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岗位设置与岗位等级

附表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岗位设置与岗位等级一、自然科学研究系列、工程技术系列岗位
*注:专业技术一级岗位仅在科技岗位设置。
二、实验技术系列、图书资料系列、编辑出版系列岗位
三、工勤技能系列岗位
四、职员系列岗位
附表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岗位任职条件一、自然科学研究系列岗位
二、工程技术系列岗位
三、实验技术系列岗位
四、图书资料和出版系列岗位
学历学位、任职年限等基本任职条件,参照工程技术系列(支撑岗位)执行。
五、职员系列岗位
注:领导岗位中的三级、四级职员岗位的任职条件按照院有关规定执行。
六、工勤技能系列岗位。
孙剑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组副组长应聘登记表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组副组长应聘登记表姓名孙剑性别男出生年月1982.12.30 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毕业学校及毕业时间日本富山大学/2015.3 参加工作时间2007.9 技术职务及任职时间副研究员/2015.4 现工作单位及职务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系电话9283 电子信箱sunj@是否有亲属在所内工作,如有请说明无主要经历及工作业绩学习及工作经历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学位/职务2000.9-2004.6 山东大学工学学士2004.9-2007.6 山东大学工学硕士2007.9-2012.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助理研究员2012.4-2015.3 日本国立富山大学工学博士2015.4-至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副研究员/所百人主要业绩近年来申请人一直从事合成气催化转化制备洁净能源及多功能催化剂设计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04和07年在山东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后,加入大连化物所DNL1902组(原801组)工作,期间以项目骨干协助组长进行了天然气绝热转化制合成气等多个863项目的基础与中试放大等研发工作。
领导6人团队,在四川峨眉半导体材料所完成了200 m3/h规模金属钯复合膜对多晶硅循环氢气纯化工业化示范工作,彻底解决多晶硅生产循环氢气中痕量和超痕量杂质难去除的难题。
2012.4~2015.3被推荐到碳一化学领域国际知名的研究团队日本国立富山大学Prof. Tsubaki研究组攻读博士学位。
在开发新型双功能催化剂及其应用于合成气一步转化制备汽油、二甲醚等方向取得一系列的创新性成果。
海外研究期间,通过开发多角物理溅射方法,首次揭示了活性金属与分子筛载体之间的弱相互作用力,大幅提升了连续反应的活性及选择性。
提出中空费托催化剂存在“过滤器”和“缓冲罐”效应,通过构造中空钴催化剂,实现了C5-11碳氢化合物的高选择性制取。
目前已发表SCI论文20多篇,其中第一及通讯作者8 篇,在催化领域权威期刊ACS Catalysis (IF=9.3)发表2篇。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DMTO-Ⅲ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第3期曹丽媛,等.催化裂化汽油重馏分中烯烃结构及其加氢性能对重汽油馏分辛烷值的影响onoctanenumberofHCNwerestudied,andtheeffectsofhydrogenationperformanceofolefinsbyHDSprocessonoctanenumberofHCNwereanalyzedbymeansofcalculationandexperiment.Theresultsshowedthatwhentheconversionamountofolefinswithdifferentcarbonnumberswasthesame,theinfluencedegreeofcarbonnumbersonoctanenumberofHCNwasintheorderofC8>C7≈C9>C10.whentheolefincontentisconsideredcomprehensively,thesameconclusionwasdrawn.Theresultsofexperimentsalsoshowedthatunderthesameprocessconditions,withtheincreaseofolefincarbonnumber,thehydrogenationsaturationrateofolefindecreasedandthehydrogenationdifficultyincreased.ItisshowedthattheoctanelossofHCNwasmainlycausedbyhydrogenationsaturationofC8olefins.犓犲狔犠狅狉犱狊:olefins;hydrodesulfurization;FCCnaphtha;octanenumber;heavy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櫸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殾殾殾殾fraction简 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犇犕犜犗 Ⅲ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2020年11月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第三代甲醇制烯烃(DMTO Ⅲ)技术通过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介-研究生部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创建于1949年3月,当时定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后几经更名,1962年正式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任务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
六十多年来,大连化物所通过不断积累和调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科研特色。
1998年,大连化物所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2007年经国家批准筹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
2010年8月,大连化物所在“创新2020”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将所发展战略修订为“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坚持资源环境优化、生物技术和先进材料创新协调发展,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重点学科领域为: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近代分析化学和生物技术。
大连化物所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于2011年10月启动了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DNL)的筹建工作,DNL是我国能源领域筹建的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共规划筹建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低碳催化与工程、节能与环境、燃料电池、储能、氢能与先进材料、生物能源、太阳能、海洋能、能源基础和战略、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等11个研究部。
大连化物所还拥有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国家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研发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大连化物所围绕国防安全、分析化学、精细化工和生物技术广泛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工作,设立化学激光研究室、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精细化工研究室和生物技术研究部等五个研究室。
另外,大连化物所还与国外著名大学、公司和研究机构联合设立了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法可持续能源联合实验室、中德催化纳米技术伙伴小组、中韩燃料电池联合实验室和DICP-BP能源创新实验室等十几个国际合作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优秀研究生评审表
研究生姓名孙玉霞
所在研究组DNL0601
专业有机化学
攻读学位理学博士
入学时间2012年9月1日
指导教师徐杰研究员
填表日期2018年4月25日
填写说明
1、本评审表须用A4纸张填写并打印,如栏目填写不下,可另附页(A4)。
2、获得奖励以及发表文章、成果,需要提供证明材料。
3、签字栏必须用钢笔或者签字笔填写。
3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取得成果情况
注:1. 发表论文应是反映学位论文工作成果的文章,待发表(未接收的论文)论文不填入表内;
2.论文“刊物类型”:包括“国内刊物”、“国际刊物”、“国内会议”、“国际会议”,
选择其中一项;
3. 论文“收录情况”:包括“SCI收录”、“EI收录”、“ISTP收录”,选择其中一项。
课程学习成绩(可填写或附成绩单原件)
4
5
6。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佚名
【期刊名称】《当代化工》
【年(卷),期】2024(53)2
【摘要】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创建于1949年3月,当时定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1961年底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1970年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总页数】1页(PI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基于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乙烷电化学脱氢制乙烯技术
2.愿为祖国献一生——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激光重点实验室主任金玉奇
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CO_(2)电催化制乙烯等C_(2)+化学品研究获进展
4.执着追求奋力拼搏跻身世界先进科学之林——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热化学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名热化学家谭志诚教授
5.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新型有机框架材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招聘计划 - 中科招聘网

硕士及以上学位,物理化学、催化专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具有良 好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英文交流能力,熟练使用外文专业技术资 料、文献等,具有有机合成等相关研究背景者优先,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者优先 本科(含)以上学历,电化学、化学工程或应用化学专业毕业。 本科(含)以上学历,电子控制或化工自动化专业毕业。 本科(含)以上学历,化工设计或化工机械专业毕业。 硕士研究生学历,化学工程、化工机械、热能工程等相关专业。 本科及以上学历,化学工程相关专业,有超级电容器研究经验者优先,有较强的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 锌溴电池开发实验员 实验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有责任心,能承受较强的工作压力,身体健康、为人 材料 正直,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本科及以上学历,电力电子、自动化、电机控制等相关专业,具有1年以上相关 303组(张华民) 工作经验,熟练使用电路设计相关软件,熟练掌握PLC、单片机、模电和数电知 电控系统开发工程师(2名) 识、DSP等控制器芯片应用,具有光伏控制器、变频器、逆变器工作经验者优 先;具有太阳能、风能发电行业工作经验者优先,具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自我 硕士研究生学历,高分子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工程等相关专业,具备独立分子 离子交换膜开发 设计与合成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英语水平,有责任心,能承受较强的 工作压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有燃料电池相关经验者优先。 电催化剂研究 本科(含)以上学历,工业催化或催化专业,具有工业催化或催化研究背景。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 305组(孙公权) 电解质膜材料研究 本科(含)以上学历,高分子材料专业,具有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本科(含)以上学历,机电一体化相关专业,精通PLC控制电路的设计与编程, 超级电容器 超级电容器系统集成及控制系统开 熟练使用CAD软件,有较高的专业英语阅读水平和文献调研能力,有责任心和良 3T1组(阎景旺) 发人员 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先进二次电池 具有研究与开发介孔碳材料或锂离子电池的经验;具有化学或材料学专业硕士或 研究人员 3T2组(陈剑) 博士学位;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硕士(含)以上学位,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或材料化学专业,具有纳米材料合成 新能源纳米催化材料 研究助理 与电子显微镜或电化学表征研究经验,较强的英文阅读、写作能力,具有良好的 3T3组(宋玉江) 科研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博士学位,环境催化相关专业,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撰写英文科技论文的能力, 环境催化 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催化反应化学 博士学位,材料化学相关专业,具有材料(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合成和结构分析 501组(申文杰) 纳米催化 的研究经历,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撰写英文科技论文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表 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分子生物学专业或化学专业博士学位;从事过生物体系光谱表征研究工作, 生物光谱研究 分子催化和原位表征 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503组(李灿) 光电材料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表征 具有材料专业或化学专业博士学位;从事过光电材料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及有关 研究 时间分辨光谱表征研究工作,35岁以下;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无机膜与催化 无机膜催化及催化新材料 504组(杨维慎) 本科(含)以上学位,化学、化工或材料专业毕业。 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学历;具备扎实的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特别 欢迎具有纳米孔材料制备、水(溶剂)热合成、多相催化、以及常用的物理化学 表征技术等科研背景的应聘者;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良好的英文读写能 力,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博士学位,物理、表面分析、物理化学等专业背景;有志于从事科学仪器使用、 功能开发和研制工作;具有较强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愿意为研究工作做分析 测试服务,做事认真细致;两份推荐信,并附推荐人联系方式。 博士学位,有机化学或物理化学专业。 博士学位,物理、化学或材料等专业,有较好的从事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量化计 算研究经验,具有纳米催化理论、碳催化理论、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界面催化,理 论催化反应研究背景优先,具有较高独立工作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 具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有光合作用、藻类和菌类培 养、蛋白分离与纯化研究经验的申请者优先考虑;对光合作用、生物能源方面的 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责任心强,严谨求实,善于合作; 具较强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和英文写作能力;年龄35岁以下,身体健康。 博士学位,光学、物理及自动控制专业,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能力, 具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公寓入住协议 - 大连化物所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公寓入住协议本协议双方当事人:出租方(以下简称甲方):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系电话:84379793入住方(以下简称乙方):________乙方人员类别:□在籍研究生□引进人才□博士后□单身职工□其他(联合培养研究生、高校到所临时入住学生等)乙方人员所在部门:______________(身份证)(护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 ;E-mail: 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公寓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乙方同意甲方将其住址在所内公示情况下,甲、乙双方就下列公寓的入住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公寓基本情况甲方公寓(以下简称该公寓)坐落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寓包括星海二站园区的研究生教育大厦及所产权住宅),乙方入住该公寓中床位□一□二个。
房屋设施:详情见《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公寓入住承诺书》中的物品明细单。
第二条房屋用途该公寓用途为宿舍,除双方另有约定外,乙方不得任意改变房屋用途。
第三条入住期限入住期限自__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在籍研究生入住期限为其完成论文答辩的日期;引进人才入住期限为二年(其中免费期为十二个月);博士后入住期限为自如站起两年,最长不得超过四年;单身职工入住期限为两年。
其他人员为临时入住,如遇公寓房源紧张或甲方整体调配房源时,乙方必须无条件服从甲方调配或搬离,甲方会提前一个月通知。
第四条公寓收费及付款方式公寓收费价格详情见《大连化物所公寓收费标准》,收费价格如有变更会另行通知。
付款方式包括组内转账、现金收取、津贴及工资代扣。
第五条押金及房屋交付乙方须交纳押金,其中引进人才、博士后、单身职工500元/人、留学生1200元/人、在籍研究生只须交纳门卡、电卡押金共计40元/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优秀博士后奖励基金申请表申 请 人: 林峰研 究 组: 2301学科专业: 金催化合作导师: 黄家辉 研究员填表日期:2016年4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制姓 名 林峰 性 别 女出生日期 1984.02 民 族 汉学历/学位 研究生/博士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毕业院校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专 业 物理化学 (拟)入站时间 2016.05 入站性质 □统招统分 □√在职人员E-Mail Flin@ 联系电话学习简历起止年月 所在单位/专业 所获学位 2006.09-2013.07 大连化物所/物理化学 博士 2002.09-2006.07 内蒙古大学 学士工作经历起止年月 所在单位 职务 20113.07-2016.03 大连民族大学 讲师博士博士论文题目 担载双助催化剂半导体上光催化氧化含硫有机化合物及染料的研究 指导教师姓名 李灿 研究员/院士 蒋宗轩 研究员学位论文摘要(限800字)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光催化氧化的方法已经被证明是去除污染物的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本论文以开发在含硫有机化合物及有机染料等污染物的光催化氧化脱除反应中具有高活性的半导体基光催化剂为目的,围绕担载助催化的半导体光电材料TiO2和BiVO4等的制备合成,光电性能,反应机理等展开了研究,考察助催化剂以及催化剂结构对半导体光催化剂光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光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旨在于提高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活性,寻求可以适用于提高光催化剂活性的普遍规律。
首先制备了担载RuO2的SO42-/TiO2超强酸催化剂(标记为RuO2/SO42-/TiO2),考察其用于光催化氧化含硫有机分子噻吩的反应性能,结果发现含硫有机化合物噻吩可以在其上得到较高的光催化氧化活性,这可能是由于表面缺陷位及催化剂表面酸量的增加导致催化剂对O2的吸附能力增加;另一方面催化剂表面酸量的增多与表面氧化助催化剂RuO2之间酸性和氧化性之间协同作用对于提高其光催化氧化活性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其次,制备了担载助催化剂Pt和RuO2的TiO2 (标记为Pt-RuO2/TiO2,载量低于0.05 wt%)催化剂,考察其用于光催化氧化含硫有机分子反应的性能,并将其拓展应用于光催化氧化有机染料罗丹明B (RhB)和甲基橙(MO)的反应中,得到很高的转化效率,TiO2上共担载的还原助催化剂Pt和氧化助催化剂RuO2对光催化氧化活性的提高表现出强烈的协同作用。
光催化氧化反应中分子氧和污染物分子的活化同时在Pt-RuO2/TiO2催化剂表面发生。
再次,制备了担载双助催化剂的BiVO4可见光催化剂并考察了其以分子O2为氧化剂可见光催化氧化噻吩反应的光催化氧化性能,可以得到99%以上的转化率,噻吩中的硫最终被氧化到三氧化硫。
光催化过程中检测到的活性氧物种(•OH和O2•-)参与了光催化氧化反应。
双助催化剂Pt和RuO2在提高光催化氧化活性上表现出强烈的协同作用,这种共担载氧化助催化剂和还原助催化剂的方法对于发展高活性的光催化剂,在太阳能转换及环境保护方面都是很重要的。
1、主持或参与项目情况: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项目金额起止年度角色1 以层状双氢氧化物为结构模板剂合成具有超高加氢脱硫活性的NiMoW本体催化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9万元 2012/01-2015/12参加2、论文发表情况:序号论文题目期刊名影响因子发表年度/卷期/页码排序入站前期科研情况简介1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fthiophene onRuO2/SO42−-TiO2: Insightsfor cocatalyst and solid-acidAppliedCatalysis B:Environmental7.435 2016,188:253-25812 Study on the modifiedmontmorillonite foradsorbing formaldehydeAppliedSurface Science2.711 2015, 356:150-15613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fthiophene on BiVO4 withdual co-catalysts Pt andRuO2 under visible lightirradiation using molecularoxygen as oxidantEnergy &EnvironmentalScience20.523 2012,5:6400-640614 Highly efficient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fsulfur-containing organiccompounds and dyes onTiO2 with dual cocatalystsPt and RuO2AppliedCatalysis B:Environmental7.435 2012,127:363-37015 Hydrothermal syntheses andcrystal structuresofcrystalline catalysts basedon 3-D Ln3+–pdc2frameworks and [BW12O40]5and theirheterogeneousphotocatalyticoxidation of thiopheneJournal ofCoordinationChemistry2.012 2013,66:2829-284226 Oxidation ofdibenzothiophene catalyzedby[C8H17N(CH3)3]3H3V10O28using molecular oxygen asoxidantChemicalCommunication6.834 2012,48:11647-1164937 Improvement of adsorptivedesulfurization performanceof Ni/ZnO adsorbent bydoping with Mn additiveChinese Journalof Catalysis1.964 2013,34(1):140-14538 Electrospun Pt/TiO2 hybridnanofibers forvisible-light-driven H2evolutionInternationalJournal ofHydrogenEnergy3.313 2014,39(34):19434-1944359Catalytic oxidation of thiophene and itsderivatives via dual activation for ultra-deep desulfurization of fuels Journal of Catalysis 6.921 2012,287:5-1253、专利情况:序号专利名称授权/申请授权/申请号起始日期排序1脱除燃油中含硫化合物的可见光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申请 PCT/CN2011/0825132011 32 一种以氧气为氧化剂超深度脱除柴油中硫化物的方法授权ZL201110226034.9 201153一种柴油的超深度氧化脱硫方法授权 ZL201210289149.7 2012 44、获奖情况:序号奖励名称奖励等级授奖单位奖励年度排序1担载双助催化剂Pt 和RuO 2的BiVO 4在可见光下以分子氧为氧化剂光催化氧化噻吩反应的研究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学术论文二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委员会2012 12担载双助催化剂的TiO 2上光催化氧化含硫有机化合物及燃料的研究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学术论文三等奖 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委员会2013 13 延长石油优秀博士生奖学金三等奖 延长石油 2012 1 4 中国科学院三好学生 三好学生 中国科学院 2006-2007年 1博士后研究题目:酸性载体负载金基纳米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应用博士后工作的研究计划(简述研究计划的可行性、先进性和创新性,理论和现实意义)1980年以前,Au一直被认为是催化反应中的惰性金属。
在Hutchings 和 Haruta教授的开创性工作发表之后,Au 催化成为多相催化的研究热点。
金催化是纳米催化的代表性体系,表现出复杂的结构敏感性。
金纳米粒子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Au--氧化物载体相互作用等都对金催化作用有重要的影响。
Au 催化剂在CO氧化反应、加氢反应、选择氧化反应中均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具有一些独特特性:(1) Au 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就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Fe2O3,Co3O4 , NiO 等负载5nm的Au催化剂可以在-70℃催化CO氧化反应,负载Au纳米粒子/ 原子簇的催化剂在丙烯环氧化催化反应中选择性高达90%。
(2)Au纳米粒子尺寸直接影响Au 催化剂的活性。
(3)载体会影响Au 催化剂的活性。
载体不仅通过载体--Au 相互作用影响Au纳米粒子尺寸,还直接参与到催化反应中。
研究表明在CO氧化反应中,活性氧物种会在活性载体表面如TiO2,Fe2O3,CoO x及 NiO x等生成从而给CO氧化反应提供氧源。
(4)氧分子参与的负载型金催化反应活性受湿度(气相反应)和酸碱性(液相反应)影响。
最近的报道显示酸性载体对负载的纳米粒子有稳定作用,如何作用仍在研究中,基于负载型金催化剂的高活性以及酸性载体对金纳米粒子的影响,本课题拟设计合成酸性载体负载金基纳米催化剂,并考察其催化性能。
通过考察酸性载体-Au相互作用,讨论酸性载体对Au纳米粒子尺寸、参与反应催化特性等方面的影响。
考察其在CO氧化、选择氧化等反应中的活性规律,得到酸性-Au相互作用的一些理论结果以及催化氧化反应的一些应用结果。
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申请人在前期研究工作中成功制备合成固体催化剂如杂多酸、酸性氧化物、固体酸等,这些催化剂均可作为酸性载体用于课题设计中。
并发现担载助催化剂RuO2的固体酸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可以高效催化氧化噻吩。
一方面RuO2作为氧化助催化剂有利于空穴传输,另一方面,酸性载体作为路易斯酸捕获活性氧活化噻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将噻吩氧化为SO3。
氧化催化和酸催化之间的协同作用对环境光催化反应性能的提高起到至关作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2016,188:253-258)。
这些实验结果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研究基础和实验支持。
综上所述,Au 催化是多相催化的研究热点,考察Au纳米粒子/ 原子簇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Au--酸性载体相互作用等都对金催化作用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