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镌刻(juān kè)B. 揠苗助长(yà miáo zhù zhǎng)C. 蹒跚(pán shān)D.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年纪小,但是学习非常刻苦。
C. 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他经常向老师请教。
D. 他因为迟到了,所以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
B. 夜幕降临,星星在天空中闪烁。
C. 风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太阳升起,照亮了大地。
4. 下列成语中,与“画龙点睛”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画蛇添足B. 锦上添花C. 狗尾续貂D. 虎头蛇尾5. 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刘备是蜀国的开国皇帝。
B. 曹操是蜀国的丞相。
C. 孙权是魏国的君主。
D. 诸葛亮是蜀国的丞相。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的《春晓》。
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的名言。
4.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形容人的()。
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草船借箭》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帮助刘备巩固势力,决定向曹操借箭。
他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设计了一个草船借箭的计谋。
在一个浓雾弥漫的夜晚,诸葛亮命令士兵们在船上扎满草人,然后驶向曹操的水寨。
曹操以为刘备的大军来袭,便命令弓箭手射箭。
结果,诸葛亮的船队满载而归,借到了十万支箭。
6. 文章中提到的“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谁?(2分)7. 诸葛亮是如何利用曹操的性格的?(4分)8. 文章中描述的事件发生在哪个时期?(2分)9. 诸葛亮的计谋成功的关键是什么?(4分)10. 文章中提到的“草船借箭”的结果是?(4分)四、作文(共30分)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小学六年级试卷及答案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mò)惊讶(yà)水珠(zhū)B. 感谢(xiè)轻松(sōng)飞翔(xiáng)C. 雕刻(kè)慈祥(xiáng)拼搏(pō)D. 沉浸(jìn)水稻(dào)比喻(yù)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老师送给我的,我非常喜欢它。
B. 通过这次比赛,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C. 这篇文章写得很生动,让人读起来很感兴趣。
D. 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3. 下列词语中,与“四季如春”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风和日丽B. 温暖如春C. 春暖花开D. 花团锦簇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座山就像一把利剑,直插云霄。
B. 夜晚的星空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C. 小明长得像他的爸爸。
D. 这本书很厚,有几百页。
5. 下列词语中,属于“ABB”式结构的一项是()A. 欢快B. 绿油油C. 雪白雪白D. 金灿灿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7. 《草原》一文中,作者用“像海一样”来形容()。
8. 《泊船瓜洲》这首诗的作者是(),诗中描绘了()的景象。
9. 《少年中国说》一文中,作者表达了对()的热爱。
10. 《观书有感》这首诗的作者是(),诗中表达了()的思想。
三、阅读题(每题5分,共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出自《》。
(2)文章主要讲述了()的故事。
(3)文章中的“乌鸦把瓶子里的水喝完了”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12. 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这首诗的作者是(),出自《》。
(2)这首诗描绘了()的景象。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题及完整答案(易错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题及完整答案(易错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是()A.崇拜(chóngbài)B.憧憬(chōngjǐng)C.磨砺(mólì)D.憔悴(qiáocuì)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A.他上课总是心不在焉。
B.这部电影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C.他做事总是粗心大意,不应该在这里添枝加叶。
D.这个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戴着一顶蓝帽子,骑着一辆自行车。
B.我昨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
C.这部电影太感人了,我看得眼泪都流下来了。
D.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然后去跑步锻炼身体。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A.“你吃饭了吗?”妈妈问。
B.他喜欢读书、听音乐、旅游。
C.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友情和亲情的故事。
D.他昨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
5.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是()A.他上课总是心不在焉。
B.这部电影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C.他做事总是粗心大意,不应该在这里添枝加叶。
D.这个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了。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杜甫的名句。
()3.“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指桂林的山水景色非常美丽。
()4.“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人掩住耳朵去偷铃铛。
()5.“亡羊补牢,犹未晚也”是指事情出了问题后及时补救,还为时不晚。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中的《学而》篇。
2.《水浒传》中,宋江是梁山好汉中的首领。
3.“满招损,谦受益”是古代的一句谚语,意思是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会得到益处。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句。
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形容思念之情非常深切。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请简述《红楼梦》的主要情节。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汉字中,读音相同的一组是()A. 标致B. 拜访C. 摆脱D. 摆放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明察秋豪B. 娇揉造作C. 和颜悦色D. 脉膊相承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场演出很精彩,我很喜欢。
(喜欢:动词)B. 这场演出很精彩,我很喜欢。
(精彩:形容词)C. 这场演出很精彩,我很喜欢。
(演出:名词)D. 这场演出很精彩,我很喜欢。
(很:副词)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吃饭了吗?”“我吃过了,谢谢你。
”B. “你吃饭了吗?”“我吃过了,谢谢你。
”C. “你吃饭了吗?”“我吃过了,谢谢你。
”D. “你吃饭了吗?”“我吃过了,谢谢你。
”5.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粗心大意,这次终于马到成功,得到了领导的表扬。
B. 他做事总是粗心大意,这次终于马到成功,得到了领导的表扬。
C. 他做事总是粗心大意,这次终于马到成功,得到了领导的表扬。
D. 他做事总是粗心大意,这次终于马到成功,得到了领导的表扬。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草原》的作者是老舍。
()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杜甫的《题西林壁》。
()3. “满招损,谦受益”是一句俗语。
()4. 《童年》是鲁迅的代表作。
()5.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
2.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左传》。
3.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荀子》。
4.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出自《礼记》。
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
2. 请简述《两小儿辩日》的主题思想。
3. 请简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局。
4. 请简述《景阳冈》中的武松形象。
小学六年级期末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共三套)

小学六年级期末毕业考试语文试卷(一)(总分100分,书写共占6分;100分钟完成)请将答案按照各题顺序写在答题纸上一、积累与运用。
(42分)(一)抄写句子,做到正确、工整、行款整齐。
(2分)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二)读拼音,写字词。
(11分)guàn gài kuí wu juàn liàn wēi xié( ) ( ) ( ) ( ) guò lǜ tún bù yān hóu mài lǒng ( ) ( ) ( ) ( )mán 隐()()头()不讲理xī()灭()牲()流(三)选择题。
(12分)1.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临帖.(tiě) 歼.灭(jiān) 挑衅.(xìn) 悄.然无声(qiāo)B.情谊.(yí) 瘦削.(xuē) 埋.怨(mán) 夹.竹桃(jiá)C.凌.晨(líng) 召.唤(zhāo) 堤.岸(dī) 包扎.(zhā)D.炽.(chì)热禀.报(bǐng) 蒙.骗(mēng) 乘.虚而入(chéng)2.下面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不避艰险银妆素裹腾云架雾夜以继日B.卓有成效苦心孤谐神清气爽迷途知返C.直截了当再接再厉深思熟虑顾名思义D.崇山峻岭温文而雅川流不息司空见贯3.下面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顾.名思义三顾.茅庐B.鲜.见鲜.为人知C.鉴.往知来水清可鉴.D.硕大无朋.高朋.满座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下课了,同学们陆陆续续....地走出教室。
B.福楼拜在莫泊桑面前夸夸其谈....,使莫泊桑深受启发。
C.辩论会上,大家针锋相对....,侃侃而谈,气氛非常热烈。
D.与别人交往时,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着自己。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一、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题1.课内阅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___,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________。
在天底下,_________,而并不_________。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软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_________,好像________。
(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___ ,天空是那么________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________ 。
在天底下,________ ,而并不________ 。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软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 ,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________ ,好像________ 。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柔软柔美]________[勾勒勾画]________(3)“一碧千里”描写了________,“翠色欲流”描写了________。
2.阅读训练。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
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1)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
小学生六年级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生六年级语文测试题及答案小学生六年级语文测试题及答案「篇一」一、积累与运用平台。
(50分)1、请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田字格内,做到准确、规范、工整、美观。
(2分)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
2、看拼音,写一写。
(6分)bì 幕完归赵竟铜墙铁lián 浮想翩垂听政舌绽花悯jù 理力争精会神之千里星星火3、按姓氏的音序排列下面著名作家的名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朱自清②林海音③丰子恺④季羡林⑤杏林子⑥沈石溪A.②③④⑥⑤①B.③④②⑥⑤①C.③④②⑤⑥①4、给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4分)A、不安全B、损害C、端正D、高①危峰兀立②危及生命③居安思危④正襟危坐5、下面三组词语中,是同一类的一组是(2分)A、夸奖谦虚机灵欣欣向荣B、虚伪夸耀勾结当机立断C、简朴刚强嘴脸斗志昂扬6、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语重心长专心致志养尊处优座无虚席B.数以千计功无不克行善积德哄堂大笑C.蜂拥而至肃然起敬和睦相处死的其所D. 轻于鸿毛五湖四海精兵简政千均一发7、读下面的句子完成填空。
(6分)(1)“奶奶!”小女孩叫起来。
“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从这段话可知道小女孩擦然火柴依次看到了、、和慈祥的奶奶。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如。
①这句话把日子比作,说明了时间。
②在句子后的横线上补写一句,使这句话成为排比句。
8、判断下列说法,对的画“√”,错的“×” 。
(4分)(1)“谁会说詹天佑不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呢?”和“谁都会说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这两句话说法不同,但意思一样。
(2)“竭泽而渔”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应该从长计议,合理规划。
(3)《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构成全文。
(4)“思/援弓缴/而/射之.”这句话的朗读停顿是错误的。
2024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4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在“粗心大意”中是错别字?A. 粗B. 心C. 大D. 意2. 下列哪个词语的意思是“喜欢”?A. 欢喜B. 喜爱C. 喜庆D. 喜讯3. 下列哪个词语是形容词?A. 快乐B. 快C. 乐D. 快乐的4. 下列哪个词语是名词?A. 跑B. 跑步C. 跑得快D. 跑得慢5. 下列哪个词语是动词?A. 美丽B. 美丽的C. 美丽地D. 美丽起来二、判断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勤奋,就能攀登到书山的高峰,只要刻苦,就能在学海中畅游无阻。
( )2. “略知一二”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对某个问题或事物了解得非常少。
( )4.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使事情变得更糟。
( )5. “实事求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话做事要真实,不要夸大或缩小。
( )三、填空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______”是形容事物非常美好,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词语。
2. “______”是形容事物非常丰富,无法全部列举的词语。
3. “______”是形容事物非常珍贵,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词语。
4. “______”是形容事物非常稀有,无法轻易得到的词语。
5. “______”是形容事物非常珍贵,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词语。
四、简答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略知一二”这个词语的意思。
2. 简述“美不胜收”这个词语的意思。
3. 简述“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意思。
4. 简述“实事求是”这个成语的意思。
5. 简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的意思。
五、应用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略知一二”这个词语造一个句子。
2. 请用“美不胜收”这个词语造一个句子。
3. 请用“画蛇添足”这个成语造一个句子。
4. 请用“实事求是”这个成语造一个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特别强调:主观题阅卷应灵活机动,只要大致意思靠谱,就应该给分,绝对没有标准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6分)
kāng kǎi chìrènèi hán
(慷慨)(炽热)(内涵)bǐng bào xīshēng dàng yàng
(禀报)(牺牲)(荡漾)
二、词句积累。
(12分)
1.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2)
(蔚)为壮观(乘)虚而入顾名思(义)博大精(深)2.按要求各写两个成语。
(2)
表示“笑”的:捧腹大笑、前俯后仰、笑逐颜开、笑容满面
描写四季的:春暖花开、绿树成阴、枝繁叶茂、冰天雪地
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4)
沉寂安静沉浸沉醉
六年了,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踏进(沉寂)了一夜的校园,(沉浸)在欢声笑语里。
当美妙的上课音乐响起,校园立即(安静)下来,生动的课堂让我们(陶醉)。
4.请用上恰当的修辞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得生动些。
(2)
啄木鸟伸出尖尖的嘴,把大树皮下的虫子啄了出来。
5.请用“无……不……”写一个句子。
(2)
6.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2)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8分)
1.“猝(cuì)不及防、望而却步、窗明几(jī)净”字形和字音都是正确的。
(×)2.林冲是《三国演义》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大英雄,我们以前学过他的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
(×)3.“鉴往知来”中“鉴”应该选择“照,映照”的义项。
(×)
4.“水彩笔、钢笔、圆珠笔、铅笔”都是“文具”类的。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7分)
1.“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孔子游春》)(7)
2.明代爱国诗人于谦一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出了他坚贞的人格魅力。
唐代张志和则更愿意“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享受逍遥的世外生活。
(5)
3.读完这一册课文,我们有许多收获,我们聆听了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教诲,知道了要善于抓住机遇;我们从法国著名的文学家福楼拜那里学到了要写好文章应该肯吃苦勤练习、善于观察、长期坚持;我们知道人们在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研究蝙蝠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才发现了超声波;我们知道了我国语言大师季羡林喜爱非常普通的植物夹竹桃的原因是夹竹桃有韧性、能引起幻想;我们还懂得了成功的合作需要统一的目标和协作精神。
(5)
五、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21分)
(一)(13)
唐僧.(sēng zēng)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zhòu zòu)。
悟空头痛难忍,连忙哀告。
唐僧喝.(hē hè)道:“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它是妖精!”唐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悟空说:“师父若真不要我,就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唐僧大惊:“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悟空说:“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
”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
”悟空忙点头答应,扶着唐僧上了马,继续前行。
1.在片段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2.这是孙悟空二(数字)打白骨精变成的老妇人(人物)被师父惩罚的一段,另“两打”分别是一打白骨精变成的村姑,三打白骨精变成的老公公。
《西游记》中像这样有趣的故事还有《大战红孩儿》《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偷吃人生果》。
3.“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这句话中“摔”字表达效果好在哪里?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唐僧的善良、胆小的形象……
4.片段划线句子中的“惊”字有何差别?第一处是写出唐僧的害怕,第二处是写出了唐僧的吃惊、无奈。
(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说得通即可)
5.“师父若真不要我,就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联系上下文,你觉得悟空这么说的言下之意是真的想离开师父吗?
悟空知道师父退不下金箍,只是想用这种方法让师父留下他
6.中国文化中“三”即万物,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在日常生活、诗词文章里面也比比皆是,四大名著中像《三打白骨精》一样以“三”开头的故事就还有《三打祝家庄》《三气周瑜》《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借芭蕉扇》。
(二)桑桑(节选)(8)
桑桑已在水中泡了好几个钟头了,现在他先到岸上来吃个香瓜,打算吃
完了再接着下河去。
他坐在门槛上一边吃着,一边看着母亲拿了根藤条抽打挂了一院子的棉被与棉衣。
他知道,这叫①“曝伏”,就是在最炎热的伏天里将棉被棉衣拿到太阳下来晒,只要晒上那么一天,就可以一直到冬天也不会发霉。
母亲回屋去了。
桑桑吃完瓜,正想再回到河里去,但被突发的奇想留住了。
他想:在这样的天气里,我将棉衣棉裤都穿上,人会怎样?他记得那回进城,看到卖冰棍的都将冰棍捂在棉套里。
他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被棉套死死捂着,冰棍反而不溶化。
这个念头缠住了他。
桑桑这个人,很容易被一些念头缠住。
桑桑往屋里瞥了一眼,知道母亲已在竹床上午睡了,就走到院子里。
他汗淋淋的,却挑了一条最厚的棉裤穿上,又将父亲的一件肥大的厚棉袄也穿上了身。
转眼看到大木箱里还有一顶父亲的大棉帽子,自己一笑,走过去,将它拿出,也戴到了汗淋淋的头上。
桑桑的感觉很奇妙,他前后左右地看了一下,立即跑出院子,跑到教室中间的那片空地上。
桑桑顺手操了一根竹竿,大模大样地在空地上走。
首先发现桑桑的是蒋一轮老师。
那时,他正在树阴下的一张竹椅上打盹,觉得空地上似乎有个人在走动。
一侧脸,就看见了那样一副打扮的桑桑。
他先是不出声地看,终于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随即起来,把老师们一个一个地叫了出来:②“你们快来看桑桑。
”
过一会儿就要上课了,各年级的学生正陆续走近校园。
桑桑为他们制造
了一道风景。
(《草房子》)
1.引号的作用主要有:A、表示特殊含义;B、表示引用;C、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上文中①处引号作用应选 A ,②处应选 B 。
2.“桑桑为他们制造了一道风景”,这道风景说的是大热天穿棉衣棉裤
3.桑桑在大热天穿上棉衣棉裤的原因是:看到夏天冰棍被棉套死死捂着不化,想体验人穿上棉衣棉裤会怎么样
4.从这个片段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桑桑?
淘气、可爱等……
六、习作。
(30分)
题目:回首……
提示:这一学期,这一年,这六年,在美丽的母校,在你和同学、老师之间,一定发生了许多值得回忆的瞬间,请你选择一个,把故事完整的再现出来,与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题目:
七、书写。
(4分)
1.写字端正、整洁、间架结构匀称得4分。
2.写字端正、整洁、间架结构不够匀称得3分。
3.写字比较端正、整洁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