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大计知识点整理

浙江大学大计知识点整理
浙江大学大计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计算机由五部分构成:输入、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出

2.计算机三个子系统:处理器子系统、存储器子系统、输入输出子系统

3.输入输出通常被称为人机交互

4.哈佛结构将数据和程序分开存放

5。程序存储原理:程序被要求在执行前存放在存储器中,还要求程序和数据采用同样的存储格式

6.计算机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的

①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处理器系统(主机)、存储器系统、外部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②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A.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编程语言/计算机语言系统、工具软件)、

B.应用软件

7.计算机硬件史

①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

②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

③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IC)

④第四代计算机(微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

8.计算机的类型

①巨型计算机(超级计算机)

②大型计算机

③小型计算机

④微型计算机

9.硬件的三个子系统

计算机三个子系统:处理器子系统、存储器子系统、输入输出子系统

存储器子系统:存储数据、程序和参与运行程序

10.计算机软件

11.计算机如何运行

事实上,只要通电启动,机器就开始执行程序,直到关机为止

计算机通电后,CPU执行启动程序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其基本任务就是把存放在磁盘中的操作系统调入内存执行,此后将在操作系统的管理下直接操控计算机的硬件。12.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为需要者提供特定的信息,支持用户迅速、有效地输入、存储、处理和获取信息。

信息系统有以下6个要素:

①硬件

②软件

③数据/信息

④用户

⑤过程

⑥通信

13.HTML:制作web的超文本置标语言

14.web浏览器为用户访问因特网提供了简单的方法,该系统基于超文本技术。

超文本(Hypertext)还包括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其他数据。

15.计算机互联形成了网络,主要目的是资源共享。

第二章

1.数据的表示形式除了传统数字外,还有图形、文本等其他非数字形式

2.在计算机中,数据是以数字表示的,有两种形式:

①可以直接进行数学运算的数制②用来表示对象属性的码制

3.正数的反码是它的原码,负数的反码最高位(符号位)为1,其余各位按位求反

正数的补码等于它的原码,负数的补码等于它的反码加1

4.定点数和浮点数

①定点纯小数把小数点固定在数值部分最高位的左边

②定点纯整数把小数点固定在数值部分最低位的右边

③浮点数分为阶码和尾数两部分,阶码表示小数点在该数中的位置

5.编码和文本

①基础文本编码是ASCⅡ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适用于英文,有两种形式:七位码(标准)和八位码(完整)

②Unicode码是能表示世界上各种语言文字、符号的编码

③计算机的基本信息单位为字节,1字节有八个二进制位

6.逻辑运算和门电路

①1为真,0为假

②基本逻辑关系P30(计算)与、或、非、异或

“与”相当于相乘

“或”只要有1即结果为1,否则为0

“异或”两边相同为0,不同为1

第三章

1.连接计算机三个子系统的是总线(bus),总线由CPU控制(内部总线)

外部总线连接外部设备与主机,且是“系统”级的,因此也称为系统总线。

USB(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总线标准,也是一种接口技术,是一种基于串行数据的传输模式,使用4线结构,最多可连接127个设备。

处理器系统

2.中央处理器(CPU)包括

①运算器(ALU)

②控制器:中央控制单元,负责指令读取、解释、执行

③寄存器组:CPU内部的一些变量

3.处理器的结构模型

(1)内部总线

内部三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地址总线

①数据总线传输数据,包括程序代码和运算需要和产生的数据

②控制总线发出信号确定数据总线上的数据传输的方向

③地址总线上的信号是输入/输出接口的地址或者存储器的单元地址

(2)处理器的组成

处理器可分为五部分:

①运算器: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电路部件

②数据寄存器:存放运算器执行运算所需的数据。数据在执行运算前已经被存入其中。

③指令代码寄存器:存放处理器执行操作需要的指令代码。指令也是二进制码,指令代码存放在指令代码寄存器中,控制电路的输入。

④控制电路:对指令代码进行译码并产生运算器执行运算的信号,发出到存储器进行数据读/写的信号及其他各种控制信号

⑤地址电路:负责产生并输出地址信号,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指定存储器或者外部设备进行相关的数据传输操作。

4.处理器的技术指标

①主频:CPU运行速度的参数

②字长:处理器一次能够处理的最大二进制数的位数

③协处理器

④内部高速缓存器(cache)

⑤集成度

5.两种处理器系统

①CISC 复杂指令集计算机

②RISC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存储器系统

(存储器的一个重要特征:数据的无限可复制性)

6.内存(主存)有两种

(1)RAM(随机存储器):分为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

DRAM的芯片集成度高,存取速度较SRAM较慢

(2)ROM(只读存储器)

存储的数据不会因断电而丢失。BIOS被保存在ROM中

ROM有多种:①一次性写入的不可改写的PROM

②可擦除的ROM(EPROM,通过紫外线将ROM数据擦除,重新写入新数据)

③EEPROM(电可擦除ROM),闪存为一种EEPROM

7.外存(辅存)

按介质分有磁盘、光盘和半导体的固态存储器

(1)磁盘

磁盘上的磁道是同心圆结构,数据存储在磁道上。盘片又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型的区域,程序代码和数据以扇区为存储单位。

(2)光盘

①光盘的凹坑使反射光方向改变,反射信号很小,因此该状态作为数据为0;激光射在空白处,得到全反射,其状态为数据1

②类型

CD-ROM 只读光盘

CD-R 一次性写入光盘

CD-RW可重写光盘

DVD-ROM 通用DVD

DVD-R 仅能写一次

DVD-RAM 可重复使用

(3)固态存储器

SSD固态硬盘,是一种闪存,为全电路结构

8.存储器的主辅结构

主辅结构存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程序和数据存储在外存中,被执行的程序和数据从外存中调入内存运行,运行结束,程序和数据被重新存入外存。

虚拟内存:在硬盘上开辟一个区域来“模拟内存”,其结构与内存相同。

输入/输出(I/O)系统(人机交互系统)

9.I/O操作都是在主机的控制下,由外部设备(外设)完成的,外设与主机之间是通过接口和总线连接的。

10.端口

PC主要有五种端口:键盘端口、鼠标端口、并行端口、串行端口、USB端口

11.并行和串行

外设与主机的数据传输模式主要有两种:①并行(字节模式,一次传输八位)速度更快②串行(位模式,一次传输一位)串行成本低,适合长距离传输,发展更快。

第四章

1.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与其他软件之间的接口,能有效地对计算机软件、硬件资源进行管理和使用,使用户能方便地操作计算机(兼顾了系统和用户两方面)

①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允许多个用户使用同一台主机

②并行系统:多处理器,是目前超级计算机的主要体系结构之一

③分布式操作系统:地理位置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互联采用的操作系统,具有网络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功能

2.操作系统的结构

①内核(kernel):是系统的核心,就是直接与机器的硬件相关的程序。

②外壳(shell):是用户使用计算机的接口(界面),负责接收用户和应用程序的操作命令,并将这个命令解释后交给内核去执行,因此外壳也称为命令解释器

3.操作系统的功能

(1)进程管理

①进程指正在执行中的程序。

②进程管理器的任务是对正在运行的程序进行管理。

③死锁:如果某个进程占有另一个进程所需的资源,同时请求对方的资源,且在得到所需资源前不释放其占有的资源,就会导致死锁的发生。

④线程:进程为一个程序,线程是进程中的环节,是进程的一部分

(2)存储器管理(存储器管理器MMU)

①存储器管理器负责调度内存、监控内存运行状态,管理内存、外存之间的数据交换。

②内存与外存的数据交换:非交换技术是将程序一次全部调入内存。MMU将程序或数据从外存装载到内存。

(3)设备管理

提供设备调度、建立缓冲区等服务

(4)文件管理

①文件:文件是一个存储在存储器上的数据的有序集合,并标记以一个文件名。

②文件系统:是所有文件的集合,以文件形式管理计算机中所存储的程序和数据

③文件扩展名:Microsoft系统的文件扩展名指示文件的基本属性,一个被取名并保存在外存上的文件往往是根据其扩展名确定其类型和用途的。

④Windows注册表中有一个能被其识别的文件类型的清单。运行注册表编辑器regedit.exe 可以打开注册表

⑤通配符:*表示它所在位置为任意个任意字符,?代表它所在位置为一个任意字符。

⑥文件存取有两种方式:

A.顺序存取:指只能按照一个接着一个信息单位(或数据单位)进行存取。最典型的是磁带文件的存取过程。

B.随机存取:随机存取文件是先要查找文件的存储地址,再按址存取。文件按名存取就是随机方式。

⑦文件的存储结构

A.磁盘的格式

磁盘格式是计算机外部存储器的标准。磁盘格式化也要将整个磁盘划分若干个区块,基本单位就是扇区,文件是按扇区存放数据的。为了检索方便,将若干个相邻扇区组成簇

Microsoft的磁盘格式有FAT(文件分配表)和NTFS

第五章

1.算法的特性:

①确定性②有穷性③有效性④可以有零个或多个输入⑤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2.算法的分类

按照算法设计的对象,可以分为两大类:数值算法和非数值算法

3.算法的三种结构

①顺序结构

②分支结构

③循环结构

A.while结构如果开始时循环条件就不成立,则循环体A不会被执行

B.do-while结构无论是否成立,A至少会被执行一次

4.算法的表示

①自然语言②流程图③伪代码(不是计算机语言,不能被计算机执行)

5.算法举例

①查找

A.顺序查找

B.折半查找

②排序

A.选择法排序(比冒泡要快)

B.冒泡法排序

③迭代

④递归

6.算法的方法学

①贪心算法②分治③动态规划④回溯法

7.数据表达和数据结构

(1)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

(2)数据结构包括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对数据的操作,按照它的结构形式,也可以分为链、表、堆、队、树等。

(3)基本数据结构有三种

①线性结构:线性结构中的数据元素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②树状结构:一对多的关系

③图状或网状结构:多对多的关系

第六章

1.程序和指令

(1)程序

程序可以理解为按预先设计的步骤执行。程序是为解决某些问题而设计的,而算法就是为解决问题而设计的步骤,所以程序就是算法的实现。

(2)指令和指令系统

①指令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接口,即软件和硬件通过指令交汇。

②指令的分类:A.数据传输类指令 B.算术逻辑类指令 C.控制操作类指令

2.程序设计语言

(1)指令是程序的基础,也是计算机的机器语言。

(2)机器语言叫做“低级语言”,使用类似于伪代码那样的语言叫做“高级语言”,介于高级和低级之间的符号语言,即汇编语言。

(3)机器语言

①指令系统就是机器语言,只有以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能被计算机直接执行。使用其他语言编写程序最终都要被转换为二进制指令代码,二进制代码文件也叫作目标文件。

②指令要包含的信息:

A.操作类型

B.操作数或操作数的存储地址

C.操作结果的存储地址

D.下一条指令的地址信息

③指令格式:一般分为三部分 A.操作码 B.操作数或地址码 C.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4)汇编语言

一种CPU的汇编语言程序不能在另一种CPU上执行。

(5)面向过程的高级语言

①BASIC语言

②C语言

③Pascal语言

④Fortran语言

⑤COBOL语言

⑥Ada语言

(6)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

面向对象的编程(OOP)。编程者适用对象的属性和行为构造程序,而不需知道对象的细节。

OOP的特点如下:

①封装:class把对象的属性和操作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独立体

②继承:新建的类可以继承已经存在的类。

③多态性:某些对象可以有多种操作行为。

常见的OOP语言:

①Visual Basic语言

②Java语言

③C++语言

④其他:Delphi、PB等

3.翻译系统

计算机只能执行机器语言程序,所以必须将其他语言的程序“翻译”为机器指令程序。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通称为源程序,把翻译后的机器语言程序称为目标程序。

关系:

源程序→翻译系统→目标程序

根据功能的不同,翻译程序分为①编译程序②解释程序

①编译程序:如果翻译的结果是生成可执行文件,那么这个系统是编译型

②解释程序:解释程序对源代码中的程序进行逐句翻译,翻译一句执行一句,因此程序运行速度较慢

4.高级语言的概念

(1)分支语句

程序根据关键字switch后表达式的值决定执行哪一个分支。

(2)循环语句

①当循环次数无法确定时,使用while或者do-while语句,同时在循环体中必须有改变循环条件的操作,否则会导致循环不能被终止。

②for语句常用于循环次数已经确定的情况。

5.软件工程

(1)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法从总体上包括软件分析、设计、实现(开发软件)和维护等过程

(2)软件开发模型

①瀑布模型

软件开发过程从问题描述到运行维护,自上而下,如瀑布流水一般。缺点是缺乏灵活性。

②增量模型

增量模型又称演化模型。开发人员先开发出一部分程序向用户展示,用户提出意见不断修改。

适用于软件需求不明确,设计方案有一定风险的软件项目。

③RAD模型

强调极快的开发周期,以较短的开发周期开发软件,主要用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

第七章

1.数据库系统

①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及使用数据库的用户或程序组成的系统

用户

数据库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数据存储)

②数据库系统包括两部分:A.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存储 B.用户或数据库应用程序

③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软件和数据的结合,是进行数据库创建、管理、维护的软件系统。

应具备如下功能:

A.数据定义

B.数据操纵

C.数据控制

D.存储过程

④数据库产品

(大)DB2、Oracle、SQL sever/(中小)FoxPro、(小)Access/(自由)My SQL、SQLite

2.关系型数据库(主流)

①关系就是表

②关系模型使用元组定义一个表的行(也叫记录),所有行的数目叫做基数。关系中的列叫做属性,表示一列数据的属性,属性的数目(表的列的总数)叫做度。

③关系的集合运算

并、交、差、积是集合运算

④专用的关系运算:选择、连接、投影、除四种

⑤关系运算也需要语言即SQL。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是关系型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SQL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对应,也有四部分:

A.数据查询语言DQL

B.数据操纵语言DML

C.数据定义语言DDL

D.数据控制语言DCL

⑥SQL是非过程化的、结构化的语言,SQL的查询语句是SELECT

第八章

1.通信基础

(1)数据传输速率

①计算机是二进制系统,因此网络传输速率也以二进制位为度量单位,即bps(比特率)

②网络传输另一个参数为波特率,定义为每秒钟传输的脉冲数。波特率一般是指信号传输,要大于比特率

(2)带宽

是指通信信道的传输能力

网络的主要技术指标是带宽和传输速率

(3)通信介质

①信道是指信号的通道,信道与介质相关。

②常见的介质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类。有线的也叫有向的,如导线和光缆;无线的也叫无导向的,如无线电波和光。

③有线介质: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光缆或光纤

④无线传输: A.无线电波 B.红外线传输 C.卫星通信

(4)通信理论基础

为了传输计算机的数字信号,就需要借助于传统的通信设备:将数字信号调制为可以经通信介质传输的模拟信号,在接收端将模拟信号转换回数字信号,这个过程叫做解调。把两个过程合在一起就是调制解调,完成这个功能的设备是调制解调器。

(5)网络类型

①局域网LAN

管理和构成局域网的各种配置方式叫做拓扑结构

②城域网MAN

③广域网WAN 如Internet

2.组建网络

(1)网络设备

①网卡(NIC)

②交换机(switch)和集线器(hub)

③路由器(router)

④网关(gateway)

三种类型:协议网关、应用网关、安全网关(如防火墙)

(2)网络模型

OSI模型(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分为:

①物理层(最低层)

②数据链路层(使相邻节点间的数据可传输)

③网络层

④传输层

⑤会话层

⑥表示层

⑦应用层(最高层,网络系统和用户的接口,其任务是向用户提供各种直接的服务)

(3)网络协议

列举一部分网络协议:

①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②DNS(域名协议)

③TCP(传输控制协议)/IP:因特网的基础协议

④IPv6

⑤POP3(接受)/SMTP(发送):邮局协议

⑥PPP:使用电话拨号上网的用户需使用,点对点协议

⑦Telnet协议,远程网络登录时遵守的协议

(4)局域网协议和组网技术

①局域网的组网技术目前主要是以太网

②ATM(异步传输模式)

③VPN(虚拟专用网络)

3.因特网

(1)因特网不是网络,而是网络应用。因特网始于1969美国一项研究计划ARPANET

(2)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连协议)

四层结构:

①网络接口层

②网络层

③传输层

④应用层(与OSI的对应关系重要图见P153)

(3)IP地址

①主要有ABCDE五类,ABC分别用于大中小规模的网络,D作为网络广播使用,E类保留

②按IP地址第一字节划分:1-127为A类;128-191为B类;192-223为C类

③其中预留A类的10、B类地址的172.16-172.31和C类的192.168.0-192.168.225为内网或VPN

④IP地址分为固态和动态两种

动态地址使用DHCP,如公共网和WiFi

(5)IPv6采用128位二进制编码,是IPv4的7.9×10^28倍

(6)内网(Intranet)

(7)子网

A类子网掩码默认为255.0.0.0

B类 255.255.0.0

C类255.255.255.0

(8)URL(统一资源定位器)

(9)补充:

①查IP地址:ipconfig/all

②ping命令:测试对方及其与本机是否联通/查IP地址

第九章

1.高性能计算

(1)并行计算

在传统意义上是指一台配有多处理机(并行处理)的计算机,构成具有超级计算能力

的计算机系统,这是获得高性能计算的主要手段。

(2)分布式计算

一个分布式系统是为解决单个问题而紧密结合在一起工作的多处理机的集合,对另一些用户来说,一个分布式系统可能意味着一个由地理上分散的、各自独立的计算机组成的网络,这些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以实现对不同资源的共享。

(3)集群计算

①集群计算也是基于并行系统和网络的,它作为并行计算和网络技术在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中是最成功的集成和运用,也是目前性价比最好的系统。

②集群系统由高速网络连接起来的高性能工作站或微机组成。

(4)云计算

云计算,这里的云就是指因特网,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2.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是指解释和模仿人类的智能,行为及其规律

(1)推理:知识表达

①语义网络是一种知识表达法

②搜索树也是一种知识表达结构,如二叉树

(2)专家系统

①专家系统是一种智能计算机软件系统,它能像某一领域专家那样向用户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专家系统有用编程语言创建的,更多的是使用专家系统工具创建。从处理问题的方法来看,传统的软件系统使用算法来解决问题,而专家系统是靠知识和推理来解决问题的,所以专家系统是基于知识的智能问题求解系统。知识库是专家系统的基础

(3)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及神经工程学是建立在对生物神经网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它是一种应用类似于大脑神经突触连接的结构进行信息处理的数学模型。

神经网络不是依据规则回答或者处理问题的,它能像人脑一样通过试验和错误学习更重模型。因此它不是基于规则的。

(4)自然语言处理

包括①语音识别②自然语言理解③语音合成

3.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VR)或称为虚拟环境(VE)是指由计算机生成的、使人具有身临其境感觉的计算机模拟环境,是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系统。

4.自动机理论

(1)有限自动机

①有限自动机是基于离散系统的抽象数学模型

②有摩利型和摩尔型。有限自动机可通过状态表或转移矩阵表示,也可以用状态图表示。

③神经网络是最早使用有限自动机模型化的系统

(2)图灵机

丘奇图灵的基本观点是:所有的可计算的都是图灵机可以执行的。任何计算机语言编写

的程序都可以翻译为一台图灵机,反之亦然。

(3)细胞自动机

主要原理在于:由局部简单的一致性法则来模拟、处理整体上具有高复杂性的离散过程。

5.可计算理论

(1)可计算函数

可计算函数是指能够在抽象计算机中计算其值的函数

(2)哥德尔数

程序设计语言的符号能够分配一个对应的无符号数,这个数就是哥德尔数。

(3)计算复杂性

①一个算法的复杂程度的定量描述称为复杂性度量。最重要的复杂性度量是完成计算所需要的时间和存储器资源

② P问题和NP问题

A.可解问题

a.多项式问题(P问题)

b.非确定多项式问题(NP问题)

B.不可解问题

a.停机问题,无解

b.虽然有解,但时间复杂度很高

(4)停机问题

没有一个程序T能够测试用哥德尔数表示的程序是否会终止,也就是说,预测程序是否被终止是不可能的。

6.信息安全

①口令是计算机安全工程中的重要基础,是计算机验证用户身份的主要机制

②计算机病毒

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唯一目的是破坏机器、破坏数据,有的可运行、可复制,有的具有传染性、潜伏性、欺骗性、隐蔽性等特点。

③防火墙firewall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

多媒体技术图片音视频知识点

多媒体技术图片音视频知识点 多媒体=多种媒体(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 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且具有交互性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多媒体技术主要包括:媒体处理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据压缩技术、软硬件平台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 多媒体技术基本特征:数字性、多样性、交互性、集成性和实时性。其中交互性是关键特征。 多媒体计算机特征部件:光驱、音箱、显卡 声卡、视频采集卡、刻录机、摄像头、触摸屏、扫描仪、数码相机、数字投影仪……多媒体技术主要应用:教育培训、电子出版、影音娱乐、网络。 多媒体【例题】 1、多媒体技术不包含以下哪种技术(C) A、数据压缩技术 B、人机交互技术 C、机械技术 D、通信与网络技术 2、以下哪一项不是常用的多媒体设备(B) A、摄像头 B、U盘 C、数据照相机 D、数字投影仪 3、以下哪一项不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D) A、教育培训 B、电子出版 C、网络 D、数字投影仪 4、计算机可以处理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信息,这种技术属于(D) A、智能化技术 B、自动控制技术 C、网络技术 D、多媒体技术 5、在多媒体计算机中,用来播放、录制声音的硬件设备是(B) A、网卡 B、声卡 C、视频卡 D、显卡 6. 下列关于多媒体技术主要特征描述正确的是:(D) ①多媒体技术要求各种信息媒体必须要数字化 ②多媒体技术要求对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体进行集成 ③多媒体技术涉及到信息的多样化和信息载体的多样化 ④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征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 下面关于多媒体技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A. 多媒体技术只能处理声音和文字 B. 多媒体技术不能处理动画 C. 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声音,文本,图像等信息的技术 D. 多媒体技术就是制作视频 8、以下属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是:(B) (1)远程教育(2)美容院在计算机上模拟美容后的效果 (3)电脑设计的建筑外观效果图(4)房地产开发商制作的小区微缩景观模型 A、(1)(2) B、(1)(2)(3) C、(2)(3)(4) D、全部 9、在多媒体课件中,课件能够根据用户答题情况给予正确和错误的回复,突出显示了多媒体技术的(D)。 A、多样性B、非线性 C、集成性D、交互性

六国论知识点整理

《六国论》苏洵 一、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当[通“倘”,假如]与秦相较 二、古今异义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它的实际数目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确实;的确 2.思厥先祖父古: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 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古:这样以后今: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以致,以至于今:表让步的连词5.后秦击赵者再古:两次今:又一次 6.可谓智力孤危古:智慧力量今:智商 7.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古:不去今:能力差 8.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可以凭借今:可能或能够;许可等 9.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旧事今:一种文体 三.重点词语 1、其实百倍它实际上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这样那么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四、词类活用

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使。。。。亏损,削弱],破灭之道也。 2盖[连词,承上文,表原因]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3小[形作名,小的战果]则获邑[小城镇],大[形作名,大的战果]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退却,击退]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10日削月[名作状,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五、一词多义 1.非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②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 2.得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获得) ②此言得之(适宜) ③诚不得已(能够) 3.势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优势) ②其势弱于秦(势力) 五、指出加线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人机工程学考试重点笔记

一、 1、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Man-Machine Engineering)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 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2、学科命名:美国——人类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 、人的因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西欧(常用)——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 。日本——人间 工学。国内——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 3、人机工程学的发展以及特点: a 、 经验人机工程学:机械设计的是主要着眼点在于力学、电学、热力学等工 程技术方面的原理设计上,在人机关系上是以选择和培训操作者为主,使 人适应于机器。 b 、 科学人机工程学: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力求使机器适应 于人。 c 、 现代人机工程学:研究方向: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 究,以创造最适合于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系统相 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 4、学科的研究方法: a 、观察分析法 ,b 、实测法,c 、实验法,d 、模拟和模型实验 法,e 、计算机数值仿真法。 5、人体测量学也是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它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 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工业设计 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 6、人机工程学范围内的人体形态测量数据主要有两类,即人体构造尺寸和功能尺寸的 测量数据。人体构造上的尺寸是指静态尺寸;人体功能上的尺寸是指动态尺寸,包 括人在工作姿势下或在某种操作活动状态下测量的尺寸 7、人体测量的主要方法有:a 、普通测量法,b 、摄像法,c 、三维数字化人体测量法。 8、测量基准面:a 、正中矢状面(左右),b 、冠状面(前后),c 、横断面(上下 面),d 、眼耳平面(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眶下点得横断面) 9、均值:表示样本的测量数据集中地趋向某一个值,该值为平均值,简称均值。 ∑==n i i x n x 11

(完整版)多媒体技术应用知识点

多媒体技术应用 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应用概述 1、媒体在计算机领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等;二是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是指后者。 2、通常媒体分为五种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3、多媒体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组合。 4、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显示多种媒体信息,实现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文本的组合交互进行沟通、交流、传递信息的一整套技术。 5、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可集成性、交互型、超媒体的信息组织形式、通信线路的可传播性 6、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大容量存储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与专用芯片、多媒体同步技术、多媒体系统平台技术 7、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技术:超文本域超媒体技术、多媒体网络与通信技术、智能输入输出技术、多媒体软件技术 8、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电子出版、视频会议、教育培训、影视动画、视频点播、家庭娱乐、广告宣传等等。 9、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高分辨率(提高显示质量)、高速化(缩短处理时间)、智能化(提高信息识别能力)、标准化(以便于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 10、多媒体计算机(MPC)是指具有多媒体信息处理功能的个人计算机。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由多媒体硬件设备和多媒体软件组成。 ①常见的多媒体硬件设备有:光盘驱动器、声卡、视频卡、扫描仪、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 ②多媒体软件根据它的应用层面可分为三大部分: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数据采集和编辑软件、多媒体创作和集成软件。 11、多媒体相关软件 (1)几种专用文字软件:Windows记事本、Word、神笔、COOL 3D等 (2)几种典型的图像软件:CorelDraw、Photoshop、Fireworks等 (3)几种典型的动画软件:Gif Animator、Flash、Director、3D MAX等 (4)几种典型的声音软件:Windows录音机、CoolEdit等 (5)几种典型的视频软件:Windows Media Player、超级解霸、Premiere等 (6)几种典型的集成软件: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Director等 第二章图形、图像

《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暴[通“曝”,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 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当[通“倘”,如果]与秦相较 二、古今异义 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亦百倍。 2、思厥先祖父[祖辈和父辈], 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这样以后]得一夕安寝。 4、至于[以致、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智谋和力量]孤危, 6、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前例],是又在六国下矣。 7、而犹有可以[可以凭借]不赂而胜之之势。 8、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三、词类活用 1、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3、小[形作名,小的地盘]则获邑,大[形作名,大的地盘]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退却,击退]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向 10、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四、一词多义: 为:1、至丹以荆卿为[作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 3、有如此之势,而为[介词,被]秦人积威之所劫 4、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以:1、不赂者以[介词,因为]赂者丧 2、秦以[介词,用]攻战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连词,才,表结果]有尺寸之地。 4、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洎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 6、以[介词,把]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介词,用]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 才 7、日削月割,以[表结果连词,相当于“而”,以致]趋于亡。 8、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而: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战败而[因果连词]亡,诚不得已 3、起视四境,而[转折连词,但是]秦兵又至矣。 4、故不战而[转折连词,但是]强弱胜负已判矣。 5、是故燕虽小国而[转折连词,却]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人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人机工程学概论 1.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2. 人机工程学名称:人类工效学、人间工学、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人体工程学、人类工 程学、工程学心理学、宜人学、人的因素等。 3.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阶段: 1) 经验人机工程学【特点】:机械设计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力学、电学、热力学等工程技 术方面的原理设计上,在人机关系上是以选择和培训操作者为主,使人适应于机器; 2) 科学人机工程学【特点】: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力求使机器适应于 人; 3) 现代人机工程学【特点】:现代人机工程学着眼于机械装备的设计,使机器的操作不 越出人类能力界限之外;密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严密计划设定的广泛实验性 研究,尽可能利用所掌握的基本原理,进行具体的机械装备设计;力求使实验心理 学、生理学、功能解剖学等学科的专家与物理学、数学、工程学、方面的研究人员 共同努力,密切合作。 4.现代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向是: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以创造 最适合于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 高综合效能。 5.人机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观察分析法、实测法、实验法、模拟和模型试验法、计算机数 值仿真法。 第二章 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 1.人体测量: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 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 2.人机工程学范围内的人体形态测量数据主要有两类: 人体构造尺寸:是指静态尺寸 功能尺寸:是指动态尺寸 3.人体测量主要方法:普通测量法、摄像法、三维数字化人体测量法。 4. 人体测量基准面:矢状面、正中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眼耳平面 5.百分位:百分位由百分比表示,称为“第几百分位”。例如,50%称为第50百分位。 6.百分位数:百分位数是百分位对应的数值。例如,身高分布的第5百分位数为1543,则 表示有5%的人的身高将低于这个高度。 7.计算题: (一)、求某百分位数人体尺寸: 在人体测量资料中,常常给出的是第5、第50和第95百分位数值。在设计中,当需要 得到任一百分位数值时,则可按下式求出: 1%-50%之间的数值:50%-99%之间的数值:P=M+(SK) 例题: 例1 :设计适用于90%华北男性使用的产品,试问应按怎样的身高范围设计该产品尺寸? 解:由表查知华北男性身高平均值M=1693mm ,标准差S=56.6mm.要求产品适用于90%的人, 故以第5百分位和第95百分位确定尺寸的界限值,由表查得变换系数K=1.645即:第5百分位数为:P=1693-(56.6*1.645)=1600mm 第95百分位数为:P=1693+(56.6*1.645)=1786mm 结论:按身高1600-1786mm 设计产品尺寸,将适应用于90%的华北男性。 讨论:平均值是作为设计的基本尺寸,而标准差是作为设计的调整量的。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 1、教育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 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 两大类。单选或多选,小几率名词解释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 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妥妥的多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教育技术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好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 段的教育技术。这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妥妥多选 5、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多选问几个阶段,单选问谁提出的,提了什么主张,重点) 视觉教育阶段(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 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 视听教育阶段(戴尔提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视听教学即为视觉材料、听觉材料或是其综合) 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技术阶段(美国试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名为教育技术,从此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第三节 1、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教育部于2004年12月(单选)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 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下面是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应用与创新 社会责任多选 第五节 一、学习理论(包含哪些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选择题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暴[通“曝”,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 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当[通“倘”,如果]与秦相较 二、古今异义 1.思厥先祖父.古: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以致 ,以至于,终究今:表示另提一事 3.可谓智力.孤危古:智慧、智谋、力量今: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后秦击赵者再.古:两次今:又一次 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旧事,前例今: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6、6.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古:不去今:能力差 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古:咽下咽喉今:吞咽 8.其实..百倍古:其,代词,那。实,副词,实际上。今: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 9.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古:这样以后今:连词 10.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可,可以,以,凭借今:表示认可 三、词类活用 1、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3、小[形作名,小的地盘]则获邑,大[形作名,大的地盘]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退却,击退]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向 10、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四、一词多义: 为:1、至丹以荆卿为[作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 3、有如此之势,而为[介词,被]秦人积威之所劫 4、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以:1、不赂者以[介词,因为]赂者丧 2、秦以[介词,用]攻战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连词,才,表结果]有尺寸之地。 4、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洎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 6、以[介词,把]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介词,用]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 才 7、日削月割,以[表结果连词,相当于“而”,以致]趋于亡。 8、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而: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战败而[因果连词]亡,诚不得已 3、起视四境,而[转折连词,但是]秦兵又至矣。

多媒体技术知识点总结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选修部分) 第一章走进多媒体 1、媒体:能够传递信息的表现形式,如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称作媒体 2、多媒体:把同时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方式组成的媒体称做多媒体 3、多媒体技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和集成的计算机技术,称作多媒体技术 4、媒体元素:文本、图形和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 5、身边的多媒体、网上的多媒体P3-5 6、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集成性、数字化、交互性、多样性、实事性、超媒体结构P11-12 7、多媒体的应用:教育与培训、桌面出版物与办公自动化、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多媒体通信、多媒体光艺术品的创作 8、多媒体技术未来研究的几个方面:数据压缩、多媒体信息特征与建模、多媒体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多媒体信息的表现与交互、多媒体通信与分布处理、多媒体的软硬件平台、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应用开发 第二章计算机中的图世界 1、利用扫描仪扫描照片的操作过程:1)连接计算机和扫描仪,放好照片,并打开扫描仪电源开关;2)开机后启动Photoshop,选择菜单命令“文件/输入/从扫描仪输入”,出现扫描参数设置和预览窗口界面;3)以150dpi的分辨率和百万色彩的图像类型扫描照片;4)选择菜单命令“文件/另存为”,出现“存储为”对话框,以适当的格式和文件名将图像保存到硬盘上。 2、抓取屏幕画面的方法:1)使要抓取的图像显示在屏幕上,按Print Screen(或Alt+Print Screen)键,将全屏(或活动窗口)的画面复制到剪贴板上;2)打开图像处理软件(如画图、Photoshop等),将剪贴板上的图像粘贴到编辑窗口中;3)以JPG格式保存图像 3、采集图片的途径:利用扫描仪扫描照片、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抓取屏幕画面、

人机工程学知识点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对综合体建立合理的方案,更好地在人机之间合理地分配功能,使人和机结合,有效地发挥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人提供安全卫生和舒适的环境,达到保障人的健康、舒适、愉快地活动的目的,同时提高活动效率。(综合体:人和机以及围绕着人和机器的关系及环境条件。) 人体测量数据应用准则(主要):1.最大最小准则2.可调性准则3.平均准则4.使用最新人体数据准则5.合理选择百分位和使用度准则(=可调+平均) 目标:尽可能多人适用。 最小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 最佳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心理修正量 影响人体测量数据差异的因素:年龄、年代、性别、职业、地区与种族 地区分为:东北;华北;西北;东南(安徽);华中;华南;西南; 机体九大系统: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感觉、神经系统。主要:运动、感觉、神经 常见的集中视觉环象:①暗适应和亮适应②视错觉③眩光 眩光:当人的视野中有极强的亮度对比时,由光源直射出或由光滑表面的反射出的刺激或耀眼的强烈光线。 眩光可使人眼感到不舒服,使可见度下降,并引起视力的明显下降。 眩光对作业的不利影响:主要是破坏视觉的暗适应,产生视觉后像,使工作区的视觉效率降低,产生视觉不舒适感和分散注意力,造成视觉疲劳。 应该采取的措施:(1) 限制光源亮度(2) 合理分布光源(3) 改变光源或工作面的位置(4)合理的照度 视错觉:是人观察外界物体形象和图形所得的印象与实际形状和图形不一致的现象。 分为:①形状错觉②色彩错觉③物体运动错觉 视觉运动规律;①先水平后垂直、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时针②左上限(最优)、右上限、左下限、右下限(最差)③易于辨认的颜色顺序:红、绿、黄、白(两种匹配一起: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白字、白底黑字) PSI书律(三节律):(体力23天,情绪28天、智力33天) 视野范围:白色视野>黄蓝色>红>绿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有机体对周围环境制激的选择性知见。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 注意的特性:表现在注意范围、注意持续性,注意选择性,注意不稳定性。 引起不注意的原因:①强烈的无关刺激的干扰②注意对象设计欠佳③注意的起伏④意识水平下降导致注意分散 预防不注意产生差错的方法:1)建立冗余系统,为确保操作安全,在重要岗位上,多设1-2个人平行监视仪表的工作2)为防止下意识状态下的失误,在重要操作之前,如电路接通或断开、阀门开放等才用“指示唱呼”,对操作内容确认后再动作3)改进仪器、仪表的设计,使其对人产生非单调刺激或悦耳、多样的信号,以免误解。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 不安全情绪:急躁情绪,烦躁情绪 七情:喜、怒、哀、欲、爱、恶、惧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情绪:(1)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2)动物共有(3)情景性、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1)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2)人类特有(3)情景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情绪、情感被环境影响、生理状态和认识过程三种因素制约。认识过程一关键 情绪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一切其他体验和活动都感染情绪色彩的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

人机交互各章知识点

人机交互各章知识点 第1章 1. 人机交互的概念,所涉及的学科及关系。 答: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是关于设计、评价和实现供人们使用的交互式计算机系统,并围绕相关的主要现象进行研究的科学。 人机交互技术与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多媒体技术和虚拟实现技术密切相关。其中,认知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是人机交互技术的理论基础,而多媒体技术、虚拟实现技术与人机交互技术是相互交叉和渗透的。 2. 人机交互研究的内容。 答:人机交互的研究内容有人机交互界面表示模型与设计方法、可行性分析与评估、多通道交互技术、认知与智能用户界面、群件、Web设计、移动界面设计。 3. 人机交互经历的三个阶段 答:命令行界面交互阶段、图形用户界面交互阶段、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阶段 4. 发展趋势 答: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标准化 5. 狭义的讲人机交互技术 答:人机交互技术主要是研究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主要包括人到计算机和计算机到人的信息交换两部分。 第2章 1. 人的主要的感知方式答:视觉、听觉、触觉 2. 人的常见认知过程 答:1、感知和识别 2、注意 3、记忆 4、问题解决5、语言处理 交互原则:许多认知过程是相互依赖的,一个活动可同时涉及多个不同的过程,只涉及一个过程的情况非常罕见。 3. 人机系统设计步骤答:(1)需求分析阶段(2)调查研究阶段(3)系统分析规划阶段 (4)系统设计阶段(5)测试阶段(6)人机系统的生产制造及提交使用阶段 4.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系统中的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第3章 1. 交互设备的的分类输入设备 { 文本输入设备:键盘、手写输入设备(手写板)图形输入设备:二维扫描仪、数码摄像头三维信息输入设备:三维扫描仪、动作捕捉设备指点输入设备:鼠标、光笔、控制杆板、触摸屏} 输出设备 显示器、打印机、语音交互设备(耳麦、声音合成设备) 虚拟现实交互设备: 三维空间定位设备(空间跟踪定位器、数据手套、触觉和力反馈器),三维显示设备(立体视觉、头盔式显示器、V A VE(洞穴是现实环境)、裸眼立体显示器、真三维显示) 第5章 1. 人机界面的分类方式: 根据用户界面的具体形式、根据根据用户界面中信息载体的类型、根据计算机输出信息的形式 图形用户界面有哪几种:命令行界面、图形界面和多通道用户界面 2. 图形用户界面的三个重要思想 答:1.桌面隐喻 2.所见即所得 3.直接操纵 3. 设计用户界面的一般性原则 答:(1)界面要具有一致性 (2)常用操作要有快捷方式 (3)提供必要的错误处理功能

自考27108多媒体专业技术重点知识(更新第三版)

自考27108多媒体技术重点知识(更新第三版) 第一章导论 1.1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1.媒体:指人们日常所接触信息的表示或传播的载体。 2.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计算技术:指使用计算机或者其他由微处理器控制的终端设备综合处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类型媒体信息的技术,其实质是通过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储等处理,再以单独或合成形式加以表现的一体化处理技术。 3.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性: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 4.集成性:一方面是指把单一的、零散的媒体有效的集成在一起,即信息载体的集成,它使计算机信息空间相对的得到完善,并能充分得以利用;另一方面,集成性还充分表现在多媒体系统硬件和软件实体的集成上。 5多样性:信息媒体的多样化,输入与输出的信息多样化和输入与输出信息的转换、处理。 6.交互性:为用户提供更加有效、灵活的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也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7.如何理解多媒体应用“1+1>2”的系统特性:多媒体系统集成性是系统级的飞跃。它把单一的、零散的媒体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即信息载体的集成,它使计算机信息空间相对地得到完善,并能充分得以利用。通过多媒体的集成性构造出支持广泛信息应用的信息系统,使得1+1>2的特性在多媒体信息系统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8.多媒体应用技术的主要内容:①多媒体素材的制作与处理;②多媒体应用数据的集成技术与创作工具;③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法;④多媒体应用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技术。 9.多媒体计算技术中的关键技术:①音频、图像、视频等媒体数据压缩/解压缩技术;②多媒体专用芯片技术;③多媒体存储和检索技术;④多媒体输入输出技术;⑤多媒体系统软件技术;⑥多媒体网络及传输技术; 数据压缩的技术指标:压缩比、恢复效果、标准化。 压缩比:指压缩过程中输入数据量与输出数据量之比。 10.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特征:多感知性,临场感,交互性,自主性。 11.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所生成的一种模拟环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用户投入此环境,实现用户与这一环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投入是虚拟现实的本质。 12.虚拟现实应用系统目前可分为3种:投入式、非投入式、混合式。 投入式:看到计算机图像,看不到真实世界。 非投入式:看到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 混合式:虚拟世界图像叠加在真实世界的景象上,增强现实功能。 13.虚拟现实目前发展的方向是X3D景物、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和3D交互。 1.2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 1.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多媒体硬件系统和多媒体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硬件系统主要由计算机主机板、光盘驱动器、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设备、多媒体通信设备等组成;软件系统主要由硬件设备驱动程序、多媒体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多媒体创作工具和多媒体应用软件组成。 2.MPC主机构成:主机板、硬盘驱动器、CD-ROM驱动器、输入输出接口。 https://www.360docs.net/doc/269850407.html,B接口特点:①独立串行总线式接口;②运行速度快;③直接为设备提供+5V电源;④适合于移动办公设备。 4.音频卡:也称为声卡,是MPC录制、处理和输出声音的专用功能卡。 5.音频卡的功能:a.录制声音; b.音频信号的编辑与合成处理; c.语音合成与语音识别; d.控制电子乐器; e.播放音频文件与CD光盘; 6.音频卡的性能指标:a.数据转换位数:8-16-32,建议采用16位以上声卡。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 一、作者简介 《六国论》的作者苏洵,字明允,北宋时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二十七岁才发愤为学,经过刻苦努力,下笔顷刻数千言。宋仁宗赵祯嘉祐年间他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到了宋代都城汴京。当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把苏洵的廿二篇文章,其中《机策》二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推荐给朝廷。宰相韩琦也推荐他作官,?一时名扬京师。?后来苏洵把文章汇编成集就叫做《嘉祐集》。 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苏洵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二、文章主旨: 《六国论》是一篇议论历史的文章,表面上评的是六国,实际上讽刺的是北宋。因为当时北宋王朝的统治者对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和党项羌族建立的西夏屈辱求和。作者就借六国割地给秦国因而最后灭亡的史实,暗示北宋王朝不应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而应该对辽、夏的入侵采取斗争的方式,劝谏北宋统治者不要走六国灭亡之路。 三、结构层次 第一段就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第二段是以韩、魏、楚三国赂秦而灭亡作为论据,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 第三段再从不赂秦的国家——齐国、燕国、赵国也终于灭亡的具体事实来论述第一段中提出的“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授,不能独完”这一道理。 第四段慨叹六国灭亡,总结历史教训 第五段,借古讽今,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向当政者提出警告。这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本意。四、文言现象 (一)在古今异义词下加线并解释 1秦以攻取之外[攻战取得]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它的实际数目] 3思厥先祖父[古今异义,祖辈和父辈], 4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古今异义,这样以后]得一夕安寝。 5至于[古今异义,以至于到。。。。。]颠覆,理固宜然。 6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古今异义,智谋和力量]孤危, 7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今异义,旧事,前例],是又在六国下矣。 (二)在通假字下加线并写出本字 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当[通“倘”,假如]与秦相较 (三)指出加线词属于哪种活用并解释 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 2盖[连词,承上文,表原因]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3小[形作名,小的战果]则获邑[小城镇],大[形作名,大的战果]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退却,击退]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 10日削月[名作状,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四)指出加线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为 1至丹以荆卿为[作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3有如此之势,而为[介词,被]秦人积威[威势]之所劫 4为[治理]国者,无使[自己]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以 1不赂者以[介词,因为]赂者丧 2秦以[介词,用][ .以,同"于"释为“在"]攻[攻战]/取[取得]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思厥[相当于“其”,他们的]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连词,表结果,才]有尺寸之地。4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洎[等到]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 6以[介词,把]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介词,用]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7日削月割,以[表结果连词,以致]趋于亡。 8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而 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战败而[承接连词]亡,诚不得已 3起视四境,而[转折连词,可是]秦兵又至矣。 4奉之弥[更加,越来越]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转折连词]强弱胜负已判矣。 6是故燕虽小国而[转折连词,却]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7二败而[并列连词]三胜 8惜其用武而[转折连词,却]不终也。 9有如此之势,而[转折连词,却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0其势[势力]弱于秦,而[转折连词,可是]犹有可以不赂而[表承接的连词]胜之之势 11苟[如果]以天下之大,而[转折连词,却]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今异义,旧事,前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其 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代词,代燕赵之君]土, 2惜其[代词,代赵国,它]用武而不终也。 3向使三国各爱其[代词,自己的]地 4其[代词,代六国]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之 1子孙视之[代词,代土地]不甚惜,举以予[送给]人 2则吾恐秦人食之[助词,取独]不得下咽也。 3其势弱于秦,而犹[还]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代词,代秦国]之[助词,的]势 4苟以天下之[指示代词,这样]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或 1或[代词,有的人]曰:“六国互丧,率[全都,一概]赂秦耶?” 2当与秦相较,或[或许,副词]未易量。 与 1与[动词,亲附,亲近]嬴而不助五国也。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五)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文言句式并解释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2为国者,无使[自己]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 3、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状语后置,于秦五战]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状语后置,于秦弱]

多媒体技术知识点整理

多媒体技术知识整理 1.1.1 多媒体的含义和分类 1、媒体的定义:人们用来与外界沟通和交流各种信息的载体,或者说是信息传递和信息存储的最基本的手段。 2、强调媒体的两层含义:一是存储信息的实体,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技术主要指后者。 3、国际通用定义媒体的分类:感觉、表示、显示、存储和传输五种媒体,信息源流最丰富的媒体(感觉媒体),最主要的媒体(表示媒体)。 4、表示媒体通常包含的几种媒体(多媒体数据的分类) 文本:最基本 声音(音频):三种表现形式(解说词、音效、背景音乐),具有很强的前后相关性,数据量大,实时性强 图片、图像:图像主要以位图形式存放,是一种最基本的形式,图片一般以向量图形式存在。视频影像:(静态和动态,真实的画面) 动画:移动的主观设计的绘画(二维平面、三维立体),根据制作方法分为造型和帧动画两类。05年高考题:分别指出WINDOWS系统中下列工具软件所处理的媒体,记事本(文本)、画图(图像)、录音机(声音)、CD唱机(声音)、媒体播放器(音频、视频)。 填空:___________、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等信息载体中的两个或多个的组合成为多媒体。单:下列不属于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的范围是(A 存储信息的实体B 信息的载体 C 文本D 图像)A

超文本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A顺序的树形B非线性的网状C线性的层次D随机的链式)B 1.1.2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1、多媒体技术的含义: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综合处理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具有交互式的综合与实时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2、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集成性(综合性)、交互性、实时性。 集成性注意把握处理媒体的设备的集成和多种类型数据的集成化处理两个方面,了解创作的含义,基类媒体的概念。 05年高考题:多媒体作品与影视作品的主要区别是(A、共享性B集成性C交互性D传播性) C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最基本的特征。 简:请回答 单: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性有(A、多样性B集成性C交互性D可扩充性)ABC 填空:多媒体技术具有__________、实时性、交互性、高质量等特性。 1.1.3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简史:1986年,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计算机AMGIA;1985年,只读光盘的问世;多媒体PC机标准MPC-1,MPC-2,MPC-3。 2、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了解性内容,注意几个符号简称的意义 1.2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 1.2.1 硬件组成

《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全

人机工程学复习内容 说明:《人机工程学》考试分为A.B试卷,时间为2个小时,题型有辨析题、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设计题。以下为复习内容,请大家好好准备,只有认真复习,才会取得好成绩,反之亦反。 友情提醒:考试为开卷考试,考试请带好铅笔、橡皮、草稿纸、尺、快速手绘表现工具——马克笔或彩铅等习惯用的手绘工具(因试卷纸张太薄,马克笔可能不适用)。 注意:虽然为开卷考试,但不可掉以轻心,考题均出自课堂内容,务必温习课本相关内容,重点在于理解知识点,知道如何应用,并在课本上做好笔记。 PS:学校要求只允许带本课程规定教材,不允许带其他教材、参考书、笔记本、打印资料、复印资料等其他任何资料,不然以作弊论处,请各位同学注意,自觉遵守考场规则。(没有教材的同学请注意,请及时购买。当然,对于有信心全部掌握在脑子里的学霸例外。) 祝大家考出好成绩! 人机工学一般定义:人机工程学是以人的生理、心理特性为依据,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研究人与产品、人与环境以及产品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设计操作简便省力、安全、舒适,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状态的工程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人:是指操作者,或使用者。 机:泛指人可操作与可使用的物,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用具或生活用品、设施、计算机软件等各种与人发生关系的一切事物。 环境:环境是人与机共处的环境,如作业场所和作业空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研究的基本途径就是系统的将人的能力、极限、特点、行为和动机等相关信息应用到人们使用的事物和过程的设计和环境中。 研究对象是人-机-环境系统,研究产品设计中与人有关的问题,将人的需求和能力置于设计技术体系的核心位置。 研究目的是使系统高效运行且系统中的人获得安全、健康和舒适,为产品、系统和环境的设计提供与人相关的科学数据。追求实现人类和技术完美和谐融合的目标。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实现高效、舒适、健康、安全等目标。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 第一课天之道 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 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4.背诵、默写全文 5.主题思想 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 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 一、文学常识 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 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 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 二、论证方法: 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 三、修辞手法: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 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 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 四、成语演化: 1.既来之,则安之 2.分崩离析 3.祸起萧墙 4.开柙出虎 5.季孙之忧 6.大动干戈 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五、重点字词 1.过:动词,责备 2.与:语助词 六、通假字 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 七、特殊句式 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 八、重点字词 1.是: 例句出处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 2.疾: 例句出处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

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知识点

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知识点 模块二多媒体技术应用 模块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认识多媒体技术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会对不同来源的媒体素材进行甄别和选择;初步了解多媒体信息采集、加工原理,掌握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交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初步具备根据主题表达的要求,规划、设计与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能力。 相关知识与具体要求: 一、多媒体的概念 1、媒体一词源于英文Mediu,它是指人们用于传播和表示各种信息的手段。 通常媒体分为五种类: (1)感觉媒体:是指能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从而能使人产生直接感觉的媒体。如语言、声音、图像、动画、文本等 (2)表示媒体:是指为了传送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出来的媒体。如文本编码、条形码等(3)显示媒体:是指为信息输入输出的媒体,用于电信号和感觉媒体之间产生转换。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4)存储媒体:是指用于存储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硬盘、光盘、胶卷等 (5)传输媒体:是指传输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电缆、光缆等 我们学习和使用的多媒体技术主要是感觉媒体。 2、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获取、编辑、存储和显示等)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和视频等)的技术。 3、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信息媒体的多样性、多种技术的集成性和处理过程的交互性 二、多媒体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多媒体技术发展进程中几个有代表性的阶段:1984年美国Apple公司推出Macintosh 系列机,用GUI(图形用户接口)取代CUI(计算机用户接口),用鼠标和菜单操作计算机,体现了全新的窗口和图标程序设计理念,并建立了新型的图形化人机接口标准。1985年美国Commodore个人计算机公司率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计算机Amiga,后不断完善,形成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计算机系列。1986年,Philips和Sony公司宣布发明了交互式光盘系统CD-I,同时公布了CD—ROM文件格式。1987年,美国RCA公司展示了交互式数字影像系统DVI并制定了DVI技术标准。1995年,随着Windows95的问世,使多媒体计算机的用户界面更易操作,功能更全。 2、应用领域有:电子出版、视频会议、教育培训、影视动画、视频点播、家庭娱乐、广告宣传等等。 3、发展趋势:高分辨率(提高显示质量)、高速化(缩短处理时间)、智能化(提高信息识别能力)、标准化(以便于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