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除险加固防渗设计分析
东方红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混凝土防渗墙缺陷处理设计

m左右岩芯变为灰 绿色 ,呈 弱风化片状。1 槽段根据钻机 3
钻进 情 况 判 断各 主孔 在 3 . 65~3 . 85i 弱 风 化 面 ,但 安 全 n到 鉴定 阶段 1 槽 段 中 的 Z 3 揭 露 弱 风 化 面 在 4 l 右 , 3 K 孔 4n左 其后 进行 钻孔 检 查 ,确 认 1 、 l 、 1 槽 段 防 渗 墙 未 进 1 2 5
水泥 ,要求超细水 泥颗粒 最大 粒径在 3 5 以下 ,平 均粒
径 约 4tn d , 为 0051' 比表 面积 800c 2g a .2 1 , /1 1 / 0 m /,计 算 町
地层 中 1% 的 颗 粒 小 于 该 粒 径 ( m) d 5 m ; 为 灌 注 材 料 【 } 】 8 %的 颗 粒 小 于 该 粒 径 ( n) 5 ・ 。 n
・
2 ・ 0
水 利 水 电52 设 计 [程
D HE ・2 1 WR 00年 第 2 9卷 第 4期
东方红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混凝 土 防渗 墙 缺 陷 处理 设 计
朱 晓玲
摘 要
陈 皓
姜
君
东 方红水库 大坝 原设 计为粘土 心墙 坝,除险加 固设计采用 混凝土 防渗墙进行 防渗除 险加 固处理 ,施工过程
入 弱 风化 基 岩 。
第排幕 浆l线 o 3 灌 R 帷 】 .
1 } 帷幕灌浆 I 线 I J
二 蜃
Lu O
、 蚕 十 一
10 — 0—
I 序孔
20 d
’
1( 0— )
。T序 钆 T
图 1 帷幕灌浆子 位平面布置 图 L
砂 卵石地基灌浆 可以用下式评 价其 可灌性 :
浅谈防渗处理设计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第11卷第5期中国水运V ol.11N o.52011年5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M ay 2011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刘利民,湖南省溆浦县刘家坪水电站。
浅谈防渗处理设计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刘利民(湖南省溆浦县刘家坪水电站,湖南怀化419315)摘要:文中通过分析我国某地区的中型水库出现的渗漏问题,在进行了科学的勘测后,针对不同大坝出现的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设计出适宜其自身情况的最有效解决方案,并在文章最后提出了三条的经验总结,以此希望对我国未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有着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防渗处理;水库工程;除险加固中图分类号:TV 69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1)05-0142-02一、案例分析首先以我国某地区中型水库为例进行介绍,该水库总库容约1400万m ,死库容约130万m ,其集雨面积约10k m 2,近些年来,年均降雨量约1900m m 。
该水库由A 、B 、C 、D 等四座小型水库相互连接而成,于上世纪60年代初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座水库为其周围居住的十几万居民提供灌溉、养殖、防洪等综合功能,其灌溉面积约为100k m 2。
这座水库属于一项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包括4座小型水库、6座土坝、6座输水涵管、2座渠首闸、2条泄洪明渠、1座溢洪道、1座连通暗涵、1条灌溉明渠。
水库因为常年使用而维护力度不够,先后多次出现水库土坝洪水浸没漫顶、洪水冲毁消力池、渗水滑坡、牛皮胀、漏水孔等险情。
我国相关研究专家经过考察分析后,提出尽快对各土坝坝体与坝基进行防渗处理工作。
二、防渗处理A 水库主坝曾经在2001年实施了坝体劈裂灌浆与坝肩两端的充填灌浆的防渗处理工作。
A 水库采取实行单排布孔,孔距5米,孔深入坝基残积层1米处,但是坝基没有被实行处理工作,后来经过勘测,A 水库3座大坝总渗漏量占总库容的9.72%,渗流量依然较大,宣告防渗处理工作失效。
除险文溪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及加固方案分析

文 章编 号 : 0 7 9 (0 0 1 一 0 8— 2 1 7— 56 2 1 } 0 M 0 2 0
除 险文 溪水 库 大 坝 安全评 价及 加 固方 案分 析
梁 江 河
( 南安 市文溪水库管理处 , 福建 南安 3 20 ) 6 30
摘 要 : 由于文溪水库存在下游坝坡出现散浸现象 , 坝坡稳定安全 系数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 道砌 体勾缝老化脱落等诸 多病 险问 溢洪
题, 被鉴定为“ 三类坝”, 文章针对文溪水库大坝安全现状及安全评价 , 分析并提 出了大坝防渗 、 溢洪道 改线、 输水隧洞 改造 等加 固技术方案 。
关键词 : 文溪水库 ; 大坝安全 ; 评价 ; 除险加固; 方案分析 中图 分 类 号 :V 9. 3 T 6 8 2 文献 标 识 码 : B
21 00年
第 4期 黑龙源自江水利科
技
No 4. Ol . 2 O
( 3 第 8卷)
H in jn c neadT c nl yo t o srac eo gagS i c n eh o g f e C nevny l i e o Wa r
( oa N . 8 T dl o3 )
推求的洪峰流量作 为设计洪水 。调洪演算原则 为 : 当库水位 达到155 并 开始 上 涨后 , 启 闸 门, 按 来 多少 , 9 .6m 开 先 泄多 福建省南 安市 文溪 水库于 16 9 5年 1 0月兴建 , 是一 座具 少, 尽量保持库水 位不变 , 直到 闸门全开泄洪 , 由此计 算各频 有灌溉、 防洪 、 发电和养 殖等综 合功 能 的中型水 库 。水 库坝 率洪水 位 , 根据洪水位 推求坝 顶高程 , 经复核 , 现有 坝顶高程 址以上流域 面积 2. m , 0 7k 总库 容 119万 I 。水 库按 5 5 l l 0a 能满足规范要求 , 但在 实际运 行 中 , 洪道下 游河 道淤 积较 溢 遇洪水设计 ,00a 10 一遇 洪水校 核 , 常蓄水位 15 5 正 9 .6m, 严重 , 影响了溢洪道正 常 的泄洪能 力 , 大坝 防洪安全 性 评定 设计 洪水 位 15 8 校核 洪水位 174 地 震基 本烈 度 9 .6m, 9 .6m, 为 B级 。 为 7 。工程 由大坝 、 。 溢洪道 、 输水 隧洞和 电站等组成。 2 4 大 坝结 构 安 全 评 价 . 大 坝 为 均 质 土 坝 , 顶 高 程 为 18 6 最 大 坝 高 坝 9 .6m, 大 坝结 构 安 全 评 价 的 内容 包 括 变 形 和 稳 定 分 析 。 土 石 4 . , 长2 0m, 6 5i。 上 游 坝 坡 坡 比 自上 而 下 分 别 8 4i 坝 n 1 宽 . n 坝的重点是变形 和稳定 分析 。大 坝变 形分析 首先 应作 监测 为 12 7 、:. 5 1 37 , 坡 为 干 砌 石 护 坡 ; 游 坝 坡 坡 : .5 132 、 :. 5 坝 下 资料分析 , 文溪水 库 曾进 行过 简易 的沉 陷位移 观测 , 而后 中 比 自上而下分别为 1 20 12 5 1 2 5 坝坡为草皮 护坡 , :. 、: . 、 :. , 坝 断观测 , 观测 资料 不齐 全 , 文溪 水库 大坝没有 发 生异 常变 且 脚设堆石棱体 。 形 和开裂 , 也没有沿坝轴线地形 和地 质各种变 化较大有 开裂 由于文溪水库存在下游坝坡 出现散 浸现象 , 坝坡稳定 安 疑虑 的, 故可不进行变形计算分 析。大坝边坡 稳定计算 采用 全 系数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 溢洪道砌体 勾缝老化 脱落等诸 多 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 院《 土石坝 边坡稳 定分析 程序》 。根 病 险问题 , 被鉴定为 “ 三类坝” 并进行除险加固。 , 据复核计算成果 , 下游坝坡 的最小安 全系数不 能满足规 范要 2 大坝 安全评 价 求 。且从现场检 查 情况 看 , 坝上 游 坝坡 块石 护 坡缝 隙较 大 2 1 工 程 质 量 评 价 . 大, 小石子被淘空 , 护坡存在塌 陷隐患 ; 溢洪道启 闭房基础 砌 溢洪道局部砌体勾 缝脱落 。因此 大坝结构 安 水库大坝工程质量 评价 的方法 主要从 现有 资料 和现场 石有较大裂缝 , 检查上来看 , 大坝施 工 时上坝土 料基本 符合 有关规 定 , 坝 全等级可评为 C级。 大 . 施工质量基本达到规 范要求。17 92年下游 坝坡 高程 14 5 25 大坝渗流安全评价 7 .6 大坝渗流安全评价 的主要 任务 是复 核原设 计施 工 的渗 10 0 l 现渗水 现象 ,9 4年进行 了加 固处理 , 至今 8 .6r l 发 17 但 仍未完全解决 下游 坝 坡渗 漏 问题 , 大坝 左端 下 游坝 坡 高程 流控制措施和当前 的实际渗 流状态 能否保 证 大坝按设 计条 14 0 19 0 处存在较大 面积的散 浸现象 ; 8 .6— 8 .6m 溢洪 道陡坡 件安全进行。根据文溪水库 的结 构特点 , 大坝渗 流安全评价 段被水冲毁后 , 经修复仍然发现局部砌 体勾缝脱 落。工程经 主要依据本次勘察及 试验资 料 , 大坝 为黏土 均质 坝 , 算 断 计 过多次维修加 固, 处于安 全运 行状态 。综 上所 述 , 工程 质量 面选用土坝最大断面进行计算 , 计算方法 采用水力 学方法达 评价为基本合格。 西定律进行计算 , 析大坝 各种 工况 的渗流 状态 , 而判断 分 从 22 大 坝 运 行 管 理评 价 . 大坝渗流安全性 。渗 流分析 成果 显示 : 根据 大坝 渗流分 析 , 最大水 力坡 降为 0 5 , .8 理论上 大坝 的渗流量 大坝运行 管理评价 的内容包括 大坝运行 、 维修 和安全监 在各种工况下 , 最大 渗流量为 测; 为安全鉴定提供 大坝 的运行管 理等基 础 资料 , 作为 大坝 较小。通过坝后量水堰对坝体渗 流量 的观测 , 安全综合评价及分类 的依据之一 。根 据《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水 0 3L S . / 。综上所述 , 大坝坝体 的防渗性 态满足规 范要求 , 通 法》 《 、 水库大坝安 全管理 条例》 《 、 水库工 程管 理通则 》 等管 过对堵 1段 导渗 压载 处理后 , 3 背水 坡 的湿坡 范 围有所减 少 , 理法规 , 结合本水库具体实际情 况 , 制定 了“ 文溪水库 枢纽工 但坝左 端背水 坡高水 位时存 在渗 流稳 定薄弱 环节 大 坝经 程运行管理制度” 和其 它规章制 度 , 贯彻执行情 况较 好。大 过 3 O多年 的运行 , 情况尚属正常 , 以认 为水 库渗 流性态基 可 但仍然 存在 局部异 常 的渗 漏 , 流安全 性评定 为 B 渗 坝经过多次维修加 固, 但不够彻底。大坝安 全监测工作 较为 本安全 , 薄弱 , 未能按规范要求全面开展 , 必测 项 目不完 善 , 观测设 施 级 。 2 6 大 坝抗 震 安 全 评 价 . 损坏严重 , 设备落后 , 仪器精度差。 2 3 防洪标 准复核 . 文溪 水库 的 区域地 震基 本 烈度 为 7度 , 需进 行 抗震 复 文溪水库属 中型水库 , 坝属 3级水 工建 筑物 , 大 洪水 复 核 。水库大坝抗震安全属结构安全 范畴 , 主要 复核计算 大坝 核采用5 一遇标准 设计 ,00a 0a 10 一遇标 准校 核 , 符合 《 防洪 现状在地震动荷载条件下 的稳定 、 变形及 强度 。文溪水 库大 标准 》 G 52 1 4 的规定 。本 次复 核利用4 降雨实 测 坝 为均质土 坝 , ( B 0 0 —9 ) 8a 主要 复核 计算 坝坡 遇地震 荷 载作 用 的稳 定 资料 , 采用推理公 式法推 求设计 洪水 , 用华 东特小 流域 法 性 , 采 经计算分析 , 大坝在 正常荷 载下遇 地震 的非常运 用 I 工 I
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技术及防渗措施分析

2 . 2 护 坡
为防止崩塌 , 可在坡面修筑护 坡工程进行加 固, 这 比削坡节 省投工 , 速度快 。常见的护坡工程有 : 干砌 片石和混凝土砌块护 坡、 浆砌片石和混凝土护坡、 格状框条护坡 、 喷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混凝 土护坡、
生命财产的安全或不能充分发挥其兴利效益 , 急 需加 固除险。 因此 , 病险水库的加 固, 实属 当务之 急。
关键词 : 水库 ; 大坝 ; 除险 ; 加 固; 防渗
引 言
凝土六 方预制块 厚度取 l O c m ̄ 坝高 大于 2 0 m 时, 预制块 厚度取
2 c m。下游采用草皮护坡。 水库是水利产业的重要设施。兴建水库可 以调节利用水资 1
量 的资 金 和 科 技 人 员 , 进 行 除 险加 固 , 但任 务还 比较 大 。
案 。对于破坏不严重 的溢洪道 , 可采取局部修整 的措施 。
2 水 库 大 坝 除 险加 固措 施
2 . 1 大 坝坝体 结构 稳定 问题
2 . 6 滑 坡处 理
对于影 响大坝 、 涵( 隧) 洞 及 溢 洪 道 安全 的 山 体 滑 坡 应 作 处
水利建设
【 文章编号 】 1 6 7 2 — 1 6 7 5 ( 2 0 1 3 ) 0 9 — 0 3 1 2 — 0 2
建材发展导向 2 0 1 3 年 5月
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技术及防渗措施分析
‘
吴 秀余
云南 盐津 6 5 7 5 0 0 )
( 云南省昭通 市盐津县水务局水利水 电勘测设计 队
摘
要: 我 国的水库为数众 多, 据截至 2 0 0 0年年底 资料 统计表 明大约有 8 . 5万余座 , 总库容达到 5 1 8 0余亿 。 它们分
某水库大坝渗流计算及稳定分析

某水库大坝渗流计算及稳定分析摘要: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经常需要对加固前的建筑物进行安全复核。
本文根据某水库的地勘资料,对其进行了渗流计算和坝坡稳定抗滑稳定计算,计算结果为水库大坝的加固提供合理的构筑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土石坝;渗流计算;稳定分析1.工程概况某水库位于罗山县西南约55km处的灵山镇境内,属丘陵地区水库,位于淮河水系小黄河支沟上,控制流域面积3.3km2,总库容102.02万m3。
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
大坝为粘土心墙坝,现状坝长90m,最大坝高17.4m,坝顶宽约3m。
该水库按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防洪标准校核。
2.工程地质某水库位于秦岭-昆仑纬向复杂构造带之南亚带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的交接复合部位。
受淮阳山字型构造与经向构造复合干扰,地质构造十分复杂。
据地质测绘及勘探揭露范围内,坝址区地层岩性主要为坝体人工填土(Qs)及燕山晚期侵入的花岗岩,仅在下游河槽分布有泥卵石。
坝址区地层根据时代、成因、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特征,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燕山晚期(r3 5)岩性为花岗岩,分布在水库两岸,肉红色、灰白色~淡红色,细粒~中粗粒结构,肉眼可见斑状矿物,矿物按含量依次为正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
裂隙较发育,多为60度左右的高倾角,裂隙宽0.3mm,裂面平整,沿裂隙面充填有铁锰质薄膜。
表层2m左右多为全风化,岩芯多呈碎屑状、块状,地质取芯率(RQD)低于10%;多为中等风化,岩芯呈块状和柱状,岩心采取率60%~90%,RQD值25%~80%。
第四系全新统(alplQ4)岩性为泥卵石,分布在下游河槽内,卵石成分主要为安山岩、花岗岩,灰绿色,灰黄色,多呈次圆状,粒径一般3~5cm,最大10cm左右,含量50%左右,泥质充填,结构较松散。
坝体填土(QS)坝体为粘土心墙砂壳坝,坝轴线处2.4m以上主要为全风化的花岗岩碎屑,2.4~12.3m主要为低液限粘土,含有全风化花岗岩碎屑,局部含量较高,但颗粒较细,12.3m以下为低液限粘土,灰褐色,棕黄色,见有铁锈,粘粒含量较高。
大江洞水库坝体塑性混凝土墙防渗加固设计探讨

水库 大坝存在 的主要 问题有 : 坝基 清基 不彻底 、 坝体 心 墙土 体质量 较差 、 心墙 中部 顶高 程低 于正 常 蓄水位 , 坝基 、 坝体 渗漏严 重 , 大坝下 游左 端一 级至 三级平 台之间 坝坡 塌
陷 严 重 。近 几 年 来 , 水 库 蓄 水 量 控 制 均 在 2 0 该 0万 I ( 5 l 相 l
鉴于 大坝 目前存 在的 实际 问题及 大坝 现状 渗流 、 定 稳 计算 结果 , 计采用 了三 种方 案进行 技术 、 设 经济 比较 , 择 并 优选取 较佳方 案作 为本次大 坝防渗 的除险加 固设计方 案 。 方 案一 : 坝体 塑性混凝 土防渗墙 + 坝基帷 幕灌浆方 案 。
兼 有发 电、 养殖 等综 合 效益 的 中型水 利工 程 。
方 案 三 :大坝 上 游坝 坡 3 50 高程 以上 的采 用 复 5. m 0
合 式 土工 膜进 行 防渗 , 高程 3 50m 平 台 以下 坝坡 采 用在 5. 3 50 平 台处 进 行 高压 旋 喷注 浆进 行 防渗 .坝 基及 两 5 .0m 岸 坝坡 进行 帷 幕灌 浆进行 防渗 。 方 案 一 技 术先 进 , 坝体 、 基 、 肩 防 渗 体 系结 构 安 坝 坝
坝 . 纽工 程需 进行 除 险加 固 。 枢
原 设 计推 荐 采 用方 案 二 。但考 虑 到 大江 洞水 库 大 坝 轴 线不 长 、 身 较 高 、 坝 防渗 要 求 高 等 特点 , 专 家 评 审后 经
予 以否定 , 因此 推荐 采用 塑性 混凝 土 防渗墙 方案 。
2 防渗加固方案选择
根据 地 质勘 察 。 坝 心墙 及 坝壳 料 均 为砾 质 壤 土 , 大 坝 址 位置 弱风 化 层顶 埋 深较 大 ,除 大坝 中部 部分 坝 基清 基
浙江地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分析

浙江地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分析发布时间:2021-08-06T11:36:17.220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月10期作者:李亚[导读] 积极响应水库除险加固的总体方针,保障地区水利安全。
李亚(海宁市水利勘测设计所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海宁 314400)摘要:项目对浙江地区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做了简要分析,找出了水库除险加固的疑难点,对水库除险加固过程中产生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积极响应水库除险加固的总体方针,保障地区水利安全。
关键词:水库除险加固、渗流稳定计算、水文分析、调洪演算。
1前言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境内水网密布,重峦叠嶂,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独特的地理特征使得浙江的水库建设显得非常有必要。
在20世纪50至60年代,为解决浙江地区防洪、排涝、引水、灌溉、发电等一系列的问题,兴起了水库建设的高潮,在当时由于工程条件的限制,这些水库大坝大多为均质土坝,形式以重力坝居多,施工以人力为主,由于水库先期建设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设计,以人力为主的作业方式导致工程质量不一,加上水库工作时间较长,一些水库已经超过当时的设计工作年限,成为病害水库。
因此水库除险加固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本文以浙江省金华市某小(Ⅰ)型水库的除险加固设计为案例,针对水库除险加固的设计进行全面分析。
2工程概况该水库位于金华市金东区境内,水库上游集雨面积1.0km2,引水面积16km2。
建筑物主要由引水渠道、主坝、副坝、坝内涵管、溢洪道等组成,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水库。
水库于2006年完成一次除险加固工作,原除险加固按50年一遇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
水库正常库容为184.7万m3,正常水位69.70m;总库容为218.5万m3,相应水位为70.55m;属小(1)型水库。
水库保护6个行政村8000余人口,保护耕地7000亩,水库惠及13700亩灌溉区。
该水库的主要建筑物包括:主坝、1#、2#、3#副坝、溢洪道、坝内涵管等。
简述水库坝体防渗加固设计

简述水库坝体防渗加固设计摘要:随着水库的使用年限增加,水库漏渗破坏现象较为严重,水库堤坝坝体防渗加固势在必行。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分析该工程的特点,采用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技术进行防渗加固,论述了防渗墙设计及防渗墙施工设计,对类似工程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漏渗破坏;防渗效果;加固;施工设计我国许多水库堤坝由于使用年限的增加,以及本身的施工质量问题,病险问题日益突出,尤以漏渗破坏现象较为严重。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尽快解决水库堤坝的防渗加固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水库堤坝坝体的防渗加固技术应根据不同工程的情况和条件,经过充分的比较和论证以后择优选择。
1 工程概况该水库堤坝工程于1975年建成,1977年10月各工程基本建成并投入蓄水运行。
是一座以灌溉为主,防洪、发电、供水、养殖等综合利用的水库。
工程集雨面积13.35km2,坝址以上干流河长7.75km,河流平均坡降为0.02082。
现枢纽工程由堤坝、溢洪道、输水涵管和坝后电站、尾水灌渠等组成。
水库堤坝为均质土坝,最堤坝高26.8m,坝长231m。
2 防渗加固方案比选在经过对水库现场的勘察表明:水库堤坝为均质土坝,该水库的存在主要问题是坝体浸润线较高、最大逸出坡降及坝坡稳定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必须进行防渗加固处理。
对于水库堤坝的渗漏处理,总的原则是“上堵下排”。
上堵的措施有垂直防渗和水平防渗,垂直防渗处理可以比较彻底地解决坝体渗漏问题,而水平防渗处理则必须结合下游排水减压措施,虽可保证坝体渗透稳定,但仍有一定的渗漏损失。
结合本工程的防渗条件和要求,为彻底解决坝体的渗流问题,保证堤坝运行安全,处理措施宜采用垂直防渗。
结合本工程实际,防渗措施可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劈裂灌浆和高压喷射灌浆三者之中进行选择。
由于劈裂灌浆的防渗效果受地方施工技术和条件的限制,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故本工程选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和高压喷射灌浆进行比较。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适用各种坝体及坝基,可在库水位较高的情况下进行施工,无需放空水库,施工工序较少,施工方法单一,技术成熟,质量易于控制,坝体、坝基和坝肩防渗体系结构安全可靠,投资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库大坝除险加固防渗设计分析发表时间:2018-09-18T19:59:17.0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王三生[导读] 摘要:水库大坝是水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其结构安全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圳市广汇源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水库大坝是水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其结构安全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某水库实例,对该水库的病险情况进行了介绍,并详细分析了该水库大坝的除险加固防渗设计,以期能为类似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库大坝;除险加固;防渗设计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库作为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
当前,我国许多水库由于投入运行年限过久,导致坝体、坝基渗漏严重,危及大坝安全以及水库运行的功能效益。
因此,必须要对这些水库大坝进行除险加固防渗处理。
1工程概况某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供水等综合利用效益水库。
水库属于小(Ⅱ)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Ⅴ等,水库设计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300年一遇,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拱涵等建筑物组成。
大坝为黏土斜墙坝,坝顶高程1230.00m,最大坝高13m,坝顶长38m,坝顶宽10m,大坝上下游无护坡,在高程1222m处设贴坡反滤;溢洪道全长50.4m,净宽1.5m;输水拱涵为浆砌石结构,断面尺寸0.5m×1.0m。
水库大坝在30多年的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有:大坝及斜墙欠高(大坝欠高0.35m,斜墙欠高2.39m),水库防洪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大坝坝顶凹凸不平,形状不规则,上下游无护坡,变形、垮塌严重;斜墙填筑土料渗透系数偏大,渗流性态不满足规范要求,坝基漏水严重;排水反滤设施损毁。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与管理。
经鉴定,被水利部列为“三类坝”。
为确保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下游农田的灌溉以及养殖效益的正常发挥,对该水库大坝进行除险加固是十分必要的。
2大坝加固设计针对该水库大坝现状及存在的现实问题,大坝加固设计可从坝顶加固、大坝防渗、上游坝坡加固和下游坝坡加固4个方面加以实施。
根据水库调洪演算,可将现状坝顶高程1230.00m加高到1230.50m,解决坝顶欠高问题。
由于原坝顶宽度为10m,坝顶较宽,而且上下游坝坡较陡需要进行削坡,同时考虑到防汛交通和运行管理的需要,将坝顶宽设计为5.0m,并铺设厚30cm的泥结石路面。
大坝防渗处理选择两种方案进行比选:①新老黏土斜墙+基础接触灌浆方案;②老黏土斜墙+上游坝坡土工膜+基础接触灌浆方案。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上游坝坡进行削坡处理,并对上游坝坡整体采用混凝土格栅M7.5干砌块石护坡,格栅间距3.0m,起护高程从1223.00m至坝顶。
下游坝坡同样采用削坡处理,对坝坡滑塌部位进行培坡处理并对下游坝坡整体采用草皮护坡。
在坝脚设300mm×400mm 纵向排水沟,采用M7.5浆砌石结构,水泥砂浆抹面。
采用重建排水棱体,解决原大坝排水反滤设施损毁的问题。
3防渗方案比选3.1方案一(比较方案):新老黏土斜墙+基础接触灌浆方案此方案主要是对坝体和溢洪道前基础进行接触灌浆,在上游马道以上原坝坡代料土全部清除,新建黏土防渗斜墙。
利用新建及原有的黏土斜墙和坝基接触灌浆来防渗。
3.1.1坝基防渗处理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对坝体基础和溢洪道进口前的基础进行接触灌浆。
坝体基础接触灌浆分为坝基和坝肩两部分:坝基部分布置在黏土斜墙下方,与马道中心线同轴;坝肩部分要沿着上游马道以上坝坡与右岸坡的交线延伸布置,直到右坝肩。
溢洪道进口基础接触灌浆要平行于进口布置,右侧与坝体充填灌浆下面帷幕相交闭合,左侧延伸至与天然岩体相交处。
根据以上原则,确定灌浆轴线长58m。
坝基灌浆单排布孔,孔距1.5m。
与此同时,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并参考有关工程实例,确定接触灌浆深入坝体0.5m,深入基岩1.5m,总深度为2.0m。
接触灌浆单排布置,孔距1.5m,钻孔孔径50mm。
灌注材料以水泥灌浆为主。
为确保灌浆质量,要求使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细度要求通过4900孔/cm2标准筛的筛余量不超过2%。
灌浆压力在0.1~0.2MPa。
3.1.2新建上游斜墙由于大坝斜墙欠高,当水位超过斜墙顶高程1228.50m时,水仍然会渗入坝体,本方案拟在上游马道高程1226.50m至坝顶高程1230.50m新修黏土斜墙来防渗。
将上游马道作为施工平台,待充填灌浆和接触灌浆施工结束后,对马道以上坝坡挖除代料,开挖坡度为1∶2,回填黏土至坝顶高程1230.50m,形成黏土斜墙,其斜墙应与原有的黏土斜墙充分衔接。
黏土斜墙的底部最小厚度大于其承担水头的1/5,满足防渗要求。
结合工程实际并考虑施工方便,确定其斜墙厚度均为2m。
回填后,上游坝坡在马道以下坡度为1∶2.2,马道以上坡度为1∶2。
具体见图1。
图1比较方案大坝加固横断面3.2方案二(推荐方案):上游坝坡土工膜+基础接触灌浆方案此方案主要是对坝体防渗采用上游坝坡铺设土工膜,对坝体基础和溢洪道前基础采用接触灌浆防渗处理。
利用原黏土斜墙、新增的土工膜和接触灌浆形成的防渗体共同来防渗。
见图2。
图2推荐方案大坝加固横断面3.2.1接触灌浆设计接触灌浆的布置、深度、灌浆孔排数、孔距和灌注材料等都与方案一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坝体段钻孔时,方案二直接从马道下面坝体开始钻孔,而方案一是通过预留孔从基岩开始钻孔。
3.2.2复合土工膜防渗设计由于接触灌浆只是对坝体和坝基结合部位进行处理,对于坝体的渗漏,采用在死水位以上的坝坡铺设复合土工膜来防渗。
铺设范围主要是从死水位到坝顶段的坝坡,土工膜的型号采用复合土工膜(两布一膜)。
铺设土工膜前首先要清除上游坝坡代料土上的碎石、草皮、树根等杂物,然后在坝坡代料土表面铺一层厚10cm的粗砂,然后铺设复合土工膜,并做好与底端防渗斜墙、顶端坝顶、两端坝山结合部位的衔接处理,从而形成一道连续的防渗体系。
土工膜铺设时,将土工膜沿坝坡自下而上纵向铺设,回填保护层与铺设土工膜同步进行,先填防滑槽,再填坡面,边填边夯实。
土工膜保护层分为3层:其下层为厚100mm的中粗砂,上设厚200mm的粗砂,粗砂上层为厚300mm的混凝土格栅干砌石护坡。
土工膜在坝坡与岸坡结合处开挖梯形槽,用C20W6FIO0素混凝土埋固好,土工膜底部埋入坝坡开挖的沟槽内,并与防渗斜墙形成连续的防渗体,土工膜顶部埋入坝顶部固定槽内。
利用原黏土斜墙、新增的土工膜和坝基接触灌浆形成连续的防渗体共同来防渗。
复合土工膜防水抗渗能力强,结构简单,施工干扰小,工期较短。
但衔接部位是渗漏薄弱环节,经常在接头部位出现衔接问题。
另一方面,在施工中复合土工膜稍不小心就会被破坏,从而破坏其整体防渗效果。
然而就本地区目前应用情况来看,复合土工膜在用于坝体防渗的技术已相对成熟,采用复合土工膜进行防渗,其衔接质量在本地区能够保证。
3.3防渗方案比较水库大坝防渗可从防渗的可靠性、施工难易程度、工程投资等3个方面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
表1防渗方案比较方案一马道以上坝体部分采用黏土斜墙防渗,方案二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黏土斜墙属于经过无数工程检验的行之有效的防渗措施,复合土工膜防渗能力也较强,并且接头的衔接质量在施工中也可以保证。
方案二铺设土工膜比方案一建造黏土斜墙的施工工艺简单。
工程造价方面,方案二的直接投资比方案一的直接投资要少。
经以上综合比较及经济分析并结合水库的实际工程条件,坝体的防渗处理采用方案二。
4防渗效果分析大坝防渗效果一般可从渗流量、渗透坡降值、浸润线和溢出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该水库大坝渗流计算采用有限元二维稳定渗流计算方法,计算断面为河床最大断面。
基岩渗流按多孔介质,土层渗透性按各向同性考虑。
4.1大坝渗流计算工况大坝渗流计算工况见表2。
表2大坝渗流计算工况表3土层渗透系数取值表(加固后)4.2土层分区和渗透系数选取除现状渗流分区外,需增加防渗处理区及坝脚反滤体,因土工膜渗透系数很小,除险加固后土工膜渗流计算参数可换算为渗透系数1×10-5cm/s的厚1m黏土层进行计算。
加固后大坝土层各区渗透系数见表3。
4.3计算结果及分析4.3.1大坝加固前二维渗流计算各种工况下,坝坡出逸坡降及渗透量见表4。
表4大坝加固前二维渗流有限元计算成果由计算结果可知,加固前斜墙与坝基接触面最大渗透坡降为0.51,下游坝坡最大水平渗透坡降为1.83。
根据地勘资料可知,黏土斜墙与基岩接触的允许渗透坡降[J]=0.65,后坡代料的允许渗透坡降[J]=0.30,则上述工况下,黏土斜墙与岩基接触坡降均在此范围内,而下游坝坡渗透坡降较大,不满足要求。
另外,由计算可知,大坝在设计、校核情况下,漫坝,在正常蓄水位情况下浸润线在坝坡出逸,且出逸点较高;渗漏量大,对水库效益影响大。
4.3.2大坝加固后二维渗流计算大坝加固后,渗流计算见表5。
表5大坝加固后二维渗流有限元计算成果由计算结果可知,加固后,在以上各种工况下,大坝单宽渗流量减小,浸润线均进入下游反滤体,表明防渗体阻水能力强。
另外,斜墙与坝基接触面最大渗透坡降为0.41,下游坝坡最大水平渗透坡降为0.06。
由地质资料可知,黏土斜墙与基岩接触的允许渗透坡降[J]=0.65,后坡代料的允许渗透坡降[J]=0.30,故渗流坡降均能满足要求,不存在渗透破坏现象。
该水库大坝加固所采用“上游坝坡土工膜+基础接触灌浆”方案经济可行,防渗效果显著,能够保证大坝不发生渗漏破坏。
5结语综上所述,病险水库大坝的除险加固防渗设计关系到水库大坝运行的安全可靠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必须要严格审核水库大坝的状况,对存在病险情况的水库大坝,采取有效的除险加固防渗设计方案进行处理,从而保障水库大坝的结构安全,确保水库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1]颜志斌.城头水库大坝防渗加固设计[J].广西水利水电,2018(01):43-45+49.[2]王堂振,王堂钊.浅析中小型水库大坝除险加固防渗设计的处理措施[J].科技经济市场,2017(04):27-28.[3]吴小计.病险水库大坝防渗加固设计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03):81-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