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凸透镜是一种透镜,中央较薄,边缘较厚,呈现凸出形状。
它能够将经过透镜的光线聚焦或分散,从而形成实像或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通过研究透镜的物理特性,得出透镜成像的一系列规律和公式。
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归纳总结:1.凸透镜成像原理:当平行光线入射到凸透镜上时,经过折射形成的光线会聚于凸透镜的焦点F处。
这是凸透镜的一个基本成像原理。
2.焦距和成像距离关系:通过光学公式可以确定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光学公式为:1/f=1/v-1/u,其中f表示焦距,v表示像距,u 表示物距。
3.聚焦性质:凸透镜的焦距决定了成像的性质。
当物距大于2倍的焦距时,形成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的焦距时,形成无限远处的实像;当物距小于2倍的焦距时,形成虚像。
4.放大率:凸透镜的放大率是指像高与物高之比。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放大率可以表示为v/u,其值为正代表放大,负值代表缩小。
5.倍率公式:倍率公式是凸透镜的一个重要成像关系,表示了物体的放大倍数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倍率公式为β=v/u,其中β表示倍率,v表示像距,u表示物距。
6.实像和虚像:当物体在焦点前,即物距小于焦距时,形成虚像;当物体在焦点后,即物距大于焦距时,形成实像。
7.成像位置变化:物体距离透镜越远,成像位置越接近焦点;物体距离透镜越近,成像位置越远离焦点。
8.成像大小变化: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越远,成像越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越近,成像越大。
9.像位置和物位置关系:对于凸透镜来说,像与物的位置关系是一个互逆关系。
即当物体在焦点前,像在焦点后;当物体在焦点后,像在焦点前。
10.平行光束成像:当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凸透镜上时,光线会聚于焦点;而当平行光束倾斜入射到凸透镜上时,光线会聚成一束斜线。
总结起来,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归纳为焦距与成像距离的关系、虚像与实像的形成、放大率与倍率的计算、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等。
理解和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准确的成像分析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识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2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
弄清这些仪器的原理,头脑中有使用这些仪器时的情景,就不难记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
要点诠释: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平行光源或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室提供的凸透镜的焦距有5cm、10cm和30cm,我们所选的透镜最好在10cm—20cm之间,太大或太小都不方便)2、操作过程中,应固定好蜡烛、凸透镜,然后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读出物距与像距的大小。
3、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也找不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应去掉光屏,让眼睛在光屏另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火焰的像的情况。
4、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简要归纳成“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1)“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
(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
(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
(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
知识点二、凸透镜成像光路图1、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2>>如下图所示:>,像距2f v fu f2、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距2f u f>如下图所示:v f>>,像距23、成正立放大实像时,物距u f 如下图所示:要点诠释:1、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一):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外。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二):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凸透镜成像规律笔记

凸透镜成像规律笔记
1. 凸透镜是一种具有两个曲面的透明介质,其中一个曲面是凸曲面。
2. 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线汇聚到一个点上,该点称为焦点。
3. 凸透镜的焦点分为两种,即物方焦点和像方焦点。
4. 物方焦点(F)是指通过凸透镜的平行光线会汇聚的点。
它位于透镜的物方,即与光源相对的一侧。
5. 像方焦点(F')是指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在背面交叉的点。
它位于透镜的像方,即与光源相同一侧。
6. 凸透镜的焦距(f)是指从透镜到焦点的距离。
焦点到透镜的一侧为正,焦点到透镜的另一侧为负。
7.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1/f = 1/v - 1/u,其中f为焦距,v 为像距,u为物距。
8. 物距(u)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v)是指像到透镜的距离。
9. 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物距为正;当物体接近凸透镜时,物距为负。
10.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为有限值时,得到实像;当物距为无限大时,得到无实像。
11.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无论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像距都是正的。
12. 凸透镜成像的放大率可以通过v/u来计算,其中v为像距,u为物距。
13. 成像规律也适用于凹透镜,只需将曲率半径的符号进行相应的变化。
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理解透镜在光学成像中的作用,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凸透镜成像特点

凸透镜成像特点一、作图法(其中为u物距,v为像距,f为焦距)。
>2f
2f f f 2f =2f
2f f f 2f
3. f<u<2f
2f f f 2f =f
2f f f 2f <f
2f f f 2f
二、表格法。
物距u像距v正倒大小实虚
u>2f f<v<2f倒立缩小实
u=2f v=2f倒立等大实
f<u<2f v>2f倒立放大实
u=f不成像
0<u<f v>f正立放大虚
1.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实像。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虚像,并且虚像
比物体的尺寸大。
2.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得到了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相距等于2倍焦距,得到了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物
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在2倍焦距之外得到了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成虚像时,像与物的左右不互换、上下不颠倒。
当成实像时,像与物的左右
互换、上下颠倒。
四、总结一句话。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五、公式法(其中为u物距,v为相距,f为焦距。
+=。
凸透镜成像考点梳理(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考点梳理一、规律总结在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考点之前,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因为它们才是真正做题的基础。
这些特点我们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①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或说2倍焦距以外),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②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或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能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③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小于焦距时(或焦距以内),能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其实我们在实验中还能得出这些结论:④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两侧;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同侧⑤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当物距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像距在2倍焦距以外。
⑥做实验时,如果用纸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仍然是完整的,只不过像变暗了些。
另外,从凸透镜成像特点①②③中还可进一步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焦距以内成虚像,焦距以外成实像;2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像;简单地说成:⑦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根据2倍焦距分大小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又可以推出:成实像时,当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就会越大,像距就会越大;当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就会越小,像距就会越小。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简单地记成:⑧实像时:物近像退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物像运动同方向)千里迢迢物追像,物快像慢有希望;追到二倍焦距处,像在等距把它望;追过二倍焦距处,像却比物跑得忙;追到一倍焦距处,物在焦点像渺茫;追过一倍焦距处,物要看像回头望。
找到凸透镜成像的这八个规律之后,不管出现什么样的题型,我们都能轻松应对。
二、典例示例例1.凸透镜焦距f等于15cm,当把物体放在主光轴上距光心31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A.缩小倒立的实像B.放大倒立的虚像C.缩小正立的实像D.放大正立的虚像分析:这是直接套用知识点的题型,焦距15cm,物距31cm,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选A。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目标】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像倒立、缩小(或放大)实像的条件及应用;3.知道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4.掌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过程。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要点梳理】要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见下表:物的位置像的位置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2f>v>f物像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眼睛u=2f v=2f 等大、倒立、实像特点:实像大小转折点2f>u>f v>2f 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u=f不成像特点:像的虚实转折点(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
(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
(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
要点二、凸透镜成像光路图1、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2u f>>如下图>,像距2f v f所示:2、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距2f u f>如下图v f>>,像距2所示:3、成正立放大虚像时,物距u f<如下图所示:要点诠释:1、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一):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外。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二):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典型例题】类型一、探究凸透镜成像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又用这种同样大小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然后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妙记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口诀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口诀“凸透镜成像规律”,由于牵涉到的概念多、成像特点变化多,很不容易记忆。
为此,我们根据实验事实,把“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成了四句简明、易记、实用的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异侧虚同侧。
”“一倍焦距分虚实”是说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u<f)时成虚像;物距大于焦距(u>f)时成实像,即焦点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分大小”是说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f<u<2f)时,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f)时,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而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2f)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即二倍焦距处是凸透镜成放大像或缩小像的分界处。
“物近像远像变大”,即像距变大像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像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实像异侧虚同侧”,即呈实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异侧,呈虚像时在凸透镜的同侧。
应用上面四句口诀,就可以方便地根据物体或像移动的方向与凸透镜位置,确定物距、像距的大小,从而确定像的大小,解决有关问题了。
例:(1998年山东日照中考题)在物体由远处沿凸透镜的主光轴向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与实像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大B、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小C、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大D、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小分析:物体由远处沿凸透镜的主轴向焦点移近,所以像将沿物体移动的方向移动,即像离透镜的距离越来越远,也就是说像距越来越大,又因为“像的大小像距定”,那么,像也就逐渐变大。
所以,应选择答案A。
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用简要归纳成下面几句话:一倍焦距分虚实,(即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虚像;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实像,也就是说,焦点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定大小。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笔记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笔记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二物理的一个重要的课程内容,其最基本的
原理是光线经过凸透镜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焦现象,从而新像形成。
首先我们要了解凸透镜有两种。
一种是瘦呈实心剑形的椭圆凸透镜;另一种是有折射力的空心球形凸透镜。
当光线经过椭圆凸透镜时,凸透镜内有正折射力,入射线被正折射后出射点开始向远处聚焦,而
空心球形凸透镜则有反折射力,入射线是被反折射,并从近处聚焦后
向远处聚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具体来说有四条:
1.凸透镜两端有入射线和出射线,在凸透镜两个端都有来源和接
受点;
2.凸透镜的准线平行于入射线,同时往前逼近于焦点;
3.凸透镜的光线经过焦点后向远处发散;
4.凸透镜离焦点的距离等于焦距。
通过对这四条凸透镜规律的理解以及通过物理实验的方式,给学
生更加直观的体验,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从而更好的
掌握这一课程知识。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不仅仅是物理学习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如在相机、望远镜、安检仪等机器
中发挥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一.成像规律
二.记忆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和像的移动方向一样)
三.考点归纳:
1.凸透镜焦距的测量:用平行光(太阳光或远距离的手电筒)垂直照射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承接到最小最亮的亮点,用刻度尺测量出亮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是凸透镜的焦距。
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实验器材的摆放顺序:先将凸透镜、蜡烛、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3.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使它们在同一高度上。
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4.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的原因:
(1)烛焰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2)烛焰在一倍焦距处不成像;
(3)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5.成像变化情况: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物体靠近凸透镜,同时光屏远离凸透镜;(物近像远像变大);
6.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越大;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也越大。
(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7.蜡烛燃烧后会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位置会上升。
8.实验中选择蜡烛的缺点:蜡烛燃烧会变短,光屏上像的位置会上升;烛焰会晃动,成像不稳定。
改进:选发光二极管,优点:成像更稳定,容易对比大小。
9.发光二极管图案的选择:最好左右不对称,上下不对称。
10.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凹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大,光屏需要远离凸透镜,相当于近视眼的原理。
11.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凸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小,光屏需要靠近凸透镜,相当于远视眼的原理。
12.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果用遮光布遮住透镜的一半,则屏上的像是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13.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若撤去光屏,则人眼在图示位置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14.完成实验后,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远离透镜。
15.把蜡烛放在一倍焦点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无像,但是会有大小不变的光斑。
16.把蜡烛放在一倍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光屏上无像,但是会出现大小变化的光斑。
17.如图所示,若光屏上有像,像必定是倒立、缩小、实像。
这时候把凸透镜固定,把光屏和蜡烛调换,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实像。
(口诀:物近像远像变大,光屏上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
18.固定蜡烛和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凸透镜,发现光屏上都没有像,原因是: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太小了。
(理论要求:u+v≥4f)
19.如图所示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后,一个凸透镜变成两个小半凸透镜。
切除后若保持凸透镜剩余部分位置不变,然后把蜡烛放在P点,则光屏上出现1个像。
20.在实验中,光屏上已得到清晰的像,微风吹动烛焰向自己方向摆动时,光屏上的像则远离自己方向摆动。
21.看到u-v图像,立刻可以找到一个点u=v=2f.从而知道f的值。
22.在实验中,光屏上已经得到清晰的像,这时把凸透镜稍微向下移动一点,光屏上像的位置也会向下移动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