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

合集下载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一场在1917年俄罗斯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

这场革命对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彻底改变了俄罗斯的政治格局,也对全球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事件经过以及所带来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讨论俄国十月革命。

一、历史背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之前,俄罗斯正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下的社会动荡时期。

19世纪末,俄国逐渐成为工业化国家,工人阶级和农民开始觉醒,并对沙皇政权的专制统治感到不满。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在军事、经济和政治等方面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加剧了人民不满的情绪。

这些持续积累的不满与愤慨最终导致了革命的爆发。

二、事件经过俄国十月革命最重要的事件发生在1917年10月25日,也被称为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

当天,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士兵和海军水手组成的红色卫队占领了彼得格勒市政府大楼和其他重要政府机构。

在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的领导下,俄国全境逐渐落入革命者掌控之中。

这场武装起义使得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政权,苏维埃政府成立,标志着十月革命的胜利。

三、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俄罗斯本土,而是波及到了全世界。

在俄国本土,革命结束了沙皇制度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得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所有,实现了工人和农民的权益保护。

然而,革命后的俄罗斯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经济崩溃、政治动荡和内外敌对势力的威胁。

在国际上,俄国十月革命鼓舞了世界各地广大工人阶级和被压迫群体,成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这场革命对于近代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同时,俄国十月革命也引发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冲突与对抗,给世界局势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总结起来,俄国十月革命是一场在俄罗斯爆发的重大政治事件,它的发生背景、事件经过以及所产生的影响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场革命不仅彻底改变了俄罗斯的政治格局,也对全球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月革命名词解释

十月革命名词解释

十月革命名词解释十月革命,也称俄国十月革命或苏维埃革命,是指1917年10月(按照当时的俄国革命历法,即9月25日)在俄国首都莫斯科革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也是第一次社会革命。

主要是俄国工人、农民、兵役人员和其他普通平民的政治觉醒和社会主义思想火花,通过游行、罢工、暴动和抗争,终于结束了沙皇制度的残酷统治,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

十月革命的起源,可以从俄国社会结构和历史文化的发展中追溯。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俄国的社会变革和工业革命令人叹为观止,也为俄国社会分层而带来了无穷可能。

伴随着传统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崩溃,工农阶级、小资产家庭和其他阶层开始探索新的社会机制。

他们致力于引进更具民主性质的政治更替和社会变革,让广大劳动力得以更为公平的分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推动十月革命发动的主要力量有左翼苏维埃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俄国共产党以及其他劳动运动组织,这些组织在整个革命运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十月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在另一场著名的十一月革命(也称苏维埃十一月革命)中,右翼范畴被推翻,为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苏维埃共和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当今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苏维埃革命的激进性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提醒了我们要保持对公正和正义的追求,警醒我们要不断推进社会制度的变革,为达到社会公正与正义而努力。

总之,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它改变了俄国的社会结构,也深深影响了世界。

十月革命不仅几乎改变了俄罗斯的历史,也给世界带来了新的政治理念和社会改革,为今天的全球社会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国有一千多万人被拉去当兵,伤亡数百万人。 前线很多士兵没有鞋子,甚至几个人共用一枝枪。 国内大片耕地荒芜,工厂倒闭,物价飞涨,食物 极度短缺,首都彼得格勒有一天甚至连一个面包 都买不到。 (三)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濒于崩溃。
(四)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包括民 族矛盾,阶级矛盾等。俄国民众简单地为了“面 包”而战。



十月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 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 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 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 毛泽东在1949年写了一段这样的论述:“十月 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 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 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 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 论。”


客观: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 发展迅速,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 段。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一位 俄国画家在1920年画的《布尔什维克》 主观: 俄国无产阶级的力量随着资本主义 的发展不断壮大。有成熟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制定正确的革命策略。俄国无产阶级还有革命的 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贫困农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 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 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 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 主义世界。 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 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 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 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1923年,该舰改为练习舰。在苏联卫国战争中, 当法西斯德国进攻列宁格勒时,舰上的9门主炮被拆 卸下来,部署在城市外围,组成“波罗的海舰队独 立特种炮兵连”,扼守防地。第10门主炮及指挥员 和炮兵班留在舰上迎战。后在危急关头,“阿芙乐 尔号”巡洋舰自沉于港湾中,战争后期它被打捞上 来,并于1944年修复。从1948年11月起,它作为十 月革命的纪念物和中央军事博物馆分馆,永久地停 泊在列宁格勒市内的涅瓦河畔,供人们参观、瞻仰。 该舰于1927年获红旗勋章,1968年获十月革命 勋章。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2、1917 年8月,制 定武装起义 方针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 皇政府反对人民的政策,企图扑灭 国内的革命。
二、十月革命的经过
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 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 2、胜利: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
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1、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
背景
沙俄因参加“一战”而造 成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主要矛盾: 人民大众---沙皇专制统 治
结果
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两个政权并存
两个政权 工人士兵苏维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917年3月,“二月革命”
1、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三、革命的意义
1、性质: 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影响(意义)
(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 主义革命。
(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 人民的解放斗争。
(4)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5)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今天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工人、士兵向冬宫进攻
攻打冬宫
3、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 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 主席。
4、苏维埃政府的措施:
A、政治上 B、经济上 C、外交上 5、迁都:彼得格勒 莫斯科
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11月(俄历十月) •领导者:列宁
列宁亲自指挥十月革命
斯莫尔尼宫
斯莫尔尼宫是一座外观典雅的三层巴洛克式建筑,极其豪华。其部 分房屋曾是寄宿学校,但由于修道院的楼舍不适合作教室用而迁出。 这座学校是19世纪初受叶卡捷琳娜二世命令而建的贵族女子学校。 1917年十月革命武装起义的日子里,列宁把革命指挥部设在斯莫尔 尼宫。10月25日(旧历),在这里发表了苏维埃政权的成立宣言。直 到1918年首都迁到莫斯科为止,这里一直是苏维埃政权的中心。
1、根本原因:两大对立阶级力量对比势均力敌 2、广大工农群众过去长期生活在沙皇专制统治之 下,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3、二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党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 迫害,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 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权利被资产阶 级临时政府窃取。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在布尔什维克党彼
十月 革命
( 社 会 主 义 ) 无 产 阶 级 专 政
二月革命倒沙皇
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事件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
5、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革命后,代表工人阶级 的布尔什维克党开始要掌握 政权。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苏维埃政府——人民委 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政策
政治上:建立了新型无产阶级政权。 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 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 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 次世界大战。
3、七月流血事件
原因: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引起人民强烈不满。7月俄军在前线惨败。
影响:临时政府开始大肆搜捕和杀害布 尔什维克党人;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 束,和平夺权已不可能。

俄国十月革命过程简要概括

俄国十月革命过程简要概括

俄国十月革命过程简要概括
俄国十月革命是在1917年10月(根据历法为11月)发生的一场重要的政治革命事件,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

以下是对十月革命过程的简要概括:
1.背景:十月革命是在俄国历经一系列政治和社会动荡后发生的。

在1917年的二月革命中,沙皇尼古拉二世被推翻,形成了一个
临时政府。

然而,临时政府面临许多问题,如战争、经济危机
和社会不满,使得局势进一步动荡。

2.布尔什维克党的崛起:布尔什维克党是一个由弗拉基米尔·列宁
领导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党派,致力于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
社会主义。

他们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尤其是在工人、农民和士
兵中间。

3.二次革命:随着时间的推移,临时政府的权威逐渐削弱,同时
布尔什维克党的影响力不断增加。

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
党发动了对临时政府的武装起义。

他们占领了重要的政府机构
和军事基地,并掌握了政权。

4.争夺权力: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即
工人、士兵和农民的代表组成的政府形式。

临时政府被推翻,
列宁成为苏维埃政权的领导人。

5.影响与后续发展:十月革命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在随后几十年里对世
界政治、经济和军事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对十月革命过程的简要概括,实际情况和事件的细节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针对十月革命的研究和分析在历史学领域有着广泛的深入探讨。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在1917年10月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一场重大政治变革。

这场革命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背景、经过和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俄国十月革命。

一、背景1. 俄国沙皇制度的弊端俄国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沙皇制度已经日益落后,严重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

沙皇专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加剧了广大劳动人民的不满情绪。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俄国带来了沉重的冲击,不仅造成了巨大人员和物质损失,还进一步暴露了沙皇制度的腐败和无能。

战争对俄国社会经济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生活的恶化,激起了广泛的不满情绪。

二、经过1. 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是俄国革命的先导阶段,发生在1917年,并推翻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统治。

这场革命由工人和士兵发动,抗议食品短缺、军事失败和沙皇政权的腐败。

经过广泛的示威抗议和武装起义,最终沙皇政权倒台,成立了临时政府。

2. 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0月25日至11月7日,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一场全国范围内的革命。

通过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和士兵委员会的组织和行动,他们占据了重要的政府机构、电报局和铁路交通等关键地点。

最终,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革命成功,推翻了临时政府,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三、影响1. 俄国内部变革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实行社会主义革命。

他们通过土地改革、国有化、工人控制工厂等一系列政策,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压迫,推动了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2. 国际影响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场革命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的来临。

它对其他国家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的鼓舞和影响。

许多国家的无产阶级群众纷纷起来,争取社会主义革命,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3.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月革命介绍资料

十月革命介绍资料

十月革命介绍资料
俄国十月革命,又称红色十月、十月起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或布尔什维克革命,获胜的苏联红军一方称之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1917年俄国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

因发生在俄国历法(儒略历)1917年10月25日(公元1917年11月7日),故称“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是经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

革命推翻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俄罗斯共和国),为1918年—1920年的苏俄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奠定开端。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胜利前进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列宁在苏俄的成功探索是 一次改革吗?是创新?它与俄国 1861改革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列宁在苏俄的成功探索带给我们什 么有益的启示?
• 1.改革和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 2.改革应遵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

•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政策要符合国 情;
思考:类似列宁新经济政策的 例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中有哪些过程?
(2)材料三、四中,苏俄和美国为摆脱困境各进行什么措施?各特点是什么?
1、措施:①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②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2、特点:①新经济政策:尝试用市场手段发展生产力。
②罗斯福新政:加强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干预和管理
(3)从上述材料中,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①面对困境,应适时作出调整; ②社会主义既有市场也有计划,凡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都 是社会主义的。
一场新革命的爆发在所难免!
●看一看:下面两幅插图
攻占冬宫
图一
图二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说一说:图一“巡洋舰”的名称?与图二相关的历
史事件是?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是起义开始的信号, 标志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一、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笔记
(1)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
(3)特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作用:尝试用市场手段发展生产力
优点: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把社会主义同市场、 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有利于俄国进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 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P5
1921年3月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2、新经济政策
(1)时间: 1921年 (2)内容:
农业:推行粮食税,余粮归农民自由支配 工业: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允许国内外的资本家经营 商品贸易: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
(3)特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作用:试用市场手段发展生产力
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
好……”邓小平认为列宁比较好的“思路”是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进行十月革命
C.实行赫鲁晓夫模式 D.实行斯大林模式
5。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新”在
A.把社会主义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联系起来
B.实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C.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
(2)领导者:列宁 (3)性质: 社会主义革命
(4)结果: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5)意义:1、对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使俄国走上了独特的实现现代化的道路;2、对世界:打破了资 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3、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1、.(2011莱芜)(11分)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面积辽阔,资源丰富。曾在经济建设和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巨大 成就。但建国七十余年后,在没有内战和外敌入侵的情况下自行 解体,令世人震惊与沉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份
1921
1923
1925
粮食产量(亿普特)23.13
“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列宁
退一步: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在一定
的限度内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进第一步:扭转经济崩溃的局面,
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进第二步:公有制战胜私有制,完
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 1921—1922年收购粮食3800万担。 • 1925—1926年收购8900万担。 • 1925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战前的水平。 • 1921—1924年国有大工业总产量增长了
发挥了重大威力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和平时期再也无法 推行,农民们普遍抗粮不交,粮食的征收不得不动用军队才能 完成。农民与工人的罢工活动甚至矛头指向了苏维埃政权。发 生在坦波夫的叛乱席卷了全国,甚至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喀 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共产党的苏维埃”参 与叛乱。
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 的探索?
第1课时 俄国十月革命
考点: 1、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 其重大意义。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所做的探索。
一、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
1、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
2、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没有解决俄国 的社会矛盾。(工兵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 个政权并存)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确 立了将民主革命推进至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帮助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挺过了 国内战争的危机。鉴于该政策取得的成功,在1920年底俄国国 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但没有收缩, 却反而被加强。
而此时的俄国已因多年的战争而民穷财尽,1921年的重工 业产量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20%,1918年至1920年,彼得格 勒失去的75%的人口,莫斯科减少了50%。7年的战争加之严 重的干旱造成了巨大的灾荒,全俄约300万人至1000万人饿死。
一倍,保存了工人的基干力量。 • 1925年,社会主义成分在整个工业中占
到81%,资本主义成分受到排挤。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2、新经济政策(1921年)
笔记
(1)时间:1921年
(2)内容:
农业:推行粮食税,余粮归农民自由支配
工业: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允许国内外的资本家经营
商品贸易: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 P5
①英国宪章运动②法国巴黎公社成立③俄国十月革命④美国南 北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从世界历史上看,社会主义第一次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 理想到现实巨大飞跃的重大事件是
A.巴黎公社成立 B.俄国十月革命 C.“苏联”成立 D.宪章运动
4.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
34.55
44.24
导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有 什么显著特点? (3分)
1、新经济政策。(1分)
2、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 品经济。(2分)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为摆脱困境各进行了什 么改革?其影响有何共同点?
1、改革:俄1861年改革(俄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 2、共同点: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一国两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常考点: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
中考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实践(十月革命从理想变成现实)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2.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伟大实践——巴黎公社 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十月革命,苏俄的成 立 4.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新经济政策 1.内容与判断 2.改革史
1.以下对《共产党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的发表,标志郑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 伟大著作
C。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D。成为各国革命运动的思想武器 2.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的诞 生,它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下列事件中,实践了这一 思想的是 【 】
目标导学答案:
1、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 2、列宁 3、冬宫;彼得格勒;列宁;人民委员会;社会主义;
4、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现代化;落后国家;20
5、国内外反革命势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维埃政权 6、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国民经济恢 复;社会主义;市场;商品货币;资本主义;社会主 义;小农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原因:由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
(2)特点:一切国有化,由国家统一分配 (3)作用和局限:
优点: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财力、物力,帮助苏维埃政 权度过了难关,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局限:打击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结果造成社会的 不稳定和生产的下降。1921年春,苏俄发生了严重 的经济政治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