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对动植物的危害

合集下载

工程施工中污染的产生

工程施工中污染的产生

工程施工中污染的产生1.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一种污染类型。

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土地的平整、开挖和填埋等操作,这些行为往往会对土壤造成破坏和污染。

比如,挖掘施工时可能存在油污漏洒、化学品泄漏等现象,这些污染物可能会渗入土壤中,导致土壤环境受到污染。

土壤污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影响土壤质量:受到污染的土壤质量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质量。

- 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受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通过土壤介质向周围环境迁移,进而扩大污染范围。

- 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受到土壤污染的地区可能会对地下水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到饮用水安全。

工程施工中的土壤污染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预防和减少:- 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做好环保手续和相关审批工作。

- 加强现场管理:对于有较大污染风险的地区,要加强现场管理,防止化学品泄漏等事故的发生。

- 环境监测与治理:对施工现场周边的土壤环境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及时消除污染物。

2. 水质污染工程施工中可能会产生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施工废水排放、泥浆污染等。

施工现场对水资源的大量使用和废水的排放,都会对周边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水质污染的主要影响包括:- 水体富营养化:施工废水中的有机物和化学物质可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加速藻类生长,从而影响水体生态平衡。

- 水质降低: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对水质造成污染,影响到水体的使用功能。

- 生物死亡:受污染的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导致生物死亡。

工程施工中的水质污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预防和减少:- 合理使用水资源:节约用水,减少废水排放。

- 定期清理施工现场:定期清理施工现场,防止泥浆等污染物进入水体。

- 建立废水处理设施:建立废水处理设施,对废水进行处理后排放,以确保排放的废水符合相关标准。

大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开题报告3篇

大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开题报告3篇

大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开题报告3篇大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开题报告第1篇一、问题的提出由于工业发展、人口增加、森林砍伐等原因,使大气成分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温室气体的含量上升。

据测定,80年代温室气体的增长率:二氧化碳0.5%、甲烷0.9%、氯氟烃4.5%。

通常所说的大气污染就是指温室气体急剧增加的现象。

全球大气污染产生哪些严重后果呢?1、气候变暖温室气体具有这样的特性:让阳光通过,但强烈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从而使气温上升,起到了温室的作用。

本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5℃,如果温室气体按目前的速度增加,到203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再提高2~3℃,灾害性天气和异常天气将更加频繁。

2、平流层臭氧层变薄距地面20~30公里的平流层中存在一个臭氧层,它能强烈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生物免遭伤害。

但是,工业生产中释放的氯氟烃气体强烈地破坏臭氧层,使之减少变薄,甚至出现南极臭氧空洞。

3、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有很大的刺激性和毒害作用,可导致成千上万人受害或死亡,还可使植物褪掉绿色、改变颜色,造成叶伤、叶落、花落和果落,直到减产或绝收。

此外,还可使家畜发病率增高,使橡胶制品龟裂老化、腐蚀金属、损坏各种器物、材料和建筑物等。

4、产生酸雨工业生产中释放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使降水中酸性成分增加,形成酸雨。

酸雨可使湖泊酸化,造成鱼类死亡;酸雨还可遏制森林生长,甚至导致森林死亡。

大气污染的危害是严重的,保护大气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心愿。

基于以上种种问题,我们课题组将就大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展开研究。

二、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我们的大气在哪些方面遭到破坏,使学生树立保护地球的意识。

2、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周围的环境,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一些调查和保护地球的活动。

3、学习运用访问、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等探究性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多形式呈现资料的能力,并尝试与他人共同研究,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

环境四大公害主要概述

环境四大公害主要概述

环境四大公害主要概述水污染,的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简言之凡是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质变化朝着水质恶化方面发展的现象,统称为水污染。

而不论其是否影响使用程度,只要一旦发生,即为污染。

[1]空气污染,又称大气污染。

空气污染是有害的化学性因子、物理性因子和(或)生物性因子存在于空气中并已达到对人体身心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近期或远期,或者潜在有害影响的程度的状况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的时候,定义为空气受了污染,即为空气污染。

空气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会伤害到人类、植物及动物的生命,损害财物、或干扰舒适的生活环境,如臭味的存在。

换言之只要是某一种物质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足够对人类或其他生物、财物产生影响者,就可以称其为空气污染物,而其存在造成之现象就是空气污染,是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正常的增量就产生空气污染的情形。

固体废弃物污染,即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

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

“固体废物”实际只是针对原所有者而言。

在任何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有者对原料、商品或消费品,往往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对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大多数固体废物中仍含有其它生产行业中需要的成分,经过一定的技术环节,可以转变为有关部门行业中的生产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

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随时、空的变迁而具有相对性。

噪声是发生体做无规则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造成的。

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环境污染对动植物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动植物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动植物的影响近年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对动物和植物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尤其是工业和交通引起的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破坏。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详细讨论环境污染对动植物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大气污染对动植物的影响1. 氮氧化物的释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这些气体在空气中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酸雨,对植物造成直接损害,破坏叶片表面的保护层,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叶片枯黄、落叶和生长迟缓。

2. 颗粒物的排放对动植物呼吸系统造成严重伤害。

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进入动物和植物的呼吸系统后,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甚至导致癌症。

植物叶片也会滞留大量颗粒物,导致叶片变得黑暗,减少了光合作用的能力。

3. 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冲击。

气温的升高使得某些物种在原有的生态系统中无法生存,导致物种灭绝或迁徙。

同时,全球变暖还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破坏了植物与动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二、水体污染对动植物的影响1. 工业废水和农业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中,破坏了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

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对鱼类和水生植物有毒性,导致鱼类死亡和水生植物凋谢。

2. 水体中的营养物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过度生长。

大量藻类繁殖会阻塞光线进入水体,导致水草和底栖生物无法正常生长。

而藻类死亡后分解会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水中缺氧,进而影响鱼类的生存。

三、应对策略1. 减少尾气排放,控制大气污染。

采取更为环保的交通方式,如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和骑行,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

同时,推动工业减排,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控制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减少对动植物的损害。

2. 加强水体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系统。

加强废水处理,严控农药化肥的使用,避免农业排放对水体的污染。

同时,加强水质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水体污染事件,保护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

3. 提高环境意识,倡导生态保护。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减少人为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大气污染的形成原因_大气污染的产生原因

大气污染的形成原因_大气污染的产生原因

大气污染的形成原因_大气污染的产生原因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的形成条件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越高,污染就越重,危害也就越大。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除了取决于排放的总量外,还同排放源高度、气象和地形等因素有关。

污染物一进入大气,就会稀释扩散。

风越大,大气湍流越强,大气越不稳定,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就越快;相反,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就慢。

在后一种情况下,特别是在出现逆温层时,污染物往往可积聚到很高浓度,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降水虽可对大气起净化作用,但因污染物随雨雪降落,大气污染会转变为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地形或地面状况复杂的地区,会形成局部地区的热力环流,如山区的山谷风,滨海地区的海陆风,以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都会对该地区的大气污染状况发生影响。

烟气运行时,碰到高的丘陵和山地,在迎风面会发生下沉作用,引起附近地区的污染。

烟气如越过丘陵,在背风面出现涡流,污染物聚集,也会形成严重污染。

在山间谷地和盆地地区,烟气不易扩散,常在谷地和坡地上回旋。

特别在背风坡,气流作螺旋运动,污染物最易聚集,浓度就更高。

夜间,由于谷底平静,冷空气下沉,暖空气上升,易出现逆温,整个谷地在逆温层覆盖下,烟云弥漫,经久不散,易形成严重污染。

位于沿海和沿湖的城市,白天烟气随着海风和湖风运行,在陆地上易形成“污染带”。

早期的大气污染,一般发生在城市、工业区等局部地区,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大气中污染物浓度显著增高,使人或动、植物受到伤害。

6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采取了控制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或采用高烟囱使污染物扩散,大气的污染情况有所减轻。

高烟囱排放虽可降低污染物的近地面浓度,但是把污染物扩散到更大的区域,从而造成远离污染源的广大区域的大气污染。

大气层核试验的放射性降落物和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可广泛分布在大气层中,造成全球性的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会导致人的寿命下降。

大气污染危害情况

大气污染危害情况

大气污染危害情况摘要: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的各种活动引起环境的破坏,使环境质量下降,造成对人类及动、植物的危害。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污染物及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的现象。

由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的污染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二次污染物是指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新的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甲基汞比汞或汞的无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大得多。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保护、综合防护1.大气污染的定义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

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

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

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2.大气组成2.1大气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和基本的环境要素之一,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年人每天要吸入10~12m3空气,质量约13—15kg,总计要呼吸两万多次。

一般,人缺乏食物约可生存5周;断绝饮水,约可生存5天;而离开空气,则5min就会死亡。

人类生存需要的是新鲜、清洁的空气,通常认为海平面附近的空气是干燥洁净空气,其组成基本上不变。

污染的分类及影响程度有哪些?

污染的分类及影响程度有哪些?

污染的分类及影响程度有哪些?污染是指环境中出现的有害物质或能量,它会对人类、动植物和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和危害。

根据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性质,污染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染的分类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一、大气污染1.燃烧排放:包括工厂排放、机动车尾气和农业活动等。

常见的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2.工业废气: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

3.臭氧层破坏:由人为因素产生的气体造成臭氧层破坏,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影响程度:- 呼吸系统疾病:空气污染中的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会对人体呼吸道产生刺激和损伤,引发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 大气代谢和全球变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会导致大气温度升高,引发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 透光率降低:大气污染导致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多,影响光线传播,降低了透光率,对视觉和航班等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二、水体污染1.工业废水:工厂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

2.生活污水:包括人类居住区域排放的废水,其中含有有机物、营养物和微生物等。

3.农业污染:农田灌溉、农药使用和养殖等活动导致水体受到农业废弃物和农药残留的污染。

影响程度:-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水污染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导致肠胃疾病、皮肤疾病以及重金属中毒等。

-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破坏:水体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

- 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使得水资源不能够被正常利用,导致可用水量减少,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问题。

三、土壤污染1.工业废渣:工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毒性有机化合物等。

2.农药和化肥: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过量使用或错误使用会导致土壤污染。

3.生活垃圾填埋:垃圾填埋场中的废弃物渗出液会导致土壤污染。

大气污染对动植物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动植物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动植物的危害1、对植物的危害(1)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2)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可分为可见性伤害和不可见性伤害。

可见性伤害是由于植物茎叶吸收较高浓度的污染物或长期暴露在被污染的大气环境中而出现的可以看到的受害现象。

可见性伤害又根据植物受害程度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混合型3种类型。

急性伤害是在污染物浓度很高的情况下,短时间内造成的危害,如叶片出现伤斑、脱落,甚至整株死亡;慢性伤害是指低浓度的污染物在长时间作用下造成的危害,例如叶片褪绿、生长发育受影响;混合型伤害是介于急性伤害和慢性伤害之间的受害症状,一般叶片出现黄白化症状,以后虽可恢复青绿,但会造成普遍减产。

不可见伤害是由于植物吸收低浓度污染物而使生理、生化方面受到不良影响。

虽然叶片表现不呈明显的受害症状,但会造成植物不同程度的减产,或影响产品的质量。

(3)危害植物的大气污染气体二氧化硫: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污染物,排放量大,对植物的危害也比较严重。

二氧化硫是各种含硫的石油和煤燃烧时的产物之一,发电厂、石油加工厂和硫酸厂等散发较多的二氧化硫。

0.05~10mg/L的二氧化硫就有可能危害植物,当然以持续时间而定。

植物少量的硫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然而高浓度的二氧化硫进入植物体内,会造成高浓度的亚硫酸根离子的累积,高浓度的亚硫酸根离子能使植物受到损害。

二氧化硫危害植物的症状是:开始时叶片微失去膨压,有暗绿色斑点,然后叶色褪绿、干枯,直至出现坏死斑点;禾本科植物如稻、麦叶尖呈色条斑,豆科及百合科中葱、蒜、韭菜叶片上呈黄色斑块,茄科中茄子、番茄叶面呈较深色斑。

(4)氟化物:有氟化氢、四氟化硅、硅氨酸及氟气等,其中排放量最大、毒性最强的是氟化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对动植物的危害1、对植物的危害
(1)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
严重的。

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
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
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
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
质变坏。

(2)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可分为可见性伤害和不可见性伤害。

可见
性伤害是由于植物茎叶吸收较高浓度的污染物或长期暴露在被污染
的大气环境中而出现的可以看到的受害现象。

可见性伤害又根据植
物受害程度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混合型3种类型。

急性伤害是在
污染物浓度很高的情况下,短时间内造成的危害,如叶片出现伤斑、脱落,甚至整株死亡;慢性伤害是指低浓度的污染物在长时间作用
下造成的危害,例如叶片褪绿、生长发育受影响;混合型伤害是介
于急性伤害和慢性伤害之间的受害症状,一般叶片出现黄白化症状,以后虽可恢复青绿,但会造成普遍减产。

不可见伤害是由于植物吸
收低浓度污染物而使生理、生化方面受到不良影响。

虽然叶片表现
不呈明显的受害症状,但会造成植物不同程度的减产,或影响产品的质量。

(3)危害植物的大气污染气体
二氧化硫: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污染物,排放量大,对植物的危害也比较严重。

二氧化硫是各种含硫的石油和煤燃烧时的产物之一,发电厂、石油加工厂和硫酸厂等散发较多的二氧化硫。

0.05~10mg /L的二氧化硫就有可能危害植物,当然以持续时间而定。

植物少量的硫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然而高浓度的二氧化硫进入植物体内,会造成高浓度的亚硫酸根离子的累积,高浓度的亚硫酸根离子能使植物受到损害。

二氧化硫危害植物的症状是:开始时叶片微失去膨压,有暗绿色斑点,然后叶色褪绿、干枯,直至出现坏死斑点;禾本科植物如稻、麦叶尖呈色条斑,豆科及百合科中葱、蒜、韭菜叶片上呈黄色斑块,茄科中茄子、番茄叶面呈较深色斑。

(4)氟化物:有氟化氢、四氟化硅、硅氨酸及氟气等,其中排放量最大、毒性最强的是氟化氢。

当氟化氢的浓度为1~5μg/L时,较长时间接触可使植物受害。

凡是生产过程中使用冰晶石、含氟磷矿石等原料的工厂,如铝厂、磷肥厂、钢铁厂和玻璃厂等,都可能向大
气中排放出氟化物,煤中也常含氟,燃烧时也会放出氟化氢气体。

氟化氢被植物叶子吸收以后,由于卤素的特异活泼性,叶绿素会受
到伤害,光合作用长时间地受到抑制,或使某些酶钝化,失去活性。

叶子中若有胶状物硅酸存在,则由于硅氟结合,形成难溶性的硅氟
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都会积累在受害部位。

植物受到氟化物气体危
害时,出现的症状与SO2受害的症状相似,叶尖、叶缘出现伤斑,
受害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常形成明显界线,未成熟叶片易受损害,
枝梢常枯死;稻、麦类失绿,杏、桃叶片全失绿,番茄叶片呈土褐色,棉花叶片呈浅褐色。

(5)光化学烟雾:主要有害成分是臭氧、二硫化氮及过氧乙酸硝酸酯(PAN)。

臭氧可以使葡萄糖氧化,含糖较多的植物对它的抵抗力较小;PAN通过气孔进入叶子,使之收缩、失水,然后充以空气,这种损害可以贯穿整个叶子;如果植物不先暴露于光下,PAN一般不会造成损害。

光化学烟雾危害植物的症状是:叶片背面变为银白色或古
铜色,叶片正面受害部分与正常部分之间有明显横带。

随污染物的性质、浓度、排放量和接触时间、植物的品种以及生长期、气象条件的不同而异。

气体污染物通常都是经叶背的气孔进入
植物体,然后逐渐扩散到海绵组织、栅状组织,破坏叶绿素,使组
织脱水坏死;干扰酶的作用,阻碍各种代谢机能,抑制植物的生长。

颗粒状污染物则能擦伤叶面、阻碍阳光,影响光合作用,妨碍植物的正常生长。

颗粒物上的重金属等有害元素还可进入植物细胞内,产生进一步的危害,使植物枯萎甚至死亡。

2、对动物的危害
(1)根据有关文献报道,美国一家炼钢石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三氧化二砷等废弃物,污染了厂区周围的牧草,牧草中砷的含量达到400ppm,使周围24公里内的3500头羊,中毒死亡625头。

蒙塔那州磷肥厂排放大量的氟化氢,使牧草中的氟含量达到1000ppm,引发牛的氟骨病,导致牛奶产量减少,繁殖能力降低。

我国内蒙古包头钢铁厂曾经采用含氟量高的矿石原料,排放的烟气中氟含量很高,污染周围的牧草和水源,引发牛、羊、马等牲畜的骨骼变形、骨折等。

(2)大气污染对动物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动物的危害与对人体的危害情况相似。

动物和人类共同
生存在一个大气环境里。

大气污染对人类的伤害,动物也不能幸免
于难。

凡是对人造成严重危害的大气污染事件,对动物也产生同样
的危害和影响。

空气污染对动物的危害,除污染物的直接侵入造成
伤害之外,还通过污染食品进入体内,导致发病和死亡。

因为动物
没有能力去选择和鉴别某些剧毒性的食品,所以它们将比人类更容
易遭受污染物的伤害和影响。

(3)许多农药是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被生物体吸收以后,会在生物
体内不断积累,致使这类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远远超过在外
界环境中的含量,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富集作用随着
食物链的延长而加强。

例如,几十年前DDT作为一种高效农药,曾
经广泛用于防治害虫。

美国某地曾经使用DDT防治湖内的孑孓,使
湖水中残存有DDT,而浮游动物体内DDT的含量则达到湖水的一万多倍。

小鱼吃浮游动物,大鱼又吃小鱼,致使DDT在这些大鱼体内的
含量竟高达湖水的八百多万倍。

(4)重金属对生物的危害有些重金
属如Mn、Cu、Zn等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
重金属如Hg、Pb等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毒害作用。

生态环境中的Hg、Pb等重金属,同样可以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生物体内大量浓缩,从而产生严重的危害科学家们发现,自然界中的Hg在水体中经过微
生物的作用,能够转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

在被甲基汞污染了的
海水中,藻类植物改变了颜色,海鱼也大量死亡。

科学家们还发现,质量浓度仅为4mg/L的PbCl2溶液,就能明显地抑制菠菜和番茄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

可见,Hg、Pb等重金属对于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
是十分有害的。

(5)富营养化对生物的危害富营养化是指因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体中
含有适量的N、P等矿质元素,这是藻类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但是,如果这些矿质元素大量地进入水体,就会使藻类植物和其他浮
游生物大量繁殖。

这些生物死亡以后,先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使水
体中溶解氧的含量明显减少。

接着,生物遗体又会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产生出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致使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
量死亡。

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海湾等流动缓慢的水体,因浮游生
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出蓝、红、褐等颜色。

富营养化发生在池塘和
湖泊中叫做“水华”(如图),发生在海水中叫做“赤潮”。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排出的水中含有很多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这些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大量地排到池塘和湖泊中,会使池塘
和湖泊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池塘和湖泊的富营养化不仅影响水产养
殖业,而且会使水中含有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严重地影响人畜的
安全饮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