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得到什么信息?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社会状况 1经济状况:(1)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 府实行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 济有了一定发展。(2) 经济相对落后;a 农业为主;b资本主义薄弱;c对外国资本 依赖性大(3)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材料二:在俄国统治者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恫吓、束 缚和监视。用皮条编成的两米长的皮鞭,只需一鞭即可使人皮开肉 绽,于是成了沙皇统治威严的象征。……世纪之交的俄国农民的生 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营业税,尤其是对酒类的税收 简直成了令人窒息的重负,因为农民们就是靠饮酒才使自己得到点 安慰的。
2政治状况(1)俄国也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沙皇专制(3)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 锐。
3社会条件: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为革命 创造了有利时机。 4国际条件: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大多卷入战争, 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总结 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 物质前提: 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 发展落后: 经济上:农业国,
(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战 时 共 产 内 主 容 义 政 策 的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把大中企业收归国有 2、工业: 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3、交换和流通方面: 一切生活必需品由 国家集中分配 4、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 则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 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 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20世纪初俄国的冶金工厂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条件
1、客观条件:
(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2)政治条件: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3)社会条件: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2、主观条件:革命力量强大
封建双重压迫,有很强的革命性
(1)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无产阶级受资本主义,
(2)有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时间 1918——1921年 背景 残酷的战争,经济严重困 难,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目的 ①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 中起来保证战争的需要②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或 模式
1921——1927年 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工农联盟濒临破裂 ①直接目的是解决经济 困难和政治危机②探索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或模式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条件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 1、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
2、《四月提纲》发表——指明俄国革命的方向
2、《四月提纲》发表
(1)背景原因: ①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②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 地和面包,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2)时间地点:1917年4月、彼得格勒 (3)内容: ①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 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②他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 取得政权。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红色十月”是前苏联辉煌时代的标志, 以“红色”和“十月”命名的商品或 活动不胜枚举。“红色十月”巧克力 如今仍是俄罗斯最畅销的本土品牌之 一,其厂址依然位于克里姆林宫附近。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 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 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 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 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 国的1/8,英国的1/5,法国的1/4。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 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 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 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约10亿卢布,控制了俄国工业 中最重要的部门。
后者列宁等 后者有组织有准备 后者《四月提纲》
指导纲领: 前者没有;
结果:
前者两种政权; 后者社会主义国家
四、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1、性质:由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对人类历史 打破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是人类历史上第一 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对世界
实质 在组织社会主义经济中, 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或 实行排斥商品货币关系, 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 特点 利用军事行政手段,直接 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 过渡到社会主义 到社会主义
• 2、苏联的成立: • ①成立的时间②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③1924年宪法④ 俄国国名的变化
评 价
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
一方面: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 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 保障军事胜利。 另一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 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随着国内战争的 结束,这些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宿,反而进 一步加强,结果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生产的 下降,1921年春,苏俄发生了严重的经济政 治危机。
活是十分贫苦的。1861年获得解放以后,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
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
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的 1/3)。——《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
广大农民同地主阶级、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 俄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 人民不得不奋起反抗,以求生存。
wk.baidu.com
冬宫,俄国沙皇的宫殿,在圣彼得堡,始建于18世纪中叶。 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设于此。
思考:二月革命跟十月革命有什么不同?
性质: 前者——带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后者 ——社会主义革命 目标:“面包、停止战争” ; 后者建立社会主义
领导者: 前者工人士兵;
组织性: 前者自发;
联系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及其评价
•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 • 1、新经济政策: • ①原因:a由于经济破坏和战时政策导致经济危机b经济 危机引起政治危机c战时政策已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 • ②内容:农业、工业、流通、分配 ③意义:3点 • 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①新经济政策的产生有其社会经济 原因,但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这一规律 决定的②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恢复、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 交换,主要“新”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 产,它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③新经济政策反映 了在苏联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 规律,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 法。它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是一 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材料三: 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 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 和痛苦 ——列宁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 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 而不发 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群众游行示威 ——列宁 材料中所说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它给俄国带 来什么的影响? 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为革命创造了有利时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皇俄国的落后与腐朽充分暴 露了出来,加深了人民群众的痛苦和不满。
•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背景
a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b被推翻的地主资产阶级发动叛乱; c广大人民要求和平、土地; d帝国主义干涉
二、巩固苏维埃政权
改造旧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新生的苏 政治上: 维埃国家制度
外交上: 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结束同德
措 施
奥集团的交战状态,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军事上: 组建红军,粉碎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的 进攻 (1)剥夺剥削者政策:建立社会主义经 经济上: 济制度,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 国有;在农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将土地分给农民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 农 无代价征收农民的余 粮 业 容 工 把大中企业收归国有 业 流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通 分 强制劳动;国家集中 配 分配(实物配给制)
新经济政策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 余粮收集制
允许外国和本国资本家 经营中小企业 从产品交换到允许自由 贸易 实行按劳分配
• 拓展二: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 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 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 局面 (3)对俄国 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五、俄国革命的特点
◆在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革命胜利 ◆走的是由城市扩展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 ◆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夺权
攻打冬宫
工人、士兵向冬宫进攻
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午夜,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 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临时 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于1917年 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21时45分,投入革命阵营的该舰官兵按 照列宁的起义计划,用炮声发出进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信号, 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作为革命纪 为十月革命的胜利立下功勋。 念物,现停在圣彼得堡市内的涅瓦河畔。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条件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 1、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
2、《四月提纲》发表——指明俄国革命的方向
3、7月流血事件——导火线
4、确定武装起义的方针
(1)1917年8月,布尔什维克党召开代表大 会,通过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夺取国家权 力的决议。
(2)10月提出了在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 议,加紧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提出“全部 政权归苏维埃”,作为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的口号。
(3)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农民。 (4)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和伟大的导师。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沙俄因参加“一战”而造 ⑴背景: 成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 主要矛盾: 人民大众---沙皇专制统治
(1)二月革命
⑵性质: ⑶结果: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沙皇专 制制度,罗曼 诺夫王朝灭亡 两个政权并存
1916年底,前线俄军尚有20多万 士兵连步枪都没有,只能几个人合用 一枝。1917年春,全国男性劳动力中 已有近一半被强征入伍,使得农田荒 芜、交通不畅,造成粮食供应紧张, 首都彼得格勒底存粮只够维持一个月。 沙皇政府在战场上频吃败仗,在国内 危机四伏。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1经济状况:(1)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实行农 奴制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2) 经济相对落后;a农业为主;b资本主义薄弱;c对外国 资本依赖性大(3)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政治上:沙皇专制
• 社会矛盾: 复杂、交织 • 一战影响: 加剧社会矛盾
客 观 条 件
材料四: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 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多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 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的1/3) ——王斯德主编的《世界现代史》
俄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 级的矛盾 俄国无产阶级随着工业发展 不断壮大,身受资本主义和 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 的无产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 性。1903年,建立了俄国无 产阶级政党,并经过革命的 曲折探索逐渐走向成熟。
穷人在施粥棚内勉强果腹 上流社会举行的豪华酒宴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1经济状况:(1)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实 行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 定发展。(2) 经济相对落后;a农业为主;b资 本主义薄弱;c对外国资本依赖性大(3)社会 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政治状况:
(1)俄国也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沙皇专制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条件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 1、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
2、《四月提纲》发表——指明俄国革命的方向
3、7月流血事件——导火线 4、确定武装起义的方针 5、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917年11月6日)
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 行沙皇的内外政策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 的方针策略 (4)、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社会矛盾复杂尖锐是根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