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小学五年级下册 送别 课件
合集下载
《送别》课件PPT

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说:“叔同
兄,我家破产了,我要去京城了,咱们后会 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 没进去。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 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随后,李叔同返 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 他便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 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的传世 佳作。
• 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 姻自主男女平等。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 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 、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 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许幻园赶京 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
交集中写于此歌送别许幻园,以表不舍之情
。
《送别》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至天际) (长亭古道,送别故人,青草碧绿仿佛能够延伸
送别背后的故事
• “天涯五友”,即 许幻园和李叔同、张小楼、蔡小香、袁 希濂。李叔同从天津来到上海求学,年少才盛,很快加 入了以切磋诗词文章为目地的文艺团体"城南文社",城 南文社的活动地点在许幻园的城南草堂,李叔同加入文 社后立即显示出了出众的才气,第一次参与就获得了第 一名。城南草堂的主人许幻园家中富有,为人也慷慨,
言行,那么社会风气就会越来越好。
•
•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晚风吹拂着柳枝轻动,斜阳依依,山水叠嶂)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千山,能留在身边的能有几人呢?)
(生命中些知己朋友啊,早已经天涯海角,万水
•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谁都无法改变的事情)
(人生总是欢聚的时候少,离别的时候多,这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的口碑。(博爱之心)• 李叔同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 、篆刻无所不能。绘画上擅长木炭素描、油画、水 彩画、中国画、广告、木刻等。他是中国油画、广 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他的绘画创作主要在出家 以前;其后多作书法。由于战乱,作品大多散失。
送别 音乐ppt课件

在西方文化中,送别歌曲通常以抒情 和感性的方式表现离别的情感,如《 再见》、《祝你一路顺风》等。
在印度文化中,送别歌曲通常以浓郁 的民族风格和丰富的音乐元素表现离 别的情感,如《印度之歌》、《告别 之歌》等。
在日本文化中,送别歌曲通常以简洁 、优美的旋律表现离别的情感,如《 樱花》、《故乡》等。
04 送别歌曲的影响
音乐结构
送别这首曲子主要运用了吉他、钢琴 等乐器,这些乐器能够很好地表现出 离别的情感。
送别的音乐结构非常清晰,分为前奏 、主歌、副歌等部分,这种结构使得 音乐更加有层次感,更加动人。
音乐与情感的结合
送别的音乐与情感的结合非常紧密, 通过音乐的变化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使听众更加深入地理解离别的情感。
CHAPTER
对后人的启示
珍惜当下
送别歌曲传达了对离别之 痛的深刻感受,使后人更 加珍惜与亲朋好友相处的 时光。
感恩与回报
通过送别歌曲中的情感表 达,教育后人懂得感恩与 回报,珍惜亲情、友情和 爱情。
人生感悟
送别歌曲引发对人生意义 的思考,使后人更加深刻 地理解生命、离别和重逢 的意义。
对现代音乐创作的影响
李健
李健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处理,赋 予这首歌曲独特的韵味。
现场演出与录音版本比较
现场演出
现场演出能够带给观众更加真实、互动的体验,情感表达更加直接和真实。
录音版本
录音版本则可以经过后期制作和处理,更加精细和完美地呈现歌曲的旋律和情 感。
谢谢
THANKS
03 音乐与文化
CHAPTER
送别文化概述
送别文化是一种表达离别之情的文化,是人们在离别时所表现出的情感、习俗和仪 式。
送别文化在不同的地域、民族和历史背景下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们对离别的 情感和思考。
小学音乐课件--送别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 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 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 聚,唯有别离多!
送别
• • • • •
• • • • •
今一知地天 宵壶交之之 别独半角涯 梦酒零 寒尽落
余 欢
夕晚芳古长 阳风草校园歌曲《送别》, 系五四时期著名音乐教育家李叔同 先生所作。
这首《送别》歌,在解放前几乎 是家喻户晓,数十年中,成千上万 的大、中学生,就是唱着这首歌告 别母校、老师,走向社会的。上个 世纪八十年代获得国际金鹰大奖的 《城南旧事》,就是用这首《送别》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 残,夕阳山外山。
山笛天 声 残
每课一歌:听并说作品想 表达何种情感呢?
尝试题:该作品中作者表达了何种情感?
喜悦欢 欣 绝望沮 丧
欢呼雀 跃
离愁别 恨
忧郁孤 独
痛不欲 生
启蒙年代的歌曲
送别
2020/8/12
学习目标
• 1、认识词作者---李叔同 • 2、欣赏学唱《送别》
《送别》
• 《城南旧事》
• 美国作曲家奥德维 • 李叔同(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1880-1942)俗 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 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 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他集诗、词、书画、篆 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 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 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 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 聚,唯有别离多!
送别
• • • • •
• • • • •
今一知地天 宵壶交之之 别独半角涯 梦酒零 寒尽落
余 欢
夕晚芳古长 阳风草校园歌曲《送别》, 系五四时期著名音乐教育家李叔同 先生所作。
这首《送别》歌,在解放前几乎 是家喻户晓,数十年中,成千上万 的大、中学生,就是唱着这首歌告 别母校、老师,走向社会的。上个 世纪八十年代获得国际金鹰大奖的 《城南旧事》,就是用这首《送别》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 残,夕阳山外山。
山笛天 声 残
每课一歌:听并说作品想 表达何种情感呢?
尝试题:该作品中作者表达了何种情感?
喜悦欢 欣 绝望沮 丧
欢呼雀 跃
离愁别 恨
忧郁孤 独
痛不欲 生
启蒙年代的歌曲
送别
2020/8/12
学习目标
• 1、认识词作者---李叔同 • 2、欣赏学唱《送别》
《送别》
• 《城南旧事》
• 美国作曲家奥德维 • 李叔同(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1880-1942)俗 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 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 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他集诗、词、书画、篆 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 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 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歌曲《送别》课件.10

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 音乐家、戏剧活动家。1880年9月生于天律,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1942年10月逝 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1906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 话剧团体 “春柳社”,同年,又创办了中国最 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 《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一生从事 多方面的艺术活动,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均 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春景》、 《忆儿时》 、《春游》、《留别》、《早秋》等。
• 聆听《送别》曲子,说出里面有哪些乐器? • 笛子 古筝 • 乐曲弥漫着怎样的色彩? • 忧伤 惆怅 深情
送别
• • • • • • • •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风寒
• 诗句内容与音乐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 • 是 • 如此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诗句完美融合在一起的话 又会是怎样的意境呢? • 歌曲深情有种淡淡的哀愁,送别朋友的不舍之情。
城南旧事介绍
《城南旧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的同名电影, 《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主题曲而广为人知。我将播放电 影片段,学生会看到在电影那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送 别》的旋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展数度响起,深深地 刻印在人们的心上,此时学生会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的隐 约、哀婉之美。
李叔同(1880-1942)
• 聆听《送别》曲子,说出里面有哪些乐器? • 笛子 古筝 • 乐曲弥漫着怎样的色彩? • 忧伤 惆怅 深情
送别
• • • • • • • •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风寒
• 诗句内容与音乐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 • 是 • 如此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诗句完美融合在一起的话 又会是怎样的意境呢? • 歌曲深情有种淡淡的哀愁,送别朋友的不舍之情。
城南旧事介绍
《城南旧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的同名电影, 《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主题曲而广为人知。我将播放电 影片段,学生会看到在电影那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送 别》的旋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展数度响起,深深地 刻印在人们的心上,此时学生会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的隐 约、哀婉之美。
李叔同(1880-1942)
歌曲《送别》课件

那么在上世纪 我们的前辈在 学校唱什么呢?
李叔同(1880-1942)
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 音乐家、戏剧活动家。1880年9月生于天律,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1942年10月逝 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1906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 话剧团体 “春柳社”,同年,又创办了中国最 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 《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一生从事 多方面的艺术活动,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均 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春景》、 《忆儿时》 、《春游》、《留别》、《早秋》等。
今 宵 别 梦零 落
天 之 涯 地 之 角
夕 阳 山 外 山
晚 风 扶 柳 笛 声 残
芳 草 碧 连 天
长 亭 外 古 道 边
授课教师: XXX
1. 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
《童年》
2.是一首什么歌曲?
校园歌曲
3.什么是校园歌曲?
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 心境或感受的创作。
《送别》
节拍 四四拍子
速度
力度
中速稍慢
中弱
情绪
忧伤 惆怅 深情
5 3 5 ⅰ- ∣6 ⅰ 5- ∣ 5 3 5 ⅰ. 7 ∣ 6 ⅰ 5- ∣
送别
(流行版)
歌曲《送别》课件

旋律优美:歌 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摇摆
演奏技巧高超:歌曲的演奏技 巧非常高超,展现了音乐家们
的才华
发声技巧
呼吸控制:掌 握正确的呼吸 方式和气息运 用,保持稳定 的气息支持。
咬字清晰:注 意字音的准确 和清晰,尤其 是歌词中的关
键字词。
声音共鸣:运 用头腔、口腔 和胸腔的共鸣, 使声音更加丰
歌曲在传承传统文化 的同时,也融入了现 代音乐元素,实现了 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送别》的文化内涵 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 ,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激发了人们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歌曲《送别》的文 化内涵对于弘扬民 族文化、推动文化 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
汇报人:
人生感悟:通过送别的场景, 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文化传承:送别文化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
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人生哲理思考
人生短暂,珍惜当下 离别是人生常态,学会面对 友谊地久天长,情感永存 追求内心平静,感悟生命真谛
文化传承与创新
歌曲《送别》是传 统文化的代表,具 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和历史背景。
演奏技巧
旋律优美:歌曲旋 律流畅,具有很高 的艺术感染力
节奏感强:歌曲节 奏明快,让人容易 跟唱
演奏技巧高超:演奏 者需要掌握高超的技 巧,如和弦的运用、 音色的控制等
情感表达:演奏者需 要将歌曲中的情感完 美地表达出来,让听 众感受到歌曲所传递 的情感
音乐表现力
情感真挚:通过音乐表达了 对离别之情的真挚感慨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标 题 02. 歌 曲 背 景 03. 歌 词 解 析 04. 音 乐 赏 析 05. 歌 曲 演 唱 技 巧 06. 歌 曲 文 化 内 涵
演奏技巧高超:歌曲的演奏技 巧非常高超,展现了音乐家们
的才华
发声技巧
呼吸控制:掌 握正确的呼吸 方式和气息运 用,保持稳定 的气息支持。
咬字清晰:注 意字音的准确 和清晰,尤其 是歌词中的关
键字词。
声音共鸣:运 用头腔、口腔 和胸腔的共鸣, 使声音更加丰
歌曲在传承传统文化 的同时,也融入了现 代音乐元素,实现了 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送别》的文化内涵 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 ,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激发了人们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歌曲《送别》的文 化内涵对于弘扬民 族文化、推动文化 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
汇报人:
人生感悟:通过送别的场景, 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文化传承:送别文化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
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人生哲理思考
人生短暂,珍惜当下 离别是人生常态,学会面对 友谊地久天长,情感永存 追求内心平静,感悟生命真谛
文化传承与创新
歌曲《送别》是传 统文化的代表,具 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和历史背景。
演奏技巧
旋律优美:歌曲旋 律流畅,具有很高 的艺术感染力
节奏感强:歌曲节 奏明快,让人容易 跟唱
演奏技巧高超:演奏 者需要掌握高超的技 巧,如和弦的运用、 音色的控制等
情感表达:演奏者需 要将歌曲中的情感完 美地表达出来,让听 众感受到歌曲所传递 的情感
音乐表现力
情感真挚:通过音乐表达了 对离别之情的真挚感慨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标 题 02. 歌 曲 背 景 03. 歌 词 解 析 04. 音 乐 赏 析 05. 歌 曲 演 唱 技 巧 06. 歌 曲 文 化 内 涵
《送别》课件 音乐课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再次欣赏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
今 宵 别 梦 寒
一 壶 浊 酒 尽 余 欢
知 交 半 零 落
天 之 涯 地 之 角
夕 阳 山 外 山
晚 风 扶 柳 笛 声 残
芳 草 碧 连 天
长 亭 外 古 道 边
授课教师:何露
1. 我们先听一首歌曲,请同
学们认真听,听完回答三个 问题
1. 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
《童年》
2.是一首什么歌曲?
校园歌曲
3.什么是校园歌曲?
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 或感受的创作。如《童年》、《澎湖湾》等。
那么在上世纪 我们的前辈在 学校唱什么呢?
今 宵 别 梦 寒
《送别》
节拍 四四拍子
速度
力度
中速稍慢
中弱
情绪
忧伤 惆怅 深情
5 3 5 ⅰ- ∣6 ⅰ 5- ∣ 5 3 5 ⅰ. 7 ∣ 6 ⅰ 5- ∣
送别
(流行版)
一 壶 浊 酒 尽 余 欢
知 交 半 零 落
天 之 涯 地 之 角
夕 阳 山 外 山
晚 风 扶 柳 笛 声 残
芳 草 碧 连 天
长 亭 外 古 道 边
再次欣赏
李叔同(1880-1942)
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 音乐家、戏剧活动家。1880年9月生于天津,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1942年10月逝 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1906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 话剧团体 “春柳社”,同年,又创办了中国最 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 《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一生从事 多方面的
今 宵 别 梦 寒
一 壶 浊 酒 尽 余 欢
知 交 半 零 落
天 之 涯 地 之 角
夕 阳 山 外 山
晚 风 扶 柳 笛 声 残
芳 草 碧 连 天
长 亭 外 古 道 边
授课教师:何露
1. 我们先听一首歌曲,请同
学们认真听,听完回答三个 问题
1. 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
《童年》
2.是一首什么歌曲?
校园歌曲
3.什么是校园歌曲?
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 或感受的创作。如《童年》、《澎湖湾》等。
那么在上世纪 我们的前辈在 学校唱什么呢?
今 宵 别 梦 寒
《送别》
节拍 四四拍子
速度
力度
中速稍慢
中弱
情绪
忧伤 惆怅 深情
5 3 5 ⅰ- ∣6 ⅰ 5- ∣ 5 3 5 ⅰ. 7 ∣ 6 ⅰ 5- ∣
送别
(流行版)
一 壶 浊 酒 尽 余 欢
知 交 半 零 落
天 之 涯 地 之 角
夕 阳 山 外 山
晚 风 扶 柳 笛 声 残
芳 草 碧 连 天
长 亭 外 古 道 边
再次欣赏
李叔同(1880-1942)
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 音乐家、戏剧活动家。1880年9月生于天津,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1942年10月逝 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1906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 话剧团体 “春柳社”,同年,又创办了中国最 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 《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一生从事 多方面的
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

• 古琴: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其音色悠扬宛转, 常用于表达离别之情。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以展示 古琴的演奏者,以及古琴的特写镜头,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古筝
• 古筝:古筝是中国传统的弦乐器,其音色清脆悠扬,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以展示古筝的 演奏者,以及古筝的特写镜头,展现其优雅的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阳关三叠》是一首古琴曲,源于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 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情感深沉。后经改编,成为了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送别 音乐,广为流传。
《长亭外》
总结词
具有浓厚离别氛围的音乐作品,歌词情感真挚,旋律悠扬,是送别音乐的经典之 作。
详细描述
《长亭外》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歌曲,歌词表达了对离别之痛的感慨,旋律悠 扬动听,深受人们喜爱。这首歌曲常常被用于送别场合,传递着离别的哀思和祝 福。
二胡
• 二胡:二胡是中国传统的拉弦乐器,其音色凄美婉转,常用 于表达离别和思念之情。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以 展示二胡的演奏者,以及二胡的特写镜头,展现其独特的音 乐魅力。
笛子
• 笛子:笛子是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其音色清脆悠扬,能够 表现出欢快和悲伤的情感。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 以展示笛子的演奏者,以及笛子的特写镜头,展现其优雅的 艺术风格。
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
目 录
• 送别音乐概述 • 送别音乐的历史发展 • 送别音乐的代表作品 • 送别音乐的演奏乐器 • 送别音乐的文化内涵 • 送别音乐的欣赏与感悟
01
送别音乐概述
送别音乐的起源
古代送别诗
古代的送别诗,如唐诗宋词,为 送别音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 感。
民间习俗影响
古筝
• 古筝:古筝是中国传统的弦乐器,其音色清脆悠扬,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以展示古筝的 演奏者,以及古筝的特写镜头,展现其优雅的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阳关三叠》是一首古琴曲,源于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 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情感深沉。后经改编,成为了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送别 音乐,广为流传。
《长亭外》
总结词
具有浓厚离别氛围的音乐作品,歌词情感真挚,旋律悠扬,是送别音乐的经典之 作。
详细描述
《长亭外》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歌曲,歌词表达了对离别之痛的感慨,旋律悠 扬动听,深受人们喜爱。这首歌曲常常被用于送别场合,传递着离别的哀思和祝 福。
二胡
• 二胡:二胡是中国传统的拉弦乐器,其音色凄美婉转,常用 于表达离别和思念之情。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以 展示二胡的演奏者,以及二胡的特写镜头,展现其独特的音 乐魅力。
笛子
• 笛子:笛子是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其音色清脆悠扬,能够 表现出欢快和悲伤的情感。在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中,可 以展示笛子的演奏者,以及笛子的特写镜头,展现其优雅的 艺术风格。
送别音乐课件ppt图片
目 录
• 送别音乐概述 • 送别音乐的历史发展 • 送别音乐的代表作品 • 送别音乐的演奏乐器 • 送别音乐的文化内涵 • 送别音乐的欣赏与感悟
01
送别音乐概述
送别音乐的起源
古代送别诗
古代的送别诗,如唐诗宋词,为 送别音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 感。
民间习俗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别
请同学们用“ ”音跟琴轻唱下面的乐句, 注意声音位置和气息要保持稳定。
请视唱下面的乐谱,其中的附点节奏具 有什么作用?
请同学们随老师琴声完整演唱歌曲,歌曲中出现 的D.C.和FINE,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送别
请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注意看老师的指挥,按 照老师的指挥完成歌曲 的演唱。
这首歌曲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广泛 影响的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指20世纪初期中国 各地新式学校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 的一些原创歌曲。这些歌曲多以简 谱记谱,曲调来自日本以及欧洲、 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 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 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 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 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 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 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 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 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欣赏更多的学堂乐歌,深入 了解20世纪初这种具有特的音乐形式。
《送别》
《Do Re Mi》是 奥斯卡经典电 《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 声)的主题曲之 一
请听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电影《 城南旧事》的主题 音乐,贯穿全片。
通过听赏这首歌 曲,你能分析出《 城南旧事》表现了 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么?
送别
请同学们随老师琴声轻声跟唱第一部分,注意用 声音表现出歌曲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