检验结果准確性,操作人员应及时送检血液标本,并按照相关规范保存血液标本,在送检的过程中,应保证动作轻缓,要在4小时之内送到实验室。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血液检验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医生了解病人体内的病情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

有时候血液检验结果可能会出现不合格的情况,这对于诊断和治疗都会带来一定的困扰。

我们有必要对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处理此类情况。

我们来分析一下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可能原因。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标本采集不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是血液检验的第一步,如果采集不规范,可能会导致标本污染、凝固不良或者 hemolysis(溶血)等问题。

比如采血过程中未注意无菌操作,导致细菌污染;抽血针使用不当导致血管穿刺不够深或者过深等。

2. 标本保存不当:血液标本在采集完成后需要妥善保存,避免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出现凝固、 hemolysis或者冷冻不当等问题,从而导致标本不合格。

3. 实验操作不当:实验人员在进行血液检验时,可能由于操作不当或者仪器故障等原因,导致结果不准确或者无法得出结果,从而使得标本不合格。

4. 样本标签标识错误:血液标本在采集和运输过程中需要正确的标签标识,如果标签标识错误可能导致结果的混乱或者无法追踪标本来源,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我们需要对血液标本的采集过程进行规范和标准化。

在采集血液标本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采血针、采血管等器具的清洁和无菌。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抽血针的深浅、抽血管的位置和采血量的控制,确保采集到足够的血液样本以供检验,同时避免 hemolysis(溶血)等问题的发生。

对于样本的标签标识需要进行规范化管理。

在采集和运输过程中,需要对每个样本进行正确的标签标识,确保标本的来源和检测项目清晰可辨,从而避免结果的混乱和误判。

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措施,我们还可以在实验室内建立严格的质控体系,对每一道流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充分的质量保障。

及时对实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素质,也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发表时间:2018-04-17T09:22:40.5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3期作者:徐珊珊[导读] 研究并探讨临床检验中引起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人民医院 164155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临床检验中引起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检验科于2016—2017年期间收集的临床检验血液标本5 070份,统计其中的不合格血液标本,并对其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该组5 070份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为2.37%(120/5 070)。

经研究分析,12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的不合格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采血量不正确,占比33.00%;抗凝血有细小凝块或凝固,占比21.50%;容器选择不当,占比13.33%;标本发生溶血,占比11.60%;检验单与血液检验标本患者不符,占比9.20%;延时送检,占比5.00%;采血部位不当,3.33%;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脂浊,占比1.60%;对患者交代不清楚,占比1.60%。

结论导致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采血量不正确、抗凝血有细小凝块或凝固、容器选择不当、标本发生溶血、检验单与血液检验标本患者不符、延时送检、采血部位不当、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脂浊、对患者交代不清楚,只有在明确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控制对策,才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检验血液标本,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causes of unqualified blood samples in clinical test.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5070 blood samples collected from 2016 to 2017 in our hospital,and the unqualified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and the reasons for their disqualifica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unqualified rate of 5070 blood samples in this group was 2.37%(120/5 070).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120 unqualified blood specimens unqualified from high to low blood volume is not correct,accounting for 33%;anticoagulant with tiny clots or solidification,accounted for more than 21.50% vessels;improper accounting for 13.33%;specimen hemolysis,accounting for 11.60%;test and single blood test specimens of patients not,accounting for 9.20%;delay submission,accounting for 5%;3.33%;improper blood sampling sites,blood test specimens with lipid turbidity,accounting for 1.60% of patients;unclear account,accounting for 1.60%. Conclusion the cause of clinical blood sample unqualified including blood volume is not correct,the anticoagulant with small clots or solidification,container selection,specimen hemolysis,examination form and blood test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with inconsistent time delay test,blood test specimens,inappropriate site blood lipid turbidity,not clear on the patients about the only based on clinical blood sample unqualified reason,to develop targeted control measures,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blood sample,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clinical test results.[Key words] clinical test;blood specimen;unqualified;cause在臨床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手段就是临床检验。

临床检验在临床中具有十分广泛和重要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鉴于此,临床检验的结果是否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就显得十分重要[1]。

但在实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临床检验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检验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从而无法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数据[2]。

因此,积极探讨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为临床制定提高临床检验血液标本合格率对策提供参考,从而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该次研究方便选取了2016—2017年期间临床检验血液样本5 070份对不合格血液样本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方便选择该院检验科期间收集的临床检验血液标本5 070份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2 020份血浆标本、1 450份血清标本、1 600份全血标本。

提供血液标本的5 070例患者,其中男2 678例,女2 392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37.5±12.5)岁。

且排除了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合并意识障碍、精神疾病的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所提供的血液标本。

患者入组前均知情且同意,且该次研究经伦理研究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使用真空管由采血人员采集5 070例受检者的临床检验血液标本,在规定时间内将血液标本送到检验科进行检验,统计其中的不合格血液标本,并对其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

2 結果该组5 070份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为2.37%(120/5 070)。

经研究分析,12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的不合格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采血量不正确,占比33.00%;抗凝血有细小凝块或凝固,占比21.50%;容器选择不当,占比13.33%;标本发生溶血,占比11.60%;检验单与血液检验标本患者不符,占比9.20%;延时送检,占比5.00%;采血部位不当,3.33%;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脂浊,占比1.60%;对患者交代不清楚,占比1.60%。

3 讨论在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血液样本是最常用的一种检验样本,通过应用患者的血液样本实施临床检验,所得出的检验结果,能够对临床医师的诊断、治疗及评估工作提供直接的参考。

因此,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治的准确性,因此,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而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所用的血液样本质量是否合格,对于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直接影响。

由此可见保证临床生还检验血液样本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临床实践表明,导致临床检验结果发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血液标本的不合格[3]。

因此,为了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就需要先提高血液标本的合格率。

而要想提高临床血液标本的合格率,首先需明确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

该次研究中,通过对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引起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因素主要有采血量不正确、抗凝血有细小凝块或凝固、容器选择不当、标本发生溶血、检验单与血液检验标本患者不符、延时送检、采血部位不当、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脂浊、对患者交代不清楚等。

这一研究结果与王燕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王燕等人[4]通过对8 000份血液检验样本实施研究,结果发现,不合格样本有242份,发生率为3.03%,其中不合格原因的前3位分别为抗凝血有细小凝块或凝固、采血量不正确和容器选择不当,分别达到了28.10%、23.14%和14.05%,这与该次研究结果相符。

鉴于以上这些因素,笔者建议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提高临床检验血液标本的合格率,具体如下。

①加强业务培训:对于血液标本采集人员,特别是一些新上岗的血液标本采集人员,要进行业务培训,并经过考核,只有考核结果合格的人员才能够上岗。

检验科可以将影响临床检验血液标本的原因和正确的血液标本采集方法编制成手册,发放给科室内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可以供其随时翻阅、参考、学习,以此来达到不断规范其采血操作,强化其业务技能的目的。

不仅如此,科室还需利用晨会、教学等各种机会,向工作人员强调血液标本采集的重要性,提高其规范采血意识,积极消除、避免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因素。

②规范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申请工作:要求申请者填写申请单的字迹要清晰,可有效辨别出申请者的基本信息以及受检者的疾病史、检验项目等信息;其次要求接收申请单的工作人员要对各项信息进行仔细地核对,只有确认无误之后才能够进行血液标本采集。

③加强患者的血液标本采集教育:在患者采血前,要指导其做好采血准备。

对于需采集空腹血液标本的患者,要告知其禁食8~10 h。

告知患者采血前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采血前保持较为平稳的情绪状态。

此外采血前还需仔细询问患者的服药、饮酒等情况,避免药物、酒精成分对血液标本产生影响[5]。

④合理进行血液标本的抗凝处理:常规来讲,在完成血液样采集之后,往往会通过加入抗凝剂的方式对血液标本实施抗凝处理。

但临床研究表明,抗凝剂会对血液标本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最常用的抗凝剂主要是乙二胺四乙酸盐,在应用乙二胺四乙酸盐对血液标本进行抗凝处理的过程中,抗凝剂的添加比例至关重要,抗凝剂比例过高或过低均会对血液常规检验的结果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2]。

笔者通过参阅大量文献和研究报道认为,将抗凝剂的加入比例定为每毫升血液添加1.8 mg乙二胺四乙酸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允许进行适量的增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