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呼吸系统

合集下载

【组胚】11.呼吸系统

【组胚】11.呼吸系统

C.外膜
外膜最厚,致密结缔组织和 “C”形透明软骨环组成,其缺 口由弹性纤维和平滑肌束连接。 咳嗽反射时平滑肌收缩,使气 管腔缩小,有助于清除痰液。
V.肺(Lung)
机体与外界进行气 体交换的器官; 属实质性器官,外 覆浆膜(胸膜脏层), 分实质和间质: 实质: 肺内支气管的 各级分支直至肺泡; 间质: 肺内结缔组织、 血管、神经和淋巴 管等。
a.散在于纤毛细胞之间; b.粘液屏障: 分泌的粘液覆盖在 上皮表面,与气管腺的分泌物 共同形成粘液屏障[可粘附吸入 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细菌、溶 解吸入有毒气体等]。
基底细胞
③基细胞(Basal cell) 未分化细胞[干细胞]; 远离上皮的游离面; 可增殖分化为上皮中的 其他各类细胞。
纤毛细胞 杯状细胞
基底细胞
④小颗粒细胞(Small granule cell) 属于DNES; 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内含 生物活性物质[脑啡肽等]; 可调节呼吸道平滑肌的收缩 和腺体的分泌。
杯状细胞
刷细胞
⑤刷细胞(Brush cell) 无纤毛的柱状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基底面与神经末 梢形成上皮-树突突触(Epitheliodendritic synapse),是具有 感受能力的细胞;RER发达,无分泌颗粒。
呈非炎症表型,表现为气管上皮基底膜及肺泡壁透明膜样变, 间质纤维化,Ⅱ型肺泡细胞增生。
人禽流感: 肺组织多处发生化脓性感染,肺组织空洞化。
H5N1型禽流感病毒不会轻易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
禽流感病毒和人类流感病毒锁定的受体略微不同。人类流感病毒 较常选择鼻窦粘膜、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的细胞为受体;禽流感 病毒则倾向以肺泡细胞为受体。这意味着很难通过咳嗽或者打喷 嚏的方式将该病毒“喷射”出人体之外,因此也就很难传染给他 人,而咳嗽和喷嚏正是流感病毒人传人的典型传播方式。 [Nature, 2006, 440(7083):435-436]

(组胚)呼吸系统

(组胚)呼吸系统
实用文档
肺的呼吸部
终末细支气管
·管壁有少量肺泡开口 ·单层立方 ·上皮下方有平滑肌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管壁有大量肺泡开口 •单层立方,扁平 •平滑肌 结节状膨大
肺泡囊
无平滑肌
肺呼吸部的结构变化规律
呼吸性细 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管壁
上皮
不完整 有肺泡开口 管壁四周均有 肺泡开口
单层柱状 单层立方 单层立方
几个肺泡共同 开口
多面形囊泡
实用文档
肺泡上皮 肺泡上皮
平滑肌 薄层
少量 结节状 膨大 无

4.肺泡:
薄壁半球形囊泡,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1)肺泡上皮 (2)肺泡隔 (3)肺泡孔 (4)气血屏障
实用文档
(1)肺泡上皮: 组成: ❖ Ⅰ型肺泡细胞 ❖ Ⅱ型肺泡细胞
实用文档
(1)肺泡上皮:
❖Ⅰ型肺泡细胞 type I cells :
实用文档
(2)肺泡隔:
•肺泡之间薄层CT. •主要有连续毛细血管
丰富弹性纤维、 成纤维细胞、 浆细胞 肺巨噬细胞、 肥大细胞、 淋巴管和神经纤维
实用文档
• 肺巨噬细胞:
来源:单核细胞演化 分布:肺间质、
肺泡隔及肺泡腔内 功能:吞噬、
免疫 分泌功能 ➢尘细胞、心衰细胞
实用文档
(3)肺泡孔:
•肺泡间气体流通的小孔 •均衡各肺泡内气体含量 •侧支通气,防止肺泡萎缩 •感染时可通过肺泡孔蔓延
• 形成表面活性物质 可分化为Ⅰ型细胞
实用文档
肺泡上皮细胞
形状 胞质特点
功能
I型肺 扁平 泡C
II型 圆 肺泡 立方 C
吞饮小泡 覆盖肺泡95%的表面 积,利于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呼吸道(组织胚胎学课件)

呼吸系统—呼吸道(组织胚胎学课件)
顶部胞质充满黏原颗粒。
功能:分泌的黏液能黏附气
体中的尘埃颗粒、细菌和溶 解有害物质,参与形成黏膜 表面的黏液屏障。
光镜图
电镜图
02 气管黏膜
刷细胞
形态:柱状,游离面有微绒毛。 功能:未定。细胞基部与感觉神
经末梢形成突触,故认为其可能 具有感受刺激的功能。
刷细胞
02 气管黏膜
基细胞
形态:锥体形,细胞矮小,位于
✓ 嗅上皮--假复层柱状上皮
A.嗅细胞(双极神经元)
B.支持细胞
C.基细胞
A
✓ 固有层--富含血管
C
D.嗅腺(浆液性)
E.嗅神经


B


D
E


嗅部黏膜模式图
03 嗅部
(1)嗅上皮--假复层柱状上皮
嗅毛
✓ 嗅细胞
嗅泡
• 形态:树突末端膨大成球状嗅泡,嗅泡发
出嗅毛,嗅毛是嗅觉感受器,可感受刺激。 树突
(2)固有层:细密的CT
含较多弹性纤维,常见淋巴组织、浆 细胞、肥大细胞等。 浆细胞能合成分泌IgA,与黏膜上皮 分泌片结合形成分泌性免疫球蛋白, 在管腔内发挥免疫防御功能。
03 气管黏膜下层
黏膜下层:疏松CT
•混合性腺→粘液,溶菌酶 •淋巴组织→SIgA
气管腺
04 气管外膜
•疏松CT + “C”
1 2
3
03 气管的高倍镜形态
高倍镜: 1. 黏膜层: (1)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 (2)固有层内有很多淋巴细胞、 和小血管,可见腺导管。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固有层
03 气管的高倍镜形态
高倍镜: 2. 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 组成,与固有层和外膜无明显 分界,内有较多的混合性腺。

9呼吸系统-祝彼得 组织学与胚胎学(组胚)

9呼吸系统-祝彼得 组织学与胚胎学(组胚)

肺泡光镜像ຫໍສະໝຸດ 板层小体图18 Ⅱ型肺泡 细胞和板层小体 电镜像
图 肺 泡 模 式 图
19
图20
肺内毛细血管光镜像 (卡红明胶注射)
图21
肺内弹性纤维光镜像
(弹性染色)
图22
肺巨噬细胞电镜像(左:不吸烟者 右:吸烟者)
图23
肺泡隔和气-血屏障模式图
肺泡
II型肺泡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3) 肺泡孔(alveolar pore) (不要求) 相邻肺泡之间的小孔,
软骨
混合性腺
外膜
混合性腺
平滑肌
气管模式图
气管壁光镜像
气管黏膜(左)和混合性腺(右)光镜像
软骨 平滑肌 动脉 毛细血管
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静 脉
肺泡囊 肺泡 图7 肺小叶模式图

小 支 气 管 光 镜 像
图13
(respiratory bronchiole):单层立方上皮,
4、肺泡(pulmonary alveoli):
半球形小囊,由单层肺泡上皮组成 (1)肺泡上皮 Ⅰ型肺泡细胞 扁平宽大;参与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 图15-17
图18
Ⅱ型肺泡细胞 圆或立方形;分泌表面活性物质,降
低肺泡表面张力,
(2)肺泡隔
肺实质: 支气管树 + 肺泡
导 气 部
呼 吸 部 换 气 部
肺叶支气管----小支气管 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 )
二、肺实质 (一)导气部
1、叶支气管 - 小支气管: 图9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软骨 片、腺体渐减少;平滑肌纤维增多 2、细支气管(bronchiole): 图10 假复层或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 软骨片、腺体少或无;环行平滑肌明显

组胚呼吸系统的实训报告

组胚呼吸系统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呼吸系统组织结构的理解,掌握呼吸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提高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0月19日三、实训地点生物学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呼吸系统组织结构的观察2. 呼吸系统功能实验3. 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五、实训过程1. 呼吸系统组织结构的观察(1)观察肺泡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肺泡结构,观察肺泡壁的厚度、肺泡腔的形态以及肺泡间隔的特点。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肺泡壁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肺泡腔内充满气体,肺泡间隔薄而均匀。

(2)观察支气管结构观察支气管的横切面,观察支气管壁的组成,包括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支气管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构成,其中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富含血管和神经。

(3)观察鼻腔结构观察鼻腔的横切面,观察鼻腔黏膜的形态和结构。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鼻腔黏膜由黏膜层、黏膜下层和固有层构成,黏膜层富含腺体和血管。

2. 呼吸系统功能实验(1)肺活量测定使用肺活量计测定受试者的肺活量,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受试者的肺活量情况,为后续的健康评估提供依据。

(2)气体交换实验通过观察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气体交换是通过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膜实现的。

3. 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 呼吸系统组织结构复杂,具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有利于气体交换和呼吸调节。

-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壁薄,有利于气体通过。

- 呼吸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可以适应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六、实训心得通过本次实训,我收获颇丰,主要有以下几点:1. 加深了对呼吸系统组织结构的理解,认识到呼吸系统在人体生理功能中的重要性。

2. 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肺活量计等实验仪器。

3. 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与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组织与胚胎学---呼吸系统

组织与胚胎学---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功能•从鼻腔到肺终末细支气管主要是输送气体、温暖和净化空气,鼻还有嗅觉功能,喉与发音有关•肺内呼吸性细支气管到肺泡主要进行气体交换•肺参与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与代谢过程鼻咽喉气管肺respiratory system1.鼻腔 nasal cavity以骨、软骨为支架,鼻腔内表面衬以黏膜。

黏膜包括上皮和固有层。

分为以下三部分:1.前庭部( vestibular region) 为鼻腔入口处的膨大部,表面有鼻毛,可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和异物。

黏膜与鼻孔边缘的皮肤相连续。

上皮:鼻孔边缘是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向内逐渐过渡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固有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有毛囊、皮脂腺、血管、神经、浆液性腺和弥散性淋巴组织等。

2.呼吸部( respiratory region)面积较大,因毛细血管丰富,生活状态下黏膜呈粉红色。

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其间夹有许多杯状细胞。

固有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毛细血管和静脉丛,黏液腺、浆液腺和混合腺。

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包括以下几种细胞:➢嗅细胞( olfactory cell )➢支持细胞( sustentacular cell )➢基细胞( basal cell )固有层: 为薄层结缔组织,与深部骨膜相连续。

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淋巴管、神经、弥散性淋巴组织、浆液性嗅腺。

2. 气管和支气管trachea and bronchus两者结构相似,管壁由内向外为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

1. 黏膜( mucosa)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柱状细胞(ciliated cell)➢杯状细胞( goblet cell )➢基细胞( basal cell )➢刷细胞( brush cell)➢小颗粒细胞( small granule cell )固有层( lamina propria)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与上皮细胞之间有明显的基膜,内含较多的弹性纤维、弥散性淋巴组织、浆细胞等。

组胚——呼吸系统

组胚——呼吸系统

肺 泡 管
肺泡
(pulmonary alveolus pulmonary alveolus)
I型肺泡细胞
肺泡上皮
II型肺泡细胞 II型肺泡细胞
毛细血管
肺泡上皮
扁平细胞, I型肺泡细胞 扁平细胞,覆盖肺泡表面积 95%,有利于气血交换。 ,有利于气血交换。
Ⅱ型肺泡细胞 较少,立方或圆形胞质着色 较少,
肺内小支气管
小 支
软骨
气 管
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呼吸性细支气管
管壁不完整, 管壁不完整,有肺泡开口
肺泡管
相邻肺泡开口之间见结节 状膨大
肺泡
肺泡囊
几个肺泡共同开口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小叶
小支气管 呼吸性 细支气管 肺泡管
终末 细支气管
肺泡囊
呼吸性细支气管
浅,分泌表面活性物质,维持 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肺泡表面张力。 肺泡表面张力。
II型肺泡细胞 II型肺泡细胞
巨噬细胞 I型肺泡细胞
气血屏障
肺泡隔: 肺泡隔:肺泡间结缔组织 (alveolar septum) 大量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大量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维持肺泡形状,有利肺泡回缩 维持肺泡形状, 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气体交换 丰富的毛细血管: 尘细胞:吞噬, 尘细胞:吞噬,防御 (dust cell) 心衰细胞
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

透明软骨
软骨环
气管
气管的组织结构: 气管的组织结构: 粘 膜 粘膜下层 外 膜
气 管
一、气管壁的一般结构
粘膜
上皮: 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固有层: 固有层: CT(富含淋巴组织) (富含淋巴组织)

组织胚胎学:呼吸系统(精品)

组织胚胎学:呼吸系统(精品)


呼吸部:
呼吸细支气管(17-19级) 肺泡管(20-22级) 肺泡囊(23级) 肺泡(24级)
肺(Lung)
导气部
按功能分
呼吸部
叶支气管 段支气管 小支气管 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肺A,V
细支气管 肺 泡
肺小叶
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 分枝及肺泡;是肺的结 构单位;呈锥形,尖朝 向肺门,底朝向肺表面 ,小叶之间有结缔组织 间隔,在肺表面可见肺 小叶底部轮廓;每叶肺 有50-80个肺小叶。
1、呼吸性细支气管
呼吸部- 呼吸性细支气管
•管壁有肺泡开口 •单层立方上皮 •上皮下方有平滑肌
肺泡管
●管壁有许多肺泡
开口。 ●相邻肺泡开口之 间有结节状膨大.
3、呼吸部-肺泡囊
数个肺泡的共同开口, 单扁上皮。 无平滑肌,无结节状膨大。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4、呼吸部-肺泡
半球形的小囊,直径约 为200um,是肺进行气 体交换的部位。 肺泡壁很薄,由单层肺 泡上皮组成。 成人肺约有3-4亿个肺 泡
肺导气部
叶支气管-小支气管
管径变小、管壁变薄
上皮:假复纤毛柱状
杯状细胞:多 混合腺: 多 软骨片: 多 平滑肌: 少 少 少 少 多
叶支气管
GFR
小支气管
导气部-细支气管
管径<5mm ①上皮假纤柱-单纤柱.
②杯状细胞、腺体、软
骨片都逐渐减少或消失.
③环行平滑肌更为明显.
④黏膜常形成皱襞.
导气部-终末细支气管 ①单层柱状上皮 ②无杯状细胞 ③无腺体 ④无软骨 ⑤完整环形平滑肌 ⑥皱襞明显
Clara细胞: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上皮内 有无纤毛的柱状分泌细胞,顶部含有分泌颗粒, 分泌糖蛋白,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肺
二、肺
支气管树:主支气管以下反复分支管道
二、肺
支气管树:主支气管以下反复分支管道 肺叶Lobe of lung
二、肺
肺小叶:细支气管和其以下 的肺实质 锥形, 肺结构单位
二、肺
实质分: 导气部
叶、段支气管、 小支气管 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部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一、气管
1.黏膜mucosa:
• 固有层
细密结缔组织
弹性纤维丰富 含淋巴组织, 分泌sIgA
一、气管
2.黏膜下层Submucosa:
*疏松结缔组织 *含混合性腺 *与黏膜、外膜间分界 不清
一、气管
2.外膜adventitia:
主要含“C”透明软骨环
环缺口:弹性纤维
平滑肌束
可调节管径大小
软骨
混合性腺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十一章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学习要求

1、掌握气管的管壁结构特点。


2、掌握肺的分部及各自的功能。
3、掌握肺导气部的组成及其管壁变化
规律

4、掌握肺呼吸部的组成及功能特点。
概述
•组成— 鼻、咽、喉、气管、
支气管、肺
•功能
导气:鼻→肺的终末细支气管 气体交换:肺的呼吸性细支气 管→肺泡 嗅觉:鼻嗅部 发音:喉
(2)肺泡隔:
•肺泡之间薄层CT. •主要有连续毛细血管 丰富弹性纤维、 成纤维细胞、 浆细胞 肺巨噬细胞、 肥大细胞、 淋巴管和神经纤维
• 肺巨噬细胞:
来源:单核细胞演化 分布:肺间质、 肺泡隔及肺泡腔内 功能:吞噬、 免疫 分泌功能 尘细胞、心衰细胞
(3)肺泡孔:
•肺泡间气体流通的小孔 •均衡各肺泡内气体含量
及分泌颗粒(内含
板层小体)
• 形成表面活性物质 可分化为Ⅰ型细胞
肺泡上皮细胞
形状 胞质特点 功能
I型肺 扁平 泡C II型 圆 肺泡C 立方
吞饮小泡 覆盖肺泡95%的表面积, 利于气体交换 嗜锇性板 释放表面活性物质,降 层小体 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 肺泡大小
** I型肺泡C无增殖能力,
II型肺泡C增殖分化为I型肺泡C。
一、气管
管壁从内向外分:
黏膜mucosa
黏膜下层Submucosa 外膜adventitia
一、气管
1.黏膜mucosa
• 上皮
• 固有层
一、气管
1.黏膜mucosa
• 上皮
纤毛细胞 : 净化空气 杯状细胞 : 产生粘蛋白 刷细胞 : 功能不定 基细胞 : 干细胞 小颗粒细胞 : 产生5-羟色胺
几个肺泡共同 肺泡上皮 开口 多面形囊泡 肺泡上皮
薄层 少量 结节状 膨大 无 无
肺泡囊
肺泡
4.肺泡:
薄壁半球形囊泡,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1)肺泡上皮 (2)肺泡隔 (3)肺泡孔 (4)气血屏障
(1)肺泡上皮:
组成: Ⅰ型肺泡细胞 Ⅱ型肺泡细胞
(1)肺泡上皮:
Ⅰ型肺泡细胞 type I cells :
肺的呼吸部
终末细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管
· 管壁有少量肺泡开口 · 单层立方 · 上皮下方有平滑肌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管壁有大量肺泡开口 •单层立方,扁平 •平滑肌 结节状膨大
肺泡囊
无平滑肌
肺呼吸部的结构变化规律
管壁 上皮 平滑肌
呼吸性细 支气管 肺泡管
不完整 单层柱状 有肺泡开口 单层立方 管壁四周均有 单层立方 肺泡开口
(一)肺导气部:
叶支气管
段支气管
导 气 小支气管 部
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 气管 呼吸性细支 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呼 吸 部
(一)肺导气部:
1.叶至小支气管:
管壁结构与主支气管 相似,较薄. 特点: 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 上皮 杯状细胞、腺渐少 软骨呈片状, 平滑肌增多
2. 细支气管和终末性细支管:
外膜
混合性腺
平滑肌
气管模式图
主支气管
管壁结构与气管相似,随着分支,管 腔变小,管壁变薄,三层分界不明显。
环状软骨逐渐变为不规则的软骨片,
平滑肌逐渐增多,呈螺旋形排列
二、肺
• 浆膜:胸膜脏层 • 肺实质: 肺叶、肺段支气管 小支气管 导气部 细支气管 肺 终末细支气管 小 呼吸性细支气管 呼吸部 叶 肺泡管 肺泡囊 (换气部) 肺泡 • 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等
3.肺泡囊
4.肺泡
1.呼吸性细支气管:
管壁有肺泡开口
单层立方上皮
结缔组织内有 少量平滑肌
2.肺泡管:
管壁有大量肺泡开口
残留管壁 在相邻肺泡间 呈结节状膨大 膨大表面单立或单扁
内有平滑肌断面
3.肺泡囊:
缺乏管壁结构 是多个肺泡共同开口 形成的囊腔 相邻肺泡间无平滑肌 无结节状膨大
•侧支通气,防止肺泡萎缩
•感染时可通过肺泡孔蔓延
(4)气血屏障:
是肺泡内气体和血液内
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
组成: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层
Ⅰ型肺泡细胞与基膜
薄层结缔组织
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
CO2
外界气体需经哪些结构到达肺泡隔上的毛 细血管?
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肺 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气 血屏障→毛细血管
• 胞体扁平,覆盖肺泡 表面绝大部分 胞质内含较多小泡 (吞饮微小尘粒 和表面活性物质)
•参与构成气血屏障
(1)肺泡上皮:
Ⅱ型肺泡细胞 type II cells:
• LM:胞体较小,
立方形或圆形,
色浅
(1)肺泡上皮:
Ⅱ型肺泡细胞 type II cells:
EM:表面微绒毛、内富
含线粒体和溶酶体
终末细支气管:
管壁结构特点
上皮—单层柱状上皮 杯状细胞 腺体 完全消失 软骨片 平滑肌成完整环行
导气部管壁的结构变化规律
区别 小支气管 细支气管 厚 多 多 多 渐少 渐少 渐少 终末细支 薄 无 无 无
管壁
杯状细胞 气管腺 软骨片 平滑肌

渐多
完整环行
(二)肺呼吸部:
1.呼吸性细支
2.肺泡管
细支气管bronchiole
管壁薄 管壁结构特点 假复纤→单纤 杯状细胞 腺体 软骨片 少 消失
平滑肌增多
终末细支气管:
管壁更薄,内径0.5mm
上皮内含克拉拉细胞
*柱状 *游离面圆顶状凸向管腔 *顶部胞质内有较多低电 子密度的分泌颗粒.分泌 类表面活性物质,形成 保护膜(含蛋白水解 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