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1
江畔独步寻花 全文及注释

江畔独步寻花全文及注释江畔独步寻花江畔独步寻花是一首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笔下的名篇。
在这首诗中,杜甫以江畔独自散步寻花的情景,表达了他对逝去岁月的回忆和对人生变迁的思考。
全诗内容凄凉而富有哲理,注释内容更是让读者更加深入地领略到其中的内涵。
江畔独步寻花,这是诗的开头。
江畔指的是江边,杜甫用"独步"的方式来强调自己孤单的状态。
而寻花则是他行走的目的,显示了他内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黄花公子,绿叶行春,这是杜甫在第二句中描述的景象。
黄花公子指的是春天里绽放的黄花,而绿叶行春则表达了花和叶子一同春风吹拂的画面。
通过这样的描写,杜甫将读者带入到了春天浓烈的氛围中。
百花争艳,露重飞红,这是第三句的描述。
百花争艳,形容了大自然春天的美丽景象,露重飞红则表达了花瓣上的露水使得花朵更加娇艳。
这样的描写扩大了读者对诗中花的印象,让人们感受到了和谐的自然之美。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四句的描写。
杜甫将自己的心境转移到了高楼之上,凭借高度俯瞰四周的景色。
天涯路指的是人生的旅途,杜甫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诗末的两句。
衣带渐宽指的是时间的流逝使得人们逐渐变老;终不悔则表示杜甫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没有任何的后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可以理解为为了所爱的人付出了很多,导致自己疲惫不堪。
通过这样的表述,杜甫传达了对爱情和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注释:1. 江畔:指江边的景色。
2. 独步:表示孤独一人行走。
3. 寻花:指散步时寻找花朵。
4. 黄花公子:指春天里盛开的黄花。
5. 绿叶行春:春天时叶子和花一起被春风吹拂。
6. 百花争艳:形容春天百花齐放的盛况。
7. 露重飞红:花朵上的露水使得花更加鲜艳。
8. 独上高楼:登上高楼,独自俯瞰景色。
9. 望尽天涯路:眺望远处的天涯边际。
10. 衣带渐宽:比喻时间的流逝使得人衰老。
11. 终不悔:指对人生道路没有任何后悔。
12. 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所爱的人付出了很多,导致自己疲惫不堪。
江畔独步寻花[1]
![江畔独步寻花[1]](https://img.taocdn.com/s3/m/16a472f9f705cc175527097e.png)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鲜花盛 开。 许许多多的花儿开满枝头, 许许多多的花儿开满枝头 把树枝都压弯了。 把树枝都压弯了。 蝶儿在花间飞舞,舍不得离 蝶儿在花间飞舞 舍不得离 去。 娇小美丽的莺儿在花间自 由自在的啼叫。 由自在的啼叫。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杜甫的一 今天 我们又学习了杜甫的一 首诗. 首诗 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在他的诗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 春天来了,到处一片春暖花 春天来了 到处一片春暖花 香……
杜甫是唐代诗人,他写的 诗多是反映生活的苦难,人 , 们称他为现实主义诗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古诗两首
<<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
• 江边一个人散步寻花
• 1.掌握生字词 掌握生字词. 掌握生字词 (xī):指小路 指小路. 蹊(xī):指小路. 娇莺(yīng) :娇小可爱的黄莺 娇小可爱的黄莺. 娇小可爱的黄莺 和谐动听地叫. 恰恰啼 和谐动听地叫 恰恰啼(tí):和谐动听地叫 留连:舍不得离开 舍不得离开. 留连 舍不得离开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 寻花 江畔 独步/寻花 独步 黄四娘家/花满蹊 花满蹊, 黄四娘家 花满蹊 千朵/万朵 压枝低. 万朵/压枝低 千朵 万朵 压枝低 留连/戏蝶 时时舞, 戏蝶/时时舞 留连 戏蝶 时时舞 自在/娇莺 恰恰啼. 娇莺/恰恰啼 自在 娇莺 恰恰啼
花多花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 留连戏蝶时时舞 恰啼.” 恰啼
蝶儿在花间飞舞,舍不得离去 蝶儿在花间飞舞 舍不得离去, 舍不得离去 娇小美丽的莺儿在花间自由 自在的啼叫. 自在的啼叫
【经典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全诗翻

【经典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全诗翻【经典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全诗翻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①流连:亦并作“游走”,憧憬而不忍心离开。
②时时:不是偶尔一舞,而是几乎不逗留地舞。
③恰恰;恰好,抗拒这个时候。
这两句诗,以细微的刻画,写出了蝴蝶轻捷的舞姿和黄莺动听的歌声——蝴蝶双双在百花丛中游戏飞舞,不忍离去;那自由自在撒娇的黄莺,刚巧啼叫出悦耳的声音。
蝴蝶时时飞舞,黄莺恰恰鸣啼,显示出春意闹的情趣。
“留连”言蝴蝶留连花丛,亦言诗人被这美景吸引,留连忘返;“自在”,既描绘黄莺自由自在的歌唱,也描述出诗人心理上愉快轻松的感觉。
“时时”、“恰恰”相对仗,显得格外工丽。
《江畔独步寻花》就是唐代小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
其中最知名的就是第六首:其六(常用)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歌舞,自在柠檬莺恰恰落花。
翻译: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盛开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甩得滴水了。
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
赏析:《江畔独步寻花》就是唐代小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
其中最知名的就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高。
流连戏蝶时时歌舞,自在柠檬莺恰恰落花。
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杜甫在久经场屋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投入使用草堂,暂时存有了容身的除此,心情比较杨开第。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订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
“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高”。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高”中的“甩”和“高”两个字改得十分直白、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小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这句就是上句“八十”字的抽象化。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小学三年级语文《江畔独步寻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江畔独步寻花》写的是在⼀个春光明媚的⽇⼦,诗⼈独⾃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景象。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江畔独步寻花》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江畔独步寻花》原⽂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江畔:江边。
杜甫(712—770年):唐代诗⼈。
黄四娘:杜甫写这⾸诗时的村邻。
蹊:⼩路。
压枝低:花开得多,分量重,把花枝都压弯了。
流连:因为喜欢⽽不愿离去。
娇莺:可爱的黄莺。
译⽂: 黄四娘家花⼉茂盛把⼩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由⾃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篇⼆】⼩学三年级语⽂《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教学⽬标: 1、引导学⽣展开想象,了解古诗内容,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理解“蹊”、“留连”、“戏”、“娇”等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诗。
3、感受春天的美丽和⽣机,领悟诗歌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义。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在娇莺恰恰啼。
”根据古诗想象出景象,领悟意境。
三、教学准备:录⾳机、磁带。
四、教学过程: (⼀)导⼊新课,板书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或成语? 2、是呀,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五彩动⼈的季节,它的优美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师就要和⼤家⼀起去欣赏春⾊,学习我们伟⼤的诗⼈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同学们,有兴趣吗?(板书:江畔独步寻花) 3、齐读课题。
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呢? 4、请学⽣解题。
(在江边独⾃⼀⼈⼀边散步,⼀边赏花。
) 5、师⽣交流有关诗⼈的资料。
杜甫,字⼦美。
他是我国古代伟⼤的现实主义诗⼈,和李⽩并称李杜,代表着唐代诗歌的两座⾼峰。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古诗原文赏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古诗原文赏析《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文解释】1、黄四娘家的花儿拥满了小径,一团团一簇簇压弯了枝条。
游戏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自在的黄莺不时发出婉转的鸣叫。
2、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彩蝶在花间恋恋不舍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发出恰恰的啼叫声。
【词语解释】蹊:小路。
恰恰:频频,不断。
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蹊(xī):小路。
娇:可爱的。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留连”是个“联绵词”。
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名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①黄四娘:唐代尊称妇女为娘子。
②蹊:小路。
这两句是说,去黄四娘家的路上,满是鲜花;花色秾丽,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景色历历在目,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诗文赏析】春意盎然,风光无限,流连在花丛中的诗人被眼前的繁花与彩蝶深深陶醉了。
诗人在饱受离乱之苦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安居之所,又恰逢这春光美景,怎能不为之心旷神怡呢?全诗色彩绚丽,描绘刻画细腻生动。
声韵及用字遣词不拘常法,尤其是双声叠韵词的运用更为巧妙,充分表达了看花人陶醉于美景中的惊喜之情。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
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
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知识点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知识点江畔独步寻花,这句古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这首诗写的是杜甫在赏花时的心情,表现了他的孤独、忧愁、惆怅之意,因此被誉为“史上最悲伤的诗”。
下面将分析这首诗的知识点。
一、题材分析“寻花”是整个诗歌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离职、离乡之后孤独无助的心情。
这种孤独孤立的心情在整个诗歌中得到了体现。
在寻花的过程中,诗人所感受到的无助和孤独更加的浓烈,他带着对家乡的思念去走遍了天涯海角、江河来源,但是寻找不到家乡的影子,这让他更加的孤独无助。
二、意象分析1、江江是整个诗歌中出现最多的意象之一,江的水流、江的河岸、江的轮廓等等,都成为了诗人思绪和情感的表达成分。
江的宽广、壮阔,呈现了诗人追求的情感空间;而江的柔曼、开阔,则让诗人的情感得到了舒展。
可以说,江体现了诗歌中的情感绘画,也为诗人提供了一种情感的投掷地。
2、花花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花的形态、花的颜色、花的意义,都变成了诗人思想和孤独的体证。
花的美好和独立,正是表现出了诗人的孤独无助,同时也是他对世界的无悔和追寻。
花是纯净、简洁而又令人心旷神怡的,它让诗人可以在寂静的印象中寻找自己的精神栖息地。
3、风景风景是整个诗歌中的情感载体,景色的季节、气象、时光等等都呈现现实生活的况味。
景色是诗人对世界的赞美,对人生的感慨,同时也是他发泄情感的出口。
诗歌中风景的季节以及种植物的栽种形态等等都呈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关联。
三、表达方式诗歌中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是整个诗歌史上非常重要的特征,各部分互为连续、互相呼应、互相解释,而且这种理解和阅读需要深度思考和生活经验。
在内容方面,整个诗歌看似意境十分思赏,实则表现了诗人生命的无奈和孤独。
在结构方面,诗歌采用七十两字为首句的长诗构成,而且这首长句恰好体现了整体的意向和情感倾向,而无论是加点放空还是断句抑扬,都达到了情感的高峰。
四、主题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表达的是诗人的安放心理和孤独之情,描写了他寻觅家国、回归故里的飘荡和挣扎。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甫唐诗鉴赏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甫唐诗鉴赏【原文】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注释】①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②独步:独自散步。
③塔:墓地。
④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白话译文】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
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赏析】本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
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
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
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
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
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首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
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
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中,“黄师塔前”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道:“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句。
”僧亡塔在,崇敬之余,夹杂着几分悲怆之情。
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风和日丽,春光怡人,不觉困倦,且倚微风,以寄雅怀。
诗人以一“倚”字,就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
下两句着力写桃花。
在诗人笔下,桃花一簇,深浅放红,然主人已逝,唯有寂寞相随耳。
若诗人不寻花至此,又有何人赏识?字里行间,流露出无人赏识的淡淡的哀愁。
这与七绝句的总调子是合拍的。
但此诗重点毕竟是写爱花,故也萦绕着喜的气氛。
“可爱深红爱浅红”句,用了两个爱字,两个红字,表现诗人对花之美的欣悦,并以反问的语气作结,不仅饶有兴味,而且由己及人,这就扩大了审美的范围,强化了美感。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译文] 桃花丛聚着盛开,任人观赏,只是主人已经不在了;请问赏花人,你是喜爱深红的桃花,还是喜爱浅红的桃花?[出自]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注释: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散步。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塔:墓地。
一簇:一丛。
无主:没有主人。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译文1:黄师塔前的江水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去,美丽的春光让人感觉十分疲惫,想靠着春风入眠。
江边有一簇已经盛开的无人欣赏的桃花,我到底喜欢深红色的花朵呢,还是喜欢浅红色的花朵?译文2: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游春。
桃花一丛一丛地盛开着,仿佛是没有主人,你究竟是喜爱深红的桃花还是浅红色的桃花?赏析:《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本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
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
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
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
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
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首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
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
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中,“黄师塔前”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背诵这首诗。
学习生字:
pàn
畔பைடு நூலகம்
P 田 河畔
江畔
lǎn
yǐ
cù
懒 倚簇
L 忄 懒惰
偷懒
Y 亻 倚靠
不偏不倚
C 竹 一簇 簇拥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 师/ 塔 前 /江 水 东, 春 光 /懒 困 /倚 微 风。 桃 花 /一 簇/ 开 无 主,
后两句诗意:蝴蝶栽花丛中恋恋不舍得的 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 妙无比。
分别说一下还有哪些描写春 季和夏季的诗句?
注:课外的也可以。
春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
天街小雨润无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夏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红
爱 /深 红 /爱 浅 红?
诗境感受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黄师塔:指一塔名。 东:向东。 倚:靠。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 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 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在游 春。
诗境感受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一簇:一丛。
可:究竟。疑问副词,表 示疑问。 爱:
无主:不知主人是 喜爱
湘教版 四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
5.古诗两首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712-770),唐 代诗人。字子美,河南 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 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 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 流离,历尽磨难,他的 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 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 为“诗史”。杜甫擅长 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 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 响。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要求: 这节课我们就结束了要完成我们的任务,古
诗词背诵并默写,能够独立翻译诗意。 中心思想要能够理解并独立完成填空。
拓展延伸
1.根据古诗的描绘,将这美丽的春景画出来。
2.课外读一读《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 四 娘 家 花 满 蹊, 千 朵 万 朵 压 枝低。 留 连 戏 蝶 时 时 舞, 自 在 娇 莺 恰 恰 啼。
前两句诗意: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开满了缤 纷的鲜花,千朵万朵的鲜花把枝条都压弯了。
时代背景
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 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 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 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 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 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 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身在仙境一般。 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这一美 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挥 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 。
谁?
红爱 佛桃
色这 是花
的深 没一
桃红 有丛
花色 主一
呢的 人丛
桃 花 还 是 浅
你 究 竟 是 喜
地 盛 开 着 仿
, ,
?
朗读感受
学习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想?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 中,大自然的百般妩媚使得诗人也不知道是 "深红"美,还是"浅红"美。
主题思想: 诗人形象生动的将春季美景展现我们眼前,饱含了诗人对 眼前春季美景的喜爱及开放娇艳桃花的赞美之情。